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

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

2023-02-06 08:22: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豆角焖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

篇1: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

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秦兵马俑的特点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陶俑的颜面及手、脚面颜色均为粉红色,表现出肌肉的质感。特别是面部的彩绘尤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连眼睛的瞳孔也彩绘的活灵活现。陶俑的发髻、胡须和眉毛均为黑色。整体色彩显得绚丽而和谐。同时陶俑的彩绘还注重色调的对比,个体整体间均有差异,不同色彩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陶马也同样有鲜艳而和谐的彩绘,使静态中的陶马形象更为生动。

篇2:秦兵马俑原文参考

秦兵马俑原文参考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篇3: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原文

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原文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和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  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篇4: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释题: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2、交流生词的意思。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全班一起朗读词语,要求边读边想生词的意思。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5、引出过渡段。并说说这句话哪一部分是承上,哪一部分是启下。

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2小节:

1、过度: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

3、指名交流

4、引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带着问题再浏览第2小节:为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小节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呢?

5、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

2、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短语及语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绝无仅有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同桌互改,订正。

2、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

二、学习第二部分

师过渡: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思考交流:“类型众多”是什么意思?“个性鲜明”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课文描写了那几类兵马俑?

(一)学习第5小节

1、过渡:哪一种类型的兵马俑描写的最详细?(武士俑)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武士俑?

第一句:外貌

第二句:动作

第三句:神态

3、你觉得哪一句描写的最生动?读出来,并说说理由。

4、这三句话能随意调换吗?为什么?(由整体到局部,这是外貌描写常用的方法)

5、齐读第5小节。

三、用刚才的方法自学4、6、7、8、9小节,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四、总结3到9小节用了详略结合的描写方法。

五、学习第10节

1、学生自读。

2、说说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读读这句句排比,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先描写再想象)

4、你最喜欢哪个分句,说说为什么,并读一读。

5、续写。

6、齐读这一小节。

六、学习第11节,再读全文

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再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5到9小节的写法(有详有略,详写的部分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课间活动。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5: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3.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xx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⑴面积大:“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

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巨大的拱形大厅整体的阵容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随机了解:什么感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震撼)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

补充:据资料介绍,光军吏俑就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士兵俑又分为骑兵、步兵俑、车兵俑等,书上的插图叫跪射俑,还有叫立射俑,真是“种类众多”。

小结:同学们,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料对于我们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

这一段有个表达方面的特点,即:先写了作者的所见,之后又加入了作者的联想,正因为有了联想才让我们读课文时,觉得兵马俑像活了一样惟妙惟肖,似乎有了盔甲之寒,有了肌肤之温,有了一颗砰然跳动的心脏,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以引读的方式: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怪不得,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秦兵马俑的经久魅力在于它雄浑博大的宏观场面,在于它栩栩如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共同赞颂:(文章最后一段)。

2.小结: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

教学反思

一、整节课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效果还真不错

开始上课时我精神奕奕,充满激情、充满自信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整节课都表现非常棒,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美中不足的一点是,越往后我的精神状态越趋于平淡,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激情。这也许和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受我的影响,依然表现活跃。但由于我的表现,使本来不错的一节课,上的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这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

二、让课堂成为课内外知识的交融空间

新课程提倡学生课下搜集,课上交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城市别称的有关资料,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组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多,这样即调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积极习惯内,也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训练了同学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即能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三、改变旧有的教学组织形式

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习以为常,失去了新鲜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改变旧有的学习组织形式,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借鉴了《幸运52》的形式,把同学们分成蓝队和红队,进行比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为自己的队加分,课堂气氛呢非常热烈,但我的感觉并不好,在这阶段的活动中,由于我的组织教学不够严密,出现了手忙脚乱的现象。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想上好一节课,和能上好一节课,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用我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我的课堂充满活力。

篇6:秦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惟( )惟( ) 绝无( )( )南( )北( )

昂首( )( ) 所( )( )靡 ( )( )无双

( )( )欲试 扶( )老携(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五、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七、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13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秦兵马俑]

篇7: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谁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对,就是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来历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以前有几个农民相约一起打水井,发现了有一些陶片,他们继续打井,发现那是一条通道。他们陆陆续续下去察看,就发现了‘秦兵马俑’。好!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他就是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

大家跟我来。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对,就是武士俑。

谁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又是什么俑?错了,是骑兵俑。你们看,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走近他们身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呢!哈哈!

好了,还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大家自由参观,自己欣赏吧。活动时间,请大家注意安全!

篇8: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 恢弘气势 )              ( 惟妙惟肖 )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秦兵马俑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秦兵马俑

暑假里我们去了陕西西安,我们逛了赛格,西安历史博物馆,最让我震撼的就是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我们首先去的是一号坑。一号坑最大,坑里的是一排排的军队。军人们是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有的表情严肃,像是在思考问题,有的面带微笑,像是打了胜仗……他们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各有各的表情,个个都不一样,个个都栩栩如生。后面的军队,还没有修复好,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腿,还有的没有胳膊。如果都修复好了,一定更壮观。

二号坑要比一号坑小一些,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里面的士兵或立或跪,准备着战斗,姿态更丰富了。前排有几位将军佣,他们头戴冠帽,神情严肃,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一看就是将军。除此之外,二号坑还有战车,以及数不清的青铜器。

3号坑里面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三号坑有一个车马房,车厢外面精致的花纹还看得清清楚楚呢!

秦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成的,真了不起,不愧为世界奇迹!

【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相关文章:

1.秦兵马俑课件

2.秦兵马俑教案

3.秦兵马俑说课稿

4.秦兵马俑导游词

5.秦兵马俑四年级作文

6.秦兵马俑名师教案

7.秦兵马俑导游词作文

8.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9.秦兵马俑课件内容

10.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苏教版秦兵马俑原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