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鉴定工作考试大纲

鉴定工作考试大纲

2023-01-04 08:13: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鲁公门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鉴定工作考试大纲,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鉴定工作考试大纲,方便大家学习。

鉴定工作考试大纲

篇1: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

中药定定学部鉴中分药鉴定知识学执业药师必备是的中药学专知识业的重组成部要。分 据根执 药业的职责与师业执活动需要的中,鉴定药学部分的试内考主要容包括 1中.药定鉴学的务任2.我 历代与国药中鉴密切定相的重关本要著草作3.影 药材响质量因素的 4.药中定的鉴据、依中检验药作工的一程序、般药中鉴的方法及定中鉴药的定容 内.《5国药典》(中2100 年)一版部凡例附和中与药材鉴定有录关的定规 .6类药各及饮材片鉴常用定的名术词 7语.210 种用药材及其常片的饮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实性鉴定(真括性包 鉴别状、微鉴别、显理鉴化)别、安性全检(包括测毒、有害成分,有重属及有金害素元,留残农药 黄曲霉,毒等素的量检限)、质查评价(量包括验鉴别、纯度检查经、出浸物含量测、定)等,“*”带材药的伪品及主其鉴别特征要,7 种附药1内容的 8。60. 常用药种及其材片饮的来、源学化分、真实成性鉴定(包括状性别、鉴微鉴别显 点、要化鉴别)、理安性检测(全括包性毒成分重、金及有属害素元黄曲、毒霉素限的检查量、)量质价(评包括验鉴别、经纯度查、检浸出、物量测含定)和等 5种附药容内。 9.2 种常用5材药其及片饮的源来、真实性鉴(性定鉴别)状质量和评(价包经验鉴括别、浸物出、量测定含) 10.等0 组2性状相似易中药混鉴的定总 论

单大 一、元中

单元小

细要

(点)1中品药种混

中药

鉴学的 药定鉴 任定务 学定 主要的因原1 .证考整理中药品和种发掘,祖国药遗学 乱产复杂现象的和

义和任务

(2)解决中药品 种

乱和混杂复问第一文库网 题的途径 1)鉴(中药定 品种真伪的 .鉴2定中的药真伪优劣确,中药质保 量2)鉴定(药中品 种的劣 优1制定药质中 标准的量原 则() 2中《药国典》 .研3和究制定药规中化质范量准标药材 饮片及量质标准的基 内本容 和要 求()中药1资的 源4.寻和找扩新药大源(2 )找寻和扩大 新源的方法药真实 鉴性的常定 .1中的药真性实定 鉴方用法 1()成书代年、

二、中

代中古鉴定药 药鉴 定知与本识草著学发 展作 简史 面方学的术值价品种对 药质量材 一()药材的 药材响 品种、质与 种量的质 培 因素栽2. 药的材质种的影 响种 对药质质材 量.药1的品种 的影响 (材)2在中鉴定药历 重代本要草作 著数 者作、收载 药总物

三影

、培栽药材质量 对3药.的栽材培的影 响产地与材药量质 .1产地与药材质量的系关(二)药 材 的地产 2道地药.材产 地采 收与材药量 质.采1收药材与质量产量的关系 、的系 关适采宜期收确的 2药材的适.宜收期 定采 1(

)植物药采 的原则收(2 )动物药采 的3.各类药的材一采收原则 收原则 (般)3矿物的采 收药则 原.4采中的收意事项 注.1产地工加的目 (的四)材的 产药加地 2工常.的产用加地工法 注意事项方产 加地工的目 拣、的切片 、洗 、、蒸煮、、烫揉、搓发汗 干燥、(1 《)中国典药 》四中 、一)中(药 药的鉴鉴定的 据依定 2. 方地品标药 区、准直 辖市药中 (1)各材、自省治 1国家.药品标 (2)部颁药准品 准标的关系 要主道药材的

(三药)的 材采收

标准 (2)省各自、治 、直区辖中市药炮 制范 (规1)检品理受与 样取 (二中)检药( 2检) 验验作工的般 一序程 验检告报书 4()议与异仲 裁1(凡)的例作 (用2)称与编排 (名3)照品、对 1.对例 凡药照材、对照提 取 、标物准 品()三中国《 药典(2》00 年版)1部中一 药材鉴定相与 的内关 容2.附录 ()精4确度 (1药材)饮片 和样法取(2)杂 检查质 法()3水检分法 (4查)分灰检法查 ()5浸物出定测法 ()挥6油测定发 (法)来源1鉴定的 四(中药鉴)1 来.源鉴定法定 方法的 (2)来源鉴定的目的 药检中工作的一般验程序 ()3检验录记

及容 (内)原植物3鉴 定的骤步(1 )材的形状药、大小、泽色表、面特征 、质地、面 特征、气断味、、水 试火试、(2 )饮 的片状、形 2性.鉴状法 大小定、表面征、特 色、泽质、地断折 面、气、味 3()材药饮片 和状性别鉴词名术 语()显1制微片方 法(2植物细胞壁)和细 胞后物性 质含的鉴 3别显微鉴.定 (法3显微测量 )()4微临时显 制片用封藏常液 试(5扫描)电显子 镜微和偏显微光 镜的用应( )物理1常数 4.的理化定法 鉴定

()2一般理化 鉴别 3()色谱法(4)分 光光度法 5)(谱色、光谱 和谱联质用分析 法 ()D1N 分子遗 A标传技记术( 2)中药指纹 图5.其鉴他方定法和术简介技谱 (3) 药生中活 性物测法 定实真鉴性的常 定1中药.的真性鉴定实 用法方(1 ) 源性内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2)外源性有害 2. 中药安全性的测 物检及质检 测重金(属 及害有素元 、残(五) 中药 留农鉴药 黄、霉毒 曲定内的容素 二、氧化硫) 1()经验鉴 别(2 纯度)查 检杂 质(、分、灰分、水3 .药中质量评价 色的检查、酸败度 度)等(3) 药与相关效

量分析 定含叶( 的量查检、浸出物 测、定量含定)测(1 根类)中药 性状的特 (征)双子2叶物植 .性1鉴状 别和子叶植单根物 横切面征特主及要区别 (1 )双叶植子物 根组的构织造 常、见的常构造 异2.微显鉴 (2)别子单植物叶 根的织组构造( )根类中3显 药 微

鉴别意注项 (事)1 双叶子植物、单子叶植物 蕨和类 植物茎根性 的状征特 .性1鉴状别 (2) 双子植叶、物单叶植物根子 横茎面切特及主征 区别要(1)双 叶子植 根茎物的织构造组 、.2显微别鉴常见 异常构的造 ()2单子植叶

的组茎织造构 3(蕨类)植物 茎的根组构造织 4()茎类中根 药微鉴别注显意 点1)(源来产地、、收加采 工2(化)成学分 ()真实3性定鉴 1狗.脊、马绵贯(附:众萁紫贯)众细辛、大黄、、何首乌*、(性*、状微、理 牛膝、川显、附乌、子芍、白黄连防、己、胡索延元胡)、(鉴别化) 蓝板根(附:南蓝板根、)苦参、*根(葛:附葛)粉甘草 、(4)全安检性测 *黄、芪*附:红(芪)、人参(附:红参)、西洋参*、三*( 毒性分、成金重七 *、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紫、草丹参、、属有及元素、害残 黄、玄参、芩地、黄巴戟天、天*粉花、桔、梗党参木香、、留农药 )白术苍、、泽术、半夏*泻石、蒲菖*附(藏菖蒲):、贝川( ) 5质评量 (经 价母*浙、母、贝麦冬附:(麦山冬、)知母、山药、*黄姜 、鉴别、验度纯浸、郁 、金麻天*出 物、含测量) (定)6带*”“药材 的品伪其主要及鉴别 特征(1 )来 (源2)化成分学2.虎 、商杖陆太子参、威、灵仙、赤、地芍榆远、志、活、羌 3)(真性鉴实 前胡(定:紫花附胡前)北、参沙徐、长卿胡、黄连茜、草、(性 鉴别、显微状

参沙、木川香香附、天南星、百部、射干、附:川射干() 别鉴要点 、理鉴 别化) ()4质 评价量 经(

鉴别纯、度浸、物、含量出测) (定)5“带*药材的 ”品及其主要伪 鉴别征特 1(来)源 2()实真鉴定性( 性鉴别)状 .3牛川膝银、柴、草胡、升麻、北豆乌根、山根、白豆蔹、藁 3)安全(检测性本 、艽、白秦前白、薇续、、紫断、菀三棱黄、精、竹、玉楼、土茯苓、重冬、莪术天白、(及性成毒)分 4)(质量评价 (经 验别鉴吸、光、浸度物、含出量 测) 牛定与川牛膝膝北;根与豆山豆;根葛、粉山与天花药粉人 参;与洋参;西白与前薇;熟地白黄与酒精;桔黄梗与南参;沙鉴别要点 木与川木香;香莪术三棱与 ()茎类中1与药 类中药的形木、颜状色表面、特征 1、.性状定 气鉴味、2)(质草与茎 木质茎区的别(1 茎)类中的药 组构织 2造.显鉴定微 2)木(中类的药 组织造 1.木通*构(:附木川)通沉香*、钩藤 (1、来)、产源、地

采收工加 ()2学化分成 3()真性鉴定实(性状 显微、理、化 别)鉴(4) 质 评价 量( 经验别、鉴纯度、浸物、出含量测)定( )5带*” “

药材 伪的及品主其鉴 别特要征 ()来源1 ()2学成化分(3) 实真鉴性 定性(状别鉴、显 2微大血.、藤木、苏血藤鸡鉴别 要、理化点 别鉴) 4(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纯、浸度 物出、含量定测 )1()来 源(2)真性实鉴 (性定鉴别状) .3降香通、(草3 质量评价 )( 验鉴经、别浸物、含出测定)量 通与木川木通;木苏、香与降香 沉1.状性鉴 定别要点 鉴形状表面特征、

断面、气、味( 1)类皮中药的组织 构 造2显.鉴定微 2)(类皮药中的粉末特征 ( 1来源)产地、、收采加 (2)工化成分 学(3)实性真鉴 定(状性显、微、理鉴别)化1 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关黄柏附)秦、皮 *(4) 量质评 (价 经鉴别验纯、度浸 、物、出量测定含 )(5)“*带药材” 的品及其伪主鉴 要别特 (1)来源 (征)2化学分成(3)真 性鉴实定( 状鉴性别、显 2.微桑皮、白加香皮、地骨 皮别鉴点要、理化鉴别) (4) 质量价 (经 评验鉴别、浸出物、含量定)测 ()来1 源3合欢.、白皮皮鲜 2(真)实性定

状性鉴别)(3) 质量 评价( 验鉴别经、浸物出 、量测含)定地骨皮与 香皮加鉴 别点 叶要中药的药类用1. 用药部 位位部颜色、叶 、序叶片2 .性状鉴定 形状、表特面、征地质、、气味 的表皮、叶肉叶 3、.显鉴定微中脉的显 鉴微别特 征1)来(、产地源 采、收工 (2加)化学分 (成)3真性鉴定 (性状、实显、理 微化鉴) 别.1大叶青附:(蓼青大)叶、泻番*叶( )4 质量价 评经( 验鉴、别度、纯 出物浸、量含定测 )(5带)*“”药的 伪材品及主要鉴其 特征别(1) 来 2.石韦源淫羊藿(、附巫山:羊藿淫)枇杷、叶罗、布麻叶 2(化)学成分

()3实真鉴定性( 状性鉴、别显 鉴微要点别 、化鉴理 )别 4( 质)评量 (经价验鉴别 浸、出、物 含测量) 定1()来 (源)真实2性鉴 (定性状别) 3.侧柏鉴、紫苏叶叶艾叶、3()质量 价评( 验鉴别经浸、出、物含量测定) 大叶青与大蓼叶青 别鉴要点 花类中的药用药 1药.部用位,部 位序花的型、形类2.性 状定鉴 、状颜、表色面 特、气、征 花瓣味雄蕊、特别( 3显微.定 是鉴花粒粉、)雌蕊的 显微特 (征1来)源、地、采收加产 工.辛1、丁香、夷洋金花、银花金附:(银花)、红花、山黄蒲 、2)化(学分成 红西* (3)真实性花鉴定 (状、显性微、理

别鉴 (4))安性全检测(重金 及属有 害元) (素)5质量评 (经价 验别、鉴度、浸纯出 物含量测、) (定)6带“”药*的材 品及伪主其要鉴 别征 (特)1源来(2)化 成学 (分3)实性真鉴 ( 定

性状别、显微 鉴.槐花、款2花、菊花 鉴别冬点要 、理化 鉴别 ()4 质)评价量 经 验(鉴别浸、出、物含量测) 定实果中药类的药 1.用部药 位用位 形状、部色颜、面 表2.性状鉴定 征、特、气 外果皮味中、果皮、.3微显鉴 内定果皮微显别鉴 特 种征类子药中的药 .药用部位 用部位

1

形、状色、颜表 2.性状面定鉴 特征 质、地 断、面 气、、味、水试(1 种皮、胚)乳 、的胚显鉴别特 微医学征教育网搜 3.微鉴定 集显理 (整)种子特2的 有内物 含()1源、产来、地采收加工 (2)化成学分 ()真实3鉴性定 (状性显、、微理 鉴化)别( )4全安性测 1检五.味(附子:五味子)南、瓜、山楂木、苦杏、仁决明、(子性成毒分、金 补骨重脂枳壳、吴茱萸、、小香茴山、萸茱连、、翘钱子、属及有马害素、元 枸杞黄、子子栀*砂仁、、豆 曲霉蔻素) 毒(5)质量 评价(经 验别、纯度鉴浸 、出、物量测含定) 6)(带“*”药材 的品伪其及主鉴要 别特 (征)1源来2 .葶子、桃仁、金苈樱、沙子苑子巴、豆酸枣仁、、女贞子 (、2化学成分 )菟丝子牵牛、子瓜、、萎苡仁薏 3(真实)鉴性定

性(鉴状别、显 鉴微别点、要理 化鉴别) 4)安全(检性 (测重金及有害属元 、素黄曲霉毒素 )( ) 质量评5价(经 验鉴、纯度别、出物、含量测定)浸 (1)源 (2来)真实鉴定性( 性鉴别状)3 地肤子、.梅、蛇床子、牛蒡子乌鹤虱、槟、榔、草、益果 智(3) 量质价评(经 验别、浸鉴物、出量含定) 苦测仁杏桃仁与小;茴与蛇香床子 别要点鉴(1 来源、)地产 、收采加工(2 化学成) 分3()真性鉴定 1.实五子味(附:五南子)味、瓜、木楂山、苦杏仁决明子、、(性状显微、理、补 骨、枳脂壳、茱萸吴小、香茴、茱萸山、连、马钱翘、子 杞枸子栀子*、、仁、砂蔻豆化 别鉴) (4)全性安检测 (性毒分成 、金重属及有害 元素、黄 曲 毒素霉) 5( )质评价 量经(

鉴验别纯度、浸 、出、物含量定) 测6(带“)*药材” 伪品的及其要鉴主别特 征1()来源(2 化)成分 学(3真)性鉴实定 (性鉴别、显微 状别要鉴、理点化鉴别 )2葶.苈子桃、、金仁樱子沙、子苑巴豆、酸、枣、女贞仁子 、4)安全性检(测菟丝 子、牵子牛、瓜萎、苡薏仁 (重属金及有 害元素黄、霉毒 素) (5曲 )量质评 (经价验鉴 、别度、浸 纯物出、量含定测 ())来源 12()实性鉴定真 (状鉴别性) .地3子肤、梅、蛇床乌子牛、子蒡、鹤虱槟榔、、果、益草 智3)(质 评价量(经 鉴别、验浸出物、含测定) 苦杏量仁桃与;仁茴小与蛇香床子 别鉴点 要

(1来源)、地、产1.黄麻、槲生(寄:桑寄附)、金生草*钱(附:广金草钱)、收加采 广藿香、荆工芥、母益革、薄、穿心莲荷、青 蒿()化学2成分

3)真(性实定 鉴性状、(微、显理化 别鉴)( ) 4质评量价 ( 验经鉴别纯度、含、量的叶查、检浸出 、含物量定测 )5)(带“*”药的材伪品 其主及鉴要别 征 (1特)来 源2)化学成( (分)真3性实鉴定(性 鉴别状 、显 微2紫.地花丁附(:地丁苦)茵陈、蒲公英、石斛、(*:铁附鉴 要别点 、化鉴 皮石斛) 别)理 (4) 量质价 评(经验 别鉴、出物浸、含测量)定(1 )来源(2)真实 性定 鉴(状鉴性) 别3鱼腥.、半草莲、枝香、薷肉蓉、车苁草前、大、淡竹蓟 叶(3) 量评价质(经 验鉴别、出物浸、含量测 定)紫 花地丁苦与丁:地钱草金广与钱草;荆金与芥香薷鉴 别要点(1)藻 类的同共 1.类中药藻 特征

(2)绿

、红藻、藻 藻门的主褐特要 及代表药征 材1)菌类(的同 共征特( 2)真(菌囊子 、菌子菌担)的主2. 类菌药 中特征要及表代 药材(3)菌 中药常类 的名词用术语地 类的形态衣 特3地衣.中类 征及代药表药 材1)来源、(产、地采 收工加( )化学成2 (3分)实性鉴定 (真状性、显、理 化鉴微别) 1冬虫夏.*、茯苓、草苓猪(4 )质评价 (量经 验鉴别浸、物出 含、测量定 )()带5“”药材* 的品伪其主及要鉴别特征 (1 )来源2 灵. 芝(2化)成学分 3(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要 、点 化理 别鉴) 4)(质量 价评 经 验(别鉴浸、出物 、含量定测 )()1来 源2()实真性鉴 定.3藻海松、萝 性状(别) (3) 鉴质量价 评( 验鉴别经 )()1树的形脂 成2)树脂(在存 的1.树的.形脂、成存在采和 收主要科及表药 代 (材3)脂树采的 收()树脂1的化 组学成2 树.脂化的学组和分成类( )树2脂药材类的分 及主要类 化学成分 ()1树的脂通 3.性树的脂通性 (2树脂与)胶树的 鉴 别.4脂树鉴定 树脂的理化的鉴 (1别)源、产地、来香、乳药、没竭* 采血收工

2化)成分学( 3真实性鉴定 )(状性、理鉴化别) ( 4)质 评价量(经 验 别、鉴纯度含、量 测) 定5()“*带”药的 材伪及其品主要 别鉴征 特乳香没药 鉴与要点 (别1来)、产源、地采 收工加(2 化学成) (3分真)性实定 (鉴状性理、化鉴 别 ()4安全陛)检测 .1青黛、*冰片(成龙合)[脑:附天然冰片右(旋龙脑、艾 )(重金属有及害片 (左旋脑)龙、五]倍 元子)素 (5) 量质评价( 经鉴别、验纯度含、测定) (量6带)“*药材” 的伪品及其主要鉴别 特 征(1)源 来.海2 金

沙、儿茶 ()化学2成分

()3实性鉴真定 (性鉴别、显微 状鉴要别点、理化鉴 ) (4别 )质评价 量(经验 鉴、别量测含 定)海 沙金蒲与 鉴别黄要点 (1)类根中药的 性特状 (2征)双叶子植 物.性1鉴别状 和子单叶物植 横根切面特及征 主()根一类 中的药鉴定 要区别 (1)子叶植双物根 组织的构造、常 见的 异常造构 、五根 .2微鉴别 显根茎及根的 组构织造类 药中 ()3根中药类 显鉴微注别事意项( ) 双子叶1植、物子单叶物植蕨 类和物根植茎性 (二的)根茎 1.类状鉴性 中药别 ()2双子 植叶、单子叶植物物茎根 横切特征及主面状特征 2)(子单叶植

要区

别 ()双1叶植子物根 的茎织组构、造常 的异常见造构( )单2叶子植物2 .微鉴显别 茎的根织构造 组()3类蕨植物 茎根的织组构造( )根茎4中药 显类鉴别注微点意 1()源来、地、产 收加工 (采2化学成分) (3真实)鉴性定 1狗.、绵马脊贯众(:紫萁附贯)众、辛、细黄*大何首乌、*、(性 、状显微理、牛 、川乌、膝子附、白、黄芍、防己、延胡索连元(胡) 、鉴别化)板 蓝(附根:南板蓝根、)参*、苦根(葛附粉:葛、)草 (甘4安)全性检 测*黄、芪(附*红芪:、人)*参附(红参:、西)参洋、三 (毒性*分成 、金 重*七、白芷当、归、川芎、风、防胡柴*龙胆、*紫、、草参丹、三)(用根 及常根类中茎 属药及有元害、素残 芩、黄玄参、黄、地巴戟天*天、花、粉梗桔党、、木香参 、留药)农白 术苍术、泽泻、、夏*半、石蒲菖(*:藏菖蒲附、川贝)(5 质量评) 价(经 *、母浙母贝、冬麦(附山:冬)麦知母、、山药、姜*黄、验别、鉴度、纯 浸金郁、天*麻出 、含物测定量 )6)(带*“”材药 的品及其伪要主鉴 特征 别.虎2杖商、陆太、参子、灵仙、威芍赤地榆、远志、羌活、(、1)来源 胡(附:紫前前花胡、)沙北、参长卿徐胡、黄、茜草连、( 2)学化分成

南沙

、川木香、参香、附天南星、百部、射干(附:川干)射(3 真)实性定 (性鉴状别鉴、显微 鉴别 要、点 理鉴 别化 )(4 质量评价 (经 )验鉴别纯度、、浸 出物、量含测定) 5)带“(*药材”的伪 品其及要鉴主别 特 征1(来) 源()2真性实定鉴( 性状鉴别 ).3牛膝川银、胡、草柴、升麻乌、豆根、北山豆、白蔹、根 藁()安3全检性 本测秦、、白艽前、薇白续、、紫断菀三棱、、精黄、玉竹、重楼、土 茯苓天冬、莪、术白及、( 性毒分) (4成)质量 评价 (经 验鉴别、光吸、浸度物、含量测 出定 )四)性状( 相易似混中的 药别鉴 膝牛与川膝;牛豆北与山豆根; 根

粉葛、山与天花粉药; 人与参西参洋白前;白薇;熟地黄与酒黄与;桔精与梗沙参南;鉴 要别点 香木与川香;木术莪与三棱 (1茎类中药)与木 类药的形状中、( 一)木类 1.茎状鉴定性中药 的定鉴气、味 2)(草质茎与木 质茎的区 颜色、表别面特、

征(1

茎类)中的 药组构造 织2显.鉴定微 2)木类(中药的组 构造 (织)来源1产、、地 收采工加(2)化学 成 (3)分真性实定鉴 性状、显微(理、化鉴 )别 .木通1(*:川附木)、沉香通*、钩藤 () 质量4价评 经(验 鉴、别度、浸纯 物、含量出测)定 5)带(“”药材的*伪 及其品要主鉴 六、茎( 二常)用茎木 木中药 类中药 (类)2化学成分 ()真实性鉴定3 (状性鉴、别显微 2.大血 、苏木藤鸡血藤、鉴别点、要理 鉴 别) (4) 化质量价评 经 (鉴验别、度纯浸、出物含、测定量)(1 )来源3 .香、通降草 2(真实性)定鉴(性 状别鉴) 1)(来源别 征

(特)3质 评价量 ( 验经别、浸出物、含鉴量定测)(三 )状性相似 易中药的 混鉴别 形、表面特状、征1. 状性定 鉴折断、面气味、(一 )类皮 药中鉴的定2.显微 定鉴(2 皮)类药的中粉 特征末( )1来、源地、产收加采工 (2)化成学 分3)(真实鉴性 定七皮、类 药 1中牡.丹、厚朴、肉皮桂杜仲、黄柏(附、关:柏)黄秦皮、*(4 ) 量评质价(经 ( 二常用皮 类中药)验鉴 别纯、度浸 、出物含量测定、)( 5带)*“”材的 药伪及其品主要 鉴别特 征(1来)源( 2)化成分学 .桑2皮、香白皮、地骨加 皮3)(真实性定鉴 性(状别鉴 、显 (性微、状微显、理 鉴化别 (1)皮类)中的药组织 构 造木通与川通;木苏木、香与沉香 降别鉴要

点别鉴要、点 理化 别鉴 )() 质4评量价(经 验别鉴、出物、含量浸定) 测1(来源)(2)真 性鉴实 定(性状别鉴) 3.欢皮合白鲜皮 、3)( 质评价量 经 (鉴验、浸出物别 含、测定量) 三)性状相 似易混中药的(鉴别 叶类中的药药 1用药.用部 位位 颜色部叶、序叶片 (、)一类叶 2中性状鉴.定药的 质 、气、味地鉴 八定 叶类、中 3.药微显鉴 定叶表的皮叶、、肉中脉的显 微别鉴 征 特1)来(、源产、地 采加收工(二)常用 叶1 大.青(叶附蓼:青叶)大、泻叶番* 类药中(3) 实性鉴真 定性状(、微、显理 2()学化成分 形状、表面征特、骨皮地与加香皮 鉴别点要

化鉴)别(4 )量质评价 经 (验鉴、别纯、浸 出物度、量含测定) 5(带“*)药材的”伪品 及主其鉴要 别特征( 1来源)( 2化)学成 分3)(真性鉴实 (性定鉴别状、显 2.石韦、淫微羊(藿附巫山:羊藿淫

)、枇叶、罗布杷叶 鉴别麻点、要化理鉴 别)( ) 质量4评价 经 (验鉴别浸、出、物含 测量定) ()来1 源2)真(性实定 (性状鉴鉴)别 3侧柏叶、紫苏.叶、叶 艾(3)质 量价评( 验鉴别、浸经物、出含 量定测)( )性三状 相似混中药的 易别鉴 类中药花药用的(一) 类中花 类中 花的药鉴 药定2. 性鉴状 花定的类型序、形1. 用部位,药 部位 大叶青蓼与大叶青鉴 别点要

、颜状色表、面 特征、气、花味、雄蕊(瓣别 3特.微鉴显定是花 粉)、粒雌 蕊显的特征微( )1源、产地来、采 加工 收(2)学化分 成3)(实性真鉴定 性状(显、微理 、化鉴) 别()安全4检性测 1辛.、丁夷香、洋花金金、银(附花山:花)、银花红蒲黄、、(重属及金害 有红西花* 素元 )5)(质 量价评 ( 经鉴别验纯度、、浸(二 常)用 类中药 花出物、量含测) (6)定带“”*材药 伪的及品其主要 别鉴征特 1()来源( )2学成分 (化)3实性真定 鉴性(状别鉴 显微 、2.花槐、冬款、菊花 鉴别要点、花 理化 鉴) (别) 4质评量价( 经 鉴验、浸别出、物

测定) 果实类中量的药药1.药 部用位 用部位形 、颜状色、面 表()果实一 中药类的鉴 外果皮定中、皮果 、3显.鉴定 微内皮显微鉴别果 征特 种类子中药的药 .药1用部 用位部 形状位颜色、表面 2.性、鉴状 十、定果实及 种 子中类 药3 .微显鉴定(二)种 子类 药的中鉴定 征、特 质、地面、断、味、气试水(1 )皮种、乳胚 胚、的微显鉴特别征 2(种)子有的特内 含物 (1)源、来地、采产加收工( )2学化成分 三)常(用 果实及子种类中药 1.五味子附:(五南味)子、木、瓜楂山、杏仁、决苦明、(子)3实真性定 鉴骨补、脂枳、吴壳萸茱、茴小、香山萸、茱翘连、马子、枸钱杞、栀子子*、仁、豆蔻砂( 状性、显、理 化鉴别微 (4)安全)检测 (毒性性成、分重金 属 有及元害、黄 2.性素鉴状定 征、气、味

霉毒曲素 )5)( 质评量价 经 验(鉴别、纯度、浸出物 含、测定量 )6)带“*(药材的” 品及其主伪要鉴别 特征(1 来源 )2)化(成学 (分)真3性实鉴 定(状性别、鉴显微 鉴别要点 理化鉴 、) 别2.葶苈子桃仁、金樱子、、苑沙、子豆巴、枣酸、女仁子贞、(4) 安全性测 检菟子、丝牛牵、瓜子萎、薏苡 仁(金重属有害 元素、黄及曲霉毒素) (5 质)量价 评(经 验鉴、别度、纯浸出物 、含测量)定(1 )源来(2 )实真鉴性 (定性状鉴别 3).肤地子、乌梅蛇床子、、牛蒡、子鹤虱、榔、槟果、草益 智()3 量评质 (经 验鉴价别浸、物、出 含量测) (四)

定性状相苦 仁杏桃仁与小;茴与蛇香子 似易混中床药 的别鉴点要

鉴别

(1 来源、)地、产采 加收 (工)化学2成分(3 )真实性鉴 定性(、状微、显理 化别)鉴( )安全4检测 性1.五味子附(:五南味)子木、瓜山楂、、杏仁、决苦明子 (毒性成分、、金重补 脂、骨壳枳吴、茱萸、小香、山茱茴萸连翘、马钱子、、属有及元害、黄 枸素子、杞栀子*、砂仁、豆蔻 曲毒素霉 ()) 5质量评 价( 经验别、鉴度纯浸、十、果 及种实 子类中药 出 物、含量测定 )6)带“*(药”材的 伪品其主及要 鉴特征别 1(来源)(2)化 成学 分3(真)性实鉴定(性状 鉴别 、微 显()常三用 2果葶苈.、桃子、仁金子樱、苑沙、子巴豆酸、枣、仁贞女子、实种及类中子菟丝子 牵牛、子、萎瓜、苡薏 药仁( )安4全检性测(重金 及属有 元素害黄曲、毒霉 素) ()5 量评价 质(经 )别 别鉴要点、理鉴化

验鉴别、纯度、浸物出、含测量定) 1)来(源(2 真实)性定鉴 (状鉴性别)3 地肤.子乌梅、、床子、蛇蒡子、牛虱鹤槟榔、草、果益、(智3 )质量价 评经(验 鉴别、出物、浸含测量定 (四))性状 相易混似药的中 鉴别 (1)来源产地、、收采加 (工2)学成分化(3)真 性鉴定实(性状、微、理 化鉴别)显1. 麻黄、寄生槲附(桑:寄)、金生草钱*附:(金钱草广) 、(4 )量评质价 ( 十经一、草全中类药 一()用全 常类草中药广藿香 、芥荆益、母革、薄荷、心莲穿青、验蒿别、鉴纯度、含叶量 的检查 、浸 物、出量测定) (含)带5*”药“的材 伪及品其要主鉴别特征 (1)源 2来紫.花丁(地附苦:地)丁、陈茵蒲、英公、斛*(附:石铁(2 )化学成分 皮斛) (石3)真性鉴定实 性状鉴别、(显 微苦 杏仁与仁桃小;香茴蛇床子 鉴别与点要

鉴别要点、

化理 别) 鉴(4 )量评价质 经( 鉴验别、浸物出、含量 定测 (1)来)源(2)真实 性鉴定( 状鉴性别) .3腥鱼、半草枝、莲香薷肉苁、蓉、车前、草大、淡竹叶 (蓟3)质 评价 (量经 鉴验、别浸物、出 含测量) 定(二性状相 )似易混中药 鉴的别( )1藻的类同 共征 1特.类中药 (2)藻藻、红藻、绿褐藻门 的主特要 征代及表材 十二、(一药)藻菌、、藻地菌地 衣类药中 衣的类 鉴定 药中 2.菌中类 药1)菌(类的共同特征 ( 2真菌()子囊菌 担、子)的菌主 特要征及代表 材药( )3类中药菌 常的名用术语 词医学育教网搜集 紫花地丁 与苦丁:地金草钱广与金草钱荆芥与;香 鉴薷别要

整点理 衣地的形类态特3 地.类中衣药征及代表药 (1)来材源产地、、采收加工 2 (

)化学分成(3 真)性实定鉴(性 状、显微、理鉴化)别1. 冬虫夏*草、茯、苓苓猪 4)( 量评质 (经 价鉴别验浸出物、、量测定) 含5)带(*“药材的” 品及其伪主要鉴 ()二常藻用 、、菌地类中 药衣别特征 (1) 源 来()化2学分成 ()真3实性鉴定 (状性别鉴、显微2 灵. 芝鉴别要点 、化鉴 别理)( 4 质)量评 价经 (验别鉴浸、出物 含量测定) (、)1源来(2)真 实鉴性 定.3海藻松萝、(性鉴别)状 3)( 质量价评(经

别鉴)( 1树脂)形成的(2) 脂树存的 在.树1的脂成形存、和采收 在主要及科代药 材 (表3)树脂采收的(1)树脂的化 学(一树)类 中药脂 .树2的脂化组成学分类 的鉴定 和组 成2)树(脂类材 药的分及类主要化学 成 分1)树(的脂性 通.树3的脂通 性三、十 的别鉴树 脂类 药中4 树.脂的鉴定 树的理化脂别鉴 1(来源、)产、地 收采加 工2()学成分 (3)化真性实定 鉴性(状理、化鉴(二)常 用树乳香、没药、血* 竭类脂药中 4() 量评价 质( 经鉴别、验纯度含 、测定)量 5)带(*”“药的材伪 及品主其鉴要 别征 别特)( 2树)脂树与胶

三性)状相 似易混中药 鉴的别 ()1来、源地、产 收加采 (工)化2学分 成()真3性鉴实定 (状性理、化 鉴别 ()4安)全陛测检 1.黛青*冰片(、成龙合)脑附:天[冰片(然右旋脑)、龙艾(重 金属及有害 片(左旋龙)脑]、倍子 元素五 ()) 质量5评价(经 验别、鉴度、含纯 四、十 一(常用) 其 其类他他 中 类中药 量测药)定(6 带)*“”材药的 伪品其及要鉴主 特征别学医育 网教集整搜 理1)来源( 2)化学成分( 3)(真实鉴性定 (状鉴别、性微显2.海金沙、茶 儿鉴要别、点理化鉴 ) 别4( 质量评价 () 验鉴经别、含量 定)测 乳香没与药 别要鉴点

)性状相 似易二中混药的鉴别 金沙海与蒲 鉴黄要别点

矿物类

()一矿物的矿 物的主要性质性质

矿物

水的中存形在,矿式物透明的度、颜、光泽色硬、度、解理 断、、口磁、性气味、汞 合物化、类铁化物合、类化合钙物、类化砷合类物、1.离子分阳类 法铝化合类物铜、化合类、物化合物铅、钠类合物类、化 化镁物类

合(二)物矿类中 的分类 药.阴2子离分法 类2(《)国药中典(》01版)一部矿 类物中药分 的类方法 1(性)鉴定 1状.物矿中类的药真实十 六矿 、鉴性 定类物药中 (三)物类 矿2.矿类中物的安全 药中的药定鉴 性测 检(3理)化定鉴 (1)源性外有元害素限量检查的( )2身自毒性成分含量范的 (1围)验鉴经 3别.物矿类中的质量药 2()度检查 纯评价 3( )

含量定 测(1)来源、产地、收采工加( )常四用矿1 .砂朱雄黄、石、膏、类物 硝芒 中药(4 安)全性测检(性成分毒重金属及砷、盐 )5(质量评)(经价鉴验、别纯度含量、测定)(3)真 实鉴性定(状性、理化别鉴 ()2)化学成分(2)显 微定鉴 1()硫合物化、硫酸类类、碳盐酸类、盐氧化物、类化物类卤

1)来( 2源自.然铜、赭石、石信、()2学成分化炉甘石 滑、、石黄 (硫3真实)性鉴定(状性鉴别理、鉴别化)(4 )质评价量经(鉴验、含别测量定

篇2:计算机考试大纲

3.信号量

4.管程

5.经典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

(四)死锁

1.死锁的概念

2.死锁处理策略

3.死锁预防

4.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5.死锁检测和解除

三、内存管理

(一)内存管理基础

1.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

2.交换与覆盖

3.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4.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1.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

4.页面分配策略

5.工作集

6.抖动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统基础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3.目录结构

文件控制块和索引节点,单级目录结构和两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图形目录结构。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访问类型,访问控制。

(二)文件系统实现

1.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目录实现

3.文件实现

(三)磁盘组织与管理

1.磁盘的结构

2.磁盘调度算法

3.磁盘的管理

五、输入输出(I/O)管理

(一)I/O管理概述

1.I/O控制方式

2. I/O软件层次结构

(二)I/O核心子系统

1.I/O调度概念

2.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3.设备分配与回收

4.假脱机技术(SPOOLing)

计算机网络

【考查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层

(一)通信基础

1.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3.编码与调制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5.数据报与虚电路

(二)传输介质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

2.集线器

三、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二)组帧

(三)差错控制

1.检错编码

2.纠错编码

(四)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

2.停止-等待协议

3.后退N帧协议(GBN)

4.选择重传协议(SR)

(五)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随机访问

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访问

令牌传递协议

(六)局域网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2.以太网与IEEE 802.3

3.IEEE 802.11

4.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

(七)广域网

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PPP协议

3.HDLC协议

(八)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2.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四、网络层

(一)网络层的功能

1.异构网络互连

2.路由与转发

3.拥塞控制

(二)路由算法

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4.层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组

2.IPv4地址与NAT

3.子网划分、路由聚集、子网掩码与CIDR

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

(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点

2.IPv6地址

(五)路由协议

1.自治系统

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RIP路由协议

4.OSPF路由协议

5.BGP路由协议

(六)IP组播

1.组播的概念

2.IP组播地址

(七)移动IP

1.移动IP的概念

2.移动IP通信过程

(八)网络层设备

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五、传输层

(一)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传输层的功能

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二)UDP协议

1.UDP数据报

2.UDP校验

(三)TCP协议

1.TCP段

2.TCP连接管理

3.TCP可靠传输

4.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六、应用层

(一)网络应用模型

1.客户/服务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统

1.层次域名空间

2.域名服务器

3.域名解析过程

(三)FTP

1.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四)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

3.SMTP协议与POP3协议

(五)WWW

1.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2.HTTP协议

篇3:计算机考试大纲

I 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 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 45分

操作系统 35分

计算机网络 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80分 (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 70分

IV 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起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4.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GFLOPS、TFLOPS、P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真值和机器数

3.BCD码

4.字符与字符串

5.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带符号整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

IEEE 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

三、存储器层次结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SRAM存储器

2.DRAM存储器

3.只读存储器

4.Flash存储器

(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五)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六)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2.Cach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3.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4.Cache写策略

(七)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页式虚拟存储器

3.段式虚拟存储器

4.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

3.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

(二)指令的寻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

3.常见寻址方式

(三)CISC和RISC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处理器(CPU)

(一)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指令执行过程

(三)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线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格式,微命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成方式。

(五)指令流水线

1.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2. 指令流水线的基本实现

3.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

六、总线

(一)总线概述

1.总线的基本概念

2.总线的分类

3.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二)总线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三)总线操作和定时

1.同步定时方式

2.异步定时方式

(四)总线标准

七、输入输出(I/O)系统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2.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

(三)I/O接口(I/O控制器)

1.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2.I/O端口及其编址

(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2.程序中断方式

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3.DMA方式

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

2. 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描述相关算法。

一、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内核态与用户态

2.中断、异常

3.系统调用

(四)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二、进程管理

(一)进程与线程

1.进程概念

2.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进程控制

4.进程组织

5.进程通信

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

6.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处理机调度

1.调度的基本概念

2.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调度的基本准则

4.调度方式

5.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

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三)同步与互斥

1.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

2.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

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

篇4:统计师考试大纲

近年来,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行的统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考试大纲已不能完全适应统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本着以考察能力为主、强调实际操作的要求,从下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召集专家组对大纲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订,并在全国统计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力求能更客观地考察考生实际的统计专业技术水平,

今年使用的考试大纲是沿用,每个考试科目分考试目的和考试基本要求两部分。在考试基本要求的表述中,不再沿用“掌握”、“熟悉”、“了解”这种以考核知识为主的`提法,而是用简练的语言对能力的考核要求进行说明。

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新旧考试大纲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级别 考试科目 考试模块

旧考试大纲 新考试大纲

初级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学原理 统计方法

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规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统计实务

中级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统计学原理 统计方法

经济学基础理论 经济学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

统计工作实务 国民经济统计 统计实务

统计分析与写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 统计法规

从上表可以看出,的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往年相比,第一,考试科目没变;第二,初级资格考试两个考试科目的考试模块未做调整;第三,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科目考试模块未做调整;第四,中级资格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科目考试模块由三个调整为两个,即:将原考试大纲中的国民经济统计、统计分析与写作合并为统计实务模块;取消原考试大纲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新增统计法规模块,

篇5: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物 理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20学校年《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xx年《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大连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在背景材料上联系实际,在试题的考点上也突出应用性。

(三)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

(四)试题内容兼顾学生的性别、地域和民族等差异;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难点分散;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

(五)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连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考查物理课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全面考查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中考查。

(一)科学内容与要求

考查的科学内容与要求见《物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第二节的“科学内容”(即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和63个三级主题)。

(二)学科能力要求

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不单纯地考查知识的记忆,通过对运用知识的考核来鉴别考生学业水平的高低。初中物理学科纸笔测试宜于考核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文字表达、数学表达、图形表达、表格表达和图象表达)。能鉴别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应用能力: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应用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分析并解决较简单的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明确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3.分析、综合能力: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的物理情境、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4.实验基本技能: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规格,会组装和调整仪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会运用实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实验结论。

5.科学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并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及所需要的器材。能找出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数据。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 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评估: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物理与化学合卷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物理与化学合卷中,物理部分的试题包括五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2.分值与难度结构

物理与化学合卷中,物理试题满分值为90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U2U1。

五、注意事项

本学科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六、实验操作加试内容与要求

(一)实验操作加试内容

实验操作加试主要考查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探究能力,每位考生现场做一个物理实验,监考老师根据考生操作的实际情况,现场评分。

(二)实验操作加试范围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参照现行教材,在“力学”、“电磁学”和“光学”部分中确定实验操作加试题目(具体题目与要求见附件)。

(三)实验操作加试形式、时间与分值

采用现场独立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加试时间为10分钟。

物理实验操作加试满分为10分。将所得的分数转化为等级,设定A、B、C三个等级;各等级依次转换为5、3、1分后,计入升学总分。

附 件

实验操作加试题目

一、光学实验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要点说明:位置关系是指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改变物距做三次实验。)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

(要点说明:改变物距做三次实验。)

二、力学实验

(一)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要点说明:各量只测一次。)

(二)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要点说明:改变物体浸没的深度,做三次实验。)

(三)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要点说明:改变物体(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做三次实验。)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要点说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三次实验。)

(五)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要点说明:做三次实验。)

三、电学实验

(一)测定值电阻的电阻

(要点说明:用伏安法;测三次。不许改变电源电压。)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要点说明:测量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和高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得出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不许改变电源电压。)

(三)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要点说明:做三次实验。不许改变电源电压。)

(四)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要点说明:做三次实验。不许改变电源电压。)

(五)探究电与磁的相互作用

(1.电流磁场的存在。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要点说明:第一个实验,将电路通、断各三次;第二个实验,使线圈分别沿三个不同的方向运动。)

篇6:浅析ACCA新考试大纲

acca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将从12月开始实施,届时全球在acca注册的所有学员将转入新的考试科目体系,按照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参加考试(acca于206月份举行的考试仍使用原考试大纲)。

acca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共分3个阶段16门课程,与原考试大纲(3个阶段6个单元14门课程)相比,新的考试大纲在保留传统考试科目的同时,突出了公司战略、企业系统设计与管理、风险评估和战略财务决策等内容。

第一阶段设置3门考试科目,包括:1.1“编制财务报告(国际)”[prepar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international)]、1.2“管理财务信息”(financial information for management)、1.3“人力资源管理”(managing people)。

本阶段的目的是要求考生具备形成会计师专业能力所必须的基础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于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考试题目中的实务部分仅限于简单的实例。本阶段主要测试学员以下技能:鉴别并搜集所需要信息的技能、对各种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的技能、在简单的实务中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得以运用的技能、鉴别基本问题的构成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技能、按一定的逻辑格式分析整理有用信息的技能、清楚简洁地表述和交流信息的技能。

第二阶段设置6门考试科目,包括:2.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2.2“公司及企业法律(英国)”[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uk)]、2.3“企业税务(英国)”[business taxation(uk)]、2.4“财务管理与控制”(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2.5“财务报告(国际)[financial reporting(international)]”、2.6“审计及内部监察(国际)”[audit and internal review (international)]。

本阶段主要测试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所学理论的运用能力、对概念的理解能力。考试题目将以实际案例为背景,要求学员能够从一系列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方案。试题难易度参照英国大学会计专业最后一年学识水平为标准。本阶段主要测试学员以下能力:分析评估信息的能力、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职业鉴别的能力、预测可能出现结果的能力、对已预定的解决方案提出评估意见的能力。

第三阶段设置7门考试科目,包括3.1“审计及保险服务业(国际/英国)”[audit and assurance services(international/uk)]、3.2“高级税务”(advanced taxation)、3.3“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3.4“企业信息管理”(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3.5“企业战略计划与发展”(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3.6“高级公司报告(国际)”[advanced corporate reporting (international)]、3.7“财务管理战略”(strategic financia management)。其中,3.1“审计及保险服务业(国际/英国)”、3.2“高级税务”、3.3“绩效管理”和3.4“企业信息管理”四门考试科目是选择科目,学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中任意选择两门科目参加考试;3.5“企业战略计划与发展”、3.6“高级公司报告(国际)”和3.7“财务管理战略”3门考试科目是必选科目。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能够证明其具备在上市公司、公共部门或工商企业作为一名会计师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及会计相关业务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本阶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侧重点,同时要求学员能够对现行的会计准则提出批评及建设性的意见,以证明作为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必要的个人素质及交流能力。

本阶段主要测试学员如下能力:掌握所学的各科知识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有效地综合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会计概念及会计原则的能力;分析解释相关数据和会计信息,并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对遇到的商业问题能够判断并形成相应的解决办法的能力;在分析、评价各备选方案及选择最优方法时利用技术方法、政治因素及商业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适应新系统及新环境的能力;有效地表达及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不同的目的、针对不同报表使用者的期望值进行灵活处理的能力。

篇7:《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一、现金的核算 (一)现金管理制度 1.现金使用范围 2.库存现金限额 3.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4.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1.现金收入的核算 2.现金支出的核算 (三)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四)现金清查的核算 1.现金长短款原因的查找 2.现金长短款的处理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一)银行结算方式 1.支票 2.银行汇票 3.商业汇票 4.银行本票 5.汇兑 6.异地托收承付 7.委托收款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与记账方法 (三)银行存款的清查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 (二)固定资产的计价 1.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 2.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三)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投入的固定资产 2.购入的固定资产 3.自建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 1.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 2.投资转出固定资产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3.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六)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 (七)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 1.固定资产清理核算的内容 2.固定资产清理的账务处理 (八)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1.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内容 2.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3.固定资产盘亏的账务处理 四、存贷的核算 (一)原材料的核算 1.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2.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二)包装物的核算 (三)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四)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 (五)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核算 (六)存货清查的核算 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 2.存货盘亏的会计处理 五、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 (二)应付工资的计算 1.计时工资的核算 2.计件工资的核算 (三)工资的分配 1.工资发放的账务处理 2.工资分配的账务处理 (四)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1.应付福利费的性质和作用 2.计提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3.应付福利费支付的核算 六、往来款项的核算 (一)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1.应收和预付账款核算的内容 2.应收及预付账款的核算 3.坏账损失的核算 (二)其他应收款 1.其他应收款的主要内容 2.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三)应付和预收账款 1.应付和预收账款核算的内容 2.应付和预收账款的核算 (四)其他应付款 1.其他应付款核算的内容 2.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会计

篇8:《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和要求:

这门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资本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控制和战略财务管理等五个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掌握有关财务管理的系统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和建议。同时,能建议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财务决策。在掌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保险公司利润来源和分配及保险公司内涵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建立系统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模式,并能综合运用财务、精算评估方法进行管理决策支持。

a. 财务管理基础

总体上理解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战略意义,掌握不同保险公司组织形式下的财务控制体系,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理念与实务。

1.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基础

a.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b.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监管环境

c. 保险公司战略管理

2. 公司组织形式

a. 各类公司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

b. 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c. 激励计划与考评

3.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

a. 偿付能力的概念

b.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的目的

c. 最低偿付能力要求

①. 概念

②. 影响最低偿付能力的风险因素

③. 各种风险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④. 针对资产的各种偿付能力管理措施

⑤. 针对负债的各种偿付能力管理措施

d. 其他的偿付能力管理措施

e. 国际成型的几种监管体系、监管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①. 美国偿付能力管理体系

②. 英国偿付能力管理体系

③. 澳大利亚偿付能力管理体系

b. 资本管理

掌握保险公司的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的相关知识,并能够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评估不同的融资方式,掌握保险公司利润的来源以及投资的理论和应用。同时,掌握证券、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及策略风险管理的内容。

1.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a. 不同组织形式保险公司的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的区别

b. 资本市场分类、特征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

c.平均资本成本

d. 产品定价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以及公司价值的关系

e. 资本分配方案

f. 杠杆原理

2. 筹资

a. 筹资的原因和动机

b. 筹资方式及筹资渠道的必要步骤

c. 股票筹资的适用对象、适用目的以及适用条件

d. 股票筹资的优点和缺点

e. 相互保险公司股份化的理由、方法和成本

f. 保险负债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内容

g. 保险期权以及巨灾风险债券的原理以及保单贷款证券化的作用

3. 利润形成及分配

a. 保险公司利润来源及利润的相关概念

b. 利润分配的相关法律规定

c. 寿险公司利润来源分析的方法

d. 股份制保险公司的股利政策

4. 投资

a. 保险公司投资概念、特殊性、分类、投资渠道

b. 保险公司投资的原则及要求、策略

c. 持期和凸性的运用

d. 保险公司投资决策的流程、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及其折现值的估算与应用

e. 金融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投资风险管理方法、项目投资的评价与风险分析方法

5. 用var对保险公司进行长期资本管理

c. 财务分析

篇9: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大纲

一、概述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是由国家人事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级外语考试。本考试遵循“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根据英语在不同专业领域活动中的应用特点,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英语的实际情况,对申报不同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共分三个专业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和卫生类,每个专业类别的考试各分A、B、C三个等级。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于每年4月份举行。A、B、C三个等级考试的总分各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

二、评价目标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重点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考试总的评价目标是:申报A级的人员在2小时内应完成3000词左右的阅读任务,并能正确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申报B级的人员在2小时内应完成2600词左右的阅读任务,并能正确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申报C级的人员在2小时内应完成2200词左右的阅读任务,并能正确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标,考试对应试者的英语汇量、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分别提出如下要求:

(一)词汇量

考试所涉及的词汇和短语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词汇表。对申报不同级别的应试者

要求认知的词汇量不等:

1.申报A级的人员应认知60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

2.申报B级的人员应认知50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

3.申报C级的人员应认知40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

(二)语法知识

考试不直接对应试者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进行考查,但应试者必须掌握基本的语法

知识,主要包括:

1.英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及其意义;

2.英语句子的结构和常用句型;

3.各种时、体的形式及其意义;

4.各种从句的构成及其意义;

5.句子中词语的所指、省略、替代、重复,以及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等。

(三)阅读理解能力

应试者应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专业的或一般内容的英语书

面材料。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

篇10:会计初级考试考试大纲

会计初级考试2005年考试大纲

最新2005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 )

第一节 会计概述 ( )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 )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 )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 )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 )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 )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 )

第四节 会计凭证 ( )

第五节 会计账簿 ( )

第六节 账务处理程序 ( )

第七节 财产清查 ( )

第八节 会计档案 ( )

第九节 会计电算化 ( )

第三章 资产 ( )

第一节 货币资金 ( )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 )

第三节 存货 ( )

第四节 投资 ( )

第五节 固定资产 ( )

第六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 )

第四章 负债 ( )

第一节 流动负债 ( )

第二节 长期负债 ( )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 )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 )

第二节 实收资本 ( )

第三节 资本公积 ( )

第四节 留存收益 ( )

第六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 )

第一节 收入 ( )

第二节 费用 ( )

第三节 利润 ( )

第七章 会计报表 ( )

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 ( )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 )

第三节 利润表 ( )

第四节 会计报表附注 ( )

第一章 总 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二)掌握会计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三)掌握会计等式;

(四)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五)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

(一)进行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持续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延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成若干连续的长短个相等的期间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二)实质重于形式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原则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五)可比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及时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明晰性原则

是指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九)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历史成本原则

是指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是指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原则

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由于收入通常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通常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二)掌握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四)掌握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五)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

(六)掌握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程序;

(七)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方法;

(八)掌握对账、结账和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九)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和设置原则;

(十)熟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十一)熟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十二)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十三)熟悉会计档案保管与销毁程序;

(十四)熟悉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十五)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十六)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十七)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债、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本钱。

基金,是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置或筹集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如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主要是指为生产经营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3.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4.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5.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在符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符合企业的需要。

2.常用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作了统一规定。

二、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二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资 产 类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权 益 类

借方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上述两类账户的内部关系,如下式: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一般而言,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经济业务的类型分为:(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2.对应账户

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3.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 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第二,确定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符。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做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第四节 会 计 凭 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3)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4.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类

(1)款项收付业务凭证。是指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增减等业务的原始凭证。

(2)出入库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产成品出入库等情况的原始凭证。

(3)成本费用凭证。是指记录产品生产费用的发生和分配的原始凭证。

(4)购销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物品采购或劳务供应、产成品(商品)或劳务销售情况的原始凭证。

(5)固定资产业务凭证。是指记录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和盘盈、盘亏业务的原始凭证。

(6)转账业务凭证。是指会计期间终了,为了结平收入和支出等账户,计算并结转成本、利润等,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账簿记录整理制作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清楚规范、编号连续、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制及时。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审核的重点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3)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

1.收款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为编制本凭证的日期; 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额;该凭 证右边“附件 张”是指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收款凭证应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并标明编制的顺序号以明确经济责任。

2.付款凭证的编制。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只是左上角由将“借方科目”与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互换。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3.转账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将经济业务中所涉及全部会计科目,按照先借后贷的顺序记入“会计科目”栏中的“一级科目”和“二级及明细科目”,并按应借、应贷方向分别记入“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其他项目的填列与收、付款凭证相同。

4.通用凭证的编制。该凭证的编制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凭证的编号上,采用按照发生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编号的方法。对于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两张以上记账凭证时,可以采取分数编号法。

5.科目汇总表的编制。首先,根据分录凭证编制“T”形账户,将本期各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一一记入有关“T”形账户;然后计算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最后将此发生额合计数填入科目汇总表中与有关科目相对应的“本期发生额”栏,并将所有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进行合计,借贷相等后,一般说明无误,可用以登记总账。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会计凭证的传递,应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方法。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2.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3.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可以复制。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

5.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6.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第五节 会 计 账 簿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账簿的种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2)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即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是指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是指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这种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的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是指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2)活页账。是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的账簿。当账簿登记完毕之后(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将账页予以装订,加具封面,并给各账页连续编号。

(3)卡片账。是指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的账簿。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账簿的主要内容及登记要求

1.账簿的主要内容(基本要素)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各种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2.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1)准确完整;

(2)注明记账符号;

(3)书写留空;

(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

(5)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6)顺序连续登记;

(7)结出余额;

(8)过次承前;

(9)不得随意刮擦涂改。

(二)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现金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

无论采用三栏式还是多栏式现金日记账,都必须使用订本账。

(2)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可以采用三栏式,也可以采用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相同。

(3)转账日记账。是根据转账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账簿。

(4)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2.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分类、连续地登记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以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以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用以分类核算各项经济业务,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簿,其格式与三栏式总账格式相同。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

(2)多栏式明细分类账。将属于同一个总账科目的各个明细科目合并在一张账页上进行登记。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科目的明细核算。

(3)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其借方(收入)、贷方(发出)和余额(结存)都分别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专栏。

(4)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其登记方法是采用横线登记,即将每一相关的业务登记在一行,从而可依据每一行各个栏目的登记是否齐全来判断该项业务的进展情况。这种明细账适用于登记材料采购业务、应收票据和一次性备用金业务。

三、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的主要内容

1.账证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簿之间核对的内容包括:

(1)核对总分类账簿的记录;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等。

(二)结账

1.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2.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通栏划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四、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一)错账查找的方法,包括:差数法、尾数法、除2法、除9法。

(二)错账更正方法,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第六节 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包括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会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方法,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有效地组织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六)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七)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可以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其缺点是: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三、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有关汇总记账凭证;

(六)根据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七)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八)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其缺点是:按每一贷方科目编制汇总转账凭证,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二)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四)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五)根据各种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六)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七)期末,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有关总分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八)期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可做到试算平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它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第七节 财 产 清 查

一、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

2.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2.技术推算法。是指利用技术方法推算财产物资实存数的方法。

(三)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

第八节 会 计 档 案

一、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

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财务会计部门按照归档的要求,负责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1一年。期满之后,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未设立档案部门的,应当在财务会计部门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二、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登记制度。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5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会计档案的销毁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查,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遵循监销的有关规定。

第九节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内容

(一)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

(二)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

(三)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

(四)进行成本计算电算化;

(五)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

二、选择计算机运行环境和会计软件

计算机运行环境包括运行会计软件所需要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指计算机、外围设备等;软件环境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常用应用软件和会计软件开发工具等。

单位可以选购商品化会计软件,也可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会计软件。

三、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一)岗位设置

电算化会计岗位一般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会计档案资料保管、软件开发等。

(二)会计软件的初始化

(三)会计软件的运行

1.人机并行;

2.替代手工记账;

3.会计软件的日常运行。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的内容

1.由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各种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

2.以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存储的会计数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

3.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第三章 资 产

[基本要求]

(一)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算;

(二)掌握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四)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和转让的核算;

(五)掌握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六)掌握坏账损失的核算;

(七)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八)掌握原材料购入和发出的核算;

(九)掌握短期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十)掌握取得短期投资、收取现金股利和利息、转让短期投资的核算;

(十一)掌握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

(十二)掌握长期股票投资的核算;

(十三)掌握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

(十四)掌握固定资产增加、折旧、修理、清理和清查的核算;

(十五)掌握无形资产的核算;

(十六)熟悉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和库存商品的核算;

(十七)熟悉存货的分类;

(十八)熟悉存货的清查;

(十九)熟悉其他投资的核算;

(二十)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和确认标准;

(二十一)熟悉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区别以及长期投资的分类;

(二十二)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标准;

(二十三)熟悉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货 币 资 金

一、现金

1.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并遵守有关库存限额规定。

(2)开户单位收入的现金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的单位,应当事先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在核定的范围和限额内进行。

(3)收支的现金必须入账;不得“白条顶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设置“小金库”等。

2.现金的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总账和“现金日记账”,每次办理完收付款业务应当及时结出账面余额,每日终了,将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核对,月度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当与“现金”总账的余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账账相符。

3.现金清查

企业应当按规定进行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清查中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分别情况处理:

(1)属于记账差错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2)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应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3)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经批准后,应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银行存款

(一)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额机构的货币资金。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支付结算办法》,并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和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二)银行结算方式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企业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原则。?

1.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

2.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单位和个人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3.结算方式。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

(1)汇兑。,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汇兑结算方式。汇兑分为信汇、电汇两种。信汇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通过邮寄方式将款项划转给收款人;电汇是指汇款人委托银行通过电报将款项划给收款人。这两种汇兑方式由汇款人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托收承付。,是指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收款人办理托收,必须具有商品确已发运的证件及其他有效证件。

(3)委托收款。,是指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凭已承兑商业汇票、债券、存单等付款人债务证明办理款项的结算,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委托收款在同城、异地均可以使用。委托收款结算款项的划回方式,分邮寄和电报两种,由收款人选用。?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银行存款”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反映银行存款的收付、结存情况。每日终了时,应计算银行存款收入合计、银行存款支出合计及结余数,“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转来的对账单核对相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四)银行存款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其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的余额进行的核对。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

发生未达账项的具体情况有四种:一是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二而是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三是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四是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1.外埠存款。是指企业为了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该账户的存款不计利息、只付不收、付完清户,除了采购人员可从中提取少量现金外,一律采用转账结算。

2.银行汇票存款。是指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的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申请人或者收款人为单位的,不得在“银行汇票申请书”上填明“现金”字样。?

3.银行本票存款。是指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的各种款项,均可使用银行本票。银行本票可以用于转账,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

4.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企业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应按规定向银行提交开证申请书、信用证申请人承诺书和购销合同。?

5.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银行信用卡专户的款项。信用卡是银行卡的一种。信用卡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和普通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

6.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企业应当设置“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结存情况。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按是否计息划分,分为带息商业汇票和不带息商业汇票。应收票据应当按面值计价,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等于应收票据的面值;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为票据面值和票据利息之和。

企业应当设置“应收票据”科目,核算应收票据取得、票款收回等情况。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价款、增值税,以及代购货单位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在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时,应当考虑有关的折扣因素。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确认应收账款。存在现金折扣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当按总价法确认。

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应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三、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应当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直接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别反映。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应当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企业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备用金”明细科目或者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以反映和监督备用金的领用和使用情况。

五、坏账的核算

(一)坏账损失的确认

1.坏账的定义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由于发生坏账而遭受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2.坏账的确认条件

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确认为坏账:

(1)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偿债后,确实不能收回;

(2)因债务单位撤销、资不抵债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确实不能收回;

(3)因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债务单位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确实无法收回;

(4)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经核查确实无法收回。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企业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企业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核算时,首先应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实务中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四种。按照规定,

1.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是指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2.账龄分析法。是指根据应收款项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在采用账龄分析法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逐笔确认收到的应收款项;如无法做到,则应按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

3.销货百分比法。是指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4.个别认定法。是指根据单笔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如果某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各项应收款项有明显差别,则可对该项应收款项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及提取比例等均由企业自行确定,并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除应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通过“坏账准备”科目核算,提取坏账准备时应记入“管理费用???计提的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第三节 存 货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二)存货的分类

1.按存货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八类。

2.按存货的存放地点分类,可分为库存存货、在途存货、加工中存货、委托代销存货等四类。

(三)存货的入账价值实际成本的确定?

存货应当以其成本入账。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其中,采购价格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其他税金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2.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

(四)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2.先进先出法。它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3.加权平均法。它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4.移动平均法。它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5.后进先出法。它是指假定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按最近收进存货的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与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进、储存、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使用的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等。购入原材料时,由于采用的结算方式和采购地点不同,可能是付款与收到材料并验收入库同时完成,也可能二者在时间上不同步,核算时应当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企业领用的材料,应当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登记总账,并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材料的收发按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总账和明细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并设置“物资采购”科目核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末结转本月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等的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同时,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三、包装物

包装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包装物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包装物收发等发生和分摊的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生产部门领用的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应当将其成本计入产品生产成本;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当将其成本计入营业费用;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当单独反映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四、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的各种用具物品。虽然也是企业的劳动资料,但与固定资产有不同的特点: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较短、容易损坏。低值易耗品可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摊销,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应当按其用途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五、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或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物资。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应当包括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支付的税金等。

凡属加工物资用于应交增值税项目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企业,其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不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凡属加工物资用于非应纳增值税项目或免征增值税项目,以及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加工物资,应将这部分增值税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凡属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其所负担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连续生产的,应将所负担的消费税先记入“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六、库存商品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企业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的增减变化及其结存情况。商品验收入库时,应由“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外销售库存商品时,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在建工程等领用库存商品,应按其成本转账。

七、存货清查

为了加强存货的管理,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货进行清查。存货清查结束后,应当根据存货盘点报告将盘盈或盘亏、毁损的存货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并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在报经批准后,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盘盈的存货冲减管理费用;

2.盘亏及毁损的存货,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科目;对于应当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的损溢,应于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四节 投 资

一、短期投资

(一)短期投资的定义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短期投资分为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短期投资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在公开市场交易并且有明确市价;

第二,持有投资作为剩余资金的存放形式,并保持其流动性和获利性。

(二)短期投资的核算

为了核算短期投资业务,企业应设置“短期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1.短期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企业以现金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入账,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下列款项不构成投资成本:

(1)短期股票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这部分款项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2)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这部分款项应作为应收利息处理。

2.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短期投资。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确定入账价值,记入“短期投资”科目。

(2)收取现金股利和利息。对于取得短期股票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取得短期债券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在实际收到时冲减已记录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对于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所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3)出售短期投资。企业出售短期投资获得的价款,先扣除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账户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再扣除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后的余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二、长期投资

(一)长期投资概述

长期投资是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按照投资性质可以分为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又可按照投资对象分为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

(二)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

为了核算长期债券投资业务,企业应设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明细科目,在“债券投资”明细科目下设置 “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企业购入债券时发生的手续费等相关税费金额较大,还应设置“债券费用”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长期债券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债券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如果金额较大,则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计提利息、摊销溢折价时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为了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企业应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明细科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还应分别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等明细科目,对因权益法核算所产生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变动因素分别核算和反映。

1.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1)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票投资的账面价值。

(2)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4.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票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第五节 固 定 资 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得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1年;(3)单位价值较高。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

2.按使用情况分类,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等综合分类,可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划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七大类。

(三)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

(1)外购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的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如果这项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将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全部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为了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企业一般需要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企业如计提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还应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

(一)固定资产增加

1.外购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经过建造过程即可直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记入“固定资产”科目。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购置的需要经过安装以后才能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在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安装调试成本等,作为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自建固定资产。企业自建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自建固定资产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企业自建固定资产,主要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二)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逐渐转移的价值。这部分转移的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并从企业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转化为货币资金。

1.影响折旧的因素

第一,固定资产原价。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依据。

第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它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第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资产的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资产的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而产品过时等;

(4)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者类似的限制。

2.计提折旧的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第一,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总额。应提的折旧总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残值加上预计清理费用。

3.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帐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100%

或者: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折旧的会计处理

企业一般应按月计提折旧。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分别记入“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

(四)固定资产修理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应将其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但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其他情况下,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主要是看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的经济实质,即看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是否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比如,是否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如果是肯定的,则应将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如果是否定的,则应将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五)固定资产清理

企业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企业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应按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2.发生的清理费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如支付清理人员的工资等),按实际发生额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计算交纳的营业税。企业销售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应按其销售额计算交纳营业税,计算的营业税应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及回收残料等记入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5.保险赔偿的处理。企业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损失,应冲减清理支出,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6.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属于筹建期间的,冲减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或者属于生产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固定资产清查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每年至少实地盘点清查一次。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清查固定资产的损溢,应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或期末时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或期末时,转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如果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六节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内容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不具有实物形态;二是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四是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专利权。是指政府对发明者在某一产品的造型、?/div>会计

【鉴定工作考试大纲】相关文章:

1.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

2.《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3.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大纲--企业法律顾问实务

4.小升初语文考试的大纲

5.CATTI韩语考试大纲解读

6.研究生教育学考试大纲预测

7.初级经济法基础考试大纲

8.学生会工作计划书大纲

9.会计中级《财务管理》考试大纲二

10.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

下载word文档
《鉴定工作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