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

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

2023-06-13 08:40: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吃芝麻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

篇1: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

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

引言

复旦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从开始.在信息化的整体实施过程中,信息化部门意识到信息化数据是支撑职能部门业务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大力开展共享数据库建设,重点解决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统一,致力于推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然而,校园信息化前期的建设过程将中心放在对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服务,使得最终用户游离于数据产生和交换的信息化过程之外,用户与信息库之间存在着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提供方面的巨大矛盾,这反映了信息化初期信息化部门普遍存在的对服务对象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要使用和维护个人数据,师生需登录各个业务系统的相应模块,而业务系统越多,与“人”相关的数据(属性)就越多,对师生或者院系管理者而言,要全面的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的难度相当大.近两年,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院校二级管理体制,将权、责、利下放到院系.

就实际落实情况来看,院系权力扩大,但院系视角的数据基础缺失,业务的信息化改革没有抓手,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也标志着传统的分条块的数据组织方式已无法支撑院系的管理,现行的信息化架构制约着院系使用数据进行公共决策的能力.所以开放给职能部门的数据要在院系落地,需要良好的数据组织将数据利用简单化,这对学校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转换视角,面向教师、本专科生、研究生、博士后重新规划和组织数据.因此,在一站式服务规划下,复旦大学信息化提出建立面向对象的以“人”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表通、统一申报等服务,为院系二级管理的体制改革落地以及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数据使用体验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本文对面向对象的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规划进行阐述,并阐明具体实施效果.

1项目需求

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建设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职能域构建业务系统,实现流程信息化,进行原始的数据积累.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以建立、维护集中的基础数据平台为主,通过交换和集成将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第二阶段,管理与服务前后端分离,实现服务信息化,按照用户在校的生命周期进行服务梳理和整合,改造服务模型;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则在全局的业务数据基础上建立主题库和历史库,形成支撑上层业务的数据“中间件”;第三阶段,在流程信息化与服务信息化基础上,为个人、院系、学校提供数据综合利用与服务,实现支持在线与离线双重模式的数据填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这个阶段的数据管理将数据组织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业务条线为主体的模式为以“人”为主体的面向对象的组织方式,为个人数据中心的建立奠定基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数据管理思路仍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为主,传统的数据组织和利用方式的劣势随着信息化服务的推进渐渐显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数据重复填报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深入到了学校各项工作当中,数据共享程度越来越高,但个人数据重复填报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个人为权威源的数据,如联系方式等,每个业务系统中都要涉及,甚至每张申请表单用户都要重复填写;二是一些业务部门下发的表格并没有信息化系统支撑,如工号、姓名、职称等核心数据几乎是各个表单必不可少的数据项.(2)数据梳理工作繁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的数据,是以管理视角进行存储的,在面向服务进行业务设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转换和翻译工作,要求开发者全面了解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转换方式,存在数据的重复清洗和梳理.以教学排课数据为例,教务管理系统中往往以课程代码为主键,关联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核算教师个人工作量时,则需要转换为以工号为主键,关联课时信息、选课名单等.在教师教学、年度考评等多项服务中都需要建立这样的转换关系,不利于服务的快速开发.(3)综合性服务难以获取综合数据服务的深化离不开坚实的数据基础,各个业务系统中分散存储的数据加大了综合性服务的建设难度.在前端服务与后台管理分离的建设模式下,从业务系统中剥离出来的个人服务,面临的仍旧是来自于各个业务系统中的零散数据,伴随着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数据同步规则越来越复杂,同步压力日益增大,成为限制服务发展的瓶颈.(4)院系数据基础薄弱在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数据主要掌握在管理部门手中,院系要了解教师的基本信息,如科研情况、生活情况等,需要到学校职能部门申请,准确性和实时性低.总而言之,学校的体制和流程的改革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设想,信息化业务的推进对数据基础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复旦大学在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规划中,提出信息化数据管理的发展方向,拟将各级用户纳入数据生产、维护和流通的过程,为用户建立数据操作和管理的平台,简化用户管理数据的流程.个人数据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规划设计的个人数据管理平台,它以面向对象的思路,将不同业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数据类别作为“人”这个对象的特殊属性,一方面对数据管理的维度进行了重新规划,方便利用,另一方面以数据托管的概念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线的、安全的、可维护管理的个人档案,可极大减少用户维护业务数据的复杂度,又提高了业务数据在信息化系统中的可用性.通过个人数据中心的收集和归纳,院系可轻松获取到管理范围内的非常全面的与个体相关的数据,按照教学、科研、人事等类别进行综合查询及统计,通过为院系量身定做一些具有共性需求的报表,减轻了院系的工作压力,促进了院系管理水平的提升.

2系统架构

2.1数据中心架构复旦大学的数据服务中心建设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和服务层.业务库从支撑全部业务转变为支撑以管理为主体的业务流程;主题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等形成学校决策支持库;共享数据库定位则更加明晰,负责数据交换与共享,分发数据字典,主导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个人数据中心库按照服务的特性将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抽取出来进行重构,改变了原来的数据组织形式,按照人的属性进行数据存储规划,方便进行数据利用和服务.

个人数据中心库以及基于其上建立的个人数据查询与展示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一表通离线填报平台的建立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可以有效地支撑教师、学生的个性化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松散耦合,推动院系二级管理的发展.以个人为权威数据源的数据放在个人数据中心库中进行维护,作为数据源同步到各个业务系统中,用户只要保证数据源头数据的准确,则各业务系统中的服务所引用的数据就是最新的.其次,对线下填报的表单提供基于个人数据中心库的离线下载服务,采用快速配置的方式配置业务部门的表单,将已有数据预填进去,用户离线或在线维护补充其他数据,完成表格,以 Word/Excel/PDF格式下载后自行完成申报.经过重新整合的数据存储方式更有利于个人服务数据的读取,对于教师岗位考核、学生毕业审核等需要广泛数据支撑的综合性服务,个人数据中心库的优势体现地更加全面.个人数据中心库建成之后,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与个人相关的`数据进行了集中.从业务系统中剥离出来的个人服务,将综合利用个人数据中心库的中的数据,而不再通过 ODI数据同步的方式获取多个外部数据源,以支撑个人服务的运行,大大减轻了数据同步与共享的压力,使数据接口唯一,数据利用更加便捷.

2.2数据组织模型个人数据中心抽取了与“人”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和汇总,存储在个人数据中心库中,与各业务系统库、共享数据库、主题数据库物理上分离.个人数据中心库与业务库在同步机制上是一致的,只有自身产生的数据才作为权威数据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分发到各个业务库中,实现数据流通和共享.教师个人数据中心数据规划包括基本信息、能力/资质信息、入职/聘用信息、兼职信息、培养信息、考核信息、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信息、科研信息、财务信息、资产信息、校园生活信息、离职/退休信息等12大类55小类数据,如图2所示.本专科生/研究生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包括基本信息、学习信息、生活信息、毕业信息4大类35小类数据,如图3所示.

2.3数据采集方法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在数据存储层面和数据抽取层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结构的差异、数据库的异构等,甚至包括单机版数据库的数据,Excel、TXT等文本形式的数据.个人数据中心要充分采集上述数据,必须根据其来源和特征的不同,采取多种采集方式.

一、共享数据交换平台抽取.由信息化部门自主管理的数据是最容易获取的,可以通过标准的数据同步和共享机制获得;

二、数据同步机制读取.由业务部门独立建设的业务系统,其数据对信息化部门是不公开的,由业务系统建立视图将数据推送出来,通过数据共享平台读取后存入个人数据中心; 三、数据交换平台采集.部分管理部门仍然存在由工作人员手工维护的外部数据,以DBF、Access等单机版数据库形式,或者Excel、TXT等文本格式存储.这些数据的采集难度比较大,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用户手工数据与学校核心数据库的数据对接,用户不定期上传数据即可.四、数据清理后批量导入.业务部门在核心期刊网购买的论文、著作等权威数据,通过姓名、院系、电子邮箱等多个属性的匹配、清洗后批量导入个人数据中心.个人数据中心通过多手段、多渠道的技术实现方式充分采集到了学校范围内所有与“人”相关的属性信息,进行转换和处理形成权威的个人数据中心.

3实施成效

复旦大学个人数据中心建设始于,在应用层,对个人数据中心库的数据利用分为三方面:个人数据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一表通离线填报平台.教师个人数据中心已经正式运行,研究生数据中心和本专科生数据中心正在测试阶段,页面风格如图4所示.师生只需登录到个人数据中心就可以查询到与自己相关的所有数据,改善了以往查询不到数据或者需要登录到各个业务系统中分散查询的状况.教师个人数据中心,集成了30类数据共982属性信息;研究生数据中心集成17类数据共600个属性信息;本专科生数据中心集成15类数据共518个属性信息,并且还在不断完成和拓展当中,已集成数据如表1所示.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是已有信息化支撑的服务流程,实现个人在线填报和院系、学校在线审批等.包含个人数据维护、年度考评、教职工与学生出国出境申请、博士后出站管理、科研成果申报等多项个人服务.一表通离线填报是针对未实现信息化的业务表格而开发的平台.线下处理的方式是师生在网站上下载电子版的表格或业务部门下发纸质表格,由师生填写后上报,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填报问题,一表通平台则将电子版的表格或者纸质表格做成报表形式,自动关联系统已有数据,提供给师生在线填写后下载或者离线下载后填写两种方式,有效地的解决了业务信息化和数据重复填写之间的矛盾,目前人事、科研、教学相关的多张电子表格已配置完成,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填报。

4结语

在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信息化“一站式”服务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复旦大学重新规划了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方式,以减少个人数据重复填报、促进数据梳理、推动综合业务服务发展、促进院系决策为目标,提出建立个人数据中心,满足业务部门和院系变更数据的需要和部门间数据共享、校一级与跨部门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价等校级信息决策的需求.个人数据中心使得业务系统的数据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公开,引起了数据产生部门和师生个体对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利用全民监督机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问题定位,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数据监督与管理机制,提高个人进行数据维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据真正地实现了流通.数据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一笔巨大财富,深化数据应用,提升个人体验,夯实信息化的数据基础,建立良性的数据生态循环的发展环境将推动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篇2: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探讨的论文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探讨的论文

[摘要]

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复杂性处于日益增长的趋势,不仅意味着软件技术的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计算机软件的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逐渐成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流技术,在近年来逐渐由面向对象编程向面向对象分析及面向对象设计转移,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

0前言

软件工程的设计在于对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利用,并由此作为立足点来进行软件开发与维护。作为软件工程方法中的一大主流方向,面向对象的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方法中,对象的主要特征属性在于数据与操作,其中数据对应于对象的内部属性特征,操作对应于对象的外部运动规律,通过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便捷性可得到根本提升。本文特针对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进行了相关探究,现总结如下。

1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概述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阶段:①对用户需求进行提取与抽象概括;②建立模型。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将用户的实际要求进行转换与设计,使其成为一个最优的方案。面向对象的方法在由分析到设计的过程中,所有已知条件处于不断扩充的状态,在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后,最终使其成为模型。分析与设计虽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两者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可相互产生制约。一方面,分析的准确性可对所建立模型的实际意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设计结果的折射;另一方面,设计阶段并非可脱离分析阶段独立运行,反之,在这一阶段中需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反复的理解,由此对其进行完善。

2面对对象的开发方法研究

2.1Booch方法

Booch这一方法主要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过程,两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联合,同时相互区别,笔者在此进行区别概述。微观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类和对象抽象化,在问题中进行类和对象的挖掘,同时确定实现对象功能的行为;②对抽象出来的类的状态及行为进行建立,主要对类图进行利用,由此建立起识别对象与类的关系,对类对象的`边界进行确认,并对相互协同作用的类对象进行辨别;③对算法与数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对象类与对象。与微观过程不同的是,宏观过程对于风险与结构更为侧重。进行宏观软件工程开发时,一些相应的成果及活动随之得以确定,为风险评估工作与修改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宏观过程中,结构与完整性两个因素得到了重点强调,对概念化和需求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概念化的过程中,对于创造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且无固定模式与框架,建立核心的需求是该过程中的根本任务。另外,在分析过程中,需对软件开发所需的模型进行提供,并充分对系统的行为引起重视,由此作为立足点,对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区分;设计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系统结构的实现。

2.2OMT方法

OMT方法是一种在数据库的关系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方法,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领域中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实体与关系模型的基础上,OMT方法又做出了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类、行为、继承等。该方法的模型主要分为如下三种:①对象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对对象静态的结构进行表述,并对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表达;②动态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对系统动态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如随时间的变化等,状态与活动是其重要概念;③功能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将不同的数据值在系统内进行转换,如数据存储、数据流、控制流的概念等。总而言之,OMT方法对于分析数据密集型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3UML方法

UML这一建模语言的特点在于易于表达、思路清晰、功能强大,包含着静态、动态、系统环境模型等。在这一方法中,可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所提供的代码来对模型进行转换,使其成为一种编程语言,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对相应的工具与方法进行利用,使其产生逆向转换,使其成为UML。在UML方法中,基于例图、对象图、类图的模型可划分为静态模型;基于状态图、活动图的模型可划分为动态类型。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对先前各种建模技术的经验与特点做出了综合与总结,并对其中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吸收,形成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例如,Web系统、数据的模型等新的思想均在UML技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内在支持。

3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的特点及优势

经实践研究表明,面向对象进行设计的软件工程在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第一,该方法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更为贴近;第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三,具有更强的可复用性;第四,在大型产品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中可提供更为良好的便利条件。该方法的特点主要可概括如下:①对象属于基本元素,不同的基本元素之间可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软件对象,并由软件对象构成整体的系统;②在对不同的对象类进行划分时,可各自对应的数据与方法;③层次结构可通过子类与父类来进行设定;④不同对象之间可进行相互联系。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程是一种具有较强先进性的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做出相应的完善。

篇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浅析的论文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形成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结合国内外优秀编程语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最快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扎实地掌握C++语言的内容。下面是作者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使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接触计算机时,很多学生感到新奇、好玩,这不能说是兴趣,只是一种好奇。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大量的感念、规则、定义、要求和机械的格式出现,很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把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授课时作者从具体问题入手,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新知识,继而再讲授理论要点。

在首次课上,给学生找一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已学课程的问题,用算法语言来求解,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的进行中,引导学生学一种算法,就尝试在同行课程中应用。作者还经常介绍一些趣味性算例,如:“迷宫问题”等[1],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打好程序设计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当作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二、循序渐进讲解

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通俗、易懂的教学原则同样适合于这门课的教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的叙述上,而是放在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上,通常由几个例题引出一种语法规则,通过一些求解具体问题的程序来分析算法,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既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又注重易读性和启发性。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一开始就介绍程序,要求学生编写程序,通过反复编写、运行程序来掌握语言规则和程序设计方法。同一个语法规则、同一种算法,在选择例题时也是由简到难,逐步呈现给学生。在学习上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而是要求学生能把各个孤立的语句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程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让学生在编制程序过程中不断总结、巩固,达到学会方法、记住语法规则,提高设计技巧的目的。

三、改进教学方法

作者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课前自学,讲课时以学生预习过为起点,只讲难点、重点,这样既给了学生思维分析的余地,又节省课时。这就要求必须精选教学内容,注意详略安排。如在讲到“类与对象”,“继承与派生”[2]这些关键性章节时就讲的特别精,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解透彻,而讲到“输入输出流”时,让学生做到一般了解即可。课堂上找一些程序设计较好、解题思路清晰的例题让学生自己读,找出精妙之处和不理解之处,对普遍性的问题共同讲解,个别问题课后解答。

作者特意地设置一些不同深浅的笔误和口误,马上让学生肯定对与错,以考查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敏锐性和判别力。对有些问题,给出一种程序设计方法后,让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让他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编程方法,给学生交流不同思路和观点的机会。这就要求老师既能引导又能放开,既有事先的精心备课,又有课堂上的`因势利导,同时也可以从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来丰富教材内容,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四、习题与上机实践

做习题是复习所学内同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作者每次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作业中比较普遍出现的错误,在下次课上当堂讲解,使得学生能对学过的东西理解透、掌握牢。作业中新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也当堂宣讲或作业批注,以鼓励创新型的学习方法。

每次实际上机操作前,都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有系统地布置上机实习作业,让学生明确上机任务,编写好上机调试的程序,使学生在每次上机实践中都有收获。作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自己的程序文件,调试成功后存入磁盘,并撰写实验报告,课程结束后结合学生的程序和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课程结束前作者坚持进行总结,把所学的内容作一个概要分析,前后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参考文献

1.刘璟,周玉龙.高级语言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GradyBooch著,冯博琴,冯岚,薛涛,等译.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4: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分析论文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分析论文

面向对象的技术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为软件开发拉开了新的篇章。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以对象建模为基础,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了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基于此,文章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相比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OMT)实现了质的飞跃,采用了一种自底向上的归纳、自顶向下的分解方法,通过对对象建模的建立,彻底解决了软件开发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以及可靠性三大环节上的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和改善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见,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作为一种归纳和演绎思想的综合体现,其对软件设计、软件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复用性差

在软件开发工程所追求的目标当中,软件复用性是重点之一,同时也是节约人力和提升软件生产率的重要渠道。虽然近年来软件当中的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开发给软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还不足以从根源上解决软件重复使用的问题。

(二)软件可维护性差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过于侧重一致、完整的文件合成最终的产品,以致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软件的可测试性、可读性和可修改性成了衡量一个软件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事实上,在软件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类产品的维护性差,且所消耗的成本相当高。

(三)开发出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传统的结构化方法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泛,以致使用它开发大型软件时,一旦遇到系统需求模糊或者系统发生动态变化,就会影响开发效率,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软件脱离用户实际需求。

(四)软件质量难以保证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所开发出来的复杂型大型软件,或者是需求模糊的系统,绝大多数都是难以成功投入市场使用的。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第一,软件开发人员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理解不够透彻,以致最后开发出来的软件和用户的期待不相符;第二,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灵活性低,无法适应用户需求的经常性变化,再加上部分用户有时会在软件的一些使用性能方面提出部分要求,倘若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基于过程中,那么软件系统的可扩充性和稳定性就会无法适应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会对软件系统自身的机构造成影响,设计、开发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现阶段,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市场上也不断有新产品涌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有Coad方法、Booch方法和OMT方法等。

(一)Booch方法

Booch方法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能够反映出系统的各个方面是如何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在一系列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中,Booch方法是最早描述当中的基础问题的,其首先提出面向对象是区别于传统软件开发的一种方法。Booch方法认为面向对象的软件分解更接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它并没有对各个开发阶段进行明确的周期划分,把主要的工作都集中在软件设计阶段。

(二)Coad方法

Coad方法是通过多年来大型系统开发的经验与面向对象概念的有机结合,该方法在对象、结构、属性和操作的认定方面,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原则,并完成了从客户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Coad方法把软件系统的开发划分为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虽然说Coad方法没有引入类和类层次结构的术语,但事实上它已经在分类结构、消息关联等概念中呈现了类和类层次结构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Coad方法的概念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对各个面向对象和行为的描述不够全面,对象模型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突出。

(三)OMT方法

OMT方法是一种跟随OOP向OOD和OOA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它的方法涵盖了软件分析、软件设计以及软件实现三大步骤,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程。OMT还建立了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三个模型,这三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软件,使软件开发更加清晰,也更易于维护。可以说,作为一种以真实世界为对象建模而进行的独立语言设计,OMT方法彻底实现了传统软件开发方法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为绝大多数领域的应用软件提供了一种实际的、高效的、可操作的保证。

(四)UML语言

UML语言是一种建模语言,它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未来,UML语言将会成为面向对象技术领域内的标准建模语言。UML不仅结合了Booch方法、OMT方法、OOSE方法的优势,而且还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汲取了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流派优秀的开发思想,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总而言之,UML是一种通用的标准建模语言,适用于以面向对象技术为基础的任何类型的软件系统,而且还能够在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使用,从需求规格描述直至系统完成后的测试和维护。

综上所述,由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所具备的诸多优点,相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可见,开展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5: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分析的论文

[摘要]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复杂性处于日益增长的趋势,不仅意味着软件技术的飞跃,同时也意味着计算机软件的规模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逐渐成为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流技术,在近年来逐渐由面向对象编程向面向对象分析及面向对象设计转移,为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

0前言

软件工程的设计在于对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利用,并由此作为立足点来进行软件开发与维护。作为软件工程方法中的一大主流方向,面向对象的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方法中,对象的主要特征属性在于数据与操作,其中数据对应于对象的内部属性特征,操作对应于对象的外部运动规律,通过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软件开发与维护的便捷性可得到根本提升。本文特针对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进行了相关探究,现总结如下。

1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概述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阶段:①对用户需求进行提取与抽象概括;②建立模型。面向对象的设计过程主要是将用户的实际要求进行转换与设计,使其成为一个最优的方案。面向对象的方法在由分析到设计的过程中,所有已知条件处于不断扩充的状态,在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后,最终使其成为模型。分析与设计虽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两者不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可相互产生制约。一方面,分析的准确性可对所建立模型的实际意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设计结果的折射;另一方面,设计阶段并非可脱离分析阶段独立运行,反之,在这一阶段中需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反复的理解,由此对其进行完善。

2面对对象的开发方法研究

2.1Booch方法

Booch这一方法主要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过程,两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联合,同时相互区别,笔者在此进行区别概述。微观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类和对象抽象化,在问题中进行类和对象的挖掘,同时确定实现对象功能的行为;②对抽象出来的类的状态及行为进行建立,主要对类图进行利用,由此建立起识别对象与类的关系,对类对象的边界进行确认,并对相互协同作用的'类对象进行辨别;③对算法与数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对象类与对象。与微观过程不同的是,宏观过程对于风险与结构更为侧重。进行宏观软件工程开发时,一些相应的成果及活动随之得以确定,为风险评估工作与修改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宏观过程中,结构与完整性两个因素得到了重点强调,对概念化和需求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概念化的过程中,对于创造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且无固定模式与框架,建立核心的需求是该过程中的根本任务。另外,在分析过程中,需对软件开发所需的模型进行提供,并充分对系统的行为引起重视,由此作为立足点,对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区分;设计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系统结构的实现。

2.2OMT方法

OMT方法是一种在数据库的关系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方法,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领域中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实体与关系模型的基础上,OMT方法又做出了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类、行为、继承等。该方法的模型主要分为如下三种:①对象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对对象静态的结构进行表述,并对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表达;②动态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对系统动态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如随时间的变化等,状态与活动是其重要概念;③功能的模型。该模型主要将不同的数据值在系统内进行转换,如数据存储、数据流、控制流的概念等。总而言之,OMT方法对于分析数据密集型的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3UML方法

UML这一建模语言的特点在于易于表达、思路清晰、功能强大,包含着静态、动态、系统环境模型等。在这一方法中,可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所提供的代码来对模型进行转换,使其成为一种编程语言,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对相应的工具与方法进行利用,使其产生逆向转换,使其成为UML。在UML方法中,基于例图、对象图、类图的模型可划分为静态模型;基于状态图、活动图的模型可划分为动态类型。这一方法的优势在于对先前各种建模技术的经验与特点做出了综合与总结,并对其中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吸收,形成一种标准的建模语言。例如,Web系统、数据的模型等新的思想均在UML技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内在支持。

篇6: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分析的论文

经实践研究表明,面向对象进行设计的软件工程在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第一,该方法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更为贴近;第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第三,具有更强的可复用性;第四,在大型产品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中可提供更为良好的便利条件。该方法的特点主要可概括如下:①对象属于基本元素,不同的基本元素之间可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软件对象,并由软件对象构成整体的系统;②在对不同的对象类进行划分时,可各自对应的数据与方法;③层次结构可通过子类与父类来进行设定;④不同对象之间可进行相互联系。

4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工程是一种具有较强先进性的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做出相应的完善。

篇7:论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论文

论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论文

论文摘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极有可能是数据库发展的方向,关系型数据库已显得力不从心,面向对象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数据库领域,把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使数据库系统的分析、设计最大程度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一致。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技术机理并不高深,但它的设计思想却极有价值。

论文关键词: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技术

(JinchangMunicipalPublicSecurityBureauGansuJingchang737100)随着应用的日趋复杂和智能化,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缺点一点点的暴露出来,人们迫切希望产生一种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来适应这些复杂需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呼之欲出。而这个解决方案极有可能就是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技术机理并不高深,但它的设计思想却极有价值。在传统的面向对象应用开发中,由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开发风格完全不同于面向对象风格,使得许多程序员难以从复杂的SQL编程中解脱出来(尽管已经有一些成熟的ORM技术框架,如Hibernate,但程序员仍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库代码工作),从而也无法从实质上提高工作效率。

1、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概述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面向对象是一种新的方法学,也是一种认知方法学。它是一种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实际可行的编程方法,它把程序间的逻辑活动建立在对象间的消息传递之上,且设计上更加符合现实世界,更加自然,所以面向对象方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满足新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中提供面向对象的技术是为了满足特定应用的需要。随着许多基本设计应用(如MACD和ECAD)中的数据库向面向对象数据库的过渡,面向对象思想也逐渐延伸到其它涉及复杂数据的应用中,其中包括辅助软件工程(CASE)、计算机辅助印刷(CAP)和材料需求计划(MRP)。这些应用如同设计应用一样在程序设计方面和数据类型方面都是数据密集型的,它们需要识别于类型关系的存储技术,并能对相近数据备份进行调整。

セ褂行矶嘤τ靡求多媒体数据库。它们要求以集成方式和文本或图形信息一起处理关系数据,这些应用包括高级办公室系统的其它文档管理系统。

ッ嫦蚨韵笫据库从面向程序设计语言的扩充着手使之成为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面向对象数据库。例如:ONTOS、ORION等,它们均是C++的扩充,熟悉C++的人均能很方便地掌握并使用这类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研究的另一个进展是在现有关系数据库中加入许多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功能。在商业应用中对关系模型的面向对象扩展着重于性能优化,处理各种环境的对象的物理表示的优化和增加SQL模型以赋予面向对象特征。如UNISQL、O2等,它们均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功能,采用类似于SQL的语言,用户很容易掌握。

2.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优点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同是面向对象方法学,所以其具有了所有面向对象的优点。同时,由于数据库主要操作的是集合(而不是单个数据),所以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提高数据库开发效率

由于面向对象本身的亲和性,使得人们可以使用更自然的方式来开发数据库,而不必像关系数据库那样考虑到方方面面诸如规范到第几范式等等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开发效率。同时,由于面向对象开发的流行,人们往往更热衷于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思考问题,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效率。再有,应用于数据库间的交互将变得更加直接和方便,因为加入应用也是面向对象的,那么可以将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对象直接映射到应用程序的对象中。比如当前J2EE开发中流行的EJB以及开源的Hibernate等框架技术就是在关系数据数据库与面向对象间搭桥方面做了积极的工作。而对于面向对象数据库来数,EJB和Hibernate等中间技术将显得无用,人们可以直接将数据库中的信息转换到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应用程序的对象中,而且效率更高(因为无需中间层的转化)。程序员可以彻底的从持久层复杂的开发逻辑中解放出来,投入跟为重要的业务逻辑开发中,而且再也不用写复杂的SQL语句,因为应用中的编程和数据库中的编程时一致的【1】。

(2)数据库本身可以完成复杂的逻辑

由于使用了面向对象方法学,在数据库中编写复杂的逻辑变得简单了,于是,人们可以在数据库中加入复杂的逻辑,而且可以和在应用中添加的逻辑相互衔接。目前,主流数据库都提供了过程化查询语言,但毕竟还是过程化的',它天生就不如面向对象方法高效简单,因此人们往往并不想使用过程化查询语言实现太复杂的逻辑,因为它将导致开发和维护困难,提升成本。

在数据库中使用数据库查询语言实现复杂的基于面向对象的业务逻辑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的一大亮点。这不仅使得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变得简单,而且执行性能也得到了提升(因为在数据中实现的逻辑总比在应用中实现的逻辑快那么一两步)。

(3)低冗余性和高效性

在关系数据库中,低冗余和高效一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状态。低冗余往往会使得查询困难并最终导致数据库效率降低(因为将产生可观的笛卡尔集或者生成复杂的查询优化方案,从而降低效率)。而在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查询将变成对对象ID和消息的传递(也就是方法调用),从而消除了大范围的笛卡尔集带来的困扰,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同时,由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性,使得面向对象数据库在设计程序时天生就已经达到了相当于关系数据库中的第三范式的设计准则。因此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天生就是低冗余的。

(4)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原因很简单,因为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本来就要求你把业务逻辑封装到一个个对象中,并通过给它们传递消息调用业务逻辑计算。这样,你就不得不首先把一些通用的业务逻辑设计在一个个类中,下次使用只需调用它们即可。同时,面向对象方法还有继承该概念,继承使得功能可以从一个类直接扩展到它的子类中。另外,多态,动态联编等技术以及设计模式的应用使得代码的可复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2】。

3.面向对象方法学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可以应用于复杂的诸如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可以使用于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总之,面向对象数据库可以应用在所有关系数据库能够应用的地方,且在许多方面效能更高,比如人工智能和其他较为复杂的应用中。面向对象数据库现在已经存在一些实现,主要是三条路线:

(1)以关系数据库和SQL为基础的扩展关系模型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适宜于市场推广,缺点是无法做到纯粹的面向对象性。这个方式已经在各大主流数据库总得到实现,如Oracle、DB2等。

(2)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

这种方式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的,研究持久的程序设计语言。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它是纯粹的面向对象的,缺点是难以进行市场推广。

(3)建立新的面向对象数据库

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些实现,如法国O2Technology公司的O2系统。优缺点与第二条路线一致,基于研究的目的,本文中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简易实现版本是以这种方式为基础的。

4.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沿着三种途径发展【3】:

1)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ODBMS)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一种面向对象语言为基础,增加数据库的功能,主要支持持久对象和实现数据共享。利用类来描述复杂对象,利用封装方法来模拟对象行为,利用继承性来实现对象的结构和方法的重用。但是这种纯粹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支持SQL语言,不能和现有的数据库结合起来,在扩展性和通用性方面受到限制。

2)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DBMS)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既支持SQL语句,也支持面向对象技术,实现了传统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的完美结合。全球的数据库生产商争相研发这种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生产商竞争的一个焦点是如何在现有的数据库中加入面向对象技术。

3)对象关系映射数据库系统(ORMDBMS)

对象关系映射数据库系统是在对象层和关系层之间建立一个映射层,使得数据源中的关系数据能够进入对象领域,并且作为对象供上层应用使用。

5、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实现

将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关系数据库中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把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对象作为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关系表中的属性值包含对象指针,对象数据的操作在关系数据库之外进行。把面向对象数据模型(ODM)和关系数据模型(RDM)结合起来,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扩充,但对象查询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一种方式是把面向对象接口添加在关系数据库中,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增加一个对象至关系转换器,将上层的面向对象模式转化为关系存储模式,存放到关系数据库中。这样,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中关系存储模型位于底层,数据库用户可以利用标准的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进行查询处理,用户输入的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被转换成关系数据库语言,从而对底层的关系存储模式进行查询等处理,同时将操作结果按照对象方式返回给用户。这种实现方式使得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实现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之间的模型转换时需要一定的开销,执行效率比直接面向对象数据库要低一些,但这种扩充方式实现比较简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第二种方式是如何实现的:

面向对象技术通过映射接口和关系数据库相结合,面向对象数据库强调的是对象的属性、方法和对象间的关系,设计这种类型的数据库需要理解对象到关系数据库表的映射方法。这种映射方法通过将对象类生成为SQL语言中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来将对象转换成一个好的概念层的数据模型(DDL)【4】。

6.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数据库技术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CAD/CASE等领域的需要,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现有的数据库中应运而生。面向对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的三种途径以及面向对象技术应用到数据库中的优势,通过在关系数据库中增加一个对象至关系转换器,把面向对象接口添加到关系数据库中来实现面向对象技术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Alex Kriegel and Boris M.Trukhnov.SQL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200

2 Bruce Eckel.Thinking In Java 4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600

篇8: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 要】针对用人单位对软件的人才需求,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如何将本专业其它课程融入其中,整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思想,以提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s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 Field

WU Xiao-qin TAN Ming XU Qiang HU Chun-l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demands of software talent,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 field is studied. The system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In Java, for exampl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researched.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re explored .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he reform idea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is proposed.

【Key words】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Java;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ation

0 引言

Java是新一代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由于它的优点在不断发展,现已成为目前使用最广泛和最卓越的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从桌面办公的应用软件到企业级大型复杂的应用软件,再到小型移动设备的嵌入软件,因此此类人才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一方面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软件工程师。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内容孤立:教学内容和其它课程知识点的缺乏融合、渗透。

(2)教学方法单调:老师只是单纯讲授每节课的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滞后:实践项目和实践教学方法滞后,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

(4)学习方法被动:学生听完教师讲完课,被动地根据实验项目做该节单元实验。

本文结合多年的Java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体会,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较,找出面向对象编程和其它课程模块的结合点整合Java教学内容,探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授课的效果。

1 挖掘软件课程间的结合点,整合教学内容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一方面以软件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本专业各课程特点,挖掘Java与本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其中,注意保持与Java技术的发展同步。java教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基础知识(Java语法、数组字符串、工具类)、面向对象(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特征)基本编程技术(多线程技术、异常处理机制、Applet应用编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处流)综合应用技术(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多媒体编程等),具体如图1所示。如讲解包、集合和工具类的使用时,可以集合数据结构的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例子。讲解Java线程生命周期、线程同步、线程死锁时,以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为例。讲解String类的使用时,可重点讲解字符串的各种操作,为后续的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的实现打下基础。讲解Socket通信、web编程、JSP程序设计结合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等知识点,讲解JDBC时,结合数据库操作相关知识, 讲解Java高级编程时,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相关课程融入其中,总之,整合课程内容时,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对基础知识部分,Java语法主要以自学为主,以任务为驱动,重点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如何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客观实际问题进行建模。任务: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完成车的设计,车是由发动机、轮子、车门、窗户等部件构成的,每个部件设计一个类,车类(Car类)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还包含这些部件类。通过该设计任务的讲解让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思想解决客观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对象建模能力,实现班级学生。基本编程技术这部分内容,以案例为主线,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如案例1:实现windows附件所带计算器,通过该的案例分析、设计、编程实现的过程逐一介绍Applet应用、容器中组件的添加与设置、菜单的使用技术、布局管理器、Java核心包中数组、Math类的使用、异常的处理、事件处理机制等相关知识。案例2: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介绍Java多线程技术,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编程技术的实现,引导学生尽快掌握Java基本编程技术和设计技巧。对第三部分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前两部分知识,结合最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对聊天室软件的分析设计,让学生学会将输入输处流、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数据库JDBC连接、Socket通信、线程等技术加以综合应用。在讲解Java高级编程时,主要是结合一个具体项目,如实现学生管理系统,讲解项目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步骤时,启发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分析的进度将项目整个实现过程逐步讲解、逐一展示给同学,切忌将整个程序代码直接展示介绍。否则学生只能读懂代码的功能,而没有完整的思路。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将软件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教学当中,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工程项目中,另十分关键是如何将软件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实施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成立项目小组模拟企业真实项目练习,具体过程如下:

(1)调研,选题;

(2)研讨项目方案,拟定开发计划,小组成员分工;

(3)查阅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完成需求分析;

(4)小组成员研讨课题相关的技术,完成设计阶段;

(5)编码实现和测试等各个阶段;

(6)开发文档整理、编制。

利用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等各个阶段,撰写各个阶段的相应文档。特别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阶段等阶段,充分理解和详细分析项目的需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后,再用相应的Java技术对设计的结果进行编码,最后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完成整个项目。通过一个模拟实战项目训练,学生既掌握Java技术知识和运用,又对软件工程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是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软件工程素质。任课教师也要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不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

首先要完善整合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电子教案、重点难点内容特别指导、实践项目任务书等必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依据自身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时指导学生,如电话、电子邮件、课程学习论坛、建立QQ课程群等形式实时指导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组织成立兴趣小组确定学习项目、让组长安排分配学习任务,教师参与定期交流学习体会,能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协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再学生可通过访问专业网站与经验丰富的编程人员交流,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并定期进行考核计入总评成绩,督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在是被动的、孤立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大多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模式,以掌握知识为主单一的闭卷笔试占比例更大些,以至于难以衡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客观公评价学生掌握该课程情况,甚至制约了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的衡量。考试重心转移到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核,如,采用项目答辩、上机考试、过程考该等多种考试方式。完善的考核方式将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6 结束语

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脱离、注重学生项目开发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应定期到软件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Java技术,调整教学计划,整合课程体系。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及各种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编写和调试程序能力。特别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软件工程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工程的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从事软件技术开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今后,本课程组要总结前期课程建设工作,如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突出方法。构建课程体系,编制实教材,建设案例库和项目库等资料,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新海,李建东.李捷娜.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4):70-73.

[2]韩春燕,高晓兴,姜慧妍,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70-73.

[3]王秀坤,张宪超,郭禾.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软件类核心课程关联式教学模型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12):91-92.

[4]芳,孙力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40-144.

[5]许庆伟.徐兆佳.杨莉.软件工程专业Java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8-30.

[6]阳王东,吴宏斌,祝青.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2):90-93.

篇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网站开发研讨论文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课网站开发研讨论文

1 系统开发背景与需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根底课。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普遍感到教学内容笼统,难以了解,使学生不只在课堂上需求教员的引导,而且还需求课堂教学之外的有效补充。因而,迫切需求创立一个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协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广阔师生互动,完成网课教学统一。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就是这样一个网络平台。

2 精品课程网站的功用剖析

精品课程网站是一个基于 B/S 形式的对课程资源高效管理与应用的系统,它的用户主要是学生和教员以及管理员。三类用户的运用功用如图 1 所示。

3 网站设计与完成

3.1 主要技术

本网站主要用到 JSP(Java Server Pages)、Struct2、Hibernate、Div+CSS 及 JavaScript 等 技 术。JSP 是 使 用JAVA 编程言语编写类 XML 的 tags 和 scriptlets,一个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置逻辑网页能经过 tags 和 scriptlets 访问存在与效劳端资源的应用逻辑[1].Struct2 是在 JSP Model2根底上完成的一个 MVC 框架,有助于减少运用 MVC 设计模型开发 Web 应用的时间[2].Hibernate 是一个面向 Java环境的对象 / 关系数据库映射工具,能够管理 Java 类到数据库表的映射,并提供数据的查询和获取办法。

摘要

3.2 数据库设计

将网站的数据笼统为下列的 14 张数据表:权限表(编号,权限名);用户表(编号,用户账号,密码,姓名,所在系,班级,性别,权限 ID);目录表(编号,目录称号);父子关系目录表(编号,子目录 ID,父目录 ID);文章列表(编号,文章标题,文章作者 ID,所属目录 ID,发表时间,文章内容,缩略图地址);附件表(编号,附件名,所属文章 ID);日志表(编号,用户 ID, 操作来源,操作,操作地址,操作时间);外部链接表(编号,链接称号,链接地址)根贴表(编号,发帖用户 ID,帖子主题,帖子内容,发帖时间,引荐标识,置顶标识,被置顶时间);回帖表(编号,回帖用户 ID,所属跟帖 ID,回帖内容,回帖时间,回帖数量);作业任务表(编号,教员 ID,作业标题,作业任务,作业发布时间);学生作业状态表(编号,作业任务 ID,作业学生 ID,作业状态);学生作业细致表(编号,作业学生ID,学生答案,得分,作业上传时间);数据库备份记载表(编号,数据库文件称号,备份时间)。

3.3 精品课程网站模块设计与完成

3.3.1 课程管理模块

课程管理模块只允许管理员与教员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它包括课程分类管理和课程资源管理两大子功用。课程分类管理子模块是用于添加或删除课程资源类别,包括父类与子类的设置;父类即主导航栏目的设置,子类即父类中的分类列表,这样不只有利于教员或管理员对课程进行自在地设置,也便于学生进行阅读。依据精品课程网站的目的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特征,初步设置了六大课程资源类别:学习指导、教学指南、授课教案、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像、课程源码及实验指导。

其中,为学习指导类设定了最新公告、在线答疑两子类;教学指南类设定了课程引见、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引见及参考学惯用书五个子类。

3.3.2 作业管理模块

作业模块是在线布置作业、在线提交、修改一体的管理模块。包括教员在线布置、查看、修改作业,学生提交、下载作业以及查看评语与分数等功用。

本系统中,作业录入、修改功用采用了 CKEeditor 和ckfinder 在线文本编辑器,录入的数据为 html 格式,便于设置作业内容的特殊显现效果。经过设置表格 style 属性,使数据显现自动换行,从而完成编辑与显现相分歧。作业提交、下载则应用 jspSmartUpload 组件来完成。经过表单提交做好的作业,后台将获取学生的答复,并在学生作业细致表中写入学生答案,最后将学生作业状态表中的任务状态改为 1,标识该学生此次任务已完成并上交。

3.3.3 论坛交流模块

论坛模块能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员之间集中交流互动。学习者经过论坛能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以至交友互动。教员与管理员共同对论坛发表的帖子进行管理,如删除、置顶、引荐等操作。一切的操作都在用户客户端的阅读器中完成,由 JSPWeb 程序处置后,对效劳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再处置成 HTML 文件传到用户客户端阅读器,响应用户的需求。

3.3.4 日志管理模块

日志是调试系统和定位毛病的.重要手腕之一。系统管理员依据日志来评价平安程序的效率,以及肯定惹起平安毁坏及系统功用失效的缘由,为审计和监测提供数据。

本模块的设计请求将一切记载日志的操作提取出来,构成一个独立的模块,用来管理和记载整个系统需求记载的日志。用户登录后,教员和学生能够经过日志管理模块来查询个人一切的操作记载,而管理员既能够查看一切用户一切的操作记载,也能够执行清空操作。

3.3.5 外链管理模块

外链是指从其他网站导入到本人网站的链接。导入链接关于网站优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经过外链管理模块,一切用户能够外链,教员能够对个人外链进行添加、删除、修正操作,管理员能够对恣意外链进行各种操作。

本网站除了上述功用模块外,还有网站常见的注册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及网站信息管理模块。其中注册登录模块请求用户在登录界面中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密码及正确的考证码来登录本精品课程网站。

用户管理模块是用于集中对各层次的用户进行有效的辨认和管理,包含个人材料和权限的修正等。网站信息管理模块便于管理员检查网站各类信息和课程资源状态,及时备份数据和处置异常问题。

4 结 语

本文讨论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是基于 WEB 设计,用户能够不限平台、不限时间地登陆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大大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都有较大地提高。

篇10: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需求分析方法的论文

摘要:在软件工程的众多阶段中,软件需求分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能够在面对客户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需求分析。有很多人认为,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的任务在于确定系统完成工作的方式,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在此提出,软件需求的任务是确定系统完成工作的内容,其中包括对目标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具体性;软件需求的工作是探析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从而得出软件的设计意图和软件与其他程序之间接口的方式和结论,并且为软件的其他有效性的要去进行定义.

关键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阐述软件需求分析在关键工程中的必要性,并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过程和方法。

1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涉及程序涉及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以及设计模式等等,是研究并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在目前的社会中,软件在各个方面都被广泛的应用,如办公套件、操作系统以及游戏。其中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银行、工农业、、企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有了这种软件工程的加入,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更高,同时也加强了工作效率,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软件的职业是软件工程师,也能够根据所负责的工作不同进行划分为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和程序员等。软件工程在学界中并没有专一的概念,比较被大部分人认可的定义为:软件工程是针对软件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出现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对软件进行一系列研究的方法。软件工程的目标在于研发质量较高的软件产品,使软件在功能、可靠、使用、效率、维护、移植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标准。软件工程的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软件并不是指实际产品,它是指逻辑上存在的产品,费用的使用也主要是在研制过程中,软件的问题并不存在像实物中一些用坏或者损坏情况,而是存在过时问题;其次,软件的功能体现是靠用户的使用和软硬件的运行状态,而且其功能的复杂性也高于一般产品;最后,软件设计在功能和实现上有很大的多样性,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就是推动软件工程发展的关键。

2软件需求分析具体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分别为确定软件需求目标、进行分析并整合、规格的相关说明规定、以及最终评审。确定软件需求目标在涵义上是指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开发工程师在进行工作中,找出目标软件工程所需的要求,从而讲述出能够达到要求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来说,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用户界面、资源使用、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等。

(1)功能是指将软件的功能开发;

(2)性能则在于软件技术性能标准;

(3)环境是指如硬件和软件方面在软件系统运行时的`要求,另外还包括对使用此软件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4)可靠性是通过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对实际环境的要求,并满足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显露出所有存在的问题,估计运行后会产生的后果,提出更高的可靠性;

(5)安全性是指安全保密,在进行开发时特别针对安全性能严格要求,保证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拥有强大的安全性能;

(6)用户界面要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

(7)资源使用是要保证用户能够接受在软件的使用中的资源需求;

(8)大致提出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时间和各个阶段的费用,合理控制成本消耗和进度。另外,分析系统的功能,检测在开发之后的性能,有利于及时对系统做出改正。在这些问题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之后,要将结果与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核对,并且得到认可。

【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相关文章:

1.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探讨的论文

2.Lua面向对象编程学习笔记

3.Flash ActionScript2.0面向对象游戏开发

4.个人规划和工作计划

5.IOS 开发学习总结 objectivec面向对象之――类和对象(下)

6.论面向供应链的产品设计项目的实施管理论文

7.大型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设计论文

8.保险公司个人目标计划和规划

9.十四五规划与个人发展规划联系论文

10.个人规划范文

下载word文档
《面向对象的个人数据中心规划和实施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