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2022-10-19 08:27:1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oalsp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格言联璧,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格言联璧,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格言联璧

篇1: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学问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

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畲,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

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已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

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

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也。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

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

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

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

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

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助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玻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

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玻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

放肆时,一检点。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以和气迎人,则乖诊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

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

当矫之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

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惰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

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篇2: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下面是《格言联璧》全文欣赏。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菑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沈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沈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存养类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行,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沈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志,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气,宽裕以养吾之量,严棱以养吾之操。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篇3:格言联璧电子版

格言联璧电子版

下面是格言联璧的原文加翻译整理成的格言联璧电子版。

简介:《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关于作者

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

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但由于刊行紊乱,版本差异较大。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病痛;不耐烦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决执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译文】:事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若不能把握机遇而任时间流逝总做不成一件事情。

接物类

事属暧昧,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的念头。

人属寒微,要思矜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的气象。

【译文】:属于人家的隐私,要想着维护,不能有一点说坏话的念头。对于贫寒卑微的人,要想着礼遇他,不能有一丝傲慢轻视的态度。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

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

【译文】:凡事关系人一生的名誉,即使亲眼目睹,也不能说出去。如果某句话有伤自己的敦厚,即使喝酒闲谈,也要谨慎不说。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

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译文】:严于律己,不断地检讨错误,不仅使自己的品德增进而且能免除祸患。对待别人应从过错中看到他的长处,不但能保厚道,而且能化解对方的怨恨。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

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旁观而论人短长,抉隐摘微,不留些须余地;

试思己受其毁,未必能安意顺承。

【译文】:事后议论别人的过错,吹毛求疵,一点一滴也不放过,如果换成自己,未必能如他。在一旁对别人说长道短不留余地,想想如果换成自己遭人诋毁,能否就默默承受呢。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译文】:别人好强,我则以柔克刚。别人用心计,我用诚恳感染他。别人动怒气,我用道理折服他。

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

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译文】:柔能克刚,当大力士孟贲、夏育遇到小孩子时,他的勇力也无处可用。木讷能制服,即使像苏秦、张仪一样的善辩家,当他遇到哑巴时,也无计可施。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译文】:如何制止毁谤?只有不去辩白。如何停止怨恨,只有不去争辩。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译文】:别人毁谤我,与其与他辩解,不如宽忍他。别人欺侮我,与其提防,不如化解。

律身惟廉为宜,处世以退为尚。

【译文】:自律只有谦洁最适宜,处事以不争先为崇尚。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底,减三分让人尝。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

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译文】:路窄的地方,要留一点地方让别人通过。好的味道,要留一些让别人品尝。负责处理困难的事要有力而没有怨言。与难以相处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数而口中不说。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

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译文】:轻信谣言而随便动怒是听别人说话的大忌,劝人从善不能用激烈的方法,否则将事倍功半

施在我有余之惠,则可以广德。

留在人间不尽之情,则可以全交。

【译文】:尽我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则可以增广德性。人情留给对方,则朋友之间的交情可以长久。

篇4:格言联璧读后感

珍重

《格言联璧》并不是一部小说或者是说理性的文章,它是古人经典言论的总结,其前言说得好:“《格言联璧》一书,是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醒”.它警醒着我们要做竭忠尽孝之人,要有安危定变之才,要存霁月光风之度,要做治国经邦之学,要写经天纬地之文,要存万物一体之仁,心怀坦荡、忠信笃敬。虽然没有明显的逻辑,很难一口气读完,而在慢慢的品鉴欣赏中,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珍重一词往往是在朋友依依惜别时刻有感而发的,而此时却是我读完《格言联璧》后第一个冒出的词语:无论做什么事情,学问,人事,养生,从政,待人接物……请珍重!珍重你的身体,珍重你的智慧,珍重你的工作!

东营区法院 周艳飞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群,浮躁的每一个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高速的信息传播,巨大的工作压力,作为历年来应届毕业生最多的一代,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可谓空前,工作之前日夜奔波,到处面试,工作安定之后则面临着熟悉新环境、熟悉新工作的境况,这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还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想法安定下来,“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这正是我此刻所需要的,将心灵、灵魂好好安放在应该在的地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开始我的新工作、新人生。所以珍重我的身体!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使人向善,使人愉快。工作之后,短短几个月而已,我已经深刻领会,学生之时不想读书,觉得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到喜欢的单位实习,这些更重要,但是现在逐渐明白,读最多的书,了解最多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繁忙的工作给予自己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所以我要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阅读各色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古人常常将读书与修德联系在一起,“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可见,读书与修德的关系既可以是以圣贤之道教育别人养成高尚品德,“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读书与修德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我们用耐心,用智慧去获取。“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最难得一个悔字”,教会我们不要居高自傲,要知错能改;“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实处著脚,稳处下手”教会我们要宽宏大量,踏实稳健;“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教会我们要自我反省,要自我发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的处事方法对于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经典的言辞启发着我遇事时怎样处理才是最合适的,我一定要认真研习古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的样态和方法,努力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所以珍重我的智慧!

进入法院工作之后,我渐渐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身上的重担。身处于社会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法院中,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尽一切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时时处处、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院在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虽然身处法院综合部门,依然是法院重要的一份子,进门出门都代表着法院的形象;虽然不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依然心系群众,想着为群众谋福;虽然不接触审判业务,依然时刻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准备着……所以珍重我的工作!

所以珍重!

篇5:格言联璧读后感

山阴金兰生先生,姓金,名缨,山阴人,清代学者,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

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1.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从大事难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在逆境顺境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从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出他个人涵养的深浅;从他同众人一起行动一起休息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人见识的高低。

【感悟】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不得意忘形,怒能明白事理,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2.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译文】天地万物忌讳茂盛到极点,事情忌讳完美无缺,个人生活忌讳十全十美。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静平和、从容不迫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有涵养能容忍别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潇洒而脱俗是培养心性的最好方法。

【感悟】遇到大事难事时,有担当;遇到逆境顺境时,有襟度;遇到临斗临怒时,有涵养;遇到群行群止时,有识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4.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译文】事情不能做尽,说话应当留有余地,不应当什么都依靠权势,更不能把人世上的福气享尽。

邵康节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5.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译文】胆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润,行为要方正。

【感悟】这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

6.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事,

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

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译文】才能不足的人遇事应多加考虑,学识不足的人应多处事多体验,威势不足的人就多些恼怒,诚信不足的人就多些话语,勇气不足的人就多些辛劳,精明不足的`人就多加审察,道理不足的人就多些争辩,情分不足的人就多些礼仪。

7.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做人要有器量,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猜算得到。做事要做得完美,看事要一眼能看穿真相,麻烦事想撇即撇得开。

【感悟】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到,看得破及撇得开。此大丈夫所为。

8.

以和气迎人,则乖l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译文】以和气待人,则灾难和祸害就会很快排除。以正气接物,则妖氛邪气就会自然消失。以浩然之气处理事情,就能消除心中疑惧。若能用静气养身,那么做梦也会甜美。

9.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肉体,即人的身躯处在自然万物之后,但是精神,即人的心灵却处在自然万物之前。肉体身躯虽处于自然万物之中,但精神心灵却处在自然万物之上。

10.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感悟】我们进入社会,常会感到把握不了处事待人的分寸和尺度。不是过于热情遭冷遇,就是过于保守受挫折。常由此走极端,觉得只有家人可以信赖,但根本离不开社会。“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待人不发愣,处事不发呆,讲理不发横。

11.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心里严防产生私心杂念,那么精神就会更加充沛,内心更加清醒,做起事来游刃有余;观览自然,眼睛只有避开那些杂乱景象,才能使眼睛更加敏锐,从而看清楚那些重要的东西。

12.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感悟】慎言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稳重和淡定。慎言是指谨防口无遮拦,适时适度适情的说话。“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体现的正是“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13.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译文】静坐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有什么错误,闲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毛病和过失。

【感悟】尽管,做人难,难做人,谁背后不说人,谁背后不被人说。但人活着,避免是非,此乃至高境界。当你听到他人在谈论人是人非时,你最好保持沉默或借故躲开。尽量避免背后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尽量避免是非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4.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

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

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自己有优点,一般不要自己来宣扬,这是培养自己深沉的涵养所需要的。

别人有缺点,要多加掩饰,这是培养自己宽宏的器量不可缺少的。

15.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译文】人的心胸,欲念多就狭窄,欲念少就宽广。人的心境,欲念多 就忙碌,欲念少则闲暇。人的心术,欲念多就险恶,欲念少就平和。人的心事,欲念多就忧愁,欲念少则快乐。人的心气,欲念多则软弱,欲念少则刚强。

16.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感悟】气,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

17.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译文】人有聪明与智慧,应该用愚笨的方法进行保持;人若功劳盖世,应该用忍让的方法进行保持;人有勇气和力量威震天下,应该用怯懦的方法进行保持;人若富甲天下,据有四海,应该用谦虚的方法进行保持。

18.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

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译文】经过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遭受一次磨难,增加一分气量;减少一分营私,增多一分道义;学会一分忍让,多讨一分便宜;减去一分腐化,减少一分罪过;对别人多一分体贴,就多懂得一些人情事理。

19.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实处著脚,稳处下手。

【译文】处理事情要宽宏大量,做人要把脚跟站稳。为人要在踏实的地方落脚,最稳当的地方着手。

20.

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译文】能容忍小人的人,是胸襟宽广的君子;能帮助品行差的人,是品德高尚之人。

【感悟】有人说成功有四要素:一是高人指点,二是贵人相助,三是小人监督,四是个人奋斗。高人指点,能帮助你找到方向;贵人相助,能助你克服困难;小人监督,能使你防微杜渐;个人奋斗,则是将你推向成功的内生动力。

21.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

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译文】心底要以光明坦诚笃厚诚实为第一;仪容要以正大老练成熟稳重为第一;说话要以简洁明白真诚亲切为第一。

22.

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译文】平时与人谈话时,也可以积累德行;平日与妻子儿女怎样相处,也是修身。

23.

聪明者,戒太察,

刚强者,戒太暴,

温良者,戒无断。

【原注】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译文】聪明的人,对待别人不会太苛细;

刚强的人,对人不会太粗暴;

温和善良的人,遇事不会优柔寡断。

24.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译文】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那么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以责备他人之心来责备自己,就会很少出现错误与过失。

25.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译文】上士品德高尚,忘记名声;中士品德一般,喜欢追求名声;下士品德低下,不择手段地窃取名声。

26.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以处理的事情,胸怀应当宽广;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行为应当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在抓紧时间的同时应当舒缓稳妥;处理重大的事情,心态应当平和;处理疑难的事情,不要先入为主,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27.

无事时,戒一偷字,

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的时候注意戒除偷懒,有事的时候不能陷入忙乱。

【感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循度日、安逸享乐不但消磨意志,使人养成懒惰的毛病,更会让人的能力智慧下降,心理承受力薄弱。防患于未然,常常保持警觉心,深思远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日日这样充分准备,真正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乱,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28.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棘然若有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没事的时候要时时警惕如同有事发生一样;有事的时候反而把心放松,坦坦荡荡,如同事情没有发生似的。平时无事的时候要当有事提防,意外事情发生时才能从容应对;有事时如能像无事时那样镇定,这样才能消除危急的局势。

29.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

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译文】对待可以缓办的事情抓紧时间快办,因为敏捷可以立见功效;

急迫的事情处理时可以缓慢些,因为匆忙来不及慎重考虑往往会做出错误处置。

30.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到自己一身的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做不成一件正经事业。

31.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为人必须精于勤奋,才会于百忙中找出空闲时间;凡事只有处理妥当,然后才能逍遥自在。

32.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千万不能任性,要了解人情;

与人交往不能固执,要明白事理。

33.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译文】他是个性格刚强的人,我就用柔弱来制服他。他是个爱施心计的人,我就用诚实和善意来感化他。他是个喜欢动怒,爱发脾气的人,我就用实实在在的道理耐心地说服他。

34.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译文】怎样才能平息别人的毁谤?即不去辩白;怎样才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即不去理睬。

【感悟】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子问拾得大师曰: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辱我、诽笑我,以及不堪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对曰: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35.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译文】处理事情应留有余地,劝人改过从善不要把话说尽。

36.

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译文】面对愁苦的人不要表现出快乐,面对哭泣的人不要发笑,面对失意的人不要表现出夸耀的样子。

37.

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

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译文】安详恭敬,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则;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的应该遵守的第一要义。

38.

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译文】做官的人不要自以为清高而傲视那些所谓的浊流,不能只谨慎处理大事而忽略小事,不要只重视事业的开始而懈怠于结尾。

39.

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

欲成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译文】要想有优秀的儿孙,自己做事时必须宽宏大量;想要创造出一个丰厚的家业,遇事就得能吃得起亏。

40.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终身不辱;终身不耻。

【译文】知足就会常常感到满足,以至终身不受屈辱;知道停止往往才能适可而止,于是一生不会遭受耻辱。

41.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

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译文】依仗权势欺凌别人,权势失去后就会被人欺凌;凭借财富侮辱别人,财富尽时就会被人侮辱。

42.

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

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译文】喜欢暗地里算计别人的人,结果暗算了自己的儿孙;喜欢无中生有诽谤别人的人,到头来造成了自身的罪孽。

43.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

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

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鸾,

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译文】说薄气话,做薄气事,存薄气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是薄气,那么自身就难免招致灾祸;心里设计阴谋,行为积累阴私,结果伤害阴德,事事离不开“阴”字,那么殃及后代亦属必然。

44.

多事为读书第一病。

多欲为养生第一病。

多言为涉世第一病。

多智为立心第一病。

多费为作家第一病。

【译文】读书的第一个毛病是杂事多。养生的第一个毛病是欲望多。涉世的第一个毛病是言语多。立德的第一个毛病是智谋多。持家的第一个毛病是费用多。

45.

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

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译文】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那么,他读书越多,越博识多见,那么他做坏事的手段越多,陷害你的方法也越多,相反,如果是一个心术端正,品行高尚的人,即使他文化水平不高,也还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这两种人对比,你就知道自己到底该选择谁了。

46.

事当快意处须转;

言到快意时须住。

【译文】事情到了非常顺利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想一想,有没有纰漏,往往事极必反,非常顺利的地方也是不顺利的起点。说话说到非常爽快舒适时就要停下来,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往往会犯错。

47.

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

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译文】因为利益而结识的朋友过不了一天,因为声色酒肉结交的朋友过不了一月,因为权势攀附结识的朋友过不了一年,只有因为真理道义结交的朋友才可以一辈子。

48.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译文】极力向前走的人,前边的路就会越来越窄;时不时向后看的人他的眼界就会更开阔。

【感悟】无论做学问、学做人,既要想着为了理想而努力,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及时回顾,眼界越放越宽广,心胸越放越博大。

49.

拙字可以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远祸,

苟字可以养气,

静字以可益寿。

【译文】“拙”可以使人少过错,“缓”可使人免后悔,“退”可远离灾祸,“苟”可使人养福,“静”可使人长寿。

50.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

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译文】交朋友贵在淡,止息诽谤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理那些流言,监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对自己尖刻点,抵御侮辱的最好方法是向别人示弱。

【感悟】人不能离开人群而独立存在,自然会有各种原因和各种境界的人,人际交往中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怎样应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环境,保持心态稳定,涵养德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非常关心的话题。“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值得借鉴!

篇6:格言联璧处事名言

格言联璧处事名言

《格言联璧》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的方式流传给后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典格言。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50、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5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52、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55、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56、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57、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58、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59、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60、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61、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62、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3、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6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65、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66、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67、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8、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6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70、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71、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7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73、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74、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75、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76、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77、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78、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79、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80、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篇7:《格言联璧》的名言

《格言联璧》的名言

(1)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格言联璧》 [教育名言]

(2)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格言联璧》 [教育名言]

(3)为政行权真事业;禁贪节欲大丈夫。-- 《格言联璧》 [事业名言]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格言联璧》 [国家名言]

(5)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 [读书名言]

(6)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格言联璧》 [读书名言]

(7)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格言联璧》 [学习名言]

(8)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格言联璧》 [友谊名言]

(9)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 [友谊名言]

(10)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格言联璧》 [友谊名言]

(11)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2)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3)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4)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5)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6)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7)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8)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19)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0)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1)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2)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3)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4)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5)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26)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格言联璧》 [修养名言]

篇8: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耍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溃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篇9:的《格言联璧》的名言名句参考

最新的《格言联璧》的名言名句参考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类别:修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类别:学习为政行权真事业;禁贪节欲大丈夫。 类别:事业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类别:修养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类别:国家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类别:修养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类别:修养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类别:修养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类别:修养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类别:友情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类别:友谊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类别:友谊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讷能屈辩,逢喑者而仪、秦拙于词。

类别:修养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类别:修养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类别:修养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类别:修养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类别:教育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贻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类别:教育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只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类别:修养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类别:读书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类别:修养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类别:修养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类别:修养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类别:修养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 类别:人才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类别:修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类别:读书

篇10:《格言联璧》之处事类

[清]金兰生先生编述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病痛;不耐烦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

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

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

--------------------------------------------------------------------------------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

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

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决执行。

--------------------------------------------------------------------------------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

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译文]:事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若不能把握机遇而任时间流逝总做不成一件事情。

--------------------------------------------------------------------------------

篇11:《格言联璧》之摄生附

[清]金兰生先生编述

摄生(附)

--------------------------------------------------------------------------------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译文]:注意风寒,节制饮食,是从身体上预防疾病;减少嗜好欲念,是从心理上预防疾病。

--------------------------------------------------------------------------------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

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译文]:减少思虑烦恼以养心气,少色欲以养肾气,不乱动以养骨气,不发怒以养肝气,少吃喝以养胃气,少说话以养精神,多读书以养胆气,不逆时令以养元气。

--------------------------------------------------------------------------------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

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译文]:忧愁使气郁结,愤怒则气受阻,恐惧则气陷逆,压抑则气闷,急速则耗气。

--------------------------------------------------------------------------------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译文]:行动要慢而稳重,站要直而恭敬,坐要端正,说话声音要低而温和。

--------------------------------------------------------------------------------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译文]:常静坐以收心,少酒色以清心,省嗜好以养心,鉴古训以警惕,悟道理以明心,

--------------------------------------------------------------------------------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宠辱不惊则肝宁,动静皆诚敬则心定,饮食有节制则脾不病,调整呼吸少说话则保肺,平淡少欲则肾水足。

--------------------------------------------------------------------------------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译文]:道生于安静,德见于谦让,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平和。

--------------------------------------------------------------------------------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天地不能一日没有和气,人心不能一日没有喜悦的神情。

--------------------------------------------------------------------------------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译文]:说话有分寸则少得罪人,行为有节制则少悔恨,爱慕有节制则要求少,快乐有节制则祸败少,饮食有节制则疾病少。

--------------------------------------------------------------------------------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译文]: 人都知道说话可以显示自己的优点,但不知说话谨慎可以培养德性;人都知道饮食可以有益生命,却不知节制饮食可以养生。

--------------------------------------------------------------------------------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译文]:败坏德行的行为有许多,而酗酒必定败德;伤害生命的行为也有许多,而好色必定伤生。

更多推荐:

《格言联璧》之持躬类

《格言联璧》之存养类

《格言联璧》之接物类

篇12:《格言联璧》之敦品类

[清]金兰生先生编述

敦品类

--------------------------------------------------------------------------------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译文]:人的品格最重要,有一丝污秽的心便不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品格以行事为主,若做了一件愧对良心的事,品格便不如泰山北斗般崇高。

--------------------------------------------------------------------------------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诌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译文]:君子对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必定忠敬,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必然谦虚和气。小人则相反,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则傲慢无礼。

--------------------------------------------------------------------------------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译文]:在有地位的人面前不要诉说自己的卑贱,否则他会认为要求他推荐。在富有的人面前不要说自己的贫困,否则他会认为要求他可怜。

--------------------------------------------------------------------------------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

--------------------------------------------------------------------------------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

持已以正,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

[译文]:以平和的态度与人相处,但贵在有坚定不移的原则。对待自己须刚正,但贵在处事圆融通达而不拘泥。

--------------------------------------------------------------------------------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处之欢,有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在别人面前受称赞,不如背后没有人说坏话。与人相处能使人获得短暂快乐,不如与人长久相往而不使对方厌恶。

--------------------------------------------------------------------------------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译文]:到处卑躬屈膝,可笑你的头为什么有仇于天而又有恩于地而抬不起头来?终日谋尽计算,问你的心为什么轻生命而重钱财?

更多推荐:

30句适合孩子成长的励志格言

精彩人生格言

上班族励志格言

【格言联璧】相关文章:

1.格言

2.家训格言

3.家庭教育格言

4.中国格言

5.学习格言

6.教师格言

7.领导格言

8.成功格言

9.格言警句

10.格言 经典语录

下载word文档
《格言联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