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而废耕的文言文翻译
“要心平气和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斗牛而废耕的文言文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斗牛而废耕的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斗牛而废耕的文言文翻译
卫懿公喜欢动物,见到斗牛就很高兴,给那些放牛人的俸禄同一般官员一样多。宁子规劝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斗牛,那些牛都去斗牛,耕地就必定荒废。农耕,这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做官的不因私欲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于是卫国好斗的'牛,比耕牛的价格高十倍,放牛的人都放弃了农耕而训练牛抵角,农官都难以禁止。
斗牛而废耕的字义:
1、卫懿公:卫国国君。
2、说:同“悦”,愉悦。
3、禄:俸禄。
4、谏:进谏,规劝。
5、臣:我,属下。
6、贾:同“价”,价格
7、释:放弃。
8、牴牛:斗牛。
9、中士:官职名称,仅次于大夫。。
10、本:资本,根本。
11、废:荒废。
篇2:农夫耕于田文言文翻译
农夫耕于田文言文翻译
农夫耕于田文言文翻译
原文:
农夫耕于田,数息(1)而后一锄。行者(2)见而哂(3)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4)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5)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6),气竭(7)汗雨,喘喘(8)焉,不能作声,且仆(9)于田。谓(10)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16)误矣!人之处事(11)亦(12)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13)服而(14)退(15)。
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说:“你种田都这个样子,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这边是倒装,顺叙应为:农之惰也,甚矣。意思是: 农民的懒惰太厉害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气喘吁吁,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注释:
1.息:呼吸。
2.行者:过路的人
3.哂:嘲笑;讥笑。
4.终:满;终月即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5.术:方法。
6.移时:不多时。
7.竭:完;尽。
8.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
9.仆:倒。
10.谓:对…说。
11.亦:也(是)。
12.然:这样。
13.服:心服口服。
14.退:离开。
15.焉:…的样子
16.术:方法
特殊句式:
甚矣,农夫之惰也 (倒装句)
去:离开
篇3: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文言文翻译
屈而不信这则故事中,孟子用一则小事件,寥寥数语,就生动又略带嘲讽地批评了那些“心不若人,则不知恶”的人。屈而不信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屈而不信》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伸,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了,不能伸直,并不疼痛碍事。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它),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
1. 信:通“伸”。
2. 则(第一个):就。
3. 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则(第二个):竟然,却。
5. 恶:厌恶。
6. 此之谓:这就叫作。
7. 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类,类推。
※无名指:中指与小指之间的指头,人类最不灵活的手指。
《屈而不信》阅读练习
1、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2、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学而不思则罔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4、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5、“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
1.“信”通“伸”,伸直。
2.C。
3.(1)信—通“伸”,使……伸直
(2)远—以……为远
4.(1).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这个人)就一定不以去秦楚的路为远(而去求治),这为的是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
(2).(一个)手指头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不如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
5.“此”指代“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不知类”的意思是“不知轻重主次”。
篇4:《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选自《墨子》)
作品注释
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子墨子:墨子先生。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3、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4、怒:对......感到生气,责备。
5、俞于人:比别人好。俞:通“逾”,超过,胜过。于:比。
6、将:准备。
7、大行:即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好马。
9、谁驱:即“驱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0、驱:驱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13、责:鞭责,鞭策。
14、悟:明白。
15、子:你。
16、以:以为;用来。
作品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耕柱子说:“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才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墨子》的语言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藻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作者简介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篇5:释车而走文言文翻译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齐景公说:“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字词解释
1.烦且:良马名.
2 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3 谒:进见.
4 婴:齐国大夫晏婴.
5 疾甚:病重.
6 遽:急忙.
7 趋:疾走,这里是快走.
8 乘:马拉的车.
9 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
10 辔:缰绳.
11 御:驾车.
12 尽:终于.
13 释:放弃.
14 遽:急忙
15 使:让
教育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一些临时的`棘手的事情时,要冷静,即使在着急,也要镇静地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着急.
作者资料: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1],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2]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篇6: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原文及翻译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译文:
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真相,实地做了然后才知道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步;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不如做海上的商人在海上望一眼;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不如厨师尝一口。
注释:
及:接触。
履:实地。
艰:艰难。
乌有:哪有。
披:翻阅。
五岳(FiveFamousMountains),又作五岳,是五大名山的总称。在我国一般指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一足:走一步。
沧溟:沧海。
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
疏八珍之谱: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
庖丁:厨师。
一啜(chuò):尝一口。
篇7:一举而三役文言文翻译
一举而三役文言文翻译
济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
【注释】
1禁火:皇宫里失火。火:失火,名词活用作动词。2主营:主管建造。3乃:于是。4患:担忧,忧虑。5复:①修复 ②再,又。6堑:壕沟。7决:决口,文中指开挖。8通衢:畅通的大路。通:畅通,没有阻碍。衢:大路。9诸:众,许多。10道:宋代相当于省。11:汴水河流名。12实:填充。13三役:指取土、运材、处理废弃瓦砾灰土三件事。役:事。14济:成功。15杂:多种多样的。16祥符:宋真宗的.年号。17时:那时,当时。18丁晋公:即丁谓。19斥弃:废弃。
【译文】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巨大的壕沟。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
篇8:鼓盆而歌文言文翻译
鼓盆而歌文言文翻译
鼓盆而歌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亲人亦余悲戚,生者惟长歌当哭,安慰儿女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化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五十二篇古本《庄子》佚文说:庄周病剧,弟子对泣之。应曰: “我今死,则谁先?更百年生,则谁后?先不得免, 何贪于须臾?”
弟子们又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老师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终于悠然而去,很有诗意。 他不敬畏死,但没有随便活, 一生是那样的可贵。 他超越了死亡, 忘却生命,精神是那样的愉快。
文言文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白话翻译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庄子·至乐》)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成语典故
庄子“鼓盆而歌”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典故,人们一直认为这表现了庄子旷达的人生境界,后人还将其改编为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其实,庄子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意蕴却另有深意。
被误解的真旷达
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杂记》中,将庄子“鼓盆而歌”的这一行为明确定性为旷达之举:“昔庄子妻死,惠子吊之,方箕踞鼓盆而歌,岂非达乎!”唐代庄学名家成玄英在《庄子疏》中也解释说:“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垂脚箕踞,敖然自乐。”此后千余年,妻死而庄子“敖然自乐”这一解释就成了学界定论。
王夫之《庄子解》云:“此篇之说,以死为大乐……历数诸不可乐者,而以寝于巨室为乐。”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认为,“庄子站在道的立场上,以‘无情的.彻底性’,推出生死一样,死值得庆贺的结论……所以当他妻子死的时候,他竟‘鼓盆而歌’,认为妻子安然睡在天地这个大房子里,得到了宁静”。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指出,“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忘却死亡之忧”。
多数学者与成玄英观点相同,只关注庄子鼓盆而歌的情节,从而得出妻死之后庄子“敖然自乐”的结论,认为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因为庄子已经勘破了生死。
真悲哀才是真情实感
《庄子·至乐》说,庄子妻死,惠子前去吊唁,发现庄子正在那里箕踞鼓盆而歌,于是责备庄子:“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对此庄子回应说: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听到惠子责备后马上反驳:“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所谓“不然”,就是“不是你说的那样”;而这个“慨”字,《经典释文》解释:“司马云:感也。又音骨,哀乱貌。”当惠子责备庄子无情时,庄子坚决予以否认,而且还着重强调自己怎会不感慨、悲痛万分呢!可见,妻子去世对庄子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然而亲人去世,无论生者如何悲伤,亲人都无法复生,明智做法就是安慰生者,让生者少一点徒劳的悲伤,即今人常说的“节哀顺变”。庄子用“其始而本无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这一生死循环的哲学理论,来减轻妻死给自己带来的悲哀。
古人高兴时固然会引吭高歌,但悲伤时同样会以歌当哭。《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周代设有女巫,其任务是在国家遇到大灾大难时“歌哭”。《周礼注疏》解释:“此云歌者,忧愁之歌,若《云汉》之诗是也。”先秦还有《虞殡》《薤露》等挽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临死前流着泪为自己唱了一首“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挽歌,而西汉开国功臣周勃早年就是以演奏挽歌为职业。庄子也谈过挽歌之事,《世说新语·任诞》注引《庄子》佚文:“《庄子》曰:‘绋讴所生,必于斥苦。’司马彪注曰:‘绋,引柩索也。斥,疏缓也。’”所谓“绋讴”,就是挽歌;而唱“绋讴”的目的,则是为了舒缓心中的痛苦。庄子鼓盆而歌,不过是悲歌当哭而已。
由此不难看出,面对妻子的去世,庄子是假旷达、真悲哀。
乐死与重生
从庄子的整体生死观去把握“鼓盆而歌”所蕴含的真实情感,可能更为准确。庄子在“物化”理论的基础上,得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结论,从而论证了生死一齐的思想。至此,庄子仍意犹未尽,他通过推理进一步得出死比生好的结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庄子·至乐》还假借髑髅之口,大谈死后的幸福:上无君主,下无臣民,也没有四季忙不完的事情,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与天地同寿,即使南面称王的快乐也比不上死后的快乐。我们不妨把这些言论称之为“乐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庄子却非常爱惜生命。为了保命,他拒绝出任楚相,担心自己会像牺牛一样被人宰杀了;为了保命,他在雕陵落荒而逃以躲避虞人的惩罚,还责备自己“守形而忘身”;为了保命,他提出了形神兼养、以神为主的养生原则,并著有《庄子·养生主》一文;为了保命,他还提出“无用之用”、“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一龙一蛇,与时俱化”等处世原则。这是庄子“重生”思想的表现。
一边鼓吹生死一齐,甚至死比生好,一边又竭力养生保命,对于这一看似尖锐的矛盾,如何理解?我们不否认庄子在某些时候有“千岁厌世”的念头,但从本质上看,他是珍惜生命的。他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爱护个人生命,而且在理论上也明确指出生命的宝贵。《庄子·让王》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他甚至认为“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提出“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的主张,要用“道”的最精华部分修身养生,用糟粕部分去治国理政。通过这一养生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不难看出庄子对生命重视的程度。
庄子面对死亡时的旷达言辞,正像赵翼《偶书》所说:“语语不畏死,正是畏死语。”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是人所无可奈何之事,那就只能调整心态,心平气和地接受它,以免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由此可见,所谓“鼓盆而歌”的庄子已经勘破生死、对妻死抱着欣然态度的说法,只是学界的误读。在庄子看似旷达的言行背后,看到的则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篇9:自知而搔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自知而搔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1、文言文
人有背痒者,令(1)其子搔之,三搔而弗(2)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亦弗中!其人曰:“妻子乃知(3)我者也,何为而弗中!莫非难(4)我哉?”妻子无以(5)应。其人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6)。此何哉?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焉(7)有不中者乎?
2、翻译
有个人身上发痒,就让他的儿子帮忙挠,挠了三次(也可以说许多次)都不是痒处;让他的妻子帮忙挠,挠了五次还不是痒处。那人生气地说:“老婆孩子都是了解我的.人,可怎么却挠不中痒处?难道是难为我?”妻子和孩子没法用什么来回应。于是那人自己抬手一挠,立刻就不痒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的。自己知道哪里痒才去挠,怎么会不中呢?
3、注释
(1)令:使,让。
(2)弗:不。
(3)知:了解,懂得。
(4)难:为难
(5)无以:固定词组,可以解释为“没什么用来……”。
(6)绝:停止。
(7)焉:怎么、哪里。
4、启示
有的事情不能光靠别人,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只有从自身努力才能改正错误。
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篇10:有吴生者老而趋势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篇11:公孙仪相鲁而嗜鱼文言文翻译
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这样我就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这是告诉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斗牛而废耕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文言文 翻译
2.文言文翻译
3.斗牛影评
4.活版文言文翻译
5.语文文言文翻译
10.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