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韩愈《调张籍》原文

韩愈《调张籍》原文

2023-10-14 08:52: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ianq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韩愈《调张籍》原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韩愈《调张籍》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韩愈《调张籍》原文

篇1:韩愈《调张籍》原文

韩愈《调张籍》原文

韩愈的《调张籍》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调张籍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篇2:韩愈《调张籍》原文与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篇3:韩愈《调张籍》原文与注释

调张籍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篇4:韩愈唐五言古诗:《调张籍》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七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调张籍》参考注释:

(1)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2)文章:此指诗篇。

(3)群儿:指“谤伤”李杜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下详)。

(4)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5)伊:发语词。

(6)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7)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8)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quot;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9)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10)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11)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12)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13)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篇5:韩愈唐五言古诗:《调张籍》原文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前人认为李杜之后,韩愈最早将李、杜并尊,而且称誉颂扬最为有力。并认为此诗是针对当时一些人扬杜抑李或”李、杜交讥“而发。五代后晋人编撰《旧唐书》,认为元稹是”李杜优劣论“的始作俑者。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进一步指实韩诗所斥”群儿“,是指元稹、白居易:”元稹作李杜优劣论,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此后,人多从其说。

然事实并不尽然。其实元稹是最早对李、杜并称的人。早于韩愈此诗二十一年,即贞元十年(794),元稹作《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中已有”李杜诗篇敌“之句。贞元十四年(798)韩愈《醉留东野》诗有”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之句。但在元和八年,元稹作《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这是唐代唯一一篇从理论上分析杜诗出现之意义的文献,其中再次提到李、杜时,确实有所高下:”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作于元和十年的《与元九书》,则有李杜并讥之嫌”。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白氏本意是强调”唯歌生民病“的新乐府诗,并非全面贬低李杜。但”谤伤“之嫌确亦难免。

韩愈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其所谓”群儿“、”谤伤“等语,亦必有所指。钱仲联《集释》补释云:”籍虽隶韩门,然其乐府诗体近元、白而不近韩,故白亟称之。元、白持论,当为籍所可,故昌黎为此诗以启发之欤?“

不论此诗写作起因如何,其艺术成就确可称道。此诗力大思雄,纵横恣肆,颇有李白浪漫风格,其想像、夸张、比喻皆新奇有趣,然而又非常恰当,足见大家风范。朱彝尊《批韩诗》曰:”议论诗,又别是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唐宋诗举要》引吴闿生语:”雄奇伟岸,亦有光焰万丈之观。“韩诗造语新奇历来受人称誉,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雷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岘佣说诗》:”奇杰之语,戛戛独造“。韩愈《荐士》评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此语常被后人用来评价韩愈本人的诗。

篇6:韩愈 《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⒀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白话译文】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或十一年(8)。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则有李杜并讥之嫌。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赏析】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篇7:韩愈调张籍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

赏析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此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忙于经营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学习。

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诗人之奇思,雄阔壮丽。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 “以想象出诙诡”。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注释

1.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2.文章:此指诗篇。

3.群儿:指”谤伤“李杜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下详)。

4.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5.伊:发语词。

6.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7.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8.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quot;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9.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10.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11.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12.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13.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翻译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

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

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

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

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篇8:《调张籍》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⒀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白话译文】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篇9:韩愈《调张籍》鉴赏

韩愈的《调张籍》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

调张籍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⑵。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⑶。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⑷!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⑸。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⑹。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⑺。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⑻。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⑼。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⑽。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⑾。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⑿。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⒀。

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⒀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篇10:韩愈《调张籍》鉴赏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此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忙于经营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学习。

【韩愈《调张籍》原文】相关文章:

1.调张籍,调张籍韩愈,调张籍的意思,调张籍赏析

2.《秋思》张籍唐诗鉴赏

3.改写张籍《秋思》作文

4.《秋思 张籍》阅读答案

5.秋思张籍鉴赏答案

6.韩愈《石鼓歌》原文

7.张籍作品鉴赏成都曲

8.旧宫人,旧宫人张籍,旧宫人的意思,旧宫人赏析

9.猛虎行 张籍 教案教学设计

10.杂怨,杂怨张籍,杂怨的意思,杂怨赏析

下载word文档
《韩愈《调张籍》原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