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zhoguz5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
来这个城市很多年了,总是吃不惯城里的小炒或者酒店里的大鱼大肉,总是想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找寻到一个与自己童年口味相吻合的菜馆,可是很多次都是很失望。小时候妈妈煮的地道的祁东菜,已经只能是我味蕾的永久的记忆了,怎么也抹不去的那一种感觉,甚至成为我品鉴美味的一种自私偏激的样板。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家还是生活在祁东蒋家桥区一个叫沙子塘的小村子里。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妈妈都要买一条大草鱼,去鳞,洗净,切好,然后烹饪,放上一大锅汤,为的是多煮鱼冻。鱼煮好端上桌后,因为汤多,盛满了四五个大碗,这些一碗碗的新鲜鱼肉,我们不能吃,只能吃最后那一碗。盛到最后的那一碗,一般是半碗不到,里面只有几块细碎的鱼肉,其余的都要用来做冻鱼。这一碗是不能用来做冻鱼了,因为是半碗,待客时端不上桌的。一碗碗煮好的新鲜的鱼和汤,不一会儿就慢慢地冻结了,然后怕小孩偷吃,大人就会一碗碗捡进装谷子的小仓里。直到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全家人才有口福享用。奇怪的是,冻鱼吃起来毫无腥味,味道还是很鲜。一筷子下去,鱼冻很紧,有很大的弹性,晶莹透亮,颜色很好看,鱼肉比新鲜的鱼肉有嚼劲。
年夜饭之后,我们就吃不到冻鱼了,因为初一到十五,有许多亲戚串门吃饭,冻鱼是待客的面子菜。这道菜端上来,客人就知道,这是把自己待为上宾了。有些客人却一筷子也不动,因为担心主人是端上桌摆样子好看的,并不舍得吃。只有在主人三番五次的劝吃,主人带头将那碗鱼用筷子夹给客人一块后,客人才敢下箸。如果主人不是真心让你吃的你吃了,主人的脸色就会不好看,这顿饭吃得就不开心了。
因为爸爸是教师,在那个年代是吃国家粮的,爸爸每月三十多元的工资,每年过年都能让我们吃上冻鱼这道算是奢侈的菜。冻鱼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一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只不过不是经常可以吃到了。老婆与我生活了了,虽然菜做得好,但是她做的菜是祁东黄土铺肖家菜系,而不是蒋家桥谭家菜系,所以口味有所不同,特别是冻鱼不会做。每年冬天,妈妈从祁东来衡阳我家,都要特意为儿子做个冻鱼,放在冰箱里,让我慢慢吃。我的'儿子不知是遗传的原因,还是爱奶奶的原因,也喜欢上了吃冻鱼。只有老婆还是不愿意做这道冻鱼,要她向奶奶学,她却谦虚地说:“奶奶的手艺不是随便可以学到的。”看来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有一些东西,如果要传承,总会有些障碍的。老婆的炒菜本领是在她那个家庭环境下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口味,要接受新的口味,对自己的口味来个颠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很难。好在除了冻鱼不能煮之外,其他的菜还是蛮合我的口味的。
现在菜馆这么多,食物的品种多得数不清,可不管山珍海味也好,奇食异品也好,真正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的口味。这是什么原因呢?也许因为那时,我是在毫无杂念的、心无旁骛的、童真的在用全身心品味食物,现在呢,不是应酬,就是应付,还要担心食品安全卫生。时过境迁,这其中味道已经相差太远太远了。
篇2:童年往事心情日记
童年往事心情日记
我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望族之家,根据家谱查证,乃宋朝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后代。早年也曾显赫一时,名震乡里,我的祖父仍以前清末代秀才光耀门楣;但到我的父辈,因受天灾之害,兵燹之苦,便家道中落,沦为平民。不过,我们这一代仍沿袭祖辈习惯,不忘读书习字,葆有“书香门第”之誉。
我3岁丧父,只有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清苦。但因有众多叔伯兄姊为伴,并不感到孤寂。这些兄姊都从小攻读诗文,耳濡目染,我在牙牙学语中,已认识很多单字;唐诗宋词也能背诵不少。及至我正式上学念书时,对功课毫不费力,反倒有很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大量的古典诗词和众多的通俗小说。虽然囫囵吞枣,但于潜移默化中,也受益不少,在我进行作文时便表现出来了。下笔成文、当场交卷,是受益的最好证明。为此,我曾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其中一次作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影响到我的命运,因而至今也未忘却。
是我刚刚进入高小五年级的那年冬季。有一天早晨,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来,纷纷扬扬,如柳絮飞舞,不多久,大地便如同铺上了白色地毯,银装素裹,琼楼玉宇,壮观极了。当我们踏雪来到教室里的时候,老师早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雪”字,不言自明,这是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
在座位坐定后,我拿起笔来构思这篇文章从何写起。凭窗远眺,想在茫茫银色世界中,寻找切入点。忽然,我看到距离学校不远的小河边,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靠在岸旁,船头上站着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执着长长的钓竿在垂钓。触景生情,一首古诗的意境跳进我的脑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下子,我的“灵感”来了,文思如泉,一齐涌向笔端。于是,这篇作文一挥而就。文中,我除了以一个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描绘了银装素裹的雪天风光,描绘了瑞雪兆丰年带给乡亲们的喜悦,还利用那首诗作为文章的内核和结尾。
这篇作文获得老师很高的评价,并让我誊写下来,贴在墙壁上供同学们观摩,我也因此受到老师的厚爱。这件事后来竟传到我们程家的族长的耳朵里。那位年过八旬、长须飘髯的前清末代老秀才抚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将来会有大出息,你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为我程氏门楣增光。”从此,我更加认真读书了,每次学期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
于是,我在乡里便小有名气;随之而来的是,为我说亲做媒的人也纷纷来到我家,许多人家都希望能够拥有我这么一个乘龙快婿,以图未来光耀门庭。有一段时间,说媒人之多,竟使我母亲应接不暇,成为负担。
不过,我母亲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为她选择未来的儿媳妇提供了充分的余地。在此之前,母亲正为我们家的孤苦无靠、家境清贫、难以找到可心的姑娘而发愁呢!
经过反复比较,精心挑选,我母亲终于相中了一户人家的姑娘。媒人是我的一位属于近亲、身为私塾教师的表伯。他介绍的这家人姓刘,距我们村仅有十数华里之遥,家里除了有数十亩良田之外,尚经营一小本生意,在我们家乡一带,也算是殷实的小康之家了。这位姑娘为刘家长女,长我两岁,根据当年当地的习俗,是个很吉利的年龄:“女大两,黄金长”嘛!特别是她还具有一副美丽的面孔——据介绍人描述:姑娘生得“杏眼桃腮,唇红齿白,肤如凝脂,发如墨染,身如弱柳扶风,行如莲步轻移,有西施、王嫱之貌”,真可说是百里挑一了。
不过,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即这位“天仙”般的姑娘却没有上学。我母亲为此犹豫再三:我们是书香门第,怎么好找一个不识字的媳妇呢?可是,这却遭到我的那位大媒人表伯的严厉批评。他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姑娘家认几个字有多大用处?再说凭你们这样孤寡人家,还能挑出个啥样的?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这样的人家你们打着灯笼也没处寻哩!”
经表伯这番义正词严的“训导”,我母亲感到确实在理,于是便点头应允,又是在表伯“高效率”的催促下,很快地向对方下了聘礼。说来很惭愧,此项聘礼太简单了:一匹大红缎子,一副银手镯,两盒点心,外加一张书写年庚的帖子。一对少年儿童的未来命运就这样被他人决定了,我时年尚不满10周岁。最为令人可笑的是,我的这个“终身大事”,竟是隔了很久才被别人悄悄告知的。
不过,这件“好事”最终并未成为事实。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也越发关注了,就在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颁布不久,我给“未婚妻”家里寄去一封短信,信中写道:“……这桩婚姻,乃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本人坚决不能接受,以此信为凭,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一纸书信,便宣告解除了婚约。
篇3:漫画童年心情日记
漫画童年心情日记
看几米的漫画,总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关于童年,我的脑海里最多的是有关乡村的记忆:白墙红瓦的院落,袅袅升起的炊烟,它们就像帘外檐下的芭蕉雨,总能在一个美妙的夜晚,悠然浮现于心底。
新麦收场,剩下的就只有麦秸了,这是农家最后的收成,最廉价,也最使人变得富有。收获后的麦子能磨成面粉,整齐柔软的麦秸则能当作柴烧。在某些偏僻的山村,水草不丰,木柴稀少,庄稼收割后的秸秆便成了珍贵的柴草。这样的柴很软很软,软到划根火柴就能将它点燃。但是在那个年代,仍然没人舍得扔它。
那时的麦秸垛,往往堆得高高的,闪着金黄的颜色。远远地从麦垛前走过,能让人闻到一股新鲜的草香,那是从麦秸到麦粒的味道。这样甜美的味道,那么浓那么烈地钻进鼻腔,就像麦子收割之后,根须之下,都要留下一脉泥土的余香一样。其实不仅仅是麦子,任何一种作物在收割之后,都会散发出一缕原始的味道。它们的味道,让你想起最初的播种,青青的禾苗以及风中翻转的柔柔的波浪。
麦秸垛堆起来,时令就到夏天了。这时候白天悠长,夜晚星稀,正是儿童玩耍的时候。高高的麦秸垛旁,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和小伙伴们爬到麦秸垛,坐在上面看夜幕上的星星——星星离地面近了。约了要好的伙伴儿,三五一伙儿,坐在高高的.麦秸垛上,一边数着满天的星星,一边享受着惬意的凉风。
山村夜晚的天空,像一匹浑天而悬的幕布,点缀着数不清的星星宝石,而月亮,就像一只游弋在天幕的小船,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上时隐时暗,照亮了山里的角落。
农家孩子的童年,是在勤劳中成长起来的。有超出体力的劳累,也有跑遍田野的欢快。黄洋树上的喜鹊晚归去了,燕子都入了窝开始安歇。晚饭吃过收拾完毕,老祖母的故事也快要开始。什么织女飞上天空,牛郎贬下人间,把似水流年的千古事,讲得悠然如烟,凄凄婉婉。不用戏台,脑海里也能扎一道场景,演得出咿咿呀呀的一折戏来。
那时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不会沉迷于网络。不用在父母的严厉训斥之后伤心委屈地哭泣。那时的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大人的活儿永远做不完。孩子们的任务除了上学,其他都与叛逆不相干,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青春期逆反。季节的花盛开在童年的门槛,却从来不觉得时光促短。
那时候的梦,虽无期却是那么美,那时候的美,虽遥远却也不像一件易碎的瓷器,虚幻且不真实。那时候的梦是一把梯子,它可以一直竖向天空,让童年的自己缘着梦想的梯子上去,从数星星开始,探访一切未知的秘密。
篇4: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童年的小人书的心情日记
大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都与小人书有过不解之缘。因为那个年代影视作品少,文化娱乐生活又单调,无论翻看哪一本小人书,那精彩的画面好似一部流动的电影,使每个孩子都爱不释手。每当想起童年,便想起陪我一起成长的小人书。通过小人书,我们知道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知道了谁在赤壁火烧曹操80万大军,谁在上甘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小人书像不会说话的老师,给我们讲诉了太多的故事。
小时候,放学回来,做完功课,总会和小朋友聚在一起,坐在台阶边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小人书。大家有时候互相讲着其中的故事,对故事里的每个人物评头品足,有时为辨别故事里的好人坏人而争论得面红耳赤。若看到小人书里的坏人,定会气得咬牙跺脚;若领悟到了英雄的壮举,便为其高呼万岁。那时真是天真无邪。
那时,我们小朋友们之间还比起了小人书的收藏,就连每次随父母到亲戚家串门,也不放过搜集的机会。若发现一本崭新精彩的小人书,当时的心情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每年春节过后我会毫不吝啬地拿押岁钱去买小人书。每当有一本新书,必要拉着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分享。
那个年代的小人书虽然纸质和印刷质量一般,但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图画还是深深吸引了我们。那些各具特色的人物,出神入化的动作,就连衣裙上的飘带、头上的发丝也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小人书,我和很多孩子一样,渐渐爱上了绘画。我们临摹小人书开始学画,梦想有一天可以成为手绘小人书的画家。
现如今,“小人书”虽然逐渐被装帧精美、色彩华丽的.“卡通画”所代替,而孩子们更多的兴趣在“网上”,但是“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毕竟伴随了我们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过程。它像时代的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史,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社会进步和人民的文化生活,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听说它已经逐渐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生活就是这样,越是失去的,越让人格外地珍惜,越让人倍加思念。
篇5: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童年那场雪心情日记
十二月二十二晚,身在武汉的一位同学在电话中说:“下雪了,满天的雪在飘啊飘,美极了!”仿佛记得有一首歌叫做《雪落的声音》,于是我很认真地听,希望可以听到电话那头雪落的声音,可是,除了同学感叹之后的沉默和电话里的电流声,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倒是记忆中唯一经历的那场雪又从童年中跳出来,淹没了我的思绪。
大概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吧!那时,我住在韶关一个叫龙归的小镇上,在一所绿树成荫、有溪有桥、凉亭假山相映其间的小学里读着一年级。每天,我要花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穿过一条两旁尽是小商小店的街道,忍着花花绿绿的糖果和各种有趣玩具的诱惑,一路走到学校去。偶尔会遇上起床迟了或吃早餐慢了的情况,为了不迟到,我只好拼了命似的跑着穿过小巷,把那些还在打瞌睡的母鸡花狗们从梦中惊醒,让它们“咕咕”、“汪汪”的叫声为我奔跑的脚步伴奏。
我想如果没有那场雪,我小学残剩的记忆也许就这些了。但冬姑娘似乎觉得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孩子在冬天太寂寞了,于是那年便好心地叫雪精灵到韶关来过冬。
我记得下雪的前一天,天灰蒙蒙的。从早上起床便看见细细的雨一直在风中飞成一条条的斜线,天气很冷。到了下午四点钟,放学的铃声刚响起,我便和同学们一起涌向校门,然后急急地各走各的路回家,因为贪玩的心也受不了冷。冬天的雨打在古旧发黑的街巷路面上,有一种夹杂着淡淡的历史苍凉的味道。母鸡带着小鸡缩在不知谁家的窗下,花狗们则都乖乖地趴在自家的门槛内,用一双懒懒的眼睛打量着撑伞路过的大人或小孩。
回到家,三岁的妹妹在被窝里睡得香甜,五岁的弟弟坐在织毛衣的妈妈身边咬着花生。“啪”,壳开了,花生仁也碎了,他把咬碎的壳和仁放在一只手掌上,用另一只手把花生米细细地拣出来放进嘴里。妈妈抬头看了我一下,问:“回来了?”便又低头织毛衣。我放下书包,有点无聊地向电视机走去,殊不料,正在吃花生的弟弟突然说了一句:“《圣斗士星矢》还没有开始。”我楞了一下,放弃了想开电视的想法。我走到门口,百无聊赖地伸出双手,手掌向上,接着从瓦上落下的雨,冰凉冰凉的,把我的手冻得微微发红。接着接着,我发现手里的雨水有点怪:里面居然有很小很小,颗粒状的冰珠。
“妈!妈!”我很惊奇地叫着,妈妈把目光从织针上转到我的脸上,还没有等她开口,我又急急地接着说:“妈,雨里面夹着小冰珠!”妈还没有反应过来,胖胖的弟弟便傻呼呼地跑了过来,扒着我的手让我给他看,我手心的那些珠子化了,弟弟没有看见,一个劲地问我:“姐姐姐姐,在哪里?”我叫他自己去接,他把手伸出去,却把手指叉得很开,手心成了一个盛不住一点水的“平地”。妈妈说怕是要下雪了,已经很多年没有下过雪了。妈妈说这话时像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一样无声地笑了。
我和弟弟一直接着雨水等着看下雪,但除了看见雨里面的小珠子外,一切与往常无异。一直等到《圣斗士星矢》播放,雪也不见影子。我和弟弟嘀咕着妈妈骗人,一边转移阵地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去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照例七点钟叫我起床,但她似乎带着不是平常那样平淡的语气,我从她的语气中听出了“欢喜”的味道。像有一次,父亲回家乡茂名办事,去了整整一个星期,那几天我特别想念父亲,天天问妈妈父亲什么时候回来。一天早上,妈妈摇着睡梦中的我,说:“妮子,你爸回来了,带回好多你喜欢吃的杨桃干!”我一听,立刻从床上跳了起来,把同在一张床上睡的妹妹给吓哭了……
我起来坐在床上揉着眼睛,有点奇怪地想今天谁来了,外婆、舅舅亦或是伯父?妈妈用有点冰凉的手拍拍我的脸:“傻妮子,真的下雪了。”“真的?”我兴奋得连袜子也没有穿就跑了出去,真的啊,下雪了。对面张叔叔家乌黑的屋顶都变成白的了,长长的街巷路面也是白白的一层,像是街尾那家弹棉花的小店一样。我惊喜地看着这些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漫天飞舞的精灵,觉得自己好像一夜醒来便到了一个书本里的童话世界。
看了一会,我便又跑进屋里,把弟妹也摇醒,对他们说“下雪了”。弟弟睡得正香甜,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倒是妹妹,睁着黑葡萄般的眼睛奶声奶气问了句:“真的?”我盯着她红红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说:“真的!”确信无疑之后,三岁的妹妹骨碌一下坐了起来,拿起床头的套头毛衣叫我帮她穿上。
妈在厨房里准备着早餐。我和妹妹穿好鞋袜,就跑到门外,在小巷里踏着白雪一路走着。妹妹高兴得咯咯地笑,一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反而用手扒着雪玩儿。我看着那些雪,突然就有了一个很好笑的想法:用罐子把雪装起来,一直一直保存下去。也许我太高兴了,居然忘记了课文里学过的“春天来了,雪融化了”的句子。妹妹没有学过“雪融化了”,便也很天真地同意了我的建议,还主动提出要把她吃空的麦乳精罐贡献出来。正当我和妹妹讨论得正欢的时候,妈喊我吃早餐了,该上学去了。我才想起还没有洗脸刷牙,赶紧拉着妹妹往回跑,谁知妹妹还没有玩够,不肯回,我只好大声喊:“妈,妹不肯回!”妈闻声不一会就跑到了我们面前,奇怪地问:“小妹怎么也起床了?谁帮你穿好了衣服?”妹妹仰着红脸蛋,扬着红红的手指指着我说:“姐姐”。妈妈又爱又气地看了我一眼:“快去吃早餐,要不就迟到了。”然后抱起妹妹说:“小妹那么早起床,弄不好会感冒啊!”
吃完早餐,我一路踏雪匆匆跑去学校,但还是迟到了。严厉的班主任正在讲台上,一句“为什么迟到”如风般扑面而来,我想都没有想,答非所问的说:“老师,下雪了!”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的脸上也有着忍不住的笑容渐渐由嘴角荡漾开去……
哦,童年的那场雪!
【童年的口味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1.口味决定性格
2.人生口味初一作文
3.菜的口味散文
5.伤感心情日记
6.舍不得心情日记
7.手推车心情日记
8.七年级心情日记
9.咖啡心情日记
10.逃离心情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