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

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

2022-09-14 08:24: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njou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

篇1: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

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

一、学位是无能人的遮羞布

比如说清华的水木年华,他们两个长得比我还要难看,而清华的女生又特别少,根本就轮不到他们两个,两个人在宿舍里特别的孤单和痛苦,最后说我们两个互相唱歌安慰安慰好不好?就开始唱歌,没想到两个人的声音和在一起就变成了很好听的男声二重唱,所以两个人就背着吉他,先到系里表演然后到学院表演,再到北京各个高校表演,到最后他们连清华大学的学位都不要了,两个把学位一扔继续唱歌,这个就属于我刚才说的,他们就开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我流浪一辈子我就唱了。

我蛮佩服这个决定的,为什么呢,清华大学学位固然很好,但是与你终生喜欢的东西相比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到底,学位是无能的人的遮羞布而已。我觉得大学学位是要拿的,但是在大学学位之上不管是出国还是考研,就要跟你人生真正的目标相结合了,否则你就是为了拿学位而拿学位,这样的话会很悲惨。

二、能力就是软资格

我们生活中一般有两种资格,叫做硬资格和软资格。硬资格就是你拿到了各种各样学位 书。比如说你拿到复旦大学的学位证书总比拿到江苏师范学院的学位证书要硬气点,包括找工作的时候,但是也就是那么一点点。拿到哈佛大学的一定比复旦大学的要硬气点,但是就算哈佛毕业的人来新东方找工作,大部分也会被我们拒掉,因为很多人有这样的学位,但没有相应的软条件,比如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对中国现实正确的看法,没有做事情的正确的心态,那你就缺乏软资格。

软资格是什么?就是在我们一生的奋斗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智慧和学识,这次你不会拿到学位,但是你会发现你的知识和境界比人高一筹,这就是软资格,也就是自己真正的能力。

一个人真正有能力之后,别人是能看到的,一定能看到的,从你的眼神,从你的动作,从你的谈吐,从你的语言,从你做一件小事的状态,别人就能立刻判断出来,你到底有没有能耐。

三、清华MBA刷厕所的管理逻辑

我来讲一个小例子你们就明白了。上周清华大学的一个MBA学生到新东方来应聘工作。面试的时候,我只问他一个问题,我说:“请在一秒钟之内告诉我,你最得心应手能够做且必然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他想了一两分钟,最后告诉我说:“俞老师,我最擅长的是跟人交流。”

我说:“你都两分钟没跟我说话了还算是善于跟人交流?”

然后他就说:“MBA就是综合管理,我的综合管理能力很强,我懂人力资源,我懂市场,我懂市场营销,我懂公关,我懂后勤行政物流,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我说:”对不起,我不能用你,因为从你刚才的一番话我就知道了,你什么都不能干。”当一个人说自己什么都能干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能干。

其实我真想听到的是这么一句话:“俞老师,我能帮你打扫厕所吗?”我想,清华大学的MBA如果有勇气这样说,我就会受到心灵的震撼,我一定会把厕所给他打扫。我如果给他两个厕所,他打扫得很干净,那我就会深受感动,一个拿着如此好的学位的'人能够非常心平气和地把厕所打扫得如此干净,那是伟大而了不起的。

如果到最后,这个清华大学的MBA,把新东方厕所打扫得如此之干净,以至于我都敢把便池里的水喝了,你想,我是什么感觉。我立刻会给他晋升,给他四个厕所。当他把四个厕所也打扫得极其干净,我会给他什么?

肯定不是八个厕所,同学们,世界上的道理永远是从量变到质变。当他四个厕所打扫完了以后,我一定会把其他几个打扫厕所的人让他管了,他就成为了新东方厕所卫生部部长。这就进入了管理岗位了,不要忘记。

然后等他把这些人也管好了,我会干什么?我会把新东方后勤系统给他管了。然后他把新东方的后勤系统如果也管得很好,那我就把后勤行政两个系统都给他,特别任命他为新东方后勤行政副总裁,就是新东方第三把手。

万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翘了辫子,总裁不就是他的了吗?对不对,当总裁就是这么当出来的,不是说你一上来就是要当总裁。所以,你一秒钟内就应该说,我最擅长什么,我最能干的是什么,我干了以后绝对出成绩的是什么。

四、说走就走才称得上是旅行

说到极端境界,你真要喜欢干什么并不一定要等到有了钱以后。比如说很多同学都想旅游,都在想着我要成为百万富翁,然后开始旅游。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真想要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旅行家的话,今天晚上就可以开始走,背上你的背包,拿一个碗,拿一根棍子,一路走,默默无闻地走,我们还从来没有听过要饭饿死人的,真的没有过。

如果你要做得更加智慧一点,你怎么做?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告诉媒体说,我从今天开始,作为复旦大学的学生不学了,我决定要饭,我要从上海要到拉萨。

我想媒体就会一路跟踪报道,复旦大学学生是怎么要饭要到拉萨去的。等到你要到拉萨,你就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要饭专家了,美国就会立刻给你发签证,邀请你从阿拉斯加要饭要到佛罗里达。

你的生命就这么灿烂了,你等十年要完饭以后,十年要饭流浪日记就会变成世界上着名畅销书,你就变成百万富翁了。生命就是这么灿烂的。

五、研究 的大师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自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搞 研究。搞不懂怎么的他就喜欢上研究 了,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 研究到一九九五年,穷困潦倒。他惟一的工作就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老师,每个月拿个一两百块钱。

但是到一九九五年新东方学校已经不错了,我邀请他到新东方学校来上课,他说:不来,我一来上课,备课就要好几个小时,上课又要好几个小时,太浪费我研究 的时间了。我以为他这辈子就是这样,捧着 的书一辈子穷困潦倒了。

无论什么学问,搞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欣赏。到了一九九五年,他对这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结果美国召开一个中国现代史研讨会,邀请他过去作主题发言,发言的时候感动了下面一个老教授。这个教授研究了三十年 ,在美国就是找不到人可以谈 ,没想到中国有个傻瓜也研究了十五年。这下这个教授高兴了。

篇2:俞敏洪:人生的地图_人生感悟

俞敏洪:人生的地图

从中学开始,我就对地理很感兴趣,而最感兴趣的就是地图。面对一张地图,我能够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测算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并且想象着一路的山山水水风光无限。直到今天,收藏地图依然是我的癖好。高考那阵子,我最骄傲的就是能够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用飞快的速度画出来,并把一个个国家和地点标在上面,渴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到这些地方走一走。大学的时候,我旅行过一些地方,骑自行车,徒步旅行,或钻在火车的座位底下,怎么省钱怎么来。但更多的时候只能对着地图发呆,梦想着自己哪一天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全世界行走,想着想着心中还会涌起一阵激动。

工作后经济条件允许了,我开始把自己的旅行梦想从地图上搬到现实中。从小在大自然中长大,每天都能够看到日出日落,斗转星移,因此对自己的方向感充满了自信,觉得走到任何地方都不太容易迷路。因此只要有朋友一起出去,我都会承担指路的任务,或者干脆自己亲自把朋友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我在朋友中认路的能力是出了名的,几乎总能找到我要到达的地方。我一个人也走过很多地方,很少有迷路的时候,因此对自己的方向辨别能力产生了过分的自信,总以为即使没有地图,也能走遍天下。

直到碰上了几件事情,才使我懂得没有地图或其他设备指引方向,自以为很好的方向感,只是一种错觉。有一次和朋友开车到呼伦贝尔草原旅行,汽车开进草原后,突然发现天地浑然一体,四面都是无穷无尽的绿草伸向天边,根本分不出东南西北,汽车只能在茫茫的草原上打转。最近有一次我在美国开车旅行,没有地图造成的痛苦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从纽约开车到波士顿,本来只要走95号高速公路一直开就到了,因此我就没有带上美国地图,但开到一个路段之后,前面因为交通事故堵得水泄不通,因此我只能从一个出口开出去,结果开进了美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很多纵横交错的不规则街道,一会儿我就失去了方向,由于小镇没有地图卖,我们只能向居民问路,他们都热情指路,但我们还是常常绕回小镇,最后折腾了两个小时,才发现另外一条大路的入口离我们只不过两英里左右。

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教训是,以后如果没有地图我再也不进入陌生的地方,这也使我深刻意识到预先弄清楚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是多么重要。我们很多人对自己最终想要得到什么都很清楚,但对于如何设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却常常草率。如果你问人们五年或十年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够清楚地说出来,比如到国外读书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啦;(人生感悟  )但很少有人认真去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甚至连路能不能走得通都不知道。于是很多人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就开始迷失方向,盲目转圈,走了很多弯路,甚至走错了道路,与既定的目标背道而驰,还有一些人走向了死路。

所以,在走向人生的目的地之前,先为自己设计一张人生地图就十分重要,在地图上要把起点标出来,把目的地标出来,把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标出来,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付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原定的路径走不通,要知道如何确定新的路径。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走向一个结果,同样重要的是走向结果的路径选择。有人生的地图在手中,走在风中雨中你都不会迷失方向,你的一辈子就会比你想象的走得更远,到达的目的地更多,因此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彩。

篇3:俞敏洪:人生五句话

第一句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到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我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办“新东方”的这十几年中逐渐养成的,包括我对待老师和员工的态度,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比如,让我们今天就学会微笑,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西方社会,你走到很多地方人们都在微笑,尽管你知道那是职业性的,你依然能感觉这些微笑的人们很亲切。如果我们“新东方”的员工每个人都板着脸上班,大家就会感觉像窒息了一样,可能我们给他再多的钱他也不一定在“新东方”干了,除非他是个喜欢受气的受虐狂。

第二句 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业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是在每一天的过程中生活,每一天都不幸福,就等于整个生命都不幸福。所以尽管我们注重事业的结果,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

人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欢乐是生命本身的渴望,人类是世界上惟一会笑的动物,但不是惟一懂得欢乐的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有欢乐的天性,这从很多小动物欢乐地奔跑和嬉戏中能够看出来。人类的生存常常必须有比维持生存更高的目标,因为人类除了物质生活,还必须要有精神生活的满足,因此人类必须比动物付出更艰辛的劳动。在物质方面,我们希望今年元一个月的工资,明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3000元一个月,毕竟2000元和3000元给我们带来的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使精神生活大获全胜。文章出自:www.tui555.com 推推文章网

曾国藩说过:“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他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收获。曾国藩的意思很简单,把种子撒进地里,种子自然会成长,长到最后自然会有收获,但是在维护庄稼成长的过程中给它浇水和施肥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庄稼才会长得健壮,收获才会更好。另外,你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过程是你人生最美好的体验。迎着太阳的你走向美丽的大地,看着夕阳西下,你扛着锄头回家,这种感觉难道不是很美好吗?差不多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寻求每一天的充实。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大学生谈恋爱,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辈子,这实际上是不真实的,只是在表达一种愿望而已。但我们还是在说,因为至少在那一刻,我们这样的表达是真实感情的流露。追求永恒的爱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因为人在爱中永远充实。但现实生活并不是这样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100对里有90对最后会分手,最后结婚了的还有一半会离婚。你说爱情能永恒吗?所以最真实的说法是:“我今天,此时此刻正在真心地爱着你。”明天也许你会失恋,失恋后我们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那我们就去体会,去体验,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第三句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也许飞机能够在两点之间直飞,但即使飞机飞行,如果前面有个大气流,也通常只能绕过那个大气流飞行。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第四句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汽车的质量越高,开得就越快。比如像奔驰和宝马这一类车,它们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发动机系统上,还体现在刹车系统上。你开这些车的时候,就敢于高速行驶,www.tui555.com因为你知道,只要你踩刹车,车就能稳稳地停下来,不至于翻车或跑到马路外面去。但当我们开夏利车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开得和奔驰车一样快,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让它跑得太快了,就很难刹车了,说不定就会撞栏杆或者翻了。所以说,没有把握停下来的人是跑不快的人。

我在滑雪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我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于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结果我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滚到山下,摔了很多个跟斗。我发现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最后我反复观察别人是怎么停,怎么滑的,然后再一点点地学,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练了一个星期,我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就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最后一句 放弃是一种智慧,缺点是一种恩惠

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句话,开始不理解,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终于开始明白其中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著于自己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不愿意放弃。结果呢,你捏着不放,别人就不会把他的东西和你一起分享。没有放弃就没有得到,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分享理论。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在人与人之间学会交换和分享,这个收获百倍于你一个人把六个苹果吃掉的收获。这是因为你放弃了五个苹果而获得的,所以大家想一想,放弃是不是一种智慧?

那什么叫“缺点是一种恩惠”呢?就像我们刚开始说的那样,如果我们是完美的,我们就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了,这人还有什么活头?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我在美国看过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大家都知道钱的作用在于能买到物质世界上你所需要的全部东西,但惟一买不到的就是你心灵的充实、别人的友情以及你真诚的爱情。由于这些都是买不到的,所以你越有钱,心灵就越空虚,你就会极力用钱来填补自己的空虚,最后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以吸毒来代替,使自己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所以我说,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篇4: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文章中,说了一个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而另一种动物则是蜗牛,蜗牛绝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色塔顶端,它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俞敏洪一直认为,他是一只蜗牛,我也这么认为我自己,但即使再掉下来几次,我都会跟着俞敏洪的脚步再继续爬!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可以看到雄鹰所俯视的世界俞敏洪在北大的成绩不好,但他坚持;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慢慢体验,成绩不代表人的一生,而在于他如何去改变自己的一生。

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在中国北大的校园内,俞敏洪的演讲让我的思想心态、行动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升华。

篇5: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我拿起一本《永远的勋章》,读了起来。当我读完《俞敏洪:蜗牛人生》时,这篇文章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人们常常会这样认为:不聪明的人,将来一定干不成大事业。在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明白事实实际相反。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是俞敏洪,他的家境很穷,所以没有多少文化,俞敏洪也不很聪明,但是他凭着自己的能力,竟然考上了北大。俞敏洪靠自己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考上了北大。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在到了北大之后,俞敏洪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差,于是发奋读书。五年就读了八百多本书,可最终还是班上倒数几名。他虽然落后了,但是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我们班上体育课,刘老师把我们带到地下活动室。我们沾沾自喜,终于可以不用在烈日下暴晒了!这时,刘老师说:“你们从这个阶梯出发,一步一步地跳上去!”我不由得想:这个阶梯真高,还要一步一步地跳,想累倒我们呀!刘老师有说:“你们上了阶梯后,沿着操场的跑道跑半圈后,在从另一边梯子下来。”同学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该我先跳,我跳完阶梯后,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跑操场半圈后,我简直想呕吐了,下楼梯时我只能恢复少许体力。我折腾了几个回合后,有点难受,刘老师又说:“再坚持一个回合!”我要瘫倒了!可是我想:凡事不要怕困难,要奋勇向前!于是我坚持又跳了一个回合。这时,下课铃打响了,我觉得一种莫名其妙的快乐涌上心头。是啊,凡事都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篇6:蜗牛人生俞敏洪读后感

俞敏洪,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江苏江阴市一个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木工,时常被乡亲们请去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的父亲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破瓦捡回来。有时候去田野里做农活甚至是去镇上买菜,只要看见有砖头石块,他的父亲也会捡起来带回家。久而久之,俞敏洪家的院子里就有了一个大大的砖堆。

俞敏洪不知道父亲捡回这些破砖头有什么用,家里的院子本来就不大,被那堆砖石一挤,几乎没了转身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在院子的一角东测西量了一阵之后,用那堆破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露天而养的猪和羊赶进了小房子,院子里也更清净了。

俞敏洪惊呆了,他没想到父亲可以用捡来的破砖碎瓦盖起一间房子。而他的父亲则笑着说:“雄鹰可以在几分钟内就飞上金字塔,蜗牛也能通过日复一日地不断努力而爬到塔尖!”

父亲的话给俞敏洪带来了深刻影响:只要心中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每块破砖都是有用的!父亲盖小房子的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自己的.梦想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

从此,这个只知道在庄稼地里打“游击战”的野小子开始静下心来学习,先是明确了自己“要上大学”的目标,但他先后考了两次大学都落榜了。俞敏洪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他只是觉得是自己的“砖头”还没有捡够,于是继续“捡砖头”,第三次,俞敏洪终于顺利考进了北京大学!

上了大学后,俞敏洪再次明确了自己的新目标:创办中国最好的培训机构!新东方学校成立后,他牢记父亲的“捡砖头”理论,平均每天都给学生们上十个小时的课。很多同时期创办培训机构的老师都吃不了这样的苦,纷纷放弃了,只有俞敏洪坚持了下来。不仅如此,俞敏洪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出版了《GRE词汇精选》等数十本英语教学著作和《生命如一泓清水》、《从容一生》等励志著作。他告诉自己,上一次课,每写一个字就是“多捡一块砖头”,而这每一块砖头对于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最终,他把自己的培训机构发展成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俞敏洪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风趣地总结道:“我不是天才,我只是一只捡砖头的蜗牛。如果说雄鹰是天才,那捡砖头的蜗牛就是奋斗者。奋斗者不仅在精神上比天才更富有,而且它的坎坷经历也是一笔大财富,可以写成奋斗史,鼓励一代又一代的蜗牛们!”

【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相关文章:

1.俞敏洪演讲稿

2.俞敏洪语录

3.俞敏洪经典语录

4.俞洪敏语录

5.俞敏洪励志语录

6.俞敏洪励志座右铭

7.俞敏洪北京大学演讲

8.俞敏洪北大演讲稿

9.俞敏洪经典励志句子

10.俞敏洪老师谈成功

下载word文档
《俞敏洪人生感悟:能力就是软资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