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从军记的课文
“许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花木兰从军记的课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花木兰从军记的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花木兰从军记的课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闻声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换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阅历很多战争,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勋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妆扮治理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预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顿像云一样漂亮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居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齐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赏析]
北朝民歌《木兰诗》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并以精美的语言和多种方式的铺排手法见长。在叙事时常抓住能更好刻画木兰形象的地方加以铺排。铺排时又多用排句、叠句,回旋复唱,摇曳多姿,弥足玩味。
一、按心理铺排。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一问一答的铺排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当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气,因为它是口头传唱的民歌嘛!其目的是引出木兰的自述,她是为父亲被征而发愁。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对后面说出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这一铺排注重了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二、按方位铺排。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其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拟,意在表达“许多地方”。按东西南北方位词语铺排,除了工整贴切、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外,还能很好地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三、按时空铺排。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时间从每天的“旦”到“暮”;地点从家乡到黄河、黑山直到燕山。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同时有见其迤逦行军、艰苦转战。透过“不闻”、“但闻”的重复词语,可以想见木兰的离乡思亲之情。这八句按时空铺排,是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例子。
四、按辈分铺排。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六句按“爷娘”“阿姊”“小弟”的长幼顺序进行铺排,写木兰在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点。
五、按动作铺排。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其中的“开”“坐”“脱”“著”“理”“帖”,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不厌其烦铺排具体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木兰归来后对故居产生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这样写,也是为下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作铺垫。
六、按性别铺排。如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脚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首先,这样铺排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结尾这四句的比喻,既质朴,又风趣,它来源于劳动生活,文人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它带有木兰对伙伴的调侃意味,笼罩全篇,回翔照映,余韵不尽。
铺排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它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木兰诗》用铺排手法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篇2:花木兰课文的主要内容
花木兰课文的主要内容
花木兰,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花木兰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看。
主要内容:
1.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2.花木兰拜别父母.
3.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4.李大哥和花木兰一起回家.
5.李大哥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女子.
6.花木兰对刘大哥表达自己的观点—“谁说女子不如男?”
原文如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3:花木兰从军课文原文
花木兰从军课文原文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课文]
12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冀教版第三册课文]
29 木 兰 从 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出征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青的姑娘!
----------------------
兰 武 艺 战 份 征 龄 为
代 袍 扮 随 持 功 束 探
----------------------
● 朗读课文。
● 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 童1:我会讲花木兰的故事。
童2:我来唱段豫剧《花木兰》。
● 写一写。
兰 艺 战 份 征 代 扮 束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23 木 兰 从 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一天,木兰姑娘走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围在高墙前,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一张布告。木兰挤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份征兵打仗的名单,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她不由得焦急万分。
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
母亲在外屋听到木兰的一声声叹息,撩开门帘问道:“兰儿,你今天怎么啦?”木兰就把在街上看见的事讲了一遍。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母亲知道木兰的脾气,只好和她爹商量。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含泪答应了。
几天后,女扮男装的木兰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亲人,披上战袍,跨上骏马,跟着队伍出征了。她渡黄河,过燕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前线。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木兰却说:“我不要做官。请求您让我回故乡去吧!”
木兰回到了家乡,她日思夜想的爹娘相互搀扶着,颤巍巍地迎上前来;已经长成壮小伙子的弟弟,忙着杀猪宰羊。木兰脱下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对着镜子梳理好秀发,然后出门去看望乡亲。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威风凛凛的木兰将军,竟然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篇4:花木兰
在北魏时期,有一位退役的老将军,他曾经身经百战,退役之后和家人一起在一个小镇里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可是有一天,这份祥和却被打破了。
一天,老将军家中转出了一声又一声的哀叹。而发出哀叹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将军的女儿—花木兰。本来木兰是在织布的,可是却听不见织布的声音,只听见那一声又一声的哀叹。于是她的姐姐就过来问她在想些什么。木兰漫不经心地说她其实并不在想些什么,只是因为昨夜见到征兵文告有爹爹的名字,可是爹爹已年老体弱,而弟弟又还年幼,他们哪有能力去打仗呢?虽然木兰从小习武,武艺并不比男儿差,但是木兰却是女儿之身。这时,木兰的心中不禁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刚开始木兰有些犹豫不决,可是当木兰想起征兵官那蛮横的嘴脸,就狠狠地下定决心了。当她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以后,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叹息着答应了。于是木兰就去买回征战时所需的各种装备,整装待发。
翌日清晨,全家人一起送木兰去从军,这一家人的心都异常沉重。是啊,一家人就这样分别了,谁的心里会好受呢?临别前,木兰的父亲还送了木兰一把宝剑,说这把剑已随他征战多年,希望这把剑能代替他陪在木兰身边,并保佑木兰平安归来。木兰就这样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出发了。木兰回头看了看父母那虚弱单薄的身体,木兰心中一阵酸楚,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活着会来!路上木兰风餐露宿,很快渡过了黄河,越过了黑山头。然而此时耳边早已没有了父母的呼声,只剩下那滔滔黄河水声和那匈奴人战马的嘶鸣声。这时的木兰是多么地思念家人啊!但那匈奴人战马的嘶鸣声又提醒着她,军情现在非常紧急,如果国都保不住了,那哪还有家?于是木兰只好日夜兼程,披星戴月地赶路。一路来跋山涉水,终于到达了战场。战争是异常残酷的,虽说木兰从小习武,可是她毕竟只是一个女儿之身。每天看到身边的伙伴战死沙场,她的心都受到很大的触动。今天能在兵营里欢快高歌,明天就有可能马革裹尸。这是战士的凄凉,也是战士的悲壮。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寒风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刮在脸上,冷清的月光都会照在铠甲和兵器上,反射出凛冽的寒光。让每个人都心里一紧。这时候,木兰都会拿出父亲给她的宝剑仔细的端详着,好像就在看着父亲,这已经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了。渐渐地,木兰不再害怕打仗,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春去秋来,光阴慢慢的流走,十二年过去了。十二年啊!整整十二年啊!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杀戮中度过了。然而胜利也终于到来了。木兰也终于可以回家了。大军回到朝廷之后,天子要赏赐有功之人,木兰立下了大功。天子问木兰想要些什么。木兰归心似箭,不想要任何赏赐,只希望快点回家。于是天子就准许木兰衣锦还乡。
就这样,木兰在一大群人的地簇拥之下,归还乡里。家人们听说木兰回来之后,都把家里装饰得喜气洋洋的。当木兰与父母相见时,不禁紧紧地拥抱着父母。是啊四千多个日夜无时无刻不都在思念着家人,今日终得一见,又怎能不激动呢?当木兰脱下战袍,穿上自己的旧衣裳,对着镜子梳妆打扮是,再也忍不住了,落下了一滴激动的泪......
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为国效力,这种大义之举必将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篇5:糊糊从军记散文
糊糊从军记散文
糊糊是一名刚入伍的地方女大学生,真实姓名不便透露,这绝不是我故弄玄虚,确实有苦衷——因为一旦泄密,以她那种“有仇不报非君子”的个性,我会“死得比较惨”。
糊糊初到军营面临的是为期二十天的集训。这对从没接触过军营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那就让我们看看她的种种表现吧!
【紧急集合哨 = 开饭哨】
八一建军节当天,集训队在早上五点钟组织了开训以来的第一次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哨音的响起顿时让男生宿舍炸开了锅。
大家一边忙活着一边往外冲,刚站稳,就听队长那洪钟般的声音已经吼了过来:“看看,你们自己看看像不像个军人,我教过你们穿迷彩衣戴贝雷帽了吗?”
这时大家不由得互相看看,一看不得了,笑话百出:
“你怎么没带皮带?”“你怎么穿皮鞋啊?”“你上衣扣子扣错了。”“你鞋穿反了都不知道?”
“还好意思说,统统给我闭嘴——怎么少两个?那两个女生呢?”队长凌厉的目光一扫而过,就发现人没到齐。
“报告队长,她们还没来。”
“什么?韩班你跟我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庄班你先带男生跑五公里,我们随后到。”队长急了,决定亲身前往,一探究竟。
到她们宿舍楼下才发现:这儿的黎明静悄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队长有些纳闷,赶紧让女排长敲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哪知两个小丫头一脸倦意地从房间里出来了,背包打了,水壶也背了,可这刚睡醒的样,怎么看也不像行军打仗的架势。
“你们磨磨蹭蹭地是准备去逛街呢?”队长黑着个脸,耐着性子问,要是换成男生,估计问都不问,早劈头盖脸骂过去了。
“队长,我不知道要紧急集合啊。”糊糊一脸无辜,其实那会儿她心里还有一句话“谁那么早去逛街啊”,可瞅着队长那张“包公脸”,没敢吭声。
“紧急集合哨都响五遍了,你就没听到?”队长火冒三丈。
“可我不知道那是紧急集合哨啊!”糊糊着急的时候,眼睛睁得老大,水灵灵的一张脸,“我还以为是开饭哨,还觉得奇怪今天怎么那么早开饭,觉得部队真好,过节还提前开饭,就怕大家饿着,你不去吃饭,它还一遍遍地催你……”
“开饭哨?真亏你想得出来。”糊糊孩子般的实在和率真让队长有火发不出,哭笑不得地走了。
“本来就是嘛,人家就是这么以为的。”见队长走了,她小声嘟囔了一句回了房间。这时睡意已过,开始意识到今天犯了错误,总得想办法补救啊,考虑再三,决定跟队长套套近乎,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这不,小丫头在开饭前一见了队长就赶紧迎上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可话一出口,竟是“指导员好”,惹得大伙放声大笑,队长很尴尬地来了一句“你跟指导员的感情真深啊。”事后糊糊懊恼不已,当时怎么就昏了头,连队长和指导员都分不清?可一失足成千古恨,名声就这么毁了,糊糊的“美誉”已经传扬开来。
【实弹打靶﹥美人计】
艳阳高照,酷暑难耐,满脸的汗水,满身的尘土,厚厚的迷彩服上的盐斑和泥土记录下了集训队队员打靶时的“水深火热”。
队长并没有因为糊糊是女孩就“怜香惜玉心慈手软”。这不刚训练没多久,队长就开始嚷嚷:“我的大小姐,你现在瞄靶都瞄不准,你打靶准备打零蛋啊?”
一听这话,糊糊顿时一肚子火,可这回心直口快的糊糊特沉得住气,什么都没说,只是狠狠地瞪了队长一眼,准备用事实说话。
“队长,麻烦你过来看一下这回瞄得准不准。”糊糊信心十足。
“嗯,瞄得不错。”
得到肯定后,小丫头顿时眉飞色舞。
“我就说嘛,瞄靶有什么难的,只要认真瞄,怎么会瞄不好呢。”
话音刚落,一盆冷水浇下来了,“你现在瞄得准,你能保证上靶吗?”
什么叫作透心凉,糊糊总算是体验到了。
新一轮瞄靶开始,这回糊糊学乖了,让班长帮着检查。
“不错,这靶瞄得挺准,这是我看到的你瞄得最好的一次。”
听了这话,糊糊深感自己让班长帮着检查是绝对明智的选择,可刚开始高兴,班长又来了一句:“这是你瞄的吗?”
“天啊,我都遇上了什么人啊,真是命苦!”糊糊有些欲哭无泪,心里恨恨地想。
接二连三的打击,糊糊开始失去信心,不由得动起脑筋来。“队长,靶场周围有老百姓,我技术那么差,打歪了可不得了,我还是不要打了吧?”糊糊十分“好心”地提醒队长。
“不会有事,就算你瞄不准也不至于打到山上去。”久经沙场的队长怎么会不知道糊糊的小算盘。
队长这个堡垒攻不下来,糊糊只好把目标对准了班长。
“班长,打靶的时候,十发子弹你帮我打三发,行不?回头我请你吃饭。”糊糊第一次这么温柔地和班长说话。
“担心自己到时打不好,现在赶紧抓紧时间练啊。”班长回答得干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糊糊继续她的糖衣炮弹:“那我帮你介绍女朋友,怎么样?”
班长眼睛亮了一下。“有戏,看来还是美人计管用”,糊糊心里一乐。
“我也想帮你,可这是违反规定的,你先跟队长说,只要他同意我没话说。”班长一脸的认真。
“要是队长同意,我还用求你啊。你到底帮不帮?你知道我是学什么的吧,信不信我写篇批评报道,到时你就惨了!”
班长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想到,这眼睛还没眨,小丫头已由温柔变泼辣了。“我不可能上场打靶,我要保障你们……”班长道出了实话。
“那你怎么不早说?”糊糊一扭头走了,自言自语道:“真是浪费我时间。”
走远了,听见班长迟疑的声音传来:“那事怎么说啊?”
“等我有空吧。”小丫头挥挥衣袖,飘然而去。
离实弹射击的日子越来越近,糊糊忽闪忽闪的眼神不见了,笑容少了,银铃般的笑声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呆滞的目光,忧心忡忡的表情和忧虑的叹息声。其实第一次实弹射击时打零蛋也没多大关系,可糊糊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人。
即便这样,“打击”并没有到此为止。
“今天实弹射击,要是打零蛋,下午跟我跑十公里。”糊糊刚准备离开饭桌,就被队长盯上了,“别人我不担心就担心你们两个女孩”,可偏偏他说这话时,只有糊糊一个人在,什么意思嘛?
去靶场的`路上,有“铃铛”之称的糊糊沉默不语。
集训队打的是点射,连发,十发子弹上三发算及格。开始打靶了,糊糊有点紧张,一扣扳机就不知道松,砰砰砰砰,四发子弹出去了,可渐渐地,她放松了下来,因为她听到了班长的鼓励声:“不错,肯定上靶。”
稍后,队长通报第一轮打靶成绩。最好成绩是七发,一共有三个人打了七发,点到糊糊时,他特地加了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
“什么?打了七发?”她实在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能吗?是我的成绩吗?”原本想着只要不是零蛋就行了,可打得这么好,真是太意外了。糊糊被巨大的喜悦冲得晕乎晕乎的,以至于队长接着还说了什么她一句也没听到,光顾着乐了。
糊糊笑了,笑得有些“小人得志”,毕竟七发的成绩让她扬眉吐气,谁让队长他们门缝里看女人。
“给你们传授一条经验,手里举着枪,心里想着情敌,肯定能打准。”得意忘形的糊糊在靶场上忙不迭地主动介绍经验。“我?我才没用这招,因为本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良。不过,刚刚举枪时我心里倒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一个人内心的坚强是可以让你无往而不胜的。”
看来糊糊不糊嘛,还懂得心理暗示。
【美女被毁≈黑妹广告】
嗬,终于可以出去啦!得知要去福州总院体检的消息,可把糊糊乐坏了,就像要出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更何况姐姐就在总院上班呢。
这不糊糊刚体检完就缠上了队长:“队长,我要去看姐姐,我好久没看到她了,求求你了!”
“不许乱跑,看完就归队,只有十分钟。”糊糊本以为需要跟队长磨上一会儿,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爽快,实在是不敢相信,反而愣在原地没动。直到队长说,从现在开始计时,她才反应过来,转身就跑。
糊糊看到有个身影很像姐姐,试探性地叫了声姐,可那人转过身来却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小妹,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姐姐终于认出了眼前人。
“姐,我真是受不了你,我穿上军装你就不认识我了?帅吧?”糊糊顽童般的嚷着。
“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怎么晒得跟非洲人一样?你怎么把头发剪了?”晶莹的东西在姐姐的眼睛里闪烁,姐姐停止了发问,努力克制着自己,可眼泪还是沿着脸颊滑落下来。
“姐,你别这样,我脸前不久晒伤了,脖子也是,现在还痒着呢,不过不久就会好的。”糊糊看着姐姐哭,立马慌了,而她的解释让姐姐越发难过。
一刹那,糊糊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在姐姐面前,训练场上刻意练就的坚强和隐忍顿时土崩瓦解,荡然无存。
回去的路上,她极力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一想到姐姐那惊诧、心疼的目光,眼泪就吧嗒吧嗒往下掉。
快到集合地点时,糊糊把头埋得更低,可一双红得像兔子的眼睛怎么能逃过队长的法眼,“怎么了,没见到姐姐吗?”
“见到了,呜呜呜呜……”情绪刚有些稳定的糊糊被队长这么一问又开始哭得稀里哗啦,天昏地暗,已经完全顾不得在公众场合保持军人形象。
糊糊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脸被晒得黑里透红,红里透黑,晒肿的痕迹依稀可见,剪短的头发也已经彻底变成了“鸡窝”……
“现在,我终于知道美女是如何被毁的,不过,还是可以做‘黑妹’广告的嘛。”糊糊这样对自己说。她就是如此的“没心没肺”,哭累了,躺倒在床上,觉得舒舒服服,糊糊再想想:“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啦。”
篇6:《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三毛从军记》这本书,里面讲了三毛想当兵打鬼子,可是征兵处的长官嫌他年纪小,不肯收留他,三毛灵机一动,踩着高跷,穿好长衫,戴上礼帽,假扮成大人的模样,在一次来到征兵处,骗过了长官,终于如愿以偿从了军。在部队里三毛机智勇敢,他装扮成稻草人,抓到敌人,还缴获了机关枪,获得 “英雄勋章”和“智勇双全”奖章,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完这本书,感觉三毛这么小却能做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我真佩服他,我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怕困难,从小事做起,自觉学习,不能在让爸妈督促了。
最后我要说:“三毛,你真棒!我们要向你学习!”
篇7:《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推荐度: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推荐度:《干法》读后感 推荐度:《红鞋》读后感 推荐度:教子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一个故事可以让人回味无穷,一本书可以让人终生难忘,一个道理可以让人感慨颇深。如《三毛从军记》一书,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对新中国有了新的感悟。
《三毛从军记》主要讲了名叫三毛这个小男孩儿的故事。他看上去十来岁的年纪,穿着又肥又大的军服及(极)不合身,由于长期吃不饱穿不暖,他的身材长得非常矮小,一眼看去只有八九岁,大大的脑袋,只长了三根儿头发,一张鹅蛋脸上长着大大的眼睛,这就是大家叫他三毛儿的原因吧!
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三毛为了能够吃饱穿暖,就当了兵。因为他年纪小,所以当了勤务兵,其实只是伺候连长一家人的小当差,脏活累活儿都要干。还要背长官的胖儿子,长官的儿子长得虎背熊腰的,三毛却长得弱不禁风,三毛背了一小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三毛实在背不动了,心想:“我们俩都是孩子,为什么我要背他呢?都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长官见三毛走得慢,狠狠地踢了三毛一脚,三毛强忍着泪水和痛,艰难地向前走着。
这是张乐平先生画的一个小人物,但却画出了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成千上万可怜儿童的缩影。
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阳光下。爸爸妈妈没让我们干过一点活儿,受过一点儿苦。相比三毛而言,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感悟到今天美好的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不畏艰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取得的,是他们送走了寒冬和黑暗,迎来了春天的黎明。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愁吃不愁穿,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像盛开的朵朵鲜花!茁壮成长,愉快的生活!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优秀的品格,高尚的道德,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奉献祖国!)
篇8: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三毛从军记,好玩又好看!小三毛总是那么搞笑,但三毛很机智勇敢,打鬼子很牛。有一次,三毛打桩,打了一圈木桩,再用铁丝乱缠一气。最后发现自己困在里面出不来了。嘻!
三毛还把路边的酒瓶当手**,把戴军帽的女兵当做男兵等等搞笑事,三毛太好玩了 !三毛从军记比三毛流浪记还搞笑呢,嘻嘻!
读完三毛从军记后,我觉着三毛机智勇敢,只是个子太小,有时办事不力呢,但有时却因个矮才救他一命。三毛真是活泼,但不缺勇气。三毛很聪明哦!
《三毛从军记》这本书可以说千古流芳了吧,很经典呦!
篇9:三毛从军记读后感
读了《三毛流浪记》后,知道三毛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过得很苦,然后为了生活,三毛去从军,三毛在军队里虽然人小,但也干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一次,日本鬼子来了,三毛躲进稻草堆,装成稻草人,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回来后,长官给他戴上了英雄勋章。
还有一次,三毛被抽签抽到敢死队员,然后他在水牛上捆上炸药,可是不巧的是,水牛被抓,计划并没有实施。但三毛并没放弃,趁日本鬼子酒足饭饱之后,再逃亡溜进去炸死他们。
三毛机智勇敢、不放弃的形象深入人心,我喜欢三毛!
【花木兰从军记的课文】相关文章:
1.三毛从军记观后感
2.花木兰影评
3.花木兰观后感
4.花木兰台词
6.花木兰故事读后感
7.赞颂花木兰诗词
9.花木兰观后感精选
10.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