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

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

2022-11-19 08:56: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肚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

篇1: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

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

一. 我会填。(共15分)

⒈ 250×8的积的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2.估算89×51,可以把89看作( ),把51看作(  ),结果大约是(  )。

3.根据38×6=22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8×60=(  )                  380×(  )=2280

380×60=(  ) 38×(   )=22800

4.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5.每个足球75元,李老师买了24个足球,买4个足球(   )元,

买20个 足球(   )元,买24 个足球(   ),买240个足球(   )。

二. 公正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0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只能是四位数。                         (   )

2.23×38的积大约事800。                                   (   )

3. 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也扩大到10倍。 (   )

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   )

5.32×45和 23×54 积一样大。                              (   )

三计算。

1.口算(20分)

12×5=           15×6=         20×3=        30×5=

0×8=            200×5=        0+980=        33×3=

20+50×2=            90-30×3=

2.用竖式计算:(27分)

36×24=                   24×54=                30×57=

32×15=                   45×36=                37×27=

42×36=                   27×51=                43×62=

三. 脱式计算。(24分)

600-22×13            125×8×3             (59+187)×3

495+15×23          (19+16)×27           34×7×8

四. 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24分)

1。李大叔家种了45颗桃树,平均每颗可收65千克桃,李大叔家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

2.我们想组织500名同学看电影,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能坐得下吗?

3.汉章希望小学有31个班,平均每个班有45人。

(1) 汉章希望小学一共有多少人?

(2) 如果男生有800人,女生有多少人?

4.火车每小时行96千米,小民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用了13时。

(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小民是7月5日下午7时乘火车从北京出发,他什么时候到达上海?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本套试题针对学生在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命题要点多、面广,难度相宜,着眼于基本要求,考查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情况,尽可能把本单元所学过的重要概念、算理以及基础性的知识融汇其中,整份试卷命题找准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底线,使大多数的学生在训练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爱好。该卷命题在注意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还突出体现试卷命题的发展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思维发展也不一致,对于一些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来说,应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向知识更深、更广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基础知识(1.2.3)部分: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位的理解,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虽然数字一样,但大小不同,意义也不相同,所以,在计算时,必需相同数位对齐。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多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考查了学生审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应用(4)部分:

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计算题,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除法后的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有多种思索角度,既保持巩固了基本知识,又使学生思维上得到很好的提升,为学生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答案

一. 我会填。(共12分)

⒈(3   、四 )

2.(90)。( 50  ),(4500)。

3.( 2280)( 6 )( 22800 )(600)

4.( 100)(9801)

5.( 300)(1500)(1800)(18000)

五. 公正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10分)

1.       (×  )

2.      (√   )

3.       (   √ )

4.      (  × )

5.       (×  )

三、小小神算手。

1.口算(20分)

60    90    60    150      0    1000      980    99   120  0

2.用竖式计算:

864   1296   1710    480    1620    999    1512    1377  2666

3。脱式计算

314   3000     82     840     945    1904

四、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 45×65=2925(千克)

2.21×26=546   能坐下

3.(1。)31×45=1395(人)

(2.)1395-800=595(人)

4.(1)13×96=1248(千米)

(2)7月6日上午8时

(3)略

篇2: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列式:14×12)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估算:

我们能不能估计出它的结果?估一估,14×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14估成10,12估成10,10×10=100。

B:14估成10,10×12=120。

C:12估成10,14×10=140。

……

追问:那到底少估了多少呢?B:少估了4个12,C:少估了2个14

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1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同桌交流:

能不能当小老师给你的`同桌讲明白呢?(学生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连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

或者12+12+12+……+12+12=168(14个12相加)

(2)连乘:14×2×6=168,14×3×4=168……

(3)拆数:14×10+14×2=168,12×10+12×4=168

(4)竖式:

14

×12

―――――

28

14

―――――

168

逐一请学生上台汇报,把竖式和拆数两种典型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反馈的顺序:横式、正确的竖式、竖式错例、非典型算法可以省略)

5、共同探究笔算、口算之间的联系

14

×12

―――――

28……2套书的本数……14×2=28

14……10套书的本数……14×10=140

168……12套书的本数……28+140=168

三、专项练习

数学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一题:22×13

借助几何直观,笔算的每一步从左边的点子图上圈出来,巩固算理。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安静地笔算)(好孩子的速度快可以多做,全班4道)P46页做一做

23×13、33×31、43×12、11×22

2、错误医院:“练习十”第三题(可以单独设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成错误)

3、(机动)解决问题:练习十第五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作者:苍南县龙港镇第七小学 吴传奉

篇3: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数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笔算

409×72800×5

380×6207×8

二、自主探究

1、练习二十第5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拓展

1、练习二十第7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2、练习二十第8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四、梳理整合

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

=( )

篇4:三年级《笔算乘法》评课稿

三年级《笔算乘法》评课稿

本堂课是在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基础上的.拓展。

1、复习竖式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说明笔算方法。

2、解决问题,每套14本,买5套会求吗?7套呢?12套呢?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14×12,老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在求14×12时,里老手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求准确结果,用拆分法,师生配合默契。

4、教学过程设计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改变了以往偏重计算法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获取新的知识。如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

5、笔算乘法的笔算过程教师讲解详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步的。

建议:

1、在学生绘制点子图前,李老师提示一下,把12分成几和几最好算呢?可能很多学生可能想到分成2和10。学生在汇报点子图时,我觉得应该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利于比较观察。

2、点子图和比算乘法练习起来会更好。

篇5: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小学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高中数学的说课稿 推荐度: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推荐度:高中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教材中只给了两名同学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了竖式,又强调了竖式中没一步的算理。

二、说学情:

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法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学生通过预习例题,家长提前辅导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诀顺利地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视算理,本节课我设计时重点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节课我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主要利用点子图这一研究工具,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努力使数学计算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如何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直观感悟计算的道理。开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学生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不会算的学生他们无意识的在14×12的点子图中进行划分,计算出各个部分的结果之后进行累加,算出结果。

3、试做竖式,探究算理

而对于会计算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划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只要计算出一部分的结果通过乘份数方式就可以达到计算出结果的目的,预设方法同学们没想到比如3个4套的分法。或4个3套的分法,学生们都是分的两部分。有横着分两份的,有竖着分两份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有意识地在14×12的点子图中结合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划分——就是2个14与10个14。这样的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我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探究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说出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先放后收方式进行。在学生自主操作后,再进行引导反思,教师让学生试着竖式计算,找计算正确学生板演,说说是怎样算的,应用4句口诀。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师再重复强调竖式书写方法。这里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应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时4还容易写在个位。重点讲解。然后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结合看哪种方案与竖式计算过程相吻合。此时所有学生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思考,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与竖式匹配的方案。再让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又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口诀算式进行完善,学生又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思想升华。

【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相关文章:

1.笔算乘法教案

2.三年级上《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3.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4.笔算乘法一次教案

5.《笔算乘法一》教案

6.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评课稿

7.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

8.分数乘法练习题

9.小数乘法练习题

10.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下载word文档
《三年级笔算乘法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