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
“春暖花又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
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
喜晴
鹁鸠声歇已开晴①,柳眼窥春浅放春②。
楼上卷帘凝目处,远山如画展帏幈③。
【注解】
①鹁鸠: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
②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因以为称。
③帏幈:帷帐和屏风。
【鉴赏】
这首诗作者透过楼阁门窗看到的外面世界:在楼上卷帘之处,作者由近及远描写景物,春雨过后,鹁鸠声歇,眼前是浅浅放青的柳色,远处是屏画般的山色,这是其目力所及的最远最大的空间。
朱淑真名言名句
1、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2、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3、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4、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5、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6、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7、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8、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9、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妨色更苍。
10、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11、胭脂为脸玉肌,未赴春风二月期。
1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3、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14、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15、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16、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7、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8、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19、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20、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21、不是地寒偏放晚,定知花好故开迟。也宜急趁无风雨,莫待霜高露结时。
2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3、惟有梅花无限意,对人先放一枝春。
24、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25、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篇2:落花朱淑真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朱淑真)原文、翻译及赏析
落花(朱淑真)宋朝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花》译文
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落花》注释
连理枝: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催:催促。
愿:希望。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莫遣:不要让。点翠苔;指花瓣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落花》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教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篇3: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
原文: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译文:
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篇4:落花朱淑真翻译赏析
,这是南宋女诗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的朱淑真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直接写出了朱淑真的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原文:
落花
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花字词解释:
⑴连理枚: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⑵催:催促。
⑶愿:希望。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⑷莫遣:不要让。点翠苔;指花辩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落花翻译:
连理枝头的花儿,正在开放,妒火中烧的风雨,毁花不让。司春的青帝你要常为花作主,莫让花儿散落青苔消逝芬芳。
落花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春日,作者看见了许多落叶落花,而这花叶寄托着作者的绵绵哀思,牵动着作者一颗痛苦而敏感自怜的心,诗人正是怀着这样一颗痛楚感伤的心,对着脆弱的春景,写下了这首《落花》。
落花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教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个人资料: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相关推荐: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赏析
篇5:初夏朱淑真 翻译赏析
,这是南宋女诗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的朱淑真所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将情融入景中,虽只是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原文: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字词解释:
①罩幽窗:竹影笼罩而使窗前幽暗。
②两两:成双作对的。
③时禽:泛指应时的雀鸟。
④噪:聒噪、吵扰。
⑤谢却:凋谢、谢掉。
⑥絮:柳絮。
⑦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
⑧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初夏翻译:
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初夏创作背景:无
初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真是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写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个人资料: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相关推荐: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赏析
篇6:朱淑真——《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蝶恋花》
【内容】: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独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辞海》1989年版)
断肠词:词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同上书)
淑真钱塘人,幼警惠,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父母复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临安王唐佐为之立传。宛陵魏端礼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一士以休咎问,乩书曰:“非余所知。”士问仙来何处,书曰:“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士问仙为何氏,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士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见曰“儿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苏小小乎?”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士,”曰:“然则李易安乎?”书曰:“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士方悟为朱淑真,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随又拜祝,再求珠玉。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乩遂不动。或疑客所为,知之者谓客只知扶乩,非知文者。(《湖壖杂记》)
【注释】:
犹自:仍然。
“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 苦:
又作“意”。
潇潇雨:暴雨、疾雨。潇潇是雨声。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上片抒发对春的眷恋之情。楼外的杨柳垂下千万缕柳丝,想把春天系住,可是尽管杨柳多情,春也无意“少住”。柳絮随风,春归何处?下片描绘暮春景致,抒发伤春感怀。绿满山川,杜宇声声,潇潇暮雨,春将归去,令人不胜眷恋。全词意境清幽,抒情委婉,悱恻缠绵,深沉含蓄。
篇7:朱淑真——《清平乐》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清平乐》
【内容】: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作者】: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辞海》1989年版)断肠词:词集名。南宋朱淑真作。一卷。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同上书)淑真钱塘人,幼警惠,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父母复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临安王唐佐为之立传。宛陵魏端礼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一士以休咎问,乩书曰:“非余所知。”士问仙来何处,书曰:“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士问仙为何氏,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士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见曰“儿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苏小小乎?”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士,”曰:“然则李易安乎?”书曰:“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士方悟为朱淑真,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随又拜祝,再求珠玉。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乩遂不动。或疑客所为,知之者谓客只知扶乩,非知文者。(《湖壖杂记》)
【注释】:
按:“和衣睡倒人怀”一作“随群暂遣愁怀”,疑为腐儒擅改。此词乃写与情人游湖,非随众友游湖,“娇痴不怕人猜”等句可证
藕花:即荷花。
【赏析】:
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上片点明留住须臾,故当时携手情景,藕花细雨历历在目。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
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篇8:朱淑真《阿那曲》原文及赏析
朱淑真《阿那曲》原文及赏析
阿那曲
朱淑真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赏析:
清代舒梦兰(字白香)选辑了从盛唐至清初绵延一千年之间词坛上共五十多位名家的词作计一百首,其中就有朱淑真的作品,并注明朱淑真“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为了证明朱淑真词艺高妙,还从前人的笔记文学中详引了一段故事,大意是曾有人“扶乩”时,朱淑真阴灵为之“乩书”成“《浣溪纱》一阕”,以及“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的词作。“扶乩”云云,当然不必确信;所书之“叹惜春光”的词作,倒颇符合这女词人的特有情愫和颖异风格。现在评析的这首《阿那曲》即为女词人的优秀代表作。
首句“梦回……”,“梦回”是从梦中醒来。全句是唱叹抒情主人以酒浇愁朦胧入睡,但好梦不成,而不久即被惊醒;而惊醒后因春愁难遣以至心绪更加忐忑不安。读到此句,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那个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这句词曾受到王安石的赞赏,也曾受到王国维的贬抑。说它好,好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思妇对远人的深沉思念。朱淑真顺手牵用又巧作改饰,将旧句之秋凉易为新句之“春愁”,使它更贴合女词人的`独特情性。春天本是“芳草”“和气”,“柳眼藏娇”(连同下面所引,均为朱淑真吟咏春景的诗句)的大好季节,曾以“莺唇小巧轻烟里,蝶翅轻便细雨中”的如画美致焕发人们“聊把新诗记风景,休嗟万事转头空”的生活热情。然而,由于人世的多艰,迫使女词人在见春,感春时反而既愁闷又畏怯。这样,这句词就包熔了更丰厚的人生内涵和更深广的思想底蕴,从而更耐人咀嚼和寻味。接着写那铸制成宝鸭形的铜炉(用以熏香,取暖)内,香料(“烟”)经燃烧已熄灭而香气却还在室内弥漫。这就既绘影绘形地描摹了女词人的室内情景,又功到自然地暗示了女词人方才睡梦之浅短,因为炉中香料是居室主人刚刚入睡后才熄灭的,那“烟”已消而香仍在,可见时间之短、空间之窄,益显女词人愁思之深、愁绪之激。春夜睡眠无需厚衾,“薄衾”本来足可御寒。然而现在却无可奈何于五更天的寒气侵袭。人之畏寒,正是人之体质羸弱、形单身瘦的换笔形容;而人之所以弱不禁风,则又缘于愁思郁结,苦梦难遣。唐人戴叔伦就有过“金鸭香销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的意境。读至此,人们自然又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的名句“罗衾不耐五更寒”。那个饱有才气却不幸论为亡国之君的悲悒之句早已传响人口,所以女词人亦随手借用,可以因熟生热,迅速唤起人们的心理共识和感情共鸣,且又精巧地把“罗衾”改为“薄衾”,删汰了原句的庸俗富贵气而代之以更具常人生活实感的形态,从而使词句平添了现实人生的朴素意味。虽只一字之变,竟有点铁生金之妙。“无奈”亦比“不耐”更富有生活的质感和情味。抒情主人愁思萦怀幽绪缈缈,于春夜的阵阵寒气中拥衾独卧却辗转难眠,直至明月西沉、东方欲曙……。偏在这怫郁凄楚的境界中竟又传来杜鹃鸟的声声悲鸣。杜鹃又名杜宇、杜魄、子规。据晋·阚骃《十洲志》等记载,古时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让国出走,时值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或说杜宇之魂化为子规鸟,故称为杜魄,悲啼以至口中流血,因此古代文学常借以刻画悲苦境界。如《唐诗纪事》中引有“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白居易有“杜鹃啼血猿哀鸣”;后人还有“杜鹃啼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心长”的佳句,可以参照比较,共赏艺术家刻镂形象时遣词句的审美技巧。
本词于首句点示一个“愁”字为题旨,但“愁”毕竟是心灵中的隐在意绪,究竟怎么个“愁”法,“愁”成什么形态呢?朱淑真深懂艺术之壶奥,于是随后铺排出富有典型意蕴的一组情境,以具象显示抽象,用实境表现心境,从而把人引进她的艺术氛围之中,令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乃至感同身受地为之一洒同情之泪。这就昭示人们:诗词之美,美在艺术家创造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以王国维论词时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诚哉斯言!
篇9: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
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
原文:
落花
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落花字词解释:
⑴连理枚: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⑵催:催促。
⑶愿:希望。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⑷莫遣:不要让。点翠苔;指花辩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落花翻译:
连理枝头的花儿,正在开放,妒火中烧的风雨,毁花不让。司春的青帝你要常为花作主,莫让花儿散落青苔消逝芬芳。
落花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春日,作者看见了许多落叶落花,而这花叶寄托着作者的绵绵哀思,牵动着作者一颗痛苦而敏感自怜的心,诗人正是怀着这样一颗痛楚感伤的心,对着脆弱的春景,写下了这首《落花》。
落花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教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个人资料: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篇10:朱淑真优美诗词
朱淑真优美诗词汇总
1、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2、自责——朱淑真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3、断肠迷——朱淑真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4、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5、谒金门·春半——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6、眼儿媚——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7、鹧鸪天——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8、鹊桥仙·七夕——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9、江城子·赏春——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篇11:读朱淑真《蝶恋花》
读朱淑真《蝶恋花》
拟人写物耐人寻味——读朱淑真《蝶恋花》作者/闻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作贞),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世居桃村。关于她生活的时代,历来有南宋、北宋两说,但一般都定为南宋。相传她因婚姻不美满,抑郁而死。
她擅长绘画,通晓音律,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其词主要写闺阁之感,多幽怨之作。笔调轻柔,形象婉丽。有《断肠诗集》、《断肠词》。
春天是无限美好的季节。她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草木绿了……然而转眼之间,柳絮飞了,榆钱落了,蝴蝶匆匆忙忙地在和花儿告别。正因为春天如此短暂,所以古往今来惜春便成为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名作。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词谱》谓“宋晏殊词改今名”。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说,“采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朱淑真这首《蝶恋花》一开头就写留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垂杨”,这里是指垂柳。“系”,拴住,缠住。“青春”,春天,也兼有青春时光之义。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上三句有三层含意:一是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想极力挽回欲逝的春光;二是说将逝之“青春”是不可挽回的;()三是由此而蕴含着词人的惆怅:既然春天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同样是一去不再来的,所以这里的惜春之意还包含苦闷之情。
尽管春天是留不住的,但是柳絮却不肯罢休:“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犹自”,即仍然。以上二句意谓,柳絮还是在随风飘荡,好像要尾随春天去探看它的去处。这里是通过写柳絮的多情,来反映词人留春之意切。
然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春天以她轻盈的步伐越走越远了:不觉春姑娘已用绿笔染遍了山川草木。“绿满山川闻杜字”一句便是点春深的。“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帝死后之魂所化,鸣声凄厉。晏几道《鹧鸪天》:“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在春深似海,“杜宇声声不忍闻”的时候,词人怎能不伤感呢!所以下面接着说:“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便作”,即使。“莫也”,岂不也。以上二句意谓,即使是无情的人,岂不也要愁结满怀!有的宋词选本说“无情”是指“鸟类”而言,将这两句讲作“鸟类即便无情,莫非也担心人意忧苦吗?”此说似不准确。因为“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三句的主语都是人,意思是说当看满山遍野的“绿肥红瘦”,听到杜宇的哀鸣的时候,即使是一个无情的人也会愁苦的。而下面的“把酒送春”也正是指人而言的。因此,如果说词的上片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来写惜春之意的话,那么下片便主要是直接抒情了。当然,其中也有寄情于景的句子。
系春、随春、伤春,都无济于事,最后便不得不送春了:“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把酒”句似化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意,有豪情也有感伤。“潇潇”有二义:一是急雨貌,《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一是小雨貌,李清照《蝶恋花》:“潇潇微雨闻孤馆。”这里讲作后义为好,因为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恰恰能表现出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愁丝。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段极为相似。倘若将“潇潇”讲作急雨貌,便与此词的意境不合了。
综上所析,这首词通过写垂杨系春、柳絮随春以及最后不得不送春,表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珍惜和由年华易逝而产生的苦闷。
此词的主要特点是以拟人手法写物,既肖物态又合人情。如写“垂杨”,便抓住垂柳的丝条多而柔的特点,来写它可以“系青春”,并且“柳”与“留”谐音,也寓含留意,这便把物态与人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很自然地表现了惜春的主题。又如写柳絮,便抓住了柳絮轻而飘的特点,写它随风去探看春的归处,这既扣暮春的节候,又表达了词人留春的深情。
其次,融情于景,耐人寻味。上片的千万条柳丝和飘忽不定的柳絮,虽然都可作情语看,但下片情景交融的句子尤多。如“绿满山川”句,看似写景,实则是以浓绿来表现春深,并以春深来衬托愁多。特别是结尾“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更是余味无穷。“黄昏”,是一天将尽的时刻,夜幕降临,景色暗淡,人们的心头也往往会蒙上一层灰色,而此时偏偏又下起潇潇细雨,于是心情与景色融为一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外,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还起着回应全篇的作用。此词的题目是“送春”,除了“把酒送春春不语”一句是明写外,而这潇潇暮雨又何尝不是在送春呢?
再次,语言清丽,全无藻饰,也是此词的一个特点。全词无一处用典,只用平易、生动的文字写景状物,便收到了言浅意深的效果。
此词的不足之处是,化用前人的词意、句意的地方较多,如上片似化用辛弃疾《摸鱼儿》上片之意,下片似化用欧阳修《蝶恋花》、李清照《声声慢》下片之意。这些地方虽然多能出以己意,并不乏创造性,但终未消除模拟的痕迹。
注:
①《词谱》卷十二。
②《填词名解》卷二。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第37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④李清照《声声慢》。
【朱淑真喜晴和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0.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