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

2022-06-15 08:09: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炽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

篇1: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近来已成为译学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社会文化因素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二者间的差异.

作 者:宋莹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元系统   后殖民   翻译   差异  

篇2: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多元系统理论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的一种理论,但其在中国的接受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本文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用丰富的例证证明了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

作 者:谢天振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科学院,上海,83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4)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研究  

篇3: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作 者:吕郑芳 L(U) Zheng-fang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xx 30(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翻译 认知语境

篇4: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和翻译学研究的对象.而且证伪了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关联理论也有利于译者准确理解并传达原交际者的意图.照顾译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

作 者:刘佳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明示一推理模式 最佳关联 翻译

篇5: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简介

1.严复的信达雅

“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翻译要求和原则,“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

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篇6:诗歌翻译理论

诗歌翻译理论精选

诗人和本民族的语言结合得最紧密,诗人帮助本民族完善它的语言,使之更准确,更淳美。诗人比小说家对本民族语言建设的贡献更大一些,但诗人却不能使自己像小说家一样流通出去,因为诗歌属于感觉和情绪,对语言的依赖感极强,语言在转述的过程中,必然丧失掉它的部分微妙和韵味,而这些却关系着诗歌是否成立的根本。艾略特既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素质的文学批评家,他在《诗的社会性》一文中写道:“诗不同于其他艺术,它对于和诗人同族以及使用相同语言的人们具有一种价值,而对其他种族的人们则没有这一价值。”艾略特在表述上也许有些极端,但却道出了诗歌的实质。艾略特还举例说明道:“散文作品也确实具有只存在于原先语言中而一经翻译便会失去的意义;但我们都感觉得到,读一部翻译小说要比读一首译诗损失小得多;而读翻译过来的某种科学著作,也许实际上就没有损失。”艾略特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对于叙事性和那些具有扎实内容的文体,是可以转述而不至于损害原意的,但诗歌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属于民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拒绝翻译。

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因为诗歌对翻译的拒绝性而冷落了诗人。翻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纪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瑞典文学院把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为什么在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身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判断力如此坚决?

让我们看一看颁奖词中的一段:“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是完美的言语客体,是精雕细刻的思想形象。”我们注意到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思想形象”。“思想形象”是希姆博尔斯卡作为诗人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肯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看重希姆博尔斯卡,因为她是一个思想和诗意二者结合得非常好的诗人。在《任何情况》一诗中,希姆博尔斯卡写道:“你得救因为你是第一个,/你得救因为你是最后一个,/因为你是独自一人,/因为那里有许多人,/因为向左,因为向右,/下雨,因为有阴影,/因为天气好,阳光普照。……”她把一个人在困境中得救,归功于偶然的力量和细节的存在,最初和最后,独自和许多,一左一右,一阴一阳——— 相反的描述,既体现出思想的深邃,又形成了诗意的.张力。

我们不知道,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在转换成汉语的时候,它的原始诗意丢失了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诗歌的基本内容得以保留了下来。她的诗中形象与思想两个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效果,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思维的快意。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在翻译过程中,它的诗意没有消减多少,这和单纯“着迷于词汇”的语言天才狄兰·托马斯的处境是不同的,各种翻译版本把托马斯弄成截然迥异的形状,这一方面让我们间接体验了托马斯混合着冲天酒气的才思,一方面却相隔着一层模糊的窗纸,无法抵达它的核心。

诗歌史上有一类好诗,正如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一样,它们善于通过建构一个完整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者说,自觉用形象来进行思想。史蒂文斯在《宣言的隐喻》中写道:“二十个人走过桥梁,/进入村庄。/那是二十个人走过二十座桥梁,/进入二十个村庄……”前面陈述的是一个基本事实,后面重申的是走过桥梁,进入村庄——— 这一连续动作,针对“二十个人”中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诗人强调的是,在日常的行为中,包含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观念,通过诗歌的形式转述出来。弗罗斯特的代表作《林中路》经常被作家诗人引述,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生命伦理,通过描绘林中两条分岔的小路给人们带来的困顿,预示了人生经常面临的两难抉择和未来呈现的两种可能。因此,上述获得广泛性传播的诗歌,因其思想和诗意的未被损坏而多了一份幸运。

篇7:后殖民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后殖民理论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产生于西方的后殖民理论在我国文艺理论界产生的深刻反响也波及到翻译研究领域.本文介绍几位影响较大的后殖民翻译理论家的思想,分析我国翻译研究上存在的`一些后殖民倾向,反思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出对后殖民理论应该采取的态度.

作 者:胡德香 HU De-xiang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武汉,430079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4)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   翻译理论   反思  

篇8:试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

试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

本文概述了多元系统理论的`内容,探讨了多元系统理论对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作品译介因素的制约,同时指出多元系统理论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如对翻译策略解释力的不足.

作 者:刘菲菲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文学   制约因素   翻译策略  

篇9: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作 者:韩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   鲁迅   翻译策略  

篇10: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

【摘要】人们在交际中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译者在翻译会话含义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而且要在译文中表现出原文的含义,还要减轻译文读者的推导负担,应采用语用等效翻译,以取得译文与原文语用对等的效果。

【关键词】会话含义;翻译;交际;语用等效

人们在交际中,说话人所要表示的意思有时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因此就产生了会话含义这一现象。会话含义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语言行为的研究,对翻译工作者来说,研究会话含义理论可帮助译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读者在阅读时,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或推导出原文作者的话中之话。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就是说话人并没有明确表达,但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明显传达了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话语。如车上的乘客对司机说,“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你可以开车了。”格莱斯(1975)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书中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言语交际的成功是谈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交际的成功在于交谈双方要遵守某些规则,达成一定的默契。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遵守了这些原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1)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2)质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3)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在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违反这些准则,这就产生了会话含义。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在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的。

格莱斯进一步把会话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会话中听话人无须借助某些特定的背景知识就能推导出说话人的会话含义的称为一般会话含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话隐含的含义只有参与交际的双方对某一特殊的语境共享时,才能通过推导得出,这种会话含义就是特殊会话含义。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叙事时,或在设计小说、戏剧人物的对话时,也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制造会话含义,让读者通过上下文和所掌握的背景知识来推测隐含的意义。

2.会话含义的理解与推导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译者首先应准确理解原文,涉及会话含义的翻译,他首先要理解原文中的含义。原文作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利用一些修辞手段间接地、委婉地叙事描述,希望读者能够利用上下文、文化语境、背景知识等,通过推导获得作者的真实意思。因此,原文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意图与文章的字面意义有时并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通过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各方面的知识,运用推理或关联方法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译者还应本着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态度,弄清原文的含义,作者要传递的信息,他所希望的读者的反应。

会话含义具有可推导性。含义是根据推导得出的,听话人根据话语的字面意思,根据说话人是否违反合作原则,再结合语境,推导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这就要求译者理解原文的隐含意义,或根据原文的字面意义推导出作者的隐含意义。译者还应考虑译文读者对会话含义的推导能力。由于中外读者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这必然会影响译文读者的推导能力。如果译文读者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译者就必须在译文中提供相关信息,以补足译文读者某些方面知识的缺损。也就是说,译者要减轻译文读者的推导负担,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3.会话含义的翻译

会话含义的翻译应该是语用翻译。“语用翻译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何自然:186)译者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翻译,这样会导致原文含义的丧失或传达错误的含义,最终导致交际失败。何自然提出语用等效来解决跨文化的交际问题,即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语用两方面达到等值的效果。译者应把原文的暗含意义在译文中完整地再现,只有当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获得的信息接近于原文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才能算是成功的翻译。

作者表现会话含义的手法丰富多彩,译者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也可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异化、归化、音译、替换、增词、减词、加注、更改标点符号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求得翻译的语用等效。如:

(1)My best grades have always been in history and English comp. I don’t talk about my other subjects

我的历史和英语作文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其他的科目我就不谈了。(Buffie :2)

后一句话违反了量准则,说话人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故事的叙述者伊丽莎白只说历史、作文成绩好,不说其他科目,其隐含意义是“其他科目成绩不好”。她不喜欢其他科目,并且由于父母的婚变,学习成绩一直下降,除了历史和作文,其他学科成绩都不好,但她并没有明说,而是说不谈了,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推导出其中含义。译者在处理时,只要通过直译就能保留原文的含义。但在原文语境中,作者一般不会特别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在译成目的语时,就会产生文化空白,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含义的障碍,因为译文读者不具有原文读者相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局限,帮助译文读者完善关联,理解作者的含义。一个含义对原文读者来说容易理解,但对译文读者来说,如果缺少相关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译者可采用增加注释的方法,填补原文的文化空白,译文读者就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了。 译者还要考虑译文读者是否具有合理推导出含义的能力。由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在对会话含义进行推导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推导方式,或推导出不同的会话含义。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文化差异,不求完全忠实于原作,可求功能对等和语用效果对等。下例选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第三幕第三场:

IAGO:My noble lord―

OTHELLO:What dost thou say, Iago?

IAGO:Did Michael Cassio, when you woo’d my lady,/Know of your love?

OTHELLO:He did, from first to last:why dost thou ask?

IAGO:But for a satisfaction of my thought;/No further harm

OTHELLO:Why of thy thought, Iago?

IAGO:I did not think he had been acquainted with her.

OTHELLO:O, yes;and went between us very oft.

IAGO:Indeed!

OTHELLO:Indeed! ay, indeed:discern’st thou aught in that?/Is he not honest?

IAGO:Honest, my lord!

OTHELLO:Honest! ay, honest.

IAGO:My lord, for aught I know.

OTHELLO:What dost thou think?

IAGO:Think, my lord!(Shakespeare :102)

这段对话中,伊阿古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特别是关联准则,把某些会话含义传递给奥瑟罗,引导奥瑟罗去猜想他最好的.朋友凯西奥和他妻子苔丝狄蒙娜之间有不道德的关系。伊阿古首先违反了量准则,当奥瑟罗问:“Why dost thou ask?”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话中有话地说“for a satisfaction of my thought”,并说“no further harm”,其含义却让奥瑟罗觉得有“harm”。接着,他违反了关联准则,当奥瑟罗问“Is he not honest?” 他重复honest,让奥瑟罗自己去联想。在奥瑟罗问他“What dost thou think?”他故伎重演,重复think,隐射凯西奥不老实。伊阿古正是利用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令奥瑟罗得出错误的推论。

译者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译文中传达这些会话含义,让译文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同样的交际效果。这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文:

伊阿古 尊贵的主帅――

奥瑟罗你说什么,伊阿古?

伊阿古当您向夫人求婚的时候,迈克尔・凯西奥也知道你们的恋爱吗?

奥瑟罗他从头到尾都知道。你为什么问起?

伊阿古不过是为了解释我心头的一个疑惑,并没有其他用意。

奥瑟罗你有什么疑惑,伊阿古?

伊阿古我以为他本来跟夫人是不相识的。

奥瑟罗啊,不,他常常在我们两人之间传递消息。

伊阿古当真!

奥瑟罗当真!嗯,当真。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吗?他这人不老实吗?

伊阿古老实,我的主帅?

奥瑟罗老实!嗯,老实。

伊阿古主帅,照我所知道的――

奥瑟罗你有什么意见?

伊阿古意见,我的主帅!(朱生豪译)

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译文读者产生关联,译者并没有按字面直译,如把harm译成“用意”;把thought译成“疑惑”;把honest译成具有多重语义的“老实”,且把伊阿古的话改成问号;把for aught I know.译成“照我所知道的――”,并把标点符号改成意味深长的破折号;把What dost thou think?译成“你有什么意见?”。对照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发现原文的含义比较隐晦,而译文的含义相对明显,译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了译文读者的负担,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较容易地推导出原文的含义。会话含义翻译就得两者兼顾,既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含义,又要最大程度地照顾读者的推导能力。

综上所述,会话含义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要进行推导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在理解过程中,要考虑语境中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翻译会话含义应采用语用翻译,可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不求字面意义对等,但求语用效果对等。译者还应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反应,尽量减轻读者的推导负担。

参考文献:

[1]Grice,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 Vol. 3,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2]Hickey, L.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Shakespeare, W. Othello[M].英汉对照,朱生豪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4]Buffie, M. Who Is Frances Rain?[M].英汉对照,谭震华、袁履庄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

[5]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张新红,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7]唐德根,欧阳丽萍. 跨文化语境与特殊会话含义的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8]穆凤良,许建平. 源语的意图与识别[J].中国翻译,2001,(4)

[9]李春华,李勇忠.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J].美中外语,,(1)

作者简介:

谭震华(1955.6―),男,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篇11: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

关联理论和广告翻译

成功的广告交际意味着说话人使其新信息与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原有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认知语境.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归纳了广告翻译的三种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认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广告预期的'交际效果,广告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为指导,让观众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作 者:谢新云 戈玲玲  作者单位:湖南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1)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广告翻译   实例   翻译方法  

篇12:建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建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在反思新时期以来我国翻译学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翻译学研究中对建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某些质疑,在学术上作出回应,对这一理论命题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并从中西对话语境的视角出发重申建立这一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 者:张柏然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2 刊 名: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26(3)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翻译学   个性与共性   特殊性与差异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相关文章:

1.系统解释法的理论与应用

2.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有名词翻译

3.拼音教学中的多元智慧理论

4.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论文

5.功能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映射

6.理论文章

7.理论学习制度

8.理论征文

9.理论学习心得

10.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策略论文

下载word文档
《浅论多元系统翻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