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

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

2022-12-09 08:12: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yl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

篇1: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

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

大学曾经我们最为憧憬和向往的一个地方。但是只有自己真正的进入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其实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或者说让我们还有一种失落和厌恶的感觉。

在读高中的时候,曾无数次的想象着我的大学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直到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我想象过的大学生活没有一种是符合现在的大学生活。或许是我当时太过于幼稚了吧,呵。

一年的大学生活快要过去了,总感觉自己不是在上大学而是在混大学,该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学到一个,坏的习惯倒是学到了一大堆。哎真的可悲啊!大学!

但是好像我们就像注定了一样,才进入了大学就习惯了,习惯了大学里的事情;习惯了大学里的人;习惯了大学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同一个大学,有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人大清早就去了自习室,直到熄灯才回来;

有人整天宅在宿舍里玩游戏,熬到半夜中午才起;

有人在学生会社团工作很出色,为人行事各种通达;

有人收获了爱情,每天从早到晚,眼里只有一个人;

有人热爱运动,运动场上永远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人找兼职赚钱,为此逃了不少课;

有人喜欢旅行,翘课,哪怕没钱,也风雨无阻;

有人做科研项目,白天黑夜,完全忘我;

有人随波逐流,永远跟着大军,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周末休息再上课;

有人笑;

有人哭;

有人沉默;

有人兴奋;

有人忧伤;

有人幸福

这就是大学,每个人在做着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对与错,谁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是非曲直的标尺,谁都有为自己伸张正义的自由和理由,谁都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和方向;谁都可以犯错,据说这里摔得不会很疼;谁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身份地位完全平等因为你们都是学生;谁都可以说自己是对的,因为以前定义对错的你的老师和家长在你上大学以后已经不怎么管你了;谁都可以随时堕落和振作,你有大把的时间做这些事情;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这是大学!

我们没有可以拼的爹,没有聪颖的天资,更别谈平步青云的出身,天纵英才的基因,我们只是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员,在苦苦挣扎中碌碌无为,在漫漫浮生中寻找希望和方向。只想珍惜这里的人们,珍惜这里受过的伤,珍惜这里的梦想!在这里,永运进行着我们的大学生活,无论好坏!!!

篇2:三月这里是一片花海散文

三月这里是一片花海散文

每天我都要用计步器,衡量一下一天下来自己究竟走了多少步。开始时,习惯没有养成,时不时还要家人多次提醒,这样在外力的作用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觉的习惯。要是那一天计步器显示的步数不多或者是太少,即使到了夜深人静,我都要去大街上去多走走,尽量做到不把步子落下。

恰巧,这几天天气不是很好,有时候还是有些倦怠,即使这样,我心中有个信念——一定得坚持,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

今天早上,下着小雨,我撑着一把小花伞,沿着汕头路径直来到运河公园,折向北沿着运河旁的便道过“四季花园路”进口,擦身走过市残联学校,走不多时就到了“怡景花园路”。“怡景花园”路口正对着“北苑桥”,从桥西穿过斑马线,就到了东山花园路,再走一段,从广电中心旁停车场进口直进,从“圆梦桥”北端下几步台阶,又走上了运河公园,走在运河旁的大理石铺就的栈道上,由于今天天气下雨的原因,道路上行人不多,但也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从我身旁擦过。

难得有这样清闲幽静的时光,没有扰人的喧哗,一切都是那么安静。似乎静的只能听见雨水敲打花伞顶部发出的淅淅沥沥的声响,间或雨水散落在运河水面泛起的圈圈点点圆圆、圆圆点点圈圈。

运河两旁,虽然时处初春,气温并不是很高,但随着时令的转换,气温还是一天比一天升高,由北向南,再折向东的一河清流,桃花、樱花和香椿树,竞相开花和吐出嫩芽,到处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没完没了,直淋得天潮地湿,各种花儿在春雨的沐浴之下,次第开放,渐渐地、渐渐地雨大起来了,我手中的小花伞发出了好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由于雨水渐渐地大起来,栈道上的路面有了一层积水,雨点随着清凉的风顽皮的吻在了我的脸上、裤脚上,多像调皮的孩子在给你挠痒痒,而且还凉飕飕的,我感受到了被雨水亲吻的滋味,路边的垂柳一根根发丝下坠,每根发丝上都系满了碧绿的蝴蝶结,还有长条儿似的、毛茸茸的柳絮儿,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的开放着,显得格外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顺着运河南岸的栈道,我走啊,走啊,眼前出现了一个“Y”字形的岔路,往下走就进入到一个河中小岛,往上便是原先的主道,我站在岔道口,迟疑了片刻,双脚自觉不自觉地踏向了进入河心小岛的跳石桥上,跳过二十四步跳石板,就来到了小岛上,在我身旁的右边有好几丛毛竹,有的修长挺拔,像坚守在岗哨中的哨兵;有的密密麻麻,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抱团取暖;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七、八丛毛竹过后,又是一排排连接到岸边的`跳石板桥,每踏一步我都要数数,从河心岛到岸边不多不少正好三十步跳石。

上得运河岸,继续行进在南岸栈道上,运河高悬在云集隧道顶上,水流潺潺,绿荫倒影绿水之中,南岸、北岸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绿得发亮,好像用手一碰就会出现一串串小水珠来,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显得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绿得发亮的草丛之中,藤蔓上开出了一朵朵黄得晃眼的花儿,是那样扎眼;贴梗海棠花满枝头,纯白的、大红的、绛紫的色彩明丽、婀娜多姿。我知道贴梗海棠是先开花再发芽,为了探其究竟,我没有少花功夫,问了身边不少人,也查阅了不少资料,才知其所以然。因为它们的花芽分化都是在头一年夏季进行的,花各部分原基形成后花芽转入休眠,第二年春天即可开花。又由于它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因此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它们的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放。但此时的气温对叶芽来说,还不能满足它生长的需要,,所以仍然潜伏着,待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满足其生长需要时,叶芽才开始萌发,于是就出现了先开花后长叶的现象。

更令我惊喜的是,在不知不觉之中,我闯进了一片花海之中。走在两米来宽的栈道上,左右两侧都是低矮的桃花林,桃林疯长着,一株株越过栈道,也越过了在栈道上散步观花的人,走在栈道上,我的脸颊恰恰和桃林的高枝相平行,这真是应了一句话“人面桃花相映红”,艳红的桃花,本来就是美艳无比了,是花中的妩媚仙子,但在过往的美女粉面的映衬下,更是美丽多姿,风情万种,让人倾慕万分了。倾慕这美丽的花儿,我们在栈道上流连忘返,迟迟不肯离去。

下了栈道,左拐,我就欣喜的站在桃林面前了。但见一株株桃树成排成行,碧绿中含着艳红,在风中摇曳着,风情万种,似一队队穿红戴绿的仙女在风中舞蹈,别有一番风姿。一朵朵艳红的桃花绽开她纷繁的花瓣,在枝头争奇斗艳,微风拂过,轻轻抖动,似在浅笑低语,也似在悄悄地向我耳语“快来吧!快来吧!我们一起玩吧!”

应桃花的邀请,我情不自禁地走进桃林,和桃花做近距离接触。站定在一棵树前,我们仔细的观察桃树,发现桃树上缀满了各种各样的桃花,凋零的,已变得惨白灰暗,失了颜色,正在开放的,淡粉花蕾配上艳红的花瓣,妖艳多姿,半开放的,更红更艳,也含羞的站在那里,更可爱的是那些花骨朵,一个个含苞待放,更显精神。

透过桃林,我放眼四望,远处的金链花、贴梗海棠,近处的桃花,黄得如金、白得如银、粉得如霞,我完全被花的海洋包围住了。

一看时间,已经快下午四点了,孙孙已经快放学了,我得迅速抄近路,从一长排台阶下到珠海路,在这路途之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之中。

篇3:原来这里是天堂作文

寻梦人在路上。

他背着行囊,历尽星霜,踏遍山河想寻找他的天堂。

路过和风细雨繁花路,他嫌没有动魄惊心的旋律激昂;踏过水深火热荒凉谷,他嫌没有鸟语花香的宁谧芬芳。他总坚信会有一个完美的地方,有急雨风雷之铿锵,亦有莺飞草长之清扬,他总坚信那才是他的天堂,最完美的天堂。

却不知怀着这样的心思,他已注定寻不到天堂。没有完美的风景,亦没有完美的生命,却正是因为生命径迹的单一性而有了其剑走偏锋的独特之美。苏杭有君岑清婉莲曲悠扬,却未免少了剑气凝霜英姿狂放;戈壁有朔风砭骨鸣沙旷远,却未免少了春花秋月静谧清恬。

可这丝毫不妨碍观者由衷地赞它们为“人间天堂”。

而又有多少人,被一个追索完美的执念困在那条没有尽头的追梦之路上?

这条路当然不会有尽头,只因没有人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的完美。

《圣经·旧约》中神让他的信徒杀死自己的骨肉以效忠,这何尝不是完美无瑕的神道背后的.残忍?神犹如此,人又如何敢奢求?若无完美,天堂又在何处?

佛说“一花一世界”,天堂便是那蓦然闯入眼帘的分明剔透的嫩蕊,天堂便是那浸润心脾的一抹淡香,天堂便是滚滚红尘中那一株懂你的、你懂的花树。无所谓山茫海阔,更无所谓浩瀚星河,其实天堂就是人生路上某一个时刻的一种感悟,停下脚步聆听错过的鸟语虫鸣,让曾经路过的风景恣意绽放在你的心灵,你会听到生命在歌唱,从每一个看似平凡的角落流淌出的富于诗意的乐章,你会恍然明白——原来这里是天堂。

有那么一个人叫花满楼,他是天生的盲人,可他用微笑面对世界,他坐在小楼上看日落,感受晚风吹动的残霞的温度,一如他聆听雪片打在屋檐上的轻响,嗅晨风中含露的木叶的香。诚然,花满楼的生命只在古龙的文字里鲜活,可这不妨碍他的生命辐射出永恒的光与热,不妨碍他成为整部《陆小凤传奇》中最温暖的天堂。还有那么一对儿兄弟,花无缺和江小鱼,花无缺人如其名,完美无缺,江小鱼却顽劣不堪;然而却正是因为这份优雅的完美,让花无缺成为了一个纸人。

在同一个故事里面对着同样的人,江小鱼爱过恨过,哭过痛过,而花无缺却只有翩然微笑着。

这般无缺,就真的是天堂了吗?

恍若天堂,却离天堂太远了。

那是遥远的天际可望而不可即的虹光,圣洁无瑕,却永远不是你的,近在咫尺的触感也只有虚无。

身边才有天堂,只有身边有天堂,这不是残缺美,生活只会因心灵的残缺而残缺,天堂就是触手可及的真实,是心灵,是承载着人间百味、你要用力去过的生活。

寻梦人依旧在路上。

行色匆匆间,他错过了近在咫尺的天堂。他不知道,原来这里是天堂。

篇4:《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第一级阶梯

这里有中国最伟大的荒野——可可西里,有着荒野文明的阿里,有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的——横断山,有九寨沟的毁灭与创造,有着冰与岩之歌——四姑娘山。这里是第一级阶梯,无论是书中描述的荒野,还是山脉、冰川都是我所挚爱的,然而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四姑娘山了吧?

可爱别致的名字,加上这里的别有天洞,让我不由得爱上了这里。翻开画卷,迎面而来的是主峰幺妹峰在朝霞时分的倒影图,在余晖的照射下幺妹峰峰顶好似镶上了一层金箔,又如入口即化般惹人心爱,山峰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水天一色,令人如梦如醉。一座座银装素裹的雪山毫不示弱,有的头顶透亮,有的头顶一顶别致的云帽子或是一层朦胧的薄纱。继而是一幅朝阳图,由远及近,朦胧的美越发清晰,朝阳下远处的山峰上笼罩着一层橘红色的雾,朦朦胧胧中,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一峰独秀,好不醒目。接下来的是各种动植物,其中有一只喜马拉雅旱獭,可爱极了,恰似在对着一朵小黄花思考獭生。动植物将四姑娘山装扮得繁花似锦。

可你不曾想过四姑娘山也鲜为人知。

它历经五次时运不济,终于被世人所熟知。因为它不仅限于自身的美,而是一个攀登殿堂,正是因为这样的独特之地,一举成名。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其中一个小故事,特别有趣,有一支法国登山队成功挑战四姑娘山北壁后,将登顶路线命名为“你好漂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四姑娘山的极致风光带给人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它到底是有多美,才能让这些人对它如此称赞。

但若它没有如此的.身姿峥嵘,脊如刀刃,未必就能经历五次时运不济后被人们所熟知,四姑娘山历经曲折,然而最终却是以其极具挑战的攀登环境,吸引了众人,人们在攀登过程中才渐渐发现它的动人之处。

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最终变成了公主,同样她是才貌双全,不仅人长漂亮,还擅长舞蹈,才能和王子共舞,才能让王子带着水晶鞋满城到处寻找她,如果仅仅是漂亮,恐怕也不会让王子痴迷上她。结合我们自身来说也是如此。正所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同样如果一个人只凭借自己的光鲜靓丽的外表,不可能让人持久的喜欢这样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内涵。尼采说过“是金子埋在哪里也会发光”,金子本身极具价值,才是导致其被人发现的根本原因,设若仅仅是一块漂亮的石头,是不会让人觉得它有利用价值的。所以我们即便不能像金子一样,但也要努力向这个方向靠近,做一个有着美丽的外表,又有真才实学的人。

篇5:《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这里是中国》是我通过微信读书看完的第一本书,目前还没有它的纸质版,不过我将来会买回来经常翻阅的。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看的旅游地理类的书相对要多一些,但这本书与众不同,值得一读,所以在此隆重推荐给大家。如果考虑价格,可以先从微信读书等小程序上阅读,不会产生费用。推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书中配了多达365幅拍摄极其用心的精美的风景图片和53幅精心绘制的专业地图。可以说每一张图片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航拍作品,从大家不常看到的俯视角度来展示山水建筑之美,给人震撼冲击之感。

二是编排手法新颖。作者没有按照常规的写作手法来组织语言文字,而是从地理、人文、历史的角度,以山水中国为载体,将以上融合为一体来展开叙述,以文化的视角来讲述山水中国。将旅游地理书籍上升到了人文历史的高度,阅读起来有朗朗上口之感,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热爱祖国的青山绿水,大好河山。

三是图书的编撰者都是行业内的大咖,专业集大成者。图书由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共同出版。星球研究所是一家近年异军突起的专注于地理的自媒体机构,以精品著称。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是一家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专门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建设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性团体,主要依托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会聚集了全国地理学科的顶级专家。全书编写参考了众多专家多年甚至一生的研究成果。从本书多达250个极其规范专业的引注可以看出其权威性和专业性。

四是以专题划分章节,各自独立又有机联系。每一章都针对一个专题展开,如《净梵山:红尘孤岛》一章,以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线,从大地质、大地理的角度深度解析净梵山的与众不同,这是众多读者所不知道的。又如《江南:江河湖海的盛宴》一章,从江河湖海四个地理景观,结合中国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政策的变化等多个或纵或横的纬度,影响成就了今日之江南,是多学科融合研究的成果。种种,都呈现了中国景色之美,人文之博,指向了这里是中国。全书结束语说,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

可以总结的还有很多,在此不在一一赘述。就以书中的文字作为结束:

这就是中国,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篇6:《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我想要对这本书评分的话,就要基于它的定位,它是一本地理科普读物,一方面要有科所代表的专业严谨,而另一方面又要达到普的通俗易懂。

它不是一本纯粹研究的科学著作,也不是一本鼓动人明天就要出发的游记,更没有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故事,撼动心灵的哲思,它所有的只是事实和观点,而且要基于这些事实和观点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它算是合格的科普读物,毕竟有多少人知道全球气压带,明白30°纬线穿过的地方本应该是什么样子,又有多少人搞得清楚中国的温度带,区域格局。中国是什么可以有一千种一万种答案,而这本书是站在一个地理的角度告诉读者,中国是什么,从三大阶梯的角度带领读者领略中国的地形地貌,区域城市。

只是想要横跨时间与空间去叙述一个弘大的主题往往都是困难的,去粗取精,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搭建骨架,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诟病,打下一星,说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而这本书在讲第一级阶梯时还是很精彩的,从根源上清楚地阐释对中国意义深远的6500万年前的板块运动,地形的改变对气候、植被、水系以及人类的深远影响,一个个区域的构建,可可西里、阿里、横断山都使人对这一阶梯行程越发清晰的认识。但是后边的内容就明显不如第一部分了,人类走下一级阶梯以后,面对改善了许多的自然环境,开始成为历史的主角,于是书中的历史人文因素开始增多,但只要运用得当,也是很好的人文地理科普。不过有的章节确实觉得越来越无聊,和看旅游宣传册差不多的感觉,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感觉。

篇7:《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聚焦、深度、视角。三个部分相互交融且逐步升华,带你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给你沉浸式的内心感悟,让你沉醉其中。

聚焦部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物质的传承与发扬。其中“国宝熊猫”中大熊猫外柔内刚、不欺人亦不被人欺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刚柔并济、治人有道的血脉与精神相契合。而“雕工镌影”和“国粹京剧”则更是将中华文明中物质文化的传承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一个小的雕刻作品还是一台京剧表演,其间都蕴含了无数的中国哲理与中国文化。若你有幸欣赏到,那么你将会亲身体会到独有的中国魅力,你不仅将感受到它带给你的视觉震撼,而且将会体会到其背后无数中华儿女的坚持与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继承与发扬,我们才能在今天一睹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深度部分则是通过更深一步的讲述,让你体会中华文化背后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国宝大熊猫的出国旅行,还是太极拳的荣耀海外,又或是京剧的世界播撒,无疑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步走向海外,走向世界。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同国人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之美,而且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有了空前的提升。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它不仅是精神的载体,更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内核动力。

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传统就是不流之水;而脱离传统,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就是承上启下。既不能丢了传统,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让中国文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果说前两个部分是从小的方面带你鉴赏中华之美,那么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视觉传达,带你领略中华文化的重要标签――城市名片。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文化传承最宏观的表现便是一个城市的风貌,而重庆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想到重庆,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火锅”、“夜景”、“轻轨”等标签,其实在这些标签的背后,便是这座“山城”的文化底蕴。

篇8:《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这里是中国》是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联合出品的一部科普大作。只看这两个出品方的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但是书中用了大量(365张)精美的照片,每一张都可以拿来做电脑桌面了,使得整本书阅读起来是那么生动,眼睛是那么的满足。

我们中学时代地理课都学过,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可分成三个阶梯。这本书将便是按照这个顺序描绘了整个中国的地貌,又从每个阶梯选择典型的自然或者人文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试图从地学、历史的角度诠释每个阶梯的特点。

开篇,全书抛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问题――“中国从哪里来”?然后从地质、地理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给出了本书的答案:青藏高原,也就是我国的第一阶梯。并提到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科研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认为凭借这些研究,甚至能回答“中国将去向何处”。

在第二阶梯,书里挑选了遥远的伊犁、罗布泊、最多元的甘肃、古老又鲜活的.西安,都可以用古代的丝绸之路串联起来。从长安城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到新疆地区,各西域民族的货物、特产在这里交易,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

第三阶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富庶的浙江、城市美学的典范青岛、江河湖海盛宴的江南,书中均从广阔的地理视角和时间尺度,解读了各自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书写的最好的无疑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这是因为得到了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加持。作为一部地理科普著作,不只有美丽的风光,还有满满的硬核科学知识。书里关于青藏高原“热泵”“水塔”的介绍,深入浅出,配有插图,更直接明了的解释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我读研期间曾经多次前往西藏,当看到这本书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倍感亲切,关于高原的回忆瞬间涌上脑海。在西藏野外期间,由于工作原因,虽然经常颠簸在那“山路十八弯”的盘山路上,五脏六腑好像都被颠的错位了,但是我见到了世界最湛蓝的天空、最洁白的云朵、最雄伟的山峰、最虔诚的信徒。想起来站在加乌拉山口,眺望远方的喜马拉雅山脉,找到那一座座海拔超过八千米的山峰,瞬间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世界屋脊”;想起来夏天纳木错湖边盛开的不知名的小花、如地毯般的草地;更有那璀璨的星空,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星星、最美的星空。

中国之大,风景之美,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也许,有的地方今后会有涉足,但有些地方,也许一辈子也无缘窥见。本书呈现出了祖国河山的美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独有的中国魅力,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励自己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个创造了中国”,这里是中国,有无限的传奇和精彩,是值得我们珍爱、信任、骄傲的祖国!

篇9:《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着“冰与岩之歌”之称的四姑娘山,“红尘孤岛”梵净山,“烟火人间三千年”成都,“开拓者传奇”的福建是我所向往的地方啊!谁不曾幻想过一场伟大的旅行,哪怕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带上自己挚爱的人,一起看遍祖国的锦绣山河。这是我的梦想啊!

《这里是中国》撰稿者以及星球研究所所长耿华军先生在书中写道:“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不仅仅是看遍,我更希望能认知它们,同时,能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文字,让更多人喜爱它们。”

仅凭这样简短的文字,我足以体会得到,同样怀揣着一场伟大的旅行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境界。有着同样的梦想,而他却有更高一层的思想,让梦想变成了理想,在理想的鼓励下,他们夜以继日的创作,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也传递探索的力量,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这里是中国,带着我领略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从荒原到人间的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般的美景。开启一次对于祖国这片美丽的大地的全新探索之旅。我从未想过,通过一本书中能够领略到那些令我极为震撼的,看不到的和还未曾看过的山川秀丽,也未曾想过通过一张张的图片就能够欣赏到身临其境的美感。

我们从这里来――青藏高原

的确,身为中国人,我们最好奇的问题应是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地质学家的答案是青藏高原,你的形成是源于大碰撞,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你是“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气候;你是“超级水塔”,孕育了河流;你是“生命之舟”,奠定了生物多样性。你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母亲一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你健美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大地,而你却沟壑纵横,崇山峻岭,冰天雪地,崇山连绵,我赞美你啊!青藏高原!

【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相关文章:

1.散文:因为承诺

2.因为山在那里散文

3.因为有你情感散文

4.因为暗恋你短篇散文

5.散文因为简单所以幸福

6.因为有爱所以开心-散文

7.因为有了期盼情感散文

8.因为你不喜欢我的散文

9.因为懂得所以美好的散文

10.因为知道你在这里爱情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因为这里是大学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