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范文400
“一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家书范文4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家书范文400,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左右
这一篇也是感情集中而丰沛的。
艺术第一,国家第一。傅雷眼中的儿子,就如同一只翅膀上绑了国旗的鹰,他翱翔于风长于烈日,经悬崖戈壁,走最高的、最好的路。可那只鹰飞得再高再远,只要人们能看到它,就能看到它的国旗。这只鹰飞得艰难,飞得惊险,一个挥翅不当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傅雷保护着,珍爱着,鞭策着,鼓励着。只要有傅雷在,傅聪就很难出问题。
同时,傅雷更希望儿子彻底独立地做人,自己警惕,自己鞭策。,要理解乐曲,理解钢琴继而理解艺术,理解真正的“为人”。“热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傅雷帮儿子走、陪儿子走了最艰险的路,余下的困难或安逸,苦难或快乐,都要儿子自己一步步探求。只有如此,他才能不只是傅雷的儿子,而可以是伟大的艺术家傅聪。
同时傅雷又是多么谦逊的父亲!他追求与儿子的平等对话,让思想与感情分明而纯粹。他愿意与儿子为友,希望与他交流、谈论,互相影响,互相塑造,共同进步。我们深知命运,却仍然要寻求幸福与快乐。这是很长的、很好的一生,命运一定仍宠爱着我们。
傅雷家书,书心事,书理想,书人生。
篇2: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400字左右
初次听见《傅雷家书》这个书名,我很是期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想读一读这本书。
这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一封封长信中,我首先读到的是傅雷对儿子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他始终要求儿子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他教给傅聪的许多人情世故,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也同样通过这些充满着温情的文字教给了我。我觉得傅雷是一位严厉却温柔的父亲,他在书信中从不吝啬对傅聪表达自己的爱意,也许他对儿子严格要求的背后是深沉的爱吧。
在那个信息、交通闭塞的年代,儿子在海外,父亲在上海,他们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这一封封家书为这对父子踏平这山海将自己的惦念与牵挂送到对方手中。对于傅雷来说,儿子的家书是自己的盼头与慰藉;我想对于傅聪来说,父亲那一封封来自故土的书信也定是让他感到无比安心的吧。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为何当初我会期待这本书,当初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想来也是因为书名中的家书二字,因为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家书承载了许多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叮嘱,浓缩着许多人的爱。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写信的时代,可我见证过家书背后浓浓的亲情。
在我小时候,爷爷衣柜上面的那个铁盒子是我最好奇的东西,在我心心念念了许久之后,爷爷终于同意让我打开那个铁盒子。我打开之后发现了许多邮票和许多封书信,这些东西是我没有见过的。爷爷告诉我这些是大伯写给他的家书,当时我对这些家书不感兴趣,反而对那些邮票爱不释手。我央求爷爷把邮票给我,可爷爷说什么也不同意,小心翼翼地把邮票和家书放回铁盒子里,虽没有“烽火连三月”可这些家书在爷爷心中依旧“抵万金”。
后来年岁渐大了些,我开始好奇这些家书的内容。一天,我坐在爷爷身边,打开了这一封封家书,内容很平常,大抵是汇报自己的生活,叮嘱爷爷奶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后来,我又在大伯的房间里发现了爷爷写给大伯的家书,与傅雷的家书不同是,爷爷从未在信中教导大伯做人的道理。我想他可能是觉得已是大学生的大伯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吧。泛黄的书信上只是事无巨细地写着家中发生的事情,大到家中的棉花的收成,小到母猪又生了几头小猪。一封封书信早已泛黄,边缘已经破损,有许多的折痕,一看就是被人翻来覆去看了许多次,我想大伯独自一人在外漂泊时一定经常看这些家书吧。爸爸告诉我给大伯写信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那个时候爷爷坐在桌子上写,奶奶站在一旁让爷爷写这写那的,写完后爸爸蹬着一辆破自行车去寄信,然后全家人一起等待从远方的来信。
我突然有点羡慕那个写信的年代,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长,一封家书便足以让人一生珍藏。而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发出和收到信息的速度很快,可内容也很短,我们收到他人的信息时往往没有欣喜和激动的感觉,淡漠地看上一眼后,转身便忘却。我愿意回到那个落后却又美好的年代,用一个下午给所爱的人写信,用一个月去等待来信,然后再用一生去珍藏。
所爱隔山海,家书让山海皆平。
篇3: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400字左右
《傅雷家书》这样的名著其实好多年前我就知道,但是我一直也没有认真去读,一来呢可能我太年轻,二来呢可能我太过于轻浮。觉得这不过于是本家人之间的私信,可能是知识分子家庭,也许说教的价值大些罢了。
今年寒假期间,女儿的班主任要求孩子假期也阅读一下这本书。做为家父,我已人到中年了,在朋友的推荐下购买了译林出版社的《傅雷家书》。我觉得我应该认真的看看,不然和女儿都无法沟通了。没想到我看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是落泪的。
虽然是傅雷先生的家书,但这和每个人到中年的父亲的心声有何区别呢?
“严父教子”傅雷先生对傅聪尤其如此!孩子还小的时候傅雷先生的要求是那么的严格,他在二楼翻译名著,孩子在一楼练习弹琴,他听着稍有不对马上就要下楼打手,每天练琴四五个小时之久。甚至于在抗战时期一家人在云南时仍然继续练琴,等能撤回上海的时候则是先带着傅敏回上海,让傅聪一人在云南继续,以至于最后傅聪自己靠出卖琴艺赚点钱,这才自己回到上海。这段内容煞是让我觉得对孩子要求甚是严格。不然怎么能成后面的钢琴大师呢?
一般人都是生了孩子和老二亲,可傅雷先生还又是和有才华的亲,从《傅雷家书》中能感到的是,他一直对傅聪满是亲情,也许是孩子不在身边,我想更多的是他这个孩子早早的就成了享誉海外的著名钢琴家了。以至于他自己在书信中都谈到没有能照顾好傅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使我没法多开口,但总觉得对你给的很多,对他给他太少,良心上对不起他。”
也许是我也老了,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家长的心态在看着家书,所以在看到最后几封信的时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等我看到傅雷孙子的照片的时候,我也潸然泪下啊,所以我要感谢我朋友的推荐,他毕竟开书店多年了,当时说还是译林出版社的这个好,如果不是这个版本,我也看不到这个照片,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封封信中能感到傅雷夫妇二人的心态,要知道他们是从儿子结婚后根本就没见到过儿媳妇一面的啊,更别说孙子了,虽然身在英国的孙子最后的名字凌霄是在信中给起好的,可真是一面都没有见过啊,平时都是只能家信来往。之所以让我落泪就是因为那张照片中孩子穿的衣服就是傅雷先生的夫人朱梅馥亲手给织的毛衣啊,要知道她可是没见过孙子一面啊,可孙子穿上还那么合适,那么可爱啊!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话是他们两个人墓碑上最终刻的一句话,这句话是选自1955年1月26日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一句话,其实这封信里还有一句话也很好,我用他结束我的这篇文章。“一切真实的成就,必有人真正的赏识。”
篇4: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400字左右
“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很少很少”这段话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的一句(每当你像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家庭背景和优势这样的关键词是刺眼的,即使总体的语意是让我们保持谦虚。背景和优势可以给人底气,缺乏他们的人又该如何摆脱靠逞强假装出来的自大和根深蒂固的自卑呢?
《傅雷家书》是傅雷一家人之间的书信来往集合,主要篇幅在讲傅雷与其子傅聪的书信对话。傅雷先生是极其有骨气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笔耕不缀,不断地用自己的生命在为中国社会的思想进步作出贡献,长年俯首在案前,以至于不到晚年眼睛就因过度劳累而不能正常工作。他在教育方面也是极其认真,在与傅聪书信交谈中,傅雷先生不断地教导傅聪在外该如何做人处事,双方在专业知识上的探讨也是像朋友一样随心所欲。
在傅雷傅聪依靠家书交谈的那个年代,傅雷这样说道“国内的生活与国外的太不同了,假如要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那是在国外的条件好得太多了,主要是因为生活要丰富的多,人能够有自由幻想的天地”傅雷是明智的,思想也是活泼的,更是极其重视想象力,所以在书信中到处都能看到父子在对音乐的探讨过程中想象力的驰骋。
他们谈论巴赫,将他比作一片海洋、无边无际的天空、大自然的力量。我虽然不懂乐理,乐理知识匮乏到只能从别人的口中得知G小调这样的名词原来可以代表悲情柔软的力量,但在阅读过程中,音乐的世界在我面前清晰了起来,并不是说我进入了那个能够探讨把玩的世界,而是在专业人士的谈话过程中,落在纸上的文字让我能够在音乐世界之外仔细观看到里面的欢乐。
G小调对我来说是一个名词,干巴巴的解释没有味道,而对傅雷父子来说G小调是有颜色的,是像水一样灵动的,五线谱的黑白在他们耳朵里是五彩缤纷的,那些彩色的乐符创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外人即使可以通过文字的媒介来窥探他们的世界,但绝不能感受到他们感受到的欢乐,也看不到属于他们世界的颜色。
除了音乐还有诗歌,除了诗歌还有画作。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借阅的并不是《傅雷家书》,而是《傅雷书信集》,里面包含着傅雷与家人和朋友的书信交流。书的后半段有着傅雷与国外名家关于译本的探讨,有着傅雷与朋友关于画作的挑剔欣赏。他们在谈论,在欣赏,在背负着为了人类思想进步的信念而创造。
在伟人面前,我知道惶恐在所难免,但负面的情绪也终究会被发自心底里的敬佩与羡慕所拂去。伟人的思想精神为我们树立起一支标杆,让我们有方向有追求,有生活中的念头,有活下去的动力与意义,让我们能够免受世间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坚定地对抗虚无。
写到这里,我的怀疑劲儿又上来了,用了太多的“我们”和“我”,如同一个急于表达自己的小孩子。本来应该避免这些词语的,用多了一不小心就会控制不住冷热的调控,于是纸变成了生死簿,笔变成了擦枪走火的枪杆子,让自己的邪恶完全的暴露出来伤及无辜。这里我多向自己借些包容,多让我这个还没有老到形成自己顽固思维的“年轻人”,一个已经充满偏见的“年轻人”,一个妄图在文字的海洋里掀起一阵波澜的无足轻重的羽毛,放肆一些,把自己浅薄的思想说出来。不然原来信仰的虚无真的成了虚无。
生活是美好诱人的红烧肉,饕餮盛宴与法国鹅肝之间,傅雷先生显然属于后者。品味艺术慢慢地尝,创造作品也细心雕琢,一丝不苟的性格也让傅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了鲜明的特色。傅雷在傅聪小时候对他是及其严格的,而在书信中傅雷深情温柔的语言让人讶异,信中傅雷直白地说了不止一遍:孩子我是多么爱你。
傅雷的家庭教育是中西式结合的,庄重与活泼并存,无论是在交流日常做事还是专业文化,傅雷家庭中其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没有隔阂的。中国的传统社会氛围,爱意都是通过做事来表达的,讲究含蓄美。特别是亲人之间,往往爱到深处会做出相反的事情来遮掩自己对于爱意表达的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特有的表达方式,可是说出来也未必不是一种行为,况且说出来的爱更加地直白,传递地也更加有效。
傅雷与傅聪都可以说“我爱你”,他们对于爱意的表达是直接简单有效的,父子之间能够如同朋友一般交谈玩乐,家庭中再也没有比这更融洽的关系了。
热恋中的情侣说“我爱你”再正常不过了,这句“我爱你”必然成为一种见证,一种承认,一种让耳朵传至神经的刺激。可男女中有个现象是让人捉摸不透的,那是让你猜他在想什么,嘴上说着没事实际是有事,到了有事的时候倒是成了真的有事,不怕有事,就怕没事,没事也就成了不在乎的代名词。
傅聪长的秀气,琴弹的也是同辈中的一流水准,谈的恋爱自然也少不了,当然,没他弹的琴多,毕竟我们的傅聪练琴可是超级刻苦的,一天10个小时那真是毛毛雨。傅雷对傅聪关于爱情的教导也是极为清醒,傅雷先生说他闹恋爱最凶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就是傅雷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清醒的理智为了让感情更加长久,学问第一也是在检验爱情的真假。当然教导归教导,傅聪可是谈过不少恋爱,情感还需体验经历思索,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日后处理情感问题也得是棘手的很。
羡慕傅雷与家人亲情上的表达和爱情中的珍惜,做人处事以及像朋友一样探讨知识。合上书本后,平静的力量再次布满全身,自卑与自大顿时荡然无存。本书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孩子都是极好的读物,父子之间能够更好地彼此了解对方的心理,学会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家书范文400】相关文章:
2.家书演讲稿
3.家书范文
4.导游词400
5.自我介绍400
6.读后感400
7.广播稿400
8.观后感400
9.400读后感
10.范文400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