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2023-01-31 08:20: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米璐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篇1: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从水稻种子处理、秧田期杂草防除和害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秧田期病与草害防治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作 者:任成书 祁明利 许祥凯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农干校,江苏赣榆,2221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 分类号:S511 关键词:水稻   秧田期   病虫草害   防治技术  

篇2: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探析论文

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详细介绍了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经验,主要是充分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一旦病虫草害发生,即要进行化学防治,以期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科学防治病虫害。

水稻是霍邱县大宗作物,栽培面积大,其产量高低直接决定霍邱县全年农业能否增产。多年来,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二化螟、褐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不断蔓延,其发生面积大、危害广,已成为霍邱县单一季杂交中稻持续增产的一大障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病菌从叶片水孔侵入,先从叶尖、叶缘或叶脉出现白色条状病斑,发病部与其健全处交界明显,绿白分明。在潮时,病部常溢出淡黄色颗粒,称之为“菌脓”。菌脓干后如同鱼籽状,病菌带入大田,侵入秧苗,水稻在三叶期较为抗病。水稻分蘖以后,孕穗、抽穗时期,最容易感病与发病。二化螟在霍邱县每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发生3代,但第3代出现时,杂交中稻已扬花灌浆,只能取食杂草。1代螟蛾高峰期5月13~17日,卵孵盛期5月18~23日,卵孵化高峰期5月底至6月3日。第2代螟蛾产卵始盛期为7月15~18日,卵孵化盛期7月20~23日,卵孵化高峰期7月25~28日。在卵孵化高峰前1~2d施药为最佳期。1代螟蛾产卵盛孵期正值水稻分蘖盛期。6月上中旬出现大片枯鞘与枯心死苗现象,此时施药效果不理想。因为1代幼虫已钻入茎秆内部危害,往往造成1代重,2代危害更重的趋势。各种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是秧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有苗稻瘟、苗期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稻蓟马等;二是分蘖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二化螟1代等;三是拔节孕穗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等;四是抽穗至灌浆成熟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主要有白叶枯病、稻曲病、三化螟3代、褐稻飞虱等,特别是沿淮地区褐稻飞虱大发生与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

2综合防治各种病虫害

在水肥管理上,寸水活棵,湿润灌溉,适时烤田,严防深灌和串灌。移栽活棵后轻烤田,1个月后重烤田,则白叶枯病发病轻,一般病指为9.5。未烤田长期深入灌溉的.田块则发病重,病指为20.85。同时,推广以基肥为主,增施土杂肥,多施磷钾肥,适施氮肥以达到肥足而无过多剩余,控制水稻过分旺长,压低病指。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放在首位,生物防治有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化防农药的抗性等特点。霍邱县稻田主要天敌种群有蜘蛛、扑食蝽、隐翅甲、瓢虫、草铃等,对二化螟、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打好总体化防战

3.1狠抓秧田防治

秧田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是治小田保大田措施之一,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治1hm2秧田等于治大田15~20 hm2,省工省药防效高。防治秧田白叶枯病和二化螟1代方法是:在秧苗3~4片真叶时,或在移栽前5~7d,5月下旬作为“送嫁药”,秧田用川化-018(叶青双、叶枯宁)2.25kg/hm2,加25%三环唑粉剂1.5kg/hm2加18%杀虫双3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稻蓟马等病虫害。

3.2化学除草与追施返青肥相结合

水稻移栽后返青时,应早施轻施返青肥,以促进有效分蘖。重点开展化学除草,可选用50%丁草胺乳油2 250mL/hm2,或50%杀草丹乳油3 000mL/hm2,或5.3%丁西颗粒剂7.5~9.0kg/hm2,任选1种除草剂与尿素225~300kg/hm2,混合均匀,成为药肥,撒施秧田,田间保持浅水层5~6d。

3.3孕穗圆秆期施药

水稻进入拔节圆秆期,田间病虫已累积到一定数量,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用药防治。进入7月中下旬,水稻抗性机制减弱,病虫混合发生,采用药剂混配,如杀虫双、叶枯宁、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2代和稻纵卷叶螟。施药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60%稻金丹900g/hm2+井冈霉素2.385kg/hm2+25%叶枯宁2.25 kg/hm2+20%大功臣300g/hm2,对水750kg,进行常规喷雾。施药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3.4破口抽穗扬花期施药

这是水稻病虫危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大,用药剂防治格外重要。施药时间在8月上中旬,主防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三化螟3代等。用有机磷“1605”1 500mL/hm2+20%粉锈宁1.5kg/hm2+5%井冈霉素2.25kg/hm2+25%扑虱灵750g/hm2,以泼雾防治为主,亦可采用粗喷雾防治。

3.5乳熟期之前防治

乳熟期之前(8月底至9月5日)是单一季杂交稻田褐稻飞虱出现高峰期,即4代若虫第1孵化高峰以后常在9月5日前后,9月中旬以后虫量逐渐下降。因此,要在高虫量出现时低龄若虫盛期,用好这1次药,能控制褐稻飞虱危害。选用药剂以速效粉剂喷粉为好,也可用有机磷混灭威乳油泼浇。还可用敌敌畏毒土熏蒸。不论用哪种办法,一定要把药剂喷到稻株基部,以提高防效。

篇3:小麦播种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小麦播种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一、麦播期间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地下害虫 安阳市近几年地下害虫逐年加重,土传、种传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严重.8月下旬~9月上旬,全市挖土363m2,总虫数1372头,折合每66 7m2有虫2520头,较同期2504.2头增加0.6%,较~20均值2225头增加13.3%.其中蛴螬、金针虫、蝼蛄折合每667m2分别有虫1848.5头、564.1头、1080.4头,与20同期192 5.1头、505.2头、108.4头相比,蛴螬虫口密度比上年略有减少,蝼蛄、金针虫密度均比上年明显增加,特别是蛴螬比上年增加近9倍,危害加重.

作 者:支艳英  作者单位:安阳市植保植检站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21)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4: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研究的论文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研究的论文

摘要从栽培措施入手,通过大量的调查、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水稻无公害栽培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重点介绍水稻无公害栽培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现介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我市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2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2.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

2.2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生物防治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3.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我市窑湾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已发展稻田养殖2133.3h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20块放养鱼、蟹的稻田与未放养鱼、蟹的稻田比较,枯心苗减少62%~80%,白穗率减少58%~84%,稻飞虱减少40%,杂草减少41%,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蟹等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稻鱼、稻蟹共养不仅能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稻田整体效益。据调查,稻鱼共养与单作水稻田相比,收入增加10倍以上。

3.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4化学防治

4.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使用农药争取实现农药新品种与剂型的多样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同时严格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采用病虫害达标防治,没有达标稻田,不得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剂量,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实行挑治,减少普治,减轻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

4.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长期在水稻上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不仅残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虫产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必须对所选用农药进行合理轮换,如用吡虫啉拌种,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习惯,秧苗移栽前用1次锐劲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习惯。通过这些低毒、高效农药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机磷含量会大大降低,大米品质才能达到无公害大米的要求。

4.3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根据无公害水稻生产的要求,只有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才能发挥农药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农药和使用方法,必须加强病虫的测报工作,才能掌握用药的关键时期。药剂防治时期一般是在病虫一生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作物最易受害的危险期,要做到消灭病虫在大量发生之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量施药,如浓度过低,效果差;浓度过高,浪费农药,还有可能使农作物产生药害,增加残留等。配药时用清水,先配成少量的母液,再配成规定的浓度。如果病虫同时发生可将农药混合使用,以提高用药效果。

篇5:石窑当归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

石窑当归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

在简要分析了湖北省恩施市石窑当归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石窑当归病虫害发生特点,按照绿色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要求,提出石窑当归病虫草害防治对策.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1) 分类号:S435.672 关键词:石窑当归   病虫草害   绿色防治技术  

篇6:向日葵病虫草害的防治

向日葵病虫草害的防治

向日葵在洮南市播种面积较大,是该市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作物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向日葵的产量,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做好向日葵的病虫草害的防治.

作 者:韩桂荣 闫春英 张丽静 魏莹  作者单位:吉林洮南市农业局,洮南,137100 刊 名:中国农业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4 关键词: 

篇7:水稻秧田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

水稻秧田的病害防治技术论文

1水稻烂秧

1.1症状

生理烂秧,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指播种后不能正常发芽而腐烂。漂秧是指出芽后长时间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在土表,最后腐烂枯死。导致烂种的原因很多,如陈种子,或种子水分过高受热霉变等。黑根为秧苗中毒。当大量底施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做底肥时,秧田水又深,土壤还原态过强,其中的硫酸根还原菌迅速繁殖,将高价硫还原成低价硫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亚铁等,毒害稻苗,使稻根变黑腐烂,叶片枯死。病理烂秧,由立枯病、棉腐病引起。立枯病,症状:常见于旱秧田。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柔弱,易拔断。轻者,成片发黄;重者,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绵腐病症状:常见于水秧田。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5~7天即可显症,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零星点片发生,若遇低温连阴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死苗。

1.2防治措施

对烂秧症的防治重点:改善大田环境,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预控效果更好些。改进育秧方式,选择秧田,满足这些条件:避风、向阳,地势低平,结合深耕,确保土质疏松。整地要细,冬季闲置田,注意晒垡,基肥用足。改善用肥,多用温性肥,增加土壤通透性。播种前,除去田间杂草,确保长势要好。此外,选用薄膜育秧,防控效果不错。露天育秧,注意秧田湿润。适时选择播种期,通常情况下,露天播种气温至少要在12~13℃以上。播种用量适中,落谷要均匀,踏谷不见谷。而后,覆盖适量草木灰。播种后,秧田水自然落干,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温度,确保出苗出的全、早、齐。加强肥水管理,旱育秧,注意浇水,适量灌溉,促进根部生长,有利于分蘖。水育秧,注意控水,确保通透性。同时,注意灌水,很好保护秧苗。用肥要科学,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后期,用好送嫁肥。同时,追施氮肥,有利于增进糖分,有利于促进抗逆性。立枯病防治,此病常见断奶期旱秧。此病防治,用30%土菌净,消毒,用240mL/hm2;配用,辉隆宝,用900mL/hm2,上述兑水用450kg/hm2,喷雾喷施,防病效果显著。棉腐病,药防前1天,排干稻田水。用30%土菌消,240mL/hm2;配辉隆宝,900mL/hm2。上述用药,兑水用450kg/hm2。药繁后1~2天,复水,效果不错。

2其他苗期病害

2.1恶苗病

症状:被感染秧苗,要矮健苗许多。而且,叶色泛黄,根系不发达,叶鞘细长。枯死秧苗,显白色霉粉物。所有秧苗中,旱育发病更重。用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发病较重。而且,籼稻较粳稻发病更要重一些。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催芽时间不宜过长。发现有病秧,及时拔除,集中远离秧田销毁。播种前期,种子消毒处理。苗期有感染,可用25%咪酰胺,喷雾除病害,效果更好些。

2.2苗稻瘟

最常见秧苗3叶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防治措施:经药敏实验,可选择这些药防治。75%三环唑,用750g/667m2,喷雾除病害,至秧苗滴水,能起到不错预控效果。此病流行高发期,用40%韩稻爱,用1200~1500mL/667m2。或者,用40%敌瘟灵,兑水喷施,防治效果更好。

3营养障碍病

秧苗缺锌,下部叶脉,有黄白化状。而上部位,有黄褐色斑点,不规则的斑块。之后,斑块渐扩大,呈红褐色的条状。缺锌秧苗,叶片长势缓慢,产叶短而狭窄。尤其,基部中脉,泛黄白色。根系褐色。解决措施:水秧田,注意晒田,增加通透性,有利于新根萌发。同时,在移栽前7~10天用细潮土225kg/hm2拌蔸都发3kg/hm2,均匀撒施苗床。秧苗缺钾,患病矮小,呈暗绿色。叶片呈紫色,基部有红褐色斑点。严重病秧苗,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调治方法:可用诺普丰或果美丰或富万稼有机复合液肥600g/hm2叶面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总结

水稻秧田期管理水平,影响到后期的育秧质量。为培育健康壮秧,要加强做好秧田期间病害的防控,才能预防和减少病害扩散、切断病害传染源、控制稻田病害发生的作用,为此,地方少一定要高度重视秧田期间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在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针对秧田期面积小、防治集中的'优点,认真防控,培育壮秧,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基础。同时,要密切关注秧田期常见的病害种类,比如:生理性烂秧和病理性烂秧,注意改善大田环境,改进育秧方式,适时选择播种期,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病性。同时,辅以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此类病害的影响。此外,一些常见病的防控,诸如:立枯病,棉腐病,恶苗病,苗稻瘟,营养障碍病等等,都不能有所忽视,以免病害扩散而影响最终的生产效益。

篇8: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水稻抛秧是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由于水稻抛秧时间早,群体密度大,前期田间少水,因而有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及为害,在病虫草害防除过程中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化学除草应采用“一封一补”2次化除技术;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苗情确定防治主次对象和防治适期,合理混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多种病虫害。

关键词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除对策

水稻抛秧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现代稻作轻型栽培技术,白帽在中稻上推广面积达多公顷,占中稻种植面积10%以上,已充分显示了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但抛秧稻田病虫害发生复杂、杂草危害较重。

1抛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点

据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温光资源条件,水稻抛秧在品种选择上,一般要求中熟杂交系列中稻品种,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闲田为生,与常规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秧龄期较短,一般在25d以内,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龄期过长,则秧根连结不易分散,就无法抛栽。抛秧时间早,具有抛秧时伤根少、扎根浅、起发早、分蘖节位低、基本苗数足、有效穗数多及后期青秆黄熟等特点,有显著的早发优势。

2水稻抛秧田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抛秧水稻田前期有利于杂草发生,分蘖期而遭1代二化螟为害;中期有多种病虫发生和为害,如2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穗期的.稻飞虱、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等相继发生及为害。

2.1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量大,危害重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产卵为害具有明显的趋嫩绿习性,特别是岳西县第1、第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处于抛秧水稻生长优势明显,植株嫩绿,极易引诱螟蛾产卵为害。据6月18日调查,1代二化螟枯鞘株率:抛秧中稻田平均为29.6%,手插中稻田平均为9.8%。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叶螟蛾量、卵量:抛秧中稻田平均蛾量30.45万头/hm2,平均卵量412粒/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蛾量16.86万头/hm2,平均卵量278粒/百丛。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飞虱,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3420头/百丛,手插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1040头/百丛。

2.2水稻纹枯病发生早、病情上升快

水稻纹枯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抛秧稻田分蘖快、封行早、群体大、湿度高,因此抛秧稻田纹枯病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早、为害重、时间长。据历年资料记载,抛秧稻田纹枯病初见期比手插秧稻田早10d左右,但病情上升较快,据207月10日调查,抛秧中稻田水稻纹枯病病丛率平均为4.6%,而手插中稻田水稻纹枯病仅有零星发生。

2.3穗期病虫害相继发生及为害

由于四(2)代稻飞虱虫口基数大,防治技术不到位,导致了五(3)代稻飞虱发生量大、为害重,年8月15日调查,抛秧中稻田平均有稻飞虱5870头/百丛;稻曲病、稻谷粒黑粉病在水稻抽穗扬花时遇雨水多、湿度高,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则发病重。

2.4杂草猖獗发生为害,防除难度大

由于水稻抛秧后至秧苗扎根立苗前,田间不建水层,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对杂草特别是稗草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极为有利,因此杂草的发生数量明显多于普通插秧移栽稻田,而且发生高峰提前,杂草的大田生长为害时间拉长,对水稻的危害加重。抛秧水稻杂草发生量大,人工拔草难度大、花工多、效益低、效果差,同时对秧苗的影响也较大。而化学除草安全性差。抛秧田秧苗秧龄短、抗药性差,前期根系裸露在土壤表层,增加了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对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成分的混配除草剂在抛秧田使用均易产生药害。

3防除技术与方法

根据抛秧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在防除时应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实行阶段性重点防除。前期以化学除草为中心,分蘖期以1代二化螟防治为重点;中期(孕穗期)防治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2代二化螟;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攻目标,兼治叶尖枯、稻曲病和稻谷粒黑粉病。在杂草防除中,针对抛秧水稻“苗小草多”的特点,为确保稻苗安全和除草效果,应采用“一封一补”的2次化学除草技术。“一封”即掌握在抛栽秧苗基本直立后(抛栽后5d左右),施药封杀杂草,宜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丁苄、幼禾葆等药剂;“一补”即抛秧后15d,田间仍有较多残存杂草,必须进行补治,使用精克草星、抛秧精克等药剂。“一封一补”前后配套使用,除草效果可稳定在90%以上,安全性也比较好。

在病虫防治上,应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和具体田块的苗情,确定防治的主攻对象和防治时间,合理混用氯虫苯甲酰胺、锐劲特、毒死蜱、吡虫啉、噻嗪酮、纹霉清、爱苗等高效低毒残留农药,控制多种病虫害。

4参考文献

[1]凌小明,刘国明.抛秧水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18(6):16-17.

篇9: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近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河北地区发生严重,并波及到周边及东北地区,因此,水稻产区要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出控制与防治的有效方法.

作 者:张立涛 水文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4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   危害   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相关文章:

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2.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3.苹果褐腐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4.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

5.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6.节节麦防治技术

7.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技术

8.有机水稻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9.蓝莓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10.苹果枝干3种病害休眠期防治技术

下载word文档
《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