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怎么学好书法

怎么学好书法

2022-12-01 08:33: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ORFOREV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怎么学好书法,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怎么学好书法,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怎么学好书法

篇1:怎么学好书法

书法学习方法

1选择适用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是练习书法应准备好的工具。要选择恰当的使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选择不合适,将影响练习的效率和进程。初学着可以先选用狼毫或兼毫笔。

2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

3从大楷起步,逐步进笔:练习书法,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从简单的大楷练起,一般写十公分见方的字为益,不益写太小的字。4

4: 树立正确的学书思想:“字无百日功”,书法的练习需要的是刻苦勤练的精神,要临池准备,持之以恒。

学好书法八个方法

1、选帖自作主

习书选帖最好“自己作主”。选择几家范本,放在一起对照,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家一派来学来练。比如学楷书,就从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里面选。相反,如果按别人指定的范本去学,或只学自己指导教师的字,就有可能不对自己的胃口和爱好,越学越没兴趣,甚至反感。选帖求精不贪多,要舍得割爱。

2、结字最关键

汉字书法好看、美、有艺术性,关键是它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用笔。书法要从结字入手,书写时,注意力要集中在组成这个字的笔画所处的位置上,处理好每一笔画的方向、角度以及笔画之间的距离、疏密关系等等。构成整个字的各笔画所处的位置、角度、距离等对头了,“准”了,就好看。并非由某一笔的形状写得生动,有变化所决定。写字要注意整体形象,注意间架中先紧后松(或上紧下松、左紧右松、上小下大、上窄下宽;左小右大、左窄右宽)的比例关系。

3、执笔如拿筷

怎么样拿筷子夹菜,就怎么样执笔写字——这是实践印证了的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科学的好经验。对历代流传下来的执笔法不要盲从,要敢于破除不正确的条条框框。绝不能用力死死握住笔管,否则写起字来转折运行就很不灵便,笔画必然会死硬僵直,轻重快慢也不好控制,字既不自然又无变化。书写时注意力多用在笔画的轨道曲直和笔画之间的比例位置上,不要只注意笔画表现的形状变化。

4、落笔先画圈

书写落笔之前,先执笔在空中画个圈,使所要写的字不超出这个圈,就说明你这时执笔的高低、提腕还是悬肘等等是符合要求的,自然的。如写小楷,即使腕贴在纸上,小圈圈也能画得出来;如写大字,就要画个合适的大圈,腕与肘不悬起来是画不成的。所以写字时,执笔的高低、腕是否该提、肘是否该悬、提悬到什么程度,并无固定标准,应该随当时所写字的大小需要而定

5、影摹是调查

初学者可用透明纸或薄膜覆盖在范本字帖上进行练习。(在薄膜上写字时,墨水中须加一点洗衣粉或肥皂)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纸覆盖在字帖上直接用毛笔书写;另一种是用纸覆盖在字帖上先用单线笔(如铅笔、圆珠笔、钢笔)写出每笔的中心骨干。在此基础上,再在那细线的骨干上去加工每笔的“肉”,这叫间接书写。影摹的好处,如古人所说:“摹帖易得位置”。既可以体会到字帖中字的点画、间架结构的微妙变化,达到“准”,又可以检验自己平时书写时结字、用笔等方面正确与否,如有毛病便于改正。

6、日克一字好

每天练习的时间不要过长,练习的字数不要多。一般选择四、五个字为好,但要求重点熟记一个,正像学外语记单词一样,不要贪多。坚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怕记住三百个字,三年就近千个字了,这样练出来的功夫是非常扎实的。有的人习书很刻苦,一天写一百个字,十天写一千个字,还觉得不够;或从早写到晚,照着字帖从头到尾一字都不漏,不停地抄写……片面追求书写的数量,只动手不动脑是学不好的。

7、功夫不单练

练习书法并不像盖房子那样,非得先打好基础。在习楷书的同时,也可穿插一些行草,这样对写好楷书,理解楷字中笔画之间的关系作用更大。“写楷要行化,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这样写出来的楷书活,避免了把楷书写成一笔一画毫不相关联的“死”楷。“写行要楷化,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是说在习行草书时,字的大形与笔画间的距离、位置等基本关系须符合楷书的准则,否则便失去法度,字就不美了。如果所写出的行草书,尤其是草书无法辨认,一团乱麻,那就不是书法艺术了。

8、字怕往起“立”

把写好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退后几步看,它的优缺点便一目了然;而且能把握整体,容易发现作品的主要内容、落款、印章三者之间的大小比例是否合适,以及整幅章法安排是否得当,协调与否,自然与否等等。“立”起来看,觉得好,那就真学到家了。

篇2:怎么学好书法结构

书法间架结构二十八法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14法 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15法 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16法 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第18法 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第19法 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第20法 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第21法 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一。

第22法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第23法 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第24法 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第25法 三部呼应 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第26法 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 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第28法 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学好书法,看这十条硬道理

一、用笔是筋肉是趣味,结构是骨架是理性

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形、结构、笔画的位置等从理,从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而笔则从书,反映的是趣和味。这是两个原则。外部形态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规矩一看便知;用笔则是书法本体的东西,粗细,放收,快慢,墨的浓淡,都是书法本身要求,决定字的味道,用笔不同决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结构是理性要求,是中国汉字的形体美要求,必须严谨,无论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础,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临帖就是在学习这种理法和原则。

二、找出笔画的共性与个性,笔画同特点不同

创作时把碑上的字形拿过来,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创作中手法决定风格,手法变了风格也就变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示范的只是一般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样,张迁、鲜于潢相类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而曹全又是一种,你如果能把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创作时把它们用于同一张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

三、临帖在对不在多,在理不在法

临帖者往往追求数量,对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每一个字要熟练,先向象里写,再往熟练写,再背临,要学会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

四、先像后熟,逐字过关

现在要换一种方式,一个字写五、六遍即可,照着写两遍,一定要往像里写,然后找感觉,比如背着写,看能否记住,再进行用笔的动作训练,从速度、虚实、比例等方面提炼着去写,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它,也就是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最后放开去怎么写都高级。也就是说,哪怕只吃一个豆也一定要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吃得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作用。

五、要站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把古人的原则借鉴过来,揣摩古人意图

一定要弄懂原理,直接照搬古人没用,照搬古人是没脑子,你只是古人的手不行,你得是古人的脑子才行。能不能发展要看你能不能科学,科学才能发展,不科学还发展什么,事就是这么个理。要站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把古人的原则借鉴过来,原则、方法、标准、规律、基本技法等借鉴过来以后,你自己要做一个加工厂,要思索、研究、试验,而科学的试验、合理的试验,才能是有效的试验,这样用在创作上才行。

六、阴阳协调是味道,端庄、严谨是核心。阴阳协调,端庄严谨

汉碑分碑阳和碑阴,碑阳的正文讲究,刻工刻得也讲究,到了碑阴,写得不讲究,他刻得也不讲究,写得随意刻得也随意,这种讲究与随意也反映的是一种刀法。因此,要把碑阳的东西方当成规范、法度,把碑阴的奇趣当成变化的手法,研究学习碑阳时是为了取法学成规矩,其笔法的严谨、讲究、细腻,起笔、行笔、收笔等规范度都是碑的极致,而学趣味一般学碑阴。前边法度严、趣味差,死板,后边法度差、趣味妙,两者正好互补。

七、碑阳笔法严谨、讲究、细腻,起笔、行笔、收笔等规范度都是碑的极致,阳碑即法

碑阳的规则法度虽然死板,但他也告诉你一种变化意识,这种意识虽然不如碑阴显得活泼、轻灵,却可用碑阴的起收笔的状态去改变碑阳里的那种状态,用后面意的东西去化前面法的死板,这不就行了吗。而一味的夸张,一味的加粗,其实不是变化,只是让人看到我们思路上的一种混乱和模糊。当你理解了这些,就会在临帖时学到碑阳的严谨法度,规范技法,又会学到碑阴的率性个性,艺术趣味,两者结合使作品庄重而不呆板,轻灵而不轻浮。

八、能消化,有目的、有思想地临,争取成为古人第二次创作,志在古人第二创作

你看米芾的这个“奉”字,从方向上,第一笔稍微往上去,第二笔往下来,第三笔又往上去,这三个笔画的运行正好是三个不同的方向,方向上互相交叉,这是笔的运动方向,那它是否就是单纯的往上或者是往下呢,还不完全是,往上的同时还有点往下阖和感觉,是裹着笔的,三个笔画都是如此,所以它把这三个运动方向里面又增加了内在的东西,总体往上还往下,总体往下还有点往上,每一笔都较着劲,就像我拉你过来,你不得不过来但还不想过来,绷着劲,这就是由笔画的限形产生的弹性,一种力度。

九、最关键不在像不橡,在合不合理

临帖不是要你临的多像,而是取其外在的态势与内在的品格,技法告诉你的不仅是运动状态,而且是一种生命状态。对于书法,明眼人特别注重势,也就是运动状态的把握,民间写字,一般都是看字形、结构,而从专业上讲,则不是关注其字形结构而主要是关注字势和笔势。势,主要是说一种劲或架势,一定是一种运动状态,人有某种劲或架势,它反映了人的某种心态,字有某种劲或架势则反映了这个字的神采,表象反映出一种运动状态,却告诉你一个内心的东西,同时也就给某一笔画或某一个字赋予了一种品格。

十、关注字势、笔势,把握其运动状态和生命状态,显其神采。求笔势,显神采

我们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喘着气动起来,比如米芾的这个:“勝”字,左低右高,这三个竖着的笔画,不是直上直下,不是垂直而是斜一点,总体有种上蹿的感觉,而且还带着横势,只要把这个意思写出来了,字势掌握了,运动状态掌握了,就可以放开写了,怎么写都行,只要字势出来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米芾。米芾就是善于营造一种险势,每一个笔画都动起来,还较着劲,特别有味道。因此要通过这种字势和笔势的关注,去把握字的运动状态和生命状态,表现出特有的神采。

篇3:学书法

张浩洋

我写的字不好看,妈妈总批评我:不认真、没审美、无志气。我确实没在意字怎么写好看。再说写好看又有什么用?

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名人书法家,卖字的收入太高了。于是我在妈妈建议下正式学书法。

到了书法学校,看到学生很多,他们写的比我好多了,让人很羡慕。于是我决心也要练好字,超过他们。

第一天,我在座位上先学握笔,别扭了半天,好不容易让写字了,一个字就写了一天,才算合点要求。开始两天写一个字,后来一天写一个字,太难写了,有时满头大汉,又急又累,苦不堪言。

过了几天,老师让换字,比以前快了,也开始夸我了。我大概上了道,积极性也有了,不再出汗,不再感觉累了,反而有种轻松、入神的感觉。

老师说我写字入门快、练的好,追上了其他同学。我好开心啊!

篇4:书法

我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的国粹,更是瑰宝。从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篆书,再到日后的草书、行书、楷书;在这浩瀚的书法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我十分羡慕这些伟大的书法家。

去年寒假,我又慕名来到了绍兴兰亭,因为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据导游阿姨介绍,王羲之每次写完字就到门前的池塘去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也变黑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达到很高的水平,“鹅池”碑亭上的“鹅”字别具一格,使人难忘。

我自学书法也已有三四个年头了。学习书法,即使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又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好书法是件不简单的事,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练好书法。

经过了三四年的努力,我的硬笔书法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在学校的写字比赛中,曾多次获得一、二等奖;书法课上,老师经常让我在黑板上写范字;每次语文作业,我的字总是得到老师的好评……但是,成功的背后总少不了辛勤的汗水。想起以前受的苦和如今的收获,昔日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印证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句话。我感到十分的欣慰。现在,我已经开始自学软笔书法了。在学习软笔书法前,也请教了几位专业老师,他们告诫我:练好书法的前提,必须学会静心。这正是我的薄弱之处,遇到难题总是急躁,不能细细思考。

我爱书法,因为它不仅能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改变我的急躁心理。

篇5:书法

那是在四年级的寒假,我陪表妹去书法班,看到我表妹在练书法,我也想练。表妹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告诉我爸爸,爸爸答应也给我练了。

第一次去练时,老师教我抓比。我想:抓笔不就容易吗?于是,老师走开时,我学着平时抓圆珠笔那样抓,结果手被墨水弄脏了,我赶紧到洗手间去洗手。老师拿着我的毛笔,抓给我看,让我学着他那样抓。我试着抓一次,抓了一会儿就觉得很辛苦了。

老师又开始教我写字了,我慢慢对它充满了好奇,又对它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书法。新年打算去湛江,我和表妹都打算着,表妹说:“到时候,咱俩每天坚持写两页,我教你那些你没有学到的字

到了湛江后,我和表妹都认真地练着。

一个春秋过去了,我和表妹对它厌烦了。有时,我们要去书法班时,总是找借口说不去。我和表妹到邻居家,看到邻居写着四个打字:坚持不懈。我和表妹都很惭愧。就是因为我和表妹没有坚持不懈,才差点放弃了书法。从此以后,每一次去书法班时,我们都练得特别认真。

我离开书法班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对书法还是那么依依不舍。当我闻到墨水的气味时,练书法时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

篇6:书法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面对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字,我的心静若止水。

依稀记得,三年前与你初识的画面,我好奇地打量着你,你立在一旁注视着我,于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眼中的你如一颗梧桐树,已悄然在我心中根深叶茂。

那段时光真是欢喜啊,整月与你作伴。铺一张木宣,倒一台乌墨,执一枝狼毫,挥一袖清风,横是遒劲有力的气概,竖是自由奔放的豪爽,撇是锋利刀刃的尖锐,捺是干净铿锵的稳重。落笔成字,提笔成仙,一笔一划,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我眼中的你,唱着歌跳着舞,谱写着几千年文明的华章。

后来,又结识了你的另一个面孔,又感受到你的风韵。隶书,比楷书多了一些柔和,却呈现出同样的风情万种。起笔,微顿;落笔,回锋;字里透着的,是古人的智慧,是精美的结构,是洋溢着节奏感的音律。从此,书房中总有一枚影子,没日没夜地研究字帖,感知这滑向心坎的美好。我眼中的你,含情脉脉,风韵犹存。

现在,我又告别隶书,乘着梦想的小船,去追赶最美的你。初见行书,心中升起的何止是高兴啊,分明浸泡了潮湿的思绪。“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沿着墨色的小河,我沉醉。一气呵成是你行云流水的笔触,镌刻着几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葱茏岁月。岁月的长河中,你的身影永久辉煌着,你的踪迹永久刻在我的心头。书法,你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沙滩的一个靓丽的贝壳,你鼓舞我奔向梦想的骊歌……

风吹着窗花的花树,云唱着蓝天的歌谣,抬头,是一片清澈。

我眼中的书法,最美!

篇7: 书法

今天上午,我要去试学硬笔书法,老师首先让我练一,先描,然后在田字格上写,写完了时,给老师看,老师把好的给我圈出来,再练几行。下课的时候,我们下去玩,我玩玩这个玩玩那个的,可高兴了。上课了,老师让我练下,我好好练,用心去练,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说:“这个横还是有点短。”每次都这样,但到了最后,老师满意的点点头,我的心里甜滋滋的,非常高兴。有时,妈妈问:“你练书法不嫌累吗?不就没有玩的.时间了吗?”“不累,而且,练书法和玩似的,一点都不累。”不过今天,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但是很想学。老师和我说了缺点以后,我的心里想:“我就不信这个邪劲,我非把他写好。

”有了这个信心,练的字好多了。妈妈去的时候,老师说:“我准备把这个孩子和那个小女孩去参加一个展览比赛,寄了去看看。”我的心里高兴极了。在路上,妈妈问我:“刚刚去就准备让你参赛,这么厉害呀!”我自豪的说:“谁让我基础掌握的这么好啊!”

篇8: 《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篇9: 《书法》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归纳学过的常用命令

2、进一步熟练常用命令,巩固学过的知识。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练常用命令。

(2)难点:各种命令的灵活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教材分析:

前段时间的学习,同学已学会了LOGO语言中常用命令,后续的学习主要是LOGO语言中命令的灵活应用,用命令画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本课主要是归纳和巩固同学所学的知识。

建议:

(1)通过学习用命令写汉字,让同学体会LOGO语言的另一种应用。

a、同学作题:写汉字“日”。

b、在写汉字过程你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

(2)整理所学命令,分门别类记于心。

a、师生一起复习所学命令。

b、引导同学对所学命令进行分类。

c、比较分类与未分类之间的区别,培养同学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学习了LOGO的很多命令,还学习了用命令画图,其实小海龟还能写汉字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书法家如何来写字。展示课题:《小海龟书法家》

二、新授

1。教师调用过程展示用小海龟写的汉字。

2。你们想让小龟写个汉学吗?

安排同学画出彩色汉字“日”

3。在同学们画图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命令不记得或其它情况的问题呢?

指名生说。

4、师生一起归纳所学命令完成P29表。

5、这些命令各有不同,要熟练掌握,我们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记这些命令。

小组讨论,并做记录。

指名生说,其它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 +此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6、我们已经对命令一目了然了,下面让我们试试,是不是简单了。

你们想大显身手吗,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完成了最快,用过程完成“节日”两字。

同学尝试、实验,教师巡视辅导。

将同学做的正确的投影到大屏幕

7、说说将命令分类和以前有区别吗?

8、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将所学命令进行了分类,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同学们今后可以将有联系的内容分类,就可以让我们记得更清楚了。

篇10: 《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

2.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情况。

教学难点:

感受书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课件(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课件2】一组古代书法家作品图。

2.教师谈话: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聊聊书法(板书)

二、认识书法名家

1.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2.谁知道王羲之,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3.谁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到讲台前来给大家说他一说。(板书:王羲之 柳公权)

三、欣赏书法作品

1.出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

【课件3、4】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的作品。

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欣赏后的体会。

四、交流学习感受

1.你学习过书法吗?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指名书法好的同学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示例1.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渡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而楷书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示例2.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板书: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

五、畅谈学书益处

1.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好处。

2.教师总结:

(1)培养耐力和自信心

(2)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3)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4)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六、总结交际要领

1.学生讨论,本次交际活动要注意什么?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3.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图片带到学校,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聊聊书法

王羲之 柳公权

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几点来说明,也可以清楚地分开层次来说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深入交谈,让别人听懂自己了解的内容。二是聊一聊关于书法的话题,在交流中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一些传说或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感受书法作品的美;谈一谈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在教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对书法知识了解的不太多。整节课当中,对书法知识的指导过多,对交际的指导少了一些。

篇11: 《书法》教案

【目录】

第1课女字底

第2课四点底

第3课木字底

第4课心字底

第5课皿字底

第6课建字底

第7课走之底

第8课同字框

第9课国字框

第10课门字框

第11课横长竖短,横短竖长

第12课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第13课长短参差

第14课边学边用第

第15课认识行书

综合实践我们班的书法展

【教案范本】

第5课皿字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教学生欣赏范字“盈”和“监”,认识上下部分的宽窄长短特点,感悟这类字的书写规律。

3、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同方向的笔画的变化,领略书法的变化美。

4、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认识部首皿字底的形态特点,学会皿字底的书写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字形、分组研析笔画的赏析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图片:

“皿”象形字。《说文解字》解释为“饭食之用器也”。它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就量个盛东西的器具模样。以它为偏旁时,说是放在字的底部,表形意,称为“皿字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部首“皿字底”和含有这类部首的范字的书写。(板书课题)

(二)自学仿写。

1、出示颜体“皿字底”。

(1)引导学生观察“皿字底”与硬笔书法中的“皿字底”字形变化。

教师提问:哪些笔画发生了变化?它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PPT)

A、逆锋轻顿写短竖,微向左斜。

B、写横折先轻顿,再提笔重写竖,横细竖粗。

C、中间两竖是短竖,细短面正直。

D、逆锋放笔写长横,重顿回收。

2、出示范字“盈”和“监”。

(1)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上长下短)

(2)书写范字时应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的笔画?

师问: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一下“盈”字,中间又部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看上部你发现了什么?(左撇长,右撇弯短)

(3)观察“监”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上部稍宽下略窄,长短相近。书写是两竖笔画要变化为“臣”字。但上横短小,右上部分撇短捺舒展。)

3、学生临习范字各三遍。写完一遍不要急着写第二遍,先看看哪些笔画写不好。

4、教师示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临写反馈。

1、出示学生临写的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1)字形特点是否准确。

(上长下知,“盈”字上窄下宽,而“监”字下窄上略宽。)

反馈范字上下部分是否“中心对正”。

2、学生练写,自我校帖修正。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赏析拓展。

1、出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盈”、“监”进行对比欣赏。

2、讨论各字体中“皿字底”的形态处理的同异之处。

3、课堂小结。

【怎么学好书法】相关文章:

1.书法工作计划

2.书法策划书

3.欧阳修书法

4.书法古诗

5.春联书法

6.黄庭坚书法

7.书法教案

8.书法说课稿

9.《兰亭集序》书法

10.书法发言稿

下载word文档
《怎么学好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