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

2023-12-13 08:34: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装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希望能帮助大家!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

篇1:《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

造型古朴,工艺精湛

世纪宝鼎{ }新世纪的希冀 世纪和平的象征

重要礼器,吉祥物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准备 世纪宝鼎的图

带鼎字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了一份生日礼物世纪宝鼎。这就是这个宝鼎(出示挂图)

二、自主学习课文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4号放学时老师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 ,就是请同学们回家自学文章的二,三,四,准备今天进行赠送宝鼎表演赛。

我想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一定有不理解的地方,下面我们来发挥小组的智慧,讨论讨论,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商议讨论)

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出示些思考题。

1 为什么说宝鼎堪称宏伟杰作?

2 为什么说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3 宝鼎有哪些象征意义?

三、赠送宝鼎表演赛

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

讨论:怎样才能表演得好?

点拨:要表演好赠送世纪宝鼎,关键在于向外国人介绍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及其艺术价值,而要介绍说明得好,就必须读熟,甚至能背诵二、三自然段,把课本的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现在同学们抓紧准备,看谁准备得好。

1 小组演练赠送宝鼎

提示:联合国人员都是外国人,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赠送的是什么,也不了解赠送这个鼎的意义,作为中方代表应该怎么介绍?中国人民赠送了这么珍贵的礼物,作为联合国人员,应怎么表示并说些什么?请各组同学认真研究,要表演得真实,有创意,有特点。

2 班级进行赠宝鼎表演赛

推选小组里最好的表演者,参加班级表演赛

每组抽一名学生当观众评委。评比标准:(1)参加表演人员身临其境,举止大方、自然、彬彬有礼(2)中方代表介绍宝鼎内容完整,有顺序,语句通顺,并有表情和动作配合(3)联合国代表致答谢辞应热情,得体

3 各组按顺序表演

4 评议

四、总结课文

1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体会

(1)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中国人民爱和平,与世界人民友好相处,共创美好未来

2 从学习表达的角度,说说自己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

(1)通过结构、高度、重量、形状、纹饰、浮雕、铭文等介绍宝鼎的样子

(2)通过鼎的含义反映它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代表了和平、发展、昌盛。

(3)从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五、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为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你准备怎样设计?课后与同学说说,并画一画

篇3:《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成华实小 易超英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

2.在特定环境中表达,深入理解学到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角色转化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再现学到的.知识。

1.齐读课文2―3自然段,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2.结合课文和收集的资料,谈谈我国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这一礼物的意义。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课后2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任务。

三、创设情景,引导扮演

1.假如你是中国代表,你怎样介绍世纪宝鼎?

2.假如你是联合国代表,你接到这样一个宏伟杰作,你会说什么?

3.准备活动:

⑴共同设计赠鼎仪式

⑵分派角色

⑶各自或互相商量准备相关内容或道具

4.提示:

中方代表:⑴联合国大多数是外国人,不了解赠鼎寓意。

⑵重点介绍哪几点

⑶仪态

⑷语言

联合国代表:接受了这么珍贵的礼物,怎样致答谢辞?

四、小组演练

1.整合演练

2.修改补充完善

3.再次演练

五、各小组上台汇报表演

认真观看,虚心学习

六、相互评价

结合汇报同学选择的扮演情况,对扮演者的角色,内容,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提高。

七、畅谈收获

从多角度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仪式的设计,角色创意的表演,内容的介绍,表达的方式……)

八、课堂练习: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世纪宝鼎的艺术价值和深刻寓意。

板书

世纪宝鼎

造型古朴,工艺精湛

世纪宝鼎{ }新世纪的希冀 世纪和平的象征

重要礼器,吉祥物

篇4:《世纪宝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     王桂英   毛家美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

设计理念: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工具,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文本至关重要。本课时,依据阅读的重要性来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自读文本感知,了解。再让学生细读,精读文本重点段落感知,理解文本。最后让学生品读文本,进而感知文本的主旨与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宝鼎的深远意义。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领悟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祝愿之情,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 只是目标:阅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内容和世纪宝鼎的外形与意义。

3,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本,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文本。

教学重点:

阅读文本,了解世纪宝鼎的外形。

1

教学难点:

在阅读文本中,感知世纪宝鼎的外形特点,理解世纪宝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

教法选择:

1, 阅读,感知,理解文本法。

2, 阅读,感悟,互动交流法。

学法指导:

1, 阅读文本法。﹙初读,细读,精读,品读。﹚

2, 合作,互助学习文本法。

教学准备:

四张幻灯片。

1, 带“鼎”字成语幻灯片。﹙自制﹚

2, 课文插图幻灯片。﹙网上下载﹚

3, 联合国大厦北花园宝鼎图片。﹙网上下载﹚

4, 课堂拓展幻灯片。﹙假如,让你代表中国镇府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你如何介绍?﹚﹙自制﹚

教学过程:

一, 成语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成语游戏。﹙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一言九﹙﹚                三足﹙﹚立

大名﹙﹚﹙﹚              钟鸣﹙﹚食

2

﹙﹚志昌盛

生:互动完成。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有关鼎的文章,这个鼎是中国人民于1995年10月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板题:世纪宝鼎﹚﹙放映第二张幻灯片﹚

二, 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大意。先集体读问,再分组读。

生:集体阅读。

生:分组阅读,互动感悟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阅读感知的自然段大意交流一下。﹙结合第二张幻灯片交流﹚

生1: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岁生日。

生2:文中详细介绍了宝鼎的外形特征。

生3:介绍了宝鼎的发展情况。﹙有炊具到礼器﹚

生4:赠送宝鼎具有深远的意义。

生5:…

师:小结评价学生交流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励评价﹚

三, 细读,精读第二,三自然段,理解宝鼎的外形特征

3

与发展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知了文本大意,现在请同学们细读,精读第二,第三自然段,来理解宝鼎的外形,发展与意义。

生:集体细读,精读二,三自然段。

生:分小组阅读,互动交流,是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认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互动交流一下阅读的感悟与理解。

生1:文章从鼎座高,鼎身高,纹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宝鼎的外形特征。

生2:鼎由先前的炊具发展到礼器,象征团结,统一,权威;代表和平,发展,昌盛;具有深远意义。

生3:…

师生互动小结评价。

四, 品读文本,感知文本主旨。﹙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第四自然段,结合幻灯片感知中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宝鼎的深远意义 。

五, 师生互动小结课时内容。

六, 拓展作业。﹙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教学反思:

1, 体现了以“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

2, 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

3, 突出料课时重点,突破了课时难点。

4, 基本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5, 幻灯片设计不具有动画性。

5

[《世纪宝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 世纪宝鼎 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世纪宝鼎》 之二

《世纪宝鼎》 之二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二

方育龙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 老师示范写“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笔顺。

2 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

二 认识“鼎”,引入新课。

1 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三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指导读好难读的长句子。

3 说说初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四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 提出不懂的语句,互相交流怎样读懂。

五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宝鼎的赞美。

六 布置作业

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图画,请学生指导图介绍世纪宝鼎的样子。

2 课文除了写宝鼎的样子,还写了什么?

二 再读课文,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1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同桌互相议议。

2 讨论交流。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相机引导理解“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希冀”等词句。

3 练习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三 浏览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浏览,体会,然后相互交流。

交流时,鼓励学生的点滴体会和发现。如介绍鼎的样子,条理很清楚;用数字写了鼎的高,还介绍了它的象征意义;许多词语,句子写得精练,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等。

四 练习模拟赠送宝鼎。

1 同桌两人互练,一人作为中方代表,一人作为联合国接收礼物的代表。先共同商量,互相该怎么说,再练一练。

2 请几组上台表演,共同评议;介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得体。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二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相关文章:

1.《世纪宝鼎》 之四

2.《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3.《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4.小学语文《世纪宝鼎》教案设计

5.刘辰翁——《宝鼎现》

6.硝酸第二课时

7.《春联》第二课时

8.《学画》第二课时

9.《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10.《赤壁之战》第二课时

下载word文档
《《世纪宝鼎》第二课时 之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