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2023-02-21 08:24: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梨瓜女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篇1: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忆家二首,忆家二首殷尧藩,忆家二首的意思,忆家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忆家二首

作者:殷尧藩  朝代:唐  体裁:五绝   新霁r林初,O花贴岸舒。故乡今夜月,犹得照孤庐。

树拥溪边阁,山浮雨后岚。白头归未得,梦里望江南。

篇2:忆“家”

“家”是一段一段散落在记忆杯子里的回忆,时间随着一次又一次地搬家推移,记忆影片在播放,记忆的画面在倒退……我的世界……时空错落……

小区停电的时候,周围被黑暗笼罩。小孩子们耐不住寂寞,玩起了捉迷藏。这时候如果有哪个“小鬼”不守规矩,躲到不属于范围的区域外的话,那他就会被我们孤立。除非他哭红了鼻子,“队长”或许会网开一面地说:“下次再这样我们就不和你玩了啊!”于是,下一轮的游戏又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开始了……

这里的小孩几乎都是跟随父母做生意来到这里的,他们或许是暂住,或许是久居。而我已经在这儿住了五年光阴了。算是“老辈”了。我会带领伙伴们一起迎接刚般来的“朋友”,也会在对要搬家的伙伴离别时,学着电视里的台词“以后要常写信给我们哦!”只是那时正上幼儿园的我好像还不知“写信”为何物呢!

后来我们家也搬走了,看着伙伴们送来的“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重复以前说过的台词。我明白了为什么以前走的那些伙伴会哭得比我们说话还大声,为什么会扯着父母的衣角央求着要留下来。可大人的安排,孩子们何尝不是只有随从呢?六岁的我到了父亲的老家——坐汽车离小区要6小时的一个乡下小村里……

村里的孩子们跑来看我这个不会说本地话的“外来人”,看着他们对我指手画脚,我很生气却又不敢发作,只是觉得鼻子酸酸的,便开始哭了起来,小孩子们便一哄而散。

在村里的日子是充实的。稍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在上学,邻居家有个很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她叫“秋”。她整天跑来找我玩,到山上去摘叫出不名的果子;到小溪那里垒沙堡,捉那种肚子有圈圈的小螃蟹,把它们关在沙堡里。往往这些小螃蟹会在逃生的过程中把我们精心制作的沙堡弄塌。她会用掺夹粤语的普通话跟我说山上有一个“红屁股虫”,她会对我形容晚上路边上空飞舞的萤火虫有多漂亮,她会……我总是瞪大了眼睛听她说。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和《少年闰土》里,闰土给鲁迅的感觉一样。而我也会在伙伴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们讲故事,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我讲着《白雪公主》,《丑小鸭》……每当故事讲完的时候,他们又嚷嚷着再讲一个,那时候的我感觉真的蛮得意的,呵呵……

上小学了,我被妈妈牵着手,幼儿园还没读完的我稀里糊涂地进了一年级的教室。好在后来的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过偶然也会做一些糊涂又危险的事,比如说有一次,我们两三个人结队到倒塌的山岭腰间玩耍,然后被校长逮个正着。第二天就很“光荣”地当着全校的面站在讲台上接受“教育”。那时,我最初的动机是把自己的一支笔包来,然后埋到山腰那里。再等个十年八年的,最后把它拿出来的时候看它会不会变成神笔一样金光闪闪。现在想想,这也许就是对“幼稚”最好的诠释吧!

父亲病逝后,又一次的搬家结束了这四年的乡间童年。现在我的家算是定居下来了,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从前的“家”,从前的好友,从前……

我在暑假的时候回到最初住过的那个小区,那里的房子有些依旧,有些已经翻新了。我找到从前住过的那栋房子,那个房间。我发现门是半掩着的,上面插着一串钥匙和几张大头贴卡,照片上是个陌生少女。呵呵,我在想,她或许也是跟随父母来到这儿住的吧!这套出租房,早已不知换了多少个主人了。

我回到从前住了四年的小村,准确地说现在那已经是一个发展中的新村了。家家盖起了小洋房,走的是宽敞平坦的水泥道。唯有不变的是我家的小屋——矮矮的,旧旧的,在洋房包围下显得特别突兀。这座小房子除了附近的亲戚用来堆放些杂物之外便无人问津。“吱呀——”我推开了木门,蜘蛛们慌忙逃开仿佛我是一个入侵者一般。五年了,我离开这里有五年了。我的小房摆设依旧,床铺,椅子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我曾用过的墨水瓶,尺子都安静地躺在那儿,显得好久好旧。床上有个装杂物的编织袋,尘埃已经改变了它最初的色彩。我试图把灰尘抖落,可是用手一扯,“嘶——”编织袋裂了……。我的心一愣,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回忆也那么不堪一击。但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封存了我的一段记忆在里面。我轻轻地走出这扇门,许多年之后我还会回来,回忆从前,也回忆现在……

时空交换回到了现在,网络替代了信件,偶尔上网看见熟悉的头像亮着。沉默一阵,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个字

“在吗?”

嘀嘀——“在啊!”

“哦。”

嘀嘀——“有事吗”

“没啊。”

嘀嘀——“哦”

沉默……想要说的话却无法用冰冷的文字表达出来,更何况是虚拟的文字。面对电脑屏幕发着呆,嘴角微微上扬,这牵强的微笑呵。戴上耳麦,悠悠的曲调在耳际回荡……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

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

老街坊,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篇3:深秋忆家散文

深秋忆家散文

透过窗户,我能看到一片爬满青苔的瓦檐,青灰色的瓦片上仿佛刷了一层薄薄的绿漆。屋外的一大排壮实的白杨树,在屋檐的掩映下光着半截身子。枝叶密布,绿意盎然。每天都会有贪玩的小蝉,躲在绿荫里,叽叽喳喳的喋喋不休。我就想到虞世南的: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唔、又是一晌的发呆。

日子总是在闲散中过的飞快。一转眼,回家已经十来天了。每天这转转那转转拖者一身懒散。游手好闲。不过这种闲是一种发在内心的闲。是一种什么也不干也不觉得不安的闲。

家总是温暖的。即使远在千里万里,也会时常萦绕心头。多少次梦到穿着奶奶做的黑布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每一步都那么踏实。只是奶奶现在老了,做不了针线了。我也大了,很少在家了。

然,真正回来后却是一种我想不到的感受。除却温馨闲散,还有一层隐隐的疏离。村里的人情礼节、婚丧嫁娶也不太关心了。常常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想来也是,初中就开始住校了。

庄稼人就是这样忙一阵、闲一阵。此刻正是农闲,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坐在阴凉的路口,唠些家长里短。谁谁家的猪昨晚下了几个崽、哪庄的女人和谁谁相好……我不喜欢凑这个热闹,宁可蜗在家里看些闲的'不能再闲的书。其实也有一丝顾虑,因为话题一旦扯到我身上,通常会围绕两个主题展开——“大学生”和“找媳妇”。

和大人没什么话倒是常和孩子闲聊。住的近的我还认识,远点的就不认识了,但也大都知道是谁家的孩子。只是印象中的他们还都长在他们爹妈的背上。时间过的好快呀!突然他们就这么大了……在他们稚嫩的戏耍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时、我也和他们一样,光着脚丫在泥土里奔跑……只是现在都已经变了,我再也笑不出他们那么干净的笑了……

原谅我吧!真的记不清是舒婷还是顾城的话了。“任我泪流满面吧!青春的盛宴已没有我的席位。”

——后记

写下这些的时候是在家里,整理出来时已经坐在苍白的台灯下了。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对一种东西的情感,只有在远离之后,才有勇气和欲望去梳理。

篇4:家乡小巷——上海忆家

我去上海是因为班级组织的一次参观。

大巴车行驶在上海的高架桥上,上海的景致从车窗外次第浮现又倏忽掠过。我看见细雨在车窗上微妙细碎地敲打,精灵一样在玻璃上画出一道道晶莹剔透的水痕,一眼看去像是一道道裂痕横贯在我的视野里;我看见冰冷而精致的雾气在路面之上交错弥漫,光与暗的分界如此鲜明锐利;我看见法国梧桐的枝叶与女贞白色的花朵;我看见古老的建筑与灯光;我看见风,看见汹涌的江水和雾气中的长桥。

它们渐次进入我的视野又渐次消失,像是流过指缝间的细沙,仅仅刹那目光的触碰,却反射出华美无比的光。

上海是一个华美的城市,初见时令人惊艳迷醉。短暂的一个小时,我们在外滩流连:看将入夜时外滩的波光流离,游船在水面上慢慢前行,对岸浦东新区高楼上巨幅的led广告灯打出“i?sh”;听外滩上的半点钟鸣,风声辽阔,身后古老而华贵的建筑仿佛在尘世黄昏的声音中呼吸不息。迷雾在缭绕翻转折射霓虹的光彩,所有的五光十色是当时手里攥着的相机网罗不住的上海风情。

我们顺着路慢慢地驶过。若说整个上海是一块华贵的绸缎,那么道路便是其上的线。这些线或宽或窄,或长或短,在这块缎子上穿插纵横交错相通,绣出了古塔新楼,绣出了整城繁华灯火阑珊。

我穿行于外滩古老而华贵的建筑下的小巷中,却忽然有点空空落落的感觉。

是不知从何而来的,想念。

想念什么呢?

——是想家吧。

雨在下。

下雨时的上海很迷人。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空落下然后在柏油马路上碎成一百片一千片,每一朵散碎的雨花都浸润着黄浦江的气息。慢慢地雨渗进了道路,道路开始氤氲着水的气息;慢慢地大巴穿行在梧桐的华盖之下,我看着路,看着那个开始展现自己风韵的上海。

曲阳路的广玉兰在宽阔的叶里开成风景,似乎有清淡的香气弥漫。虽然坐在车里闻不到,但想象里总有幽幽的味道。这道路并不宽,但也不窄,枝叶掩映,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道路两旁树木繁盛,天光从枝桠间倾泻下来,光线交错:光、影;光、影;光、影。

真美。

可是却有种薄凉如水冰的疏离感也慢慢地从心里蔓延开来。我终究是不属于这里的。这里也不属于我。

夜色里的上海透着奢靡的气息。从窗户里看见上海灯火绚烂,千百条道路从目力不可及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另一个目力不可及的地方,车辆的灯在宽阔的道路上拉出条条光带;街边的路灯或商店里的灯光覆盖了每一个角落,高楼的霓虹灯闪闪烁烁起伏不定,浩渺如星海,好似夜空的倒影。

忽然有点空空落落的感觉。是不知从何而来的,想念。

想念什么呢?

——是想家吧。

我站在窗子前面眺望家的方向,可是目力所及皆是高楼林立车辆汹涌,灰色的云层在地平线上徘徊。

我看不见我所想念的地方。

想,想灯光淡淡的家,想家前的那条小巷。那条小巷很窄,窄到只能容下一辆车行驶;那条小巷也很深,深到曲折蜿蜒足有千米;那条小巷还很老,老到屋顶上枯死的瓦松盖了一层又一层。那是条非常非常普通的小巷,普通的像一个平凡无奇的人,狭窄曲折,大块的石头砌起便是墙,没有上海的华贵也没有夜晚的灯火绚烂。它只是很安宁。春天的时候积雪融化,水滴从人家的檐上滴下来,啪嗒啪嗒,水珠儿便渗进了墙缝里。死寂了一冬的青苔与瓦松此时又有了生气,淡淡的绿意在每个角落氤氲。人家庭院里的桂花与水杉树在从巷中吹来的风里微微颤动,好像这天还没怎么发芽,隔天来看便已是舒展了枝条,绿意盎然。

小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经过那条巷子,却从未仔细看过它。长大后,上学走的是另一条路,便与它更加远离了。

然而不知为何,当我已经离开它很远时,当我站在窗户前看上海的灯火阑珊时,那些关于它的记忆,却像海潮一样铺天盖地地涌来,瞬间盖满了我的世界。

这条小巷,是我归家的路。

我的双脚最初踏到的第一条路,便是它。十数年的时光里我行走在这条路上。它看着我被妈妈牵着踉踉跄跄地走去幼儿园;它看着我被妈妈的自行车载着上小学;它看着我自己走路回家;它看着我骑着自行车赶去补课;它看着我坐在电瓶车上等着父母回来。它看着妈妈抱着已经睡熟的我从幼儿园回家;它看着爸爸在路的那一头看我走远;它看着每日父母叮咛我注意安全。它看着我慢慢地长大。

我也用脚步,丈量着小巷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小巷是有生命的。当我走过时,小巷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默默地呼吸微笑。在小巷的一段围墙外,有一个荒芜的庭院。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围墙的那边是什么,为什么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女贞与水杉的枝条。那个时候的女贞树还没有现在这么高,青翠细嫩的枝条轻轻地搭在墙头,阳光在枝叶间细碎地舞动,猫咪懒洋洋地踩着瓦行走。现在女贞的枝条已又粗又直,遮蔽了所有的阳光,树对面的房屋早已翻修过,当年的猫儿不知道去了哪里……

我想念我门前的小巷呵!

这条小巷的感觉何至于此?说不清。这条路上我走过,其他的路我也走过,然而一切的路,甚至是繁华的都市的路,都比不上这条路。而走上了这条路,仿佛家便在眼前,这种感觉是永恒不变的:原来我所想念的,一直都是我的家啊!

眼前上海的夜色忽然变的模糊又遥远,我的心似乎早已飞回了家。心带着我的思念在小巷里奔跑跳跃,穿过女贞枝头白色的花朵,在蓝幽幽的瓦松上滑行而过,逆着风仰望雨季的天光,然后敲响了我心心念念的家门。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篇5:家的琐忆散文

家的琐忆散文

大部分人一生都会住过一处以上环境条件不一样的住所,和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人生中不同阶段的家,它总会给我们带来一段段温馨的回忆,正是这些温馨的回忆串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故乡的家

故乡的家是我的娘家,也是我终生牵挂的家,永远的家。

它是由一直三间的土坯瓦房一增加到现在的一幢两层小楼和与其相互垂直的四间土坯瓦房组成的,留有我从出生到现在斑斑驳驳的记忆,曾经点点滴滴的美好。

房前有涓涓溪流,屋后是绵绵群山,左面是一片方方正正的果园和菜园,右面是一块郁郁葱葱的松林和竹林,“门前小河通四海细水长流,屋后青山连五洲苍松不老。”“果园菜园年年瓜果飘香,松林竹林岁岁松竹舞美。”是父亲曾经对它的赞美。

春天是家最热闹的季节。春节刚过,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拎着礼品,携着小孩,家一下变得热闹了,庭前的欢声笑语中伴着祝福,屋内锅碗瓢盆中浸着菜香。稻场上,暖暖的阳光映着亲朋好友们灿烂的笑脸,方桌上摆放着香甜可口的糕点,孩子们追逐玩耍,四个大人围坐在方桌上打着小牌,周围有许多看热闹的亲朋好友,时而打牌输了的人嘴上多了一根纸胡子,引来一阵阵嬉笑声,赢了的人大声叫好,传来一阵阵喝彩声,不打牌的三三两两地聊着一年中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到吃饭的时间了,饭桌上美味佳肴让孩子们垂涎欲滴,他们不顾斯文地用手拿着鸡腿啃,用叉子叉着鱼,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们欢聚一堂,觥筹交错,互相祝福,笑声一片。

拜完年后已是正月十五以后,家似乎变清冷了一点,但大地已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了,房前屋后又出现了一些忙碌的人们,他们开始为春耕做着准备。

茶叶慢慢地抽出了嫩芽,远处近处的茶园像变魔术似的一天比一天绿了,桃花和梨花露出了笑脸,人们一边话着家常一边摘着茶叶,茶园里时而传来姑娘们悦耳的山歌声,家又变得热闹了,家在歌声缭绕中,在茶香氤氲、花团锦簇中显得分外妖娆了。在这个时候家里通常又多了一些鸡宝宝,鸭宝宝,它们成群地叽叽喳喳悠闲地散着步,可爱的样子给家增加了无穷的乐趣。

夏天的家是清凉和绚烂的。没有城市炽热阳光所带来的热浪和沉闷的空气,一阵阵悠悠的凉风从山谷穿过,沁人心脾,吹干了人们脸上还未来得及擦去的汗水。

屋右的丛林是天然的凉棚,小时候午饭后,我们姊妹几个爱拿着一个大大的簸箕放在丛林间干净的平地上,躺在簸箕里,看从丛林间筛下来的碎碎点点的金光,听着竹林和丛林带来的阵阵松涛声、树上聒耳的蝉鸣,享受着习习的凉风,看着小树枝间飞来飞去的红蜻蜓,看地上排着队忙忙碌碌的小蚂蚁……

屋角的红牡丹和白牡丹争奇斗艳,花台上的鸡冠花红得像火,端午花美得像霞……把家装扮得如诗如画,绚丽多彩。

秋天的家是载满丰收的。墙上挂着一串串红通通的辣椒,簸箕里装满了一颗颗金灿灿的玉米,走廊上堆着又红又结的红薯,又黄又大的南瓜,粮仓里堆满了金黄的稻谷,粒粒圆的黄豆……篮子里装满了黄澄澄的梨和柿子,盆里装着咧着嘴的石榴和又甜又脆的枣子……家里装满了丰收的果实,父亲母亲穿梭在里地和家之间,脸上总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的家是宁静的。秋天把家盛得满满的,家像一个吃饱了的孩子,变得宁静而从容。这个时候,妈妈总会将收获的红薯和萝卜送到地窖里,把地里的白菜腌制好放在菜坛里,没事在家里坐在火盆旁取暖,一边纳着鞋底,或缝补着衣服,一边看着电视,偶尔也串串门和邻居们聊聊天。

小时候的冬天,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火桶,空间足够可坐三个孩子,桶下放着温度适合的火,我们可以安全、温暖而又舒适地在桶内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妈妈做手工活。

一场大雪后的清晨,有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家显得更加宁静了,万籁俱静,银装素裹,屋旁的竹子总爱一展它们谦虚的风格,弯着腰对冬天深深地鞠着躬,而松树仍一如既往地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以展示它们的高洁……

世外桃园的家

初二那年暑假,我十三岁,妹妹十岁,爸爸对我们说:“今年暑假,你们姐妹俩随我去我的木耳厂,那儿是我们暑期临时的家,我让你们去锻炼一下自己的生活能力,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第二天早晨,我们随同爸爸出发了,朝霞映红了我们灿烂的笑脸,晶莹的露珠在小草上对我们眨着眼睛,野花在路边对我们绽开一个个微笑,我和妹妹像两只快乐的小鸟在羊肠小道上雀跃。

不一会儿,我们的'鞋子就被打湿了,“我的脚有些痒。”妹妹撩开裤脚,原来是一只山蚂蟥正在她脚上吸着血,妹妹吓哭了,爸爸用力将山蚂蟥除掉了,不一会儿,同样的遭遇又发生在我的腿上了,我咬着牙拔掉了那只可恶的山蚂蟥,一进山,蚂蟥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一下子变得小心翼翼了。

走过那段羊肠小道,我们披荆斩棘地一直向下走,下到半山腰,爸爸指着我们那个家的位置,两座险峻的山峰中间的平地上有一个像火柴盒一样的小房子,一条白色的玉带从山涧绕来绕去,最终消失在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之间,没想到这儿竟然还有陡峭的山谷,爸爸说那个最高的山峰叫松山寨,旁边还有一个美丽的瀑布因为形状像老牛的屁股,所以叫“老牛撒尿”,这让我和妹妹又好奇又害怕。

大约走了四十分钟,我们终于到了山谷,顺河而下,走了三段平路趟过了两道河,终于在第三道河边看清了爸爸所说的家的真面目:两间土坯墙的茅草房,房子的右侧有一个松树做的猪栏,里面养了一只一天前捉来的小猪,左侧边是一个坡面的草坪,一条大河绕河而过,房后是一片平整的菜地,里面有帮爸爸看厂的一位叔叔种的各种青翠欲滴的蔬菜。

走进屋便是一间厨房,隔壁是一间房间。厨房里的灶台是由石头夹杂黄泥土砌成的,一个装米的圆桶和上面的盖就组成了吃饭的桌子,两条长凳的凳面是由一棵树干从中间锯开而成,四条腿是由八根树枝截断浑然天成,再看看房间里面的床是由树木搭成,上面铺有稻草和被子,这一灶、一桶、两凳、两床便是这个家的主要家当了。

不一样的暑假生活开始了,我和妹妹负责烧饭和做家务活,喂养那只小猪,洗三人的衣服,其余时间做作业。

每天早晨总是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早饭后,我便去门口的河里洗衣服,挽起裤角,光着脚丫,感受软软的沙子从脚底滑过的惬意,坐在石板上,一边看奔腾而下的水花快活地跳着,一边洗着衣服,妹妹总是在我身旁的河边挖着猪草,等我洗完衣服晾好后再帮她完成喂猪的任务,我们再一起到那只米桶上写一个小时的作业,收拾好作业后,再一起去菜地里摘菜烧饭,妹妹负责生火,我负责烧菜。

下午的自由活动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我们有时拿着书躺在河边的大石头上看书或唱歌,有时挽起裤角在河里玩耍,有时会去“老牛撒尿”瀑布那儿用小石头砸牛屁股,有时去山上帮爸爸摘木耳,有时会为猪宝宝找点可口的蔬菜逗它玩……

白天的家是热闹的,是一部天然的交响曲,有鸟鸣声,有在山上帮爸爸干活的工人的砍树声、吆喝声、说话声在山谷里回荡。

晚上的家是宁静的,周围的群山把家围得像一口井,月亮静静地躺在山顶,洒下一片清辉,远山近水像披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家像一个在摇篮中的孩子,听着潺潺的河水为它弹奏的摇篮曲在夜色中慢慢地睡去,我们也在梦幻中慢慢进入梦乡。

“我们今天亲自捞鱼做一顿美味吧,看谁捞得多。”爸爸宣布着。

“太好了!”我和妹妹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们父女三人穿着短裤短褂,信心满满地各自拿着一只爸爸专制的鱼网,在河里捞着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爸爸捕得最多,有十几条,妹妹捕了五条,而我只捕了少得可怜的三条,河里圆溜溜的石头长了许多青苔,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河里,成了落汤鸡,爸爸和妹妹见了我忍不住捧腹大笑,笑我输得最惨。

我狼狈不堪地回去换了衣服,深感捕鱼的不易,那晚我们吃了爸爸烧得一盘最美味的鱼,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吃的亲自捞的鱼。

听爸爸说那座山上有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做成“神仙豆腐”,我和妹妹十分好奇,请爸爸做我们的老师。我们跟随爸爸在山上摘了许多树叶,回来洗净,再把它们揉成汁,加些水,用纱布将汁过滤一下,去除茎和渣,再用草木灰搅成水,用纱布过滤一下,将过滤后的草木灰水倒一点到树叶汁里,搅匀后放好,一小时后,一盆“神仙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神仙豆腐”制作好后,爸爸用刀把它划成四四方方的小块。

碧绿的豆腐吃到嘴里凉凉的,软软的,甜甜的,成了最好的防暑降温食品。

暑假结束了,我和妹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两个月的简陋的家,两个月的暑期生活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我们从劳动中获得了许多快乐。

筒子楼里的家

结婚后,和老公住在厂里的老宿舍楼筒子楼里,一层楼里住着四户人家,三家一家三口的,一家老两口和三个未出嫁的女儿,筒子楼中间是一条走廊,没有阳台。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虽说是四家,感觉亲如一家人,除了休息的时间,有人在家的时候每家门都是敞开着的,四个家庭的任一成员都可以随意到其它三家串门聊天,茶余饭后,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最开心的是吃饭的时候,三个小孩可乐坏了,谁家菜好吃就在谁家吃,在自己家反而吃得很少,因为孩子们都觉得别人家的菜比自己家的菜好吃,这是他们的天性,大人们捧着碗,随便到哪家,别人都会客气地请你吃菜。

孩子小不会走路,照顾不过来的时候,大人们谁有空闲时间就会主动地抱过去照顾一下,像是自己家的孩子,每个外出回来的人总要给每个孩子带点礼物或好吃的。

邻居间是友好而宽容的。邻家小妹最爱抱我家儿子,有一次,她正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裙子准备去亲戚家,几个月大的儿子在她身上撒了尿,尿湿了她漂亮的裙子,无奈之下又回去洗澡重新换衣。更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是,儿子一岁多的时候把邻居家饭厅当成卫生间了,一要上卫生间便直奔他家饭厅,对孩子的这种不懂事的行为,大人们从没有一句怨言。

邻居间是团结友爱的。记得有一天晚上,一家发现有贼入室,惊动了其它三家人,大家齐心合力地捉住贼,交到了派出所。

有谁家有矛盾争吵的时候,其它三家都会过去劝解,两人摩擦的火花还未点燃就被扑灭了。

四位家庭主妇经常一起上街买菜,一起逛时装店买衣,一起分享如何烹饪和理财,冬天的时候,聚在在楼梯口晒太阳打毛衣,聊着天,夏天的时候,摇着蒲扇,一起散步,一起去广场跳舞。

……

筒子楼现在也不多了,仅存在的也各自装上了防盗门改成了单门独户,防盗门虽然安全了许多,但关上了防盗门的同时却也同时关上了自己的心门,人们之间的交流似乎变得少了。

八年住在筒子楼生活,留给我太多美好的记忆,让我难以割舍,搬到新家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无从适应,因为没有了大家庭的一种其乐融融的一种氛围,突然间觉得孤独了,经常怀念那一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感,那一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居。

篇6:忆君王,忆君王谢克家,忆君王的意思,忆君王赏析

忆君王,忆君王谢克家,忆君王的意思,忆君王赏析 -诗词大全

忆君王

作者:谢克家  朝代:北宋 依依宫柳指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

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篇7:忆家,忆家裴夷直,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忆家,忆家裴夷直,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 -诗词大全

忆家

作者:裴夷直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天海相连无尽处,梦魂来往尚应难。

谁言南海无霜雪,试向愁人两鬓看。

篇8:高中诗歌赏析:家的记忆忆

高中诗歌赏析:家的记忆忆

忆【家】。

四川,

那才是我真真的`家.

在那里,有着许多的伙伴.

在庭院外面,

有个竹子林,

在林子里,

不知道摔过了过少次,

不知道笑过了多少次.

过去了,

再也不会来了.

燕子在电线上唧唧地叫,

我听不懂,

或许在唱着歌迎接春天的到来.

兔子在笼子里钻来钻去,

活泼乱跳着,

似乎在跳着动人的舞.

那个家,

有我的爷爷奶奶.

曾经去过山边砍树,

还去过河边洗衣服,

更去过山上摘果子.

…….

那一幕幕,

都体现着乡村生活的乐趣.

【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相关文章:

1.忆作文

2.忆读书

3.忆读书笔记

4.忆现代诗歌

5.忆小学

6.《春日忆李白》赏析

7.月夜忆舍弟赏析

8.忆金陵,忆金陵王安石,忆金陵的意思,忆金陵赏析

9.忆友诗歌

10.李商隐《忆梅》

下载word文档
《忆家,忆家殷尧藩,忆家的意思,忆家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