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

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

2022-09-26 08:25: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的no1r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

篇1: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

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

利用9月22~26日GPS可降水量资料(GPS PWV)对成都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做分析.结果表明, 当PWV由谷底缓慢上升或由峰顶缓慢下降时,对应着实际降水的开始和结束.PWV 上升的急剧程度与实际降水强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用每小时变量或3小时变量来分析降水的开始时间、强度和落区等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降水预报需要全面考虑大气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并结合多种探测信息提出利用GPS产品进行降水预报的若干指标.

作 者:谢娜 王咏青 XIE Na WANG Yongqing  作者单位:谢娜,XIE Na(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成都市气象局,成都,610071)

王咏青,WANG Yongqi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 29(3) 分类号:P458 关键词:GPS   可降水量   持续性暴雨   水汽  

篇2:一次华南暴雨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一次华南暴雨降水过程的模拟分析

应用显式双参数微物理过程的β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模式,利用福州市6月9日16时的加密探空资料进行了3小时的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形成的上升、下沉气流的有利配置,使得其前部的辐合区域丰富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往高层输送,从而维持了长时间降水,是一次超级单体过程.分析了五种相变过程的垂直分布情况及其对水成物和大气温度的贡献,凝结对这两者的贡献占最主要位置.在研究了降水粒子的比浓度和比质量的'源汇项后,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以暖雨过程开始,随后出现霰融化成雨滴并通过碰并云滴增长的冷雨过程.3小时的模拟降水范围超过了100 km,累积降水达到了32 mm,与附近站点的阶段降水实况比较接近.

作 者:楼小凤 胡志晋 史月琴 王鹏云 周秀骥  作者单位:楼小凤(School of 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胡志晋,史月琴,王鹏云,周秀骥(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刊 名: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ISTIC SCI英文刊名: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 20(1) 分类号:P4 关键词:非静力平衡模式   微物理过程   降水机制   non-hydrostatic atmospheric model   microphysics processes   rain mechanism  

篇3:桑植县一次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桑植县一次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物理龌场资料、云图资料及非常规高密度等资料,分析了8月15~16日湖南省桑植县出现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扰动机制和强对流运动,解析了“深厚的水汽辐合和伸展到对流层顶的`饱和水汽柱、对流层中涡度散度场的合理配置、经向次级环流叠加所形成的强对流运动”是这次连续性暴雨产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还阐明了“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也对“强对流运动”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作 者:丁声 王中锦 张海鸥 肖铖  作者单位:丁声(湖南省桑植县气象局,4271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王中锦,张海鸥,肖铖(湖南省桑植县气象局,427100)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 “”(z1)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强对流   涡度散度场   OLR  

篇4:怀化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怀化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对208月16~17日怀化地区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窄切变线和较强的低空西南气流与地面冷锋的配置,以及怀化部分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大一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沙氏指数、K指数对暴雨天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单站气象要素的变化对强降水的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作 者:蔡平郭桥 焦学志 王晓伟  作者单位:96301部队司令部气象室,湖南,418008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2009 “”(z1)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暴雨   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物理量场  

篇5:淮北地区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淮北地区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7月7-10日发生在淮北大面积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发生机制及成因.本次大面积连续性暴雨的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旺盛的水汽在冷空气促发下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中低层有很强的切变和暖湿平流,从而不断生成中尺度对流云团.此次移动性暴雨过程的前期由不断向东移动发展的MCS造成,后期降水则由低涡切变线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引起.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副高西伸至淮河以南地区,冷暖空气在淮北地区交汇,且切变线稳定少动,是此次连续性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因素.

作 者:谢明 邵玉鹏 Xie Ming Shao Yupeng  作者单位:蒙城县气象局,安徽,蒙城,233500 刊 名:气象与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32(z1)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连续性暴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篇6:兴宁市一次大暴雨降水过程的分析

兴宁市一次大暴雨降水过程的分析

该文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等方面,对6月7日~10日兴宁市一次大暴雨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气流的不断加强,低涡东移,切变线南压为这次暴雨过程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高层辐散,中低层气流辐合上升,低空急流加强了低层水汽和能量的输送;低涡的出现和西南气流的不断加强等是这次强降水过程的`重要原因;K指数的特征变化对暴雨的预报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作 者:姚建春 张华江 罗伟华 YAO Jian-chun ZHANG Hua-jiang LUO Wei-hua  作者单位:兴宁市气象局,广东,兴宁,514500 刊 名:广东水利水电 英文刊名: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P333.2 关键词:大暴雨   环流形势   影响系统   物理量  

篇7:重庆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重庆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NCEP 1°×1°的6小时资料和卫星、雷达等资料对7月22日重庆地区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不断移入的对流回波是降水的直接制造者,西南涡及切变线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低空南风急流的激发了对流运动的产生,同时低空南风急流的维持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来源.

作 者:刘毅 王欢 牟容 杨雪梅 邓承之 刘婷婷  作者单位: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8000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 “”(z1)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暴雨   西南涡   急流  

篇8:永顺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永顺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他13数值预报产品,结合雷达图,较详细地分析了永顺县207月23~24日出现的暴雨降水过程,总结西风带短波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导致永顺县降暴雨的各类天气形势特征,归纳了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化与永顺县降水过程的关系,对提高本地暴雨预报准确率和暴雨灾害的.预警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 者:张官雄 杨爱琼 ZHANG Guanxiong YANG Aiqiong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气象局,湖南,416700 刊 名: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英文刊名: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年,卷(期):2009 “”(z1) 分类号:P458 关键词:暴雨   物理场   分析预报  

篇9:一次区域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

一次区域暴雨过程综合诊断分析

利用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省南阳市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中低层的西南涡在高空急流的引导下,沿着河套高压与副高之间的辐合带移出造成的.降雨的水汽供应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且水汽强辐合出现在强降雨前.随着对流活动的'发展,水汽通量和水汽辐合都向高层发展,湿层明显增厚.在整个降雨过程中,700 hPa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西南涡的移动和强弱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垂直螺旋度正值长轴区与切变线辐合区相吻合,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西南涡的移动和强度的演变;垂直螺旋度强弱的变化与暴雨强度变化基本一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大气垂直结构能增强大气的抽吸作用,促进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反之,抑制垂直上升运动,降雨减弱.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非常有利.在雷达速度PPI上,逆风区的出现预示着局地强降雨的产生.

作 者:王珏 梁琪瑶 易伟霞 樊李苗 Wang Jue Liang Qiyao Yi Weixia Fan Limiao  作者单位:南阳市气象局,河南,南阳,473000 刊 名:气象与环境科学 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2(3)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暴雨   水汽通量   螺旋度   逆风区  

【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相关文章:

1.桂北一次冰雹过程综合分析

2.呼和浩特市秋季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3.西北东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4.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的敏感性试验

5.云南冬季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6.吴可简历(吴可个人信息资料)

7.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资料包括哪些?

8.天津市GPS连续站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9.初春浙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10.对某国的一次APT攻击过程(中)

下载word文档
《基于GPS可降水资料的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