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
“已报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
傍湖滨、几椽茅屋,依然又过重九。烟波望断无人见,惟有风吹疏柳。凝思久。向此际,寒云满目空搔首。何人送酒。但一曲溪流,数枝野菊,自把唾壶叩。
休株守。尘世难逢笑口。青春过了难又。一年好景真须记,橘绿橙黄时候。君念否。最可惜,霜天闲却传杯手。鸥朋鹭友。聊摘取茱萸,殷勤插鬓,香雾满衫袖。
拓展:摸鱼儿词牌格律
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例词:【北宋】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仄平平(读)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仄(韵)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中平平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仄(韵)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平仄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中平中仄(韵)
无人独舞。
仄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仄(韵)。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平平仄(句)中仄平平仄仄(韵)
青绫被,休忆金闺故步,
平平平仄平仄(韵)
儒冠曾把身误。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平仄仄(韵)仄中仄(读)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中平中仄(韵)
功名浪语。
仄仄仄平平(句)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仄(韵)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此调当以晁、辛、张三词为正体,余多变格。至若欧阳修、《梅苑》无名氏词,又自成一体也。 按程垓词前段起句、第二句“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黄”字平声,“角”字仄声。第七句“倚阑愁绝”,“愁”字平声。唐珏词后段第三句“故人应动高兴”,“故”字仄声。程词第八句“不堪重说”,“不”字仄声。李昴英词第十句“后期长在”,“后”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七词。 何梦桂词前段第四句“折不尽长亭柳”,李彭老词后段第五句“一叶又秋风起”,俱作折腰句法,与诸家不同。 姜夔词前段第五、六句“闲记省。又还是、斜河旧约今再整”,后段第六、七句“云路迥。漫说道、年年野鹊曾并影”,“再”字、“并”字俱仄声,亦与诸家不同。 何梦桂词前段第四句“空操离鸾烈女”,“烈”字仄声。第五句“试回首”,“试”字仄声,“回”字平声。后段起句“还自笑”,“自”字仄声。第三句“忘却儿童迎候”,“却”字仄声,“童”字平声。第五句“一曲啼红满袖”,“满”字仄声。第六句“眉休皱”,“休”字平声。 又李俊民词前段起句“这光景、能消几度”,“景”字、“几”字俱仄声。张炎词后段起句“景如许”,“景”字仄声。俱与调不合,谱内亦不校注平仄。[3]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篇2:摸鱼儿赏析
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词,以作者描写风景的清丽静美,表达作者心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词的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 ,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 。开头,“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沙觜”,沙嘴,即突出在水中的沙洲。“翠幄”,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柔茵”,软草。“东皋”句以下九句是说,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池岸边的垂柳,遮住了天空;池塘四周,绿草如茵。作者一个人,坐在池塘边上,自斟自饮。描写了田园优美恬静、爽朗明快的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从而,衬托出他洁身自好的情怀。“东皋嘉雨新痕涨”、“一川夜月光流渚”,均系作者从心底深处有感而发的佳句。
然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 ,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流 ,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 。以“ 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 ,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寓情于景 。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词中用了由大及细 ,由抽象到具体的写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貌 。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青绫被,汉代制度规定,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这里用来代表做官时的物质享受。金闺,金马门的别称。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李善注:“金闺,金马门也。”这里泛指朝廷。儒冠,指读书人。杜甫《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纨F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弓刀千骑,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邵平: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这三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觑,细观。青镜,青铜镜。细看镜中鬓发,已经是两鬓花白了。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这几句是说,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回来不久便死去了。班超,东汉名将,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即去世。作者通过此句来表现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后世评价:
这首词在词的格调上,一反传统词家所谓“ 词须宛转绵丽 ”的常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辞气充沛,感情爽豁,词境开阔,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与作者的恩师苏东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有才名,年十七,随父赴杭州新城,著《七述》,谒通判苏轼,自此受知于轼。
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v中,任太学正,以李清臣荐,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出判扬州。绍圣中,坐元v党,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立,任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四年,知泗州,到任不久病卒,年五十八。《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与黄庭坚、秦观、张耒一起跟随苏轼游学,并称“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名《晁氏琴趣外篇》。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词牌名:
《摸鱼儿》,词牌名之一,唐教坊曲,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后用作词牌,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代表词作有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其中,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以上这篇摸鱼儿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摸鱼儿赏析
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身世背景:
晁补之出身文学世家。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真宗时晁炯声名显赫,此后,“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从弟晁冲之也是著名江西诗派诗人。晁补之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十七岁时,随父亲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记述钱塘风物。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是其父亲好友,称赞此文时说“吾可以搁笔矣”,又赞他“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后来晁补之通判扬州时,适逢苏轼知扬州,两人有不少唱和之作。
摸鱼儿・东皋寓居
・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作品背景: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原文如下:
字词解释:
陂(bēi)塘:池塘。旋:很快,不久。
依稀:好像是。
嘉雨:一场好雨。
沙觜(zuǐ):从水中突出和陆地相连的沙滩。
渚(zhǔ):水中的小洲(岛)。
翠幄(wò):绿色的帐子。这里指杨柳。
柔茵:柔软的褥子。这里指草地。藉:铺垫。
青绫被:汉朝时,尚书郎值夜班,官家给青缣白绫被褥使用。
金闺:汉朝宫门的名称,又叫金马门,是学士们著作和草拟文稿的地方。此指朝廷。晁补之曾做过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样的官。
“儒冠曾把身误”:说读书、做官耽误了自己。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有“纨F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句子,这里是借用。
弓刀千骑( jì):说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侍从很多。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朝的官员。秦朝灭亡后,他就做老百姓,在城外种瓜。
觑(qù):细看。
“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说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鬓发已经白了不少。青镜:古代镜子多用青铜制成,故称青镜。星星:指头发花白的样子。如许:这么多。
浪语:空话,废话。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说像班超那样,虽然做了高官,回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有些晚了。汉朝班超少年有大志,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封了侯,在外30多年,回到京城洛阳时已经70多岁,不久便死了。迟暮,晚年,此指归来已晚。
摸鱼儿中心内容:
本词不仅写出园中景色,还叹恨自己为功名而耽误了隐居生涯。本篇的主旨,是表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上片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 ,闲适宁静的风景画,下片即景抒情 ,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篇4: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名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摸鱼儿》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辛弃疾此句意思是即始借用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也无法诉说心中苦闷。至于苦闷的`内容,一说心忧国事,无以遣怀,一说此句纯写请,无特别深意,仅伤春悲秋。
借陈阿娇买《长门赋》代为陈情复得宠幸之事发感慨,用此来对比作者的遭遇,陈阿娇可以凭借长门赋复得宠幸,而作者因小人当道却无法再得到皇帝的赏识,胸中块垒无法宣泄,所以“脉脉此情谁诉”。
篇5: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原文: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作:恨)(无归路——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篇6: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拓展阅读: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摸鱼儿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篇7:辛弃疾诗词《摸鱼儿》赏析
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②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③,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④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⑤此情谁诉?
君⑥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⑦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⑧,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消 :经受
⑵落红:落花
⑶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⑷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⑸脉脉:绵长深厚貌。
⑹君:指善妒之人。
⑺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⑻危楼: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
道是休去倚危栏,休倚危栏时闲愁已是教人断肠。春已逝,美人迟暮,而忧国之心亦是无处可诉,只有自我劝慰将怨意化为凄婉,虽是缠绵婉约曲,亦有郁愤英气含而不露。
篇8:欧阳修《摸鱼儿》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檐,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多应忘了,云屏去时祝。
《摸鱼儿》简介
《摸鱼儿》,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后用作词牌。代表词作有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主要表达朋友情感的随意亲切。千万遍、小桃看了添愁绪。正江水泱泱,林烟荡荡,山晚近风雨。 愁风雨,万里屏山难拒。都写尽、疏星斜月长门苦。恐明日西园,可怜应又,花落不堪数。乌江月色朦胧尽,只为鹊今身死。向万种霞层,鸦孤鹜独,蓬草荜枫起。水诉斑巢鸠邸,柯舟倾下礁底。 无端乱木侵丘曳,罔树几多缤绮。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篇9: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秦观《摸鱼儿》重九赏析】相关文章:
7.秦观水龙吟赏析
8.水龙吟秦观赏析
10.临江仙秦观赏析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