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千户苗寨
“一二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我爱你,千户苗寨,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爱你,千户苗寨,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我爱你,千户苗寨
我爱你,千户苗寨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这句在中央电视台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带我们领略了贵州的美景。今年暑假,我便慕名来到了国家 5A 级景区――西江千户苗寨。
那冉冉升起的如银的炊烟,那亘古沉默永不停息的山溪,那随着夕阳踽踽独行的老牛,这就是千户苗寨。坐上观光车,迎面袭来的阵阵微风,使我感到一缕缕的凉意。
刚进入苗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号风雨桥。这是苗族人民为遮蔽风雨而修建的.廊桥,虽然材料已经变成了现代的水泥,但是主体结构仍然使用的是苗族独特的穿斗结构,粉刷上朱砂色的涂料,更感受到了一股古典气息。下车后,仔细一看,风雨桥的横梁上全是工艺精美的浮雕,巨龙卧江,气吞山河;蝙蝠倒挂,是福到了;凤凰腾飞,龙凤呈祥;麒麟咆哮,财源滚滚;这看似普通的风雨桥,满满都是福的寓意,怪不得风雨桥又叫“福桥”呢!再往里走,就是闹市中心了。一条清澈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把依山而建的千户苗寨自然地一分为二。
一座座吊脚楼从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个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远处是层层的梯田。老街部分是各种民族用品店、小吃店,新街部分是各类酒店。走过一条古色古香的石板桥,就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大街。各色小吃、各种物品令我眼花缭乱。酸辣小吃、酥脆的核桃酥、醇香的米酒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这边,苗族妇女正把蒸熟的糯米倒进一个大木槽里,再用木锤反复捶打黏稠后,拌上香甜的佐料,咬上一口,黏而不粘。那里,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不停地纺织着, “唆,唆”她们织出的七彩锦缎堪比织女用天梭织出的布料。经过了白天的嘈杂,苗寨的夜晚显得更加宁静。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只有那苗家姑娘富有穿透力的歌声在回响,用一副与生俱来的妙嗓子为我们送来一曲曲优美的山歌,简直是天籁之音啊!跳着长凳舞的大妈,吹着芦笙的大伯,互相竞技,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细细一看,那些林林总总、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是那么的富有古韵。让那皎洁的月光走进屋里,饮上那杯月光。苗家姑娘的美妙的歌声渐渐地弱了下来,那几下芦笙的演奏,使得这苗寨的夜晚更加幽静。那几声轻快的苗族语言,勾起了人们对苗家生活的美好遐想。
我爱你,千户苗寨!有哪一个旅游胜地像你一样幽静、美好、富有古韵呢?
篇2:千户苗寨作文
千户苗寨作文
暑假在贵州旅行的时候,我们特地在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里住了一晚。
“千户”――自然是指千家万户。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木楼,层层叠叠于山麓之上,就像是从大山上长出来的一般,与周围的草树浑然一体,壮观之中不乏奇妙的色彩。
这些木楼非同寻常,正是苗族独特的吊脚楼。吊脚楼的结构很是奇特:二楼比一楼凸出一块,下面是长长的柱子,支撑起大大的'阳台和房屋。看起来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可能会倒塌,可是当你真正的置身于上,却发现它其实十分平衡、稳固。吊脚楼这种奇特的轻快与活泼的设计,离不开当地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不仅天气潮湿,而且地面上遍地毒虫,还有野兽骚扰。而吊脚楼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苗族人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使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深深地扎根于此。
苗寨除了吊脚楼,还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有一个大大的顶棚,两边是门廊。它像水上的房屋,即便刮风下雨,里面还是舒适的。桥上面很宽敞,两边供游人观赏水上的景色。最神奇的是,桥没有用一颗钉子,都以榫卯结构相连接,却能百年不倒。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多么过人的智慧才能创造出的奇迹!
到了晚上,苗寨的灯火陆续地亮了起来。一个山头……两个山头……都笼罩在明亮的光辉之中。而灯火映照下的一座座吊脚楼,在黑色的大山下,衬得格外明亮。这时候,苗寨就有了带着神秘的壮观,那样的美,让人叹为观止。
苗族人的智慧,创造了适应环境的吊脚楼;又创造了神奇的风雨桥;让他们幸福安乐地生活在这里,聚居在西江畔。
每当苗寨的图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忍不住赞叹: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啊!多么智慧的民族!
篇3:千户苗寨作文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好日子,我们一家来到了贵州千户苗寨游玩。
我们在苗寨吃了长桌宴,要用红鸡蛋在脑门上转三圈,然后将它敲碎,敲碎后,如果脑门上有颗红印,就代表你有很大的福气,如果一敲就碎,你也很有福气。苗族的人还一边吹芦笙一边劝酒,喝完酒,他们夹了一块肉给爸爸,可每当我爸爸要吃时,他就抖抖手,不让爸爸吃到,四五次后才让爸爸吃。我在一旁笑,但不敢笑出声,生怕爸爸秋后算账。长桌宴让我们不仅尝到了苗族同胞的美食,也感受到了苗族同胞的热情,还领略了苗族美食文化。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苗寨。游客络绎不绝,商业氛围很重,各种苗族饰品极具特色,各种小吃香气扑面而来。我们最终挑了长着刺的“百香果”,它是绿色的,样子很可爱,尝起来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这果子还不错。吃着美食,看着美景,跟着爸妈逛着,这也许就是旅行的好处吧,到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还可以吃不一样的美食。
在那里,我们可以观赏到西江千户苗寨的壮观,一千座吊脚楼点了灯,像天上的星星。第二天早晨,我在雾中还可以隐约看到昨天的吊脚楼。苗族吊脚楼从山脚一直依山而建,层层铺开、绵延至山顶,这样的吊脚楼仿佛是神仙们的住所,忽隐忽现。
看了千户苗寨、吃了长桌宴、听了芦笙,也不虚此行。
篇4:千户苗寨游览作文
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第一天——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的少数民族十分多,有侗族、苗族…。。。今天,我要走进颇有风味的苗寨,感受苗族的风味及苗族人的热情。
哪里的苗家最多呢?当然是西江的千户苗寨,那里有近1400多户居民,个个都是土身土长的苗族人。一进大山,就呼吸到了新鲜空气,打开车窗,一阵阵风往脸上吹来,感觉好极了!车子开了?个小时,才到西江千户苗寨。
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我们的车穿过一座桥,开上了山顶,到了千户苗寨的最高点。当车子开进的时候,一群穿着鲜艳衣服的苗族人正在欢迎我们,他们有的在吹奏芦笙,有的在跳舞,也有的在放鞭炮。下了车,他们就立马迎上来,向我们问好。
大家往里走进,发现他们的房子大多为吊脚楼,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 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
这时,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拥了上来,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苗族衣服,请我们穿上,妈妈穿上了一件红色的长服,衣服上绣着许许多多鲜艳的花纹,有红色、蓝色、绿色、橘色的,五彩缤纷;头上戴着一个银色的头饰,头饰上有花,有星星;如果摇几下头,那些银器还会沙沙作响呢!真像一位苗家妇女。而我呢,却穿着一件黑色的戎服,衣服上有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头上则带着阿拉伯人戴的盘帽,帽子上挂下一条带子,带子下端有一个橘色的绒球;裤子黑黑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爸爸的衣服也和我一样,大家站在一起如同一个苗族家庭,我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天越来越黑,我们来到了吃饭的地方,一进入寨子,就受到了苗族姑娘的热情款待,她们每人端着一碗自家酿的米酒,唱着敬酒歌,只要我们一上去,就必须得喝一小碗米酒,就连我这一个小朋友也得喝。轮到我喝的时候,我将嘴凑近碗里,一故刺鼻的酒味进入鼻子,好不容易喝下去了一杯,还要我再喝一杯,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的手碰了碗,天哪,我大叫,出于礼貌,我强迫自己喝了下去。进入房间,发现有一中间有一张很长的矮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苗家菜。大家入位以后,开始吃起来,快要吃完的时候,苗族姑娘又来到了我爸爸的面前要我爸爸喝酒,我爸爸先是喝了一小杯,由于手碰到了杯子,要重喝一杯,只好再重喝,可爸爸却不同意了,喝了这么多酒,不能再喝了,苗族姑娘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筷子夹了一块白斩鸡,给爸爸吃,爸爸凑过去吃,就在这时,姑娘飞快地往爸爸的嘴里灌酒,爸爸实在吃不消了,夺过姑娘筷中的白斩鸡,往嘴里塞。敬酒结束了,姑娘又把矛头对准了妈妈……。后来我们才知道,唱歌敬酒是苗家对贵宾的招待。
天色已暗,往山头望去,点点灯光如同闪闪发光的星星煜煜生辉,把整一个山头、整一个苗寨都照亮了,这样的情景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苗寨之旅是我贵州之行的第一站。
篇5:贵州千户苗寨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西江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猪年迁到西江的,猪年至猪年恰合一个小甲子(20xx年)。20xx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西江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猪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
特别提醒:
1、到西江千户苗寨有时间的话可住上一天。如果时间紧,可以清早从雷山出发,呆上大半天也够了。返回雷山或凯里住宿,雷山县城内住宿条件好得多,还有网吧。
2、西江比较贫穷,街上没什么吃的,小饮食店里的米粉1元/碗,大多数IC电话都不能用了,在邮局旁边的IC电话倒是好的。有两家制作银饰的小店,银手镯2.8元/克,小物件可在标价的基础上还价。
3、西江在20xx年国庆前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投资达8000万,所有的街道和建筑都安装景观灯。国庆前已经开放。夜里寨子万家灯火,点亮了整个山谷。
篇6: 千户西江苗寨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州府凯里39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民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凉台栏杆,苗家称为“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沟四条,分别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将寨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南贵。河水灌溉沿溪的农田,流至挂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桥,沟通南北;还有一座公路桥。为栏杆型水泥桥,是寨内老少憩息、聚会和留客的地方。桥边竹林青翠,桥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枫香树、杉树和青松围绕。
西江苗寨人民向来好客。节日或平时,客人来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十分隆重。日常饮食,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款待客人;还喜欢上山采摘野菜,龙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野菜。
民族服饰鲜艳夺目,花色品种多样。女青年节日盛装,头戴银花、银梳,别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耳环,项挂三至四只花纽式银项圈;还有的着古式盛装,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订上各式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上戴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
西江苗族妇女自幼喜欢绣花。有绉绣、平绣、叠绣和贴绣,龙以绉绣驰名。绉绣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线织成各色花带,然后绣上花、草、鸟、鱼、虫、兽等图案,订在衣领、衣袖、衣角、背带上,富于立体感。西江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驰名省内外。
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看芦笙曲起舞。
篇7: 千户西江苗寨导游词
欢迎来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赵,大家也可以叫我赵导。
我今天会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获,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住1288户,人口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们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所以说,苗族来源于皇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代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贵州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苗族人传统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人勤劳的象征,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贵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居住风格,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前为房楼后为平房,下层堆放柴草。
二楼住人,如有三楼则是用于堆放谷物之类,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美人靠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绣,所以命名美人靠5月20日,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节日很多: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们的许多节日中会载歌载舞,苗族飞哥以及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飞哥,木鼓舞动作粗狂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啦,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飞哥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
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个每十三年一次的牯脏节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会。
西江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在西江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各种文化习俗,而苗家长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长桌宴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特别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菜等,在当地越有种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
在当地可谓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样样有酸,当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还特别喜欢饮酒,苗族人热情好客,重情义,讲信用。在苗家做客会感觉到备受优待,苗族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个好地方,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西江参观后都不惊赞道,西江---以美丽回答一切,下面我们将要到的是游方坪,苗族有固定的游方坪,或游方坡,供青年男女谈恋爱,游方多以对歌的形式香火表达爱意,这种公开恋爱只要征得家长同意就可以结婚,西江苗族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黔东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旅客们提供了便利。
好了欣赏了这么多的苗族建筑和多彩的苗族风情以及他们深远古朴的历史文化想必大家收获颇多。
那么我们的西江之行就到这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了解,欢迎大家再次到西江来旅游,再次为大家服务。
篇8: 贵州千户苗寨导游词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苗寨以青石板路串连,枫树成林,枫香扑鼻。西江位于贵州凯里市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440(官方统计)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杉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古香古色的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西江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篇9: 贵州千户苗寨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自古苗人住高山”,西江1200多户民居中绝大多数修建在70多度左右的陡坡上。能工巧匠们用智慧的双手在这苗岭,深处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宏大磅礴,让人惊叹的天上楼阁口每一幢木楼的房基,都用石块堆砌而成,坡度越陡,所砌的房基也就越高,为稳固起见,房基还分两级甚至三级。依山就势,西江的“吊脚楼”实际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
千户苗寨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造就这些房屋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记忆西江房屋的屋面依山势而定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层顶全盖以小青瓦。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
银饰、刺绣是苗族妇女不可缺少的饰物。西江的苗族银饰工匠制作的,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独特,飞针走线,把生产生活,人的灵气,图腾崇拜融为一体,绣活一方山水的苗族刺绣,想象丰富,创作夸张,色彩鲜艳,绣制的珍禽走兽,奇花异草诩诩如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奇葩。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这是流传于雷山的民谣,也是雷山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习俗的体现。而西江这块苗族聚集地'又是节日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凸其中最庄严、最讲规矩、持续时间最长也最神秘的是13年一次的鼓藏节,即祭祀祖宗的大典。过节时,三亲六戚纷至沓来,客人们抬着糯米饭、鲜鱼、活鸭、满载殷切情感来一同祭祖庆丰收。为准备这十三年一遇的节日,家家猪满圈,粮满仓,户户杀猪过年。西江苗族儿女是最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三当地民歌“西江是个好地方,绿树荫荫绕寨旁,农闲时节更衣装,芦笙场上歌舞忙”,可见西江歌舞的形式和热衷程度。
【我爱你,千户苗寨】相关文章:
2.万门千户成语
3.暑假游苗寨作文
6.迎迎我爱你
7.我爱你,三亚
8.我爱你—妈妈
9.祖国祖国,我爱你
10.我爱你冬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