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
“铛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
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
原文: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译文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顶上凌空耸立火珠。
夜晚就像两个月亮升天,日晓月落高空一颗孤星。
天色明净珠光难以泯灭,云彩生起远望若有若无。
早就知晓在这太平盛世,有国宝必定出现在名都。
注释
明堂:为当时朝廷的听政殿,火珠:明堂屋顶上用来装饰美化的宝珠。
正位:谓正式登位、就职。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重屋:重檐之屋。明堂建筑,上圆下方,有两层,上层祭天,下层有五室,谓之“重屋”。唐李白《明堂赋》:“采殷制,酌夏步。杂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数。”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耸立空中。一作“中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水上有连理树,其树柞栎也,南北对生,凌空交合。”
夜来:入夜。唐杜甫《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双月:指火珠、月亮。满:一作“合”。
曙:天刚亮。一星:指火珠。
天净:天空明净。
遥知太平代:一作“还知圣明代”。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国宝:指火珠。此以火珠指明堂顶上宝珠。名都:著名的都城。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时所作。《文苑英华》卷一八六把此诗归入“省试”类。此题唐人存诗仅此一首。
篇2:奉试明堂火珠,奉试明堂火珠崔曙,奉试明堂火珠的意思,奉试明堂火珠赏析
奉试明堂火珠,奉试明堂火珠崔曙,奉试明堂火珠的意思,奉试明堂火珠赏析 -诗词大全
奉试明堂火珠作者:崔曙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篇3:李白《明堂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哉乾象,紫微疏上帝之宫;邈矣坤舆,丹阙披圣人之宇。聿观文而听政,宜配天而宗祖;体神化以成规。
惟圣践极,配永登枢。浃生成於大冶,销品汇於洪炉。贯星象而调七政,列山川而宅五都。开洛阳之宝籍,受河阙之祯图。总夔龙於国序,集?鹭於天衢,包壮业於元顼,笼景化於黄虞。功既成矣,道既贞矣。答后土之嘉祥,蔼上元之殊祉;望仙阁之秀出,瞻月观之宏峙;镂红玉以图芳,肃龟坛而荐祀;道不言而有洽,物无为而自致。向明南面,高居北辰。属天下之同轨,率海内以严,想台以应物,考明堂以临人。协和万,怀柔百神。降虔心,启灵术,采旧典,询故实。表至德於吹万,起宏规於太一。欣作之於有范,伫成之於不日。
工以奔竞,人皆乐康。访子舆於前迹,揆公玉之遗芳;顺春秋之左右,法天地之圆方。成八风而统刑德,观四序而候炎凉;跨东西而作甸,掩二七以疏疆。下临星雨,傍控烟霜。翔军坠於层极,宛虹拖於游梁。昆山之玉楼偃蹇,曾何仿佛;沧海之银宫焕烂,安足翱翔?
于是览时则,徵月令,观百王,绥万姓。肆类之典攸集,郊?之礼爰盛。衣冠肃於虔诚,礼乐崇於景令。三阳再启,百辟来朝,元?雾集,旌旆摇。湛恩毕被,元气斯调,罗九宾之玉帛,舞六代之咸韶。泽被翔泳,庆溢烟霄。穆穆焉,皇皇焉,粤自开辟,未有若斯之壮观者矣!焕乎王道,昭贲三才,远乎圣怀,周流九垓。鸿名齐於太昊,茂实光乎帝魁。浃群山於雨露,通庶品以风雷。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篇4:杜甫诗词《火》原文及赏析
杜甫诗词《火》原文及赏析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作品赏析
在大历元年秋夔州作。【原注】“楚俗,大旱则焚山击鼓,有合神农书。”
楚山经月火①,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蚊龙,惊惶致雷雨②。
(此先叙举火之由。)
①《杜臆》:《名胜志》引《水经注》云:广溪峡,乃三峡之首,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天旱,燃火岸上,推其灰烬下秽神渊,则降雨。又常璩以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题下注云:楚俗,大旱则焚山击鼓”,乃兼引之。此皆流俗之谈,而公以荧侮辟之。宋武帝诗:“楚山带旧苑。”②《易》:“雷雨作解。”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驴①。罗落沸百泓②,根源皆太古③。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④。
(此言日中之火,焰彻于山林。)
①《韵会》:嵌岩,山险貌。潘尼《火赋》:“山陵为之崩弛,川泽为之涌沸。”此崩冻二句所本。【邵注】岚,山气。阴,山背也。《西京赋》:“渐台立于中央,赫昈昈以弘敞。”李善引《埤苍》曰:“昈,赤文也。”【朱注】积冻之地,为火所崩迫,故岚阴皆有赤光。②《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置罡之智多,则兽乱于泽矣。”【邵注】火焚山木,周围陨落,故讯水尽为沸腾。③《三坟》:“太古之人皆寿。”④《高唐赋》:“风止雨弄,云无处所。”
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①。风吹巨焰作,河汉腾烟柱②。势欲焚昆仑③,。。光弥焮洲诸④。
(此言夜间之火,猛炽于上下。)
①【鹤注】《旧书》:大历元年,三月不雨,至于六月。诗云“新秋照牛女”,殆是山南入秋犹未雨也。②【朱注】河掉,蔡氏作河汉之掉,此解未安。《正异》作河汉为是,或本作河淡,乃汉字之讹耳。烟柱,果有所出否,恐是烟拄,谓烟气直拄河汉也。宋吴恩纯联句“无风烟焰直”,可证此句之意。③《书》:“火炎昆冈,玉石俱焚。”④《左传》:“行火所掀。”焮,火气所炙。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①。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②。
(此言蚊龙避火而去,不能为雨也。)
①【卢注】闻腥气,知长蛇已焦。听吼声,知猛虎受缠。②【朱注】绞龙高飞,土石不碍。《贵耳集》:古传龙不见石,人不见风,鱼不见水。
尔宁要谤蒜,凭此近荧侮①。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②。远迁谁扑灭③。将恐及环堵④。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⑤。
(末言燃火无救于旱,徒增炎热耳。尔宁二句,责夔民之诬妄。薄关二句,讥有司之失职。远迁四句,自叹旅中畏火。【朱注】言尔等焚山之举,岂欲谤讟蛟龙而荧侮之乎?此固旧俗不经,实因长吏薄于忧民,不知以精诚为主,尽祈救之道耳。《杜臆》:甚昧至精主,责在主之者,此句乃通篇紧要语。此章,四句者两段,六句者两段,末段八句收。)
①张溍注:烧龙致雨,有似谤毁要神,且其事近于荧惑狎侮,不足信也。《左传》:“民无谤讟。”②【卢注】薄与甚相对,言其关忧者亦薄乎云尔,如《毛诗》“薄污”“薄言”一例。【蔡梦粥注】薄读怕各切,谓迫近郊关,未合。③《上林赋》:“烂熳远迁。”《书》:“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④《诗》:“将恐将惧。”《记》:“环堵之室。”⑤陈后主诗:“更深难道留。”
篇5:杜甫诗词《火》原文及赏析
杜甫诗词《火》原文及赏析
原文
楚山经月火,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蛟龙,惊惶致雷雨。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昈。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
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
风吹巨焰作,河棹腾烟柱。势俗焚昆仑,光弥焮洲渚。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
尔宁要谤讟,凭此近荧侮。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
远迁谁扑灭,将恐及环堵。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作品赏析
在大历元年秋夔州作。【原注】“楚俗,大旱则焚山击鼓,有合神农书。”
楚山经月火①,大旱则斯举。旧俗烧蚊龙,惊惶致雷雨②。
(此先叙举火之由。)
①《杜臆》:《名胜志》引《水经注》云:广溪峡,乃三峡之首,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天旱,燃火岸上,推其灰烬下秽神渊,则降雨。又常璩以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题下注云:楚俗,大旱则焚山击鼓”,乃兼引之。此皆流俗之谈,而公以荧侮辟之。宋武帝诗:“楚山带旧苑。”②《易》:“雷雨作解。”
爆嵌魑魅泣,崩冻岚阴驴①。罗落沸百泓②,根源皆太古③。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④。
(此言日中之火,焰彻于山林。)
①《韵会》:嵌岩,山险貌。潘尼《火赋》:“山陵为之崩弛,川泽为之涌沸。”此崩冻二句所本。【邵注】岚,山气。阴,山背也。《西京赋》:“渐台立于中央,赫昈昈以弘敞。”李善引《埤苍》曰:“昈,赤文也。”【朱注】积冻之地,为火所崩迫,故岚阴皆有赤光。②《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置罡之智多,则兽乱于泽矣。”【邵注】火焚山木,周围陨落,故讯水尽为沸腾。③《三坟》:“太古之人皆寿。”④《高唐赋》:“风止雨弄,云无处所。”
入夜殊赫然,新秋照牛女①。风吹巨焰作,河汉腾烟柱②。势欲焚昆仑③,。。光弥焮洲诸④。
(此言夜间之火,猛炽于上下。)
①【鹤注】《旧书》:大历元年,三月不雨,至于六月。诗云“新秋照牛女”,殆是山南入秋犹未雨也。②【朱注】河掉,蔡氏作河汉之掉,此解未安。《正异》作河汉为是,或本作河淡,乃汉字之讹耳。烟柱,果有所出否,恐是烟拄,谓烟气直拄河汉也。宋吴恩纯联句“无风烟焰直”,可证此句之意。③《书》:“火炎昆冈,玉石俱焚。”④《左传》:“行火所掀。”焮,火气所炙。
腥至焦长蛇,声吼缠猛虎①。神物已高飞,不见石与土②。
(此言蚊龙避火而去,不能为雨也。)
①【卢注】闻腥气,知长蛇已焦。听吼声,知猛虎受缠。②【朱注】绞龙高飞,土石不碍。《贵耳集》:古传龙不见石,人不见风,鱼不见水。
尔宁要谤蒜,凭此近荧侮①。薄关长吏忧,甚昧至精主②。远迁谁扑灭③。将恐及环堵④。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⑤。
(末言燃火无救于旱,徒增炎热耳。尔宁二句,责夔民之诬妄。薄关二句,讥有司之失职。远迁四句,自叹旅中畏火。【朱注】言尔等焚山之举,岂欲谤讟蛟龙而荧侮之乎?此固旧俗不经,实因长吏薄于忧民,不知以精诚为主,尽祈救之道耳。《杜臆》:甚昧至精主,责在主之者,此句乃通篇紧要语。此章,四句者两段,六句者两段,末段八句收。)
①张溍注:烧龙致雨,有似谤毁要神,且其事近于荧惑狎侮,不足信也。《左传》:“民无谤讟。”②【卢注】薄与甚相对,言其关忧者亦薄乎云尔,如《毛诗》“薄污”“薄言”一例。【蔡梦粥注】薄读怕各切,谓迫近郊关,未合。③《上林赋》:“烂熳远迁。”《书》:“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④《诗》:“将恐将惧。”《记》:“环堵之室。”⑤陈后主诗:“更深难道留。”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篇6: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及赏析
原文: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译文
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阕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簇:簇拥,聚集。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zā)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雕鹰。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徘徊不前。
绝塞:极远的边塞。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骏骨:骏马之骨。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赏析:
上片描绘塞外风光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这第一韵是全词的基础,以下全由此展开。第二三韵视野极为开阔。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尽管如此,但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的流脉在踟蹰良久感慨良久的深沉情绪中,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静静地流淌。突然,訇然声响,撼地摇天:“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这一韵仅比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多出一个“惊”字。纳兰驱使古人,得心应手,于兹可见。这一声巨响,应是巨石滚人山谷其声轰鸣所致,从而在巨响中暂结上片。
下片抒发思家的情怀,修辞手法极见高妙。“穷边自足愁怀”,遥扣首韵,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本来就富愁种。更紧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衷,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历史上令人生哀之事多矣,纳兰不胜枚举,无须枚举。故以“只”字界定,仅以下两端“凄凉绝塞,蛾眉遗冢”和“销沉腐草,骏骨空台”,就足以发人无限感慨。但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的只是由此滋生的无限感慨而已,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故下韵“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取孔子“逝者如斯”语意,灵动轻巧,贴切自然;“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纳兰仅活了三十一岁,盛年霜鬓,确是令人生哀的。煞尾“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事,件件桩桩,不随心者多矣,否则,怎会“霜鬓早衰”。
全篇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全词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篇7: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注释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匝地:遍地。
碎叶二句: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拂云堆,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但此处的“碎叶”与“拂云堆”并非实指,而是泛称边地边城。这二句意谓那唐代的碎叶古城早已荒凉,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
雕外句:意谓唯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那寒凝大地,云烟茫茫,愁惨不散的凄凉荒漠的景象。
踟蹰三句: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里化用。意谓正徘徊不前,忽听得山崖轰鸣,仿佛是巨石滚动,又像万丈深壑里发出的惊雷隆隆。
只凄凉四句:绝塞,极远的边塞。蛾眉遗冢,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这里是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骏骨,骏马之骨。此用燕昭王求贤之典。《战国策·燕策》谓:燕昭王欲得天下贤者,遂筑黄金台以求之。郭隗劝其诚以待士、虚心延揽,并用古人以千金买千里马之故事规谏他。后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等。此四句意谓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如今人已死去,但遗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当年燕昭王求贤所筑的高台。
北转二句:意思是说,那河水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星柄仍是横斜向南。斗柄,即北斗星之斗杓。《国语·周语下》:“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注云:“斗前也。”
简析
此篇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觇梭龙之时。(觇梭龙事,目前学界尚存不同观点,或谓西域,或谓东北等,兹不予论。关于此篇作年张草纫《纳兰词笼注》以为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九月,即性德扈驾巡幸五台山之途中。可备一说。)与且比篇写作同时,还写有《梭龙与经岩叔夜话》、《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词。这些作品都带有宏大的景观、凄凉的氛围、浓郁的伤感等特点。本篇也是如此。苍凉凄婉,沉郁幽伤。作者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
篇8:沁园春·试望阴山原文赏析
原文: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赏析:
此篇作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觇梭龙之时。(觇梭龙事,目前学界尚存不同观点,或谓西域,或谓东北等,兹不予论。关于此篇作年张草纫《纳兰词笼注》以为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即性德扈驾巡幸五台山之途中。可备一说。)与且比篇写作同时,还写有《梭龙与经岩叔夜话》、《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诗词。这些作品都带有宏大的景观、凄凉的氛围、浓郁的伤感等特点。本篇也是如此。苍凉凄婉,沉郁幽伤。作者取用赋法,对阴山一带的独特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又借典铺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隐衷。
【奉试明堂火珠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3.自遣原文及赏析
4.大东原文及赏析
5.墨梅原文及赏析
6.塞下曲原文及赏析
7.菊花原文及赏析
8.南乡子原文及赏析
10.《春日》原文及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