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园导游词
“gt818067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徐园导游词,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徐园导游词,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徐园导游词
徐园为清末民初上海私人花园对外开放者之一,对上海的戏剧和电影业有很大影响。与愚园、张园齐名。据《静安区地名志》记载,在昔康脑脱路5号(今康定路,昌化路东),原名双清别墅。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66年),浙江海宁人徐鸿逵(字隶山)先筑于老闸桥北(今福建北路)唐家弄,至宣统元年(19),其子昆曲家徐凌云迁筑于此。……抗日战争时,因火灾被毁。现为大明造纸厂厂址。根据上述记载的园址应该在康定路、昌化路东,而大明造纸厂已在辟筑昌化路时一分为二,剩余大部在昌化路西侧(今花鸟市场)。根据一些历史地图记载,如:《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及闸北分图》19版,徐园坐落康脑脱路,位于徐公浦(今昌化路)以西近戈登路(今江宁路)处。《最新上海市区详图》1943版,徐园坐落康定路,位于东京路(今昌化路)以东位置。另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老上海百业指南》上册(二)第六十六图记载,在康定路北,归化路(今昌化路)西侧大部分为中华制纸厂第二厂、中华纸厂总办事处、华德灯泡厂,东侧小部分为中华纸厂仓库和货栈。
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园”的书写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字体,却是和谐成趣,它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
“徐园”作为瘦西湖的屏风,使景区由序幕拉开,进入高潮,构园手法十分高超。
扬州的瘦西湖里有一园子,取名叫“徐园”,据导游介绍,此为大军阀徐宝山的私人园子,门头题字的是在扬州有名的书法家风先生(人称为疯先生),说起风先生为此园的题字,还蛮有意思的。
篇2:徐园导游词
徐园,又名徐家花园,属于浙江海盐丰山徐氏徐槐廷(原名竹亲,字位三,号云鹤,晚号乐静居士)及儿子们的居住地。徐槐廷有三子:徐用仪(号小云)、徐用福(号次云,晚号竹隐老人)、徐用康(号于云)。
大儿子徐用仪(1826—1900)清朝光绪年间在朝中担任过军机大臣、兵部尚书。二儿子徐用福(1829-1908)兴修水利、乐善好施,为当地做出许多贡献。
此园建于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于1938年5月被侵占海盐的日寇纵火烧毁,消失至今已六十六年了。
徐园是徐府的后花园,而当年的徐府俗名“尚书厅”。“尚书厅”南临城内大街(即现在的海滨东路),围墙跨越街道,设有东西两扇辕门,环抱着正南照墙。东起崔衙弄,西止新桥路,北至徐府“尚书厅”的后弄堂,其大概位置在现在的“经协宾馆”一带。当年在“尚书厅”内高悬着光绪皇帝题写的“天官司马”御赐匾额。在“尚书厅”后面,建有楼厅两埭,都是走马堂楼,为徐府内眷的住宅。再往北有平屋一排,是家丁、仆人的卧房以及厨房间、存放杂物的房屋等。
徐府往北即是徐园,面积约十多亩,与今日绮园大体相当,之间有围墙、小巷隔离。当年的徐园与新桥弄西北侧的朱园(现海盐宾馆处)、北面的“百可园”形成了三园鼎足之势。从正门进入徐园,迎面见到的便是一道环绕全园的长廊。门内朱栏间,有花台一座,台中植有参天石笋一柱,四周修竹数竿,颇具风韵。长廊地势起伏,呈波浪形,别具一格。廊边的栏杆与亭榭因势巧合,颇成章法。长廊自东西角向北延伸,再折向园西,然后复又朝南延伸。沿长廊环园行一周,徐园全景皆在观光者的胸中。
“竹隐庐”是徐园的中心建筑。在该庐西侧种植着大片的方竹,一直绵延到西边的长廊外,同时方竹又环植于庐北。庐内窗明几净,陈设精雅。庐前假山石玲珑,花影扶疏,有池塘一方。塘南另有假山一座,下通流水一弯,小桥半曲。在“竹隐庐”北面,隔着丛丛方竹,又耸立着两座假山,种植着许多方竹。这两座假山多洞穴,洞门以栏杆相阻隔,曲折环通。园内花径乃卵石铺成,迂回可续。东面长廊外有一圆形洞门,可通东院角门,走进此道角门则别有洞天。在幽篁花架间,建有庭宇一幢,此处为徐家的藏书之所。此处尚有高耸的楼阁——杰阁,即是观海望涛的“望海楼”。登上此阁,向东可望见杭州湾滚滚波涛,群飞的鸥鸟;往西能见到千年古刹天宁寺及古镇上的万家灯火;遥望南天则见青山隐隐,林木葱茏;北顾俯视则是大片的近郊绿野,阡陌纵横。登斯楼观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序不同,所见景色各异。
当年的徐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园林,也是海盐的一处风景名胜。1938年被残暴的日寇焚烧贻尽,成了广大民众的遗恨。
篇3:徐园导游词
关于徐园的故事:据说徐宝山虽为大军阀,而且在当地颇有影响,势力也非常大,但他多次让风先生为其园子题字,风先生总以各种理由予以推脱,使徐宝山非常难堪,愈发想方设法取其字,而总无法得到。这个风先生也颇有些文人的骨气,不愿与大军阀为友,更不愿在其园头上留下自己的笔迹。
徐宝山虽大为恼火,但对这一介书生,他也毫无办法。其一下人随说:这好办。他知道这位风先生虽为人高傲,但有一嗜好,就是喜欢饮酒,而且逢酒必醉。这位下人于是请风先生到园子来喝酒,风先生不知是计,也就欣然前往。酒过三巡,这位下人对风先生大肆恭维:我一直久仰先生的才华,但还没有先生的墨宝,先生能否为我写上一副字?风先生说:这有何难?遂笔墨侍候。问要写什么,下人说就写上“清风徐来,春色满园”。风先生大笔一挥,行书四字“清风徐来”,这时猛吹过一阵清风,风先生的酒劲一下子醒了大半,他发现自己上了人家的套,人家取出这八字中的二字不就成了园名了吗?但又不能写一半就不写了,怎么办?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后四字马上变成了草书,心想你总不能在园名上用吧?但徐宝山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好用上了这两个字,所以现在的园名一为行书,一个草书。
风先生虽然发现上了人家的当,但也无可奈何。但经别人指点,徐宝山发现这“徐园”二字还有问题,一个是“徐”字中间的一竖是出头的,是错字,一是园中间是一虎字,外边也不是一正规的口字,这不是说我徐某人是笼中之虎吗?于是对风先生问起罪来。风先生也能自圆其说,徐字出头,说明你不是人下之人,总有出头之日。至于圈中之虎,是说你在当地是一头猛虎,说明你势力大啊。徐宝山听后点头称是,一场**总算过去了,这园上的二字也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篇4:徐园导游词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篇5:瘦西湖徐园导游词600字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 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人文景观,独具风韵。瘦西湖正向八方游客敞开怀抱,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佳宾高朋。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篇6:徐柏园简介
徐柏园
中文名称: 徐柏园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1904~1980
国 别: 中国
籍 贯: 浙江省兰溪
生平简介
徐柏园(1904~1980)浙江兰溪人。1921年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附中,投考国立东南大学和河南工程学校都获录取,他选择东大就学,先在南京念一年预科,第二年与冯世谟一起转到上海的东南大学商学院,在校时曾代表学校参加五卅惨案后的学联,担任最高决策的执行委员,处事果决,展现了他独当一面的领导能力。1926年毕业于东大商学院后,他于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北加州大学研究院研究财经金融理论。返国后投身国民党官办企业经营,历任上海电气公司副总经理,邮汇总局副局长,交通银行北平、天津分行经理。抗战爆发后,进入财经中枢,从事幕僚作业,参与策划战时金融政策,草拟中国第一个外汇管理办法。曾任国民参政员。
1938年担任交通银行昆明分行经理,1939年担任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总处副秘书长。1942年国民政府获美国巨额贷款,他力主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这一创举使中央银行从此成为银行之银行。至抗战胜利,他升任四联总处秘书长并兼任财政部政务次长,其后出任中央银行副总裁。1949年底赴香港接掌台湾在港的中国银行董事长一职,并兼任台湾银行董事长。1950年去台后,任“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任秘书,负责实际事务,参与货币制度改革与恢复重建台 湾经济,为陈诚所赏识,收入财经系统班底后,升任台湾银行董事长、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1953年徐柏园兼任台湾省财政厅长,1954年出任“财政部长”,为财经系统著名骨干人物,参与制定进口替代战略,维持外汇收支平衡,稳定物价,整顿财税,推进经济发展,颇多建树。1960年7月任央行总裁,1961年调任“中央银行”总裁,主持在台复业。
1963年兼任“外贸会”主任委员,推行香蕉“出口五五制”办法,提高蕉农积极性,推动外销拓展,时称“徐蕉园”。曾多次赴联合国出席各种经济会议,遍访20余国,签订贸易协定10余起,开拓海外市场。并兼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调度党务经费,主管党营事业凡17年。1969年受金饭碗事件影响而卸央行总裁及政务委员职。
1970年出任国际货币基金会执行董事,翌年台湾被逐出联合国而辞职返台,出任中联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圆山联谊会理事主席,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曾主编《财政金融管理办法》。
1980年病逝台北。
【徐园导游词】相关文章:
1.导游词和园
2.余荫园导游词
3.扬州个园导游词
4.苏州启园导游词
5.精编个园导游词
6.退思园导游词
7.苏州唐寅园导游词
8.苏州掘政园导游词
10.渤海风情园的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