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小故事
“瓴斐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国庆节小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国庆节小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国庆节小故事
国庆节小故事50字
国庆节小故事50字1:霍去病的爱国故事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
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拒绝收下,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从不说空话。
汉武帝曾经想亲自教他孙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应该随机应变,而且时势变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适了。”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
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当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
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
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
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国庆节小故事50字2:包玉刚的爱国故事
——船王包玉刚回乡办学碰钉子
宁波的面积是香港的十倍。
香港550万人口,有4所综合性大学,而宁波500万人中,没有一所大学。
在全国向四化进军、宁波要改变面貌的'今天,高等教育那么落后,怎么行呢?”
1984年10月,包玉刚回家乡宁波探访,发出此番感慨。
此时,他已成为世界十大船王之首,海上王国达到了巅峰,实力无比雄厚,而内地也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他着手实现回报家乡投资教育和实业的夙愿。
其实,一开始包玉刚是想在宁波建码头、建钢铁厂的。
宁波市甬港联谊会会长卢良宝告诉记者。
他当年在宁波市外办、侨办担任领导职务,并担任过宁波市驻港办事处主任,亲历了“宁波帮帮宁波”的这段历史,是动员旅港宁波籍人士支援家乡建设的活跃人物之一。
宁波当时经济上很滞后,港口十分破落。
包玉刚想建一个煤矿码头。
听说上海正在筹建宝钢,他又积极活动,争取把钢铁厂造到宁波来。
但是,因为国家冶金部没有这项计划,所以包玉刚把目光投向了公益事业。”
1984年后,宁波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
办大学一事,又一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可是,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亟待发展,想让国家拿出大笔钱,来到宁波这样一座中等城市造起一座全新的大学,似乎还是一种奢望。
让海外资本家出钱来办学校,这在当时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外宁波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耀成说,“1976年,中国遭遇到唐山大地震那样巨大的灾难,几十万人伤亡、一座城市被摧毁,都咬紧牙关,硬是没要国际上的一分钱援助。
这次不过是造一所大学罢了,怎么能开口向外面的人去要钱?”
怎么办?最后是邓小平帮助宁波人打破了思想的桎梏。
1984年8月,邓小平在与时任国务委员的谷牧谈话时说:“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但质量较高。
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邓小平亲接“烫手”支票对旧有观念的突破,最早发生在1981年。
1981年7月6日,包玉刚与父亲包兆龙一起访问北京,首次受到了邓小平接见。
邀请并陪同包玉刚的是他的表兄弟、外经贸部顾问卢绪章。
然而偌大的一个北京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宾馆招待这位大老板,最后好不容易才在北京饭店安排了一个套间,而包玉刚的
大批随从却住不进去,包括他的妹夫——他最得力的助手。
王耀成说。
在北京,包玉刚向卢绪章提出,他想为国家做点实事,第一件事不是造船,而是要捐 1000万美元给北京造一座像模像样的大饭店。
他不要求任何回报,只提出一个条件:饭店以他80多岁的老父亲的名字命名,叫“兆龙饭店”。
1000万美元,在1981年是个天文数字。
然而这张沉甸甸的支票却没人敢接。
王耀成说道,“这件事在北京的各个部门讨论来、讨论去,一直通不过。
持反对意见的人发言说:‘他是一个海外资本家,不过出了点钱,就想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永久留名,这怎么行?’”
这件事,最后还是报到了邓小平那里。
邓小平听到此事迟迟办不下来,便生气地说,‘为什么不同意?人家捐款,那是出于一片好心,留个名不过是个形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嘛!这张支票,你们不敢接,我来接!’”拍板以后,邓小平亲自给兆龙饭店题写店名,他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亲手接过了这张支票,又亲手为兆龙饭店剪彩。
一年建成一所大学
邓小平此举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在他发表“宁波帮”讲话后不久,包玉刚马上行动起来,满足家乡的办学渴望。
他把建校方案交给卢绪章时,两人一拍即合。
在卢绪章的大力促成下,包玉刚当场答应拿出50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
1984年12月 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包玉刚。
包玉刚提出了在宁波办一所大学的设想,希望得到支持。
我赞成。
邓小平非常高兴,称赞包玉刚“爱国爱乡,有见识,这件事办得好!”并欣然答应给宁波大学题写校名。
宁波大学的建校速度是一个奇迹。
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刚总捐资万美元、占地 1283亩的宁波大学,在他的老家庄市附近举行了奠基典礼。
篇2:国庆节的小故事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
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
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
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
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篇3:关于国庆节的小故事
升第一面国旗的故事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全世界都瞩目于此。
你可以百度搜索“应届毕业生网”到达本站,m.yjbys.com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庄严而隆重地举行。毛泽东强劲有力的湖南口音神圣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此前,军委三局(我军通信机构)的通信兵们为这一天的到来,进行了通信保障每个细节的周到准备。毛泽东雄伟苍劲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整个世界!这声音宣告一个旧社会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接着,大典秘书长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
一位站在毛主席身后的名叫苏冶的通信兵,和所有人一样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激动,但他多了一份别人没有的紧张和压力。他的手也因这种激动和紧张而渗出了热汗,因为毛主席将在世界人民面前使用他和一个战友的一项技术发明:用电钮升国旗。苏冶听到大典秘书长宣布的议程,立即上前一步,将一个遥控电钮递在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神采奕奕,表情庄重地按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有人的翘首以待中,遥控电钮顺利启动旗杆下的马达,自动将一面长460公分、高338公分的五星红旗徐徐升向明净的天空。
随着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广场喇叭里响起了雄壮激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线电波首次把国歌送遍五湖四海,送上九霄云外,送入每一个翻身作主、激动不已的中国人民心中。
此时,苏冶注意到毛主席的胸膛剧烈地起伏,一代伟人已情不自禁。突然,毛主席发出一声赞叹:“升得好哇!”此话通过扩音器回荡在广场。霎时,广场上一片欢腾,群情振奋。苏冶理解主席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感慨中华民族终于升起了自己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二是褒奖通信兵设计的遥控升旗十分先进。心潮澎湃的苏冶已泪湿眼帘。
【延伸阅读】
国庆的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篇4:国庆节故事
一个有国籍的人,对本国的国歌一定不会陌生。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听到国歌就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力量的涌动,精神的昂发和情感的倾泻。
但你会一字不差地唱完国歌吗?我说,我不会,你也未必就会,如果不是经历一次不应有的尴尬,我不会想到关于国歌的`话题。
前不久,我为一家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送行。
朋友一家三口均系澳大利亚籍华人,7年前朋友留学澳洲,随后妻儿举家同迁墨尔本。
朋友出国之初,他儿子仅仅降生3个月,在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时就已随母亲赴国外陪读。
这次朋友带七岁的儿子第一次回国探亲,却能操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然是其父母的刻意传授。
朋友说,为了母语不至于在儿子身上失传,他们对外说英语,家里一概说汉语,而他孩子的中文名字,就叫小华。
小华和我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突然提出要和我一道唱歌。
我问唱什么歌,他不假思索地说:“唱国歌。”
我说:“你们澳大利亚的国歌我不会唱,中国的国歌你又不会唱,怎么办好?”
他闪动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说:“我说的就是唱中国的国歌,国歌是我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我颇感意外和怀疑,一个在还不会说话时就出国在外的孩子,能唱这支融中华民族之魂、民族之气、民族之神的大歌?然而,随着童声的响起,我不得不信。
叔叔,我们一起唱。
在小华的邀请下,我们开始了二人小合唱。
我小声地唱了三句之后,嘴里竟冒不出原本十分熟悉的词儿来,不得不合着节拍转为哼唱那雄劲、激扬的旋律。
小华不断地将我的军:“叔叔,唱词儿,唱词儿呀!”他从头到尾唱完了国歌,而我在旋律中偶尔掺加两句还没忘尽的歌词,却也不是错了,就是混了。
我羞愧难当。
我惊异小华能把国歌唱得如此熟练而且情绪饱满。
我从朋友口中得知,在别的孩子学儿歌的时候,小华学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小华在澳洲上幼儿园后,有一次,幼儿园要举行歌唱比赛,规定曲目是3首澳大利亚儿童歌曲。
小华喜欢唱歌,嗓子有歌唱家的雏形,如唱规定的曲目获奖希望极大。
但小华在父母的支持下却一再要求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幼儿园的阿姨既惊讶又惋惜,说唱中国国歌大家听不懂,是获不了奖的。
而小华非常坚决:“不获奖也要唱!”比赛之前,父母帮他做了认真的排练。
比赛那天父母都去了,不仅仅是去听儿子唱一首歌,而是去听儿子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唱祖国的国歌。
小华颇“奶油”的稚声中注入了几分刚劲,几分明快,几分激昂,把国歌唱得既孩子气甚浓,又大人味十足。
小华尽管没有获奖,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就连那位说唱中国国歌听不懂的阿姨也一边鼓掌,一边大声地说:“中国男孩,OK!”我相信,这位阿姨虽没听懂,却看懂了,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娃,从血液到肌骨不都是“中国造”吗?“中国品牌”的人种,国歌就写在他的脸上,刻在他的心里,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
篇5:国庆节简单故事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简单故事三: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篇6:国庆节简单故事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左图为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国庆期间,中国全国各地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国庆节微信推送文章
2.盘点国庆档电影【推荐】
3.国庆节微信文章素材汇总
4.有关国庆节的故事
5.10月国庆祝福语
6.企业国庆祝福语大全
7.有关国庆节的格言
8.中秋国庆节廉政短信
9.有关国庆节的祝福语
10.国庆节的英语故事
篇7:短篇小故事精选
一弟子学道三年,仍觉得没有得道,于是去问师傅。
师傅把弟子带到阳光下,问他看到了什么,弟子说看到了花草、树木和房屋。晚上,师傅把弟子带到一个阴暗的地方,师傅问他看到了什么,弟子说看到了星光和万家灯火。
师傅对弟子说,在阳光下,你看到的只是花草、树木和房屋,而偏偏没有看到阳光;夜晚在阴暗里,你却看到了星光和万家灯火,看到了光明。这说明,一个人只有在阴暗里才能看到光明,在光明里,我们反而忽视了光明,看不到光明。
师傅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弟子,继续说,现在你每天跟随在师傅的身边,师傅对你来说,就像那光明,在师傅的光照下,你怎么能看到光呢?只有当你离开了师傅,离开了师傅的光照,自然也就看到光了,自然也就得道了。
篇8:短篇小故事精选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初,殷海光很困难,是金岳霖一直资助他学习及生活的。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为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八十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它干嘛!记者走后,汤一介教授问金岳霖:您真的忘记了殷海光这个学生了吗?金岳霖教授笑笑说:没有。殷海光在海内外有一点小名气,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当初对殷海光好,不是为了他将来报答我。一个人真心地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别人怎么回报。善之为善,不求回报,这才是善的原意啊!
舞蹈家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有一次她在和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聊天时,说起陈翰笙是自己的老师。孙冶方听后说: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产生兴趣的,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将孙冶方的话告诉了陈翰笙,但陈翰笙老人却说:不记得了。
资华筠以为他真的忘了,就提醒他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陈翰笙老人回答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有什么功劳。
篇9:短篇小故事精选
在一个不富裕的村子里,有一户非常贫穷的人家,说是一户人家,其实只有一个人,名字很独特,叫爬,是个三十大几的男人。
他的父母出于何种想法为他取这样一个名字,村民们都不大关心。只知道他的父母过世多年,他好吃懒做,一年四季天天睡到日上三竿。一次,村里一户人家办喜事,因为实在磨不开才请他去帮忙抬嫁妆——人手够的时候,是没人愿意叫他帮忙的,他竟然睡得过了头。也就在那天,在人家的喜宴上,他的一个远门子亲戚喝高了,端着新媳妇敬的最后一杯酒,红着眼睛问他:爬,你想不想也有个婆娘, 给你做饭暖脚洗衣裳?他也喝高了,哭了:想,想,做梦都想,哪怕瞎子瘸子也行,可我爹娘走的早,谁给我张罗呀? 亲戚瞪着血红的眼睛,说:谁给你张罗?你要能把你身上的懒筋抽了,勤快起来,表舅我就给你张罗。表舅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爬,你睡了几十年的懒觉,一时半会也改不掉,表舅问你,你能不能早点起来,哪怕先点一盏灯,表示表示决心也行。慢慢的,你能早起来了,庄稼做上去了,有吃有喝了,别说瞎子瘸子了,水灵的女人,多着呢,俺村就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寡妇。
就在第二天,爬,他真的起来了,尽管还是很瞌睡,强打精神起来,先点一盏灯,放在门墩上,然后回屋再眯一会儿。有俩早起的村民去他家门口井上打水,一个惊叫道:爬起来了,爬起来了。另一个人说:日头没晒住屁股,他能起来?你看,点着灯呢!
从此,爬就早早起来,先点一盏灯,放在门墩上,过往的村民看到了,都说:爬起来了,爬起来了,这娃子,说勤勤还真勤勤呢。也有那么一回,有一个打水忘带井绳的,看到他家的灯光,就去借井绳,喊他两三声,他脸红着从内屋出来,接着就洗脸生火做饭,早早吃过去地里做活了。当然了,从此爬真的起来了,过上了好日子。
有时候,先点亮一盏豆大的煤油灯,就能够驱动你那奔向新生活的幸福快车。
篇10: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故事,它给人们以深刻的道理,能让人明白很多的东西。老人和他的驴来到了一块草地。驴显得非常兴奋,立刻就奔进了草地里面,嬉闹起来。
敌人就要来到,他的主人看到了。老人非常惊慌,“快,我们应该马上就走了,不然就来不及了,难道你没看到敌人快到了吗?”
“我不想跑,要是被敌人捉到,他们会让我驮更重的东西吗?”驴子反问老人。
“不会吧,不行了我必须跑。”老人跑掉了。
驴子仍旧很悠闲地啃着嫩草,他心里明白他只是头驴子。
大智慧这头驴子很聪明,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无论到哪里都是吃苦被人奴役。所以很多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不强求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国庆节小故事】相关文章:
1.国庆节故事
2.国庆节小作文
3.国庆节小短句
4.寓言小故事
5.德育小故事
6.毛泽东小故事
7.生活小故事
8.幼儿小故事
9.教学小故事
10.中秋月饼小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