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黑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全国计算机三级的考试科目主要是:
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所有考试科目完全采取上机考试形式,科上机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三级科目获证条件为:
三级科目成绩达到合格线,并已经(或同时)获得相应二级科目证书。其中,三级数据库技术证书要求已经(或同时)获得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类证书;网络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四个证书要求已经(或同时)获得二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证书。
二级数据库程序设计类证书主要有:VFP、Access、MySQL。
二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证书主要有:C语言、C++、Java、VB、Web。
考生3月及以前获得的二级各科目证书,不区分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程序设计类,可以作为三级任一科目的获证条件。
1.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内容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
3.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4.最新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5.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点知识二
6.20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点知识一
7.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
8.年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考点知识三
9.2017全国计算机三级《软件测试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10.2014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考指南:考试内容
篇2: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
“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
“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级“PC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Pentium微处理器及P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PC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结构,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能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数据库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计算机等级考试采取的考试形式
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的形式,所有级别/科目全部实行上机考试。
考试时间:一级、四级为90分钟;二级、三级为120分钟。
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和考试时间
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科目每年开考两次。一般为每年3月倒数第一个周六和9月倒数第二个周六,考试持续1至4天。考生具体考试时间由考点根据考生数量和设备情况安排。
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
篇3: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
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级“PC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Pentium微处理器及P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PC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结构,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能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能力;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数据库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级别 科目名称 科目代码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三级 网络技术 35 无纸化 120分钟 数据库技术 36 无纸化 120分钟 软件测试技术 37 无纸化 120分钟 信息安全技术 38 无纸化 120分钟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39 无纸化 120分钟篇4: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点
【考点一】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1、电子商务(EC)是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基础平台,利用电子工具实现的在线商业交换和行政作业活动的全过程。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是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2、电子商务的交易类型:B to B、B to C
3、电子商务的好处:P186(使用户了解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只是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在线交易是电子商务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的。它是指买卖双方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进行在线的销售与购买。在线交易需要较为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降低在线交易的风险。)
4、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的先驱,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既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报文,已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消息。按照协议将标准化的文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EDI系统三个特点:(1 EDI是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于EDI通信网络系统相连接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2 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消息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国际标准。3 数据自动的投递和传输处理不需要人工介入,应用程序对它自动响应。总之,计算机通信网是EDI应用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应用是EDI的前提条件,而数据信息标准化是EDI的关键。)
5、EDI的工作流程:(发送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原始用户数据、发送报文的数据映射与翻译、发送标准的EDI文件、贸易伙伴获取标准的EDI文件、接收文件的数据映射与翻译、接收方应用系统处理翻译后的文件)
6、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是实现EDI的基础和必要条件。EDP主要是企业内部自身业务的自动化。在EDI应用系统中,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通过专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EDI网络平台,建立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7、EDI平台的数据接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具有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拥有单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企业规模一般不大,这类用户可以利用电话交换网,通过调制解调器直接接入EDI中心。
(2) 具有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入方式: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个应用系统都需要与EDI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为了减小企业的通信费用和方便网络管理,一般是采用连网方式将各个应用系统首先接入负责与EDI中心交换信息的服务器中,再由该服务器接入EDI交换平台。
(3)普通用户接入方式: 该类用户通常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当必须使用EDI与其贸易伙伴进行业务数据传递时,他们通常采用通过因特网或电话网以拨号的方式接入EDI网络交换平台。
8、电子商务的存在问题
9、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网络基础平台、安全结构、支付体系、业务系统(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是电子商务的运行平台。电子商务活动分为支付型业务和非支付型业务。电子商务业务包括支付型业务和非支付型业务。支付型业务通常涉及资金的转移。支付型业务建立在支付体系之上,根据业务的需要使用相应的支付体系。而非支付型业务则直接建立在安全基础结构之上,使用安全基础层提供的各种认证手段和安全技术保证安全的电子商务服务。)
10、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1)CA安全认证系统:通过CA安全认证系统发放的证书确认对方的身份是电子商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证书是一个经证书授权中心签名的,它包括证书拥有者的基本信息和公用密钥。证书的作用归纳为两个方面:a、证书是由CA安全认证中心发放的,具有权威机构的签名,所以它可以用来向系统中的其他实体证明自己的身份。b、每份证书都携带着证书持有者的公用密钥,所以它可以向接受者证实某个实体对公用密钥的拥有,同时起着分发公用密钥的作用。安全是电子商务的命脉。电子商务的安全是通过加密手段来达到的。公用密钥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系统中使用的主要加密技术之一。证书按照用户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个人证书,企业证书,服务器证书和业务受理点证书等等。
(2)支付网关系统:位于公共因特网与银行内部网络之间,主要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密解密功能和保护银行内部网络。
(3)业务应用系统:每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应用。支付型的业务应用系统必须配备具有支付服务功能的支付服务器,该服务器通过支付服务软件系统接入因特网,并通过支付网关系统与银行进行信息交换。
(4)用户及终端系统:人们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最常用的终端是计算机终端。
11、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CA安全认证中心,支付网关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及用户终端系统的配合与协作。
【考点二】网络安全技术
1、网络管理包括五个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各自目标、概念、功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掌握和控制网络的配置信息。现代网络设备由硬件和设备驱动组成。故障管理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提供网络管理者快速的检查问题并启动恢复过程的工具,使网络的可靠性得到增强。故障就是出现大量或严重错误需要修复的异常情况。故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中的问题或故障进行定位的过程。故障标签就是一个监视网络问题的前端进程。性能管理的目标是衡量和呈现网络特性的各个方面,使网络的性能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性能管理包括监视和调整两大功能。记费管理的目标是跟踪个人和团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其收取合理的费用。记费管理的主要作用是网络管理者能测量和报告基于个人或团体用户的记费信息,分配资源并计算用户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费用,然后给用户开出帐单。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按照一定的策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并防止网络遭到恶意或是无意的攻击。安全管理是对网络资源以及重要信息访问进行约束和控制。)
2、网络管理的目标与网络管理员的职责:P145
3、管理者/代理模型:管理者实质上是运行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组应用程序,管理者从各代理处收集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有价值的管理信息,达到管理的目的.代理位于被管理的设备内部,它把来自管理者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本设备特有的指令,完成管理者的指示,或返回它所在设备的信息。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分为两种:从管理者到代理的管理操作;从代理到管理者的事件通知。
4、网络管理协议
(1)概念:是网络管理者和代理之间进行信息的规范
(2)网络管理协议是高层网络应用协议,它建立在具体物理网络及其基础通信协议基础上,为网络管理平台服务。网络管理协
议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CMIP,和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LMMP等。(管理节点一般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工作站级计算机,拥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代理节点可以是网络上任何类型的节点。SNM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传输层和网络层的服务向其对等层传输信息。SNMP采用轮循监控方式。CMIP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功能强大,不仅可用于传输管理数据,还可以执行一定的任务。)
5、信息安全包括3个方面: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安全服务。(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媒介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安全保护。安全控制是指在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设备上对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操作和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主要是在信息处理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安全保护。安全服务是指在应用层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来源真实性进行保护和鉴别,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防止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
6、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木桶原则、整体原则、有效性与实用性原则、安全性评价原则、等级性原则、动态化原则
7、信息安息全性等级:
(1)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标准局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例如DOS,WINDOS3.X及WINDOW 95(不在工作组方式中)。Apple的System7。X。C1级提供自主式安全保护,它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离,满足自主需求。C2级为处理敏感信息所需要的最底安全级别。C2级别进一步限制用户执行一些命令或访问某些文件的权限,而且还加入了身份验证级别。例如UNIX系统。XENIX。Novell 3。0或更高版本。Windows NT。B1级是第一种需要大量访问控制支持的级别。安全级别存在保密,绝密级别。B2级要求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到网络系统。而且这一级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B3级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必须理解所有客体到主体的访问。A1级最高安全级别,表明系统提供了最全面的安全。)
(2)欧洲共同体的信息技术安全评测准则(ITSEC)
(3)国际标准ISO/IEC 15408 (CC)
(4)美国信息技术安全联邦准则(FC)
8、网络安全
(1)本质: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基本要素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4)组成: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符合瞬时电磁脉冲辐射标准(TEM-PEST);信息安全,操作安全,通信安全,计算机安全,工业安全.
(5)安全性机制包括以下两部分:1 对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与安全相关的转换。2 两个主体共享不希望对手得知的保密信息。
【考点三】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主要技术特点是:P45
2、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为:
(1)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
(3)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
3、局域网参考模型(IEEE802)
(1)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2)IEEE803标准(P49)
(3)IEEE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局域网有三类:
a、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ETHERNET)
b、采用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c、采用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4)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冲突检测是发送结点在发送的同时,将其发送信号波形与接受到的波形相比较。
(5)TOKEN BUS(令牌总线方法)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
法。所谓正常稳态操作是网络已经完成初始化,各结点进入正常传递令牌与数据,并且没有结点要加入与撤除,没有发生令牌丢失或网络故障的正常工作状态。令牌传递规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低地址向高地址传递。令牌总线网在物理上是总线网,而在逻辑上是环网。交出令牌的条件:1 该结点没有数据帧等待发送。2 该结点已经发完。3 令牌持有最大时间到。环维护工作:1环初始化2新接点加入环3接点从环中撤出4环恢复5优先级
(6)TOKEN RING(令牌环方法)
4、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5、ETHERNET物理地址的基本概念
(1) 地址与寻址的概念
(2)ETHERNET物理地址的长度(48位)、构成、表示方法
6、共享介质局域网可分为Ethernet,Token Bus,Token Ring与FD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0Mbps Fast Ethernet、1Gbps与10Gbps Gigabit Ethernet。
7、交换式局域网可分为Switch Ethernet与ATM LAN,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局域网。
8、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网。
FDDI主要技术特点:
(1)使用基于IEEE802.5的单令牌的环网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
(2)使用IEEE802.2协议,与符合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兼容;
(3)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连网的结点数小于等于1000,环路长度为100km;
(4)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5)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6)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9、快速以太网(100Mbps Fast Ethernet) IEEE802.3U
10、千兆位以太网(1Gbps Gigabit Ethernet) IEEE802.3Z Gigabit Ethernet的传输速率比Fast Ethernet(100Mbps)快10倍,达到1000Mbps,将传统的Ethernet每个比特的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1ns。
篇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2.数制及不同数制间数据的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数据的存储单位;字符、汉字及编码。
4.微型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和系统组成的初步知识,CPU、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计算机中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的概念。
6.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7.多媒体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目录、盘符和路径、常用命令。
3.Windows95使用初步:
⑴Windows95的特点、功能、配置、运行环境。
⑵Windows95“开始”按钮、“任务栏”、图标等的使用。
⑶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资源浏览。
⑷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及设置属性等操作。
⑸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
4.操作系统对汉字支持。
三、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Word for Windows95的基本功能,Word的运行环境和启动,Word工作窗口。
2.文档的创建、打开与编辑,文档的查找与替换,多窗口编辑。
3.文档的保存、拷贝、复制、删除、显示、打印。
4.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编排。
5.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填写,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四、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1.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2.FoxPro for Windows95系统的运行环境,系统的启动及退出。
3.数据库文件的建立、显示、修改、拷贝、排序与索引,数据库的打开及关闭。
4.数据记录的定位、插入、删除、拷贝、检索,基本计算和基本函数。
5.数据库间的关联与连接。
6.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五、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em、网卡等。
3.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l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拔号接入、电子函件(E-mail)万维网(WWW)等。
六、上机操作
1.Windows95的基本操作。
2.汉字录入。
3.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
4.数据库系统的操作。
说明:
⑴上机考试时间为45分钟
⑵上机操作的1、2、3、4部分均为必考。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
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等级考试内容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WORD题(八)
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WORD题(七)
6.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WORD题(三)
7.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PowerPoint题库
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试题
9.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WORD题(六)
1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WORD题(四)
篇6:计算机一级考试内容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一级共三个科目。
考试形式:完全采取上机考试形式,各科上机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
考核内容:三个科目的考核内容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20%(20分),操作技能部分占80%(80分)。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一级B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因特网知识的考核;与一级其他科目相比,一级B没有演示文稿部分。
系统环境:一级科目中操作系统为中文版Windows XP,MS Office版本为中文专业版Office ,WPS Office版本为“教育部考试专用版”。
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级别 科目名称 科目代码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一级 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 14 无纸化 90分钟 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 15 无纸化 90分钟 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 16 无纸化 90分钟篇7: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了解大型网络系统规划、管理方法;
2.具备中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
4.掌握企事业单位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基本技术;
5.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一、网络规划与设计
1.网络需求分析。
2.网络规划设计。
3.网络设备及选型。
4.网络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5.接入技术方案设计。
6.IP地址规划与路由设计。
7.网络系统安全设计。
二、网络构建
1.局域网组网技术。
(1)网线制作方法。
(2)交换机配置与使用方法。
(3)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交换机VLAN配置。
(5)交换机STP配置。
2.路由器配置与使用。
(1)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2)路由器接口配置。
(3)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4)RIP动态路由配置。
(5)OSPF动态路由配置。
3.路由器高级功能。
(1)设置路由器为DHCP服务器。
(2)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3)配置GRE协议。
(4)配置IPSec协议。
(5)配置MPLS协议。
4.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三、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
1.网络环境配置。
2.WWW服务器安装调试。
3.E-mail服务器安装调试。
4.FTP服务器安装调试。
5.DNS服务器安装调试。
四、网络安全技术与网络管理
1.网络安全。
(1)网络防病毒软件与防火墙的安装与使用。
(2)网站系统管理与维护。
(3)网络攻击防护与漏洞查找。
(4)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设备的安装与使用。
(5)其他网络安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2.网络管理。
(1)管理与维护网络用户账户。
(2)利用工具软件监控和管理网络系统。
(3)查找与排除网络设备故障。
(4)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五、上机操作
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完成以下考核内容:
1.交换机配置与使用。
2.路由器基本操作与配置方法。
3.网络环境与应用系统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网络管理与安全设备、软件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考试方法
上机考试,120分钟,总分100分。
【全国计算机三级考试内容】相关文章:
3.计算机三级真题
10.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