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

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

2023-04-19 07:57: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随心随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

篇1:《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

《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翻译: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篇2:卖蒜老叟原文翻译

卖蒜老叟原文翻译

的作用。

一、原文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二、注释

1精:精通。

2率:带领

3至:到

4堵:墙

5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6佝偻:驼背;佝偻龙钟。

7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绝:停止。

9揶:出言嘲笑、讽刺。

10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1骇:惊骇

12走:跑

13傲:轻视

14以:用

15是:这样

16打死勿怨:怨;埋怨

17缚:捆绑

18故:一般解释为所以,这里取因此的意思。

19奋:举;举起

20寂然:安静的样子

21良久:很久

22纵:放

23徐徐:慢慢地;迟缓;缓慢

24负:背

25卒:最终

26怨:抱怨,怨恨

三、句子翻译

1、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

2、叟能如是乎?: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3、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

4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5、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四、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篇3: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

卖蒜老叟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卖蒜老叟

南阴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 走告杨。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②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④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能够用肩膀背起装满粮食的船只,船上几百个兵丁用竹竿刺他,竹竿刺到他的地方全部断裂,凭着这一点他名声大震,名动一方。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地咳嗽,看了他的拳脚却很瞧不起,还嘲笑他。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给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

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篇4:《卖蒜老叟》阅读答案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义(4分)

(1)叟能如是乎

(2)咳嗽不绝声()

(3)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4)卒不肯告人姓氏。()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旁睨而揶揄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吾恂恂而起

C.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老人自缚于树所恶有甚于死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4分)

参考答案:

1:(1)这样 (2)停止(3)背 (4)终于 (4分)

1:B (4分)

3:以:用,成:成全,何:什么。故:因此,于:在,奋:举;举起。

4:启发也就是说明了什么道理。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人上人,天外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无止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篇5:卖蒜叟原文及翻译

卖蒜叟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翻译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他可以用两个肩膀扛起两艘船站起来,几百个船工用蒿刺他,蒿碰到他的地方,就一寸一寸地断裂。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

老人让杨二歇息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于翰林院 讨人厌庶吉士。乾隆七年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养母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一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在江宁(南京)随园诗任天野话》、《随园随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外调做有人提议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购置隋氏废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一讨人厌单。”此篇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然而总裁们以为“语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让他犹太人月突然try一任天野是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

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求,这样才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宋。他讥讽神韵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映日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宗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逸玲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珑。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他是性灵诗派的代表人物。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是 一日一日。

《香》《美味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肉色火红,肉质鲜一天一天日让他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

他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自袁枚的文学思想要写出己的犹太人是偷偷犹太人任天野让他犹太人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景仁。

篇6:邻人卖犬文言文翻译

邻人卖犬文言文翻译

原文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担其两畜狗而西者。艾子呼而问之曰:“吾子以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 曰:“是吠犬也,乌呼屠?”邻人指犬而骂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畏顾饱食,噤不则一声。今日门辟(开)矣,不能择 人而吠,而群肆噬(读音shi四声,咬),啮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

出处

《艾子杂说》,传宋苏轼撰。共三十九则,据明《顾氏文房小说》本全录。

《艾子杂说》与一般的笑话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过,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属“借古讽今”之作。

注释

1、肩:名词作动词,用肩挑着

2、西:向西走

3、斥:骂,训斥

4、行:做

5、是以:因此

6、善:对,好

7、安:哪里

8、诸:之于

9、辟:开

10、噤:闭嘴

11、逍遥:悠闲

12、艾子:文中虚构的人物

译文

艾子吃完早饭,悠闲地在门外走动,看见他的邻居挑着两条狗向西边走去。艾子叫住他问:“你挑着狗去哪里啊?”邻居说:“卖给屠宰的'人。”艾子说:“这狗是能看门的,你为什么要杀了呢?”邻居指着狗呵斥道:“这畜牲,昨天夜晚盗贼肆无忌惮的偷窃,(因为它)害怕不开口叫一声。今天开门,也不看人叫,群起乱咬,伤到了贵客,因此我想杀了啊。”艾子说:“好!”

寓意

有功劳才会被取纳,不好的事物只会带来难处。

篇7:卖蒜和算卦绕口令

卖蒜和算卦

卖蒜的算卦,算卦的买蒜。

算卦的不买卖蒜的蒜,

卖蒜的不算算卦的卦。

满天星

抬头看,满天星,

低头看,一道坑。

坑里看,栽的葱,

葱上看,冻的冰。

屋里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的钉。

钉上看,挂的弓,

弓上看,卧的鹰。

寒冷天,刮大风,

刮散了,满天星。

刮平了,地下坑,

刮倒了,坑里葱。

刮消了,葱上冰,

刮灭了,屋里灯。

刮断了,墙上钉,

刮掉了,钉上弓;

刮飞了,弓上鹰。

这才是:星散、坑平葱倒

冰消、灯灭、钉断、弓掉、鹰飞。

得棒呛一场空。

毛毛的红帽、猫猫的灰毛

毛毛有一顶红帽,

猫猫有一身灰毛。

毛毛要猫猫的灰毛,

猫猫要毛毛的红帽。

毛毛把红帽交给猫猫,

猫猫抽了几根灰毛送给毛毛。

安安和鹌鹑

安安和鹌鹑,

从小不能分。

安安天天喂鹌鹑,

鹌鹑天天唱不停。

鹌鹑爱安安,

安安爱鹌鹑。

伯伯和婆婆簸谷子

伯伯簸谷子,

簸去谷秕子。

婆婆簸谷子,

簸去秕谷子。

伯伯和婆婆,

簸谷作种子。

布换萝卜和红薯

一尺布换六斤萝卜,

一尺布换四斤红薯。

一斤红薯换二斤萝卜,

六斤萝卜换三斤红薯,

布换红薯,布换萝卜,

不如布换红薯再换萝卜。

小赖小戴互换柴和菜

小赖上街买回了柴,

小戴上街买回了菜,

小赖小戴互换柴和菜。

小赖分—半柴给小戴,

小戴还两斤柴给小赖;

小戴分一半菜给小赖,

小赖还一斤莱给小戴。

小赖又分—半柴给小戴,

小戴又还两斤柴给小赖;

小戴又分—半菜给小懒,

小赖又还一斤菜给小戴。

小赖小戴称了称自己剩的柴和莱,

小赖剩四斤柴,小戴剩两斤菜。

请你仔细算—营,

小赖上街买回了多少斤柴?

小戴上街买回了多少斤菜?

小柳柳望着牛儿游

小溪流,流呀流,

流到村头柳树沟。

柳树沟里一头牛,

沟边坐着小柳柳,

柳柳望着牛儿游,

乐得身儿晃悠悠。

柳柳从小爱劳动,

人人都夸好妞妞。

绿葡萄比紫葡萄

绿葡萄又甜又酸,

紫葡萄又酸又甜。

绿葡萄说:绿葡萄比紫葡萄酸,

紫葡萄说:紫锻萄比绿葡萄甜。

不知你是爱吃绿葡萄的酸,

还是爱吃紫葡萄的甜?

妈骑马去买瓦

妈骑马去买瓦,

马慢妈骂马。

马怕妈妈骂,

马快妈不骂马。

马听妈妈话,

妈妈不骂马。

马大哈拉马去驮瓦

马大哈,牵匹马,

拉马去驮瓦。

瓦磕马胯破,

马胯磕破瓦。

篇8:卖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翻译: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感悟】

常听人说:“书法要生,画画要熟。”这句话让我不由想起少时爱读的一篇古文《卖油翁》中“唯手熟耳”的卖油翁。的确,不论干什么工作。“手熟”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手不熟,卖油翁的油就不会那么准确地倒进瓶子里:如果手不熟,画家手中的线条就不会形成准确的形象。

如果从另一方面探究,《卖油翁》中的“手熟”应该也指“手感”,即手上的感觉。对于绘画的人来说,用笔的轻重、快慢、节奏等全在于“手感”,这“手感”就如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是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靠心灵的感应形成的,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自悟的产物,而非老师耳提面授所能给予。

记得多年前《新美术》杂志上曾登载一对师生的辩论文章。老师强调“画圆先画方”,就素描技巧来讲,曲线应通过许多直线“削出来”,这样的技法才是正确的,而学生则提出“能画圆为什么要先画方”的疑问。最后,这场辩论不了了之,因为谁都有自己的理论。谁也不可能说服谁。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没错,目的都是要训练手上功夫,而手上功夫的好坏,取决于有没有把“手感”练出来。有没有达到像卖油翁那样“手熟”的程度。“手感”不好,未到熟练的程度,不管你是先画方还是直接画圆。都画不出好画。

在美术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让学生用直线塑造物象,教学效果不太明显,而让学生直接用曲线塑造物象,效果却都很理想。经过仔细的分析,笔者发现:由于自然界(除了人为因素的作用之外)大多是以曲线形式存在的,因此学生对运用曲线塑造物象更感兴趣。“手感”也更容易被训练出来。由此可见,“手感”又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大千世界的自然存在有关。卖油翁的“手感”不是靠机械的操练练出来的,而是一种生存动机驱使他日复一日地练出来的。

“手感”也好。“手熟”也罢,看似一个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境界,一种熟能生巧、笔随意到的境界,是用心感悟、动手操作、日积月累的结果。

篇9:卖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卖油翁文言文原文

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为便于学生理解,此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但在原文中的确提到,在此特补)

卖油翁文言文注释

善射:擅长射箭 善:擅长,善于。

以:凭借,用。

自矜(jīn):自夸。

尝:曾经。

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放下。

立:站立。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其:代词,指代陈尧咨。

发:把箭射出去。

矢(shǐ):箭。

但:只。

微:微微。

颔(hàn):点头

之:凑足音节。

不亦……乎:(难道)不也……吗?

熟:熟练。

忿然:气愤的样子。

知:懂得。

射:射箭的本领。

精:精湛,奥妙。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你。

安:怎么。

轻:作动词用,看轻。

酌(zhuó):舀

乃:于是,就。

取:拿出。

置:放置。

覆:覆盖。

徐:缓缓地。

杓(sháo):同“勺”,勺子。

沥(lì)之:向下灌注,沥,滴。

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

唯:只,不过。

遣:打发 。

遣之:打发。

湿;沾湿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解牛斫轮:指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

卖油翁文言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卖油翁写作背景

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 《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 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

篇10:卖油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卖油翁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卖油翁注释

⑴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

⑵〔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⑶〔善射〕擅长射箭。

⑷〔自矜(jīn)〕自夸。

⑸〔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⑹〔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⑺〔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⑻〔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⑼〔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⑽〔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⑾〔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⑿〔安〕怎么。

⒀〔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⒁〔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⒂〔覆〕盖。

⒃〔徐〕慢慢地。

⒄〔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⒅〔遣之〕让他走,打发。

篇11:《卖柑者言》文言文翻译

《卖柑者言》文言文翻译

《卖柑者言》

作者: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⑴涉寒暑不⑵溃。出之⑶烨然,⑷玉质而金色。置于市,⑸贾十倍,人争⑹鬻之。

予⑺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⑻若⑼败絮。予怪而问之曰:“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⑾实⑿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⒀炫外以⒁惑⒂愚瞽也?甚矣哉,⒃为⒄欺也!”

卖者笑曰:“吾⒅业是有年矣,吾⒆赖是以⒇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21)夫佩(22)虎符、坐(23)皋比者,(24)洸洸乎(25)干城之具也,果能授(26)孙、吴之略耶?(27)峨大冠、(28)拖长绅者,(29)昂昂乎庙堂之(30)器也,果能建(31)伊、皋之(32)业耶?盗(33)起而不知(34)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35)斁而不知理,(36)坐(37)糜(38)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39)醉醇醴而(40)饫肥鲜者,孰不(41)巍巍乎可畏,(42)赫赫乎可(43)象也?又何往而不(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45)类(46)东方生(47)滑稽之流。岂其愤世(48)疾邪者耶?而(49)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价格高出(普通柑橘)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柑橘。

我买了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做这种欺骗的事,实在太过份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听了以后)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注释】

(1)涉:经过,经历。

(2)溃:腐烂,腐bai。

(3)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玉:像玉石一样。

(5)贾(jià):同“价”,价钱。

(6)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7)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8)若:像。

(9)败絮:破败的棉絮。

(10)若:你

(11)实:填满,装满。

(12)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13)炫(xuàn):同“炫”,炫耀,夸耀

(14)惑:迷惑,欺骗。

(15)愚瞽:愚蠢的人和瞎子。瞽(gǔ),瞎子。

(16)为:做。

(17)欺:欺骗人的事。

(18)业:以···为职业。

(19)赖:依赖,依靠。

(20)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21)夫:那些。

(22)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23)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24)洸洸(guāngguāng):威武的样子。

(25)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将才。

(26)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27)峨:高,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指高戴。

(28)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

(29)昂昂:器宇轩昂的样子。

(30)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1)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32)业:功业。

(33)起:兴起。

(34)御:抵御。

(35)斁(dù):败坏。

(36)坐:白白地。

(37)糜:通“靡”,浪费。

(38)廪粟:国家发的俸米。

(39)醉:醉饮。

(40)饫(yù):饱食。

(41)巍巍:高大的样子。

(42)赫赫:显赫的样子。

(43)象:模仿。

(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

(45)类:像。

(46)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47)滑稽(古书中读作gǔ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48)疾:愤恨。

(49)托:假托。

通假字

⒈贾:通“价”,价格。

2炫(xuàn):通“炫”,炫耀。

⒊食:通“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⒋比:通“皮”,这里指毛皮

5糜:通“靡”,浪费。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qwu,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篇12:卖柑者言文言文翻译

卖柑者言文言文翻译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⑴寒暑不溃⑵。出之烨然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⑷十倍,人争鬻⑸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⑹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⑺、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⑻外以惑愚瞽⑼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⑽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⑾、坐皋比⑿者,洸洸⒀乎干城之具⒁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⒂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⒃而不知理,坐糜⒄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⒅肥鲜者,孰不巍巍⒆乎可畏,赫赫⒇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21)。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选自《四部丛刊》本《诚意伯文集》

【注释】

(1)涉:经过。

(2)溃:腐烂。

(3)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贾:同“价”表示价格。

(5)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6)若:代词,你

(7)实笾(biān)豆:实,填塞,装满。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两种器具。

(9)瞽(gǔ):瞎子。

(10)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11)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12)皋(ga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

(13)洸洸(guāng):威武的样子。

(14)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

(15) 拖长绅:托,通拖;绅,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带。

(16)斁(dù):败坏。

(17)糜:浪费。

(18)饫(yù):饱食。

(19)巍巍:高大的样子。

(20)赫赫:显耀的样子。

(21)滑(gǔ)稽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22)贸:买。

(23)峨:高,本文指高戴。

(24)昂昂乎:高傲不凡的样子。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如果(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打算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祭祀祖先、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的吗?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你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费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棉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假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文言文 翻译

2.文言文翻译

3.卖油翁翻译

4.活版文言文翻译

5.语文文言文翻译

6.《三峡》文言文翻译

7.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8.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9.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10.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卖蒜老叟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