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冲潮汕功夫茶
“七号方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我学会了冲潮汕功夫茶,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我学会了冲潮汕功夫茶,供大家阅读。
篇1:潮汕功夫茶礼仪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茶字中的无穷奥妙引人遐想,可古老抑可年轻,也因为各种茶而衍生出各种茶文化与礼仪。
茶文化、茶礼仪已经慢慢渗入到现代生活用茶中,如今,还有哪些茶礼仪被完整保留流传下来了呢?下面是为大家介绍一方潮汕工夫茶礼仪,不看不知道,一看收获绝对不小。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水常在常温下饮用,而茶大多是滚烫的,杯中盛太满的茶会使客人的手被烫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失手打碎杯子的尴尬情况,所以在斟茶时要衡量好。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熟悉潮汕功夫茶的朋友对这句话并不陌生。斟茶时,潮汕人会遵循先尊老人、后是卑幼的顺序来,而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宾客再敬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掌茶人才可以自己饮茶,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
意思是指宾客在喝茶时,要轻拿轻放茶桌上的物品,不要有举杯时在茶桌茶盘上摩擦、杯碟相撞发出声响等的行为,否则被视为“强宾压主”的行为
头冲欺宾二冲待客
冲茶时,头道茶必须倒掉,除了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用,而且在潮汕习俗中,要是让宾客喝头道茶就是欺侮他们的意思。
喝茶皱眉嫌茶压主
在潮汕人家做客,最好不要轻易露出皱眉的表情,因为主人发现后,就会认为宾客嫌弃自家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换茶待之有礼
在宾主欢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时刻,若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是会被认为“慢客”的细节。换茶叶之后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饮,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却之不恭”
暗逐宾客恰如其道
虽然潮汕人热情好客,但有时因各类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宾客时,主人可长时间不换茶叶饮用,这样,宾客知道主人已经暗暗下“逐客令”,为了不自讨没趣,便会起身告别,而主人还会表示“惋惜”之情。
篇2:潮汕功夫茶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描述
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是:
90后年轻的一代,主要针对土生土长的潮汕人。
2、调查方式、时间、组成人员的情况等: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暑假这一充足的时间,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设计问题,分派给多数90后潮汕人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以小组形式组成,此次调查主要是大家一起设计调查问卷,一起讨论,一起得出结论。最后由( )负责报告的撰写工作,再由小组成员对报告进行修改与完善。 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大局上和经济、政治一同构成一个国家的主体,还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潮汕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弘扬潮汕传统民俗文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对潮汕文化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很少有人特别关注过潮汕文化的具体情况。此次调查就是为了窥探新一代年轻人对潮汕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最终能更好地做好传统民俗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工作,一步一步地引导年轻人更多地关注潮汕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为此,为了能更好地弘扬潮汕传统民俗文化,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对潮汕地区的青年开展了一项潮汕传统民俗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
2、调查过程:此次调查,通过小组成员的每个人分别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将材料汇集后进行整理,制作调查问卷,共打印出40份问卷,分派给多数90后潮汕人调查问卷,接着全部成员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进行撰写工作。
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潮汕文化中的一写特色,如:茶文化、重男轻女的现象、潮剧和拜神习俗进行调查。通过这些特色文化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潮汕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继承与发扬中出现的阻碍,从而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潮汕文化的关注,传承潮汕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人们对潮汕文化的态度
从图中可以看到,有50%的人觉得潮汕文化“保守过时”,没有与时俱进,存在着许多不良的传统习惯,比如重男轻女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潮汕地区极为严重。大多数女性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家庭中,都处于低等地位。从调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同意“女性中途辍学的比例相当高” 这一观点占了被调查者的65%。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养大的女儿是别人的,女儿总是需要嫁出去的,儿子就会留在父母身边,承担起养育父母的责任,女孩就不需要。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当家里有一个男孩出生,全家人就欢天喜地,拜
神拜佛,他就注定在未来要成为家庭的支柱,重要的经济来源,他就成为了长辈们光耀门楣的希望。虽然这一现象已经有所改善了,从数据上来看,仍有90%的人认为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年代,应该摒弃这一落后腐朽的文化。如今社会追求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和平共处,没有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虽然大部分人对潮汕文化持保守过时的态度,但仍有一部分人愿意“热爱并继承”它,图中显示有40%的人持这一观点。我们潮汕地区的茶文化也是家喻户晓的。调查中有55%的人喜欢喝功夫茶。有句话说得好,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一杯功夫茶,泡出了海外游子的多少故乡梦,泡出了潮汕子民的多少家乡情。 它还体现出潮汕人的爱心。潮人平曰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我们可以看到饮茶的诸多好处,它启发人们智慧和思考,锻炼了人们的品性,让我们享受乐趣,也帮助人们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但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泡饮功夫茶需要一定的程度功夫和时间,所以,有时候,这种茶的乐趣就花费了太多时间,如果不加节制,习惯性的把时间花费在功夫茶上,便也形成了人的惰性。潮汕功夫茶作为潮汕文化的精粹,融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茶在潮汕人心中已不再是简单的饮料,而是生活中的'生活,她承载着潮汕人的生活态度,映耀着潮汕人的处世哲学。茶具有如此重要的涵义,所以人们愿意去接受,热爱并继承它,潮汕功夫茶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2、潮汕人对潮剧的态度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知,有85%的人认为“潮剧是潮汕人民的骄傲”,可从上图可得有50%的潮汕人对潮剧没有兴趣,当然,也有35%的人觉得可以培养对潮剧的兴趣,大部分人是通过电视台等视听媒介去获得的,比方说今日视线这个节目,通常在结束之前,主持人都会为我们介绍一段关于潮汕文化的故事,比起纸质媒介,视听媒介更加形象、生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5%的人们认为“潮剧不会被流行歌曲所取代”,他们认为潮剧是潮汕文化的瑰宝,无法取代。但在现实社会中,各种流行元素潜入,年轻一代对流行歌曲的兴趣远大于潮剧,真正付出行动去关注、去宣扬潮剧的,除了老一辈,年轻一代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所以在调查中有95%的人认为有必要加强潮剧的推广与继承工作。潮剧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和民俗活动需求而发展的,从古至今都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发扬它。在调查对象中,
有人认为潮剧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人们享受的需求,所以在潮剧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多加些流行元素,使潮剧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时尚性,更能符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3、人们对拜神的看法
在潮汕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庙宇,每月初一、十五都是拜神的例日,虔诚者还早晚一炷香,上庙里叩三个头。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有拜神的习惯,有50%的人对神明怀有相信与崇拜心理。为何人们有拜神这一习惯呢?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心理因素,大多数人拜神是为了追求安心,获得精神寄托,他们相信神明能保佑我们,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的。人们也有那种。多拜一个神多一份保佑的保险心理。当然,有人拜神是为了娱乐消遣。比方说每年各个地区都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祭拜活动,将神明从庙宇里请出来,绕着整个村落游,即游神赛会,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鬼逐邪,后来慢慢加进了英歌舞,锣鼓队等娱乐消遣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由于社会历史因素,拜神成为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很久以前,自秦汉中原人迁入潮汕地区,就有祭神习俗的存在,经过漫长岁月的传承和变异,与中原多神民俗融合到一处,形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潮汕风情;而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利用人民信神的心态与祭神的
民风,立偶像,建庙宇供人祭祀,使人们形成了对神的系统观念,从而可以更好的统治;海外华侨对家乡神明的崇拜,为家乡建庙祭神活动提供了资助,从而也促进了潮汕地区多神崇拜,这些都是构成多神崇拜的社会历史因素。
总而言之,不管随着时代如何发展,祭神习俗都会在潮汕上保留一定的位置。
4、影响弘扬继承潮汕文化的因素
被调查者的回答中,“政府宣传不力,没有好政策”达到62.5%,由此可见,市民们将很大期望寄予于政府。然而弘扬潮汕文化仍是一个问题,作为继承的主体新生代,他们却没有充分接触潮汕传统民俗文化的机会,难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弘扬和继承。可见,政府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力度都不够。之前政府曾实施过 “潮剧进校园”的方案,但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人担心学校音乐教师不能胜任,把潮剧唱走了调;有人担心剥夺孩子们的兴趣选择权;有人担心这只是刮起的一段短暂的风。总之,政府的宣传手段和政策有待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保护我们的潮汕方言。
首先语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标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潮汕方言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特点,是潮汕人民生活与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重要手段,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载体。就如广州爆发的“齐撑粤语大行动”集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个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英语作为我们第二语言的大趋势下,我们都应该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文化传承方面上,学方言,懂方言,说方言,都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所以在学习普通话和英语的同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地语言。
2、让潮汕文化走进校园。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潮汕文化兴趣小组来继承与发展潮汕文化,比如学习潮汕歌谣,了解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谚语俗语,举办各种类似青少年潮剧演艺大赛和手工艺的比赛或知识竞猜等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潮汕。
3、政府资助潮汕文化研究团体的筹办
这样的团体有很重要的任务,应该以传承、弘扬潮汕文化为己,。他们有义务形成一支潮汕文化研究队伍,积极走访潮汕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并撰写成册,历史文献资料的征集是重要工程,以及拟定各种文化文物保护方案。同时,研究本土文化可以以当地的文化机构和当地的大学为载体,譬如政府可以和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潮州师范学校等高校为有机载体,鼓励师生对当地文化的重视,给师生一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4、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为一名潮汕人,都要时时刻刻关注潮汕文化的发展
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身作则,使潮汕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可以通过向人们发放宣传单,呼吁人们保护与发扬本地区文化,当然,对于一些落后文化,应提倡摒弃,对于优秀文化,我们可以适当添加当前先进文化的创新元素以完善本土文化,吸引群众。
四、总结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潮汕文化,要正视潮汕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支流,但又有异于汉文化的文化形式,它有着自己的特色,特点以及生命力;尊重潮汕文化的现状,潮汕文化不单是一种分支文化,更是我们本土文化的根基,是潮汕人民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字典,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它正在无形的隐灭,它有灿烂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辩证的看待外来文化,任何语言文化都是都变化中得道的发展的,只要潮汕人的精神还在,我们的潮汕文化就不可能陨灭,而且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
对于文化的态度,我们认为我们必须做到六个字:继承、保护、发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辉煌!
篇3:潮汕功夫茶作文
潮汕功夫茶作文
好像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喝功夫茶就成了我家必不可少的事情。吃过晚饭后,爸爸便会泡起茶,一家人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享受天伦之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爸爸泡茶的时候,爱喝茶的奶奶却没喝几杯,喝完茶后奶奶还急匆匆的样子跑到房间里,不知道去干什么。后来爸爸便要每天晚上泡水仙茶,但是每一次的行动都被我阻止,奶奶在这个时候都会说:“算了,算了,还是泡铁观音吧。我也挺喜欢铁观音的清香的。”爸爸只好无奈地听奶奶的话,泡铁观音茶。这时我便会得意洋洋。
有一次,奶奶让爸爸泡铁观音,爸爸皱起眉头说:“妈,那你的胃……”奶奶摆摆手,表示不再让爸爸说下去,爸爸只好闭嘴。这一次,我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兴,反而心中增添了一丝沉重,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奶奶不想让我知道。可究竟是什么事呢?我正在想着的时候,爸爸和奶奶在房间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说什么。我凑上去听,“妈,要不我跟孩子说你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吧。”“不用了,孩子喜欢喝铁观音茶就泡铁观音茶吧。我的.胃没事儿。”哦,原来奶奶的胃不适合喝铁观音呀。奶奶为了我而喝那不适合她的胃的铁观音,奶奶为了我都这样做了,我可不能太自私啊!
从那以后,吃过晚饭我都坚持要喝水仙茶。从那以后,奶奶也不再喝那么几杯了。从那以后,奶奶也不用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了。
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人还是吃过晚饭后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其中的快乐。
篇4:潮汕的功夫茶作文600字
流行于中国闽南及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是一种历史悠久极为讲究的品饮艺术,在当地也是一种庄重的待客礼仪。清代就有人说,工夫茶的烹饮方法,源出于陆羽的《茶经》,只是器具更为精致。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人称“茶房四宝”。一是“玉书磗”,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容水仅200毫升左右,二是潮汕风炉,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大小若鹅蛋,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通常四只为一套,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四宝齐备,方可烹饮。
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也有用工夫红茶的。工夫茶的冲饮方法,别具一格。先取洁净的泉水,洗涤茶具,放入茶盘,用木炭生火,待茶磗中水开,将孟臣罐、若琛瓯一一烫过。继而在孟臣罐中投入半壶以上的茶叶,冲入沸水至壶口(讲究一点的,还将头道茶水到去,用以再烫茶盅)。冲时需高“冲”,就是将茶磗里的沸水,从茶壶上方二三十厘米的高处直冲下去。这种高冲法,可使壶里每片茶叶都能在滚水里翻动,充分受热,并能把茶叶的杂质冲激上水面,溢出壶外。水满至罐口时,用壶盖刮去表层浮沫后当即加盖,以保香气。有时怕水温不够高还可以用沸水淋浇盖上盖的茶壶,俗称“淋壶”,以发茶性。壶在盘中,以水满而止淋,随即也可敷上干净的热毛巾以保温。然后将四个小茶盅(若琛瓯)排成方形,杯口相连。
待片刻后,茶有香气溢出时,便可提壶转圈,将茶汤依次注入四个小盅内,以保证每盅之内,茶汁浓度一致。这种转着倾注的方法,传统上称为“关公巡城”。
先在一只盏中注满滚水,然后把盏内水倒入另一盏中,这时用三个手指拿着盏,让盏的边沿浸在那只盛满滚水的盏中,然后灵巧地用三个指头使茶盏在手中轻轻转动,这样盏沿都经滚水涮了一遍。茶入杯后,不能马上就喝,按工夫茶的规矩,应先举杯,置于鼻端,闻一下扑鼻而来的浓郁的香味,然后才啜茶入口,让茶汤在口中慢慢回旋,辨其真味。为此,近年来港台一带的工夫茶更配以径小壁深的“闻香杯”,以助细赏茶香。此时,口鼻生香,喉吻生经,周身舒坦。饮工夫茶,重在细细品尝。工夫茶可谓是中国一种古风犹寸的茶道。
篇5:潮汕功夫茶小学作文400字
潮汕功夫茶小学作文400字
功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谓的功夫茶,并非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主要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乌龙入宫,淋盖刮沫、高冲低洒、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同样喝茶的礼节也要注意。一般是三个茶杯放在一起,意为品茶,筛茶人一般是要等到别人喝完了才喝,这是对客人的尊重,还有喝茶的时候一定要拿离自己最近的那杯。
潮汕人喝工夫茶可以说是茶浓情更浓。
篇6:潮汕功夫茶的基本礼仪
潮汕功夫茶的基本礼仪
茶文化、茶礼仪已经慢慢渗入到现代生活用茶中,如今,还有哪些茶礼仪被完整保留流传下来了呢?下面是为大家介绍一方潮汕工夫茶礼仪,不看不知道,一看收获绝对不小。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水常在常温下饮用,而茶大多是滚烫的,杯中盛太满的茶会使客人的手被烫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失手打碎杯子的尴尬情况,所以在斟茶时要衡量好。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熟悉潮汕功夫茶的朋友对这句话并不陌生。斟茶时,潮汕人会遵循先尊老人、后是卑幼的`顺序来,而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宾客再敬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掌茶人才可以自己饮茶,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强宾压主响杯擦盘
意思是指宾客在喝茶时,要轻拿轻放茶桌上的物品,不要有举杯时在茶桌茶盘上摩擦、杯碟相撞发出声响等的行为,否则被视为“强宾压主”的行为
头冲欺宾二冲待客
冲茶时,头道茶必须倒掉,除了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用,而且在潮汕习俗中,要是让宾客喝头道茶就是欺侮他们的意思。
喝茶皱眉嫌茶压主
在潮汕人家做客,最好不要轻易露出皱眉的表情,因为主人发现后,就会认为宾客嫌弃自家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新客换茶待之有礼
在宾主欢聚一堂,品茗聊天的时刻,若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立即换茶以表示欢迎,否则是会被认为“慢客”的细节。换茶叶之后的二道茶要新客先饮,若新客一再推卸便叫“却之不恭”
暗逐宾客恰如其道
虽然潮汕人热情好客,但有时因各类原因不方便接待、或是不想接待宾客时,主人可长时间不换茶叶饮用,这样,宾客知道主人已经暗暗下“逐客令”,为了不自讨没趣,便会起身告别,而主人还会表示“惋惜”之情。
篇7:我学会了冲工夫茶作文200字
我学会了冲工夫茶作文200字
我以前只会喝茶、品茶,现在我已经改变了角色。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博喆,我教你冲工夫茶。”我说:“好啊!”我就跟妈妈学起了冲工夫茶。妈妈说:“冲工夫茶是很有讲究的`,要分几步来进行,冲的茶不但要均匀,而且各杯水量要适当……”我打断了妈妈的话:“不就是冲工夫茶吗,谁不会?”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起来,没想到我冲在杯子里的茶不是太多就是太少,而且冲的时候一些茶水总是不听使唤,不是溅到茶几上,就是溅到地上。这时,妈妈说:“冲工夫茶要冲得有顺序,要有真工夫。”于是,妈妈做了一次示范:她先“关公巡城”,把茶均匀地冲进三个小茶杯里,然后“韩信点兵”,就是把茶水一滴一滴地滴进茶杯里。我看了妈妈冲的茶水,水量平均,色泽均匀,浅黄色的茶水飘着一股清香。我只好和妈妈从头学起。学了一会儿,我就烫到了手,就吼道:“我不要学了。”妈妈对我说:“做事要有耐心、恒心,不要轻易放弃,冲工夫茶也一样。”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有道理,又继续妈妈学冲工夫茶了。过了几十分钟,我终于学会了冲工夫茶。
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冲工夫茶,还懂得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做事不能说随便说“会了”,应该虚心跟别人学习;另一个是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耐心,不能轻易放弃。
篇8:我学会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去瓯江游泳。说是“游泳”,可我老带着个游泳圈,我是靠它才能在瓯江里畅游的。
到了瓯江边,我的伙伴三下五除二就甩了衣服跳进江里。而我只能“跳进”游泳圈,然后“游进”瓯江。旁边有个船老大,他站在船上,大声的问我:“你拿了游泳圈游啊,这叫什么游泳啊!”
我带着游泳圈在江里自由的游,太头答到:“那哪行啊,我会沉下去的。”我才不理他呢!我继续往前游去。
“胆小鬼,这都不敢!真没出息!”那个船老大竟然在船上笑话我!
“游就游,谁是胆小鬼啊!”我可不想做胆小鬼!我就把游泳圈拿了,我就不信我不会游。可谁知人就往下沉了,水从四面八方流进我的鼻子和耳朵。我挣扎着抓住了游泳圈。吓的我挂在游泳圈里都不敢动了。
“哈哈哈!”那边传来了笑声。我知道他们肯定是在笑我的。他们真坏,不但不救我,还笑话我!
“你真不行啊,竟然不会游泳?”船老大又说话了。
“都是你害的。”我恨死他了。
“要不要我教你啊?”
“他肯定是没安好心。”我心里这么想着,可他如果会教我那多好啊!
“好啊!”不管他了,先试试再说。
“你把头拼命的往上抬,手不停地往前划去,脚拍打水就行了。”
这么容易啊!可我想这么做可还是不会。真火!
“游泳不是一天学的会的,慢慢来。”船老大对我说。
我继续学,可怎么也不会,肚子倒喝了不少水,都饱了。天也快黑下来了,我就回家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我继续学,我一定要学会了。船老大也一直在指点我,他成了我的师傅。师傅告诉我,我是越来越厉害了。我真高兴!
师傅真好,天天站在船上指点我。我也不怕辛苦,天天练。
终于我学会了!
现在我已经能像小鱼儿一样在瓯江里自由的游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做事情不可以半途而废,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的。
篇9:我学会了
归乡,路是遥远,却在眼前闪过的一帧帧窗外画面中缩短了。便这逐渐行到了如画的乡村。
外公仍是满脸笑意,原本干皱的面孔便是又添一笔苍老,一笔孩童般欢乐。进到屋内,才发觉一切是被白雾朦胧了,这可使那时幼稚的我更是有了闹腾的理由。当然玩弄之余不免疑惑了。抬头看,高灶台上正放着个木桶蒸,那朦胧的雾就是这大家伙干的罢。里面是什么?哼,连外婆也不说。唉,等明天再说罢。
第二天一大早可算熬到了。便拖着双鞋,睁大了眼瞧去。外公双手拿着厚抹布,便只一提,将那桶一口气抬到了石磨边放下。喘口气,揭开盖,就往这之中倾倒。呵,原来是糯米。然则这米又有些不同了。一颗颗是饱胀的,闪着水晶光泽。要不是还冒着出炉的蒸气,这无瑕的样子可不是美玉吗?仍未欣赏完,外婆又上阵了。她端了盆清水,提张小板凳便坐在了一旁。
外公隔壁几个爷爷也来了,仿佛戏法般各人手中都拿着木锤。大家绕成圈,一个接一个抡起锤接连地砸在米上,一上一下好似连成了条飞龙,又增了鼓点。我关心的可是糯米,热气打散了,显得清秀,在外婆的巧手下翻着,打着,看着那一幕,我这才心惊,稍有不巧可毁了。原本的晶莹在糯米上也消去了,只留下一尘不染的实在朴素。颗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细腻的结合。
过了不久,大家停下了手。便见外婆干枯的手递给我一块打成年糕的糯米。张嘴咬了一口,一股柔和迅速飘过,紧接的是十分纯正的清香和平淡。不过如此嘛,可正想时,才发觉了一股朴素之甜微微化开了。
这眼前的一众孤独老人,他们生活在农村,应该也平淡了一生罢。但你敢说打这年糕时,吃这年糕时,老人们不从心中无虑的感到幸福吗?虽然平淡,却如这用心雕琢的美味细有甘甜罢。
看着大家围着年糕的那一幕,让我悄然醒悟,人生要在平淡中,不舍找到那份需要细品的幸福。
篇10:《我学会了》
两个星期前,我到钢琴老师张老师家去上课,没想到在这次课上,老师教了我一个新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一个外国人发明的,所以取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写成中文似乎是农耐嘎多。老师说这种方法既提高水平又提高速度。
一听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我的兴趣就来了,开始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说:手放在钢琴上,然后大拇指下键,其它四个指头要抬得高高的,然后二指下键,其余的指头抬上来,依此类推。老师边讲边给我做示范。喔,明白了!还挺简单的嘛!听老师讲得那么简单,弹得又那么自如,我信心十足的练了一下。没想到这种方法练起来,我的手就管不住自己了,手指头也变得僵硬起来。我越着急,练得越糟糕。老师也在旁边不停地鼓励我:别紧张,放松点儿。慢慢地,我有了一些感觉,可跟老师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下课后,老师说:你每天把农耐嘎多按60的节拍练习哈农第一条,每天都要练几遍喔!
回到家,我打开钢琴,把农耐嘎多按60的节拍练习一遍,因为老师强调要抬得很高,因此我抬得特别高。妈妈在门外看见了说:你都快把手抬到天上去了,像鹰爪一样。我哈哈大笑起来。以后每次练习,我都记住妈妈的警告,不抬得那么高。虽然那么累,我每天还是坚持练几遍。渐渐地,我弹得也像模像样了。以前枯燥无味的琴声变成了优美的旋律,爸爸妈妈没事的时候总会站在我旁边听我弹琴,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这几天的刻苦练习,我在上课的时候,每一条都顺利通过。老师说:有耕耘就有收获,看来你这个星期的努力换来了回报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现在说起这件事,我还得感谢妈妈,她又给我带来了欢乐又纠正了我的错误。
【我学会了冲潮汕功夫茶】相关文章:
1.冲功夫茶日记
3.我学会了
4.我学会了上网
5.我学会了 作文
6.我学会了炒蛋
7.我学会了溜冰
8.我学会了画画
9.我学会了骑单车
10.我学会了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