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寓意什么意思
“肥仔阿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冬至节气寓意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冬至节气寓意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冬至节气的寓意是什么
冬至节气有什么寓意吗,冬至节缘于上古的“腊祭”,究其实是缘于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从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2019冬至节气的寓意是什么_冬至的寓意
冬至节的祭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天祭神。
冬至之日,历代王朝都要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祭”。
至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为此,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坛。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此后,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祭天时,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
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
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
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大德。有些寺院为方便信众,还要特设功德堂等,为信众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处所,以供超荐。
河北《深泽县志》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意思是说,冬至祭祖、拜谒尊长,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
这是北方,南方如泉州习俗,冬至出门在外者,都尽可能回乡过节谒祖。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祭祖,合称春冬二祭,十分严格,参加者虔诚之至。
在安徽桐城,冬至节上祖坟烧纸钱祭祖,并在这天修坟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这一天过去有落葬、烧小孩棺材之俗,今则演变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扫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华夏民族承传了数千年的传统。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浙江杭州等地民间至今仍盛行冬至扫墓。广东潮州则作兴冬至上坟“挂冬纸”。
篇2:冬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让大家做好防寒预暖的准备,从冬至专开始,就属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气温会一天一天的降低,寒风凛烈的日子开始了。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传统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有什么传统习俗
一、拜天祭祖:
从周代起,冬至这一天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祭祖,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都会拿出平时的积蓄来添置新衣,准备祭祀用品。
二、传统饮食: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北方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舍药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冬至这一天,父母亲都会在家宅的门窗搭粘两粒冬节圆,而更有一些人家还会在桌、橱、梯、床等显眼处搭圆,而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养猪的猪舍,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三、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这一天防寒保暖,同时也可以在晚间泡脚,适量进补,吃些养肝护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猪肝等。
四、家人聚餐:
冬至也是大家团聚的日子,很多平时不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会聚餐,离家遥远无法返回的,必须打电话或微信给父母亲人。
篇3: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风俗
吃饺子
也是冬至节的一项饮食习俗。相传汉朝名医张仲景看到很多穷人腊月时耳朵冻烂了,就把药材和羊肉一起煮,捞出来后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饺子给人们吃。人们吃后,顿觉两耳发暖。从冬至这天到除夕,冻耳朵的乡亲都被这饺子治好了。于是,民间就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吃馄饨
冬至节的又一饮食习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春秋战国冬至时节,沉湎酒色的吴王夫差吃腻了山珍海味,西施就和面擀皮,做出了簸箕式的面点,献给吴王。
祭祖
人们在这天有冬至祭祖的习俗。祭祖的习俗有多种,如“送寒衣”,即子孙在严冬到来之时给故去的祖辈送去御寒的衣服。又如江南某些地方的“棺材天”,即在冬至节黑夜把老人腐朽的棺材烧掉,把遗骨移人陶瓮中。人们认为举行这样的洗骨和二次葬,能使祖先安息于九泉之下。
祭煤窑神、生育神
民间有的地方,还有祭祀煤窑神的习俗。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好心的姑娘,寒冬腊月为了躲避凶狠的财主,进了一个山洞。洞里有一位老爷爷给了她一块乌黑发亮的石头,姑娘拿到后倍感温暖。好心的她又拿了许多黑石头发给乡亲们,乡亲们谁有了黑石头,家里就暖烘烘的。原来那位老爷爷就是煤窑神。于是,到了冬至,人们就会去祭祀煤窑神和那位姑娘。另外,广东东莞的冬至节,有去庙里祭拜十二娘神析求得子的习俗。
篇4:冬至节气寓意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冬至起源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阴、阳象征生命的平衡与协调,中国人相信冬至来临之时,正是“阴”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亦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只因“阳”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阴”的极寒本性。‘
冬至吃什么
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2020冬至祝福语句子
1、冬至随风来,祝福伴雪飘;天冷易感冒,保暖有诀窍;添衣多穿麻,保健有疗效;吃菜挑应季,免疫自然好;锻炼需谨慎,顺畅最重要!
2、冬至已来到,白天将变长。祝朋友快乐道路会延长,爱情甜蜜幸福长,健康护身寿命长,情深似海意更长,友谊地久天长,平淡生活添辉煌。
3、再冷的气温,也降不下牵挂的温度;越忙越乱的是心情,越想越念的是牵挂,问候,也是思念。距离,创造真情的空间。今日冬至,祝福朋友:冬至快乐!
4、又是一年冬至日,新年已经不远了,悠然岁月,应该祝阖家安康,清心淡雅,富贵恒久远,家和万事兴,愿安康,愿吉祥,愿一切美好!
5、天很冷,夜很黑,南站窗外又起风;活很多,人很累,钱虽少,人虽穷,还是要把祝福送:今日冬至到,多保重,健康平安!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你在的地方就是家的地方,心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祝大家冬至快乐!
7、一念冬来,一念雪落,从今千万日,此日又初长。冬至,深冬的问候,落了谁的心间,安了谁的温暖。冬至,祝诸位安康!
8、一天,一年,一辈子,流年就在弹指间。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了,这是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冬至大如年。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开心快乐,笑迎新的一天!
9、冬至到,吃水饺,吉祥安康双耳好;养生道,要记牢,汤菜荤素营养高;多锻炼,身康健,幸福快乐过冬天;送祝福,表关怀,思念牵挂真情在;冬至节气,祝你财源滚滚,万事顺利。
10、下一场大雪,愿它冰冻你的羞怯,稀释你的悲伤;刮一阵寒风,愿它吹走你的噩梦,把好运挂在你的身旁;发一条问候,愿它传递我的祝福,让快乐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顺利安康!人轻松,冬至大如年,别忘了吃饺子噢!
篇5:冬至节气的含义及寓意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这一天的到来就意味着开始正式进入冬天了,冬至在我国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节气简介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日期的计算 [Yx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和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数九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与九九消寒歌相对应的消寒习俗是九九消寒图。比起九九消寒歌,消寒图出现较晚。消寒图的形式很多。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得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间歌谣谓:“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为“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载: “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句,各句九盲,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除以上的两种以外,更有一种“雅图”,是画素梅一枝,梅花?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云:“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八十有一,日染一?,?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日'九九消寒图'。”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明人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咏及此俗,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这种设计,可谓独出机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无怪乎杨氏诗以咏之:“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初回。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冬至在节气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姜饭、冬至米团以及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在古代,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冬至节气的特点
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已经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区还有雪冻灾难。
西北地区
冬至节气时,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天气寒冷。
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区
在西南某些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篇6:冬至节气吃饺子的寓意
1、财源滚滚
有人说,吃水饺主要是希望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饺子形状像元宝,有发财寓意,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所以说,这吃水饺取得就是个希望发财的意思。”
2、和和美美
饺子,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冬至食品。民间俗话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老年人过去常说,好吃莫如饺子,舒坦莫如倒着(睡觉),饺子就酒,越哈(喝)越有。
3、久财之意
冬至要吃饺子与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
4、合家团圆
关于24节气的饮食习惯,很多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饺子形状饱满,内容充实,味道鲜美,是合家团圆时候的美食,尤其是一家人分工合作,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情形,为饺子赋予了更多团圆喜庆的意味。所以,冬至吃饺子寓意合家团圆。
冬至节气忌讳有哪些
1、不宜出门
冬至前后不宜出远门,这里主要说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冬至期间不能回娘家,据说冬至回娘家对公公大不利。
2、不宜搬家
冬至期间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为冬至的来临标志着最寒冷的冬季来到。从搬家风水学的角度看,寒冷的气氛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样,冬至前一天处于离日,古人总结认为不吉,并不适合进行像搬家、结婚这样的大事。
3、不宜婚嫁
冬至前后三天不宜进行婚嫁活动,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根据民间的说法,结婚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结婚吉日,避开结婚的不利日子。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称为四绝日及四离日,这个时候的气场正值混沌未开的状态,如果选择在冬至期间结婚,则容易影响夫妻未来的运气。
4、不宜同房
根据传统的观念,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古时候人们把男女分归为阳、阴,男归阳,女归阴。
篇7:冬至节气寓意代表什么意思
冬至节气寓意代表什么意思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习俗1:享祀先祖
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习俗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冬至习俗3:吃饺子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习俗4: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冬至习俗5: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冬至习俗6: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习俗7: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赤豆和糯米为1:2.5的比例,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另将糯米淘净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即可食用。
老一辈的长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这道食谱糯米喷香,腊肉油而不腻,赤豆和花生都焖入味了,特别好吃。若是想吃得更为健康,可减少腊肉的比例,增加多一点豆类杂粮亦可。
冬至习俗8:冬酿酒
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才称之为冬酿酒。
冬至习俗9:冬至做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习俗10:冬至赠鞋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三候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蚯蚓结就是冬至日蚯蚓蜷缩着身体,麇角解就是冬至日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水泉动就是冬至日山泉流动。古人认为每隔5天是一候,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时间算出冬至的每一候的起止时间。
篇8:24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
24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有很多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冬至前后气温会有比较大的降幅。
节气定义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冬至的传说由来
公元8_年的一个冬日,33岁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孤身一人郁居在邯郸的一处寓所里,这天正是一年当中夜晚最长的冬至日,忍不住思家情绪的诗人在这个时候忍不住挥笔,写下这样的诗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里所表达的情绪,和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那首非常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情绪非常的相似,也说明在唐代人的心目当中,冬至和重阳节一样,是一个令人倍思亲的佳节良辰。
不过冬至作为节日的历史可并不是从唐朝开始的,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冬至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节日,这应该说和它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冬至的特殊性在哪里?我想我们可以从冬至的“至”字来做出一些解释。古代有一本书叫《孝经说》,在这本书里对冬至的至字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也就是说,这个至的含义有三种:一个是指的在这一天阴气达到了极致;二是说阳气开始初生;三是说太阳运行到了最南端。这三者当中,我想最后一点应该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前两者应该说是结合了我国古代的阴阳观念,由太阳运行到最南端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按现在的说法,冬至这一天,也就是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会直射到南回归线,由于照射角度的关系,北半球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因此在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的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所受到的光照时间便越来越长,白天也变得越来越长了。所以有句俗谚就说“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增。”这样一种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我们的古人所认知到了,当时人们就给这一天定名叫日短,或者叫长至。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冬至其实就是被最早发现的节气之一。我们的先人不仅较早的发现了太阳运行的这样一些规律,而且还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太阳光照和气候的寒暖的变化生发出阴和阳的观念,并且用阴和阳的消长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认为宇宙的变化,其实来自于阴阳的运动。阴和阳始终是处于一个相反、相成的运动当中。按照阴阳观念,冬至这一天就是阴气达到了极致,而阳气开始生发的日子,也就是刚才所说的“阴极之至,阳气始至”冬至标志着阴阳的转换。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这样的日子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也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而且在周朝的时候,冬至还有作为岁首的这样的经历,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阳历的元旦,或者是农历的春节。后来虽然冬至失去了岁首的性质,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和岁首同等的重要。
有一则发生在南朝的故事,颇能说明冬至这一天的重要性。说的是王志(音)是东阳郡(音)的太守,当时监狱里有十几个重囚犯,冬至这一天都被王志打发回家里去过节,过完节之后犯人都回监狱了,只有一个人没有回来,当时的狱卒就给王志汇报这件事情,王志就说这个事你不用管,这是我的事情。结果到了第二天,那个迟归的重犯就回来了,而且说是因为他妻子怀孕了,所以才回来晚了。这件事情被记载下来,用以说明王志这个人的为官之道。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冬至在当时人们心目当中是多么的重要,连罪犯都要放回家去过节。
宋代的孟元老有一本书叫《东京梦华录》,他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就是到了这一天,连那些最穷的人也要拿出一年的积蓄,不够的话还要去借,也要穿上新衣服,也要吃点好吃的,也要来祭祀祖先。直到今天,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大如年”,每当冬至来临的时候,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通常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活动,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上举行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冬至节的一些习俗,我们说这些活动到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一个就是拜天祭祖。冬至是拜天祭祖的日子,早在《周礼》这本书当中就有“以冬日至致天神地(人)鬼”的规定,在冬至日,帝王要祭天。帝王为什么要在冬至日来拜天?应该说这是因为帝王历来被视为上天之子,是秉承天命来治理人间的,王者欲有作为,亦求其端于天,而天为阳,地为阴。冬至亦阳升。是阳气初升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祭拜天。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这样一些原则,所以古人祭天通常是在圆丘,在南郊圆丘祭天。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清时候的帝王在冬至祭天的一个重要的场所。通过祭天,可以说帝王就和上天建立起了一种其他人所不能有的特殊关系。冬至还是祭祖的日子。在帝王祭天的时候,往往也要祭祖,而民间在传统社会当中,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祭天的,但是同样可以祭祖。
早在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崔时(音),他在四明月令(音)当中就记载了当时人们祭祖的情形。他说早在冬至日到来之前的前几天,人们就要清洁、斋戒,冬至那一天就要要粟米和羊肉来祭祀祖先。为什么要在冬至这一天来祭祖?按照肖放(音)先生的解释,就是因为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界的时间关口中,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人们求助于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祖陵。人们在祭祀祖先的仪式活动当中返本归宗时,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
祭祖通常还有特殊的贡品。清朝人秦荣光有一首《上海竹枝词》他说“冬至花糕更粉团,冬分酒吃闹闹年。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盘夜祀先”这里是说用肉来祭祀祖先。南方的福建在冬至这一天通常要做一种米粉做的团子,用它来祭祖,有的还会在门两旁挂上一些。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一则传说。说的是有一个人在山中迷了路,碰上了一只母猿,并且和她住在了一起,后来母猿就生了一个男孩,这个人就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后来这个孩子长大,当了大官,他就非常想念自己的母亲,可是又找不到,那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派人沿着他家到那个山的沿路都挂上米团子,他认为这个母猿看到这个米团子,就会寻迹而来。果然,那个又老又饿的母猿就顺着这个米团来到了她儿子的家,从此和她儿子住在了一起。
这个传说当中人和动物这样的人兽婚其实非常的奇异,但是这故事当中所表现的儿子对于母亲的态度却生动的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时节对祖先深厚的那一种感恩的情怀。这是拜天祭祖这样的一种做法。
篇9:24节气冬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三候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祝福语
1、当凉意与秋雨结伴;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也打点南归,我的祝福伴随着冬至的到来飘然而至:天气凉了,请记得添加衣裳!
2、冬至送你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快乐与你拥抱,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3、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汤顺利!
4、冬至也好,平安夜也罢,不变的是牵挂;圣诞节也行,元旦又来临,连连惊喜送不停!弹指一挥间,时钟又走过多少圈?对你的祝愿一如从前,祝你快乐天天!
5、冬至到,祝福送,短信关怀早送到,愿你:烦恼忧愁全抛掉,寒风冷意都赶跑,幸福平安来开道,开心快乐紧拥抱,温暖真情来储藏,幸福一生乐逍遥。
6、冬至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二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7、冬至到,寒意浓,勤加锻炼需保重;夜漫长,劳累放,按时睡眠身健康;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祝冬至康健!
8、我原是一只羊,在冬至这一天连肉带毛和血,被你吃了,为驱寒。我唯一的贪图是:能躺在的肚子里,感受温暖。
9、再冷的气温,也降不下牵挂的温度;越忙越乱的是心情,越想越念的是牵挂,问候,也是思念。距离,创造真情的空间。今日冬至,祝福朋友:冬至快乐!
10、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馅,冰天雪地不觉寒。
11、牵挂不是一段日子,过了就算了;牵挂不是一根蜡烛,吹了就熄了;牵挂不是一季昙花,开过就败了;牵挂是时时刻刻的惦念。送上暖暖的冬至祝福语,冬至快乐!
12、又是一年冬至日,新年已经不远了,悠然岁月,应该祝阖家安康,清心淡雅,富贵恒久远,家和万事兴,愿安康,愿吉祥,愿一切美好!
13、一天,一年,一辈子,流年就在弹指间。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冬至日了,这是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冬至大如年。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开心快乐,笑迎新的一天!
14、冬至到,吃水饺,吉祥安康双耳好;养生道,要记牢,汤菜荤素营养高;多锻炼,身康健,幸福快乐过冬天;送祝福,表关怀,思念牵挂真情在;冬至节气,祝你财源滚滚,万事顺利。
15、又是一个冬至,放松下来,去感知四季气的升降沉浮,去告诉自己,生命不仅仅是为了财富、名利的堆积,也许,我们就可以去靠近更靠近一点生活和情意的原味,去感恩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冬至安康!
篇10:立夏节气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立夏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夏的谚语
1、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2、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3、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4、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5、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6、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7、立夏雨,涨大水。
8、立夏下雨,九场大水。
9、立夏晴,雨淋淋。
10、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11、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12、饲料多样,定时定量。
13、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14、先草后料,四角拌到。
15、立夏小满,江河水满。
16、猪吃百样草,发酵喂更好。
17、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18、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19、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20、猪要喂好,窝干食饱。
立夏的民间农谚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蛋
江浙沪地区会吃咸蛋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立夏蛋”是立夏当天最经典的食物,吃了可以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等不适。立夏蛋可以是煮鸡蛋也可以是咸鸭蛋。煮鸡蛋的话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而咸鸭蛋则含有丰富的钙质和铁质,可以尝试一下。
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民间还有传说,立夏吃了乌米饭,夏日不会蚊叮咬,还不容易中暑。乌米饭原为汉族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立夏尝八新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九荤十三素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
【冬至节气寓意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2.冬至节气诗句
3.冬至节气祝福语
5.冬至节气养生保健
6.冬至节气由来介绍
7.冬至节气经典句子
8.冬至节气的由来
10.24节气冬至祝福语精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