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布衣元帅》

《布衣元帅》

2022-10-21 08:28: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什么羊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布衣元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布衣元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布衣元帅》

篇1:《布衣元帅》

再线练习:(1)填空:课文记叙了徐向前元帅生前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 、

、 。歌颂了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

的本色,做的崇高品质。

(2)“一块地毯”中秘书回答时,“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3)“看门老人”中新娘想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4)“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的“铺路”、“审问”为什么要用上引号?

《布衣元帅》

篇2:《布衣元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一、揭题,悬疑。

学生质疑。(什么叫布衣元帅?这里的元帅是指谁?为什么称他叫“布衣元帅”?)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自学。主要要求:

(1)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课文。

(3)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简单介绍徐帅一生的情况

四、指名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个故事

六、用波浪线划出元帅说的话。自由读读元帅说的话。

1.指名两个同学表演对话。

2.议议“这……”其中省略号,再指名同学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

3.齐读整个故事。

4.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七、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归纳小结。

八、作业。

作业本第1、5题的第一个填空。

板书

布衣元帅

功高盖世 虽然……但是

居功自傲 因为……所以

只有……才 朴实无华

篇3:《布衣元帅》

布衣元帅

教材说明

〔解题〕

《布衣元帅》是写徐向前元帅生前事迹的记叙文。文章通过3个小故事赞扬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廉洁自律、朴实无华的革命者本色。

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地奉献毕生的精力。1990年9月24日病逝。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作标题,中心词是“元帅”。“布衣”,指用布做的衣服,在古代,平民穿布衣,所以,又用布衣代指平民,即普通百姓。“布衣元帅”,像普通百姓一样的元帅。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赞扬了主人公的美德。

〔结构分析〕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语意理解〕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写作特点〕

文风朴实无华。

篇4:《布衣元帅》

再线练习:(1)填空:课文记叙了徐向前元帅生前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 、

、 。歌颂了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

的本色,做的崇高品质。

(2)“一块地毯”中秘书回答时,“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3)“看门老人”中新娘想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4)“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中的“铺路”、“审问”为什么要用上引号?

《布衣元帅》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布衣元帅》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浙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布衣元帅》。本课记叙的是徐向前元帅生前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歌颂他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课文内容真实,语言朴实,形象鲜明。课题既点明课文的主人公——元帅,又暗含中心;布衣元帅朴实无华,是人民公仆。我认为这篇文章收录到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紧迫感的。在这个物欲横流、官本位的时代,我们缺少的就是像徐帅这样始终与平民百姓的本色要求自己的好干部。我想通过教学,渗透一种做人的道理:无论你将来干什么,都要保持本色。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年段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应在把握文中的表达方式,用小标题的方式来写三件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训练的重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是继第二单元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后的又一次训练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从三个故事的朗读中感受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能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借助文本外资源,结合课文理解“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布衣”等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能结合小标题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揣摩课文的写作方法。

4、带着对徐元帅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详细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

讲读三个小故事,能详细地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布衣”一词的意思,领悟课文中心。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课文内容“战功赫赫”“功高盖世”与“一身蓝布旧衣”“朴实无华”,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布衣”的含义,从三个故事中感受徐老的朴实无华的品质。第二课时了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详细地复述故事内容。

(我感觉领会中心思想是不是已经淡化和过期的东西呢?如果是这样,那是不是?……说不清楚。我觉得哪怕是浙教版的,也要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整合,是不是?)

下面我重点来说一说第一课时的安排。

在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质疑课题——初读理解“布衣”和“元帅”——再读走近“布衣元帅”的本色——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揭示课题,对题目质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来学习《布衣元帅》。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六年级的同学,在上新课之前,早就预习了课文,那么在上导入新课时,教师先把握住学生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尤为重要。这是以学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主要地位,教师做好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且这样的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能有效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一般会有这样的问题:既是元帅,为何又说“布衣”呢?

(课堂是个特殊的环境,学生有问题,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初读解什么是布衣,为什么称徐老元帅呢?看看我们能不能在阅读完课文后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我带着学生抓住“蓝布旧衣”感受徐老衣着上的布衣,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找“布衣”的解释,知道布衣的另一个意思“老百姓,平民”,从文中的“亲切”、“和蔼”等词,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样的亲切。

通过介绍徐向前的资料介绍,理解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通过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帅肯定很威风;元帅府,肯定车马盈门,哨兵不少”,感受到这位元帅立了不少战功,而且权位高。这里我出示学习资料,并不仅仅为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为文本本身的学习服务,帮学生理解了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

三、再读感受“布衣元帅”的本色

一元帅“功高盖世”,一布衣“一身蓝布旧衣”,说话亲切,和蔼,布衣与元帅,风马牛不及的两个不同身份,集及一个人身上,这是怎样的一位布衣元帅呢?是成了一个更大的疑团?随着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心中的疑团越滚越大。是呀?你心中会冒出些什么问题呢?这里我又把矛盾抛向学生。新课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

学生可能会说:战功赫赫的元帅,为什么连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给三座门招待所?威风凛凛的大元帅府应是车马盈门,哨兵不少,可为什么却是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而且还有一扇脱了油漆的大门?为什么摁响门铃,来开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帅?…等等等等,学生也许会有许多的为什么,我想正因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里学生的心中的许多疑问来自于对课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这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整合和对比而产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说得不错,元帅,多大的官职,元帅,给国家立了那么多的汗马功劳,享受一下未尝不可。为什么你放着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要做一个平民百姓呢?”这里我顺势利导,将班上的学生拟作为元帅本人,让学生替元帅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来是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训练,二来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真正了解这位布衣元帅。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居功自傲”、“朴实无华”。

这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第一节中的“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是呀,孩子们徐老用五个字概括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仆”,他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呀!

四、升华情感,走进了这位“布衣元帅”的生活,了解了徐帅的为人,你想说什么?

随后,学生再读故事内容,感受徐帅的“朴实无华的本色”,感受徐帅的“布衣情怀”

学习写法,课堂练笔。可以写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用起小标题的方法。等等。

五、说板书。

我们说板书其实是一微型教案,它是一聚焦镜,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所以在板书设计上,以重要词句为点,首先我会将课题中布衣和元帅用不同大小的字体表示,元帅战功赫赫,在字体上就表现为气宇轩昂些。布衣下,我对照着写“蓝布旧衣”、“和蔼”、“亲切”,在元帅下方则对应的板书上“功高盖世”、“战功赫赫”“车马盈门”,最后在板书的正下方,写上人民的公仆。

在这堂课中我要体现的,“以学定教”,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最想知道什么,最想了解什么,在组织教学。对于课堂环节的处理,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布衣”与“元帅”的对比,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篇6:《布衣元帅》教案

《布衣元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篇7:《布衣元帅》说课稿

六年级上学期《布衣元帅》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浙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布衣元帅》。本课记叙的是徐向前元帅生前生活中的三个小故事,歌颂他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课文内容真实,语言朴实,形象鲜明。课题既点明课文的主人公――元帅,又暗含中心;布衣元帅朴实无华,是人民公仆。我认为这篇文章收录到教材中,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紧迫感的。在这个物欲横流、官本位的时代,我们缺少的就是像徐帅这样始终与平民百姓的本色要求自己的好干部。我想通过教学,渗透一种做人的道理:无论你将来干什么,都要保持本色。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年段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应在把握文中的表达方式,用小标题的方式来写三件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的训练的重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这是继第二单元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后的又一次训练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从三个故事的朗读中感受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能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借助文本外资源,结合课文理解“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布衣”等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能结合小标题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揣摩课文的写作方法。

4、带着对徐元帅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详细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

讲读三个小故事,能详细地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布衣”一词的意思,领悟课文中心。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课文内容“战功赫赫”“功高盖世”与“一身蓝布旧衣”“朴实无华”,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我安排了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布衣”的含义,从三个故事中感受徐老的朴实无华的品质。第二课时了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能详细地复述故事内容。

(我感觉领会中心思想是不是已经淡化和过期的东西呢?如果是这样,那是不是?……说不清楚。我觉得哪怕是浙教版的,也要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整合,是不是?)

下面我重点来说一说第一课时的安排。

在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质疑课题――初读理解“布衣”和“元帅”――再读走近“布衣元帅”的本色――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揭示课题,对题目质疑。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来学习《布衣元帅》。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六年级的同学,在上新课之前,早就预习了课文,那么在上导入新课时,教师先把握住学生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尤为重要。这是以学定教,而不是因教‘而教,真正的把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主要地位,教师做好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且这样的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能有效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生一般会有这样的问题:既是元帅,为何又说“布衣”呢?

(课堂是个特殊的环境,学生有问题,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初读解什么是布衣,为什么称徐老元帅呢?看看我们能不能在阅读完课文后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我带着学生抓住“蓝布旧衣”感受徐老衣着上的布衣,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找“布衣”的解释,知道布衣的另一个意思“老百姓,平民”,从文中的“亲切”、“和蔼”等词,感受徐老如同平常人一样的亲切。

通过介绍徐向前的资料介绍,理解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通过新娘的心理想法“元帅肯定很威风;元帅府,肯定车马盈门,哨兵不少”,感受到这位元帅立了不少战功,而且权位高。这里我出示学习资料,并不仅仅为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所用,它更为文本本身的学习服务,帮学生理解了书中的“功高盖世”“战功赫赫”。

三、再读感受“布衣元帅”的本色

一元帅“功高盖世”,一布衣“一身蓝布旧衣”,说话亲切,和蔼,布衣与元帅,风马牛不及的两个不同身份,集及一个人身上,这是怎样的一位布衣元帅呢?是成了一个更大的疑团?随着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学生心中的疑团越滚越大。是呀?你心中会冒出些什么问题呢?这里我又把矛盾抛向学生。新课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

学生可能会说:战功赫赫的元帅,为什么连自己的地毯也要送给三座门招待所?威风凛凛的大元帅府应是车马盈门,哨兵不少,可为什么却是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而且还有一扇脱了油漆的大门?为什么摁响门铃,来开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元帅?…等等等等,学生也许会有许多的为什么,我想正因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教学还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里学生的心中的许多疑问来自于对课文的再次感知,反思,理解,这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整合和对比而产生的矛盾的火花。

“是呀,大家说得不错,元帅,多大的官职,元帅,给国家立了那么多的汗马功劳,享受一下未尝不可。为什么你放着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要做一个平民百姓呢?”这里我顺势利导,将班上的学生拟作为元帅本人,让学生替元帅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来是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训练,二来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真正了解这位布衣元帅。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居功自傲”、“朴实无华”。

这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第一节中的“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是呀,孩子们徐老用五个字概括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人民的公仆”,他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呀!

四、升华情感,走进了这位“布衣元帅”的生活,了解了徐帅的为人,你想说什么?

随后,学生再读故事内容,感受徐帅的“朴实无华的本色”,感受徐帅的“布衣情怀”

学习写法,课堂练笔。可以写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用起小标题的方法。等等。

五、说板书。

一身蓝布旧衣功高盖世

布衣小胡同、脱落了油漆、没有哨兵……元帅

和蔼,慈祥,亲切朴实无华

篇8:《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 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战功赫赫喃喃自语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án 告辞cí 身着zhuó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 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o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 (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 ,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N仙、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

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 本3、4两题。

篇9:《布衣元帅》第一课时

作者:方丽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一、揭题,悬疑。

学生质疑。(什么叫布衣元帅?这里的元帅是指谁?为什么称他叫“布衣元帅”?)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自学。主要要求:(1)读准生字词。(2)读通课文。(3)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简单介绍徐帅一生的情况

四、指名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个故事

六、用波浪线划出元帅说的话。自由读读元帅说的话。

1.指名两个同学表演对话。

2.议议“这……”其中省略号,再指名同学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

3.齐读整个故事。

4.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七、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归纳小结。

八、作业。

作业本第1、5题的第一个填空。

板书

【《布衣元帅》】相关文章:

1.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学设计

2.江南布衣品牌口号

3.《元帅和小棋手》 之二

4.布衣美赞600字作文

5.《元帅与士兵》阅读练习及答案

6.风水大师赖布衣的传奇故事

下载word文档
《《布衣元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布衣元帅》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