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2023-02-22 08:19: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UNERUNN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欢迎参阅。

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篇1: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危害魁首由传统的病毒变为全方位的“网络威胁”,信息安全厂商也适时将工作重心由反病毒升级为反击网络威胁,6日以中、英、德、日四种语言在全球同步发布的瑞星杀毒软件006版,就包含了“木马墙”“卡卡上网安全助手”和“在线专家门诊”三大功能,成为全面反击“网络威胁”的一件利器。

“网络威胁”是指 和不法分子为获取经济利益,利用包括 木马、僵尸网络、间谍软件、流氓软件、网络诈骗、垃圾邮件等工具对网络及用户的攻击行为。与损人不利己的传统病毒相比,它不仅侵害用户的经济利益,也可为攻击者带来经济利益,因而为害尤甚。

0至0月中旬,仅瑞星公司就截获各类病毒766个,其中木马、蠕虫和后门一共占了9%,以窃取各种账号、密码为直接目的的病毒共有000多个(不包含病毒变种),

和以往“冲击波”“震荡波”等恶性病毒大规模发作不同,这些病毒直接以经济利益为驱动,感染范围较小、对电脑系统本身的攻击趋弱,但是对用户信息安全的影响却更直接、威胁更大。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瑞星006新品首先着眼于对个人财务和隐私信息的保护。瑞星个人防火墙内嵌了独家的“木马墙”功能,它使用反挂钩、反消息、反进程注入等方式,直接阻断木马、恶意程序对用户隐私信息的窃取,从根本上解决了即时通信工具、网络游戏、网上银行等账号、密码失窃的问题。

瑞星006新品还全面集成了“卡卡上网安全助手”,表明安全厂商开始了全面扫荡流氓软件的行动。这些流氓软件侵入用户电脑安装插件和后门程序,窃取个人信息、欺骗或强制用户浏览某些网站广告,借以获取巨额商业利益。“卡卡上网安全助手”集反浏览器劫持、反恶意插件、反网络诈骗、快速修复系统等功能为一体,帮助用户能够安全、自主地上网。

篇2:网络威胁报告

网络威胁报告

Intel Security(前McAfee)研究人员已经编译出了最新一份《网络威胁报告》,其中剖析了上个月最激进和广泛传播的恶意软件类型。根据这份报告,他们发现了两种类型的恶意活动:其中一类是基于宏病毒的恶意软件,另一类则是‘无文件’(fileless)式的‘内存中’(in-memory)恶意软件。

宏恶意软件是一种可以追溯至90年代的旧类型恶意软件,宏(Macro)用于描述一组操作记录,在用户点击按钮后即可发动。

宏被广泛用于企业软件,员工们可借此自动化完成一些重复任务。近年来,办公软件给予了宏对计算机更深入的访问权限,除了办公软件之外,还能够与一些低层级的.PC功能交互。

由于这个原因,给予宏的恶意软件重新浮出水面,并通过Word文档大肆传播。这些文档通常通过钓鱼或垃圾邮件发送给受害人,打开之后,它就会问你是否启用宏支持。

一旦用户给予了授权,恶意软件就会自动执行一些影响用户PC的操作。Intel Security指出,给予Office的宏威胁已达到过去六年来最高的水平。

同样的,‘无文件式’(fileless)恶意软件威胁也有着上升的趋势,这种位于‘内存中’(in-memory)的恶意软件,也已经存在了多年。

当然,它并不是100%地无文件,只是将二进制内容留在了硬盘上的其它地方而已。对于反病毒软件来说,它还是很容易被揪出来的。

据Intel Security所述,近期的无文件式而已软件版本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迂回的解决方案,由于完整运行于PC的RAM中,使得检测变得更加困难。

近段时间被观察到的无文件型恶意软件包括Kovter、Powerlike、XswKit等。其数量并没有基于宏操作的恶意软件那么高,但也不容忽视。

篇3:细说网络威胁

从1986年出现第一个感染PC的计算机病毒开始,到现在短短,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DOS、Windows等传统病毒,此时编写病毒完全是基于对技术的探求,这一阶段的顶峰应该算是CIH病毒。第二个阶段为基于Internet的网络病毒,比如我们知道的红色代码、冲击波、震荡波等病毒皆是属于此阶段,这类病毒往往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世界范围的大规模传播。目前计算机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病毒,而是包含了病毒、攻击、木马、间谍软件等多种危害于一身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威胁。

什么是网络威胁?

所谓网络威胁,不光是指CIH、冲击波等传统病毒,还包括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流氓软件(包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浏览器劫持等)、网络钓鱼(网络诈骗)、垃圾邮件等等。它往往是集多种特征于一体的混合型威胁。

网络威胁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网络威胁可分为病毒、流氓软件、攻击、网络钓鱼等。

一、病毒(Virus)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定义已经被扩大化。目前,病毒可以大致分为: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等。

1、引导区病毒(Boot Virus)

通过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引导扇区或者主引导记录进行传播的病毒。

2、文件型病毒(File Virus)

指将自身代码插入到可执行文件内来进行传播并伺机进行破坏的病毒,

3、宏病毒(Macro Virus)

使用宏语言编写,可以在一些数据处理系统中运行(主要是微软的办公软件系统,字处理、电子数据表和其他 Office 程序中),利用宏语言的功能将自己复制并且繁殖到其他数据文档里的程序。

4、蠕虫病毒(Worm)

通过网络或者漏洞进行自主传播,向外发送带毒邮件或通过即时通讯工具( QQ 、 MSN等 )发送带毒文件,阻塞网络的病毒。

5、特洛伊木马(Trojan)

通常假扮成有用的程序诱骗用户主动激活,或利用系统漏洞侵入用户电脑。木马进入用户电脑后隐藏在的系统目录下,然后修改注册表,完成 制定的操作。

6、后门程序(Backdoor)

会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电脑并隐藏在的系统目录下,被开后门的计算机可以被 远程控制。 可以用大量被植入后门程序的计算机组成僵尸网络(Botnet)用以发动网络攻击等。

7、恶意脚本(Harm Script)、恶意网页

使用脚本语言编写,嵌入在网页当中,调用系统程序、修改注册表对用户计算机进行破坏,或调用特殊指令下载并运行病毒、木马文件。

8、恶意程序(Harm Program)

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文件进行破坏的程序,本身不会复制、传播。

9、恶作剧程序(Joke)

不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文件造成破坏,但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恐慌和不必要的麻烦。

10、键盘记录器(Key logger)

通过挂系统键盘钩子等方式记录键盘输入,从而窃取用户的帐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篇4:细说“网络威胁”

细说网络威胁!

从1986年出现第一个感染PC的计算机病毒开始,到现在短短20年,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DOS、Windows等传统病毒,此时编写病毒完全是基于对技术的探求,这一阶段的顶峰应该算是CIH病毒。第二个阶段为基于Internet的网络病毒,比如我们知道的红色代码、冲击波、震荡波等病毒皆是属于此阶段,这类病毒往往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世界范围的大规模传播。目前计算机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病毒,而是包含了病毒、攻击、木马、间谍软件等多种危害于一身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威胁。

什么是网络威胁?

所谓网络威胁,不光是指CIH、冲击波等传统病毒,还包括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流氓软件(包括间谍软件、广告软件、浏览器劫持等)、网络钓鱼(网络诈骗)、垃圾邮件等等。它往往是集多种特征于一体的混合型威胁。

网络威胁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危害,网络威胁可分为病毒、流氓软件、攻击、网络钓鱼等。

一、病毒(Virus)

计算机病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的定义已经被扩大化。目前,病毒可以大致分为:引导区病毒、文件型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后门程序、恶意脚本等。

1、引导区病毒(Boot Virus)

通过感染软盘的引导扇区和硬盘的引导扇区或者主引导记录进行传播的病毒。

2、文件型病毒(File Virus)

指将自身代码插入到可执行文件内来进行传播并伺机进行破坏的病毒。

3、宏病毒(Macro Virus)

使用宏语言编写,可以在一些数据处理系统中运行(主要是微软的办公软件系统,字处理、电子数据表和其他 Office 程序中),利用宏语言的功能将自己复制并且繁殖到其他数据文档里的程序。

4、蠕虫病毒(Worm)

通过网络或者漏洞进行自主传播,向外发送带毒邮件或通过即时通讯工具( QQ 、 MSN等 )发送带毒文件,阻塞网络的病毒。

5、特洛伊木马(Trojan)

通常假扮成有用的程序诱骗用户主动激活,或利用系统漏洞侵入用户电脑。木马进入用户电脑后隐藏在的系统目录下,然后修改注册表,完成 制定的操作。

6、后门程序(Backdoor)

会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电脑并隐藏在的系统目录下,被开后门的计算机可以被 远程控制。 可以用大量被植入后门程序的计算机组成僵尸网络(Botnet)用以发动网络攻击等。

7、恶意脚本(Harm Script)、恶意网页

使用脚本语言编写,嵌入在网页当中,调用系统程序、修改注册表对用户计算机进行破坏,或调用特殊指令下载并运行病毒、木马文件。

8、恶意程序(Harm Program)

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文件进行破坏的程序,本身不会复制、传播。

9、恶作剧程序(Joke)

不会对用户的计算机、文件造成破坏,但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恐慌和不必要的麻烦,

10、键盘记录器(Key logger)

通过挂系统键盘钩子等方式记录键盘输入,从而窃取用户的帐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11、工具(Hack Tool)

一类工具软件, 或其他不怀好意的人可以使用它们进行网络攻击。

二、流氓软件(Rogue Software)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同时具备正常功能(下载、媒体播放等)和恶意行为(弹广告、开后门),给用户带来实质危害。流氓软件包含:间谍软件、广告软件、浏览器劫持、行为记录软件、自动拨号程序等等。

1、间谍软件(Spyware)

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

2、广告软件(Adware)

指未经用户允许,下载并安装在用户电脑上;或与其他软件捆绑,通过弹出式广告等形式牟取商业利益的程序。

3、浏览器劫持(Brower Hijack)

是一种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

4、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

5、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

6、自动拨号程序(Dialer)

自动下载并安装到用户的计算机上,并隐藏在后台运行。它会自动拨打长途或收费电话,以赚取用户高额的电话费用。

三、远程攻击(Long-distance attacks)

远程攻击是指专门攻击除攻击者自己计算机以外的计算机(无论其是同一子网内或处于不同网段中)。远程攻击包括远程控制、拒绝服务式攻击等等。

四、网络钓鱼(Phishing)

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 Web 站点来进行网络诈骗活动,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私人资料,如信用卡号、银行卡账户、身份证号等内容。诈骗者通常会将自己伪装成网络银行、在线零售商和信用卡公司等可信的品牌,骗取用户的私人信息。

五、垃圾邮件(Spam)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定义垃圾邮件为:(一)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的电子邮件;(二)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三)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四)含有虚假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的主要来源包括邮件病毒产生的、商业性的恶性广告邮件。

如何防范网络威胁?

传统意义上单一功能的病毒已经不断发展为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一个混合体。它是包含病毒、攻击、间谍软件等多种危害于一体的网络威胁。因此,要解决网络威胁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只依靠单一的一款产品。而是需要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上网安全助手等多种防护手段互相联动、配合,采用技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去进行全面立体的防范。

篇5:反击网络执法官

作为管理软件的“网络执法官”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对于深受其害的小菜们一定对他非常痛恨,今天我们以网管及被管理者的身份说说该软件的执法过程、突破过程,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网络上对“网络执法官”的描述:可以在局域网中任意一台机器上运行网络执法官的主程,它可以穿透防火墙、实时监控、记录整个局域网用户上线情况,可限制各用户上线时所用的IP、时段,并可将非法用户踢下局域网。该软件适用范围为局域网内部,不能对网关或路由器外的机器进行监视或管理!

因为在网络上传闻它可以穿透防火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但在软件方有没有这种说法,我就不清楚了,可能是一些拥护者把他神圣化了,于是俺开始研究他如何穿透防火墙的。读完此文您也就知道“穿透防火墙是怎么实现的”。

其实“络网执法官”是通过ARP欺骗来达到管理目的,网络关于ARP欺骗的文章很多,不太清楚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其实“络网执法官”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管理软件,其功能虽说更全面、更稳定但也和其它软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分别。要想知道他是怎么管理所在网段而不让所管理的工作站上网,这还要追寻到网络通信原理上面。因为此软件主要特性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所以其它我就将他简化了,图表一是IOS七层参考模型主要功能。

网络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使用者方面:传输、会话、表示及应用层

我们知道,我们的通信是和网络的七层协议密切相关的,以下我们虚拟一个局域网,来讲解网络通信过程及“网络执法官”的管理过程,

当我们在七层协议最上层,主机A想和其它主机通信,比如telnet到主机B,各层都为数据打包后在封装自己能识别的数据标签,我们只说四层以下的通信过程,如图二。

1、当数据包到达传输层,由于telnet使用TCP协议,传输层将上层传过来的数据不变在封装TCP的包头以便目标主机可以正确解包,继续向下层(网络层)传递。

2、网络层同样不会改变之前的数据包,当然也包括之前的任何头文件,首先主机A要对目标主机作判断,他会用自己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结果是172.16.12.0,然后在拿自己的掩码和主机B的IP地址作与运算,结果是172.16.12.0,这个时候他知道他们在同一网段内,这时他会封装自己的IP及目标的IP地址,同上层传下来的数据一下向下传。

3、数据链路层其实包括两个子层,一是LLC子层另一个是MAC子层。我们知道在以太网中通信是物理寻址的,在这层中会封装自己的MAC地址及对方的MAC地址。当然用户是没有通知他MAC地址是多少的,这时主机会查自己的缓存表,看有没有主机B的MAC地址,如果有就封装,否则他会发一个ARP的地址解析广播包,该包只会存活在该网段并且以打了标签,虽说所有的主机都可以收到该广播包,但只会传递到该主机的数据链路层,更确切的说传递到了数据链路层的高层就给丢弃了。

4、接着该数据会从我们的网线等传输介质传出去,主机B当收到数据的时候进行相同的工作但是作相反的操作,我相信不用解释太多您能明白,如图三所示。

篇6:网络安全威胁报告(一)

网络安全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

全球综合性网络安全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安博士公司基于网络安全监控平台与安全威胁趋势,发布了20网络信息安全威胁趋势报告,主要焦点如下:

1. SNS恶意代码攻击常态化

SNS已经成为恶意代码实施攻击的重要平台。那么,年SNS平台作为恶意代码攻击的主要手段,其表现方式主要为:一种是捏造搜索结果而导致安全威胁。比如在搜索朋友或着名艺人网页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虚假网页以及网页携带恶性编码或等事件。另一种是,盗窃SNS个人信息或进行数据伪造。即在twitter、Facebook等网站,植入恶意网站地址或者改变SNS传送的博客地址,以此来达到窃取个人信息和进行恶意代码攻击事件。

2. DDoS攻击智能化

7.7 韩国DDoS攻击事件之后,各种恶意代码混合,有的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DDoS攻击。这种情况在2011年也会一直持续,特别是变种恶意代码会成为 2011年DDoS攻击的主要手段。此外,利用SNS使僵尸电脑在短时间内受到DDoS攻击的机会也会大幅增加,这种与SNS相结合的DDOS的攻击将会在2011年变得更加活跃。最后,随着电子商务网站模式和网上支付的日益兴起,犯罪集团将目标瞄准了支付通道,支付通道也成为了2011年DDoS攻击的重要目标。

3. 攻击目标军事化

正如像针对伊朗核电站设施的网络攻击那样,用于军事化目的的网络恐怖袭击和网络战争将日益频繁。针对国家基础设施(比如电力、军事、高科技、城市交通等)的恶意代码攻击,主要目的就是削弱甚至摧毁敌对国综合国力,从而恶意代码攻击源从个人转换为国家,由一群技术爱好者变味了国家军事人员,

4.智能手机威胁金钱化

从20出现的智能手机恶意代码到2011年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智能手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第一,针对手机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暗中发短信或拨打电话的恶意软件,将出现大幅增长。第二,利用智能手机屏幕较小而很难看到整个网络地址的缺点,诱导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用户点击恶意网页或钓鱼网站。

5.恶意攻击无线网络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办公市场的兴起,无线网络基础建设大幅度提高,年急剧增加的无线网络接收器和终端之间的情报传输,由于与有线网络不同,无线网络以电波形式传递信息,因此非法 安全保护措施脆弱的AP,成为了2011年网络信息安全7大威胁之一。

6.针对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漏洞的攻击

2011年,针对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漏洞的网络攻击将更加频繁。一种方式是:如果利用云计算漏洞,准备多台主控服务器,让僵尸电脑里的恶性代码直接找主控服务器。这时候利用虚拟专用服务器,虚拟构建的多台主控服务器来有效管理僵尸电脑网络。另一种方式是:盗用已构建的云计算平台,自由使用该平台资源。

7. 0日攻击方法的高度化

整个2010年,汇报了无数0日攻击[Zero-day]的弱点。微软公司或Adobe公司即使拿出了‘保护模式”等安全对策,但是攻克的方法已经早就传播开来。预计在2011年可能出现多种进攻方法,将被立刻用于制作恶意代码 。除此之外,预计,在线游戏、移动游戏、网络游戏等将成为 攻击的对象。同时预计,为了回避安全程序的诊断,隐藏方法也将更加智能化。

到2011年,以SNS平台为基础的恶意编码将成为 一个新的话题;其次,随着无线网络 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以及移动办

篇7:反击威胁 苹果06首次安全升级其他漏洞

苹果3月1日对mac os x系统进行了2006年的第一次升级,编号2006-01的这次安全升级修正了mac 10.3/10.4中的17个漏洞,其中就涉及日前连续招来恶意软件、打破苹果无毒神话的ichat和safari。

今年2月中旬,mac os x系统遭遇了首个木马leap.a。leap.a以latestpics.tgz文件为载体,利用ichat聊天工具传播,会以自身替换掉用户在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的应用程序,使用原文件名保存自己的执行代码,非常阴险。

leap.a被披露后苹果迅速作出回应,称这不是病毒。在本次安全升级中,苹果表示:“ichat现在会使用‘下载确认’对话框来警告未知或危险文件类型的传送。”

leap.a出现之后,safari浏览器也曝出zip文件处理漏洞,并被安全机构列为高危级,

其间还出现了一种利用苹果蓝牙软件的蠕虫,不过被利用的漏洞在8个月之前就已发现,苹果也在编号2005-06的安全升级中提供了相应补丁。

其它15个安全升级还包括safari中另外3个漏洞修正、apple mail下载确认、filevault改进、unix绑定程序(php、rsync、perl等)完善、rss跨站点脚本漏洞修正等。

关 键 字:其他漏洞

【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相关文章:

1.网络威胁成新患网上银行首当其冲

2.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论文

3.管理员对不同企业网络安全威胁类型的解决

4.威胁的近义词

5.安全的作文500字:安全,重中之重

6.威胁的反义词是什么

7.网络安全试题

8.网络安全标语

9.网络安全宣传周

10.网络安全总结

下载word文档
《反击网络威胁成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