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
“白天蓝云小焖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 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
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
童年的故乡虽然遥远,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犹如一股股清泉,常从记忆的狭缝里涌现出来。
村东头的江汉大堤,弯弯曲曲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大堤的那片树林,收藏着儿时的欢乐。故乡低矮的房舍上空那淡淡袅袅的炊烟里有着我对家的向往。
记忆中的江汉大堤,是家的代名词,如同一个久远的梦,总是萦绕在心里。因为村子紧挨着江汉大堤,村子里的`人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翻越堤坡,或种地或取饮用水或上学。因此,故乡的堤坡,在我记忆深处埋藏了太多旧时光的酸甜苦辣的美好的回忆。
大堤旁的树林,便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春天,我们无忧无虑地在大堤上,树林里尽情嘻耍。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会结伴到堤坡上用扫帚去捕捉蝴蝶和蜻蜓,去树林里捉知了。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到了晚上更是我们玩得最开心的时光,我们会在堤坡上,树林里追逐着、奔跑着、欢呼着。或捉迷藏、或玩游戏,那时那刻,喊叫声,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记忆里,每次想起,儿时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像一串快乐的音符,经常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让我怀念、回味。
故乡的秋冬,虽是落叶纷飞,杂草桔萎,满目萧条的景象,但在这样凄凉的季节里,那河尾的田边,沟渠边,却到处绽放着鲜艳的野菊花。带着寒意的秋风吹来,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的野菊花便在秋风里摇曳着,点缀着沟渠田野,把我的故乡装扮得灿烂、亮丽。在那样的季节,我们女孩子们常结伴去沟渠边采回很多的野菊花,除了插在瓶子里外,剩余的野菊花由奶奶用笸箕晒干后给我做小枕头,长大后才知道菊花枕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多年来,那盛满儿时欢笑和温情的野菊花枕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村子里的西头是潜江八大景之一“蚌湖秋月”潭。故乡对此有着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在蚌湖河外滩有一条宽约3丈的水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据说在秋季,晴朗的晚上都可见潭中有一轮月亮。它不像空中高挂的明月那样轮廓分明,线条清晰,而是筛子大一团波光,似灯火灼烁,熠熠生辉。更深夜静,万籁俱寂,还有笙歌舞乐之声从潭中传出。后来,因为二条专门作恶的蛇精作崇,使江汉蚌湖河堤决口,七里长街的蚌湖镇拦腰冲断三里许,蚌湖秋月也因此从地表上抹去,令人不得复见。虽然只是一些美好的传说,但却让村子里的孩子们对秋月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于是,小伙伴们常相约一起去河外滩寻找秋月潭的足迹。而所看到的只是一片低洼的小河。
宁静而祥和的小村庄、清澈的小河、郁葱的大树、树东头的江汉大堤以及村西头的蚌湖秋月潭,留给我的不只是童年的欢乐,她更象一位知心的伙伴,为我涤去童年的稚气,迎来青春的成熟。这便是哺育我,滋润我成长的故乡。
多年过去了,尽管村子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儿时那纯朴的故乡却永远地定格在我心里,温暖着我。
篇2:童年的故乡美文
童年的故乡美文
当我们两鬓如霜回忆童年的时候,在记忆深处最清晰的,应该是故乡的模样,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源头。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关东平原松花江畔的一个古老的小镇一一伏龙泉,那是一片肥沃得流油的黑土地,是生我养我哺育我的地方。
那里一马平川,地处松辽八百里平原,连接关东有名的黄金玉米带,盛产玉米,大豆,高梁,水甜菜鲜。
那里交通方便,经济贸易较发达,辐射周边前郭和长岭两县及相邻三盛玉,永安,朝阳,巴吉垒等乡镇。
和现在比,那时的故乡还很落后,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坯和泥搭建的,鱼脊梁骨形的房顶都是用碱土抹的,若逢下大雨,很多地方就要漏水。为了防止漏雨,每年的雨季之前,都要用买来的碱土加上草沫和成泥,用长一点的铁锹,把泥扔到房顶抹一遍。窗户是用纸糊的用鸡毛翎蘸碗里的豆油往窗纸上抹,在油浸日晒的作用下,窗纸便绷的紧密起来,用来防风防雨防寒,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糊一遍。
户外门的窗上半部分也是用窗纸糊的,门没有合页,是在门邦的一侧上下突出两个圆柱为轴,起到合页的作用,方便开关门。
住人的房间也就是10多平方米的空间,靠着窗户这面搭建土坯火炕,炕沿用长方木做成,炕上铺着用高粱栉编织的席子,屋里的地面是土地,厨房里有一个用土坯搭建的灶台,放上一口6到12印的铁锅(锅的大小由家庭人口决定)用于全家人烧菜做饭。
做饭用的烧柴是茅草,玉米杆,玉米镶,高粱杆,葵花杆等,除了做饭,也用于冬季取暖。
厨房里放一口大缸装水,做为平时生活用水,洗菜做饭,洗衣洗脸等。水的来源是用扁担和水桶到附近的水井去取。
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个院子,大小不等,大的几十米,小的也有十几米,各家都以家庭的形式把小院围起来,有的用土加草和成泥扠成墙,有的用树枝栽成墙,大多数是高梁杆或葵花杆夾成帐子,防止散养的家禽进入。
春夏季开始,各家都在小院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茄子,西红柿,菠菜,生菜,小白菜,水萝卜。角瓜,黄瓜,豆角,土豆,还有上一年夏季栽的小葱,第二年吃的发芽葱等,品种很多,做菜现到地里摘,非常新鲜,小菜地里的鲜菜,足够一家人吃的。
每家都养些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狗免猪猫等,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养猫为了捉仓子里的老鼠,养猪为了吃肉,每年春季买猪仔,到春节前喂肥了杀掉,过节吃,叫杀年猪。
儿时玩的玩具也很多,多数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如:溜铁圈,扇啪叽,弹溜溜,踢键子,布口袋,噶拉哈,冬天在雪地上玩的爬犁,在冰上玩的冰猴,还有在地上画一个方框,在中间横竖各画三条线,在上面走五道;还有丢手帕,老鹰抓小鸡,藏猫猫,过家家,玩皮球,放风筝,玩弹弓等等项目繁多,丰富多彩。
那时吃的粮食统购统销,小学五年级供应的粮食是每月27。5斤,节约0。5斤,实际是27斤,8斤细粮,3斤大米,5斤面粉,余下的19斤是粗粮,可以购买玉米面,高梁米,玉米查子等;食用油有豆油,葵花油等,每月供应四两。男孩多的家庭供应这些粮食有些紧张,每个月吃饭就得计划好,不然到月底就有断顿的危机,女孩多的家庭就稍好些,因为相对男孩,女孩饭量要小些。
记得那时候街上买的食品有馒头,花卷,面条煎饼,筋饼,炉果,槽子糕,水果,糖,最诱人的当数巴家馆子的熏肉。那时酒类多是散装白酒,在酒桌上有一瓶瓶装白酒就算上讲究了。
那时候吃的蔬菜一般是自己家种一些,大部分是靠4个蔬菜生产队供应,基本上能滿足居民吃菜所需,印象较深的蔬菜有菠菜,水萝卜,小白菜,黄瓜,地瓜,土豆,西红柿,香瓜等等。
那时候我们穿的衣裤都是纯棉布的,男生穿的多是兰,绿,青色,女生穿的大都是花格的或者是蓝色带小白花的,再就是和男孩子一样穿绿青蓝。衣服大多都是自家手工缝制,也有少数使用缝纫机制作的。冬季穿的棉衣大都是妈妈缝制的,棉衣的棉花多数是旧套子,大多数孩子的棉衣是贴身穿的,棉裤是免腰的,用布条系在裤腰上,就是简单裤腰带。
那时候脚上穿的多是家里做的布鞋,布鞋养脚,出汗脚不臭,但布鞋不结实,怕水。
那时候头上戴的大多都是狗皮,羊皮,兔皮帽子,女生带围巾或脖套,棉袄后面带个帽子叫棉'猴。
那时小镇的道路是不个不规则的十字街,马路是沙土路,路的.两侧有露天排水沟,马路两侧有少量的杨树,北街西街相对长一些,住户也多一些,小镇在方圆百十华里内商业比较发达,供销社卖的日用品较齐全,能够满足人们所需,秋冬两季十字街南北两侧每天早晨都有几十或上百辆马车卖烧柴,车水马龙堵满南北街的道路,四个蔬菜生产队在十字街附近都设有卖菜的店,十字街西南角是居民商品粮供应店,镇卫生院在东街。客运站开通了长春,农安,前郭,长岭,乾安等地的长途客运专线。当时手工业较发达,有铁业社,木业社,服装店,薄铁,胶车,刻字社,钟表修理店,洒广,编织厂弹棉店等。学校有镇中心小学,有农安县成立的第二中学一一农安二中。那时的精神食粮主要渠道是农安县有线广播,每天早,午,晚三次定时定点进行广播,首先是从音乐开始,紧接着就说农安县有线广播站,517。25。580干赫,这几句话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终生难忘,然后就开始预报节目,每天早,午新闻,晚上的全国新闻联播,都是从县里有线广播里听到的,节目里还有时事报道,春播秋收,文艺,曲艺,天气预报,等等,内容丰富,它使我们能够了解到外面世界的信息,也把本地的经济发展同外界紧紧连在一起。
回首过去,看看现在,故乡己发生了巨变,街容街貌,衣食住行都很难寻觅旧时的模样,故乡,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镇。但是,无论故乡怎么变,童年里故乡的模样,始终在记忆里永存。亲爱的朋友,请恕我这样唠唠叨叨枯燥无味的叙述我童年的故乡,对于白发苍苍的我来说,童年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珍贵无比,我都不想或不敢忘记,都想写进回忆里,因为童年的故乡是我生命走过的印迹,是故乡母亲留下的胎记,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事一物,都将在我的生命里永存。
篇3: 童年往事情感美文
童年往事情感美文
今天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农历小年,在这里先祝各位朋友小年快乐,天天开心。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在写童年的事情,自己的内心便也有所触动。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在一年年变老,好像回忆也会渐渐地占据自己的内心。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还是童年的时光最值得回味,也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候。所以,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写一下自己的童年往事。
可以说,在童年的时光里,好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精彩。春天,山花烂漫,小草吐绿。这个时候,总会找机会跑到山上去感受一下浓浓的春意。而学校也一般会组织一些登山活动,搞个寻宝比赛,虽然只是一个铅笔或者橡皮的小礼物,但也让每个人都期盼不已。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美丽,就在于它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到处都充满了绿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美。到户外踏青赏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都会让人格外舒畅。而我自然也不会浪费这最好的时光,经常会到山间田野感受春的美丽。采野菜、摘山杏,经常会乐此不疲。
当然,最精彩、最快乐的季节还是属于夏天。一是夏季的雨水充沛,可以使我们这些爱玩水的小男孩可以尽情地享受在河套游泳的乐趣。记得小时候,自己还在老院里住,出门口就是一条河。经常在晚上会听到水声轰轰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又下大雨了,西边的大坝已经被冲开了。早晨起来出门一看,果然水都已经快到门口了。
而雨水带来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天然的游泳池,每天中午天气较热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娃子便会跑到河套中去洗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学会了狗刨,后来又学会了仰泳、自由泳。随着技术的提高,后来居然和许多小朋友到更大的水库里去玩。只可惜,自从上了初中以后,直到现在,几乎就再也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泳技,现在可能连狗刨都不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非常期待的事情就是在夏天可以吃水牛。入了伏后,赶上下雨天,就会出水牛,我经常会顶着一个塑料布,冒着雨赶到山上去捉水牛。这边下着雨,可以看到一个个水牛正从泥土里往外钻,把它们抓住放进瓶子,感觉真好。有的时候,遇到飞行的水牛,就在后面追赶,将它打落下来,同样乐趣无穷。当然,最后的战利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把它们的头和翅膀去掉,然后用盐水一泡,再用热锅一煎,味道太好了。
在暑假里,也是自己儿时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去山上放毛驴。早晨骑着毛驴到山上,把毛驴一撒,这些小朋友就开始去玩了。捉迷藏,打扑克,找鸟窝,做各种娱乐活动。到了太阳快到头顶的时候,也该回家吃饭了,赶上毛驴,下了山,骑着就回家了。下午,睡过午觉,又开始了与上午类似的经历。那时候,就像上学一样准时,如果没有什么特殊事情,都会去山上聚会。
而当时的环境也非常好,天热的时候,我们就会找个松树林去放毛驴。山泉哗哗,松涛阵阵。渴饮山泉水,饿了就摘些野果子吃,那种生活现在想来真的太过瘾了。而有时候,利用闲暇的时候,还会去采摘蘑菇,回家的时候也收获不少呢。
秋天,硕果累累,春种秋收,到了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古语说得好:三春难得一秋忙。由于,家中的劳动力就是妈妈及几个姐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所以虽然自己年龄不大,但也早早地就加入了进来。虽然有时候也累得够呛,但看到一家人收获满满,那种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的感觉也让自己深深地记在心中。
而且,对于一家人来说,辛苦劳作了一年,这个时候才是收获的时候,所以虽然每个人都很累,但却也用欢笑来庆贺一年的好收成。毕竟,有了好收成,才会用粮食去换取一些需要的日用品,让紧巴的日子可以宽松一些。
冬天,同样是一个让自己深记于心的季节。除了下大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外,自己差不多整个寒假都会在门前的冰面上度过。因为性格内向,也不愿意去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所以就利用现成的资源,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因为买不起冰尕,看着样子就自己找块杨树棍自己用小刀削,削圆了然后在头上用个小珠子一放,居然也玩得滴滴转。
后来,看别人家开始玩冰车,自己就照着样子动手做,居然也能做得像模像样的。现在想来,也真的很佩服那时候的精神与能力。往往在冬天的假日里,不用到别处去找我,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和一个比我年龄还小的孩子在冰面上尽情玩耍。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话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感觉那时的童年时光太美好了。无论寒假还是暑假,好像就没有为作业发过愁,在自己的印象中,好像父母就没怎么管过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业少,很快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尽情地玩耍,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假期。而看看现在的孩子,有的三四岁就被送进了幼儿园,整天就知道与知识打交道。上学要学习,放假要补习,还要被家长送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好像他们的每一天都并不真正地属于他们,而他们的玩乐时间也可以说少之又少。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童年时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绝对富有。
有时候自己就在想,我们虽然已经成家生子,孩子都马上要告别童年,走上青春期,但我们却对童年的生活记忆犹新。而他们呢?他们的童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还会有这么深刻的童年记忆吗?
所以,正是有感于此,我想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作业的量继续减少,让孩子保持更多一点的玩乐时间。毕竟玩乐的时光过了,即使你给他再多的时间让他去玩,可能他也没有那种心情了。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呢?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走得太超前了,被太过于功利的思想所累,总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呢?我们花大气力培养的孩子,却是身心并不健全的速成品。他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缺少生活的磨炼,是只知学习的书呆子,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
篇4: 故乡的雨情感美文
故乡的雨情感美文
我的故乡在西部的一个小乡村,紫外线强烈,家乡的人皮肤晒得黝黑,少雨。
读高中以前我算是半走读生,吃饭要回家,小学四年级之后开始有晚自习,晚上就被要求住在学生宿舍,离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都要步行。遇见大雨,小伙伴都不愿回家,而我要是某一天因事不能回家吃饭,总觉得那一天听老师讲课都会心不在焉,难过至极。可是大多数时候,都是三五个人结伴而行,一路上欢声笑语,乐趣多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放学后买一根一毛钱的冰棒或者拿着一毛钱一根的辣条,听村里某个年长一些的伙伴讲着天马行空故事,或者追追打打,从不觉得路途遥远。以至于对于我的童年生活,最多的记忆是在我的家到我的学校这一段并不算很长的路上。
在我的记忆力里,故乡的雨还是很多,我小一点的时候,某个清晨起床,屋外面大雾弥漫,下着绵绵密密的小雨,这样的.天气总是让人容易判断失误,醒来以为还早,一路上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去上学的人呢,怀着争当第一不愿喊小伙伴的小心思来到学校,才发现早已经开始上课,而自己却已经是最后一个到的人了。现在回想,总是觉得好笑。而这种小雨的天气,大家自然都是要回家的,雨天也有雨天的乐趣。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长着长长的翅膀,长得肥白的飞虫,在特定的季节,晚上下过雨后,第二天路上就会有很多这样的小虫子,翅膀一捏就掉,一路捉着回去,乐此不疲。这样的故事,总是说不完的。
长大后我在离家遥远的城市,工作以后一年就在在国庆和春节的时候能回家两次。每次回家所有人都是热情相迎,可是却总会有物是人非的感觉,走在街上融入不进去的肤色,昔日的伙伴大多已经结婚,嘴里都是养家养孩子的事,再也不像小时候可以天马行空,听着他们说家长里短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孤独感。
现在对于故乡的雨,听到的多是母亲的唠叨,播种的季节雨水太少,种子没有发芽,等下雨了还得要重新播种一次。每每听到这些,心里就会莫名的惆怅起来,似乎在我们都回不去的那个小时候,家乡雨水充足,大家都没有烦恼。
篇5: 故乡的秋情感美文
故乡的秋情感美文
故乡地属黄土高原,山山洼洼,沟沟壑壑,渠渠道道的,整体而言是贫瘠了些,人居却是很相宜的,这里四季格外分明,且各具特色,尤其是这秋天,再利落,纯粹不过了。
秋天,村里人忙,一大早起来便生火起灶,赶时间上地里收秋。
天刚亮,太阳还未出来,远近的山壑树木看起来青愣愣的,蒿草们带着稍许瑟瑟,但不萎缩,就是高高在上的天空也时灰哑哑的;这个时候,孩子们自是不愿早起,就是清醒了,也露着个脑袋,眨巴着眼睛,赖在被窝里;大人们是赖不得的,早早地就忙乎了,一边收拾家里,一边折腾前一天接回来的作物。
院子里都是收获,屋檐下,窗台前,边边畔畔,堆得・垛的・倚的・靠的・铺的・躺的・挂的・架的都是农作物的身影,它们各自散发的味道搅和在一块,闻起来,浑然如经常照面的老朋友打招呼似的,不浓不淡,倾身倾心。
太阳一上来,天晴亮了,山润堂了,树木花草渐渐焕发出光彩了,院子里的农作物经她这么一照,哔哔啵啵的响起来了,家禽牲畜出来走动了;大红公鸡若明星大腕般,昂着头,迈着步子,显摆过来,显摆过去,不时地还伸直脖子鸣上几声;大黄牛晃着稳妥妥的身子,脖子上的铃铛随着“叮当・叮当”地响起;白润润的小羊羔不知从哪偷偷钻出来的,奔到暖烘烘的阳面撒欢;狗狗也展展腰,抖抖身子,爬出了窝,乞摇着尾巴,东瞅瞅,西瞅瞅,要知道,这会饭可是快要熟了。
饭一熟,守在锅旁的小娃娃们火烧火燎地就掀起了锅盖,上腾的蒸汽直窜屋顶,刹那接,香溢满屋,小娃娃的手可欢了,弹簧似的,向锅里一探一抽,逮着枣啊,红薯啊走开了,一边走一边倒着手,太烫了,嘴还没闲着,轻轻地叨着还哈着热气;这阵子,大人们也消停地与照面的人们唠嗑,要么隔着老远就相互吆喝着谈天说地。
饭罢,山山水水,树木花草,蓝天白云已是明明净净,水洗了一样,人看起来也格外的真,彼此就是隔上三四里远,好像你使得自己的眼睛稍微再努努力,就能看清对头的'面容。
秋收中最劳累的莫过于打枣,枣林多布于山头和岭上,路自然不怎么顺当,打起来就费劲些,不过打枣很红火。
大人们上了地,先爬上高大粗轧的枣树,或摇或擞或拿杆子敲打,红通通的枣就扑通通地掉下来了,还连累了不少叶子,孩子们一定是不会捡枣的,好动的他们耐不得这琐碎,于是净拣好欺负的小枣树像模像样的又是擞又是敲打,糟践了不少红枣,也不理大人们的好言相劝。
枣满地都是,吃起来就顺手多了,饱而绵的・硬而脆的・会通通的各是各的味,百吃不厌;记得大人们说:这枣虽好吃又营养,却不宜多吃,吃过了坏肚子,屁放得又臭又响。这种事在从小就和它打交道的孩子们身上未曾发生过,大概自小就和这枣相惯熟,融洽了吧!
要是碰到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帮忙的情况,地里就完全喧腾了,特别是孩子们,一旦凑到一块,完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区区欺负小枣树根本拴不住天马行空的他们;又是打洞掏地鼠,又是逮野鸡,一会又说看见兔子了,还怂恿狗狗抓兔子;不过他们的大乐趣还得数自己的小创意,比如?枣;在一斜坡上抠出条壕,把壕削的平平整整,在壕上架一铁网,网上铺几层绿草,枣放在草的上面,末了在枣上盖几层绿草,然后在壕里烧火?,等到上层草变为墨绿色就差不多了,?出来的枣还挺好吃,铺不同的草?出来的味也不一样。大人们聚到一块的乐趣是话题多,怪事・糗事・新鲜事层出不穷,偶尔豪气上涌的时候,他们会唱上一段,或嚎上两嗓子,声音经重山一挡,荡漾着荡漾着,散入空茫。
日薄西山的时候,人们仍不知归家,白天这收获的大好时光是宝贵的,他们不舍浪费,非得等到太阳的光华完全湮没于重山,才欣欣然收拾一天的成果,匆匆踏上归途。
回到家,大人们是又累又卷,把自己扔到沙发或椅子上,着实不想再动弹了,小孩子们的精力却仍旺盛的无与伦比,依旧活跃在瞎鼓捣的阵线上,最常见的是打火把烧东西吃。
他们把农作物的壳・织・穗等茸柴火攒起来,堆成堆,拿些干的玉米苞(或纸张)嵌进底部助燃,这些柴火大多潮湿,故点燃玉米包(或纸张)后,孩子们又是吹又是扇的,鼓起来的烟呛得他们又是流泪又是咳嗽的,还好这火堆一旦炜着了,炜的很顺利,很久,等到尽是灰烬的时候就可以烧东西吃了,红枣・花生埋进去,不出几分钟就得扒出来,时间长了就化没了,红薯・土豆得要一两个小时,猴急的孩子要是等不急了,刨出来瞧瞧,再埋进去,就更费时间了,往往饭前埋进去,快睡觉的时候才熟了。
秋后的农家饭最滋润了,晚饭更是吃的肚子圆辘辘的,然后舒舒坦坦地往沙发上一仰,或往床上一躺,浑身上下无不服服贴贴的,小孩子们最是抵挡不住这舒坦的侵袭了,盯着动画片,晕糊糊地就睡着了,很少有等到土豆和红薯烧熟的时候。
【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相关文章:
3.故乡情感散文
4.童年——故乡作文
5.怀念故乡情感散文
6.镜花水月情感美文
8.今生缘情感美文
9.曾经情感美文
10.年少情感美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