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

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

2023-04-19 08:22: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阿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

篇1: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

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

有这样一列“绿皮车”,与其说是行驶,不如说是蠕行,稳健缓慢的往来于固定的路线上,不急不躁,遇站就停,无一遗漏,这就是运行在石家庄与太原之间的普慢客车。两年前,有传言说,这趟“绿皮车”要停运,原因是票价过低,入不敷出,这可急坏了那些户外的驴友和沿途站点的老乡们,还好传言到现在未变成事实。

这次去“娘子关”,就是坐这趟“绿皮车”,四块钱的票价,让人感觉是得了恩惠,小吃摊买一个煎饼果子,还花了五块钱。坐上这趟车,就得静下心,慢慢熬了,六十公里路程,得走近俩小时,火车一路往西,穿隧道、过桥梁、爬陡坡,走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减速刹车,在那些山里荒僻的乡镇小站停靠,一分钟,顶多两分钟,火车再次启动,继续前行。

车窗外看不到一丝绿色,时而掠过一片村舍,看得累了,找个没人的靠背椅,舒服的躺下来,硬座升级成了卧铺。到娘子关站是九点钟,下车后随人流缓缓涌出站台,确定目的地的方位和路线后,一行人徒步过去。

关隘是军事要地,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攻防交锋,惨烈血腥。“娘子关”的名字特别,刚强中有几分阴柔,据说是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走了约莫三里地,就来到“娘子关”的南城门下,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复檐悬挂“天下第九关”的`匾额,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

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所建。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这样一处险关要隘,历史上自然是战役不断,距离现在最近的一场惨烈战役是“娘子关战役”,这是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守军为中国孙连仲与曾万钟率领的十七师。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4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与其说是来“娘子关”游览,不如说是来这里凭吊、缅怀。此刻,春寒料峭,草木未生,站在关城垛口上,满眼的萧瑟荒凉,人的心境随环境而感发,那些“娘子关战役”中牺牲的先烈,长眠于此,每一处垛口,每一段长城,都沾满了将士们的鲜血。几十年过去了,那场惨烈战役只能从历史书中,从当地老人的口述中,才得以复原重现。

户外旅行,都是以轻松愉悦为目的,这似乎是一条真理,工作的忙碌枯燥,家里的繁琐事务,需要暂时逃避出去,寻觅一处景色怡人的地方,调整心情,放松自己。这次来娘子关,心情反而有些沉重压抑,历史上,“娘子关”发生过无数次的战役,这是险关要隘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娘子关”之行,可算作是另类的户外活动,心灵受到震撼,惨烈战役得以重温,爱国主义又一次升华,历史赋予这座雄关非凡和传奇,饱经战火、鲜血浸染的“娘子关”以独特的魅力,引人瞩目,发人深省。

篇2: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目录基本信息交通状况历史沿革名称来历收缩展开基本信息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民国时期修筑的河北正定西入晋境太原的正太铁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汇相辅相成。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t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门、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房舍多为石头垒砌,每间房子都有百年以上。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基穿房过户。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满世界的都是水,村中的妇女各自在家门口洗衣洗菜。更有村民在自家的院中修建小桥自娱自乐,让溪水沿着院子转。头顶上葡萄架,桥边石桌石凳,夜晚有流淌的水声相伴,赏花赏月。水给了村子灵气,形成了“人在水上走,水在屋下流”的人间美景。村中的湍急的山壁处遗留有24台巨型古石磨,远远就能听到大石磨轰隆隆的响声。即使在电力普及的今天。大石磨也是日夜不停地转动。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赶着牲口来村里磨米磨面。村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制的水动石磨,加工粮食根本不用出户,更少了一份推碾转磨的辛苦。为了便于寻找,各家的大门上都刻有“一号磨、二号磨……”根据磨的编号找人,准能对号入座。 穿村而过的是一条以前被称作“岩崖大道”、“兴隆街”的明清古道,建道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从地些依旧保持古风古韵的民居建筑和青石板路上的坑洼不平,仍能读出它久远的历史。精明的娘子关村人靠着24台大磨加工粮食,沿途开店设铺,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娘子关村的民居虽说都是石头垒砌,但从宽窄、大小、高低、先后还是能够分出各家的财力。今天居诠在这里的村民大多数是商贾之后,也有守关将士的后代,故此留下了“胡、杨、马”等几个大性。其中一座胡家的祖宅远非相邻的民居可比。它不仅门楼宽大,护墙石块上雕有各种吉祥图案,仅是门前的一对石狮就很气派。这所宅院没有山西有钱人家所建民宅宽阔,但照壁、耳房、厢房等一应俱全,尤其是砖雕更是精美、细腻。买卖人家的门楣自然写上“招财进宝”、“财源茂盛”等话。虽说与众不同,可也透着一份朴实,也许这正是晋中生意人的特点。

交通状况

石家庄和太原均有到达娘子关的火车,石家庄到娘子关车次6031、6033、(均由石家庄北站发车),太原到娘子关车次6032、6034次 阳泉到娘子关中巴车程约40分钟,太原到娘子关中巴车程约需1个半小时。自驾车高速路过石家庄46公里处。沿公路下山,40多公里处既是娘子关,水上人家即在此。

历史沿革

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767年―779年)修建“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朝的元好问的《游承天悬泉》诗句中“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明代为“承天镇”。由于明朝时期因边患频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今为当时原貌。清代增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因关城处于万里长城内边的“内三关长城”南端,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名称来历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山西省博物馆。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 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关在此镇守,并创建关城,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铁路(即石太铁路)建成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相继修通了经过娘子关的阳井公路和娘子关至旧关的苇旧公路,并完成了石太铁路的复线工程和电气化工程,这些交通设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们眼前这座娘子关,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上为平台,是为检阅士兵、t望敌情而筑。现已修起城楼,蔚为壮观,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十分险要。关外古道,蜿蜒起伏,为著名的燕赵古道。 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复檐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雄伟高大,蔚为壮观。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楼建于门洞之上。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风貌。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户”后裔。娘子关东门里,桃河岸边,有处砖砌石台,传说是平阳公主的点将台。据说,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常常身不离鞍,手不离刀,表现异常勇敢,就在她与柴绍将军结婚以后,仍不忘军中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杰,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续到今天。 娘子关,一称苇泽关。它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险要关口。关上有对联云:“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它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

篇3: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瀑布也名飞泉,位于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300米的妒女祠下,因临娘子关而得名。它是泽发水的源头,人称水帘洞,山坡谷中泉眼累累,形成悬泉。瀑布由多股泉水汇流而成,沿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悬空如白练挂在石壁前,形成高达十几丈高的飞流。“海眼”是最大的泉眼,泉水翻滚,激起层层浪花,响声震耳。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喷涌,并有诸多小“趵突泉”相映衬。一股股水流喷吐冒出,浪花纷飞,日夜不息,常年涌流,给娘子关风光增色不少。

目录概况娘子关简介娘子关的故事旅游攻略收缩展开概况

娘子关瀑布,位于山西省东部平定县城东北40公里,因位于太行山的著名关隘娘子关附近,故得名。娘子关是晋冀两省的交界处,地势险要, 为三晋门户和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唐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颂兵驻守,遂攻故名“苇泽关”为今名“娘子关”。娘子关口,山地雄山战,水流回溢,瀑布飞溅,实融自然、人文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娘子关风景交通十分便利,东有阳泉市直线通往景区的旅游班车,西有河北井经县(距景区30余公里)开经景区的公共汽车。娘子关附近的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设施已有一定规模、各项服务周到。条件、环境舒适、是客人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该风景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有:柏井古城、唐代瓷窑、瀑布等。离娘子关城堡东门约300米,就可至妒女祠和娘子关瀑布了。 妒女祠,创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现在妒女祠因年代久远,已经坍废。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当年曾四处逍遥云游,足迹遍天下,来到娘子关妒女祠,曾作《平定道中》一首,诗曰: 雨后春流泻黛脂,李湮作颂托微辞。 行人饮马来偷见,一阵花飞妒女祠。妒女祠前即为娘子关一带的最大瀑布――水帘洞瀑布。由于娘子关附近地下水源极为丰富,泉眼甚多。水帘洞瀑布,就是一个方圆20米的巨大泉眼中涌出的水流,因无积水盆地,翻滚起来的泉水没有地方容纳,于是从旁边一个数十丈高的陡峭的涧壁上直泻下去,汇入桃河,形成水帘洞瀑布。明代乔宇有《瀑布泉诗》,这样咏此泉瀑景观: 回头形势接绵山,为看悬泉数往还。 石乳下通沧海底,浪花高叠翠峰闲。 寻幽静小径可下到桃河河谷,再抬头仰看水帘洞瀑布,只见瀑布宛若一匹白练从天飘然而降落于桃河河谷。瀑布在下跌过程中,时而急流而下,时而又为顽石所阻,水石相激,溅起浪花无数,四处飘洒散漫,并迸发出雷鸣般的声响。若再绕道去对岸山腰观赏水帘洞瀑布,则又可见到水帘洞瀑布的另一番景象了。那被水烟云雾笼罩得一片迷蒙的峡谷,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道道七彩霓虹,横跨峡谷,绚丽多姿,蔚为奇观。在中原大地上,一般很少能欣赏到瀑布争流、泉溪争鸣的清丽秀幽景色,然而,娘子关的水帘洞瀑布却具备了这些当地一带少有的妩媚景观。难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晚年游览娘子关,特别写下了这首赞美水帘洞瀑布的长诗《游天悬泉》。诗曰: 诗人爱山爱澈骨,十月重来犯冰雪。 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 ・・・・・・ 并州之山水所,骇浪几轰山石裂。 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 在1965年,现代文人郭沫若来到山西,游览娘子关,亦作诗赞水帘洞瀑布: 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蛟龙。 茫茫大地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 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 ・・・・・・郭沫若于1965年游娘子关时有诗《过娘子关》道:“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茫茫大野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坡地二十六万亩,跨过长江待望中。” 的确,在山西这块干旱的大地上,水帘洞瀑布可算是第一瀑了。如今在娘子关一带,已就地修建了电站,既用于发电,又可用来灌溉。娘子关瀑布,亦从此增添了一点现代化的风采。

娘子关简介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民国时期修筑的河北正定西入晋境太原的正太铁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汇相辅相成。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t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们、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隋代,此地曾设苇泽县,故先有苇泽关之称。相传,到了李唐初年,平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妹、柴绍之妻率兵百万,所向无敌,时人称为娘子军,奉命驻守此地,创建城关,后更名为娘子关。明代诗人王世贞有《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氏,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如今,娘子关一带还留有许多与平阳公主有关的遗迹。城南门上的“宿将楼”,与城堡隔河相望陡崖上的“点将台”,南山上的“避暑楼”等。在避暑楼的山凹里,有一个终年不竭的小水潭,传说是平阳公主的“洗脸盆”。 八路军战士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娘子关头、彭德怀元帅亲临战场指挥百团大战 娘子关,英雄的关。娘子关山水无疑是北方的性格,它粗犷豪放,坦荡质朴。从平阳公主关头的义旗,到日寇、阎匪的覆灭,流下了多少巾帼、壮士的鲜血!当年,刘邓大军曾在这里转战,彭总、聂帅的铁骑在这里驰骋。解放石门、攻克太原的胜利凯歌,都谱有娘子关的音符。1940年8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我八路军以105个团的兵力在娘子关内外的5千里战线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战役历时三个多月,毙伤俘日伪军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8月21日经过数天苦战,被日寇蹂躏3年多的娘子关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娘子关,不屈的关。她那巍峨庄严的雄姿,好似咆哮的呐喊,迸出了民族兴衰的韵律。透过古长城和那嵯峨的`山影,闪现着多少爱国志士、革命先烈搏击黑暗和侵略者的英姿。这历史的呐喊、英烈的灵魂,才构成了娘子关山水的特质。于是,我发现了娘子关的真正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旅游攻略

攻略一:交通 乘火车比较经济,行车线路如下: 出发地以石家庄和太原两地石家庄方向:7117 次普慢(石家庄―阳泉)6:35出发,9:11到达,票价5.5元2232/2233 次普快(汉口―太原)6:05-7:58 4475/4478 次普快(秦皇岛―临汾)5:50-7:34 太原方向: 4476/4477 次普快(运城―秦皇岛)18:41-22:16 7118 次普慢(阳泉―石家庄)15:51-17:17 在娘子关游览完毕,到娘子关镇换乘中巴到阳泉市,票价6元;换4路汽车到长途总站,票价1元。有到全国各地的长途汽车,也可以在火车站下车返回。 由于列车时间不太合适,推荐大家坐汽车先到阳泉然后乘中巴到娘子关,太原可到建南汽车站,5分钟左右一趟到阳泉汽车,25元;石家庄在长途北站,25元,汽车直接在阳泉长途站内就可以换中巴。 攻略二:游览与住宿 娘子关的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关隘、瀑布、水城。 1、关隘:娘子关票价15元,但你可以绕过南门,沿着公路走到山前,穿小镇进入东门游览。2、瀑布:娘子关峡谷也是要收费的,主要景点是娘子关瀑布,可从铁路下行线走到对面,沿小路一直向北,便可看到瀑布全貌,比在谷底看到的还要壮观。 3、水城:过下行线铁路后,是娘子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过街楼两座,戏台一座,这里的每一座院落,都庭院深深,原生态状况。这里被称为山西的“威尼斯”,房屋坐落于水上,左手水道,右手小路,堪称“小桥、流水、人家”。 4、“水上人家”票价6元,此票无路可逃,但可讲价。对门的老汉做的三面“抿圪斗”颇具山西风味,2元一碗,很实惠,并且吃面后请他帮助讲价,很是有效,可降到3元。 5、此处有一游泳池,泉水供养,不要票。 6、在大寨,可住在梁便良三儿子开的旅馆,有洗澡设备,可讲价到10元/人,但要在他家用晚餐,不过味道不错,价钱也公道。 7、虎头山门票25元,但可从北面绕进去,这里的梯田很有气魄 。 8、大寨的民居也很讲究,窑洞排列有序,一层一层。

篇4: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瀑布 -资料

娘子关瀑布也名飞泉,位于娘子关城堡东门附近约300米的妒女祠下,因临娘子关而得名,

娘子关瀑布,是泽发水的源头,人称水帘洞,山坡谷中泉眼累累,形成悬泉,

资料

瀑布由多股泉水汇流而成,沿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悬空如白练挂在石壁前,形成高达十几丈高的.飞流。“海眼”是最大的泉眼,泉水翻滚,激起层层浪花,响声震耳。瀑布旁有“趵突泉”突突喷涌,并有诸多小“趵突泉”相映衬。一股股水流喷吐冒出,浪花纷飞,日夜不息,常年涌流,给娘子关风光增色不少。

篇5:平定娘子关

资料

是长城著名关隘,也是出入山西的咽喉。娘子关又名苇泽关,有关门两座,中为居民区,外城门为砖券门 洞,上有平台,似为检阅兵士和辽望敌情之用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 门楼,筑构甚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障。关内现存关帝庙、真武阁等古建筑。

篇6:娘子关小学作文

娘子关小学作文

暑假,三姨领我参观了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登上娘子关的长城,向下俯望,哇,娘子关真美啊!山峦连绵,泉水清澈。

三姨一路上给我向导,“这个是给火车站提供饮用水的设施。”“这里是为阳泉提供用水的地方。”三姨的介绍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娘子关的水资源可真丰富啊。

我们走过一段路后,来到了当年平阳公主领兵驻扎的地方。三姨给我讲了关于平阳公主的`故事:当年有人要谋朝篡位,平阳公主为了保护她父亲的皇位,带领女兵来到娘子关。叛军接到消息后便谋划着进攻娘子关。救兵来不了,自己的军队人马又少,平阳公主十分着急。忽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派人把谷子架在大锅上炒,再把炒熟的谷子洒到山坡上。叛军来到后,看到那么多粮食,误认为是救兵到了,于是便撤了兵。

听完这个故事,我真是佩服平阳公主的聪明和勇气。作者: 燕子笑

篇7:《娘子关前》.示例之一.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

一九三八年初,周立波同志以战地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根据行军途中耳闻目睹的事实,写成了《娘子关前》这篇散文。后收入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把这本书献给晋察冀边区的战死者和负伤者。假使它有为读者一时喜悦的的幸运,那是他们赋予的。他们的英灵和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光华,和人世的骄傲。”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边区军民团结战斗生活的最早 篇章。

一、讲读要求:

(1)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游击队是抗日的中坚,民族的希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2)学习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紧扣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二、讲读步骤:

第一课时

本文每一部分前面都有小标题,用来标明行军路线,眉目清楚;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作为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后,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简炼的语言,.总结每一节记叙的主要内容。

提示:

1 山路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军,由于敌人烧杀抢掠,分外寂寞与荒凉。

2 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敌占区一片凄冷景象,尽管如此,游击队非常活跃,普通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3 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八路军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把艰险当成了家常。

4 核桃园――遗尸遍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游击队不时来袭击,敌人伤亡的人数比前方少不了多少。

5 “再会,同志!”――不相识的朋友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顺利离开敌占区。

6 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八路军战士超人的毅力和罕见的乐观精神。

7 还我河山――边区军民万众一心,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了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简要写出他们的行军路线。

(2)在交待行军路线中,穿插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围绕了什么样的中心?

(3)文章结尾说,作者和他的同志们看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所以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精讲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第一题提示:

营阳东治头→营庄→固兰→井陉蒋家村→过井平公路(核桃园)→过桃水(桃水桥)→过正太铁路→娘子关前

第二题提示:

围绕这条行军路线,主要穿插了敌我两方面的内容。

敌人方面:无论在山西,还是在河北,作者在行军途中耳闻目睹:凡是日寇到过的村落,猪牛和鸡都没有了。日寇把小米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他们还把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把炕都捣毁了,致使“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在核桃园,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

我们方面:(1)八路军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奋起抗战。他们行进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倾斜狭隘的山路上。无论是十四岁的四川“小鬼”鲜才文,奇异的女性张瑞华,还是延安学生和我,为了驱逐日寇,拯救中华,他们耐得任何艰险,一天一夜在极坏的山路上走了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

(3)游击健儿逞英豪。他们击毁敌人的火车头,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不时袭击敌人。虽然他们都没有制服,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了一件破短衫……但就是这褴褛之群,曾经屡次击败了服装整齐、火力高强的敌人,使敌人畏如狮虎。

(3)人民的心还是华族的。尽管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人,也和八路军战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八路军战士通过了险境。河北井陉县城被占快半年,但在该县蒋家村,当八路军战士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村妪微笑着招呼:“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事情很平常,话语很简单,但就从这“平常”和“简单”里,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

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样的中心:痛斥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处于民族危亡之中的中华儿女坚决要“还我河山”的民族精神。表面看来,材料很多,也似乎很零散,但由于作者以时间和行军路线为线索,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取舍材料,与中心关系紧密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所以,不仅使文章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展开,而且使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非常集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题提示:

这是因为“还我河山”这四个大字熔铸了同仇敌忾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中国人民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作者和他的同志们在行军路上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象,非常愤怒,但由于一天一夜都在紧张地行军,所以强抑了这种感情,不使外露,而现在,来到边区的巩固地带,看到军民万众一心,誓死抗战的情景,万分感动,在这四个大字的感召下,一路上蕴积起来的感情一下爆发出来,于是再也忍不住落泪了。这样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它总揽全篇,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娘子关作文350字

娘子关作文350字

有一年秋天,我们全家人去了一次娘子关,玩得真好呀!

一下火车,我们就直奔著名的娘子关瀑布。顺着公路边一条小路下到幽深的绵河河谷,再绕过一块巨石,便听见哗哗哗的水声,正想着瀑布在哪儿,忽然看见一带白亮的瀑布,从高高的黑崖顶上飘然而下,再飞花碎玉般溅开,散入绵河。无数亮晶晶的小水花,凭借河谷的`清风,有的扑到你的脸上,怀里凉飕飕的,有的调皮地乘风远去。在这铺天盖地的水花中,竟映出两道绚丽的彩虹,人动虹动,人静虹静,让我赞叹不已。 娘子关瀑布下游的平阳湖,更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个泉水汇成的人工湖。两岸的山是那样的高,山间就是清清的平阳湖,偎依在山的怀中,别有一番情趣。爸爸说:“这个风景一点也不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风景差呀!”我们租了一只小船,在湖中快乐的游玩,看到头上的一线青天,再欣赏山崖上瀑布的轰鸣,真是爽啊!

后来我们还去了著名的“水上人家”,当然还有险要的娘子关城门,都让我流连忘返。

这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旅游,小朋友,你们愿意去那里玩吗?

篇9:娘子关瀑布介绍

娘子关瀑布介绍 -资料

娘子关瀑布,位于山西省东部平定县城东北40公里,因位于太行山的著名关隘娘子关附近,故得名,娘子关是晋冀两省的交界处,扼踞三晋东面门户和交通咽喉要道,形势十分险要,素有天险之称。

离娘子关城堡东门约300米,就可至妒女祠和娘子关瀑布了。

妒女祠,创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现在妒女祠因年代久远,已经坍废。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当年曾四处逍遥云游,足迹遍天下,来到娘子关妒女祠,曾作《平定道中》一首,诗曰:

雨后春流泻黛脂,李P127作颂托微辞。

行人饮马来偷见,一阵花飞妒女祠。

妒女祠前即为娘子关一带的最大瀑布——水帘洞瀑布。由于娘子关附近地下水源极为丰富,泉眼甚多。水帘洞瀑布,就是一个方圆20米的巨大泉眼中涌出的水流,因无积水盆地,翻滚起来的泉水没有地方容纳,于是从旁边一个数十丈高的陡峭的涧壁上直泻下去,汇入桃河,形成水帘洞瀑布。明代乔宇有《瀑布泉诗》,这样咏此泉瀑景观:

回头形势接绵山,为看悬泉数往还。

石乳下通沧海底,浪花高叠翠峰闲。

寻幽静小径可下到桃河河谷,再抬头仰看水帘洞瀑布,只见瀑布宛若一匹白练从天飘然而降落于桃河河谷。瀑布在下跌过程中,时而急流而下,时而又为顽石所阻,水石相激,溅起浪花无数,四处飘洒散漫,并迸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资料

若再绕道去对岸山腰观赏水帘洞瀑布,则又可见到水帘洞瀑布的另一番景象了。那被水烟云雾笼罩得一片迷蒙的峡谷,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道道七彩霓虹,横跨峡谷,绚丽多姿,蔚为奇观。在中原大地上,一般很少能欣赏到瀑布争流、泉溪争鸣的清丽秀幽景色,然而,娘子关的水帘洞瀑布却具备了这些当地一带少有的妩媚景观。难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晚年游览娘子关,特别写下了这首赞美水帘洞瀑布的长诗《游天悬泉》。诗曰:

诗人爱山爱澈骨,十月重来犯冰雪。

悬流百里行不前,但觉飞湍醒毛发。

······

并州之山水所,骇浪几轰山石裂。

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

在1965年,现代文人郭沫若来到山西,游览娘子关,亦作诗赞水帘洞瀑布:

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蛟龙。

茫茫大地银锄阵,叠叠崇山铁轨通。

回顾陡惊溶碧玉,倒流将见吸长虹。

······

的确,在山西这块干旱的大地上,水帘洞瀑布可算是第一瀑了。如今在娘子关一带,已就地修建了电站,既用于发电,又可用来灌溉。娘子关瀑布,亦从此增添了一点现代化的风采。娘子关瀑布---中国瀑布介绍

篇10:游娘子关作文

游娘子关作文

有诗云:“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天我们有幸参观了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

坐了三四个小时的大巴,我们终于来到了娘子关。站到山脚下瞻仰“天下第九关”的城门楼,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楼门旁边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娘子关”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我们踩着凹凸不平的石头路往上爬,这些石头坑坑洼洼,十分难走,那么古代作战时,马车是怎么上去的呢?我满腹疑惑继续往上走,那知更难的还在后面呢。

随后,我们来到了像云梯一样的石阶前,石阶高20多米,几乎与天地成九十度垂直,上台阶的时候十分费力,必须扶着墙根。我不敢转头向后看,怕眩晕会掉下去。终于爬到了顶端,俯视山脚,我发现自己好像巨人似的`,山下的城镇成了非常渺小的蚂蚁。

向前望去,长城蜿蜒起伏,伸向远方,它似腾飞的巨龙盘旋在山间,又似一条青灰色的彩带飘浮在空中。我们一行人继续前进,隔一段距离便能见到一座烽火台,古代应该是用点燃烟火传递军情的吧。

离开城墙,我们在摇摇桥,漂流通道玩了好长时间,摇摇桥让人胆战心惊,漂流惊险刺激,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可妈妈拖着我们来到了平阳公主塑像前。

在阳光的照耀下,平阳公主穿着盔甲,手持兵器,意气风发地直视着前方,眼神中透着刚强坚毅,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不愧为中国第一位花木兰!娘子关就是因为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此名。

最后我们来到了水上人家,这里的地下泉水汩汩流出,一年不结冰。在泉水的滋养下,有一棵一九三七年栽种的龙眼葡萄树,一串串的葡萄晶莹剔透,像绿翡翠似的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可惜还没到成熟的季节,我们不能一饱口福。

一天的旅程结束了,虽然疲惫,但收获了许多,我带着留恋之情告别了娘子关。

篇11:《娘子关前》.示例之一.

一九三八年初,周立波同志以战地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根据行军途中耳闻目睹的事实,写成了《娘子关前》这篇散文。后收入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把这本书献给晋察冀边区的战死者和负伤者。假使它有为读者一时喜悦的的幸运,那是他们赋予的。他们的英灵和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光华,和人世的骄傲。”这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边区军民团结战斗生活的最早篇章。

一、讲读要求:

(1)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游击队是抗日的中坚,民族的希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2)学习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紧扣中心思想选取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二、讲读步骤:

第一课时

本文每一部分前面都有小标题,用来标明行军路线,眉目清楚;语言朴素平实,通俗易懂。作为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读懂,而且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所以,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后,可让学生熟悉课文,并以简炼的语言,总结每一节记叙的主要内容。

提示:

1 山路上――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行军,由于敌人烧杀抢掠,分外寂寞与荒凉。

2 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敌占区一片凄冷景象,尽管如此,游击队非常活跃,普通村妪的心还是华族的。

3 通过敌人的封锁区――八路军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把艰险当成了家常。

4 核桃园――遗尸遍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游击队不时来袭击,敌人伤亡的人数比前方少不了多少。

5 “再会,同志!”――不相识的朋友伴着我们通过了险境,顺利离开敌占区。

6 我们一天一夜翻了八个山――八路军战士超人的毅力和罕见的乐观精神。

7 还我河山――边区军民万众一心,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记叙了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简要写出他们的行军路线。

(2)在交待行军路线中,穿插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围绕了什么样的中心?

(3)文章结尾说,作者和他的同志们看见“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时,就忍不住落泪,这是为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学生在写复杂记叙文时,如何紧扣中心选取材料是个关键。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所以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精讲上述三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第一题提示:

营阳东治头→营庄→固兰→井陉蒋家村→过井平公路(核桃园)→过桃水(桃水桥)→过正太铁路→娘子关前

第二题提示:

围绕这条行军路线,主要穿插了敌我两方面的内容。

敌人方面:无论在山西,还是在河北,作者在行军途中耳闻目睹:凡是日寇到过的村落,猪牛和鸡都没有了。日寇把小米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他们还把门窗和一切可以用作柴烧的木器都烧掉了,把炕都捣毁了,致使“人民多逃亡,荒凉而凄冷”。在核桃园,国民党军撤退以后,日寇进据,第一天就屠杀了三百多人。

我们方面:(1)八路军战士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奋起抗战。他们行进在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倾斜狭隘的山路上。无论是十四岁的四川“小鬼”鲜才文,奇异的女性张瑞华,还是延安学生和我,为了驱逐日寇,拯救中华,他们耐得任何艰险,一天一夜在极坏的山路上走了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

(3)游击健儿逞英豪。他们击毁敌人的火车头,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不时袭击敌人。虽然他们都没有制服,有的穿长袍,有的穿了缴获的日本黄大衣,更有的穿了自己女人的红棉袄,外面罩了一件破短衫……但就是这褴褛之群,曾经屡次击败了服装整齐、火力高强的敌人,使敌人畏如狮虎。

(3)人民的心还是华族的。尽管那时不相识而且恐怕永远不会相识的人,也和八路军战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八路军战士通过了险境。河北井陉县城被占快半年,但在该县蒋家村,当八路军战士叫开了一家的门要水喝。应门的村妪微笑着招呼:“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事情很平常,话语很简单,但就从这“平常”和“简单”里,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

上述两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样的中心:痛斥日寇的侵略暴行,歌颂处于民族危亡之中的中华儿女坚决要“还我河山”的民族精神。表面看来,材料很多,也似乎很零散,但由于作者以时间和行军路线为线索,紧紧围绕上述中心取舍材料,与中心关系紧密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所以,不仅使文章沿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展开,而且使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非常集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第三题提示:

这是因为“还我河山”这四个大字熔铸了同仇敌忾的民族感情,表达了中国人民收复国土的坚强决心。作者和他的同志们在行军路上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惨象,非常愤怒,但由于一天一夜都在紧张地行军,所以强抑了这种感情,不使外露,而现在,来到边区的巩固地带,看到军民万众一心,誓死抗战的情景,万分感动,在这四个大字的感召下,一路上蕴积起来的感情一下爆发出来,于是再也忍不住落泪了。这样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它总揽全篇,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篇12:《娘子关前》.示例之二.

《娘子关前》.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 学习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了解本文以行军路线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以“还我河山”为中心,运用小标题把许多零散的材料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上的特点。

3 了解本文平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特色和多种表达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设想

1 本文善于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抒情,并在平实的叙述中蕴涵着丰富深刻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深入理解,做到浅文深教。

2 通过有启发性的导读题的设计,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逐段研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丰富的内容和.写作特点的理解,领会本文在表情达意上的独到之处。

3 根据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为帮助学生理清行军路线,可绘制简图(运用幻灯或投影)辅助教学。应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段,来启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练习,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与方法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默读全文,理清行军路线和组材线索,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字、词、句、段,了解各部分的内涵。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威尼斯》是篇游记散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复习已学知识,请学生回答。)现在我们来研读周立波写的记事散文《娘子关前》看作者是以什么为中心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把零散丰富的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的。

2 简介作者与解题。(1)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周立波的一篇文章,课题是什么?该文节选自什么书?谁能简介一下该书的作者。(教师提示、.总结:学过周立波的《分马》,节选自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周立波(1908―1979)现代作家,湖南益阳人。原名周绍义,“立波”是笔名,由英文Liberty“解放”的译音而来。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开始,在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任战斗记者。1948年底完成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除此以后还写有《山乡巨变》、《铁水奔流》等著作。(2)解题: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年的冬天至38年的春天,周立波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了华北前线,行程达2500余里,并于6月份撰写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该集作品热情歌颂了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和革命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了敌人的罪行,揭示了敌人必然灭亡的命运,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娘子关前》就是其中的一篇。

3 自读课文,并依次完成下列作业。

(1)利用工具书掌握并理解下面字、词的读音与含义。(提出下列字、词供参考:第一部分的①狭隘ài――宽度小;②抽屉ti;③匍匐púfú――爬行;④透人心骨――渗透到人的内心和骨髓里。第二部分的⑤井陉jǐng县;⑥水门汀tīng⑦喧嚣xuān xiāo――喧嚷;⑧村妪yù――生活在农村里的年老的妇人。第三部分的⑨伶俐líng ・ lì――聪明、灵活。第五部分的⑩轮廓lún kuò――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第六部分的?驼tuó着。第七部分的?褴褛lán lǚ――破烂;(13)和谐hé xié――配合得适当和匀称。)(2)本文记叙作者一昼夜间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河北抗日前线的行军过程。他以行军路线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把丰富的材料贯串起来。试拟出作者的行军路线和组材线索。(教师提示、.总结:行军路线:八路军某小分队从山西昔阳东治头出发北上,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迂回,经平定县的营庄,在这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出发,经固兰,于下午四时到了河北井陉县蒋家村,并潜行于该县境的敌人封锁区,来到井平公路旁边的核桃园,这时已是夜晚,小分队继续往桃水桥前进,过桃水桥和正太铁路来到娘子关前,半夜又翻越一座大山,于天亮来到了一个小村,过了娘子关,开始走出了敌人封锁区,当小分队进入敌后我军的根据地时已是次日上午。组材线索:从远离封锁区→接近封锁区→通过封锁区→离开敌占区→到达敌后抗日根据地。作者通过这样的路线和线索,把许多零散的材料贯串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本文不是单纯记叙行军经历,而是以行军路线为经,以有关敌我双方情况的见闻与感受为纬,着重写了日寇肆虐的暴行和我方军民同仇敌忾两大方面,是通过七个有机联系的片断来表达的。请以简明的语言写出每一片断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总结:第一部分写行军在山路上的所见:寂寞、荒凉、贫瘠的山岭和敌人烧杀抢掠的罪行,反映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第二部分写敌占区的荒凉而凄冷的景象和普通村妪、广大人民对抗日部队的热情,反映了敌人的虚弱本质和爱国人民力量的伟大。第三部分写通过敌人封锁区的艰险和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反映了抗战队伍不怕艰苦、英勇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四部分写日寇的疯狂屠杀和横尸遍野的战区惨象,反映了敌人色厉内荏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命运。第五部分写顺利离开敌占区,护送的同志来告别,反映了革命同志间的浓厚情谊。第六部分写抗日志士在路坏风寒口渴等恶劣条件下一天一夜走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反映了八路军战士无所畏惧、坚不可摧的革命品质和乐观精神。第七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写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本文在平实的记叙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深化文章的思想内容。请阅读课文的第一到第五部分,根据各部分的导读题,深入学习和体味这些特色。

第一部分“山路上”,阅读,回答问题。

(1)该部分是怎样描述日寇实行的“三光”政策的罪行,来揭露敌人的残暴?(教师提示、.总结:可从下列的句子来看,①“凡是敌人到过的村落……而那惯见的羊群也消逝了。”写了敌人的抢光、吃光的罪行。②“而现在畜产被敌人劫尽了。……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具体写了敌人的抢光、烧光和杀光的罪行。③“这个地方煤多……都烧掉了。”“炕是砖造的,不能烧毁,但敌人也要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捣毁。”具体写了敌人的烧光、毁光的罪行。这些具体的描述有力的揭露了敌人残暴的罪行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你能分别用两个词或成语来准确地概括下面两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吗?

①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参考答案:羊肠小道、山路崎岖)

②矿产没有大量地开采,农产物只有小米,居民生活的大半倚靠畜产。(参考答案:贫瘠不堪、一穷二白)

(3)下面文字中①②③处的代词具体指代什么?

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①一定要把它们②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这③用意是显然的,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

(答案:①“他们”具体指代“敌人”;②“它们”指代“小米”;③“这”指代“他们一定要把它们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

(4)分析下列各句的含义,并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没有牛和羊群的北方原野,是分外寂寞与荒凉。”(教师提示、.总结:这“寂寞与荒凉”的景象造成的原因是敌人凶残的'扫荡。句中用“分外”一词更突出了“寂寞与荒凉”的程度之深。这样的景物描写,有力地控诉了敌人的暴行,表达了作者的悲愤。)

②“逃得远的,深夜还没有打转。在晋北山地,向晚的寒风是透人心骨的冷,真不知道他们在山里是怎样过夜的。”

“半夜我冷醒,听见屋外的风吹得呼呼地作响。在风里,远远的有婴儿哭声。”

(教师提示、.总结:对逃得远的百姓还未回村的叙述,对晋北山地,透人心骨寒冷的描写和“真不知道他们在山里是怎样过夜的”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对在山里过夜的百姓的关切、惦念之情;半夜作者被冷醒后,对所听见的“呼呼作响”的风声与远处婴儿的哭声的景物描写,则烘托了敌占区无比荒凉、凄冷的景象,表现了日寇侵略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者对民族苦难的吟叹,摇憾着爱国者的心灵。这种写景抒情手法,深化了文章的内容。)

第二部分“初次踏着河北的土地”,阅读该段文字,回答问题。

(5)找出该部分中记叙游击队战斗内容的三个被动句子。作者对这些内容采用的描写方法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教师提示、.总结:文中有三个被动句①“……不久以前被游击队击毁了一个,……”;②“……正太路的铁桥又常被破坏……”;③“……枕木通通被移去……。”采用的是间接描写。)

(6)文中叙述了井陉县蒋家村的一个老太婆给我们水,并微笑着招呼我们:“进来坐坐吧,里面暖一点”。这一代表性的情节说明了什么样的丰富内涵?(教师提示、.总结:说明了敌占区的人民打内心深处惦记、关心

篇13:娘子关瀑布作文

娘子关瀑布作文

娘子关瀑布

娘子关的名胜古迹真是多,有蜿蜒的长城,美丽的平阳湖,著名的张果老洞,银光闪闪的龙潭……这些有名的景物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远近闻名的娘子关瀑布。

我见过水平如镜的平阳湖,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但娘子关瀑布却是那样的奇异,娘子关瀑布又被称作水帘洞瀑布,它虽然气势不大,却连绵不断,春、夏、秋三季飞泻而下,永不停息,就像从山崖上扔下的一匹白布,又好似一串从高空垂下的银链。而在冬季,流水又被冻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挂,用手摸上去是那样的`光滑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是一颗颗水晶,一闪一闪,亮晶晶的。

瀑布冲击出的积水潭里,有着成群的小鱼和美丽坚硬的贝壳,它们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快乐地生活着。

郭沫若曾这样盛赞娘子关瀑布: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蛟龙。

篇14:长城娘子关城楼联

雄关百二谁为最

要路三千此并名

楼头古戍楼边寨

城外青山城下河

注: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缄东北,是长城著名关隘,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据传,唐太宗之妹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在此驻防,遂更名为娘子关。

篇15:关与慈善散文随笔

关与慈善散文随笔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其对于慈善的理解,我们认为慈善不仅要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要做到精准扶贫,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里,我们不卑于自己的渺小,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和行业发起呼唤,虽是尽其绵薄之力,实乃抛砖引玉。

做为药业公司,主要做用是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之中,我们精益求精,服务至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原则与宗旨,但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愿天下所有人都能远离病痛,再也没有因治病而形成的'厄运,消灭因病而穷,因穷而亡的现象,体现出足够的社会关爱,社会愈发展,人们愈幸福,这便是我们此行活动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诚然,发善之初必有关爱,关爱行动也必须有方法和机会,我公司曾举办过爱在心中主题活动,去年也曾主办过,秦康尚装形象设计大赛,目的都是希望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了善,我们在思考,在筹备,在工作,今天在政府和领导的支持下,终于找到了一个更切合我们企业为社会能够直接对口奉献的机会,愿意善良,心向善良,善良使我们更安稳,使我们更踏实,也更加有价值!

篇16:娘子关泉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娘子关泉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采用单项指标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两种方法对娘子关泉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水质评价.单项指标监测结果表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污染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锁簧、荫营、韩庄一带.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除李家庄坪上岩溶水经净化处理成为没有污染的水点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作 者:杨雪芬 高旭波 陈丹 YANG Xue-fen GAO Xu-bo CHEN Dan  作者单位:杨雪芬,陈丹,YANG Xue-fen,CHEN Dan(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高旭波,GAO Xu-bo(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2009 28(4) 分类号:X82 关键词:地下水   污染评价   娘子关泉域  

【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春寒料峭是什么意思

2.《板桥三娘子》读书笔记

3.春寒料峭的意思和造句

4.随想散文随笔

5.花甲花甲散文随笔

6.此曲只应天上有散文随笔

7.幸福散文随笔

8.绪散文随笔

9.心情散文随笔

10.人到中年,散文随笔

下载word文档
《春寒料峭娘子关散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