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

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

2022-08-31 08:39: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baby老emo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

篇1:小学生美文诵读

月亮湾

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花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篇2:小学生美文诵读

麻雀

屠格涅夫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俩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支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篇3:小学生美文诵读

小学生美文诵读三篇

1 窗外/马德

自然,把一方山水镶嵌在窗外。山柔情,水妩媚,绿是沁绿的,凉是浅凉的,在眉峰上横亘,在手腕里温润,在心窝里波光潋滟,招惹着人。

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其实,窗子逗引进来的,何止是风和太阳啊!星辉,雾岚,暮鼓,晨钟,朗月载来的皎洁,庭树摇碎的细影,夜歌的恣意与悠扬,都从窗外来。软软的,酥酥的,细细的,像初生羔羊的蹄印,又像淡春的润雨,落在你的心鼓上。

而这一切,仿佛又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痛苦、忧伤、落寞一样一样地卸下来,让你浑身没有了挂碍,变得轻松惬意起来。

自由的生命,都在窗外。一只悠闲独步的蚂蚁,电线上晾翅的'一只鸟,塘里的一粒蝌蚪,泥土下一条蚯蚓,活得无牵无挂无拘无束

无论是茅屋的草牖,还是高楼大厦的玻璃幕窗,作为窗户本身,从来没有阻隔过谁,也没有拒绝过谁。你推开窗户,看看天的高远与蔚蓝,听听鸟的鸣叫和飞翔,闻闻青草的方向,就感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温馨和爱。

这是窗外的意趣,也是人生的意趣。

2 海上日出/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肖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3 夕照/李颖

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临近黄昏时,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篇4: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美文

Home

What makes a home? Love and sympathy and confidence.

It is a place where kindly affections exist among all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The parents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 and the children are interes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ir parents. Thus all of them are bound together by affection, and they find their home to be the cheeriest place in the world.

A home without love is no more a home than a body without a soul is a man. Every civilized person is a social being.No one should live alone. A man may lead a successful and prosperous life,but prosperity alone can by no means insure happiness.

Many great personages in the world history had deep affections for their homes. Your home may be poor and humble, but your duty lies there. You should try to make it cheerful and comfortable. The greater the difficulties, the richer will be your reward. A home is more than a family dwelling. It is a school in which people are trained for citizenship. A man will not render good service to his country if he can do nothing good for his home; for in proportion as he loves his home, will he love his country. The home is the birthplace of true patriotism. It is the secret of social welfare and national greatness. It is the basis and origin of civilization.

什么组成了家庭?是爱、同情和信心。

在家里,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充满了爱意。父母细心照顾自己的孩子,同时,孩子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父母的活动当中。所有的家庭成员因为爱而连接在了一起,他们把家当做是世界上最温馨的地方。

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没有爱的家不再称之为家。每一名有文化的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没有人会独自生活。人们或许会拥有成功、富裕的人生,但是只有财富却不能够保证幸福。

世界上的许多名人都对家庭有着深切的感情。你的家可能会很贫穷,但是你却肩负重任。你应该尝试着让它变得更加愉悦,变得更加舒适。困难越大,你的收获也将越多。家庭远远不只是家人栖息的场所。家庭就像是一所学校,在里面的人们接受培训并成为公民。如果一个人不能给家庭带来好处,那么他也将不会尽心尽力地的国家效力,如果他深爱他的家庭,那么他也将深爱他的国家。家庭是爱国主义的诞生地。家庭是社会福利和国家强盛的秘诀。家庭也是文化的源泉。

篇5: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美文

Gettysburg Address

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dedicate, we cannot consecrate, we cannot hallow 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篇6:小学生诵读的经典美文

First Inaugural Address

We observe today not a victory of party, but a celebration of freedom, symbolizing an end, as well as a beginning; signifying renewal, as well as change. For I have sworn before you and Almighty God the same solemn oath our forebears prescribed nearly a century and three quarters ago.

In your hands, my fellow citizens, more than in mine, will rest the fin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our course. Since this country was founded, each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has been summoned to give testimony to its national loyalty. The graves of young American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service surround the globe.

Now the trumpet summons us again, not as a call to bear arms, though arms we need; not as a call to battle, though embattled we are; but a call to bear the burden of a long twilight struggle, year in and year out, “rejoicing in hope; patient in tribulation”, a struggle against the common enemies of man: tyranny, poverty, disease, and war itself.

Can we forge against these enemies a grand and global alliance,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that can assure a more fruitful life for all mankind? Will you join in that historic effor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this responsibility. I welcome it. I do not believe that any of us would exchange places with any other people or any other generation. The energy, the faith, the devotion which we bring to this endeavor will light our country and all who serve it. And the glow from that fire can truly light the world.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Finally, whether you are citizens of America or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of us here the same high standards of strength and sacrifice which we ask of you. With a good conscience our only sure reward, with history the final judge of our deeds, let us go forth to lead the land we love, asking His blessing and His help, but knowing that here on earth, God’s work must truly be our own.

就职演讲(节选)

今天我们庆祝的不是政党的胜利,而是自由的胜利。这象征着一个结束,也象征着一个开端;意味着延续也意味看变革。因为我已在你们和全能的上帝面前,宣读了我们的先辈在170多年前拟定的庄严誓言。

公民们,我们方针的最终成败与其说掌握在我手中,不如说掌握在你们手中。自从合众国建立以来,每一代美国人都曾受到召唤去证明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响应召唤而献身的美国青年的坟墓遍及全球。

现在,号角已再次吹响---不是召唤我们拿起武器,虽然我们需要武器;不是召唤我们去作战,虽然我们严阵以待。它召唤我们为迎接黎明而肩负起漫长斗争的重任,年复一年,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磨难中保持耐性,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专制、社团、疾病和战争本身。

为反对这些敌人,确保人类更为丰裕的生活,我们能够组成一个包括东西南北各方的全球大联盟吗?你们愿意参加这一历史性的努力吗?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只有少数几代人在自由处于最危急的'时刻被赋予保卫自由的责任。我不会推卸这一责任,我欢迎这一责任。我不相信我们中间有人想同其他人或其他时代的人交换位置。我们为这一努力所奉献的精力、信念和忠诚,将照亮我们的国家和所有为国效劳的人,而这火焰发出的光芒定能照亮全世界。

因此,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计人,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最后,不论你们是美国公民还是其他国家的公民,你们应要求我们献出我们同样要求于你们的高度力量和牺牲。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可靠的奖赏,历史是我们行动的最终裁判,让我们走向前去,引导我们所热爱的国家。我们祈求上帝的福佑和帮助,但我们知道,确切地说,上帝在尘世的工作必定是我们自己的工作。

篇7:诵读经典美文

我 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三年了。我班

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弟子规》、《三字

经》、《百家 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虫记》等中外经典名著。在诵读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搞好“三个结合”,能更好地增强诵读经典美文的

学习效果,增强经 典美文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中 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大力弘扬祖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 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 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班通过诵读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收集、阅读、讲述古今名人在治国、修身等方面的故事,把国学启蒙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营 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经典国学的种子。让学生 在特定的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有学者认为学习经典,小学重在“背诵”、中学侧重“读讲”、大学着眼“运用”。但我们认为也不是绝对如此。小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边学边用。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一点体会。

首 先,我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这样才有说服力。以前上课,我的讲台很凌乱,“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过去 上课累了,喜欢靠一靠讲桌,现在我时刻记住“步从容,立端正”。以前批评学生我喜欢大声训斥他们,现在改成“怡吾色,柔吾声”。

每天早读课前,我带学生齐诵一段选自《弟子规》里的文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道“正衣冠”――系好红领巾,拉好外套拉链,端正坐好,开始早读。

在我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学生也在慢慢改变。在教学“入则孝”章节时,引导学生自觉尽孝,告诉他们孝敬长辈不需要等长大,现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 之恩。例如,在家里给劳累的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

在读经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身体力行”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大家都很兴奋。有 的说摆收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当家里来客人,向客人鞠躬问好时,客人笑得弯了腰;有的说舅妈夸我爱劳动了;有的说我做到了“邪僻事,绝勿问”等等。从家 长喜悦的脸上也能看到孩子们可喜的变化,这是发自内心的质变,是国学经典教学实效性最有力的体现。我 还把《弟子规》的内容运用到教学语言上。教学“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时,我又引导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表现谈看法,谈打算,把勤俭朴素的美德教育 再一次悄悄地刻在学生心间。学生屡犯错误时,我会告诉他“德有伤,贻新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个别学生不小心讲脏话时,我劝他“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学生在家不听父母教导,我要其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学生外出要求其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对只爱听别人 赞美,当别人说到自己缺点就生气的孩子,我就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个别孩子作业不工整时,我批上“学不敬,心先病” ??令 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用《弟子规》内容与他们对话时,全都活跃开了。一天我正在讲课,有两男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就严肃地讲:“话说多!”全班同学 脱口而出:“不如少!”那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孩子嘎然而止,满脸愧色地坐直。

下课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一女孩帮我整理桌面,笑着说:“冷老师,列典籍, 有定处。”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立即收拾讲台,谁知忙中易错,把作业本撒了一地。围观的另一孩子马上说:“冷老师,事勿忙,忙多错”,又听到有人说:“宽转 弯,勿触棱”。当学完课文《丑小鸭》一文时,我请孩子们谈谈感想,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勿自报,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好的引用啊!此时此刻,我心里 有说不出的激动,孩子们终于将《弟子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了!国学经典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二、“诵读经典美文”与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2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游子吟》,抄录孟郊的《列女操》一诗,指导朗诵,引起学习欲望。学习《早发白帝城》,抄录背诵李白的其它诗篇,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使学生对课文的更加喜爱。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将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我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柳树、腊梅、银杏、爬山虎等,诵读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 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儿童心性纯净,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 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 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民俗节日,我们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 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之前,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诵读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诵读经典美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经典美文”的诵读时间主要在家里。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十分提倡“亲子诵(阅)读”。

亲子诵读,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进行的诵读活动。众 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阅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亲子阅读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 得阅读理解必须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孩子的词汇量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低,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汇和 句子,而此时孩子怀着听故事的轻松、好奇心情在参与阅读,对于不理解的情节和概念会马上提出疑问,家长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给予及时解答,长此以往,孩子 不但积累了许多词汇,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词汇,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亲子阅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创设了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增加了两辈人的亲密感。尤其是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所选择的书籍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知识也超越了孩子独自阅读的难度,使阅读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研究中,我们发现,“亲子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孩子的读书时间。每天应尽可能地安排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

第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为孩子 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安静的阅读环境,会使孩子很快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家长爱读书、常读书,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会让孩子对阅读更充满 向往。在茶几上、餐桌旁、床头柜上以及卫生间等地方,都放上孩子可读的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忘我的读起来。忘了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同时,家长可 以常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三,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家长应常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 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并倡议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让我们和孩子共同领略读书的乐趣。

归结起来,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家庭里每一个人 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 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读书,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 路读下去。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 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讲方法,求实效,让“经典美文”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校“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开展已经近三年了。我班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 《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两点体会。

一 、以读为核心,结合多种方法,让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

(1) 读。诵读是核心。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很好奇,每周一的“读经课”上都能兴致勃勃地朗读。小学生处在记忆力最好时期,不久,大家会背一部分了,还认识 了不少汉字。可是,这种单一的学习面临新的问题:当“新鲜劲”一过,有些孩子在诵读时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加之一些文言词语晦涩难懂,孩子们明显 有了厌倦情绪。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弟子规》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心理特征,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读经课上,“喻教于乐”。老师领读,学生个人领读, 小组领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接龙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用。背诵时也变换着花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指名背,齐背,男女对背,开火车接龙背,摆擂台赛 背,师生对背,配乐背等等。孩子们表现欲很强,常常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我也不断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给孩子一个笑容,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能行”, 一朵小红花,甚至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抚摸,都能让孩子们陶醉不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老师适时地将信息技术与读经课程加以整合,让教学手段更丰 富,以迎合孩子的口味。在讲解《弟子规》时,结合内容我用许多中华美德故事来感化他们,如《孔子拜师》,《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铁 棒磨成针》等等,我将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用flash动画播放出来,孩子们喜闻乐见,又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孩子们读经的兴趣渐渐变浓了,《弟子规》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

很 多同志认为,小学生“读经”只需“不求甚解”,会读会背了,长大了自然就领悟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背得快忘得也快。二年级背过的《三字经》,过了一个 暑假就基本还给老师和书本了!反思经典诵读教学,我认为仅仅围绕读下工夫似乎是不够的。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学生个体有很大差异。而且,很多孩 子求知欲很强,并不满足于仅仅会读会背。因此,除了“读”以外,我还尝试以下一些手段,让学生学得更好,印象更深刻。

(2)问。国学经典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肯定有不懂之处。我有意发动学生去问,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在校问老师,问同学;在家问父母,问家人;在社会,问他人,问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虚心请教,才会长见识。

(3)查。查阅资料也是学经典的重要方法。看教材,找注释;查字典、查词典;更快捷、更方便的莫过于通过电脑上网查阅了,“国学经典”的知识在网上也能“信手查来”。查阅同时做好查阅笔记。

(4)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也是结合教读,自读,研读,抄写,默写于一体的。我要求学生,学一段,抄一段,能力强的可以默写。工工整整,既练了字,又加深了印象。孩子们看着自己抄好的作品,一副爱不释手的表情。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学得实实在在,才会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知识与能力才会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会大举提升,受益终生。

二 、联系实际,引领生活,让“经典”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 国古代教育,都非常强调“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 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经典美文”融入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升华,在圣贤们的点 点滴滴影响下,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向善,从而真正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教师应当关注的。

篇8:经典美文诵读

那一世,你在这场缠绵的夜雨江南中为他悄悄的撑起那把泛青的油伞;我亦在烽台烛台望你千年之余,我曾听闻你为寻他走遍了千迢万里,踏过了雨雪绯林;而今离他只有那短短的一步之遥。

看见你为了他在雨中温柔静候,那眼角滑落下的液体伴随着倾赋予他的漫天思念;静静的洒满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而我就这样静静的站在你们身后,多余的像极了一幅煞乱风景的残墨;顷刻间充斥着幸福流淌过的每一条暖流。

但你是否曾知晓?那雨水从天而降肆无忌惮的在我的脸颊划落;泪水也参杂在雨水里紧附着思念随波逐流的晕开视线里残留下的最后一幅画面。

也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今生的我为了等候你那不轻易的回首;似乎比你等他的时间还要长。

听人说一个人的时候,温起壶中酒;独倚拜月楼,望着庭中盛放的满院流光;凄冷的冬风定会静静的摇落下一地的相思,只为承载起那些忧伤孤独的过往,在岁月的年轮中不停的刻圈成画;却始终画不到那个所谓的终点。

有你的曾经一直潜藏在故事里蔓延着最为凄美的片段,梦中的枯藤已千年不绿;被风吹干后的答案;夺走了彼此记忆中最为动人的拥抱。

那些禁锢在心底深处的怅然,冲淡了相聚时的喜悦与快乐;难以掩盖的忧伤中载满了无法清点不舍与难过。

人生短短十数载,梁月何时绕梦中?当彼此的相遇早已为离别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当插肩而过时也不会在为过客不留的画面挽留下最后一丝温存;回忆总是美的让人心碎,曾经的过往依旧使人这般沉吟至今。

或许那般留恋本不应该赖在记忆中,转进我心里霸占着每一寸缝隙。

冬日春雨几月寒,半阕红豆怎续情?望穿了奈何秋水,我们终究还是等不到那不期而遇的再见。

少了梦里梦外的花开,你说着曾经的相遇是如此的云淡风轻,我想着坐拥过着有你的岁月铅华;那时的我梦中藤萝不香醒,梦醒时节花落西厢。

敛一轮皓月星空,抒一卷痴情惘然。

怎奈文字铺垫的岁月里依旧美轮美奂,不禁让人再次心涌执念;荡漾起那假睡着的海誓山盟。

我曾想待你拂去我眉宇间的忧愁,我愿牵起你的手浪迹天涯。

最为灿烂的爱情,过界后也不过是烟花转瞬繁落一季。

真正的爱情必然是经得起流年锦瑟的厮守,相伴过帘卷云舒的夕霞;也会共赏着烟雨散尽后的那一池澄碧。

而此时的冬风枯叶镌落下一地的旧识;我假想着此刻正轻抚着你过肩的云松螺鬓,陪你在冬意的余寒中挑烛研墨执笔千笺。

在你离开的那些日子里,我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个等待春意复苏的枯藤;初心不变静待春意再临,我定会义无反顾的泛起那些早已枯尽的条条枝桠,缀满在这整个的望穿湖畔。

我想用尽此生珍藏着余留下的每一份思念,我会用尽所有的相思化作朝曦照射在你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相信执着不变的承诺,亦会换来再次的相遇。

举起杯中酒,泼尽研中墨;月光下丝竹悠扬,但却未能入梦。

树心的年轮刻落了多少岁月的年华,漫无边际的回忆里垂落下多少欢声的细语;吻过的红唇言诺过多少的至死不渝?当我再次怀揣着仅剩的勇气轻轻推开那扇记忆的门扉时,又有谁会安静的站在门外嘴边轻扬起肆意的笑窝?一那双动人的眼眸中溢满出难以掩藏的等候,我想那时我的身边定会悄然泛起爱情的轨迹;那些让我无法用文字去代替的情愫,悄悄的镌入菩提三分木,执笔千章万骨书。

【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相关文章:

1.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读后感

2.三字经诵读与解析

3.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方案

4.诵读经典美文广告词

5.经典美文诵读诗歌

6.经典美文诵读闭幕词

7.诵读经典美文班会

8.经典美文诵读观后感

9.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计划

10.经典美文诵读读后感800字

下载word文档
《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