早市见闻散文
“东方甲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早市见闻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早市见闻散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早市见闻散文
早市见闻散文
早上五点钟起床,骑单车赶早市去。
空气真新鲜!昨天下午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如浣洗过一样清新,四周的松树、柳树、杨树,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堂来的灌木,都是那么洁净,鲜润!路上低洼处有积水,骑车飞越,划出一道带着白色“流苏”的水浪,感觉很爽!一路上经过三道刚铺好没几天就损坏了的减速带,路旁是青青的草地,甚至可以嗅到沁人心脾的草香,带着那么一点苦,可我就是偏爱这种青气。
公路上没有几个人,身心轻松地踏着车,感觉真不错!为了这新鲜的空气,为了这轻松的心情,舍弃了懒觉,也是值得。
早市上有附近屯子的农人起早来卖菜的,在路两旁摆上自家的菜蔬,或是一篮黑紫黑紫的茄子,或是几把碧绿碧绿的香菜,或是一筐尚带着黄花的青青的小旱黄瓜,或是几篓红艳艳的柿子,还有的带来几把带着露水的空心菜,几棵嫩绿的生菜……不一而足。人们上早市多冲这个而来。
我在前天的早市上,碰巧就买到一些上好的小米。一个四台子的老汉卖菜,旁边编织袋里有小半袋小米,他说:“我这是内蒙小米,朋友给的,搁家吃不了,怕过伏天长虫子,就带来卖掉。”我拿手抓上一把,重新放回后手上有很多粉状物,说明这小米确实不错。2.5元一斤,我买了四斤。意犹未尽,想想算了,好东西也不能贪多,就我和孩子喝粥,吃不了多少,买多该坏了。回家当即煮成粥,儿子素爱大米粥,不耐烦小米粥(以前都是在杂粮摊点上买)。这次却连声说好喝。我心中自是得意,感到买来的东西物有所值。那个香浓的淡黄的小米粥,真够地道!
市场内长长地几排固定摊贩,门可罗雀;短短的一行农人的菜担子,门庭若市,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有不少固定摊贩佯装是农人,也搬过来一些时令菜蔬,口中喊着:“快来看看!自家小园种的菜呵!”,也想分得早市生意兴隆的一杯羹。不过,这只能欺骗不常买菜的人,经常买菜的,一年四季在市场上走,那些长年在市场上的老面孔还是认得出来的。
市场是临时迁过来的,因为刚下过雨,泥泞的.很,简直无从落脚。过道上全是稀泥汤汤。我绕了个大弯,挑稍好些的路勉强进到里面,来到那家卖西红柿的摊前,问价,今天是一元一斤。只见大部分果实上都裂开了口子,但是这家的柿子确实味道纯正,好吃。每天总有一大群人围着这辆三轮车,挑挑拣拣。我挑了一些大致不裂口的,过秤,六斤。付过钱,看其他家的菜类,西红柿的份数倒不少,却少有人问津。看来人们还是识货的,吃过她家的好,记在心上,再来,还找她。
这家还有一个特点,从不吆喝。别的摊主见到人经过,都不由自主会喊上一嗓子:“买点啊?自家小园的黄瓜啊!新摘的啊!顶花带刺儿!”等话语,招徕顾客。这家从不,就在三轮车前站定了,人说:“今天的不太好啊……”她就回答:“是,就剩这些了,早上三点就来了,卖了四筐了!要好的,明天早上早些来,明天的果子好。”结果有人就放弃了挑选,口中说着明早再来,离开了。象今天早上的情况,来的人几乎每人都说一嘴:“哎呀!都裂了呢!”说归说,挑归挑。她也随声附和:“是,基本都裂了!前几天高温,这几天接连下雨,就裂成这样了!”她说的很平静,既不刻意表示对顾客的挽留,也没有显露出对果子的惋惜。我不甘心地问:“明天还有么?”她淡淡的说:“没有了,罢园了!要吃还得等二十多天,晚的一茬能上来。”她不主动开口说话,就在那里安静地看着人挑拣,安静地约称,安静地收钱。我想到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她的摊位并不显眼,并且很靠里面,她又从不吆喝,从不夸赞自己的果实,但就是生意奇好。她不开口,货物自己会说话呢!
为了少踩泥水,返回时绕到学校一侧过,听到“嗒、嗒、嗒、嗒”的声音从那边传来。定睛一看,哦,原来是五六个职工围成一个圈,你一下我一下轮流接替踢毽子呢!有男有女,两圈人。看上去年纪都在三十岁以上。配合默契。这场景倒让我很振奋,我观望了一会,想到自己也曾买过一个毽子,在家门口踢过几次,就一直歇着了。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要敦促自己克服懒惰和害羞,把毽子踢起来,把绳子跳起来……
篇2:早市见闻作文
早市见闻作文【精】
国庆当头,皆大欢喜。城镇自是一派喜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条条横幅穿梭其间。早上的集市自是如此,来来往往的车辆不计其数。我和妈妈也早早出了门,往集市奔去。
好不容易停好了车,脚刚踏进菜市场,我的`耳朵边又想起了熟悉的吆喝声,男女老少,声音高低起伏,好似一支吹响新一天号角的“菜市场狂欢曲”。但这首曲子中好像减少了一个副调,使得它听起来是那么和谐,令人身心愉悦。
可这个成分是什么呢?我还摸不着头脑,只好随着人流在菜市场中游游荡荡,寻找这其中的答案。
停步于一位约莫五十岁的老头,他面部慈祥,盘着手端坐在摇椅上。他见我们停下来,赶忙站起来,亲切地招呼着:“老师,你要买点什么?”看来,妈妈已是他的老顾客了。桌上摆满了一块块血红的鲜肉,形状相同,大小也差不多,很难从表面分出肉的好坏。“那您帮我挑块好的,要新鲜的啊!”“好嘞!你看,这块肉鲜而肥,又很嫩,拿这个准没错。”就这样,第一笔交易成功了。
我低声问妈妈:“你真的相信他吗?虽然他看起来慈祥,但这肉也太贵了!”妈妈偏过头来,笑着说:“老大爷做人诚恳,待人守信,我跟他买肉都很长时间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段时间涨价特别快,肉贵也能理解,更何况老大爷都这么大年纪了,赚钱也不容易,也该多支持一下嘛!”妈妈最后一句话,就好像一滴水,使那颗疑问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这时,迎面走来的是一位老大妈,微胖而略带点滑稽之色。她略过我们,径直向身后的老奶奶走去。那个老奶奶头发花白,脸上已布满皱纹,牙齿也只剩下零零碎碎的几颗,因口齿不清,所以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吆喝,自然也被冷落排外。
老奶奶见到有人终于驻足了,满是欢喜,急忙招待着。老大妈蹲下来,细细挑选着这些小菜,老奶奶则撑着袋子,在一旁候着。说实话,这些小菜颜色暗淡,看上去不怎么吸人眼球,老大妈怎么会来买呢?妈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轻声地说道:“这些小菜都是老奶奶用最原始的方法亲手酿出来的,虽然颜色不怎么样,但真的很健康。”这时,老大妈已付完钱和老奶奶微笑着道别。
我心底的疑问也彻底解开了,开出了美丽的花儿。原来,缺少的就是人世间的斤斤计较,反而多了一份尊重与体谅。这份难得的品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人世间也将多一份温暖与快乐。
篇3:早市经典散文
早市经典散文
弟弟前几日大婚,作为亲姐姐,我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参与其中。婚后第三天,按家乡风俗,弟媳要回门,得带点礼品。于是我早上六点就起床载着母亲去县城买礼品。
家乡县城是楚国古城,整个县城被古城墙围住,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是县城唯有的四个进出口。我家住在北门外,自然就是从北门进城。
几分钟后到了北门口,我惊呆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俨然一个菜市场。卖鸡鱼的,卖水果的,卖菜的,买东西的各色人等。静谧古朴的古城门配上这热闹的菜市场,那种感觉,无法形容。
这里怎么会有个菜场,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想了一下,很普通的一天,没有什么节假日。这个北门,我无数次经过,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菜场。是刚成立的吗。无从知晓。
回家路上,遇见好几个送孩子上学的邻居也往回赶,心里想,真是早。一位送孩子回来的姐姐说,来早点街上人少,还能带孩子吃个早饭,迟了到学校门口挤不动。
下午,我又进城帮侄女买学习机。经过北门时,寂静无声,古城墙上的野草在初秋微风里懒洋洋的摇摆着,此门限制机动车进出,所以路上只有电瓶车和稀稀拉拉的行人,是四个城门里最安静的一个了。这和早上的拥挤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突然想起,原先我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都是早上八点以后或者下午,而那天和母亲一起,是早上六点。
原来这菜市场是早市,只有早上那么个把小时。时间一到,买和卖的人们会自觉散了。
母亲是非常勤劳的人,一刻不能闲着。记得小时候,母亲养很多只鸡。每到中秋或年关,便把鸡拿到县城去卖。那时候,她是天不亮就把我喊起来。我们从田间小路,大概走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北门口。母亲走在前面,步伐很快。我缩着头跟在后面,时而跑上几步跟上前面的母亲。路两旁茂密的.杨柳树在淡淡的月光下显得很阴森。
记忆中来过很多次的菜市场。一条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并肩而行的巷子一直通到菜场大门。天虽然还没有亮,但是菜场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各种鸡鸭鹅的叫声,讨价还价声。
我感到很惊讶,天明明还没亮,为什么菜场里已经这么多人了,他们都不用睡觉的吗。母亲说,好东西都在早上,去下面乡镇叫卖的小贩们想拿到质量好的货一般三点钟就得过来,家里要招待重要客人想买到新鲜的菜,也得清早就到菜场挑选,等到八九点钟再过来,只能捡人家挑剩下的了。菜都是烂叶,鱼肉都不新鲜,鸡鸭也都是小个的卖相难看的。
这是记忆里难以抹去的场景。母亲在菜场门口空地放下篮子,站在那里等着有人来买她的鸡。我站在旁边的巷口看着人来人往发呆。
不一会儿,就有几个人过来问价格。母亲很利索的谈价格,称重量,收钱。然后我们去街上吃早餐,天亮了起来。吃完早餐,我们开始逛街。
这时候,商铺也都开门了。母亲有固定的几家买衣服或者鞋子的店。进去试穿合适以后,就是各种价格博弈。
最后,店主们往往都会说上这样一句,不能再低了,清早开门生意。
按照店主们的说法是,开门生意是不赚钱的,就是图个吉利。有生意就要卖,不然这一天生意都会很冷清。
小时候我常常觉得,清早去店里买东西是比较划算的,很容易谈下来价格。
高中开始,除非前一晚太嗨熬夜至凌晨两点以上,不然我的生物钟就一直是每天早上六点多点就会自然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
以往五年,都是早上七点半最晚八点上班,起床后磨蹭一会也就差不多了。今年,当上班时间变成九点时,各种不适应。刚开始,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再躺回床上,想强迫自己再睡个回笼觉,听说睡眠好皮肤才好,关键是离上班还有两个半小时多,提前二十分钟出门即可。
结果不如人意,躺在床上各种难受,于是我就刷微博逛微信,广告、求赞、求砍价以及各种牢骚。后来,我干脆起床洗衣服。因为前一晚都已经把脏衣服洗了,于是就翻开箱子,找些可以洗的衣服。总之,就是要折腾着才行。
这种没事找事的日子过了大概两周,我再也受不了自己这强迫症。既然生命本就是一场浪费,那我何不“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于是我开始寻求早上这两个小时的意义。
回笼觉和洗衣服无法填补我内心的空虚。后来很偶然的关注了“罗辑思维”。每天早上六点半,罗胖六十秒的语音,回复关键字推送的主题文章。然后,我又去优酷上开始扒拉罗辑思维的视频。
至此,每天两个小时开始变得有事可做。
罗胖清晰的思路、有理有据的评论以及憨态可掬又狡黠的表情,让早起的昏沉一扫而光。我把好的句子和段子都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思考,像中学时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时候一样认真。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已不可避免,不少人早上醒来、午休时候、睡前一会都会抱着手机翻一翻,碎片化已侵蚀我们的脑袋,我们开始变得急躁,甚至急功近利。
曾经,我们信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现在,我们践行早起一定要刷微博逛微信。然而,越刷越空虚,越逛越无聊。
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早起看书学习的习惯,大学过于轻松的氛围让我养成了拖延和熬夜的恶习。工作后,往往是晚上不加班时翻几页书,但是,忙碌一天后,精神状态往往很差,看书的效果自然不必说,一不小心就会睡着。久而久之,书没看几本,脊椎病倒是因为不正确的看书姿势偷偷侵袭,总感觉脖子硬胳膊酸。
自从早上两个小时有了事做以后,我发觉心境在产生变化,说的矫情点,就是浮躁的心开始慢慢变得安静了。潜移默化中,我不仅是在听一段评论读一篇文章看一个视频,更是在学习怎样独立、理性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当然,我不是在为罗胖做广告。
你不用非看罗辑思维,其他的书籍或者有声学习都值得尝试。清晨,静下心做点什么,我感觉很开心。
我们深知清晨的安静和清新异常宝贵,但是让你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跑步或者学习,并一直坚持下去,你愿意吗?能做到吗?
我们热爱清晨,它干净、清爽、安宁,但却最易蹉跎。
我想起母亲说的话,想买到好菜,就得趁早。
篇4:早市散文
早市散文
今天起了个大早,为的是去早市买些辣椒、花生米和黄豆,学做辣椒酱。早市上人山人海,叫卖声,坎价声,还有商贩们的谈论声,总之乱糟糟的。
我不会坎价,也不懂行情,买东西的时候,只凭感觉,觉得哪个商贩比较随和,就买哪家的。基于这样的心理,我先观察商贩们的表情,再作决定。是的,我每次都是这样,只要哪位大爷大妈或者是大哥大姐,脸上有笑意,从不货比三家,有笑意的那位老板就是我的首选。
买完红辣椒,我就去买花生米和黄豆,这样比较省事,花生米和黄豆是一家子的,不用多走路。看好了一位阿姨的摊位,直奔而去,前面有三个人在称重交钱,和我一同来的还有一位大妈,卖花生米的阿姨一边给别人称重,一边问我需要什么。我说,三斤花生米,一斤黄豆。
身边的这位大妈问:“花生米多少钱一斤?”
“六块!”
“来五斤。”
“好的,先给姑娘称完,你稍等一下。”
我赶紧说:“不急,她先来。”
很快称好,三十二块钱的。
大妈接过花生米递给了一百元钱。
“找你五十八。”
大妈没有说话,接过钱就往钱包里装。
我一听显然不对,低声告诉阿姨:“阿姨,你少找大妈十块钱。”阿姨没有说话,我生怕自己惹了事,也没有声张。“三十二,六十八才对。”阿姨说着转身又递给大妈十元钱,大妈一愣,“找完钱了。”
“对不起,我算错了,还是姑娘提醒的呢。”
我心情瞬间愉悦了起来,她们都是可爱的人,大妈收下钱,并没有着急走,而是在那里等我买完东西,我们一起离去的时候,大妈说:“这家人不错,我经常来,她这里人天天就这么多,难免出错,每天笑脸相迎很不容易。”
我说:“是啊,我说少找十块钱,她还是那么笑呵呵的,没有说什么,赶紧把钱给你了。要是别人该不承认了,反正你也已经把钱装进钱包了。”
“她不会,她做小买卖很实诚的,从不缺斤缺两,做人就这么厚道。”
有了这个愉快的经历,我突然感觉早市热闹却不吵人,瞬间对这个城市我多了几分的喜爱,以前总觉得自己身居闹市,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格格不入,物欲横流,而我在茫茫人海中孤孤单单,在寻求内心的丰盈的道路上跌跌撞撞。
竟然破天荒地流连起早市来,跟着人群一起再次融入这个特别的环境中。叫卖声一下子把我拉入了家乡的集市上。在那个偏远的地方,逢集才能有市场,才会有买卖的机会,生活的极为不便,让今天生活在闹市的我们无法想象。赶趟集就得大半天时间,给东家捎包盐,给西家捎包洗衣粉,反正去一趟不容易,给乡亲乡邻们多捎点东西,也算去得值了。
村子里有一户五保小脚奶奶,出门极为不便,从我记事就没有见过她出过村子里,可是她生活得依然衣食无忧,邻居们只要有去集市的,没有不去问问奶奶需要的。就这样,奶奶所需物品一直靠邻居捎回来,也从来没有缺过油盐酱醋。
后来,我工作了,地点就在集市附近,每每上班逢集的时候,我总是大包小包地给邻居捎些东西回来。成了名副其实的采购员,当然采购员物品的钱,邻居们总会如数给我的。
记得那天大雨过后我回家的特别晚,有好几位邻居都在我家门口或站或蹲,一直张望着我上班回来时的路,突然感觉好亲切,平时里也没有真正地帮助过他们什么呀,只是顺便捎些东西回来。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得到这么高的礼遇,心里是暖暖的感动。当我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们一齐向我走来:“终于回来了!”好像都松了一口气似的。那个场境,至今我都没有办法忘却。妈妈告诉我,他们不光是等我,还想让我给五保的小脚奶奶捎回来一些豆腐回来,因为怕耽误我上班,也不好意思开口,我问妈妈:“奶奶怎么了?”妈妈告诉我,奶奶最近牙不好,总是咬不了硬东西,大伙都担心奶奶吃东西费劲,又怕豆腐不好拿,就没有好意思开口。
我很想去看看奶奶,可是天已经很晚了,路也不好走,就没有去。第二天,我早早地从单位请假回家,为得是赶上给奶奶中午吃上豆腐,当我拿着豆腐出现在奶奶家门口的`时候,奶奶说:“没有事的,喝稀饭还行,不用那么麻烦买豆腐,从集市上往家里拿豆腐很不方便。”我听出了奶奶的心疼之意,也理解奶奶这么多年一直把我当自己的孙女一样疼的心情。我和奶奶一起做了豆腐汤后,就要回家,奶奶非要给我钱并且一定让我在她家吃饭,盛情难却,我平生第一次吃了奶奶家的小半碗饭,淡淡地,像没有放盐一样,只是感觉满满的情,心里很温暖。豆腐钱我收下了,只不过是收了个零头,这是妈妈特别交待的,一定要收钱,但只收零头,这也是大伙对奶奶爱的一种方式,奶奶多年不出村,不知道行情,而我们只要收钱了,奶奶就心安理得了。
以后的日子,我依然是奶奶的牵挂,离开家乡来到这个城市,奶奶满心的惦记,一直和我妈说起我,问我的情况,想我如同我想家的心情。
今天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早市,我找到了家乡的感觉,很亲切,很随和。在早市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看到了家中的父老乡亲的淳朴和真实。我觉得自己不那么孤单了。
篇5:早市见闻叙事作文
早市见闻叙事作文
早市,是我和妈妈常去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冒着沙沙细雨到了早市买菜。早市熙熙攘攘:有卖蔬菜的,有卖肉的,还有卖早点的。我和妈妈刚进早市就被一个小男孩拦住了:“阿姨,要份报纸吗?”妈妈婉言谢绝了:“呃,小朋友,我们已经订报纸了,你去问问别人吧?”小男孩啊了一声,失望地提着报纸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反而想体验体验小报童的滋味。
我和妈妈边逛边聊,当经过一个老奶奶的菜摊时,妈妈忽然重重地拍了一下脑袋:“哎呀,我怎么忘了呢?昨天我从这买的丝瓜交了钱忘了带走了!”我大笑,卖菜的奶奶也呵呵地笑了起来。老奶奶把昨天妈妈忘拿的丝瓜包好双手递给了妈妈,妈妈显得很不好意思,脸扑红扑红的,像一只大苹果。“啊,我得配个备忘录了。”妈妈自嘲地说道。
一会儿,我和妈妈又来到了一个菜摊,这个菜摊的主人是个老爷爷,他双手压在电子称上,似乎要把全身的力量倾注在上面。我和妈妈都很奇怪,他要干什么呢?许久,老爷爷看了一下电子称,说:“嗯,值79元钱!”原来老爷爷在称自己啊!我和妈妈都被这个幽默的老爷爷逗得前仰后合,没少在他那里买菜。
回去的路上,我又看见了一个馄饨摊,男厨师放了一块馄饨皮在手上,飞快地舀上馅,飞快地包了起来,折出花边,便扔在了案板上,我凑过去一看,哇!馄饨又整齐又漂亮,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真是包得又好又快啊!
我和妈妈准备回家了,忽然我又听到一个声音响起,“阿姨,你要份报纸吗?”我和妈妈蓦然回首,那报童正在灯火阑珊处,妈妈尴尬一笑:“啊,看你这么辛苦,好吧,好吧。”说着掏出5角钱卖了一份报。那个小报童显得十分高兴,拿着钱又向下一个目标推销了。
平凡的早市,多多的见闻,平凡的生活,多多的快乐!
篇6:早市见闻高中作文精选
这一天,我比太阳公公起得都早,目的只有一个---------逛早市。
裹着浓浓的晨雾,和着凉爽的微风,我和心语作文班的老师,同学经过了三分钟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早市,约好在电信局楼下集合后,我们分组行动去逛早市,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我们第二小组一名同学--王思然说:“昨天我妈妈让我来早市买点儿菜,你们说我买点儿什么号呢?我们组共四个成员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什么结果。最后,还是决定先逛一圈看有什么物美价廉的蔬菜再买。
往前走,“卖苹果,又红又香的苹果!"便宜了,便宜了!大芹菜一块五两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像被上了发条的喇叭一样不停地问王思然:“这个怎么样?”“那个非常好吃的!”“芹菜有营养!很便宜,要买几捆吗?”……王思然也不断地回答:“我不爱吃。”“太贵了吧!”没什么营养,也不好吃。”土豆吃多了会发胖!……天呀,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行,你到底想买什么呀!
这时,一堆大白菜映入我的视线。白白的菜帮,浅绿的菜叶……真是越看越想吃。于是我又问王思然:“买大白菜怎么样?好吃又有营养!应该很便宜的!”那……好呀!咱们去看看吧!
白菜堆得高高的,菜根上的泥土还在,一看就知道是很新鲜的。摊主见我们来了,忙站起身:“小朋友,你们来干什么呀?听他口音是南方人,我不禁打量起他:40岁左右,皮肤黑黑的,乌黑的头发略微有些凌乱,一件破旧的棉大衣,身上斜挎着一个收钱的包,一定是位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子。“大白菜几元一棵?”王思然先开口问了起来。唉!一看就不会买菜,应该是问“大白菜几元一斤”才对!”嗯,一元三斤……这棵小的大约1元钱。”“那我就买这棵了!”说着,王思然从小钱包里拿出了五元钱。摊主麻利的称好了那颗白菜,套了两个塑料袋,一边递给王思然一边接过了她手中的钱,从斜挎的包里取出了四个一元硬币给了她。“谢谢!”我和王思然齐声说。“啊,好好,你的名字叫‘美丽’,你的名字叫‘好看’!摊主笑眯眯的说,哈!虽然名字有点土可我和王思然还是心中乐开了花!这之后,便是一阵和蔼的笑声。真是一个和气的人!正好旁边有卖都叫的,王思然买了两斤多,花了两元。我刚想趁此机会讨价还价一番,忽然想起这已经很便宜了,便没好意思再说“便宜点吧”一类的话。
蔬菜买完了,一拎,呀!好沉!提着蔬菜的胳膊像被灌了铅一样往下坠。哈哈,别急,这回轮到我们组一位重量级男选手出场了,我们把所有的蔬菜都让他拎着,自己蹦蹦跳跳,手拉手向前走。我还隐约听见他手工艺看一句:“讨厌死了!”
往前走,橘子黄橙橙的,表皮上还有光泽,摸上去一定很光滑;石榴皮黄里透红,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掰开的则可以看见那红玛瑙似的果粒;葡萄有淡绿的,而更多的则是深紫的,紫红的……有一种胡萝卜是很小的好多小包在一起,摸样有些像佛手,还有些像千手观音,还有卖老奶奶亲手做得拖鞋的,卖筷子的……一股股的讨价还价声,汽车鸣笛声,吆喝声凑在一起,成了一首杂乱却美妙的“早市交响曲,”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把整个早市都充满了,我想,从高处看,一定会是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吧。
哎!那不是第三小组的人吗?我们走近了,才发现他们手里都大包小裹的,表情自然也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哼!显摆什么!于是我们也把白菜,豆角高高举起,挺胸抬头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呀!刚才“挺胸抬头”时没看路,一下子跘在了石头上,差点摔了个大跟头。看来做人还是谦虚一些好呀!
随便逛了一圈,也没什么好看的,我们就去了电信局楼下,一看,啊,还早!老师们和同学们还没到。于是我们又折了回去。
一直走到这条街的尽头,我看见了烤玉米饼的。烤玉米饼的锅是很平,很大的,有点像红太郎用的特大号平底锅,旁边是炸油条,丸子什么的,我发现丸子不是那种用手搓一搓就成球之后放在油锅中的,而是把面粉、水、菜叶、盐等和在一起,搓成长条,握在手中之后挤出一个一个“球”的,真是大开眼界!
哎!那边怎么围了一群人?我们赶紧跑去看个究竟。因为人小,我、王思然和续培源挤了进去,而拎菜员只好在一旁干着急。听别人说,这叫“红毛丹”,正在这时,我一转头发现第一小组的同学正在买这个呢,“多少钱一斤?”“三元一两”!这么贵!究竟是什么山珍海味呢?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这堆红毛丹。哄哄的身子上有一些不硬的刺,夜晚拿去吓人一定很好,有一个剥开了一点皮儿的红毛丹露出了白白的、半透明的果肉,看上去和荔枝肉差不多,味道应该和荔枝差不多吧!有什么好稀罕的!
往回走了一半时,“卖菠菜!卖菠菜!”一阵吆喝声传进了我的耳朵里。去买一捆?去买一捆。我走到摊位前,问:“奶奶,菠菜多少钱?”“一元一捆”。“那我买一捆!”不知怎地,我的衣兜中居然有一元钱!我把一元钱给了奶奶,自己接了菠菜,刚想递给“拎菜员”——也就是那位重量级男同学,忽然看见他和续培源正向集合的地点跑去,我和王思然连忙追了上去!
几乎每位同学手中都是大包小裹的,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又累又困累是因为我们拎的东西太多了,而困则是因为——早上起早,没睡好觉!回到了作文班,雾已经散了,太阳似乎是想看看我们手里大包小裹的狼狈“逃荒”模样,也从被窝中爬起来了,被柔和的阳光包围着的我们,心中被喜悦塞得满满的!
篇7:早市见闻高中作文精选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叫卖声,有早上楼脚边的老爷爷低沉缓慢地叫卖:“馒头——豆浆!”;有走街串巷骑车収废品的小伙子洪亮的大嗓门:“废旧家电回收喽!高价回收电器!”;有菜市场热情的卖鱼大叔:”新鲜的鱼嘞,新到的新鲜海鱼!“......”
我家楼下就是早市,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开始乱哄哄的,六点钟的叫卖声如同闹钟一样准时,爸妈为此很高兴可以省去闹钟,而且每天可以准时去买早点和菜,而我却在美梦中被叫醒,真是让我十分讨厌这叫卖声!
有一天周末早上,我睡得非常香甜,正做着飞上太空的美梦...... ”铃铃铃!“电话响了,没人接?怎么这个时候来电话?我爬起来揉揉朦胧的睡眼,摇摇晃晃地走到妈妈房间,拿起手机一看,天哪,竟然是作文学校老师来电话!这才几点啊?外面黑乎乎的,太阳公公还没起床呢!仔细再看看,没错,真的是老师!我连忙接了电话,”咏杰啊,你是不是不舒服啊?怎么这么晚还没来上课呢?“我一看表,天哪,八点半了,我飞一般冲到楼下,到了楼下才发现下雨了,一阵凉风让我觉得好冷,肚子也”咕咕“地叫起来,原来还没吃早饭呢!心想:卖早点的老爷爷在就好了,下雨天大概不会来了,在家休息呢!当我转过楼脚,看到老爷爷在雨中撑着伞在卖早点,沙哑低沉的声音淹没在雨中,我不自觉地走到他面前,老爷爷笑着对我说:”是不是没吃早点啊?“我说:”是的,可是我——我——我忘记带钱了......“我低着头小声地说,不敢看老爷爷,更不敢看那些诱人的热气腾腾的早点,而不争气的肚子却在一直地叫,”没关系,先拿着,明天再给钱!我信得着你,一看你就是个好孩子!“说着,那双满是皱纹的手提好了一个豆浆和一个馒头直接塞到我的手上,那股热流从手上暖到心里......
那是一个温暖的早晨,我喜欢上了那个卖早点的老爷爷,每天早上都会微笑地问好!从此我也不再 讨厌叫卖声,反而觉得它像一首生活中的小曲儿一样必不可少,是那么亲切,那么动听,那么暖人心......
篇8:早市见闻高中作文精选
如果你想了解北京的冬天,除了人头攒动的北海的冰场,惊险刺激的八达岭滑雪场,还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早市。也许你会说:切,早市,哪儿没有?稍安勿躁,让我带你去逛逛,你就明白北京早市的与众不同了。
过了两条街,早市就到了。
买好菜,我拉着小箱子回到了家,正要把菜从箱里拿出来,却发现有一段露在箱子外的芹菜已经完全冻烂了,这下我才明白为什么要为菜也准备装备了。
出发之前,我们得穿好装备。“装备?”没错,北京冬天的清晨在零下10度左右,也就意味着,你一出房间,就立马进入了速冻模式。我穿上“北方五件套”:手套、围巾、帽子、口罩、靴子,正要出门,妈妈却说:“还要准备购物装备呢。”“购物装备?”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见妈妈在小行李箱里放了一个大大的塑料带,然后交给我说:“好了,走吧,”我有些疑惑,还是拉着箱子出发了。
走进市场,最先看到是海鲜。在南方,海鲜都是鲜活的,而这里,你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冰团:虾冰团、花蛤冰团、淡菜冰团。当然,也有活鱼,它们在飘着一层薄冰的水里一动不动。因为鱼是冷血动物,水温过低它们的身体就僵硬了,但只要不完全结冰,它们是不会死的。往里走,是卖肉的,肉被切成一条一条的,早冻硬了,像一根根粗壮的棒子。妈妈买了一根“肉棒子”,我把它拿着在手里挥舞了几下才放到了袋子里。穿过肉摊,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一床床五颜六色的被子铺满了整个市场,被子边还插着纸壳。原来,因为太冷,商贩怕菜冻坏,只好给蔬菜都盖上被子,然后在纸壳上写明货物,要买时,才掀开被子去选。
没想到吧?一个小小的早市,南北差异就如此之大,我们美丽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啊!真希望能快快长大,用双脚走片祖国大地,用双眼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
篇9:乡村早市散文
乡村早市散文
天不到五点,乡村的市场上就热闹起来。
生活在集镇上的家庭主妇,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挎着便袋,就进入菜市。喜欢活动的健康老人开始登攀老街后面的石龙寺小山,准备进城的车“嗡嗡”的发动起来,奏响清晨第一道乐曲。来自乡下的菜农在菜市场摆开摊位,农妇们也把辛勤种出的葱蒜、瓜果象珍宝一样排在街道上,等待着来人挑选,那样子,完全是一副待价而沽的神情。集镇上人们,从早市开始了一天新鲜愉快的生活。
但是在10多年前,团堡集镇是没有早市的,因为人们还是紧抱着“赶场打铁,一天到黑”的旧观念,生活在集镇上的人爱贪恋点早床,乡下的农民也是要吃罢早饭,才把自己的产品慢慢往街上背挑搬运,到太阳靠西时才收场回家。进入改革开放的90年代初起,早市就悄悄在团堡集镇兴起,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兴隆。
放开市场经济以后,人们从争取最大效益中发现到“早”的重要。那些种蔬菜的村民说:“早就是钱!”所以凡是离团堡集镇10里以内的乡下农民,天没亮就或背或挑着自己头天就准备好的蔬菜特产,三五成群的邀约,一路嘻嘻哈哈的上路,进入集镇时天刚放晓,而这时来自利川城里的农副产品的收购者也恰好把车开拢集镇,这样,农户们的蔬菜特产往往能顺利的卖到他们手里,获得比白天好几倍的价钱,而收购的.另一方,也因为能早些赶回城里推销,同样能使自己收取的货物得到更高的利润。这样一来,乡下集镇的早市就自然形成了一道热烈的风景。其实,除开早市的经济效益因素外,早市上的东西最新鲜,比如一蔸白菜,早上水灵,到中午就嫣兮兮的了,这也是人们热衷于早市的一个原因。
早市很热闹。人群中除了经营买卖的双方,还有相当一部份是来逛早市的。镇上的老者、等待时间上班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早课的学校老师、退休的老干部们,都爱一大早出去溜溜逛逛,把去早市说成“逛”早市,有的吃些零星早点,有的看看瓜菜新鲜,闻闻那些菜们发出的综合香气,显得悠闲自在,散漫平和,真是不亦乐乎。在这些“逛”早市的人中间,还不乏爱好诗词文学和热中于通讯报道的爱好者,他们在早市上迈着散漫的步子,东瞧瞧,西望望,张开机灵的耳朵探听着来自各方面的语言,捕捉着适合自己写作的信息,遇到熟悉的人,就停下脚步聊上一阵,还不时的与认识的摊主打个招呼,侃上几句。或者在早点摊下坐下来,吃个油饼、或喝碗豆浆······乡村的早市、对于那些含有“逛”味的们来说,简直像个生活小剧场,一边看别人表演生活秀,同时也在别人眼前表演自己。
吆喝,近年也成为乡村早市的一大特色。往些年,人们信奉“酒好不怕巷子深”,卖东西一般很少吆喝。现在人们做生意的方式变了,讲究推销产品,于是不管男女,都喜欢扯起嗓门呼喊。“来呀来呀,最新鲜的黄瓜,吃了美容健身的优质黄瓜,2元一斤啊!”“刚离土的包包菜,五块钱三斤,三斤五块!”“买得好不如买的巧,我的茄子是最新品种,是真正的环保美菜!”声音你长我短,你高我低,交织成动听的晨曲。这种吆喝是从特色和价格上来吸引顾客。还有另一种吆喝,比如那个买水果的青年汉子,他的吆喝却是:“香甜的大李子,不甜不要钱!”那个面前摆着一大挑鸡蛋的壮年人也在喊:“我这是自己喂的鸡生的,标准的土鸡蛋,假一赔十!”这是从质量上来拉拢购买者的人心。我也爱到早市上闲逛,一次我看到一个卖葡萄的青年,他的生意做得特快,小摊上剩余的葡萄不过二三斤。他见我站到他的摊子前,以为我是来买葡萄的。就吆喝说:“我的葡萄卖的三块钱一斤,眼前就只剩这点点,你扔五快钱就全部拿走。”他把“扔”字喊得很重,吸引得过往者不免多望几眼,有个老太婆觉得很发算,真的给5块钱就包走了剩下的葡萄。
团堡,一个不大的乡村集镇,但是他的早市确实是这样的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每当我看到这些生动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场面,不能不激起我创作的灵感,也激励我更加热爱火热的生活!
【早市见闻散文】相关文章:
1.早市作文400字
2.逛早市小学作文
5.见闻作文
6.中秋见闻
7.运动会见闻-
8.校门口见闻
9.清明节见闻
10.超市见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