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文简介
“老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周彦文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周彦文简介,欢迎阅读!
篇1:周彦文简介
周彦文
周彦文 原名周拴留。1944年出生。陕西府谷人。著有散文集《大漠情思》,纪实文学《对疯狂的引导》等。
篇2:文彦博简介
文彦博
中文名称: 文彦博
又 名: 字宽夫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006~1097
相关事件: 元祐更化
相关人物: 司马光 宣仁太后 王安石
生平简介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时黄德和诬陷刘平等兵败投降西夏,文彦博主持审理,使这一冤案得到平反(见富弼)。后为河东转运使、知秦州(今甘肃天水)、益州(今四川成都),以灯笼锦交结张贵妃,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庆历八年(1048),以镇压贝州王则兵变,由参知政事任宰相。曾举荐王安石、韩维等人;省冗兵,归农者六万,减去廪给一半者两万。皇□三年(1051)罢相,出知许州等地。至和二年(1055),与富弼同时受命,再次拜相。嘉□三年(1058),出判河南府。四年,封潞国公。治平二年(1065),为枢密使。他始终坚持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对宋神宗赵顼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熙宁五年(1072),极力反对市易司差官监卖果实,以为“损国体,敛民怨”,说华州山崩是天意不赞成变法的表示。六年,以守司徒兼侍中出判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元□初,司马光当政,文彦博以元老重臣为平章军国重事,参与废除新法。五年(1090)致仕。宋哲宗行“绍述”之政,文彦博贬官,卒。有《文潞公集》传世。
篇3:鲁彦周简介
鲁彦周
鲁彦周 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鲁集村。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凤凰之歌》(电影文学剧本)、《天云山传奇》、《古塔上的风铃》、《逆水》、《双凤楼》等。
篇4:文彦博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目录人物简介家族历史人物生平历史评价收缩展开人物简介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介休人。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50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被史学家称为宋朝第一名相。 文彦博生于北宋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10月23日,卒于公元1097年6月16日,寿高91岁。少年时期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政事)从颍昌史(火召)学习经术,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绍圣四年(1097年),降为太子太保,同年,文彦博去世,时年91岁。宋徽宗蔡京为相时,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v党人”,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家族历史文彦博的祖先源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曾祖父文崇远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氏为“文”;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北宋太宗时,以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 文彦博世祖数辈受封荫,曾祖父文崇远为燕国公,祖父文锐为周国公,父文洎为魏国公。彦博有八子卅九孙,数人入朝为官,皆历要官。二子出仕江西,荣极一时。 先祖本姓敬,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取“敬”反文旁改姓文。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国避翼祖(赵敬)庙讳又改姓为“文”。 其曾祖父与尚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有“丰沛之旧”,实为其幕僚。天福初,石敬瑭与唐末帝争夺政权,遣使向契丹求援,在辽太宗的鼎力协助下,石敬瑭被立为皇帝,但其曾祖父并未因此而飞黄腾达,“虽幄中之助居多,而绵上之盖薄方。”仅授代州崞县令,后稍迁至并州太谷县令,以岚州录事参军终结其官宦生涯。 宋至道二年(996)九月三日,享年五十三岁,可知其应生于后晋开运元年(944)。 文锐原配为户部郎中王丕之女,有子三人,长子文洎(即文彦博之父),次子文淳,曾为郊社斋郎,三子文渊未仕而亡。王氏早逝,文锐续娶郭氏,有子一人,名文渭。文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所至以强直勤敏、振利攘害,名闻达不可掩。判三司开拆磨勘司,终主客郎中、河东转运使。” 文洎娶妻耿氏,耿氏早亡,只留一子即文彦博。续娶申氏,申氏生一子二女,子文彦若举进士第,长女嫁曾任天章阁待制鞠咏之子鞠齐卿,次女嫁殿中丞元吉之子进士成伟。文彦博娶陈贯之女。
人物生平果断处理事情
文彦博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也非常果断,且多为国家社稷着想。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将权不专、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见。文彦博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事,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害怕在灾荒年间发生灾民暴动,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以减其势;分若减省冗兵,恐怕所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也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如其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文彦博以直史官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所管辖的麟州,与西夏相邻,运饷道路迂回绕远且难走,在银城河外有唐朝时所修故道,废已久无人治理。文彦博上任,亲自带人修复故道,使运饷路途近而好走,在麟州城里积聚很多粮草,西夏元昊率军来进攻,看到有准备,遂撤去。
平息王则起义
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义,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彦博宣抚河北,去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被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皇v元年(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土,三年,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十月,被罢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土。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英宗时,文彦博任枢密使。神宗即位,王安石开始变法,文彦博与王安石所持论有异,对其中市易、青苗诸法伤民弊端多所论及,因反对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大师致仕。哲宗元v元年(1086年)四月,经司马光推荐,文彦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五年,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复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章淳秉政,云文彦博与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也就在这一年,文彦博去世,时年92岁。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v党人”,刻元v党人碑,禁止元v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著书写诗工书法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云:“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又如《题榆次县鼓楼》:“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黄?被,努出头来放早衙。”文彦博工书法,黄庭坚云“潞公书极似苏灵芝公”“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帖,笔执清劲,真不愧古人!”
历史评价文彦博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多所建树,也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而且由于无端的猜忌,冤死一代名将狄青。总体说来,文彦博在北宋王朝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篇5:王彦章简介
王彦章
王彦章(863—923),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五代时期后梁大将。
王彦章年轻时投在朱温部下,转战各地,以骁勇闻名。常持一铁枪冲锋陷阵,奋疾如飞,军中号称王铁枪。后梁开平二年(908)十月,自开封府押牙、左亲从指挥使授左龙骧军使。次年加授左监门卫上将军。乾化元年(911),改行营左先锋马军使,又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朱友圭篡位时,加检校司徒。朱友贞即帝位后,他先任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刺史,后调任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并进封为开国伯。
乾化五年(915)三月,朱友贞拟分魏(今河北大名东北)、博(今山东聊城东北)等6州为2镇,担心魏军不从,就派王彦章率500精骑屯驻邺城(即魏州)金波亭以防不测。魏军果然发动兵变,军校张彦等迫贺德伦投靠晋王李存勖。兵变时,王彦章部遭到突袭被迫南撤,其全家被掳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李存勖一方面厚待其家人,另一方面派使者去招降。王彦章不为所动,杀使者以绝其念,几年后其家被害。
贞明六年(920)正月,王彦章被正授为许州(今河南许昌)匡国军节度使,进封开国侯。不久,改任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移镇滑州(今滑县东),调往河北的抗晋前线担当重任。
龙德三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改当年为同光元年,派李嗣源率步骑5000偷袭并攻占郓州,从东面威胁后梁,后梁朝廷内外大恐。宰相敬翔以死力谏请用王彦章,认为“事急矣,非彦章不可”。五月,朱友贞任命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段凝为副。王彦章受命之日立即启程赶赴滑台(今滑县东),从杨村砦浮河东下,水陆俱进,截断唐军在德胜(今濮阳)南北两城之间的浮桥,一举攻占南城。李存勖得悉后说:“此人可畏,当避其锋。”唐军随即放弃北城,集中兵力退保德胜以东数百里的博州黄河南岸的杨刘。王彦章率舟师而下,一路上与唐军乘编筏的步军各沿黄河南北两岸东行,每到转滩汇水之处,两军就激烈交战,流矢如雨。进至杨刘,交战百余次。王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打得唐军心惊胆颤,好多次险些被攻破,幸得李存勖亲率援军到达,才得勉强保住。两军在杨刘相持数月,杨刘久攻不下。后梁朝中弄权的赵岩、张汉杰等因担心王彦章得胜后回朝对他们不利,就联合早有异志的段凝在朱友贞面前中伤王彦章,诬王“彦章使酒轻敌而至于败”。于是王彦章被罢职,由段凝取代。王彦章赶回京师,“以笏画地,自陈胜败之迹”。赵岩又指使爪牙劾他不恭,被勒令离开。
段凝“智勇俱无”,靠贿赂交结邀权,接任后形势急转直下。后梁左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降唐,向李存勖暴露了梁军内部虚实和战略意图,建议抓住时机直捣防守空虚的汴梁。在此危急关头,朱友贞令王彦章前往东路抵敌。这时后梁的精锐部队全在段凝的指挥下远在河北,汴梁只有新募来的500名保驾的骑兵,把这支不能打仗的队伍交给王彦章统领,并由张汉杰为监军开赴前线。王彦章在递坊(今地不详,当在山东境内)一战由于兵少战败,退守中都县(今山东汶上),又遭失败,就率他的100多名牙兵作殊死战,结果王彦章重伤后被俘。
李存勖见到王彦章后,以胜利者的姿态问他是否心服,又问他向来善战为何不守兖州(今属山东)而守没有壁垒的中都,意在诱使他投降。王彦章拒绝正面回答。李存勖爱他骁勇,命人为他治伤,希望他能降唐。王彦章说,我与你“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李存勖又令李嗣源去劝降,王彦章躺在病床上轻蔑地呼喊其小名说:“汝非邈佶烈乎?我岂苟活者!”终于被杀。死年61岁。
欧阳修感慨地说:“呜呼,天下恶梁久矣!然士之不幸而生其时者,不为之臣可也。其食人之禄者,必死人之事,如彦章者,可谓得其死哉!”他在整个五代时期只筛选出三位“全节之士”,在《新五代史》中特设《死节传》一卷,而这三人中他以王彦章为主,行文多有褒扬,认为是乱世里难得的忠臣义士。
篇6:王西彦简介
王西彦
王西彦 19出生。浙江义乌人。著有长篇小说《春回地暖》,散文集《王西彦散文选》,文论集《书和生活》等。
篇7:厉彦林简介
春天住在我的村庄
作者:厉彦林
我的故乡坐落在古老的沂蒙山区东部,村庄四周的驼背山、鸡鸣山、柴虎山,自然排成弧形扇面,像三双呵护的大手。村庄就端坐在三山相倚的一块丘陵之上,土质不肥沃也不算贫瘠。
春天的村庄,隐藏在刚冒芽的树木丛中,从远处看只觉得像一幅淡淡的水粉画,透出几分朦胧、神秘和素雅。房前屋后,那椿树、槐树、杨树、楝树、梧桐树,稀稀疏疏,比赛似的成长。
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的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麦秆粗壮,麦叶就像擦了一层光亮亮的油,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搡,正忙着蹿个和灌浆。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那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那茵茵的青草,就像刚舒展开的绿地毯,铺满河边、田头、路边,一直蔓延到庄稼地边和村头菜园。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路边的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响着,透出斑驳的光影。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蓑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旱烟袋,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
靠近村庄,路两边是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菜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各家各户的菜园之间没有篱笆和围墙,那菜长得无忧无虑,常常把枝蔓伸到邻居家的菜地里。谁家来了贵客,或者是菜接济不上了,只要说一声,就可跑到邻居的菜园里去采摘。
春雨中的村庄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走进村庄,那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一下雨,路上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那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母亲呼喊孩子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震落树上的水珠。那水珠滴答一声落下,钻入你脖子,凉凉的,爽爽的,舒服极了。
雨过天晴。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辉把山岭、田园、村庄涂抹得金灿灿的,水库和塘坝里更是金波荡漾。各家屋顶上早已升起了直直的炊烟。熏暖的微风中,一缕缕饭香扑鼻而来,口水自然就流出来了。这时喊孩子和唤鸡鸭的叫声,牛羊哞哞咩咩的叫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响彻村庄的上空。家家的柴门吱扭吱扭地响着,锅碗瓢盆合奏着。上了年纪的老人,饭前说啥也得品上二两老烧酒,脸色红润,悠然陶醉。
等圆月从山嘴上升起,把银色的月光洒满山乡的角角落落,村庄已枕着夜色和湿润润的雾气,沉浸到恬静、安谧的梦乡里去了。
故乡虽然土地瘠薄,却是一片知痛知热的土地,村民就是生生不息的庄稼,在一茬一茬、一年一年地生长。那熟悉和气的乡音,那慈善亲切的笑容,会把你带回一种原始且真诚的记忆中去。那情,那义,那难以言明的惦念和关爱,就像一坛陈年老酒,没喝就醉了。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头扎进故乡的怀抱,仔细品味乡村那自然、纯真、素雅的景色,享受山乡那纯洁善良、宽容厚道的人间真情,便捡回豁达、宽容、淡泊的心境和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村情结。(人民日报-02-27)
篇8:李彦宏简介
李彦宏简介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 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
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 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其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 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 获得了各界的好评。底, 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被评选为 “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篇9:文祥简介
文祥
(1818~1876) 晚清洋务派大臣。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1858年(咸丰八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礼部侍郎,后又历任吏部、户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统、左翼总兵。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出走热河(今河北承德)时,命署步军统领,随恭亲王奕䜣留北京与英法议和。次年,与奕䜣及大学土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政府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被任为总理衙门大臣。任职期间,倡导洋务“新政”,成为清 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咸丰帝病死后,与其他王大臣疏请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并简派近支亲王辅政,协助奕䜣、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处死赞襄政务王大臣肃顺等人。1862年(同治元年),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并任内务府大臣,兼都统。1865年,署户部尚书,率神机营赴东北镇压王达、马傻子起义。1871年,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为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帝继位后,晋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曾与奕䜣等奏请办理海防六事,即“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又支持左宗棠进军新疆,加强塞防。1876年病死。谥“文忠”。
篇10:文牧简介
文 牧
文 牧 原名文荣福。1933年出生。湖南醴陵人。著有诗集《阿爸依的小木屋》,散文诗集《小伐木人的歌》等。
篇11:博文简介
博文
姓名:博文
性别:男
出生年月:
籍贯:美国
职业:国际投资家
债券期货合约是美国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商品期货品种,每日成交金额以十万张计。债券期货市场的交易场地拥有超过五百个交易员。买卖的时候要高声呼叫,在一个细小的交易场地内互相碰撞在所难免,事实上,对于局外人来说,此种毫无制度的买卖方式可以顺利进行,近乎奇迹,汤姆博文是出色的债券期货大炒家以买卖金额计算,博文堪称当今世上最大的个体户,单独一次买卖张数可达到二千张合约,以每张十万美元计算,涉及金额总共达到二亿美元,整日计算炒卖的合约经常达到两万张,转手的金额达到二十亿美元以上,博文是三十多岁才踏入期货债券市场的,只有六年的时间就打出惊天动地的名堂令人敬佩,1982年之前,博文对于期货买卖全无经验,以全副身家投身期货市场,开始投机生涯,当年博文每月要拨出二千美元租牌,一千美元作为生活费用,刚巧博文的妻子怀孕,在这种破釜沉舟的的情况下,博文勇往直前冲破重重障碍,由头开始,入行一年之后博文进身百万富翁行列,虽然不许透露财富,保守估计应以超过三千万美元。
篇12:文彦博的课文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高若讷从颍昌史?学,?母异之,曰:“贵人也。”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有监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迁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连进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改益州。尝击球钤辖廨,闻外喧甚,乃卒长杖一卒,不伏。呼入问状,令引出与杖,又不受,复呼入斩之,竟球乃归。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荐张环、韩维、王安石等恬退守道,乞褒劝以厉风俗。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进昭文馆大学士。御史唐介劾其在蜀日以奇锦结宫掖,因之登用。介既贬,彦博亦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至和二年,复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拜,士大夫皆以得人为庆,语见《弼传》。
三年正月,帝方受朝,疾暴作,扶入禁中。彦博呼内侍史志聪问状,对曰:“禁密不敢漏言。”彦博叱之曰:“尔曹出入禁闼,不令宰相如天子起居,欲何为邪?自今疾势增损必以告,不尔,当行军法。”又与同列刘沆、富弼谋启醮大庆殿,因留宿殿庐。志聪曰:“无故事。”彦博曰:“此岂论故事时邪?”知开封府王素夜叩宫门上变,不使入;明旦言,有禁卒告都虞候欲为乱。沆欲捕治,彦博召都指挥使许怀德,问都虞候何如人,怀德称其愿可保。彦博曰:“然则卒有怨,诬之耳。当亟诛之以靖众。”乃请沆判状尾,斩于军门。
先是,弼用朝士李仲昌策,自澶州商胡河穿六漯渠,入横垅故道。北京留守贾昌朝素恶弼,阴约内侍武继隆,令司天官二人俟执政聚时,于殿庭抗言国家不当穿河于北方,致上体不安。彦博知其意有所在,然未有以制之,后数日,二人又上言,请皇后同听政,亦继隆所教也。史志聪以其状白执政。彦博视而怀之,不以示同列,而有喜色,徐召二人诘之曰:“汝今日有所言乎?”曰:“然。”彦博曰:“天文变异,汝职所当言也。何得辄预国家大事?汝罪当族!”二人惧,色变。彦博曰:“观汝直狂愚耳,未忍治汝罪,自今无得复然。”二人退,乃出状示同列。同列皆愤怒曰:“奴敢尔?言,何不斩之?”彦博曰:“斩之,则事彰灼,于中宫不安。”众皆曰:“善。”既而议遣司天官定六漯方位,复使二人往。继隆白请留之,彦博曰:“彼本不敢妄言,有教之者耳。”继隆默不敢对。二人至六漯,恐治前罪,更言六漯在东北,非正北也。帝疾愈,彦博等始归第。当是时,京师业业,赖彦博、弼持重,众心以安。沆密白帝曰:“陛下违豫时,彦博擅斩告反者。”彦博闻之,以沆判呈,帝意乃解。御史吴中复乞召还唐介。彦博因言,介顷为御史,言臣事多中臣病,其间虽有风闻之误,然当时责之太深,请如中复奏。时以彦博为厚德。久之,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国公,改镇保平、判大名府。又改镇成德,迁尚书左仆射、判太原府。俄复镇保平、判河南。丁母忧,英宗即位,起复成德军节度使,三上表乞终丧,许之。
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而后宫将有就馆者,故其事缓。已而彦博去位,其后弼亦以忧去。彦博既服阕,复以故官判河南,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闻力之有?兼陛下登储纂极之时,臣方在外,皆韩琦等承圣志受顾命,臣无与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帝曰:“暂烦西行,即召还矣。”寻除侍中,徙镇淮南、判永兴军,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固辞乃止。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脞,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
时监司多新进少年,转运判官汪辅之辄奏彦博不事事,帝批其奏以付彦博曰:“以侍中旧德,故烦卧护北门,细务不必劳心。辅之小臣,敢尔无礼,将别有处置。”未几,罢去。初,选人有李公义者,请以铁龙爪治河,宦者黄怀信沿其制为浚川杷,天下指笑以为儿戏,安石独信之,遣都水丞范子渊行其法。子渊奏用杷之功,水悉归故道,退出民田数万顷。诏大名核实,彦博言:“河非杷可浚,虽甚愚之人,皆知无益,臣不敢雷同罔上。”疏至,帝不悦,复遣知制诰熊本等行视,如彦博言。子渊乃请觐,言本等见安石罢,意彦博复相,故傅会其说。御史蔡确亦论本奉使无状。本等皆得罪,独彦博勿问。寻加司徒。
元丰三年,拜太尉,复判河南。于是王同老言至和中议储嗣事,彦博适入朝,神宗问之,彦博以前对英宗者复于帝曰:“先帝天命所在,神器有归,实仁祖知子之明,慈圣拥佑之力,臣等何功?”帝曰:“虽云天命,亦系人谋。卿深厚不伐善,阴德如丙吉,真定策社稷臣也。”彦博曰:“如周勃、霍光,是为定策。自至和以来,中外之臣献言甚众,臣等虽尝有请,弗果行。其后韩琦等讫就大事,盖琦功也。”帝曰:“发端为难,是时仁祖意已定,嘉?之末,止申前诏尔。正如丙吉、霍光,不相掩也。”遂加彦博两镇节度使,辞不拜。将行,赐宴琼林苑,两遣中谒者遗诗祖道,当世荣之。
王中正经制边事,所过称受密旨募禁兵,将之而西。彦博以无诏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请老,以太师致仕,居洛阳。元?初,司马光荐彦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辅。宣仁后将用为三省长官,而言事者以为不可,及命平章军国重事,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恩礼甚渥。然彦博无岁不求退,居五年,复致仕。绍圣初,章?秉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诋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崇宁中,预元?党籍。后特命出籍,追复太师,谥曰忠烈。
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元?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既归洛,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请于边吏,愿以馈彦博,诏许之。其为外国所敬如此。
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神宗导洛通汴,而主者遏绝洛水,不使入城中,洛人颇患苦之。彦博因中使刘惟简至洛,语其故,惟简以闻。诏令通行如初,遂为洛城无穷之利。
彦博八子,皆历要官。第六子及甫,初以大理评事直史馆,与邢恕相善。元?初,为吏部员外郎,以直龙图阁知同州。彦博平章军国,及甫由右司员外郎引嫌改卫尉、光禄少卿。彦博再致仕,及甫知河阳,召为太仆卿,权工部侍郎,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明道宫。蔡渭、邢恕持及甫私书造梁焘、刘挚之谤,逮诣诏狱,及甫有憾于元?,从而实之,亦坐夺职。未几,复之,卒。
【周彦文简介】相关文章:
3.钟文蒸简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