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

2022-08-16 08:37: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柠檬酸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欢迎阅读与借鉴!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

篇1:立夏节气特点介绍

起居养生

宜早睡早起,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坚持睡午觉,立夏后因晚睡早起,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立夏后中午气候炎热时,人体血管扩张,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且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因此立夏后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可以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饮食养生

常食葱姜以养阳。“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性温,属于阳性药。立夏吃姜有助人体阳气生发,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姜可解表祛寒、化痰止咳、健脾暖胃。现代研究表明,生姜不仅含有姜醇、姜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含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物质,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立夏后吃姜可缓解酷暑带来的疲乏力、厌食失眠等症状,同时,适量吃姜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葱的药用价值和生姜类似。因其含有挥发性葱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时,能轻微刺激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另外,晚饭时可经常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养护脾胃。还可适量进食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以补充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适当搭配粗粮以均衡营养、促进消化。

运动养生

多做慢节奏的有氧运动。立夏以后,人们应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如果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

情志养生

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做到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立夏节气的由来典故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根据民俗专家们的说法,立夏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同时专家们指出古代很多节日和其习俗都是来源于祭礼,当然“立夏”也不例外,根据一些资料显示,“立夏”出现最早也是源自于古代的祭礼,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对神明的祭祀不再是每日在固定的时刻进行,而是将祭祀的时间变为季节变换的时候,譬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篇2: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

立夏节气的特点

整体来说它代表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此节气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上下。另外季风气候是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风俗有哪些

1.尝鲜:到了节日当天,人们比较流行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2.做夏:在福建闽东地区,会有吃锅边糊的习俗。即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3.吃面:北方地区则普遍吃面食,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种类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4.喝七家茶:夏天酷暑炎热,宜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到了这个节气,有的会去各家讨一些茶叶,泡了一起分享,很有过节氛围。

立夏养生小知识

1、立夏养生要饮食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会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饮食塬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鸡肉、豆制品、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荷叶、莲子、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2、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塬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3、立夏养生要精神养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4、立夏养生要食补凉血

立夏之后血热会给人带来很多不适,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顿饭不要过饱,给胃留下足够的蠕动空间。还人以轻松自然。今年的夏季注意凉血补气和早睡早起,是人储存阳气力求身体大获丰收的一个季节。

5、立夏养生要谨防外感

立夏养生要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因为各种塬则受凉,其中多喝水无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此外立夏之后天气急剧上升,也勿因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否则极易招来热感冒。

夏天,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此时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期。酷热天气,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如果不慎受凉,机体的调节机制会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郁于人体,就出现了热感冒。热感冒的病程大约有3—7天,刚开始常表现为鼻咽部的不适,如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等,同时伴随头沉、乏力,随病程进展,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不过,夏季感冒如果没有引起并发症,或长时间连续高热,患者无需急着服药,可以用非药物手段降温,如卧床将湿毛巾搭在额头上、擦酒精、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或者复合B族维生素等。健康成人遇上热感冒,采用物理降温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1周左右就能痊愈。患病后如果发烧,大量喝水有助煺烧,这是因为发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液,一定要及时补水。

6、立夏养生要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是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是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立夏过后,不仅天气转暖温度升高,而且雨水增多。人们容易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饮食塬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

篇3: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立夏的由来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就是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同夏至一样,在二十四节气中,不光都是反映季节的节气,而且都是反映进入夏季的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到达运行轨道45°时,便是立夏节气。立夏节气从5月5日或6日开始到5月21日或22日结束,太阳直射点从北纬16°19'到20°16',日照时间明显加长,气温明显升高,人们感受到初夏的味道和风景。

立夏节气的特点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立夏节气的习俗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2、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3、挂蛋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4、吃立夏蛋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5、斗蛋

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6、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讨个好彩头。

7、吃立夏饭

旧时立夏节,宁波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饭”,称之为立夏饭。现在宁波城乡部分家庭依旧保留这种古风,只是立夏饭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种食物:蚕豆、大豆、竹笋、芥菜,外加酱肉或咸肉,叫五样米饭。

篇4: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立夏节气的特点

物候特点:会先可听到蝼蛄和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一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尤其江南地区,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的节气气温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篇5:2022立夏节气特点及风俗

立夏的特点

立夏时节最显着就是气候的变化。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开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比如:立夏后早稻进入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南方时间比北方要早一些)。当然立夏后雨水的多少与收成有很大关系,所以有言:“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就是“秧苗增高,快速生长”之季。务农的朋友们要把握好立夏这个时节。

立夏风俗活动

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尝新活动

在民间,还有“立夏尝新”的风俗活动。例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江浙一带,许多人都要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乌米饭,也就是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吃鸡肠面

在永定太平里,每逢立夏,家家都有吃鸡肠面的习惯,每人都要亲手揉制鸡肠面。这时,老人会念叨说:“长长鸡肠面,人人都要食;立夏吃了面,人人脚骨健。”家长们希望家人吃了鸡肠面,都会变得精力旺盛,身强体壮,无病消灾,干活起劲,寿命变长等。

立夏饮茶

在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从科学的角度看,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立夏起居注意事项

立夏对于生活有诸多影响。虽说夏季到来了,温度明显升高,但日夜温差仍然比较大,早晚要注意适当添衣。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明显,此时睡眠可以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如果有条件争取睡“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立夏后,人容易出汗,运动后要注意饮温水补充体液,忌食冷饮。立夏时节,运动要舒缓平和,避免剧烈运动。适宜夏季的运动如:快步走、游泳、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篇6:2022立夏节气介绍及特点

立夏节气介绍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特点

节气气温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的民间风俗

迎夏:古人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尝新: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更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斗蛋:立夏到来,天气渐热,很多人精神疲倦,没有食欲。立夏吃鸡蛋,人就会有精神,而“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则说孩子们的胸前挂上清水煮熟的鸡蛋,以蛋头蛋尾相对碰的形式进行斗蛋比赛。

秤人:“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秤人”也就是秤体重,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承购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做到凳子上面秤人。立夏秤人主要流行在南方,立夏当日,家家在房间横梁上置一大秤,大人手拉秤钩,悬足称重,小孩放入器物内称重。看秤人大声报数,说一些吉祥平安的话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保佑夏季免于疾病。

做夏:在福州每逢立夏有煮鼎边做夏的习俗。煮鼎边就是现成福州着名小吃鼎边糊。其做法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入各种佐料而成。现在的鼎边糊对于在外的福州人来说,已经代表了家乡的味道。

篇7:立夏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阶段,这时候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气温升高,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为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整体来说它代表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此节气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上下。另外季风气候是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相关文章:

1.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2.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简介

3.立夏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4.立夏节气祝福语

5.立夏节气的谚语

6.立夏节气说说文案

7.立夏节气活动策划

8.立夏节气祝福句子

9.立夏节气是哪天

10.立夏节气经典句子

下载word文档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_二十四节气立夏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