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一送寒衣散文
“克莱德的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十来一送寒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十来一送寒衣散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十来一送寒衣散文
十来一送寒衣散文
每年的十月初一只要我在家,一定要去父亲的墓前送点寒衣,烧点纸钱,来表达一下思念之情。因为出嫁的女儿只要在这一天,才有资格去先祖的坟上拜祭,磕头,出嫁的女儿有如泼出去的水一般,回娘家做事情有很多的禁忌。
每年的十月初一仿佛是天也配合凡间的人似的,一般都是阴天,气氛很浓重。那种阴暗仿佛把天压得很低很低一样。在这样的气氛里更能勾起对逝去的亲人的挂念和哀思。这种习惯的养成也许是在吧。那时在商场做生意,去做活的顾客都会说刚刚去坟上烧完纸,说着她们对父母的思念。一问才知道是十来一,一般都是女儿给过世的父母烧纸钱,送寒衣的。听着她们的诉说,感知着她们的孝顺,于是不知不觉中便也效仿起来。
在下午抽个时间关上门,坐上车便来到了父亲的坟前。摆上供品,点上一炷香,再把买来的纸箔慢慢点燃,在一片燃烧的火光中喃喃自语,絮叨着在天国的父亲不要亏待了自己,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情时尽量给我们托梦,我们一定满足他的愿望。其实在梦境中最多的还是梦见父亲,梦见他生前的模样,没有发脾气的,没有严厉的,只有那慈祥的笑容。每每梦到,第二天总是有很多好事情发生。
每年的十来一,天总是很阴。有几次都是刮着寒风,还夹着雪花在飞舞。刚刚立冬却是寒意难耐,可是却阻拦不了去祭奠先人的脚步。天上人间都是一样的天气,都是一样的寒冷。饮水思源,那些亲情那些牵挂都在这无尽的思念中。
每次回去会拉上小哥,和小哥到父亲的坟头,我不再是孤单单的一个人,不再有恐惧感。小哥很幽默,在纸钱和寒衣点燃的同时,小哥会说着很客气的话:“老爷老奶奶、爷奶奶 、爸,我们来给你们送钱和寒衣来了,只管穿,钱该花了花,不够的话只管托梦来要。不要在那里受折磨了。”听着小哥的话,我心里在偷偷的笑,笑着小哥的一本正经。
记得一次我和大姐去坟上烧纸,在去的路上看着从路的上边走来了一个人,看着是那样的面熟,走近一看是大哥从坟地边过来了。我们都感觉好奇,怎么大哥一人去烧纸了呢?也没有言语一声。问后才知日前父亲曾托梦给他,在天国很冷。大哥坐了很久的车回来专门来看望父亲。也许父亲在地下或者在天国很孤独。大哥说他去祭奠的时候不知谁已经在父亲的坟头烧过一堆纸了。我们都感觉莫名其妙。问了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去,至今依然是个谜。
好多年在外没有再给父亲祭奠过,只是在异乡在街头看别人在十字路口烧纸,才能勾起对父亲的思念。去年去父亲的坟头,已经找不到具体的位置,四面已经被房屋包围了,种了几十年的地竟然忆不起模样了。在一阵迷茫中只好给大姐夫打电话,来帮其确认位置,几年不来真的'忘记很多。
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和父亲在十来一上坟。每次上坟都是在那快要夜幕降临的时候,天一直阴沉着,父亲把买来的五色纸卷好,放到竹篮里,妈妈早就炸好了大盆的油菜角。父亲拿几只碗,再放几双筷子。妈妈把红萝卜剪成花瓣形放在碗里。满满的装进两个大竹篮里。父亲让我用勾担等着,虽然不是很重,可是由于个子很低,担着很是吃力。这个苦差事一直是我的,我的心中充满了不满,再加上和上坟有关,心中便充满了恐惧。因为坟地都在很偏僻的野外。小时候和伙伴们经常说鬼魂的故事,心中是很不安的。每每到坟地的时候已经是看不见四周的一切,只有黑压压的一大片,偶尔再看到别处燃烧的小火,更是吓的胆战心惊。每每恐惧在这十来一,这种恐惧一直延伸在少年里。到成年之后才略略有点减轻点。
父亲去世后,没有人在十来一去上坟。再看着别人沿袭着这样的风俗,于是内骨里已经把这种上坟仪式驻扎的我,在不经意间便继承了父亲看望先祖的传统。我便把他传承了下来。接过父亲的意念再继续下去。
现在倒感觉这种仪式是在寄托一种思念,一种亲情的传递。毕竟是生养了自己几十年的最亲最爱的人。到坟上祭奠一下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了人生的这么多磨难,才感知了唯有父母才是世上最亲最爱自己的人,没有一点自私感,无论在何境地都是不离不弃。只有无私的付出,没有要求回报。
打电话邀小哥一同前往,得知上午小哥在路过父亲坟头的时候,已经去烧过寒衣了。父亲在天国里看见他的孩子们,一定会很开心的。父亲祝好!
篇2:十月一,送寒衣
十月一,送寒衣 -资料
“十月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十月朔”,又称“祭祖节”、“烧衣节”、“寒衣节”,洛阳地区也称之为“鬼节”。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而农历十月初一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农历十月一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于是产生了“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在外地,有将纸裁成衣服的样子后烧掉的,在洛阳则主要是烧五色纸,意在为故去的亲人送衣服料子。与此同时,人们还会在路边烧一些五色纸,意为向那些没有子孙的孤魂送寒衣,是行善之举。
这个民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据《荆楚岁时记》、《清嘉录》等记载,“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是起源于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故事。-信息港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孟姜女寻到埋葬丈夫的那段长城,长城脚下哭祭丈夫,并把带来的棉衣烧掉。后来,人们就有了送寒衣的风俗,
资料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形成于唐朝。这个故事的蓝本是流传于春秋战国时的“杞良妻”的故事。虽然这是个传说故事,但却提供给我们一个信息:送寒衣的风俗极有可能就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民俗专家们认为,早期人们送寒衣时烧的是真棉衣,后来才演变为烧纸衣。但又是什么时候发生这一变化的呢?
董高生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什么时候改用烧纸衣,但有许多民俗专家认为,唐朝以后人们才改烧纸衣。 刘百灵告诉我们,最早送寒衣烧纸是要到坟上烧的,但后来由于人口流动速度快,许多人离开原籍到外地谋生,“十月一”这天无法到坟前烧衣,故而产生就在自家院落或路上烧纸送寒衣的民俗。
根据民俗,祭祖节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烧纸,为故去的亲人送寒衣,再加上现在人多数要到马路的十字路口去烧纸,于是有人戏称祭祖节就是“马路烧纸节”。不能把祭祖节简单理解成“烧纸节”。
据考,农历的十月一日,是周朝的腊祭日,也是秦代的正月初一,历代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后世历法改制,人们便逐渐把十月一日当成了祭祀亡灵的.节日,于此日为死者烧纸钱、送冥衣。
而且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与节气和亲情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祖节是由于节气变化,于生者的御寒需要,而想到故去的亲人所产生的一个节日。为故去的亲人烧衣送衣只是个形式,它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更深层的意义是让生者在对亡人的祭奠中,引导人们尊老敬老,从而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篇3:送寒衣节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送寒衣节]
篇4: 送寒衣心情随笔
送寒衣心情随笔
天气越来越冷了。
骑电动车走在路上,冷风几乎打透了薄薄的保暖裤。
十月三日回老家看过父母,至今一个月了,还没回过家呢。这是我没回家时隔最长的一次吧。
爱人这边的哥哥姐姐妹妹们都招呼着要给先人们上坟送寒衣了。
这才想到,家里也应该很冷了。父亲去年年前动了两次手术,尤其是胯,今年是第一个冬天呢,必须要让他穿暖和一点。
想到这些我就有些迫不及待。昨天下班时跑到超市给父母看保暖内衣,想到他们的年纪和家里的状况,觉得保暖内衣也太薄了。
今天一到九点就往商场赶,给父母挑选厚棉裤。转来转去,想来想去,还是别管笨不笨拙,暖和才是硬道理。就选了两条厚棉裤,给父母买了。
今晚,替父母试了试,还可以吧,就是穿上有点笨笨的.感觉。
明天,明天就要回家了啊!也不知道父母穿上合适不合适。
晚上散步的时候,跟爱人说起上坟的事,还是要买些冥币和冥装。爱人说,不买不烧心里不踏实。
为了心里踏实,明天出发的时候,再去买几套冥装。另一个世界也是冬天了啊!
明天早点回家,让父母试试衣服。
想到这些,心里竟漾起一阵暖暖的幸福!
篇5:有关寒衣节如何祭祀送寒衣
1、准备祭品
准备物品:五色寒衣纸(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衣裤(纸)冥衣、冥币、元宝、火柴、粉笔等,以及香,蜡烛,水果,糕点等祭品。
篇6:有关寒衣节如何祭祀送寒衣
2、祭祀时间
1、祠堂祭祀:中午十二点之前
2、祖坟祭祀:中午十二点之前
3、异地遥祭:_早上:4:00—6:00之间——南方某些区域
_早上:7:00—12:00之间——北方某些区域
_晚上:18:00—00:00之间——某些区域
3、祭拜地点
1、家中有祠堂有牌位的,可直接在祠堂中祭拜
2、家中有祖坟且祭拜方便的,可直接去墓地祭拜
3、身在异地且不方便回家祭祀的,可选择少有人的路口进行祭拜
4、进行拜祭
1、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2、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求祖先许愿保佑。
5、寒衣节祭祖须知
寒衣节祭祖跟中元节祭祖基本相同,主要分为坟地祭祀,遥祭,供奉牌位。
唯一不同的是,送寒衣可以焚化一些纸的衣服祭祀先祖。
在烧的时候一定要慢,要等着火烧完,不要拿棍子乱去戳,乱挑。等明火暗火都成了灰再走,为了杜绝产生火灾。
无论是哪一种祭祀方式,切记要怀着一颗恭敬感恩的心。
6、墓地祭祀注意事项
在这里,首先要郑重的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让别人代哭代祭,这样是不可取的!
寒衣节祭祀,我们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服装,不要穿大红大绿。你要记着这是去祭祖,不是参加什么活动。
第二、在墓地不要拍照:
到墓地,衣服也要整理得整整齐齐,还有在墓地不要随便拍照,现在很多人不懂,在墓地乱拍照,墓地是属阴的地方。
在墓地乱拍照,结果不光受小人暗害,还经常会被公检法查处,千万不要去做这类的事情。
甚至有的人看到墓碑不错,和墓碑合影。
一定要注意,墓碑,道观的神像,寺庙的佛菩萨像,都不能随便合影拍照的。
第三,在墓地里面不要大吼小叫,嬉笑打闹,一定要严肃。
第四,在点香、点蜡、烧纸、供水果、供糕点的过程中,以及供完以后的注意事项。
7、祭祀祖先要诚敬,做到七敬
第一,行为有敬。行为端正,在坟地,烧纸要有烧纸的样,跪要有跪的样,行为有敬。比如给去世的人磕头,是连磕三个头的,磕头一定是头往下连续点三次,这是给去世的人磕头。
第二,出言有敬。出言有敬非常重要,言语只能赞扬去世人的功德和对你的帮助,切不可揭人伤疤,上坟的时间千万别说这类话。
第三,发声有敬。在墓地不要大吼小叫,不要说一些与祭祖没有关系的言语,我们进了墓地是非常严肃的,要不就是念太乙救苦天尊,边烧纸边念,要不就心里念。祭祖时一定要发声有敬,声音不要高低不匀,不然孩子对你说话会没大没小,直呼其名啊!
第四,先后有敬。谁先上香,谁后上香,一定要符合礼仪,由长到幼,由男到女,这叫长幼有序。
或者纸比较多了,大家都围在一块共同烧也可以。可是点香,点纸的第一把火,一定是最年长者。礼节上面一定把这个序要排好。
第五,进退有敬。我们要进退有敬,如何进退是非常重要的。进坟地的时候要非常的肃静,要低视看着祖先的墓碑墓地。不要在坟地以后东张西望。在形态上面进退有敬,要有一种悲哀的心。
烧完香、烧完纸以后,先后退三步,转身再走,这是个礼貌问题。现在很多人都不注意,烧完纸转身就走。
第六,临近墓地有敬。墓地可能是一个大型公墓,我们不光要尊敬我们的祖先,对别人家的祖先也要尊敬,进到墓地以后不要大声喧哗。
第七,祭祀行礼有敬。人在墓地,不要在上坟的时间三心二意,操心这个操心那个。
寒衣节祭祀习俗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烧寒衣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篇7:送寒衣节简单介绍
送寒衣节简单介绍 -资料
十月初一,送寒衣节,又称十月朝,又称祭祖节,送寒衣节和清明节、中元节一样,都是一年中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十月是孟冬,十月初一是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寒需要。送寒衣节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相同。
墓祭前,人们用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有的还制作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全。 墓祭时,携带以上纸做衣物、冥币,在坟前烧掉。只有焚烧干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资料
通过这些活动,表达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
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抢夺给亲人送去的过冬衣物。 儿女守孝,服丧三年。孝满之年十月初一,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习惯在十月初一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篇8:送寒衣经典情感美文
送寒衣经典情感美文
农历的十月初一还未到,大嫂已经买来了好几张各种颜色的纸,铺排在炕头,要做纸衣纸裤了。她展开一张靛蓝颜色的纸,说是做一条蓝裤子,时兴,又展开一张绿颜色的纸,说是这颜色做一件褂子最好,鲜俊……袖子的长短,衣领的大小,就是腰围的肥瘦,她也仔细地用尺子在纸上比划着,画粉轻轻地画了细细的线条,才落下剪刀。等到她用糨子糊好,那些纸衣纸帽倏地就有了模样,西装中山装唐装,单衣棉衣夹衣,各式各样,板板正正的,不马虎,也不敷衍,都是用了心思细细致致做出的样子。衣服做好了,大嫂还把白的粉连纸裁成方块,用小的擀面杖卷了糊成纸卷。大嫂说,有了过冬的衣服,还得有过冬的铺盖啊。
这些纸卷,跟纸衣纸裤一样,都是要送给逝去的先人们御寒的“衣物”。
等到农历九月三十的晚上,夜深人静时,大哥要端着盛了纸衣纸裤纸铺盖和冥币的萝子出去时,大嫂叮嘱,记得念说着,叫先人们来取。大哥说,顶用?大嫂说,先人传下来的,咋不顶用。大哥就默了声,端着萝子出去了。
明天,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按农历说,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会一天天走向寒的深处。人们在添衣加被之时,担心在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因此,就有了这个节日:送寒衣。明朝人刘桐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五色纸,作男女衣长尺有咫尺曰寒衣。夜奠口乎而焚之门曰送寒衣。我家乡的习俗恰是如此。大嫂要大哥念说,即是刘桐所谓的夜奠时的“口乎”吧。只是刘桐没有记载这些寒衣如何给先人送去,而大哥用萝面用的萝子盛放纸衣纸裤,也是我家乡的习俗,是取了“萝子”与“骡子”的同音。有了“骡子”强壮的脚力,有多少寒衣要送、送到哪里不能呢。这个习俗不知始于何时,想起传统乡俗里这些细微、琐屑的细节,在好笑其中的戏剧意味时,也为乡人的良善和巧妙的大胆想象感叹。
记得小时候的这天晚上,从学校上完自习回来,挑了灯笼,或者捏着手电筒,从一个个狭长幽深的小巷子穿过,从一个个黑洞洞的门口通过,看到那一堆堆的黑灰,心就不由得砰砰乱跳,脚下呢,是特别的小心,生怕踩到了那些黑灰上。若是恰恰的一阵朔风号过,看那些黑灰在巷子里嗖嗖地乱跑,好像是多了几分的恐怖和凄凉,手里的手电筒灯笼也害怕得快要抓捏不住了。而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吓唬女孩子的,他们故意的把黑灰往女孩子的身上抛撒,嘴里呢,还发出咄咄逼人的怪腔调。等到女孩子吓得缩成一团时,他们就嘎嘎笑着喊着,鬼来了鬼来了。转眼,就跑到巷子里看不见了。
大哥来到门边,在地上画个圈,圈呢,也不画完整,留下一个小口是做了先人们来去的“门”,然后,把纸衣纸裤冥币放到圈里焚烧。寒风里,火光呼呼地跳跃得也兴奋,也急切,似乎是,要急于把这些东西送给亲人。大哥用棍子翻拨着纸堆,念叨,冷了,来取寒衣棉被吧,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担心,安心过冬吧。
听着大哥的念叨,看着他把萝子在灰烬上滚动,我似乎看见了在黑暗处火光旁,亲人们缓缓而来,牵了驮着御寒衣物的骡子,挥着手,安心地离去了。
篇9:送寒衣有什么讲究
送寒衣有什么讲究
时间上可以提前不推迟
寒衣节当天送寒衣是最合适的。但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当天进行,如果节日当天有事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提前送寒衣。提前会显得比较周到,如果推迟就是错过了寒衣节的日子。所以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烧焚要干净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在特定的地方烧冥纸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但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心怀缅怀之情
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十来一送寒衣散文】相关文章:
4.送核桃散文
5.送滩散文
7.寒衣节寄语
8.寒衣节诗词
9.寒衣节文案
10.一叹楚歌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