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闲谈中国社会

闲谈中国社会

2023-05-25 08:50: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动物园散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闲谈中国社会,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闲谈中国社会,供大家阅读参考。

闲谈中国社会

篇1:闲谈中国社会

朱镕基总理在位时曾经说过:不过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们共同为这位唯独只任一届的总理祝福吧。不久之后,伦敦奥运会就要拉开帷幕了,我们在期待着国人能够拿更多更多的奖牌。我们的举重队,跳水队,国乒,,这些我们自豪的队伍又要一展雄姿了!可我们留给别国的又是什么呢?是我们从东亚病夫一掘成为体育强国吗?有远见的外国人不这样认为,他们看的是我们的胸襟,体育强国并不代表我们是体育大国,强和大虽然只有一字只差,但这体现的是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可以容百川,纳高山。这是一种度量,一个大国该有的不该摈弃的东西。说说我们的国乒。乒乓球使我们得国球,自然我们就略胜一筹。可现实却不是这样,我们真的太强大了,几乎国际上所有的单打双打冠军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地收入囊中,这样难道有意思吗?所谓的没有阻力哪有动力,国乒上的创新恐怕是最缓慢的了。我们不应该将乒乓球这个市场垄断,需要给外国人一点生存的空间,这也导致了为什么越来越多外国人选择放弃了这个职业。我们完全可以向美国那样,组建一个我们国乒得nba,或是我们中国的cba,两种差不多,只是知名度不同罢了。我们需要给别人喘息的机会,那样对别人对自己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时刻提出这些确实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已经注意到我们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并加以推动,我相信我们可以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不仅仅需要枪杆子,更需要国家的软实力!女人大代表多次在两会期间建议卖淫嫖娼合法化。这种想法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因为这有违我们传统的道德伦理。让许多人都无法接受,可是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实话,是因为现在很普遍,这在民间已经是一个人人皆知得事,不奇怪。可为什么一提,就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呢?因为我们心虚,某些人害怕……怕以后当缩头乌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权衡利弊把这种事情做下去的,为什么我们总要去掩饰?在古代妓女也是一种文化,他们大多数都是文艺家,她们吹拉弹唱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一不晓,她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只发展床上功夫,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亵渎,他们大多数与客人之间有的是调情。而现在呢?我们需要以史为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去发展现在得弊端。有些事你可以说它过了,可是有些事你是需要经过一阵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开口的。小悦悦事件告诫了我们什么?我们在追求高速发战经济的同时,又忽略了什么?种种弊端还是会显露出来给世人看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经济发展缓慢了,又会怎么样?阶级矛盾一定会突破束缚爆发得,经济好了自然也就无人去顾暇那么多的问题,可有一天经济不景气了,我们又该面临怎么样的命运?近年来我们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群,毒奶粉,黑心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种种得食品都在威胁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是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吗?也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利益的链条在驱使着人们知法犯法,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的人为了赚钱都拼了命得工作甚至做一些有违天理得事情,真是可耻可恨啊。经济发展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恶略,使我们变得更加冷漠。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一种结果吗?没钱我们照样可以活,上世纪五六十年那么艰苦的日子我们不还是挺过来了吗?中国的子民请放一放你的脚步。世界需要你的等待。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即将卸任。谁又会但当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呢?想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和。但愿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风范吧。更希望看到的是反腐倡廉工作能够落实到地方和中央。拿地方村委会来说吧,每次到拉选票的时候,都是走门户,送礼,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每家每户送口粮。每家最少一百元来说吧,村子最起码也有三四百户,这是多少钱?而村子领导得工资只不过是一千多点,何时他们才能将自己的赤子弥补。从什么地方弥补,为什么这样做?又是什么拉动着他们。事实告诉我们是权财。这些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就是所谓的民主。虽然是小小的地方,还称不上是行政机关。但这足以证明我们确实存在着无数个全才。我们中国自所谓和平崛起。可是周围却存在着无数双眼睛想要将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近期印度发射烈火---5洲际导弹射程达五千多公里,可以覆盖中国全境。新德里声称不针对任何国家,可这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我们的安全。印度方面一直嫉妒中国得发展成就,亲近西方利益集团的庞大势力,散布这中国威胁论,与西方军事集团遏制中国的战略相唱和。菲律宾小小国家竟敢三番两次像我们挑衅,不断的挑动着我们的底线,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韬光养晦试图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争端,谁叫我们宣称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呢。每年那么多的军费支出难道就不可以给马尼拉一个颜色看看,让它长点记性吗?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拜会邓小平,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我们的政府确实应该强硬一些了,我们屈辱的历史已经结束,现在是我们挺起腰板说话的时候了!谈了好多,似乎是我只看到了弊病。不管怎么样,但愿中国的社会会越变越好。

高一:李建宇

篇2:闲谈企业文化

最近几年,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大家谈论的话题,关于它的各式各样的文章从出不穷,一时间,讨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大家流行的话题,甚至成为时尚,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又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呢?

根据我的理解,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或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行动统一起来。当企业文化的力量达到十分雄厚的时候,就会产生强有力的经营结果,就如华为的“狼文化”一样,它不仅仅感染了华为的每一个员工,让他们在工作中像狼一样拼搏,像狼一样团结作战。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企业员工和企业的风格所在。如果把企业比作人,那么企业文化就好比人的性格,很显然,企业并不是孤立的,它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它受到以下几个的影响并与之发生联系。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很多人谈到企业文化,就会说到企业战略,而且也有很多营销人员经常把企业战略目标当做企业文化进行建设,甚至以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做一个CIS,这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看法,企业文化是企业气质特征,企业战略是企业愿望、目标,这是两回事。当然这两者之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因为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使命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性依据。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员的关系

就好像不同的学校出来的学生,他们身上会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一样,如果说学生是学校文化的表现,那么企业员工则是企业文化的表现。不同的企业他们面对顾客的时候,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即便是在银行服务业,不同的银行机构、国外银行与国内银行因为企业文化的差异,其员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也有着千差万别,而这些细微的规划性动作留给客户的感觉,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所在。

三、企业文化与结构流程的关系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于像我们金融行业,更多的是以服务至上的原则,更多的是在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着手努力,从服务态度上面下功夫,

而对于其他实体企业而言,因为结构的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同,高科技产业的企业文化是创新,饮食行业的企业文化则是产品制胜,新闻传媒行业的企业文化则围绕“内容为王”等等。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与结构流程之间的关系式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

既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动力,是企业员工不断进步的源泉;既然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显得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呢?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而不是盲目跟风,更不能赶时髦,要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尤其是要对本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等进行研究探讨。如果说企业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么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生命力的个性表现所在,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个性就没有文化。因此,对我我们银行金融行业而言,我们不要刻意去模仿国外或者其他银行机制文化,因为企业文化不是生搬硬套就行了的,它更多的时候是在于梳理、提炼、定位和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

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它的核心价值往往体现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形成,是为了适应客观环境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所产生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比如说,对于银行经营机构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务逐渐开始延伸到电子虚拟化、手机化,以后客户不仅仅可以通过柜台、ATM机来办理事宜,还可以通过电脑互联网、手机办理事宜。另外银行不仅仅办理存汇款业务,还包括了手机充话费、交水电费等一系列的业务。这些系列的客观环境的改变迫使企业产生一些相应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一旦稳定就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别广大员工接受,进而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认同”,很显然企业文化不是根据老板的喜好来进行宣传的,他是员工共同遵守和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从一开始就让企业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感到这是经过自己的整理和提炼的,是自己认可的,当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绝非一朝一夕救恩能够完成的,犹如一个新建的团队一样,它需要磨合,而在磨合的过程中,需要故事的支撑,案例的支撑,业绩的支撑,直到最后当这些都成为约定俗成的时候,企业文化便形成了。

很显然,对于企业文化,我们很难用数学公式“1+1=2”那么明确的表示出来,不同的人对企业又不同的看法,企业文化是制度,按它有好些是制度外的一种制度;企业文化是广告宣传,但好像又不仅仅是广告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功利的,但它又是绝对的功力…我们可能无法定义和看清企业文化是什么,但是我们都知道,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维持企业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篇3:闲谈作文

不知怎地,自打上了初中,内心的情感越来越复杂。或是因为首次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地域里去吧。每每归家,叔叔总爱伴着我闲叙,大抵是因为和我总能聊得不少吧……

当从学校回到家中,傍晚时分,我总自然而然地溜到叔叔家去。叔叔家门前,有个小篮球场,到了这会儿,总会和五、六个小伙伴一起在挥洒汗水。或输了,心中便燃起“再来一局”的冲动;或侥幸胜了,也只能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做着大口喘粗气的“胜利动作”了。

激情一阵过后,伙伴们三三两两疲乏地走了。我也依靠着木椅,感受风夹杂汗水带来的冰凉感。今夜的风很萧瑟,急匆匆穿过杂草,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沙沙”声,无尽的黑夜还是那般寂寥。

叔叔手提一壶酒,缓缓走过来了,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今晚他也很累,大概他每日每夜都这般累乏吧。“近来的初中生活能适应了么?”叔叔总喜好这样问我,乐此不疲。我的心情有些许惆怅,但没有完全流露出来:“潦潦草草吧,但总比先前好多了。”

风似乎比先前更凛冽了,悄无声息钻进了我的心头。叔叔忽然讲道:“你可知道,我打小也是如同大部分人一般,调皮极了。那会儿,你爷爷和奶奶前天刚去交学费,我过几天却不去了。奶奶感到奇怪,怎么前些儿天刚开学,今儿怎么不去了?我便马马虎虎说,学堂放假了。奶奶也没有再多过问,谁知,你奶奶似乎意识到什么,却又跑来质问我。我也不加隐瞒,说,我不想去了。你奶奶也深深叹了口气,说,随你吧……”

话音渐渐落下去了,叔叔还陷入深深地回忆。我总算看到了叔叔的一些过往,其中有怀念和愧疚,至于再多的情感,我怕是极难品味出来了。

叔叔脸色又归于平淡,刚毅的面庞被岁月残忍的留下几刀口子,臂膀依然健壮,但却承担了太多太多。叔叔的生意,近两年接二连三地受挫,还有家中不懂事的小堂弟,天天使得叔叔心力交瘁。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叔叔的脸上表露出一丝一毫的垂丧,面对我们,他总是那个幽默风趣的形象。

他常常对我表达他的惊讶:自己如此不识书,大儿子却读得蛮好,着实令自己挺骄傲的;而且自己的侄子书读得也不赖,看来是家族的基因使然。每每这时,他便有一丝确幸,又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因而体味到他的喜悦,也开怀大笑起来。

风总算小了些,阿妈又来“催洗”了,我缓步走了。只留下叔叔独自一人饮着小酒,伴着风。我总庆幸拥有这个叔叔,因为和他在一块待久了,总能品味到一些另外的东西……

篇4:闲谈作文

很多人谈及爱情故事的时候,总喜欢提到“缘份”两个字,认为“缘份”是佛理或是命理,是冥冥中注定的,这不免又给“缘份”又加上了几分神秘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有人说:“凡事不可解,就称做缘分”,虽然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但也有一些道理。佛世尊者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要知道我们所经所历,所招所感,不管有意无意,不管刻意不刻意,不管追与不追……都是“因缘”,亦即我们常说的“缘份”。

在古晚今来的爱情故事中,有缘无份或是有份无缘的悲壮、凄厉、终身遗憾之经典大作不在少数。恋人相遇相识是一种“缘分”、相爱相恋是一种“缘分”、悲欢离合也是一种“缘分”,相恋的人有了结果,我们就说彼此“有缘”,而相识又没能相守者,我们就说彼此“无缘”,总之无论是因“有缘”相守,还是因“无缘”分离,总要牵扯到“缘分”上,其实这也是我们对于“缘分”的一种无奈的表现,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亦即我们所说的“命中注定”,是上天安排的结果,是前世的情债,今生来偿还。

中国有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千里已经不再是遥远的距离,缘深者,纵然是天各一方也可以相聚一起,缘浅者,纵然是近在咫尺也可能互不相识。有句俗语说: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怎样的努力也不会得到。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消极的“守株待兔”,等待“缘分”的到来。望穿秋水等待不是方法,苦守的等待也会错失“缘分”的,到最后可能什么都等不到。

对待“缘分”要有积极的态度,要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的,是把每一个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好,如果还是没有结果,那只能证明这件东西本来就不属于自己。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把可能做好的事情去做好,那么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会眼睁睁看着在面前走掉。有句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这句话就很有道理,自己首先必须“尽人事”,必须主动的去努力,不能靠唯心的“命运”来决定是否能拥有,毕竟世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但在自己努力之后又须做到“听天命”,毕竟不可能人人都能拥有一份传奇。

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冥冥中总会有一个人在未知的地方等着你的到来,而你来到这个尘世间也只是为了遇见他(她),与他(她)牵手,成就一世情缘。张爱玲说:“于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百年中,在时间的无垠的荒野中,有两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这样相逢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有轻轻地道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啊!”。所以当“缘分”出现的时候,要尽力善待“缘分”带来的一切,坦然面对,不管沧海桑田,无论天涯海角,都需要珍惜彼此的缘分。

相信每一份“缘分”、珍惜每一份“缘分”吧。“缘分”是一份永远不会老去的记忆,即使是生命里想忘记的回忆,然而就是这回忆,就象散落在水面上的花瓣,幽幽地顺水飘浮着,在有意无意之间飘散着一丝丝的香味,提醒着曾在生命里出现过的曾经。

篇5:闲谈事实就是

闲谈事实就是

宋英民

题目很大,其实几句话就完了。

《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引语“《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教材注释说,引语见“尚书大禹谟》原作为‘满招损,谦受益’”,这就是说,欧阳修在引用《尚书》上这句话时,引述错了,尽管不影响理解,但这可是个写作态度问题。如果大家写文章都不把这类错误当回事,甭管是否原话,加上双引号就万事大吉。这将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呀!我们在评作文时这样的事例见得还少吗?引用同一句话就有多个说法,引用同一事例就有多种版本,写作的严肃性何在?实事求是的学风何在?

错就错了,“大家”也不能例外。欧阳修引述错了,就说他错了,不用给他什么面子。教材在这方面手软了。

教材上还有一个例子,细究起来十有八九是作者引错了,而我们的'教材在注释时,居然还能为其自圆其说,而且圆得天衣无缝。

韩愈的《祭十二郎》中有两句引文“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课文是这样注释的:“彼苍者天”语出《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曷其有极”语出《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韩愈作为大文学家当然多《诗经》很熟悉,引用起来俯拾皆是,但我们想,韩愈会从这首诗里摘一句,那首诗里摘一句,然后凑在一起吗?很有可能。就算有可能,放着现成的“悠悠苍天,曷其有极”不用,而非要去拼凑,难道“悠悠苍天”就不能表达“那苍天啊”的意思吗?

显然韩愈在这里误把“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写作了“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而我们的注释者竟然引经据典为其圆场。幸亏《诗经》里有“彼苍者天”,如果“彼苍者天”不在《诗经》里或者哪也不出自,我们该怎么去注释?

韩愈欧阳修都是大家,文章写得好我们佩服。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是人呀,也要犯错误。错了就是错了,难道指出来他们就不是“唐宋八大家”了吗?

当然编者在注释时肯定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这没关系,如果编者认为我说的有理,不妨再版时加以修正,不要忘了,咱们编的可是中学语文教材呀!

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呀!小平同志如是说。

篇6:闲谈人生

闲谈人生

人生如歌,但却没有永恒的调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起,何时会落;人生如轮,但却没有不变的方向,你不知道它何时要走,何时要停。在这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中,取与舍是谁都会遇到的难题。呵,人生,一个极其沉重的字眼!

有人说,人生仿佛一场变幻莫测的梦。从生命呱呱落地的此岸,就是梦的开始。然而中间的时光,便是梦的旅途。梦的沿途中,有鲜花夹道,也有荆棘丛生;会遇上朦胧的迷雾,亦可迎来灿然的阳光。走了一段接一段的梦之旅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梦之情感,我们都在自己的梦里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地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可惜,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多缤纷的人生始终还是敌不过岁月的流逝。不管你这场人生之梦最后的结局是甜蜜抑或辛酸,只要生命一旦不知不觉到达灵魂的泊地,多少的荣华富贵,也只是梦幻泡影;多少的功成名就,亦只是镜花水月。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梦慢慢地,渐渐地,随着生命的永别,瞬间即逝,永不复返,留下的或许只是巍然长存着的丰碑,还有不凋的情,不朽的爱……

也有人说,人生仿似一个烟波渺渺的海。处于这片茫茫然的海,我们的诞生已成为一叶轻舟,使命就是作壮阔的远航。航程中,没有设定的航标,只有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没有避风的港湾,只有海的浩瀚,海的宁静;没有上帝的庇佑,只有燃烧的生命,如火的希望……前路漫漫,沧海横流,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在阳光与风雨中交织,在似水流年中时隐时现。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只能支撑信念的风帆,驾一叶勇敢的小舟,朝着前面没有航道的航道,迎风破浪,骄傲地舒展。在汹涌澎湃的波涛里,摇出灿烂的朝霞,辉煌的夕阳……

还有人说,人生宛如一块广阔无限的天。每个人的天空的景象都是变化无常、不可预测。时而旭日东升,时而黑云压城;一会儿万点繁星,一会儿狂风暴雨……既然,我们都没法子左右天空景象的陆陆续续的`变换,唯一的方法只好平心静气地去适应、去习惯。当能够看到旖旎万千的沉鱼落雁之景,云霞相映的难忘落日之象,除了细细地欣赏之外,当然亦要更加地好好珍惜此刻“夕阳无限好”的良辰美良啦!万一,当不幸遇见风卷残云、遮天盖地的雷霆暴雨,那么这时的我们不一定要焦急不安,应该缓缓地冷静下来,尝试站在滂沱雷雨的天底下,静静地细赏一下大自然壮观的雷雨景。或者,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天空中每一种景象都有它本身值得去观赏的地方,就像人生一样,不论快乐与忧愁之间都各自蕴含着值得庆幸的独特,在于我们有没有一双“细看人生”的眼睛而已……

更有人说,人生宛若一层不知尽头的阶梯。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一篇散文中,对人的生命进程作过这样的比喻:“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20级或是第64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的确!人生如阶梯,阶梯亦是人生。有人勇于攀登,他成功了。有人半途而废,他失败了。成功者的人生便充满辉煌。失败者的人生便黯然失色。其实,只要我们肯努力克服攀登中的重重困难和阻挡,毅然地行进着,探索着,微笑前行,笑到最后--你,依然是成功的……

然而,我说的人生是怎样呢?我说,人生真的非常简单!正如以上各种人生的说法一样,面对着自己崎岖而奇妙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可能要在取与舍之间徘徊,在喜与悲之中沉淀。当我们感到人情冷却,世态炎凉之际,那么,就试试换一个活法吧: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可以事事顺心,但可以事事尽心;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能够展现笑容。恰当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天便能够一份好心情。

佛义讲:生命注重质量,法明道:悟者便成天地。智者无不在执着地追问:何以装点人生?坎伯说:我们无法矫正这个苦难的世界,但却可以选择快乐地活着,同样我们无法阻止一只鸟从头顶从头顶飞过,但我们可以阻止鸟儿从头上筑巢。尽管人生存有无数的不如意,但我们还是要继续活着,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这就需要珍惜人生,善待人生,领悟人生!我不懂得人生,因为人生有着无数个,而人生的真谛却只有一个,既是--只要好好地把你的人生坚持下去,相信,前面将有无数你未曾发现的美丽在守候着你!

去虔诚地寻找吧,毕竟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人生。

篇7: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当今社会,谁生活压力感最大?谁感觉最良好?社会仇富情绪到底有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日前,一份由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数据调查,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报告》从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了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

90后最“自我”,九成人上网为“娱乐”与“分享”

90后不经常参与网络行动,尤其是网络抗议。数据显示,70.1%的90后从未响应过网络行动号召;此外,其对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大V等各类微博的@频率均是五大群体最低。

“娱乐”仍是90后上网的关键词,在微博上“记录生活”、“分享心情”、“消遣娱乐”的用户皆超过90%,均为五大群体同比例最高。90后社会心态也相对轻松,但其“生活压力感”、“被剥夺感”却相对突出,57.5%的90后感受到生活压力,认为自己是“穷矮矬”、“被剥夺者”的90后占群体总数24.6%,比例为五大群体最高。但90后仍然相信“梦想”和“希望”:数据显示,90后中仅有3.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幸福”。

80后优越感差,最善于用互联网“做生意”

80后是最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的代际群体,也最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其网络行动主要集中在个人经济利益上。所参与的“个人维权”频率为五大群体最高,对“公司企业”的抗议频率较大,近2.8%的80后对“公司企业”进行过网络抗议,这是70后相关比例的三倍。

80后对收入分配关注度较高,满意度却较低,34.5%的80后关注“收入分配”,但对现有收入分配表示满意的比例却为0。80后的“相对剥夺感”突出,6.6%觉得“不幸福”,45%表现出“不公平感”,36.4%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中下”或“下”层,仅有14.5%有生活“优越感”。

70后热衷学习,最容易出现“极端情绪”

70后是“情绪有点沉重,愤懑、进取的‘中坚一代’”。50.8%对改革开放表示肯定;但另一方面,70后对体制的评价却明显负面:50.2%的70后对体制持负面态度,其中,持“非常负面”态度的占6.4%,极端情绪出现的频率亦为五大群体最高。

70后用户不经常在微博上消磨“闲暇”时光,但热衷在微博上搜集资料进行学习,41.1%表现出自我提升的倾向。70后群体发布线下活动信息的频率也最高(14.0%),他们也是最支持网络言论的群体,支持比例高达96.7%。71.4%的70后具有良好的发展效能感,31.5%具有社会优越感,但同时也是负面社会情绪的主要持有者,51.2%表现出或强或弱的“不公平感”。

60后喜欢@网络大V,最不倡导“网络言论自由”

60后在网络抗议中与其他微博账户互动最为频繁,其@意见领袖、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其他阶层微博的频率均居于五大群体之首。60后的网络“攻击性”较强,10.1%的60后曾经在微博中与他人进行“骂战”,是不同年代人中最高的。

尽管60后在网络抗议中表现如此活跃,但其却是五大群体中最不倡导“网络言论自由”的。数据显示,60后认为自己生活舒适安逸的比率最低(52.7%),但优越感却最强(42.3%),该数据在90后、80后、70后、50后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16.7%、14.5%、31.5%、10.7%。

50后关注网上的“社会议题”,最关心“养老”

50后(及以前)的代际群体呈现“怀旧、闲暇却不优越的‘失落一代’”特征,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持“非常悲观”态度的人数占10.5%,这一比例在90后、80后、70后、60后群体中分别为0.0%、0.3%、0.6%、0.0%;

50后对社会议题的提及率、关注度较高,满意度最低,尤其表现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养老”议题上。同时,50后的生活安逸有余,优越不足:85.7%认为自己的生活稳定安逸,但只有10.7%表现出生活的优越感,除此之外,23.7%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50.0%感到“社会不公”。此外,相对年轻人而言,60后、50后及年龄更大的人群中,“有一点”不安全感的人数分别占到32.7%和43.1%,比例高于年轻群体。

【闲谈中国社会】相关文章: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2.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社会

3.生日闲谈杂文随笔

4.民间宗教与中国社会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6.闲谈过来的容貌的心情随笔

7.闲谈各种水果的祝福含义

8.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书笔记

9.闲谈中国“元旦”的发展历程和习俗

10.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阅读题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闲谈中国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闲谈中国社会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