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

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

2023-04-26 08:53: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

篇1: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

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

家,浪漫者常常把它比作港湾或者归宿;悲观者则把它视为了“爱情的坟墓”。这两种认识都有失偏颇。家,其实是坚守着一份承诺,而履行这份承诺,需要每个人付出一生的爱。

当一对情侣走进婚姻的殿堂,实际上,那一纸婚书,就开始了爱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手牵手地走到白头,这需要一生的智慧和包容,需要一天天的相守和坚持。不管是风和日丽的浪漫;不管是柴米油盐的平淡;不管是患难与共的互助;不管是悲欢离合的相思……。这都需要你一点一滴,用心去兑现那一份承诺。当一个婴儿从母体中剥离,呱呱坠地,来到父母给他的这个家时。实际上,是开始了父母给孩子的一份承诺。这份承诺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责无旁贷,无怨无悔。孩子要从父母身上得到他所有的需求,没有讨价还价;父母要给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粮食,义不容辞。而每个孩子,在享受父母给予的这种爱的承诺的同时,也肩负起了给父母的承诺,一份赡养父母,贫贱不能遗,老病不能弃,养老送终的承诺,履行这份承诺天经地义。

婚姻,让男女双方走进了各自的家庭。这时,就和双方的家庭有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联系。这种联系里有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深;有一个家族长幼顺序的孝悌忠义。也就有了这样那样的血溶于水的承诺。夫妻之间有了这份承诺,就赋予了家“归宿”的含义。这里是一个没有风雨的世属领地,是一个桃红柳绿的.世外桃源。在外面奔波得累了,家是你休整的驿站,是你扬帆起航的港湾。这里丽日晴空,鸟语花香,鸳鸯戏水;这里云卷云舒,闲庭信步,玉树连理;这里比翼双飞,高山流水,龙凤呈祥。

儿女给了父母这份承诺。家就成了父母颐享天年的乐园。“养儿防老”,“老有所养”,对辛勤付出一生的父母是极大的安慰,也是儿女履行承诺的机会。羊羔跪乳,杜鹃啼血,“报得三春晖”。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老夫子的教诲,就是对我们履行承诺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承诺应该达到的境界

家,是坚守着一种承诺。而这种承诺是用亲情丝丝缕缕织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解的包容;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执着的坚持;是一种智慧的禅悟。爱家,就是许下承诺,然后再实现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一生去履行承诺。

篇2:家是小舟散文

家是小舟散文

有人说,家是一部精彩的寓言。也有人说,家是疲惫后释然的微笑。还有人说,家是久别之后默默期盼的归来。要我说,家是五彩斑斓的小舟,这是美满、和谐、幸福的象征。

在这只小舟里,演绎着多少浪漫的故事,更叠着多少平凡恬静的岁月,也悄悄地抹去了多少不快的点点泪痕!

在这只小舟里,水手们日出而作,朝着互爱、朝着文明、朝着富裕的目标,在生命之海奋力挥动双浆,掀起浪花朵朵!

在这只小舟里,水手们日落而息,安逸淡泊宁静,使只只小舟充满温馨、充满了幸福,充满了爱!

不要期望自己的.家庭时时都充满和谐、充满激情,短短的不和谐只是生活的插曲,请不要过分耿耿于怀,既然走在了一起,同舟共济便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淡泊宁静是家的根本特征,偶尔的激情或小摩擦是家向更加文明、更加美满、更加幸福的必然过度。

家是小舟,小舟是家,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朝着社会的更加稳固、更加文明、更加幸福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吧!

篇3:什么是家的散文

什么是家的散文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

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

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场。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家需要有爱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持精神力量。

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最能让自己放纵的地方,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没有家庭的平安,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宁有序,家和万事兴。

怎样才能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家中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正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就是两个半球,“半个球无法滚动,要有另一个半球。”那么夫妻之间如何相处才能使家庭和谐呢?夫妻之间相处要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它就象握一把沙子,松松地握着,它一点也不会漏,你握得越紧,它漏的就越多。

家是一种文化;家是一段时光;家是一种情怀。夫妻好比两条腿,要站稳,要走路,谁也离不开谁,为何一条腿对另一条腿总是抱怨不休。有夫妻说结婚数十年无矛盾无分歧,可以断言,他们至少有一个人对家庭毫不负责,对对方毫不关心。婚姻是舒服着的烦恼。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之道“难得糊涂。”倘若两个人谁都不愿糊涂,这个家庭永无宁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最佳的婚姻配署不等于最佳的婚姻状态,没有对男人的仰视,没有对女人的欣赏,爱情将无从发生。婚姻将无从缠绵,爱在于“迷”,过分的清醒,盘算和比较,这不是爱情。美满的婚姻,爱情加良心就是一切,婚姻是纯洁的“自私”,爱情是神圣的“贪婪”,一旦对你不在自私了,说明你对她已不在重要了。

婚姻就象泡茶,第一道茶象恋爱,浓烈馥郁香;第二道茶象新婚,清新可人;第三道茶则象刚过密月或密年的婚姻,平淡如水,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趣。

钱钟书说:“家庭是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来,笼子内的鸟想飞出去。”

当今离婚是“富贵病”,穷则想安,富则想变。没有爱情的婚姻不稳定,只剩下爱情的婚姻也不稳定,时间和距离能使爱情升温和降温。最差的女人也想找到个优秀的男人,最差的男人也想找到个优秀的女人,所以,婚姻是个永恒的遗憾。

结婚认真,离婚草率,再婚认真加草率,结婚是需要,离婚是被迫,再婚是需要加被迫,结婚好幸福,离婚好痛快,再婚好惬义,几经折腾后发现,天下的对手一般凶。

男人是哲学,女人是诗。没有诗的哲学是枯燥的,没有哲学的诗是肤浅的。哲学理性而诗感性,男人要想读懂诗,要先弄明白自己的哲学,女人想要理解哲学,就要先明白自己这首诗,深度的哲学只有配上适当韵味的诗才能共鸣,于是最好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都说老婆是人家好,其实脚大鞋小都知道,爱妻子也爱情人,掺了水的假酒,是水还是酒,爱丈夫也爱情人,只有愉快的起点,没有愉快的终点,好男人太多,不可与丈夫比,好女人太多,不可与妻子比,那是危险的。

见达官显贵不攀比,不比丈夫之无能,见美貌风骚无邪念,多想夫妻之恩爱,女人的软弱是假象,软弱但不可欺,想制服女人的男人,有几个不被女人制服,女人不是弱者,女性是男性力量的源泉,那个男人的彪悍不是来自爱女人和女人爱的鼓励,不如女人的男人,不比不如男人的女人少。

林语堂说:“女人是水,兑入酒中是酒,兑入醋中是醋”。女人的身价取决于他的.男人。

别说女人离不开男人,男人更需要女人,没有女人的男人没法活,没有男人的女人照样过。男人是水,女人是堤,没有不想决堤泛滥的水,人是一座情欲的火山,外表虽平静,地火在燃烧,一旦火山爆发,那就是洪水猛兽。

男人通过性表达爱,女人通过性理解爱,性和睦是夫妻和睦的沃土,贫寒不等于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好丈夫珍爱妻子那温情脉脉的柔情,体恤那柔弱持家的艰辛,只顾驾驭不懂爱怜,不是好丈夫。

妻子贤惠是最宝贵的家庭财富,贤惠的女人首先是聪明,然后才是贤惠,傻女人以贤惠为吃亏,聪明的女人往丈夫脸上抹金,傻女人往丈夫脸上抹黑,妻子鄙视丈夫是家庭最深刻的悲剧。

妻子关心的过程是一定要唠叨的,这是她幸福感的渲泄,千万不要打断她心底那幸福感的奏鸣。妻子撒娇是爱的赐予,把柔情献给丈夫,鄙视丈夫的女人是不会在丈夫面前撒娇的。哪个男人不怕老婆,“怕”是谦让,是爱的凭证。

最理想的夫妻关系想必是:亲密而带着适当疏离,坦诚而保留着部分稳秘,即可两情缱锩,又有个人天地。

夫妻之间如果能把对方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相处,那么,两个人的手就会握的很紧。

爱一个人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更能体现他对你的用情,那才是爱的密码。

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象的念头。为了爱情的继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信任是婚姻关系中两个人所共享的最重要特质也是建立愉快的、成长的关系所不可短缺的。婚姻生活者,半睁眼半闭眼地生活也,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男女,如果眼睛睁得太久,或用照妖镜照得太久,恐怕连上帝身上都能挑出毛病。夫妻生活中最可贵的莫过于真诚、信任和体贴。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个人应尊重对方的趣味与爱好。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是最荒唐的念头。在和睦的家庭里,每对夫妻至少有一个是“傻子。夫妻好比同一把琴弦上的弦,他们在同一旋律中和谐地颤动,但彼此又都是独立的。

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妇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但离心离德的夫妻要幸福得多。

年轻时代的夫妻吵架是爱情的纠葛,而上了年纪之后的夫妻吵架则令人心灰意冷。

妻子不贞,丈夫有一半责任。丈夫不贞,太太也有一半责任。如果把对方逼得落荒而逃,责任就更大。合格的妻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丈夫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在现实生活中,好男人不一定能娶到好女人,好女人也不一定能嫁得好男人,好女人和好男人在一起生活又不一定幸福。人有千种,世有百态,每个人的性格、品味、素养皆不同,夫妻相处的方式就不同,一百对夫妻有一百种相处的方式。

婚姻就象一桌酒席,爱是主食,宽容、理解、信任、尊重就是一道道菜,欣赏、幽默、趣味就是酒和饮料,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几个品种的酒席,才算得上完美无缺的酒席,但愿大家在婚姻这桌酒席上,吃得安逸,吃得泰然,吃得永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篇4:家是北方以北散文

家是北方以北散文

喜欢我的高中,小时候每次公交车路过,都觉得这里真漂亮,以为努努力,北大清华都不是问题,以为进了这里,就离北大清华,不远了…后来我进了这个大门,北大清华还是很远。

喜欢北京,那里是首都,小学课本里的天安门就在那,长城也在那。后来听说北京有雾霾,跟着风的说再也不想去北京,北京空气不好,幸福指数不高,现在想想,小时候可真装b,你个十几岁的小屁孩知道什么是雾霾,什么是幸福指数,你的幸福指数就是能吃上一顿肯德基,连麦当劳都没见过。

喜欢西藏,听说那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川藏线进,青藏线出,不包括食宿,车费要6000-8000个银子,我没钱,我没去过,等明年有钱,等后年有钱,不知道哪一年有钱。看冈仁波齐,一部朝圣公路片,不管是愚昧还是信仰,那些个一条条的雪山夹杂着公路,都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喜欢南京,因为那里有先锋书店,梦想中的我就拥有一间小小的书店,外面看上去像个花房,所有的书都是我看过的,一本本罗列在书架上,进来的人,都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走的.时候看你的高兴给点赏钱供我买更多的书。先锋书店变成了我去南京唯一的理由,热爱也不需要理由。

喜欢威海,对于那么一个爱吃海利生物的我来说,有吃不完的海鲜跟吹不完的海风,咸咸的,湿湿的。不像其他海边城市的热闹,小小的一座城,简简单单的,让人想留下来了残生的感觉。

喜欢那个不知名的小镇,如果我能在那盖一个小房子,我愿意每天自己挖地基,灌水泥,砌砖瓦,我会把每一面墙刷成不同的颜色,不混合,只用纯色,我会在外墙上用木条架起来,刷了油,离远处看,就像电视剧里的木房子。我会买超大的冰箱,装满啤酒,请你来做客。

……

“为什么你喜欢那么那么多的地方,却没提过你的家乡?”

“我的家乡?”

那是我一直想逃离的地方。

隔江遥望俄罗斯,一座以产煤而名的五六七八线城市,我从来没想过这个城市会通地铁,高铁,没想过这个城市会有必胜客,会有星巴克,这里也没有沃尔玛,也没有大润发和万达。

对于“你老家是哪的?”我曾经难以启齿。

我拼了命的想要走出去,就连这里的路人、亲人,好像都是我甩不掉的不文明不够进化完全的尾巴,他们第一句话不会说你好,他们不知道打底裤直接穿在外面很丑,出了这座城看不懂地铁路线,坐飞机找不到值机柜台。

我终于走了…

走到了四千多公里之外…

这里没有冬天没有雪…

家乡现在飘着雪吧,舅舅舅妈坐在农村的炕上磕着瓜子唠着嗑吧,吃晚饭的时候会喝二两白酒吧,姑姑应该去接小外甥女放学去学跆拳道了吧,小外甥女穿的也像个球了吧,护士表姐该下班了吧,一定又在抱怨哪个患者家属总是事儿了吧,楼下奶奶一定又在骂谁家的狗又把便便拉在他家墙根底下了吧,姥姥姥爷一定又在家里看着抗日剧吃着饺子说我到了冬天总是不穿秋裤了吧。

姥姥姥爷,这里的冬天没有雪,穿秋裤会热,冷了也没有暖气,开空调费电又吹的我脸上干干的。

姥姥姥爷,你们吃的饺子,是什么馅儿的啊?

姥姥姥爷,家里也挺好的,是吧…

篇5:何处是吾家散文

何处是吾家散文

我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不属于现在的这个地方。

大概十年前,我家从A搬到B。当时十岁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直到若干年后有一天,我想起了姐姐过十三岁生日时,特别多的她的同学朋友来家里面给她庆祝生日。当时姐姐的一个好朋友住在我家后面,那天中午,她上学前肩膀上扛着一直大大的熊然后甩到了沙发上:阿姨,这是我给xx的生日礼物。我还记得她的表情,那种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示自己的感情。我记得姐姐当年是有很多好朋友的。我知道的,姐姐一直都不笨,我们家的人都不笨的,可是,搬后来搬家了,姐姐上了初中,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这里的人都是说的家乡话,包括老师上课而我们一家人都是说的普通话),姐姐过的一点都不好,刚开始只是每天晚上熬夜回来写作业,我知道姐姐一直都没有什么朋友,初中的孩子心思已经很敏感了,后来,这边的坏孩子会欺负姐姐。我知道的,姐姐一直和我一样,对这边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我一直觉得姐姐在高考前夕放下一切离家出走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不能说。我不知道在离家出走的那些日子里,姐姐遭受到了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是不好的。从哪些家里人的只言片语里面我就猜到了,姐姐活的很不好。我说不清是谁对谁错,但是,后来回到家的日子里,姐姐开始在B打工,慢慢学着说这里的话。我懂得的,这是对生活的妥协,对未来的失望,以前上学的时候,他还可以安慰自己,总有一日她会离开这个地方,我们家在这里也只是暂住,但是,从她选择离家出走,错过高考的时候,她就失去了这个机会。再后来,姐姐嫁给了一个男人,看着很老实的一家人,那家人不介意她以前受过欺负,也不介意她打过胎。我知道的,爸妈一直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我理解姐姐的心思,她是真的不想折腾了,她屈服了。她终于承认这个地方就是她的家。

我复读的那一年遇到了我的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十多年未见两个人变化很大。后来说起彼此的变化,他显得很不可思议:你怎么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记得你以前活的.特别开心,特别喜欢笑,怎么现在……我不记得我是怎样回答的了,可我记得他还是记忆中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也许这么多年来我的变化大到我自己都忘了。刚刚偶然和别人说起搬家前的事情,一件又一件有趣的事情从我的脑子里跳出来,十多年没有提起我一直以为我把他们都忘了,原来那些特别悠闲美好的时光,一直都在记忆里。记得爸爸给我做秋千,记得院子里有一颗大大的梧桐树,一片叶子就可以盖住一整张脸,阴影可以盖住一整个院子,记得夏天的午后,铺上凉席,一群人吃东西,看星星,记得每个周末不着家的在外面疯玩儿,记得和别的小朋友打架,记得一家人去看元宵节的灯会,记得溜去旁边的幼儿园玩儿滑梯,记得上学的路上同学教我叠心,教我背英语单词,记得每晚打针后来爸爸背我回家,买好吃的哄我……突然这些记忆越写越多,不断拉扯出更多的记忆来,原来我以前是这样子的,我自己都要忘记了。后来呢,后来我成了什么样子呢?我想不起来这些年我经历了什么,我也不想记得,潜意识里,只要有以前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够了,只是现在我自卑,敏感,懦弱,忧郁,怕黑,怕被孤立,不会与人相处,不喜欢见到生人……我知道这些不全都是负面的影响,很简单,成绩就比以前好了很多,毕竟,除了看书,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现如今,我总觉得自己是不健全的,妈妈总会说,怎么也不见你和朋友出去玩儿,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的朋友?可是这么多年来,我真的都是一个人。

我家里有几本大大的相册,都是搬家以前照的,有和同学的照片,有集体的照片,每年过年的全家福,每次六一穿上新衣服的照片,每次过生日的照片……只是,搬了家之后去照相馆的次数屈指可数,偶尔去拍的艺术照也是为了凑一下人数。

我知道把自己陷于回忆的人很是懦弱,没有展开新生活的决心。其实从表面上看,我现在过得很好,在离家不远处读大学,只是,内心深处,我必须承认,我是不健全的,我人格有缺陷。只有在偶尔想起这些事的时候我才能记起其实我有鲜活的模样。

篇6:家,是一间老屋散文

家,是一间老屋散文

我的家,是一座三间草房,坐落在那个小农场已然36个春秋。经历了30余年的风吹雨打,墙皮剥了,梁脊倾了,然而它依然稳稳地立着,静静地送出迎进着我的每一个家人,默默地为人们遮着风挡着雨。

老屋中融满一家人的辛酸苦乐。爷爷、伯父相继从这里走出,走到另一个世界里去。随着他们脚步的渐远,乡人对他们一生善行的记忆的渐淡,从这里又走出我们小字辈的姐弟3个在外求学的学子,相继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家里最大的喜乐与荣耀。记得我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窗外正是绵绵秋雨,窗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遍一遍地看那白纸黑字,说着笑着,大声争论着,更有奶奶瘪着嘴抢着讲她昨夜那个神奇的梦,说是梦里有三颗红彤彤的太阳一齐升上天空……不觉已是掌灯时分,不知谁喊了一声“饿了!”才猛醒,晚饭的时间早过了!呼地一下又全抢着去做饭,锅碗瓢盆与窗外嘀哒雨声交织出一份只属于老屋的快乐。

奶奶的梦成了真,三年里,又有两份白纸黑字的录取通知书飞向老屋。只是老屋中的爸妈更加辛劳了,这时伯父一家已搬进了新居,工作在场小学的父亲每月靠那份可怜的工资供养全家七口人,妈妈开始上山下田,想办法挣些零花钱。家里人的吃穿成了全场人的最差,家中小弟,高三时辍学握起了锄把,说给哥姐多挣一份学费……这样的日子80多岁的奶奶一直跟着我们过,且依然会瘪着嘴乐,逢人便讲她的那个梦。爸妈挥去辛劳的汗水,咽下那份求人借钱的苦涩,不断地给在外求学的我们写一封“家中一切都好,勿念”的信。我遥远的家人就是这样含辛茹苦地顶着那座老屋,顶得其乐融融。

一个月前,86岁高龄的奶奶永远地从老屋里走了,在她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里,不知有多少记忆留给这座曾给了她30余年庇护的'老屋。在外的我们也相继完成了学业,相继留在了繁华的都市,父母也即将搬来与我们同住。我知道,老屋对我家人所尽的义务即将功德圆满了。

所住的城市里,霓虹闪烁,灯火辉煌处是座座新楼高耸云天。望着这些崭新的楼宇,觉得那根基是乡间的座座老屋,我的那一座,装满奶奶的权威与慈爱,爸妈的沧桑与深情,还有我们在外游子的那一份魂牵梦绕。

篇7:家,是温暖的吗小学散文

家,是温暖的吗小学散文

家,是温暖的吗?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啊!家不是温暖的,那哪儿是温暖的!”可是,在我经过一系列的事后,感到家并不是温暖的,而是冷酷的,无情的`!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再有那么多人离家出走。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就不会再有孩子被赶出家门。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有喝醉了的父亲来打自己的老婆和儿子。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有丈夫遗弃自己的妻儿,去找别的女人。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有不孝子之词。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有要离婚的父母,使孩子因为单亲而终身被人嘲笑。

如果家是温暖的,就不会有我一个人独自哭泣,问那么傻的问题。

想到这里,我不禁向世界万物发出疑问:家真的是温暖的吗?

篇8:家是温暖的港湾散文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篇9:家是温暖的港湾散文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和男朋友分居两地,我在西安,他在深圳,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靠电话联系维系着思念。第二年年初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去深圳看望了他!结果到了8月份的时候他放弃了当时那边条件相对较好的工作,回到了我所生活的城市。我们总于在一起了!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在一起了,可是他回来之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年多时间里换了三次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再次去深圳创业,不同的是我们两个人背着父母拿着毕业回来时人才市场给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信息的户口本去民政局登记结婚了!领证了!在我们毕业后的第三年!

7月份他加入了深圳观澜富士康。我依然在老家。09年年末时候我们在老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6月份的时候我也去了观澜进了富士康科技集团!我们开始了为生活奋斗的历程!

进入集团之后我们一直秉承认真工作的态度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也收获了主管的认可,9月份我们的小公主诞生了,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充溢这我们的家,很感谢婆婆从老家到深圳帮我们照看孩子,伺候我月子,虽然我们当时住的是租的2室1厅的房子但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

9月份的时候我们相应公司号召回到河南工作,一家四口人又举家齐迁来到河南,虽然当时厂区周边的居住环境不好,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日子再苦心里面也是甜的!忙碌了一天回家吃到婆婆做的饭菜,看到女儿的笑脸心里面瞬间乐开了花!

前半年女儿和奶奶在老家,我们每隔一个月都要回家探望一次,只有三天时间,来回路上往返都要快一天时间,相聚是短暂的,割舍不下的是亲情,是对女儿的牵挂。对不能照顾父母的亏欠!只能更加倍的努力工作为父母和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加油吧!亲爱的!

宝贝该上幼儿园了,总于我们有能力再次把孩子和老人接过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孩子在小区附近上了幼儿园!一家人再次相聚了,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天都不会重复,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陪伴!

7月份我们卖了车,这样周末可以带老人和孩子出去转转,回老家也方便了许多!

4月份我们的第二个宝宝出生了!我们家又增加了新成员,多了一位小公主!好开心啊!即使有一天我们老去,我的孩子也不会独自一人感到孤单,有了妹妹的陪伴!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十年的光阴感谢有老公的陪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我们彼此的信念!无论人在哪里,家都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篇10:家是温暖的港湾散文

家是温馨的港湾

英国有句谚语:“鸟自爱巢人爱家”,我国老百姓之间也流传这样一句话:“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我爱我家,自从我来到红尘世界以来,我就和家结下了良缘,家永远是我心中的美丽天堂和温馨港湾。

我出生在辽北的一个普通农村七口之家,父亲和母亲,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还有一位兄长。

我们一大家子栖居在两间茅草房里,冬冷夏热,生活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自小就有恋家情节,据我母亲回忆说,我小时候,在谁家也不过夜,一到晚上就哭喊挣扎着要回家。

为此还曾有人讥讽我将来不会有出息,因为三岁见老,好男儿志在四方,离不开家的男孩怎么会有出息呢!虽然那时候我的家简陋、清贫,但我却感觉温馨、安全,家也是我放飞梦想的乐园。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我喜欢我家的菜园,我喜欢我家的那群鸡鸭鹅,我喜欢我家养的那只小黄狗,我喜欢我家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我爱喝我家那口洋井压上来的井水,我也爱吃我家樱桃树上缀满的红彤彤的樱桃儿,我爱听家里那台东方红牌收音机里播放的节目,我更爱吃母亲亲手烙的玉米面饼。

总之,我爱家里的一切,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家里物件和家禽牲畜,以及园子里的各种蔬菜水果。

狄更斯说:“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而我感觉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温馨的乐园,家永远是我心中自豪的美丽殿堂。

时至今日,老家的情景还时时真真切切地闯进我的梦乡。

山阴金有句治家名言:“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其实这也是我家的家风,我的父母是中国千百万农民的代表,他们最美好的品德就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淳朴和善,忠厚本分。

我的父亲原本是位读书人,早年东北工学院毕业,后来由于时局和家庭缘故,才又回乡务农了。

也许是我们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我们兄弟姊妹各个读书优秀,只可惜只有我和妹妹通过读书跃出了农门。

因此我家也算得上书香门第,父亲写的一首好字,胸中有很多历史小故事,这让我们子女身上也积蓄一些翰墨书香和敦厚善良的品行。

我母亲高小毕业,虽然识字没有父亲多,但也算有文化基础的女人。

母亲性格和蔼,待人宽厚,特别是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年四季的衣服、帽子和鞋子全是母亲亲手缝制的。

在我们孩子心里,母亲的手简直就和天上织女的手一样灵巧,而且母亲刺绣技艺独具匠心。

母亲亲手做的衣服和鞋子,我们穿起来是那么的合适和舒服,而且给我们以无限的温暖。

母亲还是持家的高手,把家里经营得井井有条,温馨甜蜜。

母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片刻闲暇之时,种地种菜、缝制衣服、鞋帽,饲养猪和鸡鸭鹅,还要烧火做饭等,在我们眼里,母亲总有忙不完的家务。

正是因为母亲的勤劳能干,勤俭持家,才让我们得以度过那个曾经苦涩的灰色年代。

母亲性格温和,从不大骂我们,躺在母亲怀里,就像沐浴阳光一样温暖。

我爱我家,更爱我慈善勤劳的母亲,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的确我们都是母亲心中的最好宝贝,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时刻牵动着她的每一根神经。

我真为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只期盼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记得我当年中考落榜的时候,是母亲的激励和支持,让我重新有了读书的机会,最后才能考上高中,最后保送师专,成了一名中学教师。

社会是冰冷的,现实是骨感的,只有家是温馨和幸福的。

难怪莫罗阿说:“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在外面可能是天寒地冻,而在家里却是温暖如春,家永远是人停靠的温馨港湾,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

只有在家里,父母、手足同胞才会宽容我的所有缺点,而且在我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时候,也是他们围绕在我的身边,为我拭去伤心的泪水,鼓励我走出失败和困惑的阴影。

树大分枝,雏燕成飞。

时光荏苒,一晃儿,我们都逐渐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姐姐和哥哥先后成家,家里的欢笑声少了很多。

师专毕业一年后,我也成家了,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庭。

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也离开了我的父母。

女子就像一把竖琴,它仅仅向懂得如何弹拨它的艺术师吐露美妙曲调中的奥秘。

我很幸运,娶到了一位温柔贤惠的妻子,让我在家的巢穴中体验到爱情的温馨和惬意,除了父母,也许妻子是大千世界中最懂我的人。

我的儿子出生了,家里更增添了一份喜庆和快乐,当然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很幸运,今生遇到知音,在家里能听到妻子弹奏的美丽动听的乐曲,让我幸福甜蜜,如痴如醉。

在我心中,妻子是红尘世界里,最芬芳的一朵女人花。

后来我进城后,我把父母接了过来,家中多了一份祥和和欢愉,能让父母享受到天伦之乐,是我最欣慰和满足的。

家中没有父母的唠叨声,也许永远都是一种缺憾。

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人到中年,我更加觉得家的重要,也能清晰嗅到家的味道,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晚上睡觉也安稳舒适。

塞·约翰生曾经说过:“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我想一个人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让家人们幸福美满快乐的生活,是他人生最值得炫耀的地方。

其实家就像牵引风筝的线索,时刻让我魂牵梦萦。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出戏,而家是最主要的戏台,但愿在这个最主要的戏台上,多上演一幕幕的喜剧,少上演一则则的悲剧。

时间如白驹过隙,人生非常短暂,当我们老了,白发苍苍的迟暮之际,回忆最多的也许就是家,留下遗憾最多的也可能是家。

为了人生不留下太多的遗憾,那么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多一份担当,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让自己的家充满温馨和甜蜜,让家庭的幸福指数一路飙升。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如果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都承担起家国责任,爱家爱国,那么我们的家国就一定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人生就是一次长期旅行,而家永远是你疲惫时休憩的最好客栈;人生就是一次海上漂泊,当你与惊涛骇浪搏击后,而家是你停泊的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

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别让你的父亲、母亲望眼欲穿,期盼过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别让人生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吧!

篇11:此处心安是吾家散文

此处心安是吾家散文

我的一位茶人朋友在谈论“初心”,他告诉我们,自己忽然感到很凌乱,因为从小到大初心太多,他不知道应该牢记哪一个,他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初心了。最后,他妥协了,说自己没有初心,只想坚守自己的良心。

说到“初心”,日本禅者铃木俊隆有本书叫做《禅者的初心》,英文名字是“Zen,Beginner\'sMind",听说“初心”一词就源于这本书。这本书在美国反响很大,其中喜欢它的人当中就有乔布斯。我很少会说自己的初心。什么叫“保持初心”?如果将心一横到底,不曾改变,也就没有所谓的“初心”、“后心”了。老祖宗创字之初,尤其是这个“初”字,解释为“裁衣服之始也”,跟吃穿用度有关;譬如后来与佛家有关的“缘”字,其实最初也只跟衣服有关,指的是衣服的边缘。单纯的字形便可以窥见古人的初心,都是很实在的生活层面,并不像传说中说的那样——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惊心动魄;相反,那都是一幅幅自然而然、朴实无华的生活小景致。

搜索枯肠寻找初心,即便我有初心,怕也真的是跟吃喝有关。记得还要早的时候我会认为,喝不上好茶的人很可怜。当然,我的老师一定听到了这话,当时并无任何表示。坐在我身旁的另一位学生(后来他成了我的师哥)却先笑出了一半(大概觉得自己无状,所以隐去了一半),之所以笑是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远比喝不上一碗好茶更为可怜的事情。他其实是对的,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方面说明了茶事的重要,重要到可以作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一方面说明了它又不是那么地重要,因为它在七件事里面只排最末位。即便是如今,依然延续着古老传统生活方式的江西、云贵等地区。农民下地干活,如果忘记了带饭是不会折回去的,可是如果是忘记了那个茶叶罐子,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回去,否则一天干活都是没有精神的。一罐极普通的茶叶,入口极苦,回甘迅猛,或许成了农事耕作的最好饮品,说到底还是因为茶在关乎“穿衣吃饭”问题上有了大作用,才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或缺。既然这样,君子案上的那碗茶——集风雅之大成的茶——在剥离了它的功能作用后,又能有多么重要呢?即便我的话听起来很荒唐,可是希望人人都能喝上一碗好茶,便是我的初心。

如今,我的初心还有吗?我忽然很想念我的老师曲先生。曲先生是一位老茶人,旁人称他最多的是“曲老”,我们则喊他曲师傅。神仙与名士,都有自己独特的居所,就像观世音之于紫竹林,灵吉菩萨之于小须弥山;如文震亨的香草垞,归有光的项脊轩和梁启超的饮冰室,皆是因人而名。很多人不是神仙,也非名士,小小居所更不足以令人津津乐道扬名引客,它也许只是因为有着某人的气息,沾了某人的手泽,因而得到了你的惦念,它其实是一个可以抚慰你心灵的地方。“此乐轩”是老师曲先生常在的地方,里面装点着成串的铜莲花和紫幔帐,一片富贵祥和,铜莲花是可以掌灯的,光色柔和含蓄,白日里若是触到那串串铜莲花,还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仿佛七层塔上的檐铃,又如紧那罗的歌者,那一刻,恍若盛唐。此乐轩与它所处的江南,就是我心心念念,拥有初心并寻找初心的地方。

说到江南,它其实并不是我出生的地方,直到七岁的时候我才看到了苏州。苏州三月,洞庭湖的碧螺春刚刚下市,曲师傅抱我到一处小桥上坐下等他,桥边新开了桃花,桥底的水里也飘了淡粉的瓣子,旁边有家生煎包子铺。我就以小桥、桃花和包子铺来记录我的位置。很快我会发现,这样是不对的,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位置了,因为苏州城里几乎每个路口处皆有小桥,小桥旁边开了桃花,还有生煎包子铺。于是我开始理解,以小桥、流水、人家形容江南,是很贴切的。后来,我画了一幅画给老师看,是一枝桃花上面落了只燕子,他笑了告诉我说,江南的燕子不站桃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开始小心求证:燕子其实很喜欢荷花池,真的从未在桃林里出现。

我们从苏州一路向西向南,沿途的油菜花一块块分布水上,长横短横,就像周易里的八卦爻画,这样妙的比喻并不是我的发明,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幽赏里面就有“八卦田看菜花”这一名目,说宋朝时期,就是以八卦爻画沟塍,迄今为然。这时候的天地与宋无异,我依然可以从中呼吸到那段延续至今的历史和并未失落的文明。直到现在,我看吴冠中的画,几笔淡墨留白绘成的徽派建筑,外加一片水纹与淡黄,完全是软水温山、柔和清丽的江南味道,于是我很自然地喜欢了他的画。

曲师傅带我念了江南的山水风物,因而我会不由地念景思人。每到夜里,当思念的藤蔓爬满全身,越发的难受了。我起床收拾东西,要回去探望他,越发等不及了。到了地方,曲师傅并未在“此乐轩”里,我又一路寻到了芜湖,入了山。

正值四月,江南的`梅雨季还未过钱塘江,太阳也已渐渐有了脾气。待我走累了,看见前面有一块平坦的小高地,拥有一处房子。高地四面斜坡种满了绿竹,偶有一两棵青松夹在其中,一只灰松鼠从树干上慢慢爬下又快速窜回了树上,一片自然宁静的感觉,很自然。走几步坡路上去,房前空地上坐着一位老人家正埋头剥着竹笋,一把旧篮筐,放了小半篮细笋,全是手指粗细,笋壳颜色翠紫,很好看。老人家捡出一根笋子,捏住笋头,往食指上一缠绕,半边笋皮就被剥扯下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剥取了另外一半笋壳。他剥壳的速度很快,一双老手黑且粗糙,他的指甲很长,探出来的部分甚至比连肉处更长,恰恰因为剥了笋壳,黑黄老硬的指甲上又染了些许汁绿。我抽出一根笋子要帮他,他机敏着忙说:毛毛不剥,割了手。笋子很快剥尽了,他收拾完地上的笋壳又找来一箩筛,把剥好的笋子摊在上面晾晒,我没有再看他。他不时地回头看我,让我不要站起来,只耐心地坐着等。此时,离我最近的外层竹枝上落了白头翁,一只大马蜂飞到竹子上,从事先打好的圆孔中钻进了竹心筒里,颇废了一翻功夫,不明白它当初怎么不把孔眼钻的再大一圈。我的老师就在这个山上,只恨云深不知处了…

中午时候,老人家端出了芋头给我吃,让我再等一日。笋子与芋头,江南常有,与出家人有缘。小时候,我常住的地方离寺庙很近,不同殿阁或是寺与寺互通的山路上,除了茶树以外便是地里一排排的芋头了。至于笋子,漫山遍野自成浩荡之势。自从禅宗兴盛,加上赵州禅师广为宣扬,出家人喝茶爱茶也就是平常事了,可是在吃食上,诸多素食淡菜,却独独不能缺了芋头一味。我曾见过灵隐山上种了芋头,九华山上也有不少,随随便便的山石旮旯里就能长出一颗来。我常会刨出一棵芋头交给伙房的师傅,煮饭时候让他帮忙扔到火堆里煨着,等饭菜烧熟了,再将芋头从烧尽的余灰里面拨弄出来,颇有八大题画诗的味道。(八大题芋头:“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蹲鸱,指的就是芋头。)

芋头与番薯,都是最顶饿的吃食,庄稼青黄不接时可以替代粮食,不同的是番薯在中国之前是没有的,到明代才引入中国,至今不过几百年的光景,一些文献也记载说:得自番国故曰番薯。可芋头就不一样了,它源于古老的中国,一路载歌而来。小时候看就见一户人家的门楣上横写了“攸芋攸宁”四个字,我大为不解。渴望安宁之心人人皆有,可是关乎“芋头”什么事呢?这几个字出自《诗经》,就这样糊糊涂涂的作为一桩美好的愿望流传了几千年,直到后来出现了鲁迅,他是一个极认真的人,将“芋”字看做是“宇”,理解为房屋的意思,这样听起来就有道理的多了。后来我踏遍街头巷陌,离家千里居于北地,也渐渐有了乡愁的滋味,假如没有鲁迅这个解释,见芋头而思安宁,对我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它其实不再需要解释,那只是我心灵上的东西,也许千年以前,说出“攸芋攸宁”这话的人如我一般见芋头而思故乡思安宁也未可知。

说到这里,什么才是江南?杏花、春雨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也是江南;在我的记忆里,桃花、生煎包子、菜花、笋子、芋头皆是江南。我还很怀念老师傅清晨早起带我走过的茶市,想家家箩筐里盛放的新鲜茶芽;想每家铺面里折来插瓶的桂花(他们会选最宜入画的那支送给我),还有那街头巷陌金灿灿的阳光,以及凉凉的风,偶尔夹着那么一缕桂花香。

我跟师傅到底是见面了,曲师傅忽然问我:“以前的你会认为,喝不上一碗好茶的人很可怜,如果说当初的那句话只是因为不理解人寰苦楚时的童言无忌,那么现在呢?你来回答我,你还是认为喝不上一碗好茶的人很可怜,是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几乎都忘记了曾经的“戏言”,可他还执着地替我记着。我该怎么回答他呢?我从他的眼神里分明觉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迫切之情,这是一向少言寡语、平静安详的他平日里所没有的。是的,我长大了,说不上将人世七情俱已味尽,但也确切的知道了百苦千难,我的心上也被扎满了刺,扎着痛,拔出来更痛的刺,我的皮肤也不再完整,生了疤痕。可我还想告诉他,我依然还是那句话,喝不上一碗好茶的人是可怜的。

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依然还可以这么讲,大概是因为他太爱了。择一个宁静如“此乐轩”的江南居所,取时花令草插瓶,笋子芋头做茶点,将手中的好茶奉献给你,以及你们喝,给所有爱茶的人喝便是我的初心,至今不曾改变。能够回到最初的时候,找到自我,我们飘零的心便有了归宿,从此就算是心安归家了吧!

【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相关文章:

1.什么是家的散文

2.什么是承诺?

3.散文:因为承诺

4.坚 持 就 是 胜利作文

5.回头是家的方向优美散文

6.家现代散文

7.家狗散文

8.家婆散文

9.家秋月散文

10.我是党员我承诺一句话

下载word文档
《家,是坚守着一分承诺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