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乐府

乐府

2022-08-07 08:15: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彩虹小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乐府,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乐府,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乐府

篇1:乐府诗歌有哪些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仃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直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储中趋。

生中数千人,皆方夫婿殊。

篇2:乐府诗歌有哪些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内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梁,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何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篇3:乐府诗歌有哪些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风。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闲主人,览取为吾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此。

篇4:乐府诗歌有哪些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篇5:乐府悲歌行

李白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

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悲歌行翻译:

悲来了,悲来了!主人有酒先不要斟,听我唱一曲《悲来吟》。悲来了不悲也不笑,天下有谁知我的心?您有数斗酒,我有一张三尺琴。弹琴饮酒的乐处两相得到,一杯酒下肚不亚于得到千两金。悲来了,悲来了!天年虽然长,地年虽然久,金玉满堂人也不可能长守。纵然富贵百年又怎样,一生一死人人都会有。免不了月下孤猿坐坟啼,如此说还应再尽一杯酒。悲来了,悲来了!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国运将衰,贤臣微子离开朝廷便出走,贤臣箕子佯装疯颠为人奴。汉帝不封功臣李广为侯,楚王放逐了忠臣屈大夫。悲来了,悲来了!秦相李斯如果早追悔,就该把虚名抛向身外处。范蠡何曾爱恋游五湖,那是他功成名遂后保身的路。古人说,学剑是为一人用,念书只需认姓名。战国时的惠施不肯接受魏王所让的万乘之国,汉朝的卜式也未必读完过一本经书。还是要趁年轻时争取闹个一方之长的官当当,莫要做一辈子的白头书生啊。

悲歌行字词解释:

⑴悲歌行: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⑵三尺琴:《博雅・释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

⑶千钧金:《诗文・金部》:“钧,三十斤也。”

⑷天虽长,地虽久:《老子》上篇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⑸“金玉”句:《老子》上篇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⑹“凤凰”句:《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易经・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⑺“微子”句:微子,商纣王庶兄。箕子,商纣王诸父。当时的贤臣。《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保谋,遂去。……箕子乃佯狂为奴。”《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奴。”

⑻李将军:指李广。李广抗匈奴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其下属多封侯,而李广终生不得爵位。汉文帝叹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世,万户侯岂足道哉!”事见《史记》、《汉书》本传。

⑼屈大夫:指屈原。屈原为春秋时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爱国直谏,遭谗被逐,投汨罗江而死。详见《史记・屈原列传》。

⑽“秦家”句:李斯,楚上蔡人。战国末入秦为客卿,为秦王灭六国献策。秦始皇任为廷尉。始皇死,与赵高合谋逼死太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忌,“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

⑾范子:即范蠡,春秋楚宛人,仕越为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以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辞勾践,曰:“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见《吴越春秋》卷六《勾践伐吴外传》。

⑿“剑是”二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⒀惠施:《吕氏春秋・审应览・淫辞》:“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清曰:‘寡人莫有之国于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

⒁卜式:汉河阳人,以牧羊致富,不习文章。武帝与匈奴作战,卜式屡以私财捐助朝廷,武帝任为中郎,后为御史大夫,终太子太傅。详见《汉书・卜式传》。

⒂方伯:《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汉书・何武传》:“武曰:剌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卅表率也。”后泛指地方长官。谩,徒也,空也。

悲歌行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李白在当时或许尚在病中,但离去世也不会太远了。

悲歌行简要分析:

此诗以四个”悲来乎,悲来乎“为标志可分四段。第一段开头作者直抒胸臆,接着在宴会上唱出了心中的孤独与寂寞,随之情感的格调有抑变扬,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之中;第二段表达作者对富贵和生死的看法,第三段用孔子、微子、李广、屈原等典故,为古人也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最后一段继续用典,可以看作是李白一生中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生动阐释。

悲歌行赏析:

此诗的开头便是“悲来乎,悲来乎”,直抒胸臆,这也是李白诗歌惯常的抒情艺术手法,如同《将进酒》开篇便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营造了时光奔腾,人生易老的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悟,也正如李白所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在这场酒宴上,李白一开始就高叹“悲愁来了,悲愁来了”,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天真、率直的一面。钱钟书曾说“唐诗多以风情神韵擅长”,而“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诗歌和绝句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缪钺也说“唐诗之美在情辞”,唐诗以情胜。而李白诗中更是体现着一种放言无惮的天真和率性,很多诗句都是脱口而出,直言袒露,较少思虑避讳伪饰。

酒宴之上,“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一曲《悲来吟》,唱出了李白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寂寞,“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或许真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这位声振寰宇,名播华夏的歌者,此时此刻,寂寞的心境又有谁人能懂,此时的李白已经是不如了人生的晚年,曾经的理想抱负,曾经的万丈豪情,或许已经和那曾经的大唐盛世一起埋葬在那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中,站在盛唐诗歌的顶峰,一身仙风道骨,潇洒不羁,也就注定了他“高处不胜寒”,龙擦拭土、御手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那曾经的一抹大唐风流也早已消散在落寞的心底。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盛唐气象已衰。

但随之情感的格调有抑变扬,“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宴会氛围又重新转入热烈之中,这和《将进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情感格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情感的瞬间转变在李白的诗歌中也颇为常见,“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这便是李白性格的纯真,感情汪洋恣肆,随性而发,不为物惑,也正如葛晓音在《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中所说“唐人不像汉人那样拘于经学,也不想宋人那样精于思虑,唐代的时代性情是情感超过思理,在诗歌创作上也是如此”。同时在这里也看得出,“酒”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意义,他即使李白诗歌中精神寄托的一种意象,也是他挥洒万丈豪情的工具。李白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征就是豪放洒脱,而酒便是这种性格不可缺少的陪衬品,使他冲破了清规戒律,任意挥洒,从而形成了酣畅恣肆,奔腾雄奇的艺术个性。“李白的诗歌个性主要凭借于他始终常见的日月风云、黄河沧海等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但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酒和月,成为他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塑造了他‘诗仙’与‘狂客’形象”(林庚《唐诗综论》)。“酒”也是李白厌倦世俗后遁世的一种工具,因为他本生的儒道互补思想,也就决定了他在追求现实世界中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后,转向游山问道,寄情山水。

第二段同样是以“悲来乎,

篇6:乐府诗词鉴赏

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间。

赏析:

全诗有如一轴碧绿曼妙的画面,却时而有采莲女温润欢乐的歌声送进你的心间,宁静而又生动!心情随着采莲女欢乐的步调刹那间变得轻松起来,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一望无际的翡翠般的莲叶,莲叶下无拘无束嬉戏的小鱼儿,让你觉得所有世事浮云,功名利禄早已模糊了,伴你的只是那夏日清新的空气和安宁恬静的淡泊情怀

乐府民歌――《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内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梁,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何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赏析:

又是一番战争之后萧条的景象。城南城北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血腥之气。死尸横七竖八凌乱地倒在地上,鸦群飞过,哀鸣深深;风悍的军士已在战场中如秋花般凋谢,只剩下那迷途的老马要暗叹息。而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谁造成的,贪婪的人啊,我们不你建筑了豪华的宫殿,提供了华美的宴席你却为什么只想让我们你争我伐,命丧黄泉呢?

乐府民歌――《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仃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直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HH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储中趋。

生中数千人,皆方夫婿殊。

赏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超凡脱俗之美,罗敷自能完美地通过自己容颜及言行表现出来,试问使君在如此强大的攻势面前如何抵挡??他的示爱,正是理所当然。直言拒绝不失为一种坦率与泼辣,却也正表现了她恃美张狂的心情。太守的恃权强邀,罗敷的美好憧憬,都是正围绕着“地位”二字展开,也反映了当时人民朴素的追求意识。

乐府民歌――《燕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风。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闲主人,览取为吾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此。

赏析:

一曲漂流在外的游子悲伤的心绪,让人感受到一种子选手浓郁的悲谅境味,劳燕纷飞、亲人离散,甚至是经年不能相见,为了生存,又不得不远走他乡,而在他的一景一事都必须牵动着凄楚的愁肠。主人的善良却又遭到其夫的冷眼相对,漂流在外的凄楚只有自己能够品味得出,该回家顾,可又怎么能够回家呢?家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艰,珍重且珍重。

《乐府民歌》之一《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荡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赏析:

诗中女子以诸般永不可能的现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风云亦为之变色。

《乐府民歌》之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体会曾经灿烂辉煌,但却总也掩饰不住他们的脆弱与落寞,时光易老,韶华难再。时间是永恒的,可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才是完整的精彩的。

篇7:乐府诗歌讲解

乐府诗歌讲解

入汉以来,先秦的雅乐日趋没落,从民间或西域传来的俗乐成为新兴事物,西汉时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用来管理那些新兴的俗乐,乐府诗就是乐府机关采撷、演唱的这些新兴俗乐的歌辞。

汉代的乐府诗合乐可歌,魏晋以后,许多文人曾大力的摹仿过古乐府,他们沿用古乐府的旧题而写新诗,这些作品已同一般的古诗没有什么差别。有的作品连古题一起抛开,着重的是古乐府的风格和意态,习惯上,上述作品也称作乐府诗。(乐府的这个称谓,后来也用过指称按谱歌唱的宋元词曲,不过性质实异,同这里所说的乐府不是一个概念。)

总之,古代的乐府诗既有合乐可歌的,也有仅以书面形式出现的,在古曲早以散失的今天,却都是以书面文学的形态出现。

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曾把乐府诗分为12类:

1、郊庙歌辞:祭祀用的歌辞。

2、燕射歌辞:朝廷享宴用的歌辞。

3、鼓吹曲辞:军乐的`歌辞。

4、横吹曲辞:同样是军乐的歌辞。

5、相和歌辞:原是汉代的“街陌谣讴”,后来为乐府所采撷,是汉乐府的精华,魏晋文人的乐府诗一般都用此类题目。

6、清商曲辞: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清商新声歌辞。

7、舞曲歌辞:分雅舞和杂舞两类。

8、琴曲歌辞:配合琴曲的歌辞。

9、杂曲歌辞:上述诸曲以外的,或为被乐府所采撷,也有后世不详其声调,无法明确

归属,还有不少是民间歌辞。

10、近代曲辞:隋唐时代的杂曲歌辞。

11、杂歌谣辞:历代的歌谣、谚语等。此类实际不属于乐府诗,但乐府本出于歌谣,可以相互引证,所以一并收录。

12、新乐府辞:唐代诗人的新题乐府诗。

汉魏及六朝乐府诗最有价值的部分,绝大多数集中在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和横吹曲辞四类里,它们包括了大量所被称道的乐府民歌,是乐府文学中的珍宝。

两汉是乐府诗兴旺的时代,由于年代较远,许多作品都已散失,现存的汉乐府诗主要有《安世房中歌》17章,《郊祀歌》19章,《铙歌》18曲和40多首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都是汉的郊庙乐,而《铙歌》本是军乐。

其中除了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加上《铙歌》里的《有所思》《上邪》《战城南》等作品采集于民间,其他的大部分都远离现实,缺少社会内容,文字也难以索解。

篇8:《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的简介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汉族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汉族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汉族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作者简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诗词分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优缺点

贡献

《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汉族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後人的拟作列于後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

《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汉族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

缺点

《乐府诗集》也存在较多的缺点。现列举几个: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就曾指出本书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不大恰当。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辞中的《水调歌》﹐编者认为是隋炀帝游江都时制﹐而书中所录“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实这些曲辞﹐恐怕是杂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显然是杜甫的诗。

关于此书的分类﹐近代学者也曾有过争论﹐如书中的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界线﹐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清商”乃汉魏时的“清商三调”﹐郭茂倩把“吴声歌”﹑“西曲歌”称为“清商曲辞”﹐而把汉魏的“清商三调”归入“相和歌辞”是承袭了南宋郑樵《通志》之误。黄节不同意梁说﹐他认为汉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晋“清商三调”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晋“清商曲”的曲调亦已不传﹐所以郑樵所列“清商”﹐只录晋以后的南方民歌【《〈宋书·乐志〉相和与清商三调歌诗为郑樵〈通志·乐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调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论清商曲书》】。

【乐府】相关文章:

1.乐府诗歌

2.乐府诗歌讲解

3.江南乐府民歌

4.乐府体,乐府体曹邺,乐府体的意思,乐府体赏析

5.平陵东,平陵东两汉乐府,平陵东的意思,平陵东赏析

6.唐乐府?祝河水,唐乐府?祝河水刘驾,唐乐府?祝河水的意思,唐乐府?祝河水

7.蓦山溪 中州乐府,蓦山溪 中州乐府张中孚,蓦山溪 中州乐府的意思,蓦山溪

8.唐乐府?吊西人,唐乐府?吊西人刘驾,唐乐府?吊西人的意思,唐乐府?吊西人

9.唐乐府?边军过,唐乐府?边军过刘驾,唐乐府?边军过的意思,唐乐府?边军过

10.乐府杂词,乐府杂词刘言史,乐府杂词的意思,乐府杂词赏析

下载word文档
《乐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