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营销细节的感悟
“Fr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三个营销细节的感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个营销细节的感悟,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三个营销细节的感悟
前言:
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曾经风靡全国,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一本管理类书籍竟然成为畅销书,让很多人始料未及,我想,除了书本身确实写得好外,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中国人普遍缺乏对细节的关注这一“细节”,从而一炮打响,引领了中国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众所周知,今年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各行各业都面临“过冬”,很多企业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过冬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这些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在积极过冬的同时企业应该更关注细节,用细节来打动和吸引顾客是任何时候企业都不应该放弃的营销策略。以下就是笔者亲身感受的三则营销细节,让我颇受启发。
(一)卡尔丹顿的皮拖鞋
因为最近要出差,我准备买一套西装。去了好几家高档的商场,都没有买到修身的西装,最后在东城一家卡尔丹顿专柜看中了一套,店员很热情的推荐我试一试,凡是买过西装的朋友都知道,除非你特意穿好衬衣、西裤和皮鞋去买西装,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穿休闲装逛商场,所以在试西装的时候,可能下身穿着牛仔裤,运动鞋,这样效果出不来,于是,通常情况下,店员都会拿一件衬衣或一双皮鞋给你试效果,但是如果你连续试几套西装,可能就要反复的脱鞋和穿鞋,非常麻烦。而我要说的细节是,在这家卡尔丹顿的试衣间竟然有一双时尚光亮的“皮拖鞋”(见图片),我可以很方便的穿上它试效果,它的前半部分和一双皮鞋完全一样,还系着鞋带,不同的是它后半部分是拖鞋,反正后面被裤脚遮住了,有没有无所谓,不影响试衣的效果,而且穿鞋和脱鞋都非常方便,
我是第一次见过这种皮拖鞋,当时就被卡尔丹顿的这一细节给雷住了,太有才了!而据店员说,这是今天刚刚从总部拿过来的,我是第一个体验“皮拖鞋”的顾客,心里不免有点美滋滋的。
结果不用说了,打完折3千多块的西装当然是买下了,其中“皮拖鞋”的服务功不可没。
(二)康华医院的“早餐”
上个星期天,我去了一趟康华医院体检。康华医院是东莞市新建的一家民营医院,环境和设施都不错,费用也比较合理,就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目前求医就诊的患者不多,和市里其他几家“人庭若市”的医院相比显得比较安静。有过体检经验的人都知道,体检一般是早晨开始做,而且一般都要做血常规检查,所以按规定是不能吃早餐的,在我过去的体检经历中,这一天早上肯定是要挨饿的,如果体检项目较多,通常都要到中午才能结束,此时早已饥肠漉漉,头晕目眩。而这次,我在康华医院没有饿着肚子体检,因为康华医院在体检大厅专门设置了一个餐厅,凡是来医院体检的顾客,体检单上会张贴一份免费的“早餐券”,顾客在做完必须空腹检查的项目后就可以在餐厅享受早餐,餐厅提供面包、馒头、炒粉、牛奶、稀饭等选择,顾客吃饱了可以接着做其他项目的检查,再也不必挨饿体检,体检也就从“受罪”变成了“享受”。
康华医院的这一服务细节,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并不是想不到,但很多医院就是做不到。一份体贴的早餐,虽然需要一点点成本投入,但反映出一家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患理念,如何把关爱顾客健康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落到实处,需要的就是这种细节。
篇2:《细节营销》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细节营销》一书,感觉书中有较为新颖的观点和一些看法,尤其是较为系统分析了营销中的研发、客户、市场和定价策略的特性。
这里的研发,指市场如何开拓和规划,包括从产品、营销、管理策略研发。说白了,就是产品离开工厂后,何去何从?这里就需要专家进行规划,所谓专家就是对行业、地域、政治经济、宏观等等都应该有一定敏感性和前瞻性的高手。书中提到“一个公司至少要有几个真正的市场营销经理”,究竟谁是真正的营销经理?如何做好一名营销专家?首先关于产品,应该有先经过调研和分析,制定整个公司的产品规划,接下来就是根据每个区域、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规划,明确客户,对每个区域的客户进行分类和管理,这样一来保证产品规划的通畅性和一致性。每个区域可以把产品规则汇总一起,编成总的产品规划,这样可以形成统一“被规划”,可以非常准确知道产品在各个区域销售的销售情况。研发就是做好市场的根基所在,这点非常明确。
其次,此书对客户做了简单阐述,明确客户质量、分类管理及开拓新客户的方法。关于客户的流失率和客户导向,作者做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客户是如何流失?客户的流失是无形的,不被重视的。如果你回家,发现自己桌子上的电脑不见了,你肯定会报警,公安会到你房间不调查,问你最后一次看到那个电脑是什么时候,门有没有锁,贼是从窗户进来的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进来的。公安会向整栋楼的租客出个通知,提醒大家小心,出远门需要把贵重东西带在身上,而且要关好门、窗,等等。但是如果一个客户离开会怎样呢?谁会报警?再想想如何一个客户离开时给我们发来愤怒的投诉信,我们又给予几分关注?这个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客户的流失率有一定传染性,客户流失率降低一半,公司价值翻一番,这个数据没有做详细数据证明,但我觉得降低客户流失率可以提升业绩的强有力证明。
关于市场,最主要是对市场的分类和管理。在现在龙头企业在某此市场占有率较为多,想进行这市场就需要细分市场。如今选对市场细分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有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克莱斯勒在美国生产出第一批家庭微型面包车,这个微型面包车的设计对象是妈妈们,目的在于生产出一种安全、灵活、实用,能帮助妈妈将小孩、书包、体育用品和柴米油盐集于一车的运输工具。克莱斯勒在微型面包车独立先占领市场,使当时克莱斯勒市场份额越来越多。也证明书中所说非常经典一句“竟争并不发生在行业层面,而是在于细分市场层面”,同样的市场,同质化的产品,谁的管理更科学,谁得的市场份额就越多。
营销中关键的一环是4P中的price,就是价格。营销的重要规则:价格是市场营销4P中的最后一个P,而不是第一个P。市场营销做得好的人会尽量推迟价格的时间。有个较为经典例子:美国的彩虹吸尘器公司,在卖吸尘器时卖到1000美元一台的天价,普通的吸尘器只50美元,贵的也就300美元。首先向客户介绍彩虹吸尘与其他吸尘器相比,彩虹吸尘器灰尘不会被吸到一个纸袋里,而是被吸到一个装水的容器里,吸尘后,就可把脏水倒掉,如果这灰尘留在空气里面的话,会伤害你的肺、加重呼吸问题,等等。感兴趣的客户自然想知道价格是多少,销售代表知道一提到价格,这话就结束了,他们会说:“我不再想告诉价格是多少,我不希望你是因为价格低才买这个产品,我要确保你是的确需要这个产品才来买。”销售代表做多次演示这个产品的所有价值,不用买普通的吸尘器纸袋省下的钱、不用看医生买药省下的钱、不请假少扣工资省下的钱等等。这账一算,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这样一来,不到这客户差不多要跪下来求这位销售代表告诉他价格,销售代表是不会告诉他价格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客户眼里出价值,但是你不跟客户解释价值,他未必看得到价值,所以,对于你的产品能给客户提供的价值了如指掌,对产品价值进行研发,然后把这价值放到客户眼中上、心中,然后再谈价格。这样,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就变得可能了。
以上,是我读此书后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仅此而已。
篇3: 细节营销读后感
细节营销读后感
学习累心,但开卷受益。尤其用心琢磨,把书本的知识吃透,变成自己脑中的实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更是累心累脑的事情。然而处在当今竞争环境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暴炸,创新不断,知识更新迅速,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首要任务终生的问题,否则不进则退。因此现代人要想活好不易!活的累心累脑亦属常事!
学习是为做事,做好事更需用心。近日翻阅《细节营销》一书,觉得较为实用,浅显易懂,体现了细节营销的主旨。问题是学者能否学以致用,用心实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变通制胜,激发起内心的营销灵感,释放出自己内心天生的市场营销才华。这是书中未得细道而希望的所在。
书中首节提出市场营销是什么?他给出的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内涵,我细品玩味后是认同的,即:(1)是著名的4个P和4个C问题,4个P是生产商的.视角:涉及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要素;4个C是反映客户的视角,考虑客户需求、成本、宣传、方便等要素;(前者英文是P开头,后者英文是C开头,故4P、4C)(2)市场营销是一种经营理念;(3)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这三点我认为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概要,因此真正懂得市场营销学不易,而要做好市场营销更不易!当今社会“怪论”层出不穷,一些“怪论”亦不无道理,从一定层面和角度说明了一些表象的实质,但不能反映事物全面现象和本质,只有多角度全面透视,方能把握本质和规律,说透一个问题。如以上定义的三个方面,我解读为:一视角问题,在当今市场什么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首先要学会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其次对细分市场消费客户的定位需求,而不是从企业或经销商自身角度考虑,否则,市场客户有何理由要消费你的产品。第二,应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提供真正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为根本,是不可能产生物廉价美、性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胡乱忽悠,只能蒙骗一时,而不能常此以往。第三,营销是一门学问,说明要做好营销,并非人人可为,难芋充数就行,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懂一些公关学,心理学,学会一些市场管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用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不断强化培训充实非常重要。同时让我感到营销是一门多边通用学科,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好营销学,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其他行业,皆为一门实用学问,就拿不沾边的从政来说,招商引资就不能离开营销学,要做好公仆,赢得草根信服尊重,能换位思考,以人为本,放下身架,做一不倒翁,营销学也是有用的。
作为从事管理工作,我尤其对书中营销数学一节感兴趣,这是一般营销书中未涉及或谈的很少的内容,具有简明实用性,愿介绍如下几则营销数学方式,与有兴趣者一起分享。
一、盈亏平衡点计算: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毛利率
或:(毛利率×销售收入)―固定成本=0,即毛利水平和固定成本相抵等于0时,为盈亏平衡点,当大于0时,为盈利额,当小于0时为亏损额。
使用该公式时,先应了解什么是固定成本,毛利率的概念和界定。固定成本是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的,就是不随产销量大小而变化的固定费用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三项当期费用成本。毛利率简易言之,是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举例说明:
如某企业固定成本占40%(其中销售费用25%,其它15%)生产变动产品成本50%,毛利10%,固定成本为1000元,那么,企业盈亏平衡点是多少呢?
套用公式1000÷10%=10000元,销售盈亏平衡点收入应达到10000元。如大于10000元,则为盈利,小于则为亏损额。
商贸企业更简单些,其进销差率,即毛利率水平,除固定成本外,不存在产品变动成本,假设进销差率(毛利水平)25%,月固定费用5000元,其盈亏平衡营业收入为20xx0元(5000÷25%)。
二、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公式:
市场营销杠杆底线=1÷毛利率。
假如毛利率为25%即1÷25%=4,4就是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市场营销费用花一元钱,都必须确保带来4倍的销售收入,才能保证平衡不亏损。因此,市场营销杠杆底线,是营销投资决策的试金石。在市场投入决策中,不论是广告费用、促销费率,还是市场营销人员增加,而造成费用开支等,都可以用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出数字,加以检验试算平衡。市场营销经理们和业务人员可以考虑对市场多投入,但前提是费用支出数,应按计算公式的倍数来确保至少能够带来的销售收入,如小于就是负亏数,这是一件不容易的决策,比降低费用成本,提高营销效率要困难的多。因此应慎重投入,对是否带来预期的效果进行测算评估。
三、帮助调价决策的市场营销计算公式
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有销售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占原有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或:新(调价后)销售收入底线=(原有毛利率÷新(调价后)销售毛利率)×原有销售收入。
如何理解使用公式,帮助调价决策,其效果会怎么样,举例说明:假设某企业原毛利率为25%,平均提价5%后,毛利率为30%,因调价销售收入下降10%。销售效益是升还是降?
套用公式得25%÷30%=83。33%,这说明企业平均提价5%后,其销售收入只需达到原有销售收入的83。3%,企业就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而事实上比原有销售收入只降了10%,实际完成了90%,还多6。7%(90%―83。3%)这意味着比原来利润增加了,何以见得,可以验证。假设原销售收入100000元。
原有利润:100000×25%=25000元
新利润(100000×90%)×30%=27000元
这新增20xx元利润,就是实际完成90%,多6。7%(90%―83。3%)销售收入比率所带来的利润。
如调降5%的价格,销售收入底线占原有销售收入百分比,应增加多少呢?仍以上例说明,新销售毛利率即为20%。
套用公式得25%÷20%=125%,说明调降5%后,销售收入应比原有销售收入增加25%,达到125%,才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增加25%销售收入,实际应完成销售收入125000元,这是不容易的!在实际工作中,调降价格现象似乎没有,但因加大促销比率,也是同样的效果,或因产品原辅料涨价,同样挤占销售毛利水平,需要提高销售收入,才能保持企业获利水平。
四、单位产品价格变动销售数量底线计算公式
新销售数量底线占原有销售数量的百分比=原有单位产品毛利÷新(变动)单位产品毛利。
或:新的销售数量底线=(原有单位产品毛利÷新(变动)单位产品毛利)×原有销售数量。
该计算方法,对单个产品调价决策,或促销决策,效果销量对此情况更为实用和具说服力。举例说明:
假设原某产品单价100元,毛利25元,调价后单价120,毛利45元,该产品能承受多少销量下降比率,能保持原获利水平。
套用公式得25÷45=55。6%,即调价后,新销量只要达到原销量的55。6%就可保原获利水平了。或者说可承受44。4%的原销量下降。
如反之调降20元,调降变动后的毛利为5元,或增加20元促销费用(在实际工作,增加促销费用是常有的)则:25÷5=500%,说明销量比原有增加5倍,达到500%,才有原获利水平。如不做对比计算结果,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非常令人惊呀的上升倍数。因此,降价是最昂贵的市场营销策略,过大的市场促销投入同样如此,维持高售价,降低市场促销费用和市场投入成本,是营销决策的重要工作,是市场营销部门重要事情。获利水平比市场份额更加重要,这些都是确保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问题。
篇4:细节营销读后感
近期学习了柏唯良教授的《细节营销》,此书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在《细节营销》中,他这样描述营销之道:营销之道,即是通过客户的眼睛看世界,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在书中,他也多次提起这条原则。但的确,从客户的角度看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半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是常态,做到是例外。公司口口声声“以客户为导向”,说得热闹漂亮,横幅标语高高挂,使命愿景众口夸,客户为先,客户为上。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日子照常过。教授在书中列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荷兰的银行列有中午时间不予办理的费力耗时的业务清单。当时他也以为,那是因为中午比较忙的缘故。谁知,出纳给他的答案却是“中午我们有的出纳出去吃饭了”。这就是营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你和你的客户完全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那么你就很难见其所见,于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成了现代公司营销战略中的最大障碍。
对于企业如何学习“和客户感同身受”,他提出了6种具体办法,它们是:
1、看清现实:看清现实,说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很多领导只专注与自己的产品,只知道自己产品的诸多优点。从来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缺点,也很少成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产品研究小组,所以很容易别自己产品蒙蔽双眼。办公室应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摆放一起,随时了解对手的产品,这才叫看清现实。
2、找离你而去的客户谈话,找客户丢失的原因:如果哪天我们上班,发现电脑桌上电脑不见了,当然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报案,叫保安。然后保安会到你那办公室调查原因,比如问你最后一次看到电脑是什么时候,窗户有没有关等。然后保安会向全体员工发邮件,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也许,从此以后,公司还会出一条新规定,所有的电脑都必须要链子栓好。但是当我们的客户在你这里买了一次货以后,第二次去了别人家买,或者是以后再也不来买了。我们有没有重视过,有没有组织安排分析客户不来的原因。我们的答案是很少有。实际上这样的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远比电脑失窃的损失要严重的多。因此,需要经常重视离去的客户的统计,并时常去倾听他们怎么跟你说,找出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不高兴的客户不会我们觉得心头暖热,但是他们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3。至少一部分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首席执行官来自客户: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竞争对手对我们自己的弱点分析要比我们自己分析的更透彻,竞争对手自己一些好的经验我们也是很难搬过来,予以实践。所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从我们的客户中招贤纳士。
4、让你的客户帮你管理: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客户的专家是客户自己。做任何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要学会利用客户来评估,让客户从他们的自身的角度和专业来评估。比如张总一直在强度,有些产品我们介入市场之前,大家都觉得很复杂,难度大。但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不管多复杂,关键是能实现满足客户的使用就可以了。这就需要客户对一些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重新诠释了。
5、做你自己的客户:有时候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流程,实际上的操作与理论上的操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比如,你打个电话给你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求助,质量异议投诉反馈等等,看他们如何处理,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折磨客户的。有或者我们假设(模拟)自己从公司签订了一个订单,看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最后结束合同,所有流程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服务一遍,看还有哪些不满意和需要提高的。
6、做你竞争对手的客户。自己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看看他们做事的方式有何不同,再想想为什么。接受竞争对手的服务,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视角,并且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无效,你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有效,你的“印钞机”就会运转的更好。
另外一方面,柏教授在《细节营销》中特别强调着眼于细微之处的营销,我的理解是,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细节体现深度。常人是肉眼,往往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局限于常识,只能叫看懂;专家是慧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变化、因果关系,这叫看透。世界不复杂,是我们看复杂了;事情不复杂,是我们弄复杂了。大道至简,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平常的生活中,最复杂的事情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如果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纲举目张,一通百通,观察事物的结构就能明白许多事情。
细节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转变。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细节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四大转变,随意化到规范化的转变,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外延式到内涵式转变,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变。细节营销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了不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上,细节营销的规范应遵循的步骤是:
(1)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收集目标消费者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有关个案,总结共同的细节问题;
(3)制定让消费者满意的细节标准;
(4)在营销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完善这些标准;
(5)企业管理者明确相应监督机制。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重视细节营销的作用,并把其5个步骤付诸于行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规范我们的流程,完善我们的细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5: 细节营销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细节营销》一书,感觉还有不少较为新颖的观点和一些看法,尤其是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营销中关于研发、客户、市场和渠道的特性,其中很多观点和亮点值得深思和借鉴。
这里的研发,指的是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说白了,也就是国家的政策研究办公室,是整个业务体系的指挥中枢,所以,我们这里需要的是专家,是对行业、地域、政治经济等等都应该有一定敏感性和前瞻性的大内高手。书中也鲜明的提出,一个公司至少有几个真正的营销经理,我们可以对号入座的去想想,究竟谁是真正的营销经理?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几个营销专家?另外关于产品,应该是先经过调研和分析,制定整个公司的产品规划,接下来才是在这个大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区域、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规划,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规划的通畅性和一致性,同时也能兼顾不同特性市场的互补性。而现状往往是各区域报自己的产品规划,然后汇总审批,精编成总的产品规划,这样的产品规划我觉得是“被规划”,这样的规划产品和配置表现乱是正常的,不乱才是不正常的。研发是做好市场的根基所在,这点是非常明确的。
其次,此书对于客户做了较细致的阐述,客户的分类,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开拓开户的方法,因大同小异,就不在嗦,但关于客户的流失率和客户导向,作者确实有较为深刻的剖析。客户的流失,往往是隐形的,不被重视的,有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如果你去上班,发现桌上电脑不见了,我想你肯定会叫保安。保安会到你办公室调查,最后一次什么时间看见电脑?门有没有锁?贼是从窗户进来的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进来的?接下来,公司会向全体员工发电邮,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但是如果一个客户离开了会怎么样呢?谁又去叫保安了呢?谁去报警了呢?谁会电邮给全体员工呢?从而,我们再想想,对于一个离开我们愤怒的客户发来的投诉信,我们又给予了几份关注呢?客户的流失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客户流失率降低一半,公司价值增长一番,这个具体数据我不知道对不,但我觉得降低客户流失率肯定是提升业绩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关于市场,最主要的是对市场的分类和管理,尤其是我们现在负责的海外市场,每个区域都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与国家都大相径庭,一刀切的策略和措施肯定有不合适之处,但每个市场都有一个针对的政策,从目前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说,也不现实。这样,如何能把区域内所负责的国家分类,显得就很重要了,从产品,政策,地域,生产能力等等纬度,将市场分成相应的几类,制定差异化的销售政策,投入相应的资源。书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竞争并不发生在行业层面,而是在于细分市场层面。同样的市场,同质化的产品,谁管理的更科学,谁得到的份额就越多。
营销中关键的一环,也就是4P中的place,也就是渠道。海外市场渠道尤为关键,我们的一个国家经理往往一个人负责一个国家,或者好几个国家,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对区域内的每一个客户都做到了如指掌还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充分有效发挥渠道的重要性,做到为我所用。如何在一个国家选到合适的经销商,什么样的经销商是适合我们的经销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首先回顾我们的渠道政策,评估我们的渠道实力,找出既能认可宇通文化,又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经销商。另外选经销商时,不应拘泥于大和强,匹配才是最合适的,其实也就是通俗讲的门当户对。
以上,是我读此书后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仅此而已。
篇6: 细节营销读后感
1、 看清现实
看清现实,说来简单做起来难, 我们很多领导只专注与自己的产品,只知道自己产品的诸多优点。 从来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缺点,也很少成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产品研究小组,所以很容易别自己产品蒙蔽双眼。办公室应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摆放一起,随时了解对手的产品,这才叫看清现实。
2、找离你而去的客户谈话,找客户丢失的原因
如果哪天我们上班, 发现电脑桌上电脑不见了,当然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报案,叫保安。然后保安会到你那办公室调查原因, 比如问你最后一次看到电脑是什么时候,窗户有没有关等。然后保安会向全体员工发邮件,提醒大家要小心, 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 等等。也许,从此以后, 公司还会出一条新规定,所有的电脑都必须要链子栓好。但是当我们的客户在你这里买了一次货以后, 第二次去了别人家买,或者是以后再也不来买了。我们有没有重视过,有没有组织安排分析客户不来的原因。我们的答案是很少有。实际上这样的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远比电脑失窃的损失要严重的多。因此,需要经常重视离去的客户的统计,并时常去倾听他们怎么跟你说, 找出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 不高兴的客户不会我们觉得心头暖热, 但是他们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3、至少一部分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首席执行官来自客户
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 我们竞争对手对我们自己的弱点分析要比我们自己分析的更透彻,竞争对手自己一些好的经验我们也是很难搬过来,予以实践。所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从我们的客户中招贤纳士。
4、让你的客户帮你管理
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客户的专家是客户自己。做任何的产品定位和开发, 要学会利用客户来评估,让客户从他们的自身的角度和专业来评估。比如张总一直在强度, 有些产品我们介入市场之前, 大家都觉得很复杂, 难度大。但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不管多复杂,关键是能实现满足客户的使用就可以了。这就需要客户对一些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重新诠释了。
5、做你自己的客户
有时候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流程, 实际上的操作与理论上的操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比如,你打个电话给你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求助,质量异议投诉反馈等等, 看他们如何处理, 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折磨客户的。有或者我们假设(模拟)自己从公司签订了一个订单, 看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最后结束合同,所有流程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服务一遍, 看还有哪些不满意和需要提高的。
6、做你竞争对手的客户
自己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 看看他们做事的方式有何不同, 再想想为什么。 接受竞争对手的服务, 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视角, 并且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 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无效, 你也不会失去什么, 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有效, 你的“印钞机”就会运转的更好。
另外一方面, 柏教授在《细节营销》中特别强调着眼于细微之处的营销,我的理解是,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细节体现深度。常人是肉眼,往往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局限于常识,只能叫看懂;专家是慧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变化、因果关系,这叫看透。世界不复杂,是我们看复杂了;事情不复杂,是我们弄复杂了。大道至简,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平常的生活中,最复杂的事情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如果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纲举目张,一通百通,观察事物的结构就能明白许多事情。
细节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转变。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细节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四大转变,随意化到规范化的转变,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外延式到内涵式转变,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变。 细节营销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了不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上,细节营销的规范应遵循的步骤是:
(1)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收集目标消费者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有关个案,总结共同的细节问题;
(3)制定让消费者满意的细节标准;
(4)在营销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完善这些标准;
(5)企业管理者明确相应监督机制。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重视细节营销的作用,并把其5个步骤付诸于行动,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规范我们的流程,完善我们的细节,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7: 细节营销读后感
作者在本书开篇的时候提到,他并不希望读者读完本书之后,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他希望读者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有用,并且读完之后,立刻想让人按照书上的方法展开行动的书。的确,这确实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在看问题的领域上,它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我依然不想否认,这本书多数时候还挺幽默的。
简单概括一下这本书。大意就是,我们做生意、搞营销,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客户为核心。的确如此,既然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想把我们的货卖给客户,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跑过去问问客户的想法呢?这样做不是更直接吗?然而说起来容易,这世界上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愿意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最终客户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很多公司并没有把分销商、最终促销员等人和机构绘制到自己的组织结构图上。然而实际上,你的产品销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这些被你划到“体制之外”的渠道人员的影响。还是双赢思维,如果你愿意多花10元钱来替你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节省100元,那他们也会更愿意多卖你的货从而提高你的产品销量,这是皆大欢喜的事儿。遗憾的是,如今的市场上,哪怕你节省1元钱的行为会导致别人损失100元,相信很多人还是会节省这1元。你把分销商当外人,分销商自然不会当你是朋友。
我觉得本书比较新颖的一点是,和传统自称“我们是顾客导向”的企业相比,作者提出了,对顾客进行管理,乃至分三六九等的想法。你不能盲目照顾所有的客户。比如一个经常无故退换货的老面孔,总是把东西用到可以免费退换期限的最后一天时才出现在你的面前。另一个是对我们的品牌有着宗教式忠诚度的年轻人,他对价格非常不敏感。作者的观点是,应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让产品更加适合后者喜好的地方去。至于前者,我们甚至要收取15%的退货费,逼这个人离开我们转而成为我们竞争对手的客户。一个较差的客户走了,有时候对你来说并没什么损失。相反,他可以帮你给竞争对手带来麻烦。
麦当劳刚起步的时候,资金匮乏,而且快餐行业中已经有许多财力雄厚的巨头了。正面竞争不行,麦当劳想到了小朋友们。他在每天下午3,4点的时候,在电视上打广告,这个时候家里只有小孩子在看电视。广告上:一个非常有喜感的小丑映入小朋友的眼帘。它还承诺给这些小朋友精美的玩具和漂亮的气球,最后附上一句:“小朋友,我们周六见。”这样,每逢周末,麦当劳门口排起多达0人的长队就不足为奇了。有时候,你的客户可以并不是直接喜欢你东西的人,他们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购买过程中的每一个人。认真分析购买组织(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公司)以及购买者决策过程,意想不到的生意就这样成了。其实营销和追女人是很像的,都是猜对方的心思。当然,如果你不可救药地爱上一个心仪的姑娘但又实在拿不下她,我建议你先拿下他的父母和闺蜜。
降价是成本最高的促销方式,降低价格后,你必须拉高许多销量才能保持总利润不变。降价也无法体现你对分销商的支配力,他只能说明你在二者的博弈当中落了下风。看这本书学了不少东西,但同时我也有一些困惑。我觉得我看了作者思考的结论,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在求知的过程中,我只是个懒人而已。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放弃主动学习的过程,仅凭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去被动学习,这对于成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追求你所想吧,只要肯坚持,困惑是暂时的,成功是必然的
篇8:营销感悟
中国营销一路走来,带着几千万营销人的期许与努力,在社会变革之大背景中,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并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之中,营销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影响着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影响着几千万营销人。这种影响在未来将更加深刻更加彻底。大至国家社会营销,小至企业营销,莫不如此。
做营销工作10余年了,蓦然回首,脑际忽然闪现一个问题:营销,营销。。。。。。营销到底是在做什么?
这个问题禁不住引领我的思维从那不算遥远的过去回到现实,从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勾勒出时代的烙印,更把当今之经济引领到百花齐放,百家争艳之绚丽。曾经的“资本主义尾巴”成了现在经济发展的楷模,过去的“循规蹈矩”成为今日贫穷的诱因,“贫穷只怨自己”是当今经济规律对个人的拷问。。。。。。然而不论时间如何延续,空间如何变换,始终有一主线,即你懂营销吗?营销是在做什么?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营销,我们似乎懂一点,可以从4P说起,说到STP营销,说到营销观念的几个演变(这里就不浪费笔墨了),甚至到最新的4c,4R,其间或许可以插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附带几个实用工具,诸如SWT分析,PDCA循环,还有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四象限工作法”,“两效图”,“韦而奇用人法则”,“鱼刺图”,总之,可以概括为N个图,N种法。若还嫌不够完美,还可以加上个人几十年之营销工作体会,(或称之为经验之类的东西),
哎呀呀,真是说不胜说,论不胜论。而且连说话也被训练的圆滑事故起来,比如说到“失败”则可以这样用同一语种翻译出来:“我没有很多此的失败,我只是知道了很多达不到目的的方法”。经过以上理论加实践的解释,不能说是圆满,但也能整个“虎皮色”(大意是差不多)了。这些似乎可以权当是对“懂营销”的一点注脚。若嫌不够正规,有失体统,不要紧,亮出下面的话,保你足够教授之水准:“真正意义上的营销,不是简单地销售或推销,而是涵盖战略控制,市场调查,产品组合,广告管理,策划管理种种学科的系统科学”。
一时间,君不见“营销之论”天上来,恰似柔情绵绵无绝期。总之,这些“成果”都在日夜不停地为A君子B人士因各种需要而引用着(但愿不是为凑PPT之数量)。
然而,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营销到底是在做什么?以愚拙见,营销在做八个字:思想,习惯,性格,文化
其一,营销是在做思想。这种思想对于业务代表来说是能在厂家,代理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处理得游刃有余,能给各方带来利益;对于分公司经理(或办事处主任)是能有效管理一方市场,实现区域各项目标的完美达成;对于区域经理是站在大局,一定高度的位置上建设好营销团队,是深谙''给予重任,给予重压,给予支持,给予培训,使其成功''的用人法则;对于老总则是永远站在最顶楼(甚至是空中)看地面上的一切。。。。。。
篇9:感悟营销
感悟营销
中国营销一路走来,带着几千万营销人的期许与努力,在社会变革之大背景中,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并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之中.营销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影响着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影响着几千万营销人.这种影响在未来将更加深刻、更加彻底,大至国家、社会营销,小至企业营销,莫不如此.
作 者:佟铁兵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中小企业 英文刊名:CHINA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篇10:营销的三个基础
做营销谈来谈去我们都谈了些什么问题,我想无外乎三个问题,也是三个角度,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营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营销,站在竞争的角度看营销,我认为这三个方面是营销的基础,是地基,所有的营销的分析都离不开对这三个要素的综合、变化、组合,三个要素的任意组合都可以变化无穷,而何况每一个要素有可以分成更多的要素组合。
先来谈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营销,也就是营销的第一个基础,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主要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应该做什么,才能吸引消费者的选择。STP和4P的变化无穷,如果能深刻掌握这两个方面,你就能对营销变化无穷和出神入化。一切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STP是站在营销战略的角度去认识营销,4P一般情况下是站在战术的角度去认识营销,但是也可以说是站在战略的角度去认识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就是制订了一个方向,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就是完成战略的六脉神剑。变化无穷。4个要素却可以形成无穷无尽的组合。营销管理的根本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有可能使顾客产生购买?产品质量我做的好一点,顾客可能会产生购买;价格低一点,顾客也可能产生购买;渠道购买方便一点,顾客也可能产生购买;促销,给顾客实惠,也可以使顾客产生购买。这就是《营销管理》的作用,使你做出可能产生顾客购买的手段和措施。
消费者需求是什么。这是站在消费者的需求的角度去分析。我们认为的不一定是消费者心里所想的,我们认为消费者会喜欢的,消费者不一定喜欢;我们认为消费者不喜欢的,消费者反而可能喜欢,
消费者是最难琢磨的。但是也是必须要琢磨的。消费者到底是如何产生购买的,他购买的决策的过程是如何做出的。他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中,4C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去解释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顾客的欲求与需要、顾客获取满足的成本、顾客购买的方便性、沟通。这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根本因素。顾客想要的是什么?要得到想要的我要付出什么?我怎样才能更方便的得到我想要的东西,顾客怎样才知道我的产品是最好的。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会知道消费者到底是咋想的,我们所做的是否能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
我们知道我们做什么客户可能产生购买?我们也知道消费者是如何购买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些顾客就可能购买吗?还不一定。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是否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理解消费者的购买过程的。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确定消费者就会一定购买我们的产品。这就要站在竞争的角度认识营销。我觉得竞争是营销的根本,如果没有竞争,还需要营销吗?对于竞争这个基础的研究当前主要是波特竞争理论,也就是他的竞争的五力模型。再一个就是竞争的三种战略,差异化,低成本、集中化战略。这就是目前竞争战略的认识。当然在竞争中,有以强胜弱的,也有以弱胜强的。这些都是研究的课题。
企业自身,消费者需求、竞争,这是营销的三个基础,我觉得也是营销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的灵活的多变,必然带来战略、策略的多变。必然带来认识的多变。而且每个要素的又可以分成多个要素,这就构成了无数不同层次的要素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必然是一种战略,必然是一种策略。这就是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战略和策略。把握这三个要素和三个要素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的方向、变化的程度和各种组合的方式特点,我们就能更清楚的认识营销。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wangzhiguo0901@163.com
【三个营销细节的感悟】相关文章:
1.营销的三个基础
2.营销细节即是管理
7.做微营销心得感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