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

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

2022-08-25 08:41: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盗墓的小女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

篇1: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

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必考的题型,也是很多同学失分较大的题型,文言文大多考的是课外文章,为大家分享了范阳祖逖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探究和练习】

一、阅读课文,用口语讲述祖逖的故事。

二、查字典,看注解,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 觉: )

2.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将: )

3. 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铠仗: )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 楫: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因: )

2.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 以为: )

3. 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

4. 遂屯淮阴(遂: )

四、把下列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 纠合骁健——

2. 望风响应——

3. 自相鱼肉——

4. 起冶铸兵——

五、背诵课文。

篇2:祖逖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文言的倒装句式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课前练习,文言文翻译教案。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翻译文本内的`倒装句并总结归纳其特点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的后面,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何不试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宾短语做“试”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构成的定语后置。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分析此句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构成的。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对于这类句子,有两种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例:宁信度,无自信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这类句子中,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读”为“不知”的前置宾语,“句读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三、翻译课内语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四、翻译课外语段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

(1)诚然,卿不朕欺。_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1)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_

篇3:祖逖列传文言文翻译

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探究和练习】

一、阅读课文,用口语讲述祖逖的故事。

二、查字典,看注解,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 觉: )

2.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 将: )

3. 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铠仗: )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 楫: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因: )

2.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 以为: )

3. 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

4. 遂屯淮阴(遂: )

篇4: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原文

祖逖,东晋人也,有大志,常欲光重中原。后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庭中。后渡江,募士铸兵,欲扫清中原。

篇5:祖逖翻译文言文读音

祖逖翻译文言文读音

《祖逖》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篇6:祖逖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祖逖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xx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xx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蹴琨觉 蹴:

(2) 睿素无北伐之志之:

(3) 自相鱼肉 鱼肉:

(4) 给千人廪 廪: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起冶铸兵翻译:

(2)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翻译:

12.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2分)

答:

答案

10.(1)踢(2)的(3)比喻残害杀害 (4)米仓,这里指军饷 (每小题1分,共4分)

11.(1)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2)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人。(每题2分,共4分。译错或漏译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 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扣一半分)

篇7: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

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的官员。

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此非恶声:古人认为半夜鸡鸣是不祥之兆,祖狄不这么认为。

部曲:部下,军队。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等组成。

骁健:骁勇,健壮的人。

绸缪(chóu móu):交情深切

司州:古州名。

蹴:用脚踢。成语有“一蹴而就”,此“蹴”引申为轻易的举动。

舞:舞剑习武。

觉:醒。

江:指长江。

睿:司马睿,即以后东晋的元帝,当时任左丞相。

以为军谘祭酒:让祖逖担任军事顾问长官。

纠合骁健:集合了一批骁勇雄健的士兵。

诚:假如,如果。

济:渡。

俱:一起。

将:带领。

素:向来,一向。[1]

给千人廪(lǐn):供给一千人的军粮。

铠仗:铠甲与兵器。

兵:兵器装备。

寝:睡觉。

起冶铸兵:兴建冶炼工厂铸造兵器。

光复:收回失去的领土。

有如大江:让大江来作证。古人常以“有如”发誓。

屯:驻扎。

篇8:《范阳祖逖,少有大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蹴琨觉

蹴:

(2) 睿素无北伐之志

之:

(3) 自相鱼肉

鱼肉:

(4) 给千人廪

廪: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起冶铸兵

翻译:

(2)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翻译:

12.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0.(1)踢 (2)的(3)比喻残害杀害 (4)米仓,这里指军饷 (每小题1分,共4分)

11.(1)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2)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人。(每题2分,共4分。译错或漏译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 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扣一半分)

篇9:初中语文文言文《祖逖》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祖逖》复习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课文注释: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字词详解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俱:一起。

(3)寝:睡。

(4)中夜:半夜。

(5)蹴(cù)琨(kūn)觉:踢醒刘琨。蹴,踢,蹬。觉,读jiào,睡醒。

(6)恶(è):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xiāo)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晋王朝。

(12)怨叛:怨恨反叛。

(13)宗室:皇帝的宗族。

(14)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15)戎(róng)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郡国: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向来。

(24)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江心。

(29)击楫:敲打船桨。

(30)济:渡。

(31)屯(tún)淮(huái)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进发。

(34)诚:假如,果真。

【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1.祖逖翻译文言文读音

2.文言文 翻译

3.文言文翻译

4.活版文言文翻译

5.语文文言文翻译

6.《三峡》文言文翻译

7.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8.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9.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10.拔苗助长文言文翻译

下载word文档
《范阳祖逖文言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