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2023-03-06 08:20:1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百谷山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余光中的语言幽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余光中的语言幽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篇1: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

一次,余光中和散文家思果谈及一次临上机前,他们的另一个朋友高克毅行西礼向两女士虚拥亲颊。思想较守旧的思果再三叹道:“怎么可以这样?当众拥吻人家的太太?”余光中立即回答说:“怎么样,当众不得,难道要私下做吗?”

余光中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教的时候,有一天,他讲了一首中国古诗《寻隐者不遇》。美国的学生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古诗总是缺少主语或者宾语。比如:“松下问童子”,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谁“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谁“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深”谁“不知处”。面对一群美国学生,余老不知道怎样去向他们解释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余老想了想,对这一群好奇的学生说:“既然你们要主语,那我就给你们主语。‘《我寻隐者不遇》:我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我不知隐者处。’”

余光中刚到中山大学执教,他称女研究生们为“村姑”。毕业后这些女弟子们相约来为他祝寿,他对“村姑们”说:“不要以为毕业离校,老师就没用了。写介绍信啦,做证婚人啦,为宝宝取名字啦,‘售后服务’还多着呢!”说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余光中和几位文人聊到演讲费,有一位文人说他拿过一个小时一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两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三万元,接下来,轮到余光中出声了,大伙儿以为他会继续加码,余光中却说:“我拿过一个小时五百元的……”

余光中是诗人,但却没时间读诗,缘何如此?且听老先生细细道来:“目前忙着写诗、译诗、编诗、教诗、论诗,五马分尸之余,几乎毫无时间读诗,甚至无时间读书了。”

余光中撰写《幽默的境界》一文以阐明自己独具特色的幽默理论。在文中他指出“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委婉的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荒谬的后果”。为佐证这一论断,他曾说过一则故事:“据说阿根廷有一位邮差,生就拉丁民族的洒脱不羁,常把一袋袋邮件倒在海里,多少叮咛与嘱咐,就此付给了鱼虾。”

深度不足的`演讲家,常用长度来补偿。对此类“演讲家”,余光中亦有妙论:“还有一种人演讲,不但贪长,而且逞响。愈浅的人愈迷信滔滔的声浪,以为‘如雷贯耳’便足以征服世界。以前不用麦克风,这些人到底容易声嘶力竭。现在有了机器来助阵,等于有了武器,这种演讲人在回声反弹如回力球的喧嚣里,更幻觉自己的每句话都是警世的真理了。”

篇2:余光中的幽默

余光中的幽默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以《乡愁》闻名海内外。香港中文大学举办“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他是评委,我是特邀顾问。他对中华文化特别钟爱,且有独到见解。

他说:“散文是一切文体之根……诗是一切文体之花,意象和音调之美能赋予一切文体以气韵……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诗,是一切艺术的入场券。”“科学是忙出来的,文艺是闲出来的。”

给我更深的印象,是他的幽默。有一次聊天,王蒙列举当下作家的创作心态:有受过委屈的、心存报复的.、当社会裁判的等十多种。我问他:“有些女作家,声称用身体来写作,这又算是什么心态?”一旁的余光中插话说:“这没有心态,只有体态。”一句话,众人皆笑。

“粉丝”一词,有人认为是网络语言,并不认同。余光中作了风趣的解说:“把fans译成‘粉丝’译得好。如只译作‘粉’,可能有歧义,不好,加上‘丝’,体现了有一群人,很贴切。‘知音’要求在信仰等方面,互相有认同;而‘粉丝’主要是崇拜,其特征是:着迷、冲动。在某个年龄段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社会开放的一种表现,不要去苛求。在众多‘粉丝’当中,说不定也会成长出几位‘知音’来。”他知道我是搞翻译出版的,末了特意说:“只是翻译家不像作家,对翻译少见有人去‘附庸风雅’,所以翻译家没有‘粉丝’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天余光中喝了几杯酒,看来心情很好:“刚才你们念的都是我的正经诗,现在我要向大家念一首我的不正经诗。”他开口念道:

如果菜单浪漫,它就会是诗歌,

如果账单清醒,它就成了散文,

投稿那点稿费,只不过是小费,

食物中毒,呕吧,那只是批评。

他念完解释说,这是他和朋友一起吃饭时有感而作。面对样样上涨的物价,慨叹唯独文章不值钱,稿费,少得真好比给小费。他还拿下象棋来说文:“散文有如棋中之车,可以纵横天下。诗则有如棋中之马或炮,可以斜驰捷径,亦可越山而来。”

85岁高龄的诗人依然精神矍铄,自己还开车周游。他和我都是福建人,他在南京出生,我则在南京定居,交往中似乎更显亲切。

(作者:李景端,来源:现代快报)

篇3:余光中的语言幽默励志人物故事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励志人物故事

一次,余光中和散文家思果谈及一次临上机前,他们的另一个朋友高克毅行西礼向两女士虚拥亲颊。思想较守旧的.思果再三叹道:“怎么可以这样?当众拥吻人家的太太?”余光中立即回答说:“怎么样,当众不得,难道要私下做吗?”

余光中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教的时候,有一天,他讲了一首中国古诗《寻隐者不遇》。美国的学生都很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古诗总是缺少主语或者宾语。比如:“松下问童子”,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谁“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谁“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深”谁“不知处”。面对一群美国学生,余老不知道怎样去向他们解释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余老想了想,对这一群好奇的学生说:“既然你们要主语,那我就给你们主语。‘《我寻隐者不遇》:我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我不知隐者处。’”

余光中刚到中山大学执教,他称女研究生们为“村姑”。毕业后这些女弟子们相约来为他祝寿,他对“村姑们”说:“不要以为毕业离校,老师就没用了。写介绍信啦,做证婚人啦,为宝宝取名字啦,‘售后服务’还多着呢!”说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余光中和几位文人聊到演讲费,有一位文人说他拿过一个小时一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两万元,有一位说他拿过三万元,接下来,轮到余光中出声了,大伙儿以为他会继续加码,余光中却说:“我拿过一个小时五百元的……”

余光中是诗人,但却没时间读诗,缘何如此?且听老先生细细道来:“目前忙着写诗、译诗、编诗、教诗、论诗,五马分尸之余,几乎毫无时间读诗,甚至无时间读书了。”

余光中撰写《幽默的境界》一文以阐明自己独具特色的幽默理论。在文中他指出“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委婉的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荒谬的后果”。为佐证这一论断,他曾说过一则故事:“据说阿根廷有一位邮差,生就拉丁民族的洒脱不羁,常把一袋袋邮件倒在海里,多少叮咛与嘱咐,就此付给了鱼虾。”

篇4:余光中 幽默的境界

余光中 幽默的境界

据说秦始皇有一次想把他的范围扩大,大得东到函谷关,西到今天的凤翔和宝鸡。宫中的弄臣优旃说:“妙极了!多放些动物在里面吧。要是敌人从东边打过来,只要教糜鹿用角去抵抗,就够了。”秦始皇听了,就把这计划搁了下来。

这么看来,幽默实在是荒谬的解药。委婉的幽默,往往顺着荒谬的逻辑夸张下去,使人领悟荒谬的后果。优旃是这样,淳于髡、优孟是这样,包可华也是这样。西方有一句谚语,大意是说: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正如幽默是浪漫的致命伤。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的浪漫,也是荒谬的一种。凡事过分不合情理,或是过分违背自然,都构成荒谬。荒谬的解药有二:第一是坦白指摘,第二是委婉讽喻,幽默属于后者。什么时候该用前者,什么时候该用后者,要看施者的心情和受者的悟性。心情好,婉说,心情坏,直说。对聪明人,婉说,对笨人只有直说。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谬里觑见幽默。第二等虽不能创造幽默,却多少能领略别人的幽默。第三等连领略也无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觉,第二等是后知后觉,第三等是不知不觉。如果幽默感是磁性,第一等便是吸铁石,第二等是铁,第三等便是一块木头了。这么看来,秦始皇还勉强可以归入第二等,至少他领略了优旃的幽默感。

第三等人虽然没有幽默感,对于幽默仍然很有贡献,因为他们虽然不能创造幽默,却能创造荒谬。这世界,如果没有妄人的荒谬表演,智者的幽默岂不失去依据?晋惠帝的一句“何不食肉糜?”惹中国人嗤笑了一千多年。晋惠帝的荒谬引发了我们的幽默感:妄人往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成全别人的幽默。

虚妄往往是一种膨胀作用,相当于螳臂当车,蛇欲吞象。幽默则是一种反膨胀(deflationary)作用,好像一帖泻药,把一个胖子泻成一个瘦子那样。可是幽默并不等于尖刻,因为幽默针对的不是荒谬的人,而是荒谬本身。高度的幽默往往源自高度的严肃,不能和杀气、怨气混为一谈。不少人误认尖酸刻薄为幽默,事实上,刀光血影中只有恨,并无幽默。幽默是一个心热手冷的开刀医生,他要杀的是病,不是病人。

把英文humour译成幽默,是神来之笔。幽默而太露骨太嚣张,就失去了“幽”和“默”。高度的幽默是一种讲究含蓄的艺术,暗示性愈强,艺术性也就愈高。不过暗示性强了,对于听者或读者的悟性,要求也自然增高。幽默也是一种天才,说幽默的人灵光一闪,绣口一开,听幽默的人反应也要敏捷,才能接个正着。这种场合,听者的.悟性接近禅的“顿悟”;高度的幽默里面,应该隐隐含有禅机一类的东西。如果说者语妙天下,听者一脸茫然,竟要说者加以解释或者再说一遍,岂不是天下最扫兴的事情?所以说,“解释是幽默的致命伤。”世界上有两种话必须一听就懂,因为它们不堪重复:第一是幽默的话,第二是恭维的话。最理想也是最过瘾的配合,是前述“幽默境界”的第二等人围听第一等人的幽默:说的人说得精彩,听的人也听得尽兴,双方都很满足。其他的配合,效果就大不相同。换了第一等人面对第三等人,一定形成冷场,且令说者懊悔自己“枉抛珍珠付群猪”。不然便是第二等人面对第一等人而竟想语娱四座,结果因为自己的“幽默境界”欠高,只赢得几张生硬的笑容。要是说者和听者都是第一等人呢?“顿悟”当然不成问题,只是语锋相对,机心竞起,很容易导致“幽默比赛”的紧张局面。万一自己舌翻谐趣,刚刚赢来一阵非常过瘾的笑声,忽然邻座的一语境界更高,利用你刚才效果的余势,飞腾直上,竟获得更加热烈的反应,和更为由衷的赞叹,则留给你的,岂不是一种“第二名”的苦涩之感?

篇5:余光中谈“语言癌”

余光中谈“语言癌”

“贵宾您好,先为您进行一个点餐的动作”,“那今天疗程的部分,我们就先为您做按摩的部分”,“所谓的冬粉,就是所谓的绿豆,在经过一个磨粉的动作后所做出来的产品”……这样的句子在台湾的服务业、电视播报中天天出现。近日,台湾《联合报》将此现象称为“语言癌”,指出“语言的癌细胞不当增生,扩散到了媒体、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告示及平面媒体,从口语内化为文字语法”……

对此,余光中认为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绌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认为电视台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电视影响力又很大,令语言错误用法逐渐感染到受众。

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年双提出,连很多教师都在用病句,更未及时纠正学生,久了便积非成是。语言癌背后隐藏着思考力弱化的危机。台北市景美女中老师陈嘉英表示,每天花数小时滑手机阅读零碎的信息,脑袋就会充满网络用语,无法思考论述,话说不好、作文写不好,都和思考力弱化有关,必须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说“笨话”。

为什么语言成“癌”?台湾学者朱家安有另一番分析,他认为一是说者想树立专业形象,因为学术界喜欢用、或需要用较冗长的的句子解释复杂的事物,学术界在社会中的形象是高深、正式,因此想要表现专业形象的人,就会无意识地模仿这种冗长的叙事方法。二是要以委婉态度示人,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尊敬,这些都是服务业希望带给客人的感觉。三是争取思考时间,需要边观察边说话的人需要思考时间,因此在语句中加入冗言赘字,可以帮助他们争取时间。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相关文章:

1.余光中《幽默的境界》练习及答案

2.余光中作者简介

3.余光中诗歌

4.余光中散文

5.余光中《乡愁》课堂实录

6.余光中《绝色》赏析

7.余光中代表作诗歌

8.余光中短篇散文

9.余光中乡愁散文

10.地图余光中赏析

下载word文档
《余光中的语言幽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