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

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

2023-02-16 08:45: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能是天边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

篇1: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

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苍天补,四极正;淫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篇2:女祸补天读书笔记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天夜里,女娲忽然被一阵巨响震醒了,女娲出来一看,发现远远的天空,踏下了一大块,而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更严重的是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地里的洪水不停地翻滚。

女娲看见这悲惨的景象伤心极了,连忙飞到山里寻找五彩石。没想到山里全是零零星星的碎石,女娲不辞劳苦地终于把五彩石找齐了,她把五彩石一块块地放在天空中裂开的窟窿里,当女娲把最大的那块纯青石补在窟窿里的时候,旁边的那块蓝色的.石头忽然裂开了,而且重重地掉下来压在人们的身上,女娲顾不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人类的安全,更为了人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她就用自己的身体堵住那个窟窿,“吱”的一声,女娲就被电死在那个窟窿里,变成了那块蓝色的石子。

篇3:女涡补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成语叫《女娲补天》,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女娲补天》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有一天,()女娲发现天的一角有一根支天的大柱子被水神共工给撞断了。女娲看到后,就开始四处找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把残缺的大窟窿填好。人们又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安居乐业了,女娲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女娲一样为人们做贡献的女英雄人物。例如:有的巾帼英雄为孤儿院、敬老院捐款,乐于助人,乐于做善事,把温暖与爱洒向人间。

《女娲补天》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我要从小认真学习,刻苦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了更好地报效社会,像女娲一样,造福人类,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篇4:巧女自救文言文翻译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

时已入夜,缺月搜索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映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

比入门,举家大骇,徐问得实,且怒且笑,方议向邻里追问。

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箓皆无验,竟癫痫终身。

此或由恐怖之余,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或神明殛恶,阴夺其魂,亦未可知也。然均可为狂且戒。

篇5:巧女自救文言文翻译

满大娘,是我弟弟的奶妈,她有个女儿叫荔姐,嫁给近村一个村民做妻子。有一天,听说她娘病了,来不及等她男人一同走,急忙出门,匆匆赶回娘家去。

那时天已黑了,天上半个月亮,微弱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半路上,回头看见后面有个人急匆匆追赶上来,她认 为这个人一定是个坏蛋,可田野空旷,没有什么人可以呼救。她就钻进古坟地的白杨树下面,把发簪耳环都取下放进口袋,把身上丝带解下绕在头颈里,披散头发, 伸出舌头,张大眼睛,向前直视,等那人靠近。那人走近她时,她反倒向他招手,叫他坐下。那人走近荔姐,一看这模样,以为碰上吊死鬼了,吓得半死,跌倒在地 爬不起来。乘这个机会,荔姐拼命奔胞,到底避免了那坏蛋的侮辱。

等到荔姐跑进娘家家门,全家都十分惊骇,慢慢地问清了她路上遇到的事,大家又生气又好笑,决定以后到附近去追查那个坏蛋。

第二天,街上纷纷传说,某家一个年青人夜里碰上鬼中了邪,这鬼现在还跟着他,他已经发了疯胡言乱语。求医服药,念经画符都赶不走那个鬼。后来,这个人就这样疯癫了一生。

这或许是他受惊吓之后,野鬼乘机会选上了他,也不一定。或许是由于他心里出现了各种幻象,也不一定。或许是神灵惩办坏人,夺走了他的灵魂,也是说不定的。但这个故事,可以作为行为轻狂的人的教训。

篇6:说天鸡文言文翻译

说天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说天鸡

罗隐

狙(寓言中的姓氏)氏子不得父术,而得鸡之性焉。其畜养者冠距不举,毛羽不彰,兀然若无饮啄意,洎见敌,则他鸡之雄也;伺晨,则他鸡之先也,故谓之天鸡。

狙氏死,传其术于子焉。且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错,嘴距銛利者,不与其栖,无复向时伺晨之俦(同辈)、见敌之勇,峨冠高步,饮啄而已。吁!道之坏矣有是夫!

【译文】

一位姓狙的没有得到父辈的技艺,但掌握了鸡的习性。他养的鸡鸡冠和距都不很突出,羽毛也不很光鲜,木讷得仿佛连吃喝都很不经意,等到见到敌人,就成了群鸡之雄了;早晨报晓,(也)是比其它鸡要先,所以称之为天鸡。

(这个)姓狙的死后,他的技艺传给了他的儿子。(而他儿子)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羽毛色彩艳丽纷呈,嘴和距锋利的鸡,不给收养的,(他养的`鸡)不再象原来(他父亲的鸡)报晓比其他鸡早、遇见敌人勇猛无敌,(不过是)高耸的鸡冠气派的步伐,能吃能喝而已。唉!培育(选材)之道被败坏成这个样子啊!

篇7:文言文梵天寺木塔翻译

文言文梵天寺木塔翻译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翻译

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为塔的晃动而感到担心,工匠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匠师就让妻子秘密地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喻皓的妻子,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注释

(0)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1)据:统治,割据。

(2)于:在。

(3)方:才。

(4)级:层 。

(5)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

(6)患:嫌,担心(苏教版上的.课本注释中有这两种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嫌”的意思)。

(7)其:这个。

(8)匠:工匠。

(9)师:师傅。

(10)云:说。

(11)布:铺。

(12)故:所以。

(13)如此:这样。

(14)乃:当“于是,就”讲。

(15)初:从前,当初。

(16)密:秘密。

(17)使:派。

(18)之:的。

(19)贻:赠给(yí)。

(20)以:用。

(21)之:的。

(22)此:这,指塔动之因。

(23)易:容易。

(24)耳:语气助词,啊。

(25)但:只。

(26)讫:完毕(qì)。

(27)实:使……结实,使动用法(词类活用)。

(28)钉:用钉子钉(同上)。

(29)之:木板。

(30)如:遵照。

(31)塔:塔身。

(32) 遂:于是,就。

(33)盖:因为。

(34)弥束:紧密约束。弥:紧密。

(35)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36)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37)履:走,踩踏。

(38)伏:同“服”,佩服。

(39)相:相互。

(40)持:支撑。

(41)皆:都。

篇8:文言文翻译: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更多《梦游天姥吟留别》文章推荐阅读:

1.《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

2.《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3.《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解题及赏析

4.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改写

5.《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题

6.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感

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全文

9.高考语文考点自测:古诗词翻译《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教学设计

篇9: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文言文翻译

先秦:左丘明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许之。

译文

楚国公子围到郑国聘问,同时迎娶公孙段家的女儿。伍举担任副使。他们正准备住进城内宾馆,郑国人怀疑他们有诈,派行人子羽同他们说了,于是住在城外的馆舍。

聘问结束以后,公子围准备带领**前去迎亲。子产担心这件事,派子羽推辞,说:“由于敝国地方狭小,容纳不下随从的人,请允许我们在城外修整祭祀的地面听候命令。”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辱蒙君王赏赐敝国大夫围,告诉围说‘将让丰氏作你的妻室’。围摆设了祭筵,在庄王、共王的宗庙视告后才来。如果在野外赐给围,这是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这就使敝国大夫围不能置身于卿大夫们的行列了。不仅是这样,更使围欺骗自己的先君,将不能再作敝国国君的大臣,恐怕也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希望大夫考虑这件事。”子羽说:“小国没有罪,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本来打算依赖大国安定自己,又恐怕他们包藏祸心来图谋自己。敝国唯恐小国失去依赖,致使诸侯心怀戒备,使他们莫不怨恨大国,抗拒违背君王的命令,从而使大国的.命令不能贯彻,无法施行。要不是这个原因,敝国是替贵国看守馆舍的,岂敢爱惜丰氏的宗庙而不让入内?”

伍举知道郑国有了防备,就请求让**垂下箭囊入城。郑国同意了。

注释

①公子围:楚康王的弟弟,当时担任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②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

③伍举:又称椒举,伍子胥的祖父。介:副使。

④恶:讨厌、憎恨。

⑤行人:官名。管朝觐聘问之事。类似于后世的外交官。

⑥逆:迎。

⑦墠(shàn):郊外祭祀的场地。

⑧令尹:指公子围。太宰: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伯州犁:楚人。

⑨贶(kuàng):赠送,赐予。寡大夫:对于他国自称本国大夫的谦词。

⑩丰氏:即公孙段氏。公孙段食邑一丰,故称丰氏。而,通“尔”,你。“抚有而室”,就是做妻室。“将使丰氏抚有尔室”是引郑君的话。

⑾布:设置。几筵:古时的一种祭席。

⑿庄、共:楚庄王、共王。庄王是公子围的祖父,共王是他的父亲。

⒀若野赐之:意谓在城外成婚礼。

⒁蒙:欺。先君,指庄王、共王。

⒂老:大臣。

⒃恃:指依靠大国而自己无防备。

⒄靖:安定。

⒅而:同“尔”,你。包藏祸心:外表和好,心怀恶意。

⒆惩:警戒。

⒇距:同“拒”。壅塞:阻塞不通。

(21)馆人:管理客馆、招待宾客的人。

(22)祧(tiāo):远祖的庙。

(23)櫜(gāo):盛弓箭的袋子。垂櫜:表示袋子里没有装弓箭之类的武器。

篇10: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减)

【注】①骫(wěi):弯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 食:供养

B.羞行乞而憎自取 羞:使……羞

C.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宁:安宁

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陈:陈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宣孟曰:“而名为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先君之庙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若自在危厄之中 王曰:“若是其甚与?”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 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又给他肉干和钱财。

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说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

D.齐国出兵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保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5分)

(2) 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5分)

答案:

9. B(羞:以……为羞)

10. D(动词,像,好像。A 助词,定中之间,相当于“的”,不译;代词,我。B代词,你的;连词,表递进。 C代词,那里;语气词,可译为“啊”)

11.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 A(“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 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13.(10分)(基本上每句1分,重点关注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

(1)(他)反/转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问名字干什么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重点词语:反、走、何以、斗、遂)

(2)齐王听后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薛啊。”立即发兵救薛,因此薛就得以保全了。(重点词语:知、疾、举兵、由是、全)

【附参考译文】

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 jì国都绛jiàng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 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 ”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过了二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兵士,等待赵宣孟到来。灵公于是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了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快追上去杀死他。有一个人追得很快,先追到赵宣孟跟前,说:“喂,您快上车逃走,我愿为您回去拼命。”赵宣孟说:“你名字叫什么?” 他反身快跑回答说;“问名字干什么?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灵公的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这就是《尚书》上所说的“恩德再微也无所谓小”的意思啊!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士,是公侯的屏障。”“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康。”君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地寻求才可以,广泛地寻找,就不会失掉了。

孟尝君在薛的时候,楚国人攻打薛。淳于髡为齐国出使到楚国去,返回的时候,经过薛。孟尝君让人以礼相待并亲自到郊外送他,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如果先生您不为此担忧,我将没有办法再侍奉您了。”淳于髡说;“我遵命了。”到了齐国,禀报完毕,齐王说:“到楚国见到了什么?”淳于髡回答说:“楚国很贪婪,薛也不自量力。”齐王说;“说的什么意思?”淳于髡回答:“薛不自量力,给齐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攻打薛,薛的宗庙必定危险。所以说薛不自量力,楚国也太贪婪。”齐王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呢!”于是赶快派兵援救薛,因此薛才得以保全。所以善于劝说的人,陈述形势,讲述主张,看到别人危急,就像自己处于危难之中,这样,哪里用得着极力劝说呢!极力劝说就鄙陋了。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11: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A ,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D ,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②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 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 ②括帖:科举范文 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 ④贻佇:停靠,驻留。

2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 )(2分)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2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 ,科场之累和 。(2分)

2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 )(2分)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2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2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4分)

答案:

21(2分)A

22(2分)答案示例:读书不广 游历不广 ,见闻太少

23(2分)B

24(3分)答案示例:先以短句赞美王季重作品见解之独到音韵之华美,后用整句长句形容其文思的精妙和文采的绚烂,参差句式的音律与王季重的文学美相得益彰。

评分说明:短句分析2分 长句分析2分

25(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王季重的经历及其文字为例阐释了读书多、游历广、见闻感受丰富,才能见识独到,文辞畅达,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规律,但王季重的天才和“早达”只是例外,不少愚钝或困顿科场但勤奋的人也能写出经典作品。

评分说明:作者观点2分 评价2分

[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补天的诗歌

2.文言文 翻译

3.文言文翻译

4.天砚的文言文

5.活版文言文翻译

6.语文文言文翻译

7.《三峡》文言文翻译

8.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9.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10.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女蜗补天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