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

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

2023-02-26 08:27: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illiam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

篇1:雁

我是一只雁,一只骄傲自负的大雁。在雁群中,我有着聪明的头脑,健壮的身体和永不枯竭的精力。但领雁的宝座却始终与我无缘。因为那群蠢雁们认为作为一只领雁最重要的是经验和团队精神。真无知!

我厌恶每次飞行时,都要傻傻地呆在“一”字或“人”字形的队伍里;我厌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别的雁吃食或睡觉时去站岗放哨;我厌恶只能在不高不底的空中飞行,说是为了躲避高空中老鹰的目光和地面上人类的射杀。哼!借口!终于有一天,我受够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鼓足勇气,下定决心,悄悄地离开了雁群,开始了我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二天,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我灰褐色的羽毛上。我明白,这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兴奋地睁开眼睛,梳理一下羽毛,展开我那硕大的翅膀,向蓝天,向太阳冲去。我自由自在,毫无顾忌地飞着,没有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老雁们在一旁唠唠叨叨,那种感觉--------真爽!

飞了一会儿,我微感疲惫。于是就先在小溪中喝了几口水,便一边停在溪边休息,一边得意洋洋地想:“哎!他们真笨!才刚刚九月底,他们就忙着向南飞。北国的景色这么美,他们都不知道欣赏。多亏昨晚我离开了他们,我可以按我自己的意志决定南迁的时间。哼!什么‘孤雁南飞有危险’?我才不相信呢!”就这样,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脱离雁群,得到自由的喜悦之中。

时间过得真快,晚上我在一个沙滩上休息了。寒冷的西北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我有些怀念在雁群中,互相偎依取暖的生活。“不行,不能后悔!温暖和自由相比,当然自由更重要了。不是连人类都有这样一首诗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我力图这样安慰自己。

天好不容易亮了,由于一夜未眠,我无精打采地停在沙滩上打盹儿。就在我似睡非睡时,突然感觉后背有些凉荫荫的。出于雁的本能,我猛地起飞。等我飞到空中,回首望去时,看到的是一条蟒蛇失望的目光和它那干瘪的肚皮。我后怕极了,一股凉气涌上心头,顿时睡意全无。这时,我才想起老雁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在大自然中,时时都有危险,我们要刻刻保持警惕。”此时的我已全无了昨天满腔的欢心,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的紧张。“原来自由的生活也并不是近乎完美的。”我一边环视着四周,一边无奈地想。

又到晚上了,我吸取了昨晚的教训。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睡下了。也许因为白天的恐怖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一时无法恢复,也许是因为晚间野狼凄厉的嚎叫,我简直夜不能寐了。我终于后悔了,后悔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自由;后悔由于自负,听不进去老雁们的忠告;后悔一时的'意气用事,悄悄地离开了雁群。于是,我决定明天就回到雁群中去。

太阳缓慢地在我的期盼中升起。我立刻起飞,飞向我离开雁群的地方。等我到达目的地时,却意外地发现雁群早已离开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绝望地想:“我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他们已经南迁了。”当我抬头看见刚升起的太阳,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孤身一雁去南方找他们。”

于是,我开始向南飞。可由于我每晚都睡不好,精神很差。每日飞行的距离越来越短。我有些摇摇欲坠了,但“要回到雁群”这个强烈的意识支持着我继续飞行。没过几天,我突然发现:我找不到去南方的路了,我一直在一个区域中打转儿!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经验和团队的重要。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随后的几天,由于希望彻底的破碎,我一病不起,再加上一次次拖着病体从老鹰的爪下逃生,使我的体质更弱了。已是十月中旬,天气冷极了,我的生命也似乎到了尽头。我咬着牙,找了一个理想中的好地方作为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等死。

不知睡了多久,我睁开眼睛看到了另一群雁,他们把我团团围住,用同情的目光瞧着我。病好后,我跟着这群雁飞到了南方。从此,我便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经过虚心努力地学习,数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领雁,开始了我的新生活。

后来,老伴儿告诉我,他们是在觅食时发现了我。那时,我几乎已经冻僵了。他们轮流用体温来暖我,才把我救醒。听到这儿,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新的领雁接任后,我担当起了雁群中教师的职务。我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成了小雁们活生生的教科书,我要用事实向他们说明:团队和经验的重要,一只没有团队精神和经验的雁将一事无成,甚至陪上性命!

篇2: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

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  体裁:五绝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篇3:《闻雁》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篇4:《闻雁》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篇5: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大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目录简介历史记载玄奘慈恩寺收缩展开简介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候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历史记载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阴福所造,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为了供奉和储藏这些宝物,而亲自设计并指导施工的。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唐高宗和唐太宗曾亲自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坐落在底面积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青砖砌成的塔身磨砖对缝,结构严整,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格调庄严古朴,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是唐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都留下传诵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章八元的“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碱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自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呼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腾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雁塔题名就已形成风俗。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题名塔壁留念。当年27岁的白居易成为进士,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刘沧更豪迈的题下“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豪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玉楼”,把雁塔题名与登仙并提了,可见他们洋溢着春风得意的喜悦心情,把雁塔题名视作莫大的荣誉了。到后来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题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间一场大火毁掉了珍贵的题壁。

玄奘

到了慈恩寺,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这里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师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他于公元 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在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玄奘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传闻的`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以来广为流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 大雁塔确是尽收佛学经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胜。根据最新报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师在贞观二十二年为了放经书和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提议而建成.后武则天时代重修过和明朝时代重修到今。

慈恩寺

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篇6:雁塔

目录简介荐福寺特点“神合”收缩展开简介

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南、西北相望,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荐福寺

荐福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献福寺,为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寺内有佛殿、佛塔、金像、壁画。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入荐福寺译经。唐中宗复位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即为小雁塔。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其高43.3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称此雁塔为小雁塔。

特点

小雁塔的特点是塔形玲珑秀丽,属于密檐式砖结构建筑,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愈上愈促,全部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形状,造型优美,比例均匀。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约43.3米高。该塔塔平面为正方形,各层南北两面均开有半圆形拱门,塔内设有木梯,游人由此登上塔顶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

“神合”

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现在,小雁塔及所在的荐福寺连同周围的博物馆、山水园林一起被辟为西安博物院。

篇7: 赋雁

赋雁

孤雁事孤旅,

一去一千载。

有峰难回雁,

万里不徘徊。

南国严霜少,

百花次第开。

冷眼看世界,

未必都精彩。

雁鸣何激越,

隐隐似有哀。

海风好振翼,

可曾摧灵台?

无忧忍别雏,

冷暖凭谁猜。

至刚则至柔,

谈笑泪盈腮。

雁过留声否?

未必都恃才。

若无奋飞志,

弹指鬓毛衰。

沧海作明镜,

八荒为妆台。

不须细擦拭,

心底无尘埃。

何必叹宿命,

冥冥有主宰。

莫道伶仃苦,

雁阵排空来。

云中筑巢去,

痴心应无改。

不时祈孤雁,

切莫入梦来。

篇8:雁作文

前年的秋天,来得较早,晨起,院里已落满零落的秋红,天阴沉而萧深,与前些日子相比,天已无了那种碧蓝透彻的朗润,一切都是苍凉而沉郁的罢。

我在院里,不觉清爽,一股沉闷之气,笼罩在胸间,映着干涸而发黄的土地,心中倒是多了一丝不可名状的忧愁,在秋风中回荡,“还是到田间走走罢”,祖父与我,沿着阡陌,默然地行走在落叶之上,嗅了嗅吹来的风,里面,倒是多了一层湿润,似乎谁在风中洒下了漂泊的泪滴。一望无际,风中的稻粱摇曳着略显发黑的绿叶,稻穗散出淡淡的.清香来。“多好!”沉闷的气氛里似乎多了丰收的欣然,一切,都在粲然地等待一年劳累的结晶,这个秋天,又是有几分欢喜的罢!

这时,几声铜钟般的声响,夹着风,萦绕在耳畔,声音愈发遥远,直至消失在天间,抬眼望去,几道黑影在空中掠过,直向远处的山头,心中不免升起一缕悲凉。天好沉,风好凉,我站在天间的阡陌上,望着又几只飞雁转过树梢,鸣叫着,飞向南国,飞向那个温暖的国度。秋来,落寞与悲戚,使得它们竟远离故国,万里漂泊,为的,不过是寻求一缕温暖,一缕新生,一缕,秋的寂寥与荒凉的躲避,它们,只是这庞大的寻求新生队伍中的一支罢了,它们,任在风中飘沉。

难道是雁愿意万里漂泊,愿意离去吗?不,它们只不过是在逃避疾风的鞭鞑,逃避叶落的悲凉,逃避严寒的伤痛。它们的眼里,一定噙着伤痛与感叹,而又不得不匆匆离开这个苍秋,离开这片死寂,前往那个陌生的地方,而它们的眼里,仍是对故国的回忆与无比的思念。因此,它们还要回来,回到这片深沉的土地上,回到这片熟悉的蓝天,任它们展翅飞翔,所以,它们才会在万里行程中坚持下来,在千辛万苦中忍耐下来,为什么?因为,它们远隔千山万水,仍有一颗牵挂着故土的心!因此,无论是漫天黄尘,还是风雨霹雳,它们都能冲过去,为的,是到达新生的彼岸,为的,是来年又能见一眼梦中的故国,为了这区区一个信念,它们不惜一切!

如今,林中的雁影,都已飘向南国,都已消失贻尽,望着这个寒冬的死寂与满目疮痍,我不禁要问,它们还会回来吗?

会的,一定会的!我相信,来年的春天,它们一定又会将自己的身影,绽放在东风中!

篇9:雁王

雁王

一 解放前,牟乃春是我们日照县出了名的枪手. 牟乃春的枪并不是后来人们使用的猎枪,而是一种打铁砂的上铳,说起这种枪,大家或许都知道,优点是可以打击多个目标,缺点就是枪弹分散,杀伤率低,但是牟乃春的这支枪却不然,他的枪管特别粗,像一门小的土炮,所以填的火药就多,铁砂子呢,也用的极大,自然,力道就大了许多,填补了土统杀伤牢低的`缺陷,自然,牟乃春的这支巨枪一般人是用不了的,因为它的力道太大,所以反坐力就很强,在开枪的一瞬间,一般人就被它顶出老远,牟乃春则不然,他身高一米八几,膀大腰圆,几百斤的石磙子在他手中就像是小孩子在玩玩具,所以一枪出去,人照旧纹丝不动.

作 者:林华玉  作者单位: 刊 名:辽河 英文刊名:LIAOHE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洪雁

洪雁

姓名 洪 雁

出生日期 1982年11月16日

身高 168 cm

体重 56 kg

星座 天蝎座

血型 B 型

眼睛 黑 色

发色 黑 色

语言 国语

特长 舞蹈

毕业院校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洪雁演出经历

电视剧:

《京城四少》饰殷小钗(女一号)

合作演员:刘晓庆、申军谊、刘佩奇、聂远(blog)

《争霸传奇》饰越国公主 合作演员:陈坤 、刘松仁、郭羡妮

《重绽芬芳??中国女监警示录》饰方若琳(女一号) 合作演员:萨仁高娃

《黄飞鸿五大弟子饰小月(女一号)合作演员:莫少聪 郑则仕 熊欣欣

篇11:豆雁

豆雁(学名:Anser fabalis)是大型雁类,体长69-80厘米,体重约3千克。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分布于中国、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

目录外形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方式收缩展开外形特征

豆雁属大型雁类,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两性相似。头、颈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褐色,具黄白色羽缘,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最外侧几枚飞羽外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两胁具灰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黄色横斑沿嘴的两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嘴角,脚橙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200-41008g,♀2750-3100g;体长♂718-802mm,♀695-792mm;嘴峰♂66-78mm,♀54-74mm;翅♂412-469mm,♀404-455mm;尾♂120-142mm,♀113-132mm;跗♂64-78mm;♀63-84mm。(注:♂雄性;♀雌性) (注:豆雁图册网址)

栖息环境

繁殖季节的栖息生境因亚种不同而略有变化。有的主要栖息于亚北极泰加林湖泊或亚平原森林河谷地区,有的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北极苔原地带或苔原灌丛地带,有的栖息在很少植物生长的岩石苔原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则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

生活习性

迁徙

豆雁在中国是冬候鸟,还未发现有在中国繁殖的.报告。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到达中国的时间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大量在10月中下旬,最晚11月初。迁徙多在晚间进行,白天多停下来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也进行迁徙,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迁徙时成群,群体由几十只至百余只不等,在停息地常集成更大的群体,有时多达上千只。1992年11月初,我们在吉林省西部就见到多达1200多只的豆雁群。春季迁离中国的时间最早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初,最晚在4月中旬至4月末还有少数个体未离开中国。春季迁徙群明显较秋季为小。

习性

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由一只有经验的头雁领队飞行,队形不断变换,有时成‘人’字形,有时成‘一’字形。队形的变换和领飞的头鸟有关,当它加速快飞时,成‘人’字形,当它减速飞行时,则队形又变为‘一’字形。栖息时常和鸿雁在一起。性机警,不易接近,常在距人500米外就起飞。晚间夜宿时,常有1只至数只雁警卫,伸颈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有情况,立即发出报警鸣叫声,雁群闻声立即起飞,边飞边鸣,不断的在栖息地上空盘旋,直到危险过去或确定没有危险时才飞回原处。睡觉时常将头夹于胁间。

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迁徙和越冬季节,则主要以谷物种子、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觅食多在陆地上。通常在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地上觅食,有时亦飞到较远处的觅食地。觅食多在早晨和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

繁殖方式

一雄一雌制,对的结合较为固定。通常成对或成群在一起营群巢。繁殖期5-7月。成鸟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营巢。营巢在多湖泊的苔原沼泽地上或偏僻的泰加林附近的河岸与湖边,也有在海边岸石上、河中或湖心岛屿上营巢的。巢多置于小丘、斜坡等较为干燥的地方,亦或在灌木中或灌木附近开阔地面上。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先将选择好的地方稍微踩踏成凹坑,再用干草和其他干的植物打基础作底垫,内面再放以羽毛和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5月末至6月中旬产卵,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8枚,多数为3-4枚。卵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大小为74.5-87mm×42-59mm 。雌鸟单独孵卵,雄鸟在巢附近警戒,一般情况下雌鸟不离开巢,遇危险时它常将头向地上伸出,全身紧紧贴在地上,隐蔽起来躲避敌人,只有在当敌人已临近巢等紧急情况时才离巢,孵化期25-29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常在雌雄亲鸟带领下活动在水域附近陆地上或沼泽地上,遇危险时亦常通过紧贴地面降低身体高度的方法避敌或进入水中逃避。成鸟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换羽,此间基本失去飞翔能力,活动主要靠地上奔跑。幼鸟3年性成熟,亦有少数2龄时即表现出性要求。

篇12:雁,雁王安石,雁的意思,雁赏析

雁,雁王安石,雁的意思,雁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如此,更堕野人机。

【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相关文章:

1.雁1000字作文

2.病雁,病雁陆游,病雁的意思,病雁赏析

3.改写《兄弟争雁》

4.雁南飞作文850字

5.梅州市雁南飞导游词

6.古诗雁门太守行赏析

7.韦应物《闻雁》翻译及赏析

8.雁门太守行翻译

9.雁与思乡的诗句

10.南雁的人生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雁,雁陆龟蒙,雁的意思,雁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