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现代小故事
“期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节俭的现代小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节俭的现代小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关于现代节俭小故事事例
人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富裕,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越来越多。然而,浪费粮食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爱节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样粮食都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工作。播种,施肥,除草,捉虫,晾晒,最后还要经过厨师的细心烹调,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可想而知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包含了多少汗水,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我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从不浪费每一颗米,每一点粮食。
一天我去吃自助餐。食物真丰富,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尽管食物诱人,但我每次去取食物都是量力而为,拿到的食物也是全部吃干净,没有浪费。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佳肴,眼睛却看见临桌的一个小男孩拿了一桌子的菜,没尝几口就倒掉,有些还几乎没有吃上一口。太浪费了。爱节俭的我实在看不过眼,放下手中的餐具,一下子来到小男孩的身边说:“小弟弟,你不能这样浪费粮食。”小男孩看了我一眼。大声地说:“关你什么事!我不爱吃就倒掉,花了钱我吃不吃,浪不浪费不关你的事。”我听了,心想:这小男孩一定是经常浪费粮食的,可不能让他继续这样了。我就语重心长地跟他说:“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顶着烈日,冒着暴雨,迎着寒风,辛苦工作,才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这样浪费食物,农民伯伯们的劳动不就白费了吗?汗水不就白流了吗?”小男孩的脸一下子红成了大苹果。他惭愧地低下头,轻声地对我说:“姐姐,我错了。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勤俭节约,从你我做起。节约粮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篇2:节俭的现代小故事
锄禾曰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告诉我们每粒粮食都要经过艰辛的劳作,我们要爱惜每一粒粮食。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一种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平时养成不少的坏习惯。吃饭总是喜欢剩下小半碗,一大杯开水只渴了一小口,洗澡时在浴室里“开演喝会”,晚上喜欢开着灯睡觉。
有一天吃晚饭,正当我想倒掉那小半碗饭时,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 前,山上有一座寺庙住着一班和尚,山下住着一对老夫妇,太平盛世,庙里香火鼎盛。和尚每一天都把剩饭倒在水沟里,米饭顺 着水沟流到山下,老夫妇看见了觉得非常惋惜,就把米饭捞起来洗干净晒干,收藏好、用于不时之需。时过景迁,自然灾害加上战乱。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饥寒交迫,寺庙的香火自然冷清。和尚们没有饭吃,就得下山乞讨。老夫妇看见了就把收藏好的饭米给了和尚,和尚感激不尽,多谢老夫妇。老夫妇说:“不用谢,这饭米本来就是你们的,是你们平时倒在沟里的剩饭,是我们捞起来洗干净晒干的。” 和尚们感到羞愧万分,回寺后整顿寺规,厉行节约。 听了爷爷讲的故事,我也感到十分后悔,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习惯,不在铺张浪费。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篇3:节俭小故事600字
就在中央狠刹“吃喝风”,大陆人人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挂在嘴边的当下,“节俭帝”的美誉却颁给了香港影帝周润发。4月2日,周润发花2.2块港币乘坐普通渡轮引发围观。其实这已不是发哥第一次被人发现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其“抠门”的名声早已妇孺皆知。可节俭并不意味着“守财”,用发哥自己的话来说,铺张浪费没有意义,把钱花在刀刃上,合理配置财富,过有品质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能赚会花母亲家传节俭之风
1955年5月18日,周润发出生于香港西南的南丫岛,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乡下人。由于做海员的父亲长年离家在外,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母亲被生活折磨得疲于应付,她给在四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周润发取名“细狗”,也就是小狗的意思。从很小开始,周润发就跟着哥哥、姐姐去山上放牛、到田间帮妈妈拔草,还替家里卖茶果和糕点,但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全家人经常靠几根咸菜和一块猪油就打发掉一餐。周润发亲眼看见母亲是怎样勤俭持家的:每次从菜场买菜回来,母亲都舍不得丢掉塑料袋,洗净折叠好后留着以后再用;甚至就连绑鱼的水草,她也整齐地码好,堆在床下,像宝贝似的不肯丢掉……这些都对他形成了很深的影响。
读中学三年级时,积劳成疾的父亲一病不起,家里再也无力供养周润发读书,不得不让他提早进入社会谋生。他曾先后做过电子厂的童工、商行的杂役、酒店服务员、邮差、照相器材店的导购等,可是因为收入微薄,除去交给母亲的家用之外,维持他的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这个时候,母亲积累多年的节俭之道很多次都帮他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为了节省租房费用,周润发工作后曾多次搬家。而每次搬家,母亲都叮嘱他一定不要随意丢弃东西,“破家值万贯”,省下来的,就是赚到的。有一年周润发被邮局炒了鱿鱼,不得不找一个租金更加便宜的房子。打包行李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常用的那床蚊帐破了一个洞,本来打算扔掉算了,可又突然想起母亲的嘱咐,最后还是留下了蚊帐。偏巧他新搬的地方附近有一个池塘,蚊蝇特别多,那床蚊帐经过简单修补后,马上就派上了大用场。躺在床上,周润发庆幸自己又节省下了一笔开支,这让他更加认同母亲的勤俭家风。
篇4:节俭小故事600字
1973年,酷爱表演的周润发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演员训练班,并获得无线高层的赏识,演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经济条件改善后,他给母亲购置了新房,还雇佣了专职的保姆和司机,想让劳苦半生的母亲过上衣食无忧的舒心生活。可保姆来到家中的第一天,母亲就给周润发打去了电话:“儿子,咱们把佣人辞掉吧?”周润发不解地问:“怎么?她犯了什么错吗?”母亲连忙解释:“没有,没有。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干吗吃饭睡觉都用别人服侍呢?我不习惯,再说也白白浪费钱呀。明天就让人家回去吧。”
周润发知道母亲一生节俭,也习惯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再让保姆在家里待下去,说不定保姆会整天坐着享受,而母亲会反过来伺候保姆呢。周润发后来辞掉了保姆,但为了尽一份孝心,他仍会经常给母亲买一些家贫时连想都不敢想的食物和用品。只是每一次他都不敢把真正的价格告诉母亲,否则老人家一定会半宿睡不着觉的。受母亲的影响,周润发在出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给自己雇请佣人和助理,大事小事都亲自打理,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成名不改抠门本色
在香港演艺圈,大凡有点名气的明星都十分注重排场:吃穿玩用要够得上档次,抢眼吸睛;台前幕后也前呼后拥着一票保镖,场面壮观,可周润发却绝对不在这个行列中。他说自己对吃穿很少挑剔,并自嘲“非常好养活”。1986年,周润发成功拍摄了《英雄本色》,并以“小马哥”的经典形象成为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至尊偶像。他主演的影片部部叫好叫座,财富也越积越多,可其自小养成的节俭作风,却丝毫没有发生改变。
1987年5月,32岁的周润发与情投意合的新加坡富商之女陈荟莲开始谈婚论嫁。尽管也想给心上人一个风光热闹的婚礼,可他觉得为了一天的光鲜体面便大肆挥霍钱财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值得,他向陈荟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把婚礼办得太过铺张,婚礼当天好不好看,和婚后的幸福完全没有关系。”
篇5:节俭小故事600字
现在科技比以前更发达了,吃得饱穿得暖,几乎节约的人寥寥无几了,有人甚至这样认为:“地球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渐渐的对节约没有了意识:在校园里,没拧紧的水龙头哗啦哗啦的淌水,教室里阳光明媚,可是灯泡却依然在发光,有时夏天,放学了风扇依然在快速的旋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学家里做生意,家庭条件好,比较富裕,孩子就变得花钱大手大脚,很浪费;相反,而有些同学的家长是做工人,条件相对差一些,有的甚至父母都退休,这些同学就比较节俭一些,把所有东西用在有用的地方。用洗脸、洗菜洗衣服的水浇花、冲马桶等等。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正在节约的人,有一次,我到姥姥家去玩,我刚上完厕所,就要冲马桶,姥姥一摇一摆的端着一盆水,说:"先别冲!”说完,就把洗菜用的水倒了进去。中午,(正是夏天)我打开空调,刚刚进入梦乡,就被关空调的声音惊醒,原来姥姥把空调关上了,姥姥拿起蒲扇,这我扇风,姥姥肯定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约用电,大家想想,如果每人节约用一度电,那么就是十三亿度电呀!这样能共多少个贫穷的家庭用电呢?
在我们身边的节约故事有很多,比如我们用的美术课本、科学课本、音乐课本....都是循环使用的,现在我们有时也用再生纸,30笔记本用完正面反面用来演算题.....节约就是顺手关紧一个水龙头,节约一张纸,一方水、一度电,就是十三亿张纸,十三亿方水,十三亿度电,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我们现在开始节约吧!
篇6:节俭小故事600字
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李享当上皇帝,多亏了节俭的品格。这种节俭并非是一种“伪装人格”。李享当政的几年,历经“安史之乱”、宫廷政斗,他内忧外患,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在他当政期间,还出了郭子仪这样的名将,非常“巧合”的是,郭子仪比起李享更为节俭。
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篇7:节俭小故事600字
我怕儿子不能直接地理解老沃尔顿的节俭,就给他讲起了沃尔玛名字的来历。我告诉他,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他的这个大超市最开始应该叫沃尔顿玛特(Walton-Mart),后来一算账,发现名字太长了,浪费钱,所以干脆省事点,直接改成沃尔玛。这中间我给儿子省略了名词从英文到中文翻译的这个步骤。最后,我给儿子总结道:“沃尔顿和他的家族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们的生活都过得非常简朴,包括巴菲特和你说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可以说生活都是很节俭的。你刚才说要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那么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呢?”
没钱的时候吃过一次世贸天阶,就想着有钱的时候天天来吃世贸天阶,这也许是小孩子最本真的逻辑。但是小孩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消费的条件,心理上也尚未完全具备消费主体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他们而言,养成正当、合理、有品位的消费观才是重要的。如果能够让他早点明白,生活对他会有多种选择,他应该就不会这么轻易地下结论了。沃尔玛公司的名称充分体现了沃尔顿的节俭习性。
美国人习惯上用创业者的姓氏为公司命名。沃尔玛本应叫“沃尔顿玛特”(WaltonMart),但沃尔顿在为公司定名时把制作霓虹灯、广告牌和电气照明的成本等全都计算了一遍,他认为省掉“ton”三个字母可以节约一笔钱,于是只保留了“WALMART”七个字母——它不仅是公司的名称,也是创业者节俭品德的象征。沃尔玛中国总店的管理者们对老沃尔顿的本意心领神会,他们没有把WALMART译成“沃尔玛特”,而是译成了“沃尔玛”。一字之省,足见精神。如果全世界4000多家沃尔玛连锁店全都节省一个字,那么整个沃尔玛公司在店名、广告、霓虹灯方面就会节约一笔不小的费用。
沃尔玛现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道克搬入总裁办公室时,他惊奇地发现,他用的办公桌仍然是当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使用的那张。在沃尔玛,随处可见打着补丁、贴着胶条的办公家具、桌椅,只要不散架,就会一直用下去。沃尔玛有一个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出差只许乘坐二等舱、住双人间,连沃尔顿本人也不例外。当公司总资产达到100亿美元时,他出差依然住中档饭店,与同行人员合住一个房间,只在廉价的家庭饭馆就餐,他还常常亲自驾驶货车把商品送往连锁店。在沃尔玛,打印纸要求双面使用,做广告从来不请明星助阵,而是由员工或员工的孩子自己上阵。光是这两项,每年节省的资金就不下百万美元。
篇8:节俭的童话小故事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已有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岂不是显得十分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完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篇9:节俭的童话小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节俭的现代小故事】相关文章:
3.感恩现代故事
4.现代儿童故事
6.现代名人故事
7.现代哲理故事
9.关于现代父爱故事
10.儿童现代趣味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