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丧葬文化范文
“三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洛阳丧葬文化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洛阳丧葬文化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丧葬风俗文化礼仪
丧葬风俗仪式
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返回目录
丧葬文化礼仪
1、送终:依照传统风俗,子女在父母病重期间,应该寸步不离地服侍、守候在他的身边。即使在外地求学、做官或是经商的子女,闻讯应立即赶回家中,陪伴父母度过他的人生的最后时刻--此谓之“送终”。违背这一习俗的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及亡者旁系亲戚的严厉谴责和怪罪,大概此俗沿袭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缘故吧。
2、招魂:在我国古代,亲人刚死时,守护人要放一点蚕丝或棉花在其鼻孔下“试气”。家人站在屋外的高坡上挥舞着死者的外服或官帽(服)等物,呼唤死者的名字以示“招魂”。招魂之后,再次查验死者鼻孔前的丝棉动静以及心脏脉搏等情况,以最后确认亲人是否真的死了
3、寿衣:在弥留之际,亲人要马上给死者抹澡换衣(称“抹尸”)穿好寿衣戴好寿帽。死者临终之际,有的要对亲人嘱咐、安顿一番,以了却自己未尽的事业或心愿。在当地民俗中,“遗言”贵如黄金,晚辈得到老人的临终吩咐被认为是幸运的。据说有的因此而财运亨通,吉星高照。在确定死者不可复生之后,亡者的亲属围在一起,哭成一片。在《礼记》中有规定:男人只能呜咽而啼,妇女则应边哭边跳。但失去亲人的哭泣是不可能按照冷静而理智的设计方式来进行的。所以,人们听到的往往是从死者身边传出的伴随呼唤死者的嚎啕大哭之声。
4、下榻:按照道教的常规,到了下午三四点时,就要把死者从床上移至堂屋,靠西边的一侧。头朝里,脚朝外,并同时燃放鞭炮,谓之“下榻”。同时还要在神龛上燃香点蜡,以祭祀先祖神灵。另外,在死者的脚边燃香三柱,红蜡一支,谓之“照路”,好让死者有灵魂通向天堂或阴间地府。死者亲属在堂屋内守护着,谓之“尽孝”和“守夜”。街坊邻居、亲朋戚友闻讯赶来吊孝,死者的儿子孙子要出门迎接,行双膝或单膝跪地之叩拜礼。前来的宾朋即刻上前搀扶,口里喊着“节哀”或“高升”之类的安慰话,这一礼节人称为“领孝”。在七仙湖区人民的心目中,死者不管辈份、等级,一句话叫做“亡者为大”。因此,不管年长年幼、辈高辈低者,均可前来吊唁,并享受死者儿子们的跪拜礼。
<<<返回目录
丧葬禁忌
1)、忌双日出殡。双日则有不祥的预兆,认为双日出殡有死两人的含义,因而出殡时必择单日,忌于双日举行。
(2)、忌正午出殡。在黎族地区有这一禁忌习俗。黎人家中如有人去世,多是上午亡而下午葬,或下午亡次日葬,在家停尸时间甚短,但忌于正午时分出殡。认为违忌时会招致凶灾。
(3)、忌泪洒尸身。流传于部分地区的一种说法,如果家中有人亡故,而为死者穿衣服时应忌悲泣,以免泪洒尸身。认为会有状况发生,惊起亡灵。
(4)、忌棺木从门出。有满族地禁忌习俗之说。认为门是供人出入之所,忌逝者横行,否则以为不吉,因有从窗户出棺的习俗。
(5)、灵前忌有猫出现。死者于出殡前,停尸守灵,忌有猫接近,认为有猫触及,或跳越前后,会如死者会骤然而立一般,有祸害家人之意。
(6)、应忌理发。若家中如有人去世,家属或男子在一个月内不得理发、刮脸。长辈亡故,多是由晚辈进行恪守,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先亲去世,留发以表达哀痛、孝心与思念。还有部分地区认为是理发是在改变自己形貌,使亡灵不能辨认,以避免灾祸。此外还有一说,认为婴儿出生后百日始能理发,否则会有夭折之祸。
(7)、忌日禁欢乐。即亲丧之日,忌举吉事,如饮酒作乐等。自不用说,逝者丧生之日,做欢乐的事情会视为大不敬。在“忌日”亦称“忌食”之时,古人如此说:《礼记- 檀弓上》云:“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返回目录
韩国的习俗文化
尊重长者
与年长者同坐时坐姿要端正。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
由于韩国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炕上用餐时,宾主都应席地盘腿而坐。
吃饭时,不要随便发出声响,也不准端着碗吃,应把饭碗放在左边,汤碗放在右边,并排摆设。
韩国人生活在有“暖炕”设备的居室,不能穿鞋进屋,因此不穿袜子拜访亲朋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走进家庭客厅或韩式餐厅应脱鞋。
走在大街上吃东西,被认为是粗鲁的。
应邀到家吃饭或赴宴,带点小礼物比较好。
在结婚典礼等喜庆送礼金时,必须放在白色的礼袋里。
由于受汉字文化圈的影响,韩国最不吉利的数字为“4”,因为“4”与“死”字的发音相似。
韩国人不喜欢用红笔写名字。
吸烟禁忌
与年长者或女人同坐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抽烟。
在街上抽烟是不合公众道德的行为。
虽然是室外,在没有烟灰碟的地方应禁烟。
必须遵守地铁、机场及其他公共场合里的禁烟区。
即事不是禁烟区,在人较密集的场所应禁烟。
在办公室里禁烟。
在餐厅里必须确认自己的座位是否是禁烟席。
社交礼仪
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 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 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
服饰礼仪
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 在韩国,穿衣上不会过于前卫,是庄重保守的。男子一般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档裤,女子一般是上穿短袄,下穿齐胸的长裙。
餐饮礼仪
韩国人在一般的情况下喜欢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菜肴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总体来说,韩国人的菜品种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一般来是说,韩国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妇女则多不饮酒。平日,韩国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欢喝清汤。韩国人一般不喜欢吃过油、过腻、过甜的东西。不啻鸭子、羊肉和肥猪肉,至于熊掌、虎肉。吃饭时,一般用筷子。为环保,韩国人的会为你提供铁餐具。与长辈吃饭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用餐完毕后将筷子整齐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饭时,不宜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太大,也是非常丢人的。在韩国人的家里宴请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坐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伸直双腿,或是双腿叉开,都是不允许的。
习俗禁忌
韩国人珍爱白色。国花是木槿花,松树为国树,喜雀为国鸟,老虎为国兽。忌讳数字是“4”和“13”,在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相似的“私”“师”“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赠送礼品时,最好选择是鲜花、酒类和工艺品。最好不是日本货。
韩国有男尊女卑的讲究,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须帮助男人脱下外套,坐下时,女人要主动坐在男子的后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声谈论。
<<<返回目录
壮族岩葬习俗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
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 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返回目录
篇2: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
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应分为丧礼、葬礼、服丧三个部分。编为你整理了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丧礼
死者临终时,要将其抬到正厅的床上,头朝东,然后脱去内衣,换上新衣。家里人则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围坐在病者的周围,观察他的手足。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子不能死在女子手中,女子也不能死在男子手中;当咽气时,妻子女儿不能握住男子的手足,丈夫儿子也不能握着女子的手,否则就是不吉利。在病者还有一口气时,要在口鼻之间放一块新棉花,棉花不动时,就标志气已断绝,即将其抬到南窗下早已准备好的床上,盖上新被子,并将珠玉等放入口中,使口不闭合。接下来开始招魂,含有再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由主持招魂仪式的“复者”爬上屋顶,一边挥动死者的寿衣,一边向象征着“幽界”的北面空中大声呼唤:“××,你回来呀!”共呼三长声(男的唤名,女的唤氏),以示魂魄已归返于寿衣,然后将寿衣再覆盖在死者身上,表示魂魄又回到了死者身上。
等到给死者洗浴完毕,就开始吊丧。丧家主人先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等到来客吊衤遂(即吊唁者向死者赠送衣被)时,孝子们披发赤足,放声恸哭,且边走边捶胸膛去接客人。孝子们还为死者制作一面“明旌”(也叫“铭旌”,即按死者生前的等级身份制作的旗子),上书“××之柩”,再用木板刻制牌位,置于中庭,象征死者的亡灵,将明旌覆盖在牌位上。孝子孝女则要守灵,按长幼分别恸哭尽哀,还要拄“哭丧棒”(表示因过度悲伤,非拄杖不能站立。)
吊丧期间,家属亲友禁忌颇多,通常非丧事不谈,禁洗面垢,妇女尤忌涂脂抹粉,平日禁酒肉,吃素菜淡饭,以示哀恸。
第二天举行小殓,即为死者穿入棺的`寿衣。衣上都用布条打结代替钮扣,以示穿上后再不打算脱下。当尸体穿好寿衣迁到尸床上之后,还要用绢垫头,补好两间空处,缠紧两腿,然后覆盖上丧被,再用布条扎紧(一道竖、三道横)。孝子们袒开上衣,用麻绳束发,妇女们则露出发髻,去饰带麻,都不住地顿脚、恸哭。小殓结束后,以酒食为死者祭奠,称小殓奠。当晚,庭中灯火彻夜通明。第三天举行大殓。大殓,又称“殡仪”,就是将尸体入棺。天明先陈放大殓衣衾,然后举棺入堂,棺中铺好被子。设大殓床,将尸体移到大殓床上,盖好被子,再举尸入棺。孝子们大哭尽哀,接着举行大殓奠。
大殓之后,早晚哭奠,吃饭时要供食于柩前桌上。孝子们及其他晚辈亲属穿好丧服侍立灵旁,接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
2、葬礼
按规定要停柩三月(但大多不停那样长)。葬前由筮者、卜人、冢人(掌管墓地的人),通过龟卜的形式选定下葬的日子及兆域(坟墓的界址),并将下葬的日期通知宾客。在葬前一日,须将灵柩移至祖庙停放,孝子们袒开上衣,顿脚恸哭地举行祭奠仪式。下葬之日,先举行奠仪,宣读各方赠送的赙仪(车马、绸帛、钱财等),然后柩车出动,丧祝执功布(以3尺长的白布悬于杆首,略似旗幡)行于柩车之前,如遇道路有高低转折之时,便以功布打出种种信号,通知牵引柩车的人。面目凶恶的“方相”(专事驱逐疫鬼和开道的神祗)也在柩车前驱鬼开道,然后是明旌、灵牌,柩车由舆夫抬着(或拉着)紧随在后。柩车后是丧家主人及众亲友、宾客,按“五服”之轻重顺序排列,无服之亲戚在后,宾客又在其后,一路哀哭来到墓地。接着,舆夫将柩放在席上,明旌覆盖在柩上,主人与亲友各就其位,恸哭不止。等下棺之后,再拜稽颡(屈膝下跪,以额触地,以示极度悲伤),极尽哀思。
3、服丧
孝子在为父母服丧守孝时,要停止进食3天,住在殡宫(灵堂)旁临时搭建的茅庐里,“寝苫枕块”,睡草垫,枕土块,非丧事不言;“练”祭(11个月)以后,可住到不加涂饰的屋里,“大祥”(25个月)后可住进整理过的殡宫,“礻覃祭”(27个月)后可除丧服,并睡入寝室。女儿须为父母服丧守孝,但不必住茅庐,睡草垫,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奔丧,在“练”祭以后就可回夫家。孝子孝女都须为父母穿丧服。
下葬之后还要为死者设灵座,作“虞”礼(安魂之祭)。3次虞祭后则行“卒哭”礼(最后一次哭),献食举哀于灵座,以后早晚就不必再哭了。停哭的第二天,作“礻付祭”的仪式,将新神主(木制的牌位)迎入祠堂,附于祖考或祖妣之旁,与先祖一起接受祭祀。礼毕后,又将新神主移回原处。丧后13个月为“小祥”,祭灵后开始吃苹果;25个月为“大祥”,将新神主正式迁入祠堂;27个月为“礻覃”,开始饮酒食肉。
魏晋南北朝开始,有为在阴间的死者焚纸钱、纸屋、纸箱的仪式,后遂演变为焚锡箔(代表钱钞)、冥币(专门印刷用于焚化纸币)为死者送钱币的习俗。
篇3:丧葬散文
丧葬散文
那人,昨天还睡在屋里的热土炕上,一口气没来,第二天就睡在了屋外的冷棺材里了。
很奇怪,大多人老去的时候,都会选择在半下午或半夜里,那人也是。在医院里躺的那几天,还能吃些、喝些,眼珠子还能乌溜溜的看人,这才转回家中一日,在半下午时还微闭着双眼,悠悠着一口悬丝之气,夜一初上,他就撒手人寰了。
那人寿至八十三,人高马大,身前是个十分勤肯的老人,自己一个人种着几亩薄田度日。那人也是个命苦的,五十岁上就死了老婆,可谓尝尽中年丧妻的辛酸与苦楚。一个人苦一滴汗一滴拉扯着四个儿子过活,陆续为他们娶妻成家,含辛茹苦直到七十几岁,方眼见着他们各自都儿女成了群,本该是安享晚年之清福的时候了,可穷村里的老人,少吃没喝的,又加之那人孑然一身,焉能有什么福可享。孩娃们生活也都不富裕,那人为了不给孩娃们找麻烦,七十几岁的人了,又为自己张罗了一个老伴儿,为的是能给自己烧个暖炕做口热食。七十几的人了,还能图个啥呢。这不,死之前两天,那人还在牵驴拉粪往地里上肥;还忙乎乎的买储下好些煤炭,准备寒冬里烧呢;还在自己的院里的小园里种下好几拢的葱,这不,眼见着那葱已冒头长的绿森森一片,他却没了。
夜里,那人气绝后,儿女们忙着烧了离门的纸钱,忙着帮他梳洗一番,换上洁净的老衣(死人穿的衣服)。那老衣是他自己为自己准备的,花了他自己认为的“好钱”(即大价钱),已经准备了好多年了,一直包在包裹里,吊在小房房梁的箩头里。衣服内,还暗暗裹卷着三千七百多块钱,有零,有整。那是那人好些年买胡麻油、山药蛋得来的积蓄。那老衣是褐色缎面的,上印大大的圆形“福”字,在暗红色衣里的衬托下,显得那般庄严而沉重。想来,人一生要穿无数件衣,好的,赖的,体面的,不体面的。衣是人的门脸,是招牌,到老了,也得衣冠楚楚,要不,恐到了那世里,也叫“鬼”们瞧不起。
暗夜里,贫闭的山村死一样黯然,一间矮屋落座在北凹里,像个蓬头垢面的乞丐窝缩着。屋外,晴空苍阔,月明如灯。屋里,那人一脸安详,睡着了一样,停放在块脏兮兮的大木门板子上。也没个闺女,四个儿子中,一个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死于胃癌。剩余的三个儿子,也不作大哭,只低低地抽抽噎噎着,楞把个初春的夜,直抽噎的呜呜呜呜地作响。
第二天,起风了。
孝子们一大早就忙乎起来了,院子里外,也就翻起些人声的小浪。做孝衣的,盘腿曲膝坐在炕上,铺排着一卷白布,裁裁剪剪的做着孝衣;报丧的,穿着白衣去往附近各村中报丧去了;请人的,揣着好烟辗转村里请人去了。也就一小会儿,帮忙主事的人就来了,那人一定得是村里德高望重,或者是十分靠得住的人。他还另外带来了两个壮汉,和那人的儿子一起搭起了灵棚。先找来几根粗木头,四立起来,又将一块脏兮兮油腻腻看不见白色的白帆布扬上去,塔拉下来,三面围拢,背面靠窗,前面敞着口,一口漆红的棺材,大头朝南,小头朝北,竖放其中,悄悄静静的。
片刻里,阴阳先生来了,赶快招呼进屋。他略作一番问询后,指掌微曲,掐掐算算,便定了入殓的时间,上午九点;定了出殡的时间,九日后的午后两点五十。这其里有什么忌讳或讲究,没人知道,也不作细问。总之,都听这位阴阳先生的。人家已经送走了多少多少的人了,不会有差错的。又一会儿,纸扎匠也来了,赶快让进屋,一碗水罢了,便商定好要为那人做的“屋舍楼阁”“童男玉女”;稍歇了一会儿,那做纸扎的人扭身出了门,一支扁笔,一罐金漆,便开始在那漆红的棺材上,运笔描龙绘凤,画起“福”来。
眨眼,吉时已到,众孝子将那人抬出屋,入了棺木。阴阳先生撒米,摇铃,长满胡须的嘴念念叨叨着,像在咀嚼一块咸菜疙瘩。之后,又在棺木的正中上,燃起一炷柴油线捻的灯火,微微火苗,冉冉簇簇。并于棺木的前面设置了一方供桌,摆上了馒头,烧酒什么的(再好的也没有)。供桌稍前的地面上,摆放一口破瓷钵,墨色白沿儿。供桌一脚处,放几沓白麻纸绞好的冥钱,和一些黄色褐色的线香。在往前,是一条拆解开的麻袋皮子,地毯一样东西铺开来,作跪灵时用。
半下午的时光,孝子门便各自穿上了孝衣,白色的帽子,白色的褂子,白色的裤子,白色的鞋搭。虽没几个人,然视线里却顿觉一片白花花的,凄然的很。这些“白点儿”在那不大点的院子里,站起,蹲下,忽来,忽往的忙着。渐次把院子里堆垛的柴草,用小车一车一车的移到院外,腾出办酒席的地方;把小房门口的鸡笼,狗屋挪了,腾出搭建鼓匠棚的地方;把院子外面一块草地修整平了,腾出厨师炒菜做饭的地方。
总之,穿白衣的人们,整整忙了一个下午。
夜里,那人睡在屋外,他的孩子们睡在屋里,一窗之隔。
第三天,风更大了。
院子里的人,倒像更多起来。鼓匠班儿也来了,五六个人,有一个瞎着眼的中年人。记忆里好像概凡是鼓匠队,就总得有个瞎了眼的人。他们在灵堂的左侧不远处,用铁架子搭起了棚,在棚子里支起了各色家伙什,什么音响,灯光,麦克风,一应俱全。他们好像不是送葬的鼓匠队,倒像是串村走巷的文艺演出队。这时,必有村里请来帮忙的`人,要单分出一个来,专门是侍候鼓匠。烟啊,酒啊,茶啊的,冬天里还要给生炉子取暖。因为只有侍候的好,人家才给你卖力的吹打呢。如此,不到半下午的时光,那瞎眼的中年男人就操起了手中的唢呐,那喇叭状的东西里就传出了带着哭腔的调调,借着风力,咿咿哇哇飘绕在村子的上空,因而会惹来很多观看的人。
除去原先同在一个村子里住的孩子,那人的另外两个儿媳,及其它孙子,孙女们都陆续赶了回来。有在城里生活的,有在外地打工的,四面八方里一时都聚集在了一起。回来一个,便趴在灵棚里烧些纸钱,哭上两眼。起身后,对着那人的棺木,窸窸窣窣着穿上白色的孝衣;再回来一个,就再趴倒在灵棚里烧些纸钱,再哭上两眼。起身后,又对着那人的棺木,又窸窸窣窣着穿上白色的孝衣。如此这般,几个小时里,院子的“白点儿”越发多起来。
整个下午,乃至黄昏,孝子们陆续都赶了回来,并一一集结于灵堂周围,都不能离开,得守着那红棺材,守着棺材里的那人,并定时的给那人烧点纸钱,亦定时的哭嚎上一阵子。
那人的三个儿子眼都红红的,却总不见个哭声。倒是那三个儿媳,个个都是地道的农村妇女,也都经见过不少这等场面的人,遂熟练的燃火,烧纸,有念叨说“爹爹,寻钱来”的;有两个极会哭的,一时里便开始嚎啕起来,拉着调儿的哭喊着“爹爹”“爹爹”的;有一个最后索性扑进灵堂里,半趴在漆红的棺木上,拍着棺木,一边数落着那人的种种偏心,一边念叨着自己的般般苦楚,哭的是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另有七八个孙子孙女,也溜溜的跪倒一片,呜咽呜咽的哭着。整个院子,在一片高高低低的哭声中,立刻被笼罩上“死”的阴霾,回旋在半空。
此时,定有村里来看热闹的人,亦定会相互指指点点,悄悄着议论些什么,好像很神秘的样子。其实总不过是说,这个是那人的什么人,那个是那人的什么人,这个如今在哪里谋生活,那个如今过的怎么样的话。总之,在农村,人生下来时,需要众人热切观摩,死了,也是一样。
一上夜,主事的人与阴阳先生便开始安排“报庙“行程了。
十几个孝子们一应排开站立。为的首,要选那人的一个女婿,(孙子女婿也可),要用几米的大白布折叠成绳,将他“五花大绑”,绳头于胸前绾成漂亮花状,腰里系条粗粗的麻辫子,怀里捧着那人的灵牌。他身后跟着的,就是孝子队伍,根据辈分大小依序而立,一人手里提留一盏柴油浸透的棉花团,燃着,通红的火光照着人的脸庞,诡异的很。再后面的,就是鼓匠队。就这样阵势,就这样一路吹吹打打,往村子东头的小庙上,去给死者报个去往那个世间里的名儿,像排着队挂号看病一样。
据闻,前个一二十年,村里人丁兴旺,有些人家的葬礼上,报庙时的孝子队蛇形一样拉的很长很长,有的到了村头了,有的还在院里未行。看热闹的人也是,七里八村的围簇一堆一堆的。孝子们的哭声与看热闹人的赞叹声也是惊天动地的。而眼下不同了,因为地贫物瘠,人们都想法设法的离开这里,原来的大村落,现在就只剩下二三十口老弱病残者了,遂出来看热闹的,也稀零哗啦没几个人,那人的孝子队伍,也统共就七八十来个人,残兵败将一般,短的可怜。想来,用不了多些时候,乡村的土葬亦会随乡村的消失而消失。
那些留在家中的女眷们,则身穿孝衣,人手执一物,是白麻纸折叠成条状,内里夹一根长香,要小心翼翼的执拿,不能折断。然后也排成一字,跪在大门口等迎报庙归来的人。等孝队返回来后,就在大门口燃起一堆旺火,跟随在大队伍的后面,绕火三圈,哭一哭,将手中香纸扔进火堆里,作罢。
回到院中,鼓匠奏乐不停,孝子们在灵堂前长跪一些时候,也哭一哭。后,起身,听阴阳先生吩咐,打开棺材的盖子,围簇在一起,最后见那人一面。此间是不准见哭声的,更不准哭者的眼泪掉在那人身上,说那是“罪”,要是掉在身上了,还得那人在那世里背负。有的孝子们只管偷偷抹泪,有的则探身为那人整理一下衣服,枕头,帮着把未合上的眼帘合上。并由阴阳先生将什么油什么米面碗搁置于那人侧旁,说一声,“吉时到,盖棺!”那棺材就被缓缓盖上。后,长子执锤,执大木头钉子(不讲究的人家也用铁钉子),按照原留的铆子,一处一处将棺盖钉上。随着长子的手起斧落,另有其它儿子在一旁,口里念念着,“爹爹,躲钉!”“爹爹,躲钉!”的话。直到把那棺木钉死了,蚊蝇不漏。
第四天,风小些了。
小院又冷清了。鼓匠班子卷着所有家伙什走了,说是赶着为哪个村的哪个人出殡。这个世界上,走的人和来的一样多,可谓络绎不绝。遂,他们似乎永远都很忙。
那人的两个儿子们,在阴阳先生的带领下,开着三轮车,拉着预先就准备好的小棺材,往村前的大滩地里,去起那人亡故了二十多年的老妻的尸骨去了。纵然多年阴阳相隔着,但他们仍旧是拜过堂、交融过身体的人,是一定要生同枕,死同穴的。
约小半天的功夫,那人的妻就被请回,也“睡”小棺材里,摆放在大门口处。多年的亡灵是不能再进院子。孝子们也为这小棺材打造了一个小的灵棚与供桌,香火,供品也一应俱全。不论是孝子们,还是前来吊唁的亲戚友朋,皆先进院子祭拜完那人后,再折回身子,去往大门口祭拜一番那人的老妻。如此反复着,人来人往着······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时而有风,时而没风。
小院子里持续着冷清。本来应该是请村里帮忙的人,扛锹荷锄的去西坡上给那人打墓的,怎料那人在生前就早已为自己建造好了墓室,是纯石头的地基,水泥刚筋的结构,拱圆的顶子,抹的溜光溜光的,筑在西坡的半山上,远远瞧着,宫殿一样。那片坟地,正好卧在一片荒山的洼里,有浓密的野草杂生于乱石间,亦有片小树林掩映着,倒也觉着很幽静,是个不错的去处。那里“住”着许多村里人。有那人的亲戚,邻居;有他的父母,在他的头上;他的儿子,在他的脚下。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房子,宛如生前自己的家。他们在那西坡上,在那世里,仍旧做着邻居,做着父子。
既不用去打墓,那么孝子们也没个特别要做的事。只留一个半个的在灵堂前照看着,添灯油,烧纸钱之类的,其他的人,照常往田地里干活儿去了。因正是春忙之季,一年的收成全要靠这时节的播种与忙碌,一点也耽搁不得的。
死去的已经死去,活着的还得活着,不是吗?
第八天,又起了风,还是大风。
那些派人去请的远路的亲戚们,有陆续赶来的。小院里人陆续多起来。
有那人的年近七十岁的小妹子,一下车,便蹒跚着肥胖的身体,趴在棺木上嚎啕大哭起来,一会儿数落着兄妹自小失去娘,一路走来的坎坷与不易,一会儿又数落着兄长无情,霍然丢下她一个,从此没了兄妹的依傍,等等等等的。那老泪纵横,如雨如瀑,叫听着看着的人无不动容。焉能忍看她如此的撕心裂肺,遂忙搀扶起来,让进了屋子里。喝上一口茶,定定神,就开口问道,那人具体得的是什么病,几时住的院,几时出的院,又是几时没的;问那人的老衣给穿上没,穿好没,走的时候受罪没;问请的哪里的鼓匠,做的什么纸扎,什么时候发丧,等等等等的话。有两个儿媳依在身边,一一地回答着,众人们也就又一次重新经历一遍那人的死亡历程。
派人去请好的做酒宴的师傅们,赶在黄昏的时候也来了,院子里搭起了长长的帐篷,摆了桌,椅,盘碗。院子外面,将那开来的大卡车的后箱一拉开,尽然就是一个现成的操作台,有锅,有灶,一应俱全。真方便。那主刀掌勺的,是个大汉,红脸黑须,怒怒的,看着不太像是厨师,倒像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第八天,还要分派几个人,开着三轮车去哪个村的哪个沟里,去砍伐一棵不能太粗不能太细的树,要直溜溜的,且有活像的树,要在出殡的那日做“引魂”的竿子,将来亦是要插在那人坟头上的。
半下午,第四日头上走掉的鼓匠又来了。纸火匠也来了,并拉来一车做好的纸扎。鲜花,小人儿,白鹤,绫罗绸缎,亭台楼阁......一应摆开在院子周围。等夜色一暗下来,便有小灯在那彩色的楼阁里忽闪着亮光,远远瞧着,真是恍如仙境,叫看的人们不住的咂舌赞叹,来往不绝。人们似乎也并不害怕那人就躺在一边的棺材里,倒仿佛如同生前一般,站立在他们的左右,听他们这样那样的议论着自己。
第八天的夜里,院子里最喧闹。
这一夜,孝子们是不许睡觉的,要守一夜的灵,因为第二天那人就要去那个世里,唯这一夜与家人共度的时间了。
这一夜,吹鼓乐的人们一夜也不停歇,要不断的吹奏;唱曲儿的女人,也得卖力的唱。
这一夜,前来观看的人也多了起来,前村的,后村的,几里外的,全都来了。素日里小村贫瘠,落魄,封闭,没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单等着谁家有个喜丧之事,借故能聚聚,闹闹。遂,院子里预先就准备好了凳子椅子,整齐的放好四五排,不一会儿,就坐满了人。后来的人,只能站立观望。
这一夜,似不像是死了人的事,倒像个乡村联欢晚会。请来唱曲儿的女人,站在搭起的棚子中央,揪揪衣襟,清清高亢有力的嗓子,以一曲刘和刚的《父亲》开场,唱的人眼泪哗哗的。接着唱《光棍哭妻》,唱的人凄凄惶惶的。接下来唱《好人一生平安》,唱《最炫民族风》,到最后,就拐到诙谐的二人转上,更或者一些荤渍渍的黄段子上去了。人群看着,笑着,乐翻了天。
风,吼的也越发的厉害了。
那人躺在棺材里,静静地。
第九天,风住了。
第九天,是出殡的日子。
一大早,就有村里送礼的人陆续的来。早先年,人们要手执白麻纸钱,端白馒头供品等。现在倒像是简化了,只需带着人民币就妥了。记账的,是村里有些文化的人,手执笔墨,那不楷不草的墨字,在那粗粗壮壮的指间、毛毛叉叉的笔尖上蹁跹着。最后,将这一张叫做礼单的硕大红纸,贴在酒席帐篷的外墙上,人们路来路过,品头论足着。
上午,孝子们要跪长灵,烧长纸。一跪就近一个时辰,鼓乐不断,不能起身。烈烈春风,吹的他们皮肤黝黑,鬓发蓬乱。
院子里,院子外,站着村里村外的人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着。
上午,还要进行一项接供的仪式。就是凡做女婿的,都要花钱雇佣村里帮忙的壮汉五六人,抬着长条的供桌,供品及钱物都堆垛在桌上,由这几个人抬着绕村走一圈,再返回来。实际并不用走那么长,象征性的走走就行。最后,从院外老远处接回院子里来。那为女儿的人,就会在供品进院子的时候,爬在那人的棺材上,嚎啕大哭一场。初见时,觉这场面盛大而庄重。后来我想,其实那不过就是比看做女儿的哪一个出手阔绰,哪一个哭的更伤心欲绝的一场赛事。那人没有闺女,可娶的后老伴儿有俩个女儿,也算是他的孩子,也给他披着麻戴着孝,也掏了相当不菲的供钱,也“哭”的撕心裂肺惊天动地。管他呢,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那人也算得是儿女齐全子孙成垄了。
中午,是酒宴。大棚里桌椅成行,凡是来的宾客,都一一落座,由主家殷勤相让,吃好喝好,东倒西歪。
中午,酒席散后,还要进行一场“告别演唱会”,是由那人的儿女子孙,亲戚朋友们花钱点唱,点唱的人越多,“告别演唱会”就开的越热闹,越持久。那人的“告别演唱会”,没断续的进行了近两个时辰。鼓乐队的麦克风音质很差,演唱的女人长的也丑,唱破嗓子的时候更多,可满院子的人,倒似听的津津有味,称赞之声更是此起彼伏。
下午两点五十几分,阴阳先生算定吉时到了,一串鞭炮炸响后,主事的人喊一嗓子,几个同村的壮汉,就帮着孝子们逐个把窗台下的灵棚拆卸了。烧纸的钵子,门外摔碎了。棺材随鼓乐哀奏,徐徐抬上三轮车,孝子们围坐一起,护卫着。再拉一车先前做好的纸扎。女孝子们门口烧了送行的纸钱,依序脱下穿了九天的白孝衣。之后,三轮车车声隆隆,拉着那人,及那人的“老妻”,缓缓走远了。从此,他们再不会踏进这家的院子半步了。
灵棚拆散了,一地的木头;酒宴师傅们也拆自己的棚子,走了,一地残羹冷炙;鼓乐队也拆了自己的棚子,走了,一地烟蒂茶渍。随着他们各自的离去,院子里一地狼藉......
九天头上,临近黄昏的时分,那人安稳的睡在了西坡上,睡在他身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石头冢里。
大风停了,下起了濛濛的细雨,坟头上的那棵“树”,叶子绿绿的,有老鸹的叫声,回荡在一片迷蒙之中......
篇4:丧葬答谢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各位好友:
我的父亲──蒋光明同志于9月7日12时,走完了他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首先,谨让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今天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向我的父亲作最后的告别。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承蒙各位亲朋好友的关怀,多次探望、给了父亲莫大的安慰!作为家属,我们也心存感激。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粮食局领导,社区领导,近年来,对我爸爸和我们全家的帮助。在此,再一次表示由衷的感谢。
父亲的离世,带给我们深深的怀念。父亲系925起义部队的一员。作为儿子,我无法用简单的言语去总结父亲的一生,因为他不仅是我慈爱的父亲,也是新中国的功臣,他用自己辛勤的耕耘,建设了新中国年轻美丽的城市石河子。父亲的人生准则简单得只有十二个字--”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而这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父亲的一生,是稳健坦诚、无私奉献的一生;父亲的一生,同时也是他们老军垦光芒四射的一生。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同时为失去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万分悲痛。
现在,敬爱的父亲永远地走了,我们再也无法亲耳聆听他的教诲,再也无法亲眼面对他的音容笑貌,只能在心中深深地缅怀敬爱的父亲,
怎能不感到极度的哀痛和绵绵的思念?!父亲,您就放心的走吧,我们自当化悲痛为力量,竭尽全力孝顺好健在的母亲,让她老人家的晚年更加幸福、身体更加安康;我们自当牢记父亲的遗训,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像他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自当继承父亲留下的优良品德,一定会善待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把他们培养成出色的人才,像你所希望的那样,一定不让您失望。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您在天之灵的最大告慰!并以此来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回报各位领导、各位尊长和各位亲朋。
敬爱的父亲,今天,您最疼爱的儿孙们来送你了,您的生前好友们都来送你了。你知道吗?此时此刻,我们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您送行: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最后,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家人,再次向出席告别仪式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所有的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篇5:丧葬悼词
祭父祭文
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谨以清酌时馐,致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吊之以文曰: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
嗟余不孝,祸延严君。
号天泣血,泪洒沾土。
深知吾父,毕世艰辛。
勤耕苦种,日夜奔忙。
创家立业,俭朴忠信。
处世有道,克已恭人。
至生吾辈,爱护如珍。
抚养教育,严格认真。
如斯人德,宜寿百旬。
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
胡天弃我,一别吾分。
魂游冥府,百喊不闻。
瞻望不及,音容莫亲。
哭断肝肠,情何以伸。
兹当祭奠,聊表孝心。
化悲为俭,化痛为勤。
继承遗志,成家立身。
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愚子 某某某 等 泣奠
篇6:丧葬悼词
祭母祭文
维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虔具素酒醴之奠,致祭于先慈之灵前,吊之以文曰:生死永诀,最足伤神。
不幸吾母,一别辞尘。
忆思吾母,克勤克俭。
奉侍翁姑,恭敬孝顺,妯娌共处,相爱相亲。
迨生永辈,苦育成人。
筹谋婿娶,万苦干辛。
职尽内助,居贱食贫。
劳劳碌碌,以度长春。
具斯淑德,宜寿百旬。
菽水承欢,略报深思。
胡天不祜,过早亡身。
哀哀儿女,百喊不闻。
薄酒祭奠,聊表微忱。
愿母九泉有觉,来尝来品。
呜呼哀哉!尚飨!
愚子 某某某 等 泣奠
篇7:丧葬悼词
20XX年三月二十日,绩溪乡贤,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程光宪老先生因患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终年九十岁。
受绩溪紫园书画院委托,草拟程老祭文,在追悼会上以用。
维
公元20XX年三月二十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九日,遽闻程老光宪先生仙逝,不胜戚然。
天生之人,短而有其者,谁无死而不悲乎,何老先生已届九十高龄。
然追其程老一生,令人唏嘘慨叹不已。
吾侪之辈于灵前献心香一瓣,衔哀致告于程老之灵曰:
老先生年高德劭,令侪辈望其项背。
先生乃登源乡贤,邑内名士。
集道德文章于一体,融诗书文印于一身。
后学立雪程门,如沐春风。
新辈登室请教,耳提面命。
高龄仍广结忘年之交,杖履依培植诗书新苗。
声蜚登源里外,名扬徽岭南北。
老而弥笃,晚节更香。
实为我辈之楷模,堪可后学之宗师。
先生一生,幼擅才华,青年得志。
吹拉弹唱皆可,诗词歌赋尤精,名重一时。
乃中年不幸,身陷逆境,挟高才而困于一时。
几度劫难,两入囹圄。
含冤吞声二十八年,饮恨低眉一万余天。
往事不堪回首,旧情难以忘怀。
有幸三中全会以后,春风送暖,平反昭雪,苦尽甘来。
承欢有子,绕膝有孙。
月有俸禄养老,日有老妻相伴。
生活日新,心境愈好。
著作相继出版,诗文海内蜚声。
那情那景,有如苍龙行雨,更似老树着花,何其快哉!
回首前尘悲若梦,伤心何处望魂归。
追昔抚今,祭思如潮。
惟望程老之灵,早升天国,位列仙班。
篇8:丧葬禁忌存续的文化心理分析
丧葬禁忌存续的文化心理分析
丧葬习俗是俗民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集体行为模式.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丧葬禁忌已深深地植根于俗民的`精神深处,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仍大量存在.本文拟从文化心理等方面来阐析丧葬禁忌存续至今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谈谈由此而引发的思考.
作 者:孙文福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 ”"(10) 分类号:G0 关键词:丧葬禁忌 文化心理分析 思考篇9: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
葬礼仪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东、西方之间在丧葬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基于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儒家思想、基督教、宗族和教会的角度可以解析中西各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形顾的文化内因.
作 者:倪俭 NI Jian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江苏,常州,213001 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年,卷(期): 16(1) 分类号:G04 关键词:葬礼习俗 儒家思想 基督教 宗族 教会篇10:农村丧葬讣告精选
讣告
今有我村村民 之父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 11月 02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X村村治丧委员会
x年农历12月2日
篇11:逝世丧葬祭文
公元三月二十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九日,遽闻程老光宪先生仙逝,不胜戚然。天生之人,短而有其者,谁无死而不悲乎,何老先生已届九十高龄。然追其程老一生,令人唏嘘慨叹不已。吾侪之辈于灵前献心香一瓣,衔哀致告于程老之灵曰:
老先生年高德劭,令侪辈望其项背。先生乃登源乡贤,邑内名士。集道德文章于一体,融诗书文印于一身。后学立雪程门,如沐春风。新辈登室请教,耳提面命。高龄仍广结忘年之交,杖履依培植诗书新苗。声蜚登源里外,名扬徽岭南北。老而弥笃,晚节更香。实为我辈之楷模,堪可后学之宗师。
先生一生,幼擅才华,青年得志。吹拉弹唱皆可,诗词歌赋尤精,名重一时。乃中年不幸,身陷逆境,挟高才而困于一时。几度劫难,两入囹圄。含冤吞声二十八年,饮恨低眉一万余天。往事不堪回首,旧情难以忘怀。有幸三中全会以后,春风送暖,平反昭雪,苦尽甘来。承欢有子,绕膝有孙。月有俸禄养老,日有老妻相伴。生活日新,心境愈好。著作相继出版,诗文海内蜚声。那情那景,有如苍龙行雨,更似老树着花,何其快哉!
回首前尘悲若梦,伤心何处望魂归。追昔抚今,祭思如潮。惟望程老之灵,早升天国,位列仙班。
伏惟尚飨
致祭者绩溪县紫园书画院诸同仁
203月26日
篇12:丧葬礼仪悼词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同志。
20××年11月21日下午4时许****同志因车祸不幸因公殉职,享年48岁。
***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奶牛养殖事业,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
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专业人才,他能看出每头奶牛的年龄,产奶量,他能医治奶牛的各种疑难杂症,即是奶牛养殖的企业家,又是奶牛养殖的专家。
就是离去也是受聘市奶办点牛数的路上。
他乐于助人,在同行中有相当好的人缘和声誉,他的去世是南昌市奶业的巨大损失。
***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
谦虚谨慎、尊敬长辈,严格要求子女。
48岁,正处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一个大家庭的顶梁柱。
上有白发苍苍的父母,同辈中有兄弟妹妹8人,下有4个年幼的子女,最小的才4岁,他的去世给他的家庭、给他的亲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无穷的眷恋。
***同志有作强烈的事业心和家庭责任感。
在同学、朋友之间有超强的信誉和能力,他就是一头干活的牛,每天有用不完的力,他就像一匹奔腾的马,每天东奔西走,各地寻找商机。
他是同学和朋友最可信赖的人,我们为失去这样的好同学,好朋友感到痛心。
***同志就这样去了,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同志、好父亲、好兄弟、好伙伴。
但他那种再大困难压不倒的乐观主义精神;
他那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奉献的.精神;
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质,仍值得学习和汲取,让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更好地过好每一天,以安慰***同志在天之灵。
***同志安息吧!
篇13:农村丧葬讣告
【范例一】
讣 告 注释:男用格式
今有我村村民 *** 之父 *** 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 * 月 *** 日下午 * 点寿终正寝享年 * 十 * 岁经本村治丧委员会研究定于农历 * 月 *** 日上午十点举行追悼仪式并葬于祖茔之侧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福山集村村治丧委员会
**** 年农历 * 月 *** 日
【范例二】
讣 告 注释:女用格式
今有我村村民 *** 之母 *** 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 * 月 *** 日下午 * 点寿终内寝享年 * 十 * 岁经本村治丧委员会研究定于农历 * 月 *** 日上午十点举行追悼仪式并葬于祖茔之侧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福山集村村治丧委员会
**** 年农历 * 月 *** 日
【范例三】
讣告:
先母×××于公元××××年××月××日××市病故,享年九十岁。兹定于××月××日×午×时,在××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谨此讣告。
×××哀告
××××年××月××日
更多丧葬讣告范文
篇14:农村丧葬讣告
农村丧葬讣告1
今有我村村民 xxx 之母 xxx 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 x 月 xxx 日下午 x 点寿终内寝享年 xx 岁经本村治丧委员会研究定于农历 x 月 xxx 日上午十点举行追悼仪式并葬于祖茔之侧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xxxxxx村治丧委员会
20xx年农历x月 xxx 日
农村丧葬讣告2
先母xxx于公元xxxx年xx月&xx日xx市病故,享年一百二十岁。兹定于xx月xx日x午x时,在xx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谨此讣告。
xxx哀告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丧葬讣告3
xxx村王xx,因长期患病,经多位大夫医治无效,于一九xx年元月五日上午九时二十分逝世,终年xx岁。
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兹定于元月八日上午九时在本村祠堂开追悼会,希王xx生前好友届时参加。
王xx治丧村委会
20xx年x月x日
农村丧葬讣告4
今有我村村民xxx之父xxx因病久治无效不幸痛于农历x月xx日下午x点寿终正寝享年xxx岁经本村治丧委员会研究定于农历x月xx日上午十点举行追悼仪式并葬于祖茔之侧望各位亲友届时参加。
免带菜祭
xx村村治丧委员会
20xx年农历x月xxx日
篇15:丧葬与悼唁
丧葬与悼唁
人去世后,家属和亲友都十分悲痛。重要人士的逝世,还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举行丧葬仪式,是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与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发布“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 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葬礼程序包括祷千、虽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 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 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嚎啕大哭。 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寡妇通常愿穿黑色服装。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二名表示悼唁可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给葬礼送花,可在葬礼举行前,通过葬礼承办人或花店办理。如讣告上写明“敬辞鲜花”(no flower),则应当遵从,不必送花。送花时,应附上写有悼 唁字句或“献给x x x”字样的飘带,并附有赠花者的姓名。外国习惯不用纸花。 也有的人写挽联、诗或文章以纪念死者。 很亲近的亲友可以登门吊唁,并帮助家属治丧。但如死者的亲人哀伤不已, 不愿接见亲友,则应当为他(她)着想,不去登门。 对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特别是对在职的主要领导人去世,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并下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规定,志哀期内停止娱乐。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遗体下葬时,停靠在车站码头的火车、轮船、军舰以及工厂等要鸣笛并挂半旗志哀。 灵堂的布置各国不同。在我国,领导人去世,灵堂布置庄严肃穆。在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签名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下 面墙上悬挂死者遗像,镶以黑边或黑纱,上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遗体置于遗像下大厅中间,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置于遗体前。 驻外使节,如遇驻在国领导人去世举行葬礼仪式,应遵从驻在国礼宾部门的通知,参加各种吊唁活动,并视情况送花圈,致唁函。对于宗教性的活动,可视情况回避,或参加而不履行某些纯宗教性的动作如下跪等。驻在国停止娱乐活动期间,应停止举行一般交谊活动,并按规定下半旗志哀。 长期在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或友好人士如在华逝世,我国有关单位可参照死者遗愿或其家属的意见为其举丧,并表示悼唁。其骨灰或遗体,可按死者或家属的愿望,送回本国或在中国安葬。 我国驻外使节如在任期间去世,可接受驻在国官方、外交团和各界人士的吊唁,举行相应的吊唁仪式,并下半旗志哀。 联合国对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去世,亦有志哀表示,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同时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 丧葬仪式过后,对于曾来信、来电、送花圈、送挽联,表示吊慰的国家、团体或个人,应以适当方式致谢。..丧葬与悼唁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篇16: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茶桌人员:
供转人员:(端菜)
看车人员:
家族人员:
女同志帮忙人员:
主要工作:撕三升。
缝香帽子。
缝孝衣。
裱鞋。
撕包头。
缝罩衣。
给去世者按民间风俗准备办理带走的物品。
事先没有做好送老的衣服,组织人员做。
停灵:就是将去世的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
泼汤(攉汤):就是去世者儿女们和送丧的亲戚到土地庙攉汤。
行拜:出丧那天来的亲戚要去世者“行”(九个头)。这个行拜当中礼节很
讲究,是根据亲戚的远近而定“行”的礼节,有三升“行”,有承升(香帽
子)“行”,有孝衣“行”,有鞠躬“行”。
入殓:要给去世者镜面。
出殡:亲人将去世者哭送到车上,事先安排人员护送去世者到火葬场火化。
(来送丧的亲戚可以回去了)
下葬:就是火化后骨灰直接送到林上土葬。
晚上:帮忙人员坐席,家族人员伺候。(家族人员对明天圆坟和送进行安排)
圆坟:就是出殡的第二天,安排家族人员早上一早先到林上游坟,吃了早
饭后去世者的儿女们和家族人员到林上圆坟。吃了中午饭,安排家族人员
送去世者闺女(已出嫁)回婆家。
晚上承老:内外柜人员,举重头,执事客等重要人员在去世者家里坐席,
称为承老。
守期:从一七到四七都烧纸,五七那天到林上烧(提前安排扎札彩),
五期那天 《一》亲戚 《二》家族人员 《三》帮忙人员到林上上坟,中
曹平先告知您《新泰风俗――丧葬习俗》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8-5-29 22:49 作者: admin 来源: 新泰信息港
转载的
作者:曹平先
曹平先告知您《新泰风俗――丧葬习俗》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区域农村的丧葬习俗可谓十分复杂,旧的礼仪和行拜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都不懂,就是有点年纪的,家中有故去老人和亲人也得现学现卖。隔村三分俗,也就是说风俗不一样,这可能也与古时的齐鲁礼仪之邦有关。旧时新泰丧葬有停灵,戴孝,泼汤,入殓,出殡,下葬,圆坟,过一七,五七,百日,祭日等内容。
现在更重视,亲人去世,告知(请)家族人员前来帮忙,在去请执事客,举重头,厨师人员,到齐后与家人商量和决定出丧日期,然后安排报丧人员,安排赶集人员,租赁丧事用的炉子,凳子,茶壶茶碗,酒盅筷子,扎蓬的架子,碟子(盘子),预计多少个席,在谁家坐席。安排买烟.白布.和日常用品等。安排做衣服等。
出丧那天有治丧人员名单(都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做好)
总负责人员:
执事人员:
内柜人员:
外柜人员:
领升人员:
安客人员:
厨房人员:
刷碗人员:
摘菜人员:
领客人员:
举重人员:
茶炉人员:
汤酒人员:
堂职人员:(负责酒席桌)
茶屋人员:
茶桌人员:
供转人员:(端菜)
看车人员:
家族人员:
女同志帮忙人员:
主要工作:撕三升。
缝香帽子。
缝孝衣。
裱鞋。
撕包头。
缝罩衣。
给去世者按民间风俗准备办理带走的物品。
事先没有做好送老的衣服,组织人员做。
停灵:就是将去世的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
泼汤(攉汤):就是去世者儿女们和送丧的亲戚到土地庙攉汤。
行拜:出丧那天来的亲戚要去世者“行”(九个头)。这个行拜当中礼节很讲究,是根据亲戚的远近而定“行”的礼节,有三升“行”,有承升(香帽子)“行”,有孝衣“行”,有鞠躬“行”。
入殓:要给去世者镜面。
出殡:亲人将去世者哭送到车上,事先安排人员护送去世者到火葬场火化。(来送丧的亲戚可以回去了)
下葬:就是火化后骨灰直接送到林上土葬。
晚上:帮忙人员坐席,家族人员伺候。(家族人员对明天圆坟和送进行安排)
圆坟:就是出殡的第二天,安排家族人员早上一早先到林上游坟,吃了早饭后去世者的儿女们和家族人员到林上圆坟。吃了中午饭,安排家族人员送去世者闺女(已出嫁)回婆家。
晚上承老:内外柜人员,举重头,执事客等重要人员在去世者家里坐席,称为承老。
守期:从一七到四七都烧纸,五七那天到林上烧(提前安排扎札彩),
五期那天 《一》亲戚 《二》家族人员 《三》帮忙人员到林上上坟,中午坐席,并告知明天回敬。
五期的第二天回敬:就是去世者的儿子和家族人员分工去五期来上坟的亲戚家里,称为回敬。
百日:就是去世者100天,到林上上坟。
. 父亲近30岁结婚,有六个子女(两男四女).
两子:平先.新先.
四女:军先.爱先.春先.红先.
两子四女均成家立业,子女满堂.生活美满.
. 父亲是一个孝子,对母亲尽到孝心,
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尽最大努力实现老人的愿望.
. 土改前,房屋两间,土地一市亩,土地改革时定为贫农成份. 生活主要是靠在集市上烧茶炉子来维持.
. 土改后,房屋两间,土地五市亩,主要靠种地和推小车来维持生活. 后来,第一批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务农维生.
. 生产队期间,由于家中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虽有改善提高, 相比之下,属于下游生活水准.
. 1977年家庭有了明显的改变,因长子平先服役,军属照顾, 优待劳动日380余个,生活相等于一般生活水平.
. 三中全会以来,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在吃.穿.住方面不愁不忧.
. 父亲一生不忘本,以农为本,活到老干到老.
为家庭的富裕付出了心血.
.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忠厚诚信,胸怀开阔,与人结识,
让人怀念.想念和尊敬.
. 父亲一生不忘亲戚,吾父在病重期间,亲戚来探望3--4次. 证明亲戚关系密切.
. 父亲一生不忘乡亲们,吾父在病重期间,百余户数百人次 来探望,这种威望为数不多.
. 父亲一生宽容,善解人意,虽没有文化,对儿女的教育条条有序, 言教身教,对子女为人处事影响很大.
. 父亲从1958年结交的孔.陈两位朋友近50年来没有断交,儿女们
交往更密切.
. 父亲一生不计较得失,认吃亏不沾光,没有拐弯抹角的想沾别人 的便宜动机,深受人们的尊敬.
. 父亲一生对隔代人(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疼爱有加, 赶集总是要买各式各样的水果回来准备着,但对
他们的管教也是很严的.
. 父亲的晚年和生活的水准,在同龄人中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起码不为吃穿住和花钱上操心.
. 父亲在治理家庭和睦是很有办法的,起码儿女.儿媳.女婿. 都很尊敬他.有事无事聚在一起吃大团圆饭.
. 父亲生日那天,亲戚,儿女,家族人,本村的远亲和世交邻居 都来祝贺,到齐了近百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家庭.
. 父亲一生乐于帮助人,特别是本家族和邻居有难事,都会主动 去帮忙,有白事晚上主动去陪着守灵.
. 父亲一生喜欢人多热闹,天天人来人往,有来借东西的 (农村用的家什),有来抽烟喝水的,有来送菜的,
别人家来了客人走后有来送好吃的,天气不好和
农闲的时候来家里打扑克的.
曹绪仁。 张成山。 王西仁。 魏家成。
领升:崔家芹。
安客:曹丙来。 田春吉。
厨房:曹举先。 曹学平。 曹学庆。 崔家玉。 徐西强。
刷碗:魏家明。 公茂良。
摘菜:曹恩仁。
领客:曹丙富。 曹振先。
举重:公茂祥。 曹学起。 曹学臣。 曹金先。 田根吉。 徐勤成。 田群吉。 公方友。 公茂林。 公茂彬。
茶炉:徐勤学。 曹耐先。 田西柱。
汤酒:徐勤才。 曹学地。
堂职:(负责酒席桌) 曹亮先。 曹学永。 田顺吉。 曹丙布。
果庄姑老娘,舅,妗子,三个姨。
湖北黄石二姑,卫东,四个表妹回山东老家。
周家庄姨夫,姨。
陈良庄大姨,两个表弟,五个表妹。
东桥庄大舅,二舅,三舅。
三个舅舅家表弟家(我母亲侄媳妇)。
东桥庄大姑家表哥表嫂。
东桥庄三姑家表哥表嫂。表弟和表弟妹。
东都大姑家表哥表嫂,表侄(奎芳)。
石泉庄四姨夫,四姨,两个表弟。
东南关姑姑家两个表哥。
西关庄大姐家两个外甥。
东南辰上庄子大妹夫的四叔, 大哥,二哥,四弟,
沈家庄二姐的外甥和外甥媳妇。
北鲍二妹夫的父母。
向阳村三妹夫的父母。哥嫂。
陈良庄四妹夫的父母和妹妹。
陈良庄大表姐夫田西武和表姐。
尚岭庄三姑家二表妹。
余粮庄三姑家三表妹。
我弟媳的父亲,三个姐夫。
我的岳父,内弟,内弟媳。
我内弟媳的父亲。
曹鸾鸾的姨夫。
【洛阳丧葬文化范文】相关文章:
1.丧葬礼俗发言稿
2.丧葬改革倡议书
3.丧葬讣告范文
4.洛阳师范学院校徽
5.洛阳实习报告
6.洛阳欢迎您作文
7.洛阳龙门石窟作文
8.走到洛阳作文
9.洛阳风味小吃作文
10.洛阳诗韵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