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

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

2023-06-29 09:08: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喝酸奶的小野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

篇1: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心发愤图强,大力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人,只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的这一举措,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并得到秦孝公的召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重视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了,朝廷就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但却遭到秦国的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又刚刚即位,改革的事便暂时搁置了。

过了两年,秦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决定。”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他想了一个办法建立威信,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谁10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10两赏金?”有人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的玩笑吧。”大家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前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是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50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就在大伙儿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50两黄澄澄的金子,一两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开,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老百姓们都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办法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被罚做官府的奴婢。

大家都严格地遵守新法。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量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今天的我们再谈及诚信时,就让我们伴随着孔子对诚信的理解,拿历史事件作为我们今天的镜子,反思历史,坚信诚信的力量,让诚信成为每一个人必须修炼的高尚品德吧,让我们一起沐浴诚信的阳光,树立诚信的形象,去营造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篇2:商鞅诚信的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心发愤图强,大力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人,只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的这一举措,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并得到秦孝公的召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重视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理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了,朝廷就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但却遭到秦国的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又刚刚即位,改革的事便暂时搁置了。

过了两年,秦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决定。”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他想了一个办法建立威信,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谁10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10两赏金?”

有人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的玩笑吧。”大家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前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是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50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就在大伙儿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赏给扛木头的人50两黄澄澄的金子,一两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开,一下子轰动了秦国。

老百姓们都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办法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被罚做官府的奴婢。

大家都严格地遵守新法。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量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并最终完成了统一!

更多诚信的故事分享:

1.生活中诚信的故事

2.一件有关诚信的故事

3.不诚信的故事

4.古代外国诚信的故事

5.曾参诚信的故事

6.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

7.诚信的故事现代

8.诚信的故事有哪些

9.名人诚信的故事

10.诚信的故事50字

11.古代诚信的故事

12.诚信的故事及案例

13.关于诚信简短的故事

14.诚信小故事

15.关于诚信的故事

篇3:古代诚信故事

“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是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讲,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与一女子相爱,情深意切。一日,两人相约在某桥下相会。后来,恰遇泛潮,江水上涨,那女子还没有到来。尾生却始终坚守诺言,死守在桥下,抱着桥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没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

篇4:古代诚信故事

古代诚信故事:魏文侯的诚信故事

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不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所以魏国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

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效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到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有上前去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个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可以了,何必自己亲自去呢?

我觉得魏文侯一点也不傻,正因为他处处诚信待人,他才博得了臣民的信赖,国家才得以强盛,一个古代君王做事都如此诚实守信,而在我们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人做事不负责任,违背职业道德。

古代诚信故事: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古代诚信故事: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古代诚信故事

篇5:古代讲诚信的名言

1)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4) 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5)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6)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7)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8)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9)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0)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1)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3)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4)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5)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篇6:古代讲诚信的名言

1)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2)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3) 待诚(春秋左氏传)敬业乐群。——礼记

4)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8)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

9) 坦怀(六朝王俭)信者诚,诚者直。——《汉书》

10) 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宋·苏轼

1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12)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3) 君子履信无不居。——汉·班彪

14)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5)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论语》

篇7:古代讲诚信的名言

1)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2)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3) 诚召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4) 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5) 养真(陶渊明)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6)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8)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

9) 诚篇明(礼记)一言九鼎。——清·李绿园

10)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

11) 诚信者,国之宝也,民之凭也,天下之结也。

12)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

13)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4) 明篇诚(论语)忠信所以进德也。——《易经》

15) 澄怀(清·金晓)信为万事本。——唐·褚遂良

16) 德不孤(论语)诚者圣人之本。——宋·周敦颐

17)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8) 精诚(庄子)敦厚周慎。——《后汉书》

19)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0) 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相关文章:

1.诚信的古代名人故事

2.中国讲诚信的故事700字

3.讲诚信心得体会

4.讲诚信演讲稿

5.讲诚信,说诚信

6.讲诚信辩论会总结

7.讲诚信的演讲稿

8.讲诚信守规矩心得体会

9.“讲诚信”倡议书精选

10.讲诚信作文900字

下载word文档
《古代商鞅讲诚信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