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淘七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华女子学院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亲手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正式转制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2月,学校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获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妇女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性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政策倡导与执行能力、管理服务机构能力和社会纠纷调处能力,能够掌握运用国家政策法律、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处理妇女工作实际问题的复合性应用型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专业学位类别及代码 拟招生人数 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 035200 55 妇女服务 妇女维权 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
各专业领域招生人数视教育部最终下达的20招生计划和我校生源情况调整。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① 已进修完6门以上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4)国家承认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
20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研究生信息网(www.cwu.edu.cn/yjsc/)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注意事项
(1)报考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我校且在北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北京化工大学(1110)作为报名点。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并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要如实填写。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5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我校属于一区高校。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报考我校在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一律按北京化工大学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交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试
(一)初试
1.初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二(204)、社会工作原理(331)、社会工作实务(437)。
2.初试时间
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详见准考证)。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注意事项
(1)2014年12月15日至12月29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一般为1:1.2左右(具体比例根据生源情况而定,上限不超过1:1.5)。根据当年“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进入我校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复试分为专业课综合笔试和综合面试。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妇女服务领域加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导论和社会研究方法。妇女维权领域加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导论和法学基础。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域加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导论和普通教育学。
复试时间、地点、方式等具体安排详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我校研究生信息网公告。
六、调剂
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我校根据教育部《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检
考生复试时须按教育部要求到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我校复试通知。
八、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我校研究生处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九、学费和奖助学金
学费为12500元/年。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硕士生可享受每生每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在修业年限内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学业奖学金和学校为研究生设置的奖助学金。学校为研究生设置“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并提供相应的岗位津贴。
十、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信息网主页网址:www.cwu.edu.cn/yjsc/
2.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研究生处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659610
传真:010-84659610
电子邮件:yanzhao@cwu.edu.cn
篇2: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我校本年度拟招收硕士生人数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二、报考条件和要求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生或网络教育学生;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两年及以上人员(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为止);
5.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6.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四)上述第4、5类人员属于同等学力考生,此类考生报名时须提交一篇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不少于5000字)。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和我校招生体检标准。
(六)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生者,除符合上述条件外,毕业专业应为法学专业;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生者,除符合上述条件外,毕业专业应为非法学专业。
(七)我校招收的“定向就业”学生是指我校与特定政府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合作协议、为其定向招生的培养项目。我校所有以“定向就业”方式招生的专业,都需要考生先邮寄所在单位的同意报考函,并经我校研招办确认同意,方可网上报名。
(八)报考我校硕士生的方式有四种: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单独考试、联考。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除必须符合上述报考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或四年以上(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或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
2.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并由所在单位推荐。
3.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以定向就业的方式报考。初试时间与全国统考的时间一致,且必须在我校参加考试。
(九)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考生所在毕业学校(学校必须有教育部批准的推荐免试资格)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看《国际关系学院招收免试硕士研究生简章》。
三、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缺一不可。网上报名具体时间和程序请考生于9月中下旬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报考须知及国际关系学院网站(www.uir.edu.cn,www.uir.cn)的相关公告。
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请依照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单考生报考须知”的要求报名。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持有效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持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网上报名编号,按报考点指定的时间及地点配合采集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国际关系学院考点的网上确认时间为每年11月,具体时间和现场确认的详细提示事项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通知。
四、入学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 以国家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时间为准。
2.初试具体地点由报考点安排。初试方式为笔试。
篇3: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列初试科目为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全国统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其编制。警务硕士专业课的命题工作由警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其他科目由我校自主命题。
4.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二)复试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大约安排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具体时间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复试的具体内容、方式及复试成绩所占权重,届时请浏览查询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口语等科目(具体以公布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为准)。
复试时考生须接受体格检查。我校体检方式为,复试考生携带加盖我校研招办公章的《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复试体检表扉页》,自行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者,我校不予录取。
五、录取
我校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坚持“按计划招生、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思想政治与品德考核情况、平时工作业绩或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录取名单。
定向就业考生在正式录取之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
已经有固定工作单位而以非定向就业方式报考的考生,需得到所在工作单位的书面批准,否则不予录取。
六、学费和奖助体系
我校学术型硕士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
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生学费总额为30000元,二年制学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0元,三年制学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
研究生学费均按学年收取。
我校具有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研究生“三助一辅”(助管、助研、助教、辅导员)工作津贴等。
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以申报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所有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硕士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按10个月发放)。
我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率在全体在校生的75%以上。学术型硕士生奖励标准为:一等奖每人每年10000元,二等奖每人每年8000元,三等奖每人每年6000元。专业学位硕士的奖励标准为:一等奖每人每年1元,二等奖每人每年10000元,三等奖每人每年8000元。
我校设有专项奖学金、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岗位,用以奖励或资助品学兼优、综合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新生。
我校还可给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或校内困难补贴。
七、其他
1.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随时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有关信息公告。
2.我校非定向就业招收的研究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学校协助向用人单位推荐。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趋于多元化,有政府机关、国有或民营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总体就业率约为95%。
3.定向就业招收的研究生毕业后须回原单位工作。
4.近年来我校硕士生报考与录取比例约为3:1。
5.本章程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解释。
八、联系方式
研究生部网站:graduate.uir.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91・ 联系电话/传真:010-62861184
篇4: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与学制
1.20拟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310名。其中学术型210名,专业型100名。根据国家政策,所有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国家和招生单位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我院具体学费标准和奖助体系另行公布。
2.我院部分专业可接收推荐免试生,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报考我院,具体申请办法在《外交学院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中公布。
3.学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为三年,其他专业学制均为两年。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具体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两篇以上(含两篇)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③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550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科目在通知复试时公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以上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之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
(六)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二)、(三)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
1.考生报名时应实事求是,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审查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2日)前是否具备相关报考资格,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原则上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四、考试与录取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在考生所选择报考点进行,时间为12月26-27日,复试在外交学院统一进行。
2.初试成绩公布后,我院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按专业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办法。
3.复试后,我院根据国家招生计划,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4.简章所列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为计划,在录取时可根据实际报考情况和考生考试成绩做相应调整。
5.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能按期毕业,取消入学资格。
五、其他事项
1. 有关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入学考试参考书目、报考说明附后。
2.复习资料无指定版本,简章中所列书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范围。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不提供任何参考书及复习资料,也不代为办理采购。
3.考生在报考及录取期间,有关招考问题可通过电话(010-68323297)和电子邮件(yzhb@cfau.edu.cn)直接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考生所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们将通过校园网回答或发布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经常浏览我院主页。
4.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如有任何问题,如查询招生简章、招生进度、初试成绩、复试情况、录取情况等均可在我院校园网上进行。成绩单及复试通知也只在网上公布,不再函寄。
5.我院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简章另行公布,请及时查阅相关信息。
6.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本简章规定及相关招生问题有解释权,如有政策调整,另行公布。
篇5: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专业和名额
我校计划招收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学术型硕士生及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电子与通信工程等专业学位硕士生共计220名,其中,国家计划内硕士生(含定向培养)约占65%,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含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约占35%。
二、报考条件和要求
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培或自筹硕士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两年(含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的人员;
5、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6、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生或网络教育学生。
(三)上述第4、5类人员属于同等学力考生,此类考生报名时须提交一篇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不少于5000字);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口语等科目(复试时另行通知)。
(四)年龄不超过40周岁,但报考委培和自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的有关要求和我校招生体检标准。
三、报名时间和手续
根据教育部安排9月28日―29日(每天9:00―22:00)为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为正式报名时间,具体手续和要求请考生于9月中旬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及国际关系学院网站(www.uir.cn)的有关公告。
外埠考生可就近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规定的报名点报名。
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请依照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单考生报考须知”上的要求报名。
四、报考方式
(一)报考我校硕士生的方式有三种: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单独考试。
(二)我校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考生所在毕业学校(学校必须有教育部批准的推荐免试资格)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看《国际关系学院招收20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
(三)单独考试
1、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国际关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单独考试权。
2、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除必须符合上述报考条件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1)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或四年以上(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 (2)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3)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并由所在单位推荐。
3、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以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方式报考。
4、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初试时间与全国统考的时间一致,且必须在我校参加考试。
5、因名额有限,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仅限于本系统工作人员。
五、有关注意事项
1、我校各专业委培生或自筹生需交纳培养费,培养费标准为每学年壹万伍仟元(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学术型专业为每学年壹万元)。
2、我校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学校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计划内定向或计划外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只能回原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工作。
3、近年来我校硕士生报考与录取比例约为3:1。
4、近年我校研究生毕业去向趋于多元化,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总体就业率良好。
5、考生在报考与录取期间,请不要直接与导师联系。有关报考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与我校研招办联系(uiryzb@uir.cn)。我们将通过校园网发布相关信息,欢迎考生经常浏览国际关系学院网站(www.uir.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国际关系学院研招办 邮编:100091
联系电话:010-62861184 传真:010-62861184
相关文章:国际关系学院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接收推免硕士生办法
相关专题: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汇总 | 2013年硕士研究生推免信息汇总
■篇6:赤峰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4年赤峰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专业简介
根据国务院学位【2012】46号文件,赤峰学院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正式获得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是目前自治区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唯一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是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能够实现蒙、汉双语授课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学院专门组建了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重应用、重实验实训环节的培养方案。确定了专业与技能兼顾,内外聘用搭配的“双师型”导师队伍。我校拥有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方面多名区内外知名学者组建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从辽宁省文化厅、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了多位该领域专家学者为我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院拥有完善的实验室条件,坚实的实践环节教育基地。现有器物修复、文物鉴定、金属器物分析、博物馆实验教学平台、文物标本陈列与展示中心等一批实验实训室,保障校内实验实训教学需求。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践教学基地。
学院的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建设,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治区教育厅专门为我校划拨研究生教育专项经费;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发文各盟市文化局、厅直属各文博单位、有关旗县文化(文物)局等单位,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给予赤峰学院支持;自治区文物厅(文物局)以文件形式确定:非在职人员考取赤峰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全区文博行业应予以优先录用。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9个地级市、3个盟,拥有各级各类文物管理机构(或单位)近百个,从业人员逾万名。拥有内蒙古博物院等各个层次的国有博物馆80余所,在编从业人员5000余人,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岗位补充。同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赤峰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处网站(222.39.96.123:8081/cfxyxkjsc/)查询有关通知。考生须自行从教育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从我校网站查询相关考试信息等。
三、学制、学历与学位
学制为2.5年全日制。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由赤峰学院颁发国家统一认可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四、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名程序
报名分为网上提交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报名信息两个步骤。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报名前应核准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不一致处请在报名前到公安部门更正。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日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公布信息为准。
教育网网址:yz.chsi.cn
公众网网址:yz.chsi.com.cn
报名点选择、报考费缴纳方式及标准届时详见研招网及我校网站报名公告。
2.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具体安排由报考点通知。
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如果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3.准考证发放
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yz.chsi.com.cn)下载打印准考证,招生单位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准考证。
六、考试方式
分初试和复试。
1.初试:全国统一考试
初试时间与地点:详见准考证。
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外国语(英语二或其他语种)(100分)
文博综合(300分)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与外国语为全国统一命题,文博综合为本校自主命题。
2.复试
复试时间、地点及具体程序见复试通知。
3.参考书目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晓东:《文物学》,学苑出版社,2005年。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七、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八、调剂
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但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联系其他高校或招生单位进行调剂录取。
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提交申请调剂信息,包括调往学校、专业等,我校将按考生的申请寄转报考材料。
九、学费与奖学金
学费标准为32000元/全学程。本专业设有一定比例的奖学金。
十、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招生专业目录、部分参考书、报名公告、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可在赤峰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处主页上查询。网址为:222.39.96.123:8081/cfxyxkjsc
2.咨询电话和联系方式
学科建设规划处研究生教育管理科
联系人:康建国 电话:0476-8300512
刘伟学 电话:0476-8300515
电子邮箱:xkjsghc@163.com
通讯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迎宾路1号赤峰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处研究生教育管理科 邮编:024000
办公地点:赤峰学院7号公寓楼A区114室
本调剂信息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招生最新政策不符,我校将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
【中华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