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

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

2023-02-21 07:57:3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以前叫四十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欢迎阅读借鉴。

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

篇1: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

-03-13 来源:《中国企业家》记者 吴琼

3月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在长安俱乐部举行第十一届“两会”沙龙 ――“2009:经济危机下的企业战略”,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沙龙上如此表示:

美国在过去1已经把民间力量用完了,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不得不动用国家力量,而且动用得相当多、相当深,

倒过来我从这个方面也看到了中国的两个机会:其一,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实际上动员民间力量只有10%到20%,中国若动员民间力量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美国掉下去了,我们的企业家赶快要起来;第二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体制改革,不管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中国人做生意,只要给他一个体制保障、一份安全感,这个生意就大了。

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我利用不了这个机会,因为金融危机跟我的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我特别希望中国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在全世界都有危机的时候,中国还在8%的增长,资源、品牌并购好机会全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个机会利用不好,中国人要遗憾100年。

篇2:俞敏洪:中国合伙人

5月17日晚上,也就是电影公演前的晚上,我邀请小平、王强到家里吃饭。吃饭和电影没有关系,这是我们的常规活动。我们这几个人,要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就会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和电影中的故事一样,我们几个人把新东方带上了纽交所上市公司的道路,友情和财富都有了完美的结局。上市后一切都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矩运作,我们这帮闲云野鹤般的人物,都不是太习惯公司正规化运作带来的束缚。小平和王强逐步退出了新东方管理层,作为股东身份,他们到今天一直保持着。我作为新东方的主要代表,没有办法和他们一样功成身退,只能被锁在新东方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和我的个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经向媒体真情表达过,把新东方带上市一直让我很后悔。当然,我知道实际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新东方当时也只有上市才能解脱面临的诸多困境。尽管上市后又有了不同的困境和麻烦,但新东方毕竟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了。

很多人都在猜,我们三人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呵呵,我们依然是合伙人关系。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为归国留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我们都是基金的持有者。新东方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一句口号:“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前半句话是新东方的现实,后半句话我们正在通过基金努力实现。我们也还是新东方的合伙人,因为我们都是新东方的股东,继续在为新东方的发展做出各自的努力。同时,我们更是友情的合伙人,从进北大互相认识三十多年,从同学到同事到合伙创业,我们此生注定了会在一起创造很多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必将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续到未来。

篇3:俞敏洪: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微博发表观后感,大部分人觉得这是一部春春励志电影。这几天我的手机也收到不少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朋友发来的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电影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电影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约我见面聊天,见面后很兴奋地告诉我韩三平希望把新东方的故事拍成电影。实际上是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到北大文化部担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思想新颖、思路敏捷,对于音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强烈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学生艺术团,我的同班同学王强是艺术团团长,他们俩人一起把艺术团折腾得热火朝天,演出地点远达青海。当时的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能力,是一个被男同学和女同学都不待见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说法,我就是台下的一个普通观众。

小平和我讲完之后,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电影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我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电影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讲完这些理由后,小平当时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会和韩三平传递我的观点。

过了几个月后,小平告诉我电影剧本已经转到了陈可辛手里,并且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决定开机拍摄。我问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电影,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小平说新的电影剧本除了留下他当初起的角色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之外,故事情节已经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东方没有关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时候,小平打来电话,说陈可辛已经拍完了电影,初剪片已经出来了,他看过之后还是挺受感动的,尽管不能说完全是新东方和我们的故事,但是电影确实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样,从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来评价一下电影本身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答应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强一起吃了晚饭,我还叫上了另外两个朋友——赛富基金的阎焱和易车网的李斌,都是我们北大的师兄师弟。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电影是在一家咖啡厅用投影仪放的,屏幕小、声音差、光线暗,没有真正看电影的感觉。电影刚开始十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会不自觉地把电影的情节和现实中的新东方进行对照,把电影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实中的三个人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甚至都没法判断电影中展示的人物个性是否有吸引力。电影中成东青的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申请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但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电影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好坏。看完之后我对小平说,我对电影不发表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一定不会客观。审美需要距离,我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几天后小平告诉我,陈可辛、黄晓明希望和我见面聊一聊,我说就不聊了,因为我确实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们的判断。其实,我当时的判断是认为这部电影不会有吸引力,没有料到现在这么多人去看,并且说好,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这个时候,因为剧组已经启动了对于《中国合伙人》的宣传,预告片也放上了各视频网站,社会上已经有人在议论新东方和这部电影的关系,包括新东方有没有投资等等。为了澄清这层关系,我发表了一条微博:“最近不少朋友问我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不是以新东方为原型拍摄?新东方有没有参与投资?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陈可辛在媒体上也做出了回应,也不希望大家把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扯得太近,把成东青看成俞敏洪。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和现实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关系,也不一定没有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想,这样双方一表态,至少新东方和电影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当然,现在看来要想真正保持距离还是挺难的,因为太多的人现在自然认为那就是新东方和我们这帮哥们儿的故事。

电影定在5月18日正式上映。5月8日,小平给我写信,让我去参加5月13日在清华大学会堂举行的电影首映礼。两天后,陈可辛亲自给我发来短信,邀请我参加首映礼。我想不管怎样,这是因为新东方而触发的一部电影,客观地说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人的梦想、奋斗、心酸和成功,所以就答应陈可辛去参加首映礼。5月13日晚上到了清华会堂,第一次见到了陈可辛导演。陈导比我想象的要矮一点儿,但朴实谦和,有谦谦君子风度,一起聊天也比较畅快。后来又见到了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并和黄晓明一起合了影。电影开演之前大家一起要走红地毯,我最后还是没走,因为本质上我还是不希望这部电影和我联系得太密切,陈导最后也表示理解。我坐到剧场里等待电影开始,发现冯仑和牛文文就坐在我边上。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依然没有摆脱主观对照立场。电影的场景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相比,做了一些调整,音乐配上后感觉好了很多。电影结束后,全场站起来鼓掌,也许这反映了观众的心声,觉得电影不错吧。主持人把演员叫上台后,又把我、徐小平和王强叫了上去,让我们谈谈看电影的体会。我就说,这是一部电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对号入座;其次,尽管电影的情节很精彩,但现实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的纷争更加残酷,但友情也更加浓厚。后来我通过媒体才知道,那天晚上有很多明星名媛都参加了首映礼,可惜我基本都不认识。

篇4:《中国合伙人》俞敏洪演讲

《中国合伙人》俞敏洪演讲

《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微博发表观后感,大部分人觉得这是一部春春励志电影。这几天我的手机也收到不少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朋友发来的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电影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电影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大概一年多前,小平约我见面聊天,见面后很兴奋地告诉我韩三平希望把新东方的故事拍成电影。实际上是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小平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到北大文化部担任团委文化部长,在北大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思想新颖、思路敏捷,对于音乐、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有着天生的强烈兴趣。当时北大有一个学生艺术团,我的同班同学王强是艺术团团长,他们俩人一起把艺术团折腾得热火朝天,演出地点远达青海。当时的我,在北大没有任何显山露水的能力,是一个被男同学和女同学都不待见的人物。所以,按照小平的说法,我就是台下的一个普通观众。

小平和我讲完之后,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电影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我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已经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我们唯有尽力把新东方做得更好,而不是拍电影去宣传自己的功成名就。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自己的形象(哪怕是经过艺术改造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我和小平讲完这些理由后,小平当时基本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会和韩三平传递我的观点。

过了几个月后,小平告诉我电影剧本已经转到了陈可辛手里,并且对电影剧本进行了改编,决定开机拍摄。我问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电影,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小平说新的电影剧本除了留下他当初起的角色名字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之外,故事情节已经基本被改掉了。我想,既然和新东方没有关系了,也就不用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今年年初,大概2月份的时候,小平打来电话,说陈可辛已经拍完了电影,初剪片已经出来了,他看过之后还是挺受感动的,尽管不能说完全是新东方和我们的故事,但是电影确实值得一看。我想不管怎样,从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置之度外来评价一下电影本身还是可以的,所以就答应小平一起去看片子。那天晚上,我、小平和王强一起吃了晚饭,我还叫上了另外两个朋友——赛富基金的阎焱和易车网的李斌,都是我们北大的师兄师弟。大家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了初剪片。电影是在一家咖啡厅用投影仪放的,屏幕小、声音差、光线暗,没有真正看电影的感觉。电影刚开始十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会不自觉地把电影的情节和现实中的新东方进行对照,把电影中的人物和我们现实中的三个人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价这部电影,甚至都没法判断电影中展示的人物个性是否有吸引力。电影中成东青的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申请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但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电影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好坏。看完之后我对小平说,我对电影不发表我的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一定不会客观。审美需要距离,我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几天后小平告诉我,陈可辛、黄晓明希望和我见面聊一聊,我说就不聊了,因为我确实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他们的判断。其实,我当时的判断是认为这部电影不会有吸引力,没有料到现在这么多人去看,并且说好,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这个时候,因为剧组已经启动了对于《中国合伙人》的宣传,预告片也放上了各视频网站,社会上已经有人在议论新东方和这部电影的关系,包括新东方有没有投资等等。为了澄清这层关系,我发表了一条微博:“最近不少朋友问我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不是以新东方为原型拍摄?新东方有没有参与投资?我到今天也没见过陈可辛或任何演员,所以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有什么关系,当然更没有参与投资。徐小平和我提过这部电影,但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陈可辛在媒体上也做出了回应,也不希望大家把这部电影和新东方扯得太近,把成东青看成俞敏洪。电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和现实中的任何人都不一定有关系,也不一定没有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想,这样双方一表态,至少新东方和电影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当然,现在看来要想真正保持距离还是挺难的,因为太多的人现在自然认为那就是新东方和我们这帮哥们儿的故事。

电影定在5月18日正式上映。5月8日,小平给我写信,让我去参加5月13日在清华大学会堂举行的电影首映礼。两天后,陈可辛亲自给我发来短信,邀请我参加首映礼。我想不管怎样,这是因为新东方而触发的一部电影,客观地说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人的梦想、奋斗、心酸和成功,所以就答应陈可辛去参加首映礼。5月13日晚上到了清华会堂,第一次见到了陈可辛导演。陈导比我想象的要矮一点儿,但朴实谦和,有谦谦君子风度,一起聊天也比较畅快。后来又见到了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并和黄晓明一起合了影。电影开演之前大家一起要走红地毯,我最后还是没走,因为本质上我还是不希望这部电影和我联系得太密切,陈导最后也表示理解。我坐到剧场里等待电影开始,发现冯仑和牛文文就坐在我边上。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依然没有摆脱主观对照立场。电影的'场景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相比,做了一些调整,音乐配上后感觉好了很多。电影结束后,全场站起来鼓掌,也许这反映了观众的心声,觉得电影不错吧。主持人把演员叫上台后,又把我、徐小平和王强叫了上去,让我们谈谈看电影的体会。我就说,这是一部电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对号入座;其次,尽管电影的情节很精彩,但现实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的纷争更加残酷,但友情也更加浓厚。后来我通过媒体才知道,那天晚上有很多明星名媛都参加了首映礼,可惜我基本都不认识。

5月17日晚上,也就是电影公演前的晚上,我邀请小平、王强到家里吃饭。吃饭和电影没有关系,这是我们的常规活动。我们这几个人,要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就会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和电影中的故事一样,我们几个人把新东方带上了纽交所上市公司的道路,友情和财富都有了完美的结局。上市后一切都要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矩运作,我们这帮闲云野鹤般的人物,都不是太习惯公司正规化运作带来的束缚。小平和王强逐步退出了新东方管理层,作为股东身份,他们到今天一直保持着。我作为新东方的主要代表,没有办法和他们一样功成身退,只能被锁在新东方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和我的个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经向媒体真情表达过,把新东方带上市一直让我很后悔。当然,我知道实际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新东方当时也只有上市才能解脱面临的诸多困境。尽管上市后又有了不同的困境和麻烦,但新东方毕竟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了。

很多人都在猜,我们三人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呵呵,我们依然是合伙人关系。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为归国留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我们都是基金的持有者。新东方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一句口号:“出国留学的桥梁,归国创业的彩虹。”前半句话是新东方的现实,后半句话我们正在通过基金努力实现。我们也还是新东方的合伙人,因为我们都是新东方的股东,继续在为新东方的发展做出各自的努力。同时,我们更是友情的合伙人,从进北大互相认识三十多年,从同学到同事到合伙创业,我们此生注定了会在一起创造很多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必将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续到未来。

篇5:《赢在中国》俞敏洪经典语录

《赢在中国》俞敏洪经典语录

1.学英语好比学鸟叫,你在树林里学鸟叫,当有四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英语四级,当有六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英语六级,当有许多鸟落在你肩上,说明你成了鸟人。

2.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成就是成正比的。

3、俞敏洪在《赢在中国》点评语录

蜗牛的壳是自己加上的。

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

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

做人要大方、大气,不放弃!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

心中平,世界才会平。

学会给别人机会。

名次和荣誉,就像天上的云,不能躺进去,躺进去就跌下来了。名次和荣誉其实是道美丽的风景,只能欣赏。

只要出于同情心和面子做的事,几乎都会失败。

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沉淀于泥沙,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4、俞敏洪:人要像树一样活着

于《赢在中国》第三赛季36进12现场演讲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5.你说我是猪,不对,其实我连猪都不如。

很多人失去了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这时非常无聊的。严重了就成了马家爵,因为别人不请自己吃饭就郁闷地要杀人。

6.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7.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女生的微笑。

8. 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钱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作。我俞敏洪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单词,用1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都高的多。

9.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

(1)专业方面,成为中国前100名;

(2)人文方面,读500本书。

(3)英语。

10.如果你要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为一棵树,傲立于大地之间;而不是做一颗草,你见过谁踩了一棵草,还抱歉地对草说:对不起?

篇6:俞敏洪是如何学习英语的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民盟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他是中外闻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由他创办的新东方学校目前已经占据了北京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超过15万人次,国外的留学生70%是其弟子,由于他对留学事业的杰出贡献,被尊称为“留学教父”。他精通英语,尤其擅长词汇,在词汇方面的造诣几乎已经到了一种无人能及的地步。他所著的GRE词汇精选系列丛书,专为GRE考试复习而准备,同时也可用于水平的提高,掌握这些单词即可具备高级英语水平。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成功永远是人的一种心态而不是做事本身;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学会“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具体来说,待人应该像水一般随和,而做事如同爬山,目标永远是山顶,要努力一步一步地去爬,达到成功。在努力的过程中,奋斗的心态就是一种成功,而人的一生中,成功是永远没有终结的。

俞敏洪说,做一个成功的人,并不要求一开始你就比别人好很多,但一次比别人好一点,一件事比别人好一点,一天比别人好一点,日积月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遥遥领先,别人已经再也无法赶超你。

学英语的三个“境界”

俞敏洪很形象地引用了苏东坡的三句话来比喻学习英语的三个境界。

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背单词,学语法,是一种刻意的学习,是一种零散的印象;

其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学到一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处于一种停滞无法飞跃的阶段,这时甚至都有些力不从心;

其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完成质的飞跃,达到与英语融为一体时,你在说英语时没有意识到你是在说它,而是感觉和说母语一样自然。

俞敏洪说我们的学习,就应该追求第三境界:当你在翻译英语时,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没有意识到你是在说英语,那种熟练程度,好比把家乡话翻译成普通话一样自然。

留下让自己感动的日子

面对学生,俞敏洪深情地回顾起自己的学习、奋斗、创业的历程,他说:“在人生中,一定要留下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

多年前,他还只是江苏江阴县一个贫苦自卑的农村孩子,下决心要参加高考,就是为了摆脱贫穷。而那时最高的理想,也就是常熟师范这样一所大专学校,但他考了两年都失败了。最后,是英语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油灯下,他用最机械的办法死背300句英语句子,从中文译到英文,又从英文译到中文……这种笨办法让他勉强考上了北大;刚进北大因为英语基础太差连降几级,连课也听不懂,甚至受到老师的嘲笑,他又苦练口语听力;意识到学英语的重要,创业最初为争取办英语补习班的资格,他陪人喝酒差点喝死……

但俞敏洪最终成功了,走过那些写满苦累奋斗的日子,新东方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时。他说:“8年前,我还拎着糨糊桶,在学校四处偷偷张贴托福班广告,那时如果有人告诉我,我会成为一家年收入近亿的培训学校的校长,我自己也会觉得疯狂。”

篇7:俞敏洪是如何学习英语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正在与世界不断接轨的国家,目前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英语。尽管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汉语对于他们只是兴趣而已,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用汉语来做科学、技术工程、文学历史方面的研究。现阶段全世界通用的研究语言,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基本都还是英语。

第二,目前全世界日常交流语言是英语。因此,只要我们心中有想要走遍世界,或者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更多工作和生活机会,那么学习英语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论是学习英语还是其他学科,比如我们从小学习数、理、化,那种痛苦在长大之后还会时不时想起。有人会问,为什么从来都不觉得汉语学习非常困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自觉地跟着爸爸妈妈学说话,跟着老师学认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重复自己所说过的话、用过认过的字,熟能生巧之后就能够自如运用,所以学习的痛苦就被消弭掉了。

学习英语难的原因

第一,我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时代,我们每天在教室里面学1到2个小时英语。而工作之后,我们的英语学习时间最多是一天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学过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忘了,忘了再重新学,自然而然你的语言水平就会在原地打转。

第二,中国老师教英语的问题。中国的语言教师本身口语和听力是比较差的,他们的长项通常是在词汇语法和阅读上面。我们发现,中国很多中小学甚至大学的老师在教学中都以阅读词汇或者语法为主,而对于语言中最重要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这三个东西,基本不太涉及或者涉及很少。等学生们长大后,会突然发现自己尽管掌握了几千个单词,也能阅读一些复杂的英文文章,但是一到听说和写作就招架不住,就产生了“哑巴英语”的现象。

现实环境如此,那么未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应该放在听力、口语和写作上,因为这三个方面才是交流性语言的重点。你先学会了听,就算你不会说,你听懂了就可以想办法回应对方;如果你口语很好,那么交流就会顺畅;如果同时还能进行很好的写作,那么你不光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没问题,远距离的文字交流也会变得更加通畅。

篇8:俞敏洪给8090的经典语录

1.在大学里的学习,不能再以成绩为骄傲,应该骄傲的是你在大学学会思想上的成熟、个人独立人格的发展、独立的思考能力或者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感,这些东西比你的成绩重要很多。在大学,要把自己从一个吃奶的孩子变成一个独立的顶天立地的人。

2.为什么你不要自傲和自卑?

你可以说自己是最好的,但不能说自己是全校最好的、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最好的、全国最好的、全世界最好的,所以你不必自傲;同样,你可以说自己是班级最差的,但你能证明自己是全校最差的吗?能证明自己是全国最差的吗?所以不必自卑。

3.年纪大了,人们看重不再是外表,不是你帅不帅,而是看你的内心的魅力:你的气魄、气概。

4.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5.你说我是猪,不对,其实我连猪都不如。

很多人失去了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别人一句话、一个评论就使自己生气一个月。这时非常无聊的。严重了就成了马家爵,因为别人不请自己吃饭就郁闷地要杀人。

6.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7.使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女生的微笑。

8.要引人敬意,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钱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作。

9.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

(1)专业方面,成为中国前100名;

(2)人文方面,读500本书。

(3)英语。

10.如果你要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为一棵树,傲立于大地之间;而不是做一颗草,你见过谁踩了一棵草,还抱歉地对草说:对不起?

11.没有经过世事复杂的简单是表面的简单,没有经过人世沧桑的单纯是虚假的单纯,没有经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无的自信,没有经过大起大落的平静是肤浅的平静,没有经过权利考验的超脱是伪装的超脱。大风雨后才有最晴朗的天空,大经历后才有最豁达的人生。

1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更新才能维持;人既活在过去也活在未来,老朋友老同学一起有很多话题是因为过去,但没有未来关系便会陈旧。真正美好的关系是既有过去又有未来。过去的回忆让人温馨,未来的期待让人激动。朋友关系如此,夫妻关系也如此;任何一方停止进步或志趣不一,分道扬镳就是迟早的事情。

13.转发朋友短信:世说英语:就算是Believe中间还是有个Lie;就算是Friend最后还是免不了End;就算是Lover最后还是会Over;就算是Forget也得先Get才行;就算有Wife心里也夹杂着If.真是对英语单词内涵的天才创意。

14.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听到该消息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乔布斯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他,世界从此不同。因为有他枯燥的世界有了鲜活,因为有他沉闷的世界有了创意,因为有他单调的世界有了色彩。在他创新的心中更有一个博大的心,让每一个人的手中都包容了世界并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

15.你拥有的痛苦全世界所有人都拥有过,你没有拥有过的更加深刻的痛苦,这个世界早就有过。这个世界容不得抱怨,充满抱怨的情绪,充满复仇的情绪,充满对别人仇恨的情绪永远无法成功,惟一要做的是解放自己,解放思想,要自己跟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让自己长出隐形的翅膀飞向遥远的高空。

16.人在世界上应该独立地生存,尤其是精神上的独立;这并不意味着不和别人打交道或不互相帮助。但有人就像藤一样,总要依赖缠绕于墙、树、甚至腐朽的木棍才能生存,最后常把树缠死;人应该像树一样,扎根土地,独立成长,树与树之间枝杈相交,那是感情的交流、友谊的问候,但精神就像树的主干,永远独立。

17.自卑会伤害人,过分自信又接近狂妄,我们需要真正的自信。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如果一个人能够坦率谈论自己的失败和挫折,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势,不再以自己的长相和身材为意,能够面对别人的讽刺打击宽容地微笑,能够知道现在干的事情有意义,并且经过努力能够做更好的事情,这大概就是自信。

18.在一块荒地上,草长得最快,然后慢慢地灌木会长出来,再后来各种杂树会长出来,草和灌木丛因为没有阳光就消失了。很久后松树就会从杂树下长出来,慢慢就超过杂树,最终千百年挺立在那里。人也一样,有些人像草、灌木和杂树一样,表面长得很快,却不持久,有些人成长很慢,但却像松树,成长了就是大才。

19.这么多学生考研,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很多学生确实喜欢某个专业想进一步深造,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结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很多学生改变命运的顽强精神;坏事是有些学生为了回避社会而考研,这样会进一步弱化学生未来的竞争能力,一个人竞争实力的增加不仅仅靠读书,更靠现实中打拼。

20.时间本来是完整的、安静的,但现在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切成了碎片,每天做着几十件事情,但睡觉前一想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杯具啊!就像生命被切成了一段一段似的。神龙只能完整了才能纵横天地之间,被肢解后就没有了生命。如果一天能够专注于读一本书,和一个人交谈,做一件喜欢的事情,该多好啊。

【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相关文章:

1.俞敏洪演讲稿

2.俞敏洪语录

3.俞敏洪经典语录

4.俞洪敏语录

5.《赢在中国》俞敏洪经典语录

6.俞敏洪励志语录

7.俞敏洪励志座右铭

8.俞敏洪北京大学演讲

9.俞敏洪北大演讲稿

10.俞敏洪经典励志句子

下载word文档
《俞敏洪:金融危机是老天给中国的一次机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